打印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9637926529647d272852b3.png)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
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九、孔子困陈蔡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十四、次非刺蛟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
趋,尚及之。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十、澄子亡缁衣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人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十二、亡戟得矛齐晋相与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八、攫金者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d59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f.png)
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练习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
一、文言文翻译注意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
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
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
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语法现象(包括虚词的一词多义),一旦涉及必须准确翻译。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专项训练语段一壬子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e27da767f5acfa0c7cd39.png)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文言文翻译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19d17bfc4ffe473368abd2.png)
文言文翻译及参考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文言文翻译及答案郑人买履有欲买履足,至之市,而忘之。
已得,乃曰“吾。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不得。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文言百段阅读训练1--100翻译答案(请放大查看)
![文言百段阅读训练1--100翻译答案(请放大查看)](https://img.taocdn.com/s3/m/45dd0bc34028915f804dc2ec.png)
1.盲苦有一个盲人过一条干涸的河流。
从桥上失足掉下,两只手抓住栏杆,恐惧地握得很牢,心想放手一定会掉下深渊的。
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你不要害怕,只要放开手,下面就是实地。
”盲人不相信,抓住栏杆大喊。
过了很长时间,力气疲乏了,失手掉在地上。
于是自我嘲笑说:“嘻嘻!早知道下面是实地,何必那么长时间辛苦自己呢?”真理的道路本来是很平坦的,但有些人却陷在空想中,抓住某一点而矜持自负,看看这个盲人的故事大概会醒悟了吧!2.贵天齐桓公问管仲说:“做帝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
”齐桓公抬起头看天上。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茫的天地的天。
做君主的,要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他天下就安宁,辅佐他国家就富强,认为他不对国家有危难了,背叛他国家就灭亡了。
”《诗》中说:“人主如果不贤良,这一带民众就会怨恨他。
老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国家最终不遭到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3.陈述古祠钟陈述古(字密直)担任建州浦城县官时,有一个人丢失了东西,(官府)捕捉到一些不知道是否确实偷盗的人。
陈述古于是哄骗他们说:“某庙有一口钟能很灵验地辨别小偷。
”(他)派人取来这口钟放在后阁祭祀它,传唤所有囚犯站在钟前,自己说:“不做小偷的人,摸它就没有声音;做小偷的人,摸了它就会有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官吏们很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完毕,用帷布围起来,就暗中派人用墨汁涂在钟上。
过了一段时间,带囚犯们一个个让他们伸手到帷幕中摸钟。
拿出后就验看他们的手,都有墨,只有一个人没有墨,审问他,于是承认是小偷。
原来他害怕钟有声音,不敢摸钟。
4.方子振学弈人们都说方子振年轻时特别喜欢下棋,曾经在月光下看见一个老人对方子振说:“小孩子喜欢下棋吗?确实喜欢的话,明天应到唐昌观中等我。
”第二天方子振才去,只见那位老人已经在了。
老人生气地说:“难道曾经有与年老的人约好时间却像这样迟来的吗?应该在明天早晨再在这里约会。
”方子振心想道:“这是圯上老人的意思啊。
”(我莫非像张良一样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方子振第二天五鼓就去了,看见观门还没开,月亮还斜斜到挂在天上,不一会老人步履轻盈地拄着拐杖来了,说:“这孩子可以同他谈论下棋了。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48b73453610661fd9f451.png)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81bd34b73f242326c5f25.png)
文言文小段(三)译文1.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没有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赏赐他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对他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闲暇时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d996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7.png)
课外⽂⾔⽂翻译⼩练习(含答案)课外⽂⾔⽂翻译⼩练习(⼀)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与为⽐。
尝⽈:“吾为.将,杀⼈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
”其所居.堂屋敝,⼦弟请加修葺,公⽈:“时⽅⼤冬,墙壁⽡⽯之间,百⾍所蛰,不可伤其⽣。
”其仁⼼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中或洞⽳中不⾷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现代汉语解释⽂中画线句。
时⽅⼤冬,墙壁⽡⽯之间,百⾍所蛰,不可伤其⽣。
3.⽂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是什么?4.⽂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
(⼆)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太夫⼈有疾⽽公远使,岂可贻亲万⾥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吾等独⽆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现代汉语解释⽂中画线句。
因谓⽈:“吾等独⽆愧耶。
”3. ⽂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巨商姓段者,蓄⼀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宫词》《⼼经》。
每客⾄,则呼茶,问客⼈安否寒暄。
主⼈惜之,加意笼豢。
⼀旦段⽣以事系狱,半年⽅.得释,到家,就笼与语.⽈:“鹦哥,我⾃狱中半年不能出,⽇⼣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喂饮,⽆失时否?”鹦哥语⽈:“汝在禁数⽉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感泣,遂许之⽈:“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汝却还旧巢,好⾃随意。
”其鹦哥整⽻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得释()(2)就笼与语.⽈()2.⽤现代汉语解释⽂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吾当亲送汝归。
”3.⽂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2)向客⼈问安;(3);(4)。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f5d3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b.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7e7635727a5e9846a613d.png)
翻译练习答案: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
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
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
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救卫于楚丘卫懿公有一位叫弘演的臣子¥出使到远方还没有回来。
狄人进攻卫国*卫国的老百姓说严国君赏赐禄位的,是白鹤$国君赏赐钱财的,是宫女.国君还是派白鹤和宫女去作战吧,我们哪能打仗呢严一下子就溃散了“狄人在荥泽追上了卫懿公,把他杀了孚把他的肉都吃光了,只剩下他的肝。
弘演回到卫国¥向懿公的肝述职完毕*喊着天号哭起来,尽了臣子哀障君主的礼数,才停止号哭,说:“我希望能作您的外衣r于是自己划开自己的肚子,把懿公的肝装亡,现在有这样的臣子,不能不让立个国家存在下去肿于是在楚丘修建城墙夕恢复了卫国。
进去就死了。
齐桓公听到此事,说严卫国因为君昏庸无道而灭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夫兵不可偃也。
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如果有因为吃饭堵住喉咙嘖死的人,就想要禁止天下人吃饭,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乘船淹死的人,就想要废止天下的船只,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参与战争而亡国的,就想要废止天下的战争,那是荒曙的。
战争不可废止,就像有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可得到幸福,不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遭受祸害*又像服用药一样*得到良药就可以救活人,得到毒药就可以杀死人口正义的战争正是天下最好的良药啊。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翻译小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3c67e7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8.png)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翻译小语段文段一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
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影?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
《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
后果弑于徵舒。
(节选自《说苑·君道》)恶( )敬( )显( )令( )敬( )柔嘉( )纵恣( )文段二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秦攻宜阳》)拔( )羁旅( )义( )无加( )背( )遽( )效( )德( )文段三先是,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杀略数千人。
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
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2]。
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6be0f16fc700abb68fc8f.png)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古典诗文2009-06-28 12165d56b7b40100dqeh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868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0.png)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题目】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2023年,人教版的四年级学生将学习文言文的翻译练习题。
本文将提供几个文言文翻译练习题,以及它们的答案,供学生参考。
一、句子翻译练习1. 望其项背 - “项背”指的是颈项的背部,请将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看不惯他的样子。
2. 非壮者所能浴者也 - 请将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不是身强力壮的人能够承受的。
二、段落翻译练习原文:寒窗苦读,终有所成。
曾有一位学子,名叫张莘,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日夜苦读。
终于有一天,他考取了状元,成为了国家的骄傲。
张莘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请将以上段落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学习,最终会有所成就。
曾经有一位学生,叫做张莘,他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日夜努力读书。
最终有一天,他考取了状元,成为了国家的骄傲。
张莘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古文背诵请背诵下列古文并进行翻译:《论语·卫灵公》子曰:“聪明担当而勇敢,其余从。
笃信厚施,不友于求。
”答案:孔子说:“聪明能够承担责任并勇敢,其他的人跟随他。
真诚信任且慷慨施展,不与图谋私利的人为友。
”四、翻译综合练习请将以下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九州之上,人烟稠密。
各类商贾络绎不绝,鸟语花香,市井喧嚣。
而在城市之外,亦有着广袤的田野与山川,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答案:在九州大地上,人们聚居密集。
各种类型的商人和游客人来人往,到处都是鸟鸣花香,城市街巷喧嚣嘈杂。
而在城市之外,还有广阔的田野和山川,风景美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们可以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正文结束】。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62c3e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6.png)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8fc8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6.png)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翻译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翻译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3938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0.png)
翻译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案:孟子说:“天气的变化不如地理的优势,地理的优势不如人们团结一致。
”3.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答案: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4.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学习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5.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答案: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界上奇妙、宏伟、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存在于险峻遥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言文句子翻译小练习+答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小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a9e07f78a6529647d53db.png)
文言文句子翻译小练习1.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①盍去诸?”其父曰:“②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垣墉两字都是墙的意思),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①译文②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①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②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译文①译文②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译文①译文②4.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②③④⑤5.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凌忽:欺侮和轻视。
同列:同辈。
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翻译: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①译文②文言文句子翻译小练习参考答案1:(1)何不把它赶走呢?(2)这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共5篇)
![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cc6da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e.png)
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共5篇)第一篇: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原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
——《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d6f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4.png)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曰:“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解题过程】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孔子说;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温习;
-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 不亦君子乎:不是很君子吗?
【总结】
本文通过翻译《论语》中的一段经典名言,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友谊和品德的重要性,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理解原文的含义,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句式:见……于……(被动句)译文: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又如:何以知之?句式:何以……(介词宾语前置句)译为:即“以何……”,凭什么……译文:(你)凭什么(或:怎么)知道(蔺相如可以出使)?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文言文翻译特别提醒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特别要译出修辞格的语意。
如: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2.振长策而御宇内(比喻)译文:用武力来统治各国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译文:不因为外物(客观环境)的好坏而高兴、悲哀,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悲哀。
4.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婉词)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1。
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
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
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6。
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⑤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文言文翻译口诀专有名词照原样,(留)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单音词语译成双,(换)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语序不当要调整,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字词。
省略部分要补上,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某些虚词可删去,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上下对译要恰当。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③君奚患焉?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②太祖口貌如故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③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③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0.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王曰:“喏。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善。
”①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②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1.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②禁之奈何?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12.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问其所从,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