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板块运动部分高考题组题
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板块运动(含详解)
![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板块运动(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f5552a6294dd88d0d26bed.png)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板块运动(含详解)一、单选题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
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
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
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
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2.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A.12月~1月B.4月~5月C.6月~7月D.9月~10月3.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4.台湾岛附近海域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5.此次地震发生时,正在震源附近海域进行船上作业的渔民感觉到船A.上下颠簸剧烈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左右摇晃剧烈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6.一般情况下,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在A.岩石圈中横波消失B.上地幔中纵波波速减慢C.莫霍界面上横波波速加快D.古登堡界面上纵波消失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①地属于的板块名称为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日本海板块8.箭头指示的甲地地形名称及成因为A.褶皱山脉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B.岛弧链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后C.海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张裂下陷D.海沟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与板块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与板块运动》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7ef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f.png)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与板块运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闽侯质检]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岩层正常情况下由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2.图中乙山是()A.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因两侧甲丙陷落而相对高出的块状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块状山D.因岩层隆起上升而成的背斜山[2022·浙江卷6月]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综合题5.[2023·盐城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岩层含有石油、天然气,请问应当选在________处开采。
(5)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板块运动部分高考题组题
![历年板块运动部分高考题组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12d730561252d381eb6e50.png)
(2012上海卷地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2.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 岛弧和海沟B. 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谷D. 岛弧和裂谷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4.(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5.(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2)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P处为();B处是()物质上升处。
(2) 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3) 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4)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山系。
(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A. 喜马拉雅山区B. 日本太平洋岩区C. 新西兰南北岛屿D. 冰岛火山带7.(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7题。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271358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5.png)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2024年新高考二轮物理复习专题——板块模型
![2024年新高考二轮物理复习专题——板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aaf14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b.png)
考情透析命题点考频分析命题特点核心素养滑块与木板模型2023年:湖南T15山东T18辽宁T152022年:山东T18福建T14河北T13结合各省的试卷来看,此类试题通常设置滑块-木板或滑块-圆弧槽等典型的探究类情境,综合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能量和动量的相关知识,往往还会涉及碰撞的相关规律。
物理观念:运用相互作用和能量、动量守恒的物理观念分析多物体的复杂运动。
科学思维:构建滑块、木板的运动模型并结合边界条件和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推理。
滑块与凹槽模型热点突破1滑块与木板模型▼考题示例1(2023·辽宁省·历年真题)如图,质量m 1=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k =20N/m 的轻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质量m 2=4kg 的小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54m/s 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板恰好与弹簧接触。
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形变量x 的关系为E p =212kx 。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木板刚接触弹簧时速度v 1的大小及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x 1;(2)求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2及此时木板速度v 2的大小;(3)已知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从v 2减小到0所用时间为t 0。
求木板从速度为v 2时到之后与物块加速度首次相同时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转化的内能ΔU (用t 0表示)。
答案:(1)1m/s 0.125m (2)0.25m32m/s (3)2008t -解析:(1)由于地面光滑,则m 1、m 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 2v 0=(m 1+m 2)v 1代入数据有v 1=1m/s 对m 1受力分析有a 1=21m gm μ=4m/s 2则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有21v =2a 1x 1代入数据解得x 1=0.125m(2)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对m 1、m 2组成的系统有kx =(m 1+m 2)a 共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发生相对滑动时,对m 2有a 2=μg =1m/s 2且此时a 共=a 2,解得此时的弹簧压缩量x 2=0.25m对m 1、m 2组成的系统列动能定理有2212kx -=2212212111()()22m m v m m v +-+代入数据有v 2=32m/s (3)木板从速度为v 2时到之后与物块加速度首次相同时的过程中,由于木板即m 1的加速度大于木块m 2的加速度,则当木板与木块的加速度相同时即弹簧形变量为x 2时,则说明此时m 1的速度大小为v 2,共用时2t 0,且m 2一直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则对m 2有:-μm 2g ·2t 0=m 2v 3-m 2v 2解得v 3=0322t -则对于m 1、m 2组成的系统有-W f =2221223122111()222m v m v m m v +-+,ΔU =-W f 联立解得:ΔU=28t - 跟踪训练1(2022·河北·历年真题)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等高的滑板A 和B ,质量分别为1kg 和2kg ,A 右端和B 左端分别放置物块C 、D ,物块质量均为1kg ,A 和C 以相同速度v 0=10m/s 向右运动,B 和D 以相同速度kv 0向左运动,在某时刻发生碰撞,作用时间极短,碰撞后C与D 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滑块,A 与B 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滑板,物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5b4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表面由几个主要的板块组成?A. 5个B. 7个C. 9个D. 12个答案:B2. 板块之间的边界通常是什么?A. 平静的B. 稳定的C. 活跃的D. 不可知的答案:C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形成答案:C二、填空题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
答案:板块2. 当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时,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裂谷作用3. 太平洋板块向西移动,与北美板块相碰撞,形成了_________山脉。
答案:落基山脉三、简答题1. 描述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答案: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当板块相互碰撞时,可以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可以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脊;当板块相互滑动时,可以形成地震和断层。
2. 解释什么是板块边界,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板块边界是指不同板块相遇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地质活动频繁,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一个例子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也被称为“火环”,这里有许多板块边界,因此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
四、论述题1.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理解地球历史和预测地质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研究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例如山脉的形成、大陆的漂移以及古生物的分布。
此外,了解板块边界的地质活动模式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性练习题及答案,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板块模型--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含参考答案
![板块模型--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698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e.png)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专题板块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高考真题(1T -3T )目标2无外力动力学板块模型(4T -7T )目标3有外力动力学板块模型(8T -12T )目标4利用能量动量观点处理板块模型(13T -17T )目标5电磁场中的块模型(18T -22T )【特训典例】一、高考真题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上的左端以速度v 0开始运动。
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当物块从木板右端离开时()A.木板的动能一定等于flB.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flC.物块的动能一定大于12mv 20-fl D.物块的动能一定小于12mv 20-fl 2(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如图,质量m 1=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k =20N /m 的轻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质量m 2=4kg 的小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54m/s 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板恰好与弹簧接触。
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形变量x 的关系为E p =12kx 2。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木板刚接触弹簧时速度v 1的大小及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x 1;(2)求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2及此时木板速度v 2的大小;(3)已知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从v 2减小到0所用时间为t 0。
求木板从速度为v 2时到之后与物块加速度首次相同时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转化的内能DU (用t 0表示)。
3(2023·河北·高考真题)如图,质量为1kg 的薄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半径为0.75m 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地面,轨道底端与木板等高,轨道上端点和圆心连线与水平面成37°角.质量为2kg 的小物块A 以8m/s 的初速度从木板左端水平向右滑行,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当A 到达木板右端时,木板恰好与轨道底端相碰并被锁定,同时A沿圆弧切线方向滑上轨道.待A离开轨道后,可随时解除木板锁定,解除锁定时木板的速度与碰撞前瞬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已知木板长度为1.3m,g取10m/s2, 10取3.16,sin37°=0.6,cos37°=0.8.(1)求木板与轨道底端碰撞前瞬间,物块A和木板的速度大小;(2)求物块A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时受到轨道的弹力大小及离开轨道后距地面的最大高度;(3)物块A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会炸裂成质量比为1:3的物块B和物块C,总质量不变,同时系统动能增加3J,其中一块沿原速度方向运动.为保证B、C之一落在木板上,求从物块A离开轨道到解除木板锁定的时间范围.二、无外力动力学板块模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B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做匀速运动,把质量为m的小滑块A 无初速度地轻放在木板右端,经过一段时间后小滑块恰好从木板的左端滑出,已知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5529e2b160b4e777fcf1b.png)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1(2011天津).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3.(2006年·全国理综Ⅰ)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4.如图1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
已知A的质量m A和B的质量m B均为2.0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若t =0开始,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 时F 1改为F 2=4N ,方向不变,t =3s 时撤去F 2。
(1)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 、B 的加速度a A 、a B 各为多少? (2)从t =0开始,到A 、B 都静止,A 在B 上相对B 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 受到B 的摩擦力f A ,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 (从t =0开始,到A 、B 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f A —t 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完整版)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答案
![(完整版)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be90a4a32d7375a5178034.png)
1.(8分)如图19所示,长度L = 1.0 m的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m1 = 1.0 kg,A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04.在A的右端有一个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现猛击A左侧,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υ0 =2.0 m/s.B的质量m2 = 1.0 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6.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1)求B在A上相对A滑行的最远距离;(2)若只改变物理量υ0、μ2中的一个,使B刚好从A上滑下.请求出改变后该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求出一个即可).2、(8分)如图13所示,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BAv0L图193.(2009春会考)(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长度L = 1.0 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m、μ、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4.(2009夏)(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0.8 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点时撤去力F,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图15图155.(2010春) 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2.0kg ,槽的长度L=2.0m ,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 ,小滑块与木板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01=μ. 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10.0N 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89db9964bcf84b8d57b93.png)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板块模型专题练习(一)两个小物块1.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A,B质量分别为6.0 kg和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在物体A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B.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当拉力F<12 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D.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18 N时,开始相对滑动,OB,中点为L,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的木板长为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木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
若把质量为m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以v0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终小木块随木板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B g。
求:一起运动。
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1)小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终相2(之间。
对于木板静止时位于OAF=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质量3.M=8 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1.5 m/s时,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小车足够长,求0.2m=2 kg质量为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24. 光滑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v从木板一端开始沿木板运动.已知M>m,则从滑块开始运动起,滑块、木度0板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传送带)(二,L=16 mB之间的长度为=37°,A、5.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间的倾角为θ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Av=10 m/s逆时针运动,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以速率端运动到,求物体从Am=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2=0.8)=0.6,cos37端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sin37°B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2--76.现在传送带传送货物已被广泛地应用,如图3mABv运行,一质量为置示意图。
高考物理超级模型专题07板块模型(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超级模型专题07板块模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2af4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3.png)
高考物理超级模型专题07板块模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
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物块A放在足够长的不带电的绝缘小车B上,两者均保持静止,置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在t=0时刻用水平恒力F向左推小车B。
已知地面光滑,A、B接触面粗糙,A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关于A、B的v-t图像大致正确的是()A.B.C .D .二、解答题3.物体A 的质量m =1kg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 的质量为M =0.5kg 、长L =1m 。
某时刻A 以v 0=4m/s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的上表面,在A 滑上B 的同时,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忽略物体A 的大小,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试求:(1)若F =5N ,物体A 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2)如果要使A 不至于从B 上滑落,拉力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4.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1kg m =和B 5kg m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0.5μ=;木板的质量为4kg m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μ=。
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0=3m/s v 。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 /s g 。
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高考板块模型典型题
![高考板块模型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4416cbfad6195f302ba68f.png)
1.(18分)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 <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2.如图所示,长为0.48m的木板A,质量为1kg,板的右端放有物块B,质量为3kg,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速度,以后木板与等高的竖直固定档板C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1)问A、C能否发生第二次碰撞,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若能,则第一次碰撞后再经多长时间A与C发生第二次碰撞;若不能,则第一次碰撞后A做什么运动.(2)A、C碰撞几次,B掉下(3)A起码多长,B不掉下3.一质量M =2kg 的长木板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 的右端与竖直挡板的距离为s =0.5m.一个质量为m =1kg 的小物体A 以初速度v 0=6m/s 从B 的左端水平滑上B ,当B 与竖直挡板每次碰撞时,A 都没有到达B 的右端.设定物体A 可视为质点,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 与竖直挡板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g 取10m/s 2.求:(1)B 与竖直挡板第一次碰撞前的瞬间,A 、B 的速度值各是多少?(2)最后要使A 不从B 上滑下,木板B 的长度至少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木板A 、B 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 。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板块运动选择题30道题练习(word 版 无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板块运动选择题30道题练习(word 版 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bff7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8.png)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3.甲、乙两处的自然带类型分别为A.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C.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回答4~5题。
4.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分别是A.喷出岩海岭B.侵入岩海沟C.沉积岩岛弧D.变质岩海盆5.下列地区所处的板块边界与甲处类似的是A.日本群岛B.地中海C.新两兰南北二岛D.冰岛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6.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7.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8.在六大板块中,图示区域没有涉及的是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9.图中甲边界附近,常会形成A.岛屿B.裂谷C.海岭D.海沟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0.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11.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板块共有A.1块B.2块C.3块D.4块13.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图示半岛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每年9月至次年2月喜栖冷水的鱼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高考物理综合题5 - 板块问题 (含答案,打印版)
![高考物理综合题5 - 板块问题 (含答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9eec67af1ffc4ffe47acb6.png)
1.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二块相同的长木板A 和B ,长为l =0.5m ,在B 的右端有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小铁块C ,三者的质量都为m ,C 与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现在A 以速度ν0=6m/s 向右运动并与B 相碰,撞击时间极短,碰后A 、B 粘在一起运动,而C 可以在A 、B 上滑动,问: (1)如果μ=0.5,则C 会不会掉下地面(2)要使C 最后停在长木板A 上,则动摩擦因数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g=10m/s 2)【1题解答】不会2μ为:6.012)3(21)2(2120122211==⇒⋅⋅-⋅⋅=glm m mgl υμυυμ3.024)3(21)2(21)2(20222212==⇒⋅⋅-⋅⋅=⋅glm m l mg υμυυμ2.如图所示,半径R =0.8m 的光滑1/4圆弧轨道固定在光滑水平上,轨道上方的A 点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 =1kg 的小物块。
小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后打在圆弧轨道上的B 点但未反弹,在该瞬间碰撞过程中,小物块沿半径方向的分速度即刻减为零,而沿切线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此后小物块将沿着圆弧轨道滑下。
已知A 点与轨道的圆心O 的连线长也为R ,且AO 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C 点为圆弧轨道的末端,紧靠C 点有一质量M =3kg 的长木板,木板的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的切线相平,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0=μ,g 取10m/s 2。
求: (1)小物块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B υ;(2)小物块沿圆弧轨道到达C 点时对轨道压力F C 的大小; (3)木板长度L 至少为多大时小物块才不会滑出长木板?【2题解答】(1)由几何关系,AB 间的距离为R (1分) 小物块从A 到B 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gR v B 22= ①(2分) 代入数据解得v B =4m/s ,方向竖直向下 (2分)(2)设小物块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速度为v Bx ,因OB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故v Bx =v B sin60°② (2分)从B 到C ,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60cos 1(22Bx C mv mv mgR -=︒- ③(2分) 代入数据解得52=C v m/s 在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R mv mg c F C /2=-' ④ (2分) 代入数据解得35='c F N(1分)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到达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C =35N (1分)(3)小物块滑到长木板上后,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高考物理运动学板块运动经典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物理运动学板块运动经典题型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6b7c87f46527d3250ce07f.png)
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A mB )g mA mB
g ,然后隔离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AB
mBa mBg
,
1
大小不变;物体 B 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故选 A. 3.如图所示,物块 A、木板 B 的质量均为 m=10 kg,不计 A 的大小,B 板长 L=3 m。开始时 A、B 均静 止。现使 A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 B 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 A 与 B、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 为 μ1=0.3 和 μ2=0.1,g 取 10 m/s2。
m
/
s2
1m
/
s2
;对
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a1 ,
解得:A、B 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0.2 .故 A 项错误.
B:由图乙得:物体
A
在
0~1s
内位移
xA
3 11m 2
2m
,摩擦力对
A
做的功
5
Wf mgxA 0.2 410 2J 16J ,则物块 A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6J.故 B 项正确.
(1)若物块 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则 A 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 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 A 仍以(1)问中的初速度从 B 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 A 能否与 B 脱
离?最终 A 和 B 的速度各是多大?
【答案】 (1)2 m/s (2)没有脱离 m/s m/s
【解析】 (1)A 在 B 上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a1=μ1g=3 m/s2
2
(2)若 μ1=0.4,求滑块运动时间.(结果用分数表示)
解:(1)滑上木板 A 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1g≤μ2(m1+2m2)g 若滑上木板 B 时,木板 B 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1g>μ2(m1+m2)g 代入数据得:0.35<μ≤0.5; (2)若 μ1=0.4,则货物在木板 A 上滑动时,木板不动.设货物在木板 A 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1g=m1a 解得:a1=4m/s2 由﹣2a1L=v12﹣v02 达到 B 板时速度 v1=4m/s 在 A 板上滑动时间由 v1=v0﹣at1,解得:t1=0.5s
板块运动题目
![板块运动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f85627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7.png)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直接引起的?A. 地震频发B. 山脉的形成C. 海洋潮汐(正确答案)D. 火山爆发地球表面的六大板块中,哪一块是完全由海洋组成的?A. 欧亚板块B. 太平洋板块(正确答案)C. 印度洋板块D. 美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正确答案)B.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C.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D.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下列哪个地震带与板块边界无关?A. 环太平洋地震带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 大西洋中脊地震带D. 东非大裂谷地震带(正确答案)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巨大的块体,这些块体称为?A. 地壳层B. 岩石圈层C. 板块(正确答案)D. 地质构造单元下列哪项不是板块运动对气候的影响?A. 改变海陆分布,影响降水B. 形成高山,阻挡气流C. 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正确答案)D. 造成地壳升降,影响气温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的形成与哪两个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A.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 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正确答案)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下列哪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与板块内部张力作用有关?A. 喜马拉雅山脉边缘B. 东非大裂谷(正确答案)C. 环太平洋火山带D. 地中海地区板块运动导致的地壳变动,下列哪一项是其长期效应?A. 瞬时地震波的传播B. 短暂的火山喷发C. 地形地貌的长期演变(正确答案)D. 短期内的气候变化。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b29b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6.png)
板块模型专题练习(一)两个小物块1.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A,B质量分别为6.0 kg和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在物体A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B.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当拉力F<12 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D.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18 N时,开始相对滑动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长为L,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B,中点为O,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以v0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
若把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B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终小木块随木板一起运动。
小木块及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木块及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2)小木块及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终相对于木板静止时位于OA之间。
3.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及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4. 光滑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木板一端开始沿木板运动.已知M>m,则从滑块开始运动起,滑块、木板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二)传送带5. 如图所示,传送带及地面间的倾角为θ=37°,A、B之间的长度为L=16 m,传送带以速率v=10 m/s 逆时针运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它及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sin37°=0.6,cos37°=0.8)6.现在传送带传送货物已被广泛地应用,如图3-2-7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
板块模型(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
![板块模型(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e36e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压轴题02板块模型目录一,考向分析 (1)二.题型及要领归纳 (2)热点题型一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不受外力板块模型中的多过程运动 (2)热点题型二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受外力板块模型中的多过程运动 (7)热点题型三结合新情景考察板块模型思想的迁移运用 (9)类型一以竖直面为情境构板块模型考动力学知识及相对运动的理解 (9)类型二结合斜面模型综合考查板块模型中的多过程多运动问题 (10)类型三综合能量观点考查板块模型 (13)类型四电磁学为背景构建板块模型 (16)三.压轴题速练 (21)一,考向分析1.概述:滑块和滑板叠加的模型简称为“板块模型”这两个简单的“道具”为考查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境,是高中物理讲、学、练、测的重要模型之一。
无论是高考还是在常见的习题、试题中“板块模型”的模型的身影都随处可见,而且常考常新。
对于本专题的学习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2.命题规律滑块—滑板模型,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相互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这一类型。
3.复习指导分析滑块—滑板类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一个转折——滑块与滑板达到相同速度或者滑块从滑板上滑下是受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转折点。
两个关联——转折前、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联和滑块、滑板位移与板长之间的关联。
一般情况下,由于摩擦力或其他力的转变,转折前、后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以转折点为界,对转折前、后进行受力分析是建立模型的关键。
4.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5.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大小为x1,木板位移大小为x2同向运动时:L=x1-x2反向运动时:L=x1+x2二.题型及要领归纳热点题型一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不受外力板块模型中的多过程运动【例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板块运动与地貌(2)(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板块运动与地貌(2)(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88466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8.png)
板块运动与地貌下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A.东非大裂谷B.夏威夷群岛C.喜马拉雅山脉D.大西洋中脊(2023·广东惠州调研)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图1所示)。
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
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图2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4.图示区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北向西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南向东北5.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D.海平面上升(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
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6~7题。
6.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7.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①面积缩小②平均高度增加③长宽比增大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3·江苏苏州模拟)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图1)。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桥火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上海卷地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2.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4.(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5.(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2)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P处为();B处是()物质上升处。
(2) 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
(3) 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4)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山系。
(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7.(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7题。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