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考评课教案 (4)
《鸿门宴》优秀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认识项羽、刘邦两个政治集团间一场激烈的、紧张的政治斗争。
2. 理解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和粗略深刻的史笔。
3. 学习古汉语,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4. 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深入认识他俩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发家和战胜秦军主力后各怀称霸意图的本质特点。
5. 通过项羽在“鸿门宴”上态度的变化,理解对他性格的把握。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文的重点在以项羽、刘邦为中心的两大集团尖锐矛盾的产生、发展、激化和结局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的始终,贯穿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项羽、刘邦等人的性格特点的描述。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项羽、刘邦等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上。
解决办法:1.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语言的分析、比较,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在讲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对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的性格变化,用前后联系的办法进行思考和推理。
3. 对于教学难点可指导学生借助练习题进行思考,教师作点拨。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掌握字词,理清故事情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一)导入新课:楚汉相争乃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关于这一著名战役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尤其是“鸿门宴”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传诵千古的记项羽专为刘邦而设的鸿门宴的经过的课文《鸿门宴》。
(二)处理字词:学生读注释,勾画文中重要字词,检查正音、释义:1. 注音:鲰(zōu)生卮(zhī)酒彘(zhì)肩料理科(liào)无不胜(shèng)戮(lù)力瞋(chēn)目目眦(zì)安能屈节(rǔ)按剑而跽(jì)刀俎(zǔ)2. 解释:①细说②握剑坐桌旁③使酒骂座④像对待奴隶一样⑤目光如豆⑥献上一斗酒⑦放下酒杯⑧横冲直撞⑨玉玦(jué)⑩留下来侍奉他11.何辞为(三)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弄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大意。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发生的时代背景。
2. 讲述鸿门宴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刘邦与项羽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鸿门宴的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第四章:鸿门宴的宴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的宴席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鸿门宴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影响。
2.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鸿门宴中的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鸿门宴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鸿门宴》优秀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3、正确评价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探讨楚汉相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理解“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2、难点(1)探讨楚汉相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理解文中“鸿门宴”这一事件在楚汉相争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知识,梳理文章情节。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及楚汉相争的成败原因。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语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楚汉相争的相关视频片段,如项羽破釜沉舟、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楚汉相争中最著名的一场宴会是什么吗?(引出“鸿门宴”)2、作者及作品介绍(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请学生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鸿门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项羽形象分析找出文中描写项羽的语句,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项羽大怒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和翻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的掌握;3. 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鸿门宴》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技巧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鸿门宴》;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2)各组展示角色扮演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厚重;(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7.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8.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了解《鸿门宴》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步骤: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对我们了解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再走近教材,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学生朗读第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请看第3段。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4.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鸿门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3. 探讨《鸿门宴》中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
4. 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鸿门宴》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鸿门宴》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 分析课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课文中的知识点。
4.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7.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鸿门宴》,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
2. 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作文,可以是历史评论、文学鉴赏或哲学思考。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提出问题。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鸿门宴》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关于《鸿门宴》教案六篇
关于《鸿门宴》教案六篇《鸿门宴》教案篇1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课时。
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2: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
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
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
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
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而另一边,平定跋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土兮守四方?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雅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雅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
《鸿门宴》考评课教案_3
《鸿门宴》考评课详案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失败的英雄?鲁莽的帝王?还是多情的烈士?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能够抓住细节,通过探讨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讲读课文1、宴会前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惊心动魄,千钧一发,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生死系于一瞬,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宴”就是请客吃饭,谁请客?【项羽】在什么地方请客?【鸿门】项羽请谁?【沛公刘邦】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真是这样吗?【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之前在曹无伤来告密后,想过杀刘邦】如何告密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项羽听了有何反应?【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项羽为何“大怒”?【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项羽认为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他才有资格成王。
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P91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202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4篇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分析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力求将客观评价与个性解读相统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烘云托月”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项羽的《垓下歌》导入新课: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zhuī)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齐读《垓下歌》,教师设问:“《垓下歌》是项羽深陷西面楚歌的境地时所作,在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什么?(“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所以,他在临死之际反复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的失败,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今天,就让我们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鸿门宴》)二、合作探究:教师用灯片打出两个合作探究题,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讨论。
要求小组长组织本组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小组长收集汇总本组成员的意见,最后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阐述本组的意见。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不认同他人的观点可以反驳,如果认同则可补充说明。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观点中的关键词,并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所在小组1——3分的加分。
1、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40万PK10万),他也曾扬言要“击破沛公军”,可是鸿门宴上他却轻易地放走了刘邦。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编写充实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鸿门宴》的相关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演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3. 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和运用;2. 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3. 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情感;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台词记忆等;5.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3. 对比分析:将《鸿门宴》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特点;4.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创新性改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重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3. 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的理解;4. 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实施;3. 对比分析和讨论交流的开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鸿门宴》;2. 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资料;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器材;4. 对比分析和讨论交流的问题和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学生分享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2)学生展示角色扮演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2)学生展示情景模拟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对比分析:(1)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学生分享对比分析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教案教学
《鸿门宴》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能够解读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3)培养学生对诚信、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把握;3. 难点词汇和句子的解读;4.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角色扮演、辩论和写作的技巧;3. 对比分析、讨论和思考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鸿门宴》;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知识;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角色扮演、辩论和写作的素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自主解读难点词汇和句子;(3)学生自主分析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4)学生自主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3)学生进行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4)学生进行写作,阐述自己对鸿门宴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学生对比分析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和事件;(2)学生讨论和思考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3)学生探究和发现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4)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概括并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态度。
(3)培养学生对诚信、忠诚、勇敢等美好品质的崇尚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评价。
3. 课文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的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2. 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3. 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的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软件。
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僻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和评价。
(2)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
4. 角色扮演:(1)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和对话。
(2)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答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价值观。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3)准确运用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鸿门宴》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人物关系、事件发展和文言文表达。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6.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鸿门宴》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
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__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__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
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
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
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
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
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考评课详案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失败的英雄?鲁莽的帝王?还是多情的烈士?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能够抓住细节,通过探讨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讲读课文1、宴会前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惊心动魄,千钧一发,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生死系于一瞬,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宴”就是请客吃饭,谁请客?【项羽】在什么地方请客?【鸿门】项羽请谁?【沛公刘邦】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真是这样吗?【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之前在曹无伤来告密后,想过杀刘邦】如何告密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项羽听了有何反应?【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项羽为何“大怒”?【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项羽认为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他才有资格成王。
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
】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其志不在小”的“小”指什么?【“贪于财物,好美姬”。
】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他志在天下。
】从哪看出来的?【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
只是一个借口。
】“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
】大好时机指什么?【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范增进言何以见得?【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
不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而是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欲呼张良与具去”】“去”的意思【“离开”】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张良曾救过他。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的意思【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
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为他劝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因”的意思【趁着】趁着什么?做什么?【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
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
怎么说的【“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同“俱”,详细,详尽。
】哪些话?谁的话?【“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秋毫”,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
“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
“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倍德”,忘恩负义。
“倍”同背,背叛。
】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可见刘邦能言善辩】刘邦这番话看似说给项伯听,实际说给项羽听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
】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项王许诺”】项伯告密,刘邦大惊,张良献策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2、宴会中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不是】带了多少人?【百余骑,“骑”,一人一马为一“骑”】到了鸿门第一件事是什么?【“谢”,道歉。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军的风头。
“郤”,同“隙”,隔阂,嫌怨。
】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在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小人”是谁?【曹无伤】刘邦此时知不知道谁是内奸?谁告诉他的?【项羽:“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可见项羽性格【政治上无知,直率】刘邦谢罪,项羽说出内线而且项羽还请刘邦喝起了酒。
两大军事集团真的没有矛盾了吗?【有矛盾,项羽虽然被刘邦的软话、恭维话给迷惑了,大将军范增却很清醒,他一心要杀了刘邦。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目”什么意思?【本义是眼睛,这里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也就是使眼色,范增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起玉玦,他要告诉项羽什么?【这是他们事前约好的,是在请求项羽下令杀了刘邦。
】项羽答应了吗?【没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举玦,项王默然不应他怎么做的?【他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有一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刺杀成功了吗?【没有“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什么意思?【本义是鸟的翅膀,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蔽”,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蔽”,保护。
】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他得了人家的好处,“约为婚姻”】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的顺序,你能看出什么?【项羽君臣很傲慢】项羽傲慢可以理解,范增作为臣子却坐在刘邦的上首就有点不合礼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羞辱刘邦君臣,激怒他们,好找借口杀了刘邦】刘邦对位次提出抗议了吗?【没有,刘邦作为地位相同的一军统帅,能委曲求全到项羽军中登门谢罪,自然不会在意这细小的礼节。
城府深】鸿门宴上杀机重重,杀气腾腾,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张良让樊哙进帐救刘邦】项羽的士兵让他进去吗?【“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纳”,接纳,让他进来。
】樊哙进去了吗?【“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闯,可以看出樊哙救主心切,很神勇】樊哙进帐后的神态【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很是愤怒,他指责项羽,说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本来是刘邦说的,项羽曾听项伯转述过,樊哙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项羽。
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项羽有辩解吗?【没有: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何不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他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樊哙闯帐,项羽邀樊入帐危险的地方】刘邦是怎么做的【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3、宴会后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担心: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为之奈何”什么意思?【这可怎么办呢】樊哙和张良怎么说?【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樊哙说:“做大事情就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也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现在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张良怎么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这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
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些什么(礼物)?”】刘邦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
】现在为何要送呢?【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
】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刘邦怎么解决的?【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
他是走小道,“间行”。
】刘邦逃归汉营项羽糊涂受礼范增有何反应?【“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还骂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小子,糊涂的臭小子】为何要骂项羽糊涂?【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了良机】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都要被刘邦俘虏了,被动句】范增指桑骂槐楚汉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
刘邦回到汉营立刻诛杀曹无伤曹无伤被杀三、分析人物形象司马迁采用了人物对照的方式来描述两方对垒,主帅——项羽vs刘邦,谋士——范增vs张良,武士——项庄vs 樊哙,间谍——曹无伤vs项伯,这样对比来写,让我们感受双方的斗智斗勇,人物性格会更加鲜明。
1、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2、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