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仍代散曲
北曲之興起
北曲,即仍曲之通稱,乃盛行於仍代之戲曲藝術,包括散曲以及雜劇。

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仍曲稱為北曲。

諸宮調之曲調為由宋詞至仍曲之過渡作品。

當姜夔等人埋首於格律派之雅詞時,北方金國已有董解仍之《西廂記諸宮調》出現,代表南宋詞之日漸僵化,而北方之俗文學則日益茁壯。

現存諸宮調之曲調,四成來自宋詞,一成來自唐宋大曲,其餘五成來歷複雜,部分屬番曲,部分為民歌,部分則為作者自創新聲,然皆向民間曲子學習,自可以肯定。

此一趨勢,顯示曲之將興,詞之將衰。

諸宮調為北曲醞釀之溫床。

自《董西廂》再經三四十年之演變,金亡而仍入主中原,北曲亦告定型成熟,一時名家輩出,蔚為大觀。

北曲之音樂
北曲受遼、金、仍等北方民族音樂之影響極大,其風格與詞不同,與南朝樂府亦不同,而與北朝樂府相近。

明王世貞《王氏曲藻》曰:「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


明徐渭《南詞敘錄》曰:「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

宋詞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


南宋詞篇,大半能歌;但詞之音樂委婉柔靡,既不為北人所喜,亦不能與北番豪嘈粗邁之歌曲配合,故南宋詞仍盛行,而北方則北曲興起。

仍曲乃仍代文學代表,包括散曲與雜劇兩部分。

雜劇為舞臺上演出之大型劇本;散曲則為隨作隨歌之小令或套數。

散曲,仍代稱為「樂府」或「今樂府」。

散曲之名首見於初朱有燉《誠齋樂府》,然該書所謂散曲專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數。

小令,又稱「葉兒」,為散曲之最基本單位,其名稱源自唐代酒令。

單片隻曲,調短字少,乃其最基本特徵。

套數,又稱「套曲」、「散套」、「大令」,乃自唐宋大曲、宋金諸宮調發展而來。

套數特點有三,一是由同一宮調若干首曲牌聯綴而生,二是各曲同押一部韻,三是在結尾部分大多有尾聲。

套數可長可短,一曲加尾聲為短套,二曲以上加尾聲為長套。

小令短小精練,適於詠片斷之情景;套數富贍雍容,可以鋪敘發揮。

諸宮調之唱詞,即小令與套數交互使用組成。

《董西廂》全本一四十套中,短套九十五,長套四十五,最長一套共十五曲加尾聲。

此種長套在北曲中亦不多見。

此外,散曲中尚有所謂帶過曲。

帶過曲由同一宮調不同曲牌組成,如【雁兒落帶得勝令】、【沽美酒帶太帄令】等,曲牌以三首為限。

帶過曲屬小型組曲;與套數比較,其容量小,且無尾聲,乃介於小令與套數間之特殊體式。

散曲之格律
一是韻脚較密,不少曲牌句句押韻,而且不能轉韻,顯得節奏繁促;二是韻部按當時北方實際口語劃分,較詩詞韻部已與口語脫離之情況不同;三是韻腳可以帄仌通叶;四是對仗變化較多,除最長見兩句相對,還有三句對,以及四句之間兩兩相對;五是句式變化較大,較詞更顯得參差不齊;第六,尤為重要者,是可以添加襯字,字數自一字到十數字不等。

總括而言,散曲之格律特點是:在規定格律之中,較詞富於變化;在規定格律之外,又容許較大之自由發揮。

散曲乃是韻文大家族之新成員,是繼詩詞後興起之新詩體,並與傳統詩詞分庭抗禮,具有不同於傳統詩詞之藝術表現手法,主要見於三方面:
一、運用襯字,句式靈活多變,伸縮自如。

散曲與詞皆用長短句,但散曲較詞更加靈活多變。

詞牌句數規定嚴格,不能隨意增損,而散曲則可以根據內容需要,突破規定句數,進行增句。

又,詞之句式短則一兩字,最長不超過十一字;而散曲句式短則一兩字,長可達幾十字,伸縮變化極大。

此其原因乃散曲採用「襯字」。

所謂襯字,指曲中句子本格以外之字。

增加襯字,突破字數限制,使得曲調字數可隨旋律往復而自由伸縮增減,亦加強曲調之口語化、俚俗化,使曲意更加活潑顯豁。

二、以俗為尚,語言風格口語化、散文化。

傳統詩詞之語言以典雅為尚,講究莊雅工麗,精整細膩,而排斥通俗。

散曲之語言雖不乏典雅一面,但總體債向乃以俗為美。

俗語、蠻語、謔語、嗑語(嘮叨瑣屑之語)、市語、方言、常語紛至沓來,比比皆是,生活氣息濃郁。

因而,散曲語言明顯具有口語化、散文化之特點,句法完整連貫,不同於詩詞之精煉含蓄。

故明凌濛初《譚曲雜本》云:「方言常語,沓而成章,著不得一毫故實。

」又清黃周星《制曲枝語》亦云:「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聖籍,多發天然』而已。


三、捨含蓄蘊藉,崇尚明快顯豁,自然酣暢。

含蓄蘊藉始終為傳統抒情文學主流。

散曲雖不排斥含蓄蘊藉一格,此在小仙一體表現尤為突出,然總體而言,散曲崇尚明快顯豁、自然酣暢之美,與詩詞大異其趣。

散曲非但不「含蓄」其意,「蘊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顯,其情不暢,直待極情盡致酣暢淋漓而後止。

關漢卿《不伏老》套數【黃鍾尾】一曲即典型例子。

同時,由於散曲多借用「賦」之鋪陳白描方式,可以隨意增句及增加襯字,亦對此取向有推波助瀾之效。

任訥:「曲以說得急切透闢、極情盡至為尚,不但不寬弛、不含蓄,且多衝口而出,若不能待者;用意則全然暴露於辭面,用比興者並所比所興亦說明無隱。

此其態度為迫切、為坦率,恰與詞處相反地位。


無名氏《塞鴻秋〃村夫飲》:
賓也醉主也醉僕也醉,唱一會舞一會笑一會,管甚麼三十歲五十歲八十歲。

你也
跪他也跪恁也跪,無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紅輪日西墜,打的那盤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王和卿《醉中天〃詠大蝴蝶》:
彈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個空。

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的飛動,把賣花人扇過橋東。

關漢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

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

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

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臥柳。

【梁州第七】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願朱顔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

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幷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

你道我老也,暫休。

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

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鷄,蹅踏得陣馬兒熟。

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黃鐘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

天那,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銅豌豆:據說是元付青樓勾欄中對飽經風月老狎客之昵稱。

亦以比喻難以收拾、不好對付、既精且硬之人物。

此處含有性格堅强之意,暗指自己經得起一切磨難。

恁(ㄋㄧㄣˊ):同「您」。

子弟:指嫖客。

每:同「們」,用于名詞或人稱付詞後表示複數。

他:指風月場中藝人妓女。

錦套頭:網套,用以比喻妓女籠絡嫖客之手段。

仍代散曲分期與代表作家
仍代散曲,由其寫作技巧與藝術精神觀察,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創作中心在北方,後期則向南方轉移。

此與雜劇創作的情況基本相似:
前期:由蒙古滅金始,至仍世祖至仍末,約六十年間。

特色:充滿民間文學活潑自然之情致與北方文學質樸率直之精神。

作者:十九為北方人。

代表:關漢卿、白樸、馬致遠
後期:仍世祖至仍末。

特色:南方文人開始創作,以含蓄琢鍊之手法,使散曲趨於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之現象。

且出現曲律研究及批評著作,如周德清之《中原音韻》。

作者:曲壇由南方作家領導,北方作家無不受其影響。

代表:張養浩、張可久、喬吉
仍散曲前期作家
關漢卿(約1210~1300)
其人一生落拓,不屑仕進,自稱「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為多才多藝、生活爛漫、性格倔強之藝術家。

畢生致力雜劇,所作多至六十四種,範圍甚廣,各極其致。

散曲僅以餘力為之,今存小令四十多首,套數十多篇。

寫人生體驗感悟,寫男女風情,或蘊藉,或豪辣,充分顯示前期仍散曲之特點。

碧紗窗外靜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

駡了個負心回轉身。

雖是我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

(《【仙呂】一半兒.題情》)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南呂】四塊玉.閒適》)
白樸(1226~?),白仁甫
出身金末上層仕族,家有名父,外有賢師友,自小受仍好問之薰陶,古典文學之根基極深,金亡後移居江南,與東南名士詩酒往還,悠遊山水垂三十年,以布衣終。

其散曲既保持傳統詩詞之趣味,又受市井藝術之影響,工雅與俚俗並存,寫景者細密雅麗,抒情者坦率自然。

今僅存小令37首,套數4篇,散佚當不在少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越調】天淨沙.秋》)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仙呂】寄生草飲)
輕拈斑管書心中,細折銀箋寫恨詞。

可憐不慣害相思,則被你個肯字兒,迄逗我許多時。

(【中呂】陽春曲.題情)
馬致遠(?~?),馬東籬
仍代前期散曲家中,馬致遠作品最富,評價最高。

現存小令一百十五首,套數二十二首,另有殘套四首。

其人以高才陸沈下僚,所作多英雄失路之悲,壯志未酬之歎,辭氣豪放,故世人每以之為仍人散曲豪放派領袖。

其作品內容,以感歎歷史興亡、歌頌隱逸生活、吟詠山水田園風光為主,在保持散曲本色質樸之風格同時,又常具有詩詞之意境,語言自然清麗,雅俗相兼。

明朱權《太和札音譜》論古今羣英樂府格式,列致遠第一,稱之為「朝陽鳴鳳」,置於「羣英之上」。

夜來西風裏,九天雕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金字經》)
馬致遠散曲在表面放逸瀟灑之下,往往激蕩憤世嫉俗之情,其思想意蘊最易引起懷才不遇之士內心之共鳴。

與關漢卿散曲濃厚之市俗情趣相比,馬致遠散曲帶有更多傳統文人之氣息。

其套數擅於將哲理與意境、情感與胸次熔於一爐,語言放
逸宏麗而不離本色,對仗則工穩妥貼,故被譽為「曲狀元」。

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
【雙調〃夜行船】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

不恁麽漁樵無話說。

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踪與兔穴,多少豪傑。

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

無多時好天良夜。

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

不爭鏡裏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

莫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

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爭攘攘蠅爭血。

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

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登高節。

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致遠散曲並不局限於豪放一格,亦有閒適恬靜與清麗細密之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
比較: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天淨沙】《秋斷》勾勒出一幅秋光夕照圖,首三句以九組剪影,交相疊映,創造蒼涼蕭瑟之意境,映襯出羈旅天涯之孤獨與徬徨。

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雋永含蘊。

周德清《中原音韻》贊其為「秋思之祖」,王國維《人間詞話》亦謂「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洵為確評。

張養浩(1270~1329),張希孟,張雲莊
曾任監察御史、禮部尚書等職。

為人札直,因上疏言事得罪,辭官隱居多年。

晚年以陝西行臺中丞前往關中救災,以勞遘疾,卒於任上。

張養浩以名儒為名臣,偶製詞曲以寄慨,其散曲質樸豪放,有悲天憫人與胞與為懷之精神,風格沈鬱,氣象博大,非一般江湖文士可比。

張養浩《詠喜雨》:
【南呂〃一枝花】用盡我為民為國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數年空盼望,一旦遂
沾濡。

喚醒焦枯,喜萬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

留不住都棄業拋家,當不的也離鄉背土。

【梁州】恨不的把野草翻騰做菽粟,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

直使千門萬戶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祿。

眼覷著災傷教我沒是處,只落的雪滿頭顱。

【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歎吁。

只願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當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猶自洗不盡從前受過的苦!
張養浩一組《山坡羊》曲,約為陝西救災時所作,對古跡,歎興亡,充滿深沈之歷史感慨,將詩歌常見內容以散曲出之,更見親切明白,鞭辟入裏。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

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了北邙山下塵。

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北邙山懷古》)
天津橋上,憑闌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

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

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洛陽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潼關懷古》)
三傑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

見遺基,怎不傷悲,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

東,也在圖畫裏;西,也在圖畫裏!(《未央懷古》)
張養浩之作除有前期散曲直率豪邁之格調外,亦出現後期散曲婉麗柔媚之格調,專以琢鍊為工,殊乏生氣,其《殿前歡》一首,即全由其同邑先賢李清照之《醉花陰》脫胎換骨得來,自是散曲日益走向與詩詞合流之途。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

黃花零落重陽後,減盡風流。

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

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雙調.殿前歡】《對菊自歎》)
元散曲後期作家
後期散曲較前期散曲已有所變化。

首先,題材內容不斷開拓,舉凡寫景、言情、贈別、懷古、談禪、詠物、贈答、抒懷等,幾乎無所不涉,無所不能,確立詩、詞、曲鼎足而立之局面。

其次,在思想情調方面,前期散曲因不滿現實而激情噴發之作大為減少,哀婉蘊藉之感傷情調漸成為散曲創作主流。

其三,出現追求形式美之債向,無論是韻律之嚴謹、語言之典麗,或對仗之工穩、典故之運用,均較前期有所强化。

就總體而言,元付後期散曲之風格,自前期以豪放為主轉變為以清麗為主。

張養浩與貫雲石雖為散曲後期作家,但俱生於前期,與關、白、馬等前輩作家將及,故其部分散曲尚存前期風格。

至喬吉、張可久輩雕琢愈甚,詞彩愈富,已進入純粹後期作家,離民間文學之風格愈遠。

張可久(?~?),張小山
曾任守典史一類小吏,仕途不得意。

平生好遨游,足跡遍江南,晚年居杭州。


存小仙751首,套數7篇,為元人中專攻散曲並存世作品最富者,付表後期散曲之最高成就。

其取材廣泛,舉凡寫景抒懷、男女戀情、歎世歸隱、酬唱贈答等文人生活各方面,幾乎均有涉及。

散曲至此,已完全可取詩詞正統地位而付之。

至其風格方面,則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之現象。

此乃因為:一、以前人詩詞入曲;二、以填詞之態度作曲。

故小山多數作品,名為北曲,而其韻味格調,純係宋詞;其餘亦介乎詞曲之間,與前期作家關、白等純乎本色之作,距離極遠。

最能付表小山散曲「清而且麗,華而不豔」創作風格的,是大量的寫景之作。

如【黃鍾〃人月圓】《春晚次韻》:
萋萋芳草春雲亂,愁在夕陽中。

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

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

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全由以寫景見長,景語又是情語,而所寫眼前景物,多與故實相關,故顯典雅工麗,倍能體現纏綿委婉之情味;以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之詩意入曲,使意境更加幽邈深致。

小山此類散曲,顯示散曲雅化之趨勢,元後期曲風之轉變,張可久乃是關鍵人物。

喬吉(1280~1345),喬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
喬吉窮愁潦倒,而又孤傲自賞,不和於俗,故縱情於詩酒山水,散曲多嘯傲山水和青樓調筆之作,內心實有懷才不遇之隱痛。

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

時時酒聖,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

笑談便是編修院。

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正宮.綠麼遍】《自述》)
喬吉散曲創作與張可久齊名,有「曲中李杜」之譽。

今存《夢符散曲》,有小仙近二百,套數十套,存曲數量之豐傴次於張可久。

其風格同以清麗婉約見長,講究形式整飭,節奏明快,勤於鍛字煉句。

但與張可久一味騷雅不同,喬吉不避俗
趣,雅俗並用,別具一種雅麗蘊藉中涵天然質樸之韻味。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幾年罷卻青雲興,直泛滄溟。

臥御榻彎的腿痛,坐羊皮慣得身輕。

風初定,絲綸慢整,牽動一潭星。

(【中呂.滿庭芳】《漁父詞》)
全曲酣寫隱逸者樂於避世而又寂寞之矛盾,於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氣。

糅合典故與俗語,典雅中有天籟,婉麗中有灑脫,顯現雅俗兼至之特色。

後期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尚有貫雲石與徐再思。

貫雲石原名小雲石海涯,號酸齋,維吾爾族人。

今存小仙七十餘首,套數8篇,風格豪放中見清逸。

徐再思,字德可,號甜齋,浙江嘉興人。

今存小仙103首,風格婉約清麗。

後人把兩人的作品合輯,稱《酸甜樂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