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耳鼻喉是指耳、鼻、喉三个部位。

耳鼻喉科是研究、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医学专科。

下面是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常用名词的解释。

1. 听力损失:指听觉功能下降或完全丧失的状态。

常见原因包括耳朵感染、耳部损伤、遗传因素等。

2. 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内积液等。

3. 鼻窦炎:鼻窦炎是鼻腔和鼻窦部位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等。

4. 喉炎:喉炎是喉部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5.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组织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痛、吞咽困难等。

6. 了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用户体验或增加利润7. 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在鼻腔和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等。

8. 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上的肿物,常常与慢性鼻窦炎相关。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等。

9. 视频剪辑:视频剪辑指将不同镜头、音频等素材按照预定的次序剪辑、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

10. 扁平苔藓:扁平苔藓是鼓膜表面发生的病变,常见于慢性中耳炎患者。

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内分泌物等。

11. 鼾症:鼾症指因喉咙和鼻腔部位狭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包括打鼾、睡眠质量差等。

12. 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中耳腔积聚液体,常见于中耳炎等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鸣等。

13. 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腔内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流出。

常见原因包括鼻腔干燥、鼻部损伤等。

14. 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方法,用于去除扁桃体。

常用于扁桃体炎、反复咽喉感染等患者。

15. 鼻塞:鼻塞是指鼻腔的气流受阻,导致呼吸困难。

常见原因包括鼻窦炎、鼻息肉等。

以上是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通过了解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耳鼻喉科的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只是简单的介绍,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鼻的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同。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下鼻甲后段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1.5cm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鼻甲前部附着于筛窦顶壁和筛骨水平板交界处的前颅底骨。

鼻内镜手术一般在中鼻甲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造成脑脊液漏。

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裂隙称为嗅沟或嗅裂。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口所在。

海绵窦栓塞:是鼻疖的最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挤压致感染扩散,经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进入海绵窦所致。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头剧痛、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眼底静脉扩张和视乳头水肿等。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病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

病程长,进展慢。

女性及体弱者多见。

本病特征是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和鼻腔大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

症状有鼻塞;鼻、咽干燥;鼻出血;嗅觉丧失;恶臭;头痛、头昏变应性鼻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鼻痒、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鼻镜见鼻粘膜苍白、充血或浅蓝色,鼻腔有水样分泌物,特异性皮肤点刺实验SPT阳性。

主要并发症有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

鼻息肉的症状:鼻塞、流涕(黏性或脓性涕)、嗅觉障碍、耳部症状(侵犯咽鼓管口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继发鼻窦炎等。

首选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症状为:鼻塞(主要)、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面的粘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境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从。

该区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OMC:以晒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

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痘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鼻道窦口复合体。

3、咽隐窝:在鼻咽,位于咽鼓管圆枕后上方(*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4、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七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大于或等于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

5、贯声门癌:指原发于喉室的癌肿,亦称声门旁癌。

跨越两个解剖区域即声门上区及声门区,癌组织在粘膜下浸润扩展,以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为特点。

该型癌肿尚有争议,UICC组织亦尚未确认。

临床少见,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声嘶时,常已先有声带固定,而喉镜检查仍未能窥见肿瘤。

癌肿易向声门旁隙扩展,并侵犯甲状软骨。

6、willis误听:即患者常感在嘈杂环境听力反较在安静环境下为好。

7.钩突8.Messelinger术式9.声门上区10.椭圆囊11.RT test12. 咽鼓管吹张13、翼管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deep petrosal nerve),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两者在翼腭管内组成翼管神经(vidian nerve)15、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位穿乳汁,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位穿处置,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16、咽旁隙:咽旁隙(parapharyngeal space)又称咽侧间隙或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 space)。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1、Woodruff’s静脉丛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鼻咽静脉丛,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为鼻后部出血的较常见部位。

2、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为临床最常见的面肌麻痹,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弛缓性瘫痪,面神经受损部位在面神经核或神经核以下。

3、咽峡所谓咽峡是指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4、喉鸣吸入的气体通过狭窄的声门裂时(先天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形成气流旋涡反击声带,声带颤动所发出的喉喘鸣声,其大小与阻塞程度成正相关,重者声音甚响。

5、道上三角区颞线之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小棘状突起,名道上棘,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成之表面粗造、稍凹陷的三角区域。

6、鼻周期鼻周期又称生理性鼻甲周期系指正常人两侧下鼻甲粘膜内的容量血管呈交替性收缩与扩张。

表现为两侧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呈相应的交替性改变。

此种改变约1—7小时轮换1次,两侧鼻腔总阻力维持不变,对鼻呼吸无明显影响,故正常人常不自觉其鼻塞。

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司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

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含咽部粘膜塌陷)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贯声门癌是喉癌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原发于一侧喉室,肿瘤位置深在而隐蔽,喉镜检查不易发现肿瘤;其病程长,肿瘤发展慢,从首发声嘶到明确诊断大多需半年以上,连续切片观察见贯声门癌以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为特点,癌在粘膜下浸润扩散,而粘膜表面可相对完整,故在喉镜指导下活检阳性率极低,可能反复多次活检而未能确诊。

癌可经声门旁间隙向外侵及甲状软骨翼板和外下方的环甲膜,向前经前连合腱浸润甲状软骨,向后达梨状窝。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泡为中心的区域,是筛窦,前筛窦及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

这一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上半月裂,前筛房,筛泡,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卤区。

这一区域为鼻腔疾病最易侵犯的部位,并易继发相邻区域的疾病。

也是鼻内窦手术的理论基础。

“病灶”扁桃体:慢性扁桃体炎视为引起全身其他系统感染的病灶,通过以下判断:1、询问病史:急性发作时,其他系统出现病变。

2、实验室检查:ESR、ASO、血清粘蛋白、心电图等,有异常结果。

3、切除后并发症得以痊愈,或症状减轻,或发作减少,或病情得以控制。

呼吸暂停通气指数(HA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咽扁桃体:咽顶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呈橘瓣状,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

位于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形如锥体。

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

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邻;外侧为下颌骨升支与腮腺的深面及翼内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

腭扁桃体:习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

咽淋巴环: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此环输出之淋巴管与颈淋巴结又互相连系交通则称外环,内环和外环统称为咽淋巴环腺样体面容:因腺样体肥大而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额骨高拱,牙裂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一种特征性容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综合征(OSAHS):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鼻源性头痛:系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

特点:①一般都有鼻部病变,如鼻塞,脓涕等,多在窦内脓性物排出物排出后缓解。

②鼻急性炎症时加重。

③多为深部头痛。

④鼻腔粘膜收缩或使用表面麻醉剂后,头痛可以减轻。

耳鼻喉名解

耳鼻喉名解

1.喉阻塞: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病变,喉部通道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喉阻塞。

2.喉狭窄:各种原因所致的喉部瘢痕组织形成,使喉腔变窄或闭锁,致呼吸和发声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3.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它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注入鼻腔。

4.分泌性中耳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5.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常见病。

特征是鼻腔黏膜、骨膜、鼻甲骨萎缩,鼻腔扩大,有大量黄绿色分泌物积存,形成痂皮,发出臭味,并伴有嗅觉障碍,也称臭鼻症。

6.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称腺样体面容。

7.眩晕: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8.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是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改变的内耳病,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耳胀满感为特征。

9.耳聋: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1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所造成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的现象;指成人在7h的夜间睡眠中,至少有30次的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s或呼吸暂停指数>5。

11.黎氏区Little’s area:位于鼻中隔前下部,该部黏膜内血管汇集成丛,是鼻出血好发区,双称易出血区。

12.声门区:位于两声带之间,其声门裂是喉最窄处。

13.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一弧形液平,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14.嗅沟:位于中臭甲游离缘水平线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

15.慢性腭扁桃体炎:是指急性腭扁桃体炎反复发作,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

导致扁桃体隐窝及实质内发生慢性炎症病变。

16.外耳道软骨切迹:外耳道软骨在前下方常有2~3个垂直的,由结缔组织填充的裂隙,称外耳道骨切迹;可增加耳廓的活动性,也是外耳道,腮腺之间感染相互传播的途径。

耳鼻喉

耳鼻喉

OSAHS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额窦前筛、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区域,该区域解剖变异成病变可致鼻室炎引流障碍而引起鼻窦炎,称之四凹征:喉阻塞时,胸腹辅助呼吸肌代偿性加强运动,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肋间隙,剑突下或上腹部于吸气时向内陷凹三凹:喉阻塞时,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腔负压增加,乃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的吸气期凹陷。

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BPPV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该病发率高咽峡:所谓咽峡,系右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道上三角又称筛区,为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的三角形区域,是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的重要标志。

第一腮裂瘘(firstbranchialcleftfistula)是第一鳃裂发育异常所致,与外耳道关系密切,亦称先天性外耳道瘘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

.嗅沟:以中鼻甲游离缘水甲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传导性耳聋: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

听骨链:是指三块听小骨链接成锁链状,根据三个听小骨的外形和部位,分别命名为棰骨、砧骨和镫骨,主要是用来起一个杠杆作用,使到达内耳的压强大大增加。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前组鼻窦的自然开口。

是内镜筛窦手术的标志和进路。

2、鼻中隔前下方,粘膜内动脉血管丰富,汇聚成丛,称利特尔(little’s)该处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称“易出血区”。

3、膜迷路基底膜上的螺旋器(Co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4、腺样体:顶部与后壁交界处的丰富淋巴组织团块,过分肥大可影响听力,10岁后渐萎缩。

5、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端后方约1.0 -1.5cm处。

6、咽鼓管圆枕:咽口上方隆起的部分。

7、咽隐窝:圆枕后上方的一个凹陷区,鼻咽癌好发部位,该处接近颅底的破裂孔,由此可入颅内。

8、咽峡---上由悬雍垂、软腭的游离缘,下由舌背以及腭舌弓、腭咽弓共同围成的狭窄部分。

9、咽侧索:每侧腭咽弓的后方的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

10、会厌谷(vallecula epiglottica) ----舌会厌外侧襞和舌厌正中襞之间,左右有两个浅凹陷。

11、梨状窝(pyriform sinus) -----位于喉口两侧的两个较深的隐窝。

12、环后隙(postericoid space) -----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方,其下方即为食道入口。

13、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有一“V”形凹陷,临床上常用来作为颈正中的标志。

14、室带:又称假声带,由粘膜、室韧带和肌纤维组成,与声带平行。

15、喉室: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的腔隙,其前端向外上形成一小憩室,为喉室小囊,可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16、声门裂:两侧声带外展时声门区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之声门裂。

其前端为前连合,后端为后连合17、四凹征:喉部梗阻的病人在吸气性呼吸困难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以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的现象,临床上称为四凹征。

18、变应性鼻炎(AR 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耳鼻喉名解

耳鼻喉名解

Acute otitis media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普通性疾病。

多数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

小儿多发。

可分为急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is media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病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限性感染和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闷胀或闭塞感、耳鸣等。

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聋,声阻抗为平坦型(B 型)。

治疗原则为:清除中耳积液,改善通风引流及病因治疗。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Adenoid face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COM: unresolved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the middle ear and mastoid associated with TM perforation, otorrhea and hearing loss.慢性中耳炎:未解决的炎症过程的中耳和乳突联合鼓膜穿孔,耳和听力损失。

Hennebert,sign安纳贝尔征:梅尼埃病患者增减外耳道气压可能透发眩晕与眼球震颤,称安纳贝尔征。

Meniere’s disease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schwabach'试验:先试正常人骨导听力,=-=不再听及音叉声时,迅速将音叉移至孚或耳鼓窦区测试,然后同法测受试耳移至正常人延长刀(+),缩短(-),相累(+)。

传导性耳聋: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耳鼻咽喉外科学名词解释鼻科学1.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沟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 利特尔细动脉丛: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层与筛前、后动脉的鼻中隔支、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吻合,构成丰富的动脉丛;又称为易出血区。

3. 克氏静脉丛:为鼻中隔下部静脉构成,是易出血区的血液重要来源。

4.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静脉丛,称为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5. 粘液毯:粘膜下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随纤毛运动而不断向后移动的粘液层;是鼻粘膜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6. 鼻阻力:正常鼻呼吸有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这一阻力产生于鼻内孔,对保证肺泡气体交换过程完成很重要。

7. 层流:气体向后上方呈弧形流向后鼻孔然后散开;此气流为鼻腔气流的大部分,也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

8. 湍流:即气体在鼻阈后方形成不规则旋涡,是吸入气流的小部分。

9.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10. 鼻肺反射:鼻腔阻力增高和化学气体对鼻粘膜的刺激均可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影响肺通气量,这种现象称为鼻肺反射。

11. 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反射动作包括: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声门突然鼻腔内开放,仲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12.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为多见。

13. 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非特殊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也未能恢复正常者称为慢性鼻炎;分为单纯性和肥厚性。

14.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耳鼻咽喉科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组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 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3、窦口鼻道复合体: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就是以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志和进路的。

4、咽峡: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

5、光锥:在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二组1,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2,嗅沟:位于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3,眩晕: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空位和重力关系体重能力的障碍.4,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5,黎氏区:鼻咽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汇聚成丛,该已是鼻出血好发区,又称"易出血区".6,喉阻塞: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属证.7,鼻-鼻咽呈氏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8,EB-VCA-IgA: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9,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10,咽峡: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三组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 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窦口鼻道复合体: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耳鼻喉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耳鼻喉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耳鼻喉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名词解释1.1 耳鼻喉科 (Otorhinolaryngology)耳鼻喉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和治疗耳朵、鼻子和喉咙相关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耳朵、鼻腔、喉咙、声带以及与这些部位相关的疾病和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1.2 中耳炎 (Otitis Media)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这种感染导致中耳内部的炎症和积液,通常会引起耳朵疼痛、听力受损和发烧等症状。

1.3 鼻窦炎 (Sinusitis)鼻窦炎指的是鼻腔内鼻窦(额窦、筛窦、蝶窦和腭窦)的炎症。

它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感、头痛和嗅觉异常。

1.4 喉癌 (Laryngeal Cancer)喉癌是指喉部(声带、喉咙等)出现恶性肿瘤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2. 简答题2.1 什么是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在一个人耳朵内部的噪音感觉。

这种噪音可以是咔嗒声、嗡嗡声、风声等不同形式。

耳鸣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也可能是一种慢性问题,多种因素可导致耳鸣,如噪音暴露、听力受损、耳朵感染等。

2.2 什么是鼾症?鼾症是指在睡眠时出现的打鼾声和呼吸暂停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呼吸道的阻塞或收缩引起的。

鼾症可能会干扰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治疗鼾症的方法包括改变睡姿、减肥、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手术等。

2.3 什么是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位于咽喉后部)的感染和炎症。

它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扁桃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疼痛、咽峡炎、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用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使用抗生素等。

2.4 什么是鼻咽癌?鼻咽癌是指出现在鼻咽部位的恶性肿瘤。

它通常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和淋巴结。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和颈部肿块。

耳鼻喉名解

耳鼻喉名解

1.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此区域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包括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3.嗅沟(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嗅裂)。

4.总鼻道: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在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总鼻道。

5.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6.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7.蛙鼻:巨大或复发双侧鼻息肉可致鼻背变宽,形似蛙腹,称为“蛙鼻”。

鼻腔内可见到稀薄浆液性或粘稠、脓性分泌物。

8.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

特征为鼻黏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和鼻腔大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多有呼气特殊腐烂臭味,也称“臭鼻症”。

9.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10.眶尖综合征:因病变影响到视神经孔和眶上裂,累及II、III、IV、VI脑神经出现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

11.Ohngren线:Ohngren提出自下颌角至同侧内眦部作一假想平面,称为“恶性平面”,将上颌窦腔分为前下和后上两部分。

然后再通过该侧瞳孔中心作一假想的垂直平面,与上述恶性平面一起将上颌窦腔分为前下内、前下外、后上外和后上内四部分。

上颌窦癌起自前下内部分者易早期发现,预后较好;起自后上外者易侵入眼眶、颧部、颞下窝,预后较差;来自后上内者,症状出现较晚,易早期侵入邻近的眼眶、颅腔,难以完全切除,故预后最差。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 2.5--3.5cm ,为一略呈“ 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 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喉

耳鼻喉

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窦、筛泡、半月裂孔、中鼻甲、中鼻道、前组筛窦、额窦开口及上颌窦开口等一些列结构。

2鼻周期(生理痛鼻周期):系指正常人两侧下鼻甲黏膜内的容量血管呈交替性收缩与扩张,表现为两侧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呈交替性改变,此改变约2-7小时交替一次,两侧鼻腔总阻力维持不变,对鼻呼吸无明显影响。

3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呈漏斗形。

上起于颅底,下至第6颈椎,全长12cm,前壁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分为:鼻咽、口咽、喉咽部。

4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约1.0-1.5cn处,略成三角形或喇叭形。

5咽鼓管圆枕:咽口上方一隆起部分。

6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一凹陷区,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7咽峡:是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像,下方舌根、两侧腭舌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8鼻窦:位于上颌骨、筛骨、蝶骨体内的含气空腔,围绕鼻腔借自然窦口与鼻腔相通。

9咽淋巴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又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组成。

10咽淋巴内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的内环。

11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为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的通畅至关重要。

12环甲膜:是手术进入上呼吸道的捷径,急性喉梗阻时,紧急情况下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进行急救。

13内耳:又称迷路,深居颞骨岩部,含有听觉和位置觉重要感受装置。

1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15鼻咽癌:98%属于低分化鱼鳞癌,治疗首选放射治疗。

16鼻出血:儿童及青壮年好发于鼻腔易出血区,老年高龄患者好发于鼻孔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耳鼻喉

耳鼻喉
化,这种变化主要受两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其生理意义是促进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鼻肺反射:是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鼻咽癌:其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有关。多发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前壁,大部分属于低分化鳞癌,临床表现主要有涕中带血、鼻塞;累及耳部发生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头痛及远处转移症状。治疗时首选放疗。
从病理角度来说急性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多见于化脓性,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和局部症状(剧烈咽痛,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 (鉴别诊断)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卡他期、化脓期和并发症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后者常见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一般而言,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则多位于颅底或枕部。
急性上颌窦炎,晨起轻,午后重;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急性额窦炎,前额周期性疼痛,晨起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
喉阻塞的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喉阻塞的主要症状,吸气时气流将声带斜面向下、向内推压,使已狭窄的声门更窄,主要表现为吸气运动加强,时间延长,吸气深而慢,但通气量并不增加)、吸气性喉哮喘、吸气性软组织凹陷(由于吸气时空气不易进入肺内,此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如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剑突下或上腹部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三凹征;严重者肋间隙也可发生凹陷,统称为四凹征)、声嘶、发绀。 (三种呼吸困难的鉴别要点)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3.击入性骨折:比眶底爆折少见,暴力来自眶外侧,击出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

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

4.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折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

5.鼻前庭炎: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种。

多因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用手指挖鼻孔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患糖尿病时容易发生。

6.鼻疖:比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7.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8.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多见。

9.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并呈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特征。

10.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常伴有鼻窦变态反应性炎症。

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后者又称“花粉症”。

1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12.鼻出血: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鼻腔、鼻窦病变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前者较多见。

可单侧出血,也可双侧出血。

可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出血,也可表现为持续出血。

13.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耳鼻喉执业范围

耳鼻喉执业范围

耳鼻喉执业范围耳鼻喉科,俗称“耳鼻喉”,是医学中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诊治头颈部的疾病,包括鼻子、喉咙、喉、鼓膜和内耳。

常见病诸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都属于耳鼻喉科的诊疗范畴。

耳鼻喉科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鼻腔疾病:耳鼻喉科医生可以诊断一切鼻腔疾病,比如鼻窦炎、鼻炎、鼻息肉等,同时也能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比如鼻内窥镜手术等。

2. 喉咙疾病:耳鼻喉科医生可以诊断一切喉咙疾病,比如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同时也能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比如扁桃体割除手术等。

3. 声音障碍:声音障碍包括男性发音高亢、女性嗓音低沉、失音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会带来生命威胁,但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耳鼻喉科医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声带运动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发音。

4. 中耳疾病:中耳炎和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诊治。

5. 头颈部肿瘤:耳鼻喉科还负责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例如颈部淋巴结等。

耳鼻喉科医生是一个需要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也让耳鼻喉科医生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总结一下,耳鼻喉科医生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鼻腔疾病、喉咙疾病、声音障碍、中耳疾病和头颈部肿瘤等方面。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而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也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名词解释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有皮肤、骨和软骨构成。

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颚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口所在。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下列情况应考虑为鼻息肉:①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②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③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④双侧鼻及鼻窦黏膜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累及多个鼻窦⑤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多见。

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

耳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颞骨内包括了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

颞骨: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五部分。

颞线常作为颅中窝底硬脑膜平面的颅外标志。

颞线之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个小棘状突起,名道上棘是耳科手术的重要标志。

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凹陷的三角形区域称道上三角区,又名筛区,为鼓窦的体表标志。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成人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交界处称为峡部。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鼓室腔:具有6个壁的腔隙,即外、内、前、后、顶、底。

鼓室内容物:包括听骨、韧带和肌肉。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听骨韧带:锤上韧带、锤前韧带、锤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和镫骨环韧带。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