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纲要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一、导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 计量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应用领域
1.3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回归分析
2.1 简单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2 多元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3 拟合优度和回归系数假设检验
2.4 非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5 处理异方差、自相关问题的回归模型
三、时间序列分析
3.1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和模型
3.2 ARIMA模型及其应用
3.3 GARCH模型及其应用
3.4 协整模型及其应用
四、面板数据分析
4.1 面板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4.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4.3 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应用
4.4 合成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五、应用案例分析
5.1 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
5.2 劳动力市场分析
5.3 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 贸易关系分析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授课老师的安排而定。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2.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3.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5.可化为线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6.含有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第四章经典隼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课程目标1、2、31.多重共线性2.异方差性3.内生,解释变量问•苞4.模型设定偏误间愁1.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原理、后果、原因、检验及消除方法2.掌握异方是性的原理、原因、后果、检验及消除方法3.掌握模型内生性解释变号问题的原理,检验及消除方法4.了解摸型设定的偏误问题5.会用相关软件实现各过程1.理论课堂多媒体教学•用软件演示实现各个过程辅助;2.实验谡堂案例实际操作,巩固如强所学内容5时何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课程目标1、2、31.时间序列模型的序列相关性2.时间序列的平穗性及其检验3.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4.恪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掌提时间序列模型的序列相关性原理、原因、后果、检睑及消除方法,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2.掌握时间序列的平德性毓念及检慈方法,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3.了解协整的慨忿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原理,会用相关软件建模4.了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1.理论深堂多蝶体教学•用软件演示实现各个过程辅助:2.实验课堂案例实际操作•巩固加强所学内容理论时+实课时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闭卷考试、实验进行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报告完成进行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所必备的工具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讲授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证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经济研究和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单一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三章多元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间序列的基本特征、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五章非线性模型本章介绍了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选择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非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对前三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对全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本课程设置实验环节,学生需完成一次计量经济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教材1.《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吕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上课班级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计量经济学
英文名称
Econometrics
教学目的与重点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估计经济关系、检验经济理论、评价经济政策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果推断的方法论,初步掌握各种主要计量模型的基本理论、性质、技术及其实现,学会使用统计软件(Stata)处理和分析经济数据,有能力独立阅读实证经济学文献和复制文献结果,有能力定量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撰写实证经济学论文。
4、赵国庆,应用计量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JeffreyMWooldridge,IntroductoryEconometrics:AModernApproach,6thedition,2015.
2.JamesHStockandMarkWWatson,IntroductiontoEconometrics,3rdedition,2010.
3.AColinCameronandPravinKTrivedi,MicroeconometricsUsingStata,revisededition,2010.
二、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将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星号部分为选讲内容)
周次
授课内容
基本要求
1
导论
1.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
2.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4
总学时
68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50分,包括
期中考试30分
作业20分(4次)
期末考试:50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及目的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测量,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
2.单方程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3.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应用
5.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6.近期新增方法论和技术的讲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能够熟练应用单方程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模型;
4.熟悉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拟合进行授课;
独立和小组探究,培育科研能力;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践。
五、考核方式
出勤、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
六、教学资源
1.主教材:《计量经济学》;
2.副教材:《计量分析基础》;
3.统计软件:Stata、Eviews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量化研究,对毕业论文、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以及进入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学分课程总学时:_____学时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进行模型的估计、检验和应用。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1、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2、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应掌握至少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如 EViews、Stata 等,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估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3、模型的统计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t 检验和 F 检验4、预测和区间估计(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和假设2、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3、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4、变量的选择和逐步回归法(四)异方差1、异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如 White 检验、GoldfeldQuandt 检验等3、异方差的修正方法,如加权最小二乘法(五)自相关1、自相关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自相关的检验方法,如 DW 检验、BG 检验等3、自相关的修正方法,如广义差分法(六)虚拟变量1、虚拟变量的概念和设置原则2、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3、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七)滞后变量模型1、滞后变量模型的类型和特点2、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方法3、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和应用(八)联立方程模型1、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和类型2、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问题3、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如间接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九)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2、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3、时间序列模型,如 ARMA 模型、ARIMA 模型等(十)计量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1、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2、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微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经济计量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经济预测和决策,现代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的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为先修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深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经济学类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及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现代经济学和经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并能以统计和计量分析软件为工具建立计量模型;(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为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面向专业经济学类(非统计学及数量经济)各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内容注:文中*内容为选讲内容。
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掌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为: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计量经济学概述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计量经济学的产生2、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计量经济学的含义2、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3、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5、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第二节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3、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4、控制变量二、计量经济分析中的数据1、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2、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3、混合数据(panel data)三、参数估计的方法四、计量经济模型1、计量经济模型的形式及其构成要素2、计量经济模型的特点第三节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一、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二、样本数据的收集三、估计参数四、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2、统计检验3、计量经济学检验4、预测检验五、模型的应用1、结构分析2、经济预测3、政策评价4、经济理论的检验与发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授课方式为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教学。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
济学的有机结合,是当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
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便将来在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2.单方程回归模型
3.多元回归模型
4.时间序列分析
5.面板数据分析
6.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大课堂教学和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
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互动
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
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包括笔试和
口试两部分。
具体的考核比例将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说明。
五、参考书目
1.《计量经济学基础》(第4版),吴敬琏、朱恒鹏,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第5版),格里诺尔、米勒、
格利斯、韩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3.《高级计量经济学》(第7版),威廉·格里纳德、里奇德·范德诺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以上书籍供参考,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逐步扩充自己的阅读材料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和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应用经济学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变量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理论的新发展有概念性的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四、授课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讲解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对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检验方法和补救措施,如何在计算软件上实现各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运算;上机实验是对所学课程容、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课外研究则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的拓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与研究能力。
五、理论教学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容体系,了解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难点是课时紧,教师要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教学容: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学科交叉后所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的区别。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
第三节: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建立理论模型:模型的经济理论依据、确定模型变量、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确定变量的统计指标并搜集整理数据、计量经济研究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小二乘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模型的检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检验、预测检验;模型的应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分析。
第四节: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学生课外自学、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文献。
第五节: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主要介绍EViews软件,EViews软件的安装、启动,结合教材与参考教材二,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以下容:建立数据库的两种方法(键盘方式与导入外部数据库)、进行趋势图与相关图分析、在数据库中生成新变量、掌握数据库的存储与调用。
第二章:回归模型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要求: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推导和证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参数估计式和相关结论,掌握对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最小二乘估计及性质、模型的经济意义与统计检验。
难点是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模型的统计检验。
教学容:第一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概述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研究随机变量的相互关联程度,是一种纯统计分析的方法;回归分析根据解释变量的已知或給定值,去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平均值;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样本回归模型与总体回归模型总体回归模型是根据总体的全部资料建立的回归模型,又称为理论模型;样本回归模型是根据样本资料建立的回归模型。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含义线性的含义、简单回归分析与复回归分析。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特征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普通最小二乘原理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计算公式的推导样本回归直线的特点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的性质及其证明线性、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第三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的检验对象;总体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的概念和计算;R的计算。
判定系数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的计算、t检验过程。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的计算、F检验过程。
R统计量与F统计量的关系对拟合优度检验的再认识从2第四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置信度与置信区间参数估计量置信区间的计算如何缩小参数估计量的置信区间第五节:预测预测的概念个值预测及其预测置信区间的确定均值预测及其预测置信区间的确定如何缩小被解释变量预测值的置信区间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建立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全过程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的统计检验。
难点是所涉及的矩阵表示与矩阵运算。
教学容: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的计算公式与推导样本回归线的性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区间估计第三节:预测个值预测区间预测第四章: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型的扩展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类违背基本假设的模型的经济背景,主要的检验方法和补救方法、以及它们的基本原理。
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综合练习,自己选择研究对象、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样本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和对模型的各种检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模型的异方差、自相关、共线性的检验方法与补救措施,随机解释变量的后果与解决方法、虚拟变量的运用。
难点是异方差、自相关、共线性的检验与补救方法,虚拟变量模型的准确运用。
教学容:第一节:异方差异方差的含义异方差的普遍性异方差的后果异方差的检验检验方法的思路、图示检验法、Goldfeld-Quant检验、white检验存在异方差时的补救方法异方差情形已知时的补救方法、异方差情形未知时的补救方法第二节:自相关自相关的含义自相关的普遍性自相关的后果自相关的检验检验方法的思路、图形检验法、D—W检验。
存在自相关时的补救方法ρ已知时:广义差分法;ρ未知时:Durbin二步法、广义差分法等。
第三节: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判定系数法、逐步回归法。
存在多重共线性现象时的补救方法剔除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面板数据的应用;使用非样本先验信息;进行变量形式的转换;减少参数估计量的方差。
第四节:随机解释变量随机解释变量的性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随机解释变量问题滞后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的例子;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关的例子。
随机解释变量问题的后果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法的概念;工具变量的选取;工具变量参数估计量的矩阵表示。
第五节:模型设定误差模型设定误差的性质模型设定误差的主要类型模型设定误差的后果漏掉重要解释变量的情形;包含无关解释变量的情形;模型形式的设定错误。
第六节:虚拟变量模型虚拟变量的含义虚拟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情形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情形解释变量中只有虚拟变量的情形;解释变量中既有虚拟变量、也有其他变量的情形;多个虚拟变量的引进及虚拟变量陷阱问题。
虚拟变量模型应用第六章: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的理论模型与估计方法;在我国建立与应用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难点是模型参数估计中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
教学容:第一节:生产函数模型生产函数的定义几种常用的生产函数模型的理论模型几种常用的生产函数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建立生产函数模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第二节:需求函数模型需求函数的定义需求函数模型的参数估计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及其参数估计第三节:消费函数模型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合理预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适应性预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五、实验教学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实验教学1(4课时):实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Eviews建立或引入数据库、进行一元或多元回归分析,能够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教学容Eviews软件的安装与打开;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与外部数据库的引入方法;一元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R与调整后的2R;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2模型的F检验;回归分析结果中,各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参数的区间估计、被解释变量的点预测与区间预测。
实验教学2(4课时):实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利用Eviews软件,对一元及多元回归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的常用的检验方法,以及存在自相关、异方差、共线性现象时相应的补救方法在Eviews软件上的实现。
实验教学容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简单相关系数计算与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变量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的综合判断检验多重共线性;辅助回归法。
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方法:增加样本容量的例子;变换模型的形式。
异方差性的检验:图示法检验的具体步骤;Goldfeld-Quandt检验方法的具体步骤;Glejser检验方法的具体步骤;white检验的具体步骤。
异方差性的补救方法:对原模型变换的方法的具体步骤;模型的对数变换法的具体步骤。
自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检验的具体步骤;对D-W检验结果的分析。
自相关性的补救方法:广义差分法的具体步骤;Durbin两步估计法的具体步骤。
关于虚拟变量模型的实验教学容:如何在数据库中形成新的变量;如何进行各种类型的含有虚拟变量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实验教学3(4课时):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利用Eviews软件进行联立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的具体步骤。
实验教学容间接最小二乘估计的具体步骤;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具体步骤;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具体步骤。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参数估计;参数与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自相关、异方差、共线性检验;点预测与区间预测;间接最小二乘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