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文化景观的保护探索

合集下载

福建南靖土楼艺术考察考心得

福建南靖土楼艺术考察考心得

福建南靖土楼艺术考察考心得
福建南靖土楼艺术考察心得
近日,我们就福建南靖的土楼艺术前往实地考察,我们去的地点是位于新县西部的五缘寨,这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土楼,它们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构成了福建土楼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进这里,我们不禁感叹这里的原始建筑景观,土楼在这里是那样的壮观,它们的高大形态,突出的黄、红色,让我们眼前一亮,触动着心灵。

进入土楼里,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常年维持在相当恒定的完好状态,完全是凭借其易修复、安全可靠以及不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优点,这也是它们能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品的原因。

土楼的设计十分精妙,它们在屋顶、楼梯、窗户和墙体等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采用木材、石头和由泥土混合而成的石膏等材料,构建出栩栩如生的建筑群,让人置身其中,真正体会到当地文化的精髓。

这次实地考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土楼的质朴与风格,它们是尊重自然、和谐融合的人类建筑群,充分体现出福建土楼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尊重,将它打造成为一座珍贵的文化宝库。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_0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_0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篇一:永定客家土楼调查报告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民居奇葩——福建十日游实践调查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调查人:陆梦(环艺指导老师:朱芳学院:民生学院学号:20XX年5月3班)0803611322【摘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

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关键词】客家文化永定土楼八卦图典范居民构造特点◆引言: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

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客家人创造的神奇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

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

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

客家土楼的风貌保护研究综述

客家土楼的风貌保护研究综述

过综述客家土楼风貌保护的相关研究内容,进一步对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就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更好地进行客家土楼的风貌保护提供思路。

1 文献来源和分析1.1 文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所分析引用的文献资料来自CNKI 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的论文,检索项为主题词,检索词为“客家土楼”“风貌保护”“保护”“福建土楼”,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

通过初步处理,去除不相关的论文,筛选出适合本研究的文献共计110篇。

1.2 文献总体分析在文献的分析过程中,借助CiteSpace 分析软件和中国知网中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

根据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所筛选出的文献中,期刊文献数量最多,占总量的68.18%,其次为硕士论文,占比为22.73%,剩余文献类型为报纸、会议论文,占比为9.09%(见图1)。

从2000—2022年间文献发表数量的总体趋势来看(见图2),2000—2003年间总体增长较缓慢,发表文献数量较少,但文献发表数量在2007年和2008年经历了明显的增长,此期间福建客家土楼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8年申遗成功,说明此期间研究与福建客家土楼的申遗有密切的联系。

从获取文献的学科分布上来看(见图3),目前有关于客家土楼风貌保护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科技领域,其文献数量占到了所选文献总数量的69.09%,其次分别是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占比分别为30.91%、30%,剩下的一部分学科主要是社会科学、基础科学以及其他学科。

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在学科的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另外,从CiteSpace 中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可以看到(见图4),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客家土楼实体结构修复和文化保护方面,尤其是土楼建筑实体方面的相关研究更多。

摘要 客家土楼融于自然,拥有独特的风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社会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其也面临着如何跟随时代进行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作者:林欣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7期[摘要]福建土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保护土楼古建筑对于现代人民研究古文化、继承古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的土楼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

本文以福建土楼绳武楼为例,深入研究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为今后的土楼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楼古建筑保护意义措施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07-01福建遗留了许多优秀的土楼建筑,这些建筑是研究闽粤地区建筑的重要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但是由于战争、年久失修、保护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土楼古建筑被破坏或残缺不全。

近年来,随着对土楼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土楼古建筑的保护。

因此有必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福建土楼绳武楼为例,深入分析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1.1 土楼古建筑承载着古代的历史文化福建土楼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

以福建土楼中具有代表性的绳武楼为例,绳武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的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距芦溪镇政府0.5公里,向东距平和县县城52公里。

绳武楼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光绪元年(1875)竣工入住,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代孙叶处侯营建。

2001年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绳武楼从蕉坑叶氏第十八代孙叶处侯设计、起建,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朝代,至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竣工,前后历时五十余载,建成之后,主要为叶氏后人居住并利用,也曾经作为政府办公处使用。

绳武楼成为福建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它保留了当时闽粤地区的历史文化痕迹,通过这样对一个古建筑的设计、修建、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段历史文化的变迁。

导游词探秘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奥秘

导游词探秘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奥秘

导游词探秘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奥秘欢迎各位游客来到福建南靖土楼,本次导游将向大家介绍土楼的建筑奥秘。

福建南靖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一、土楼的起源与特点1.1 土楼的起源土楼起源于17世纪,是福建土族富裕农民为了防御外来势力而建造的。

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中,土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1.2 土楼的特点土楼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形状,它结合了民居和防御性建筑的功能。

土楼外形圆形或方形,楼体呈多层结构,高度可达几十米。

土楼采用木结构并使用厚实的土墙进行外包围,内部则以木柱支撑。

由于土墙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土楼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这也是其独特之处。

二、土楼的结构与布局2.1 土楼的结构传统的土楼由外墙、内墙、楼梯间、天井以及楼层等部分组成。

外墙由数层厚实的土壁构成,可达10米以上,具有防御性能。

内墙则起到隔断内外空间、加强楼体结构的作用。

2.2 土楼的布局土楼的布局有两种常见形式,分别是围合式和一字形。

围合式土楼分布于山区,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平面,内部围合一个天井。

一字形土楼则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平面为一条长方形,内部楼层沿长线布置。

土楼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得每户人家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三、土楼的建筑材料3.1 土楼的土壤土楼的外墙和内墙主要通过采用特殊的土壤制作而成。

混合了石灰、黄土、沙子和稻草等材料的土壤,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防火性能。

3.2 土楼的木材土楼的内部结构主要采用木材来支撑。

当地环境资源丰富,使得土楼的木材多采用当地的松树、杉木和桧木等。

四、土楼的防御与生活功能4.1 土楼的防御功能土楼在历史上曾经被用作防御工事,其外墙坚固耐用,能够抵挡外来势力的入侵。

楼梯间的设计也使得进入土楼内部相当困难。

4.2 土楼的生活功能土楼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也是土族人民居住的场所。

土楼内部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住宅、堂厅、祭祖堂等。

每个土楼都有自己的水井和厨房,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福建土楼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研究

福建土楼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研究
势恢宏 与周围的 自然环 境浑然一体 ( 1 图 2 图 )
土楼 单体或建 筑群所必 须控制的周 围地段以及土楼
展现了人类 社会在 自 环境条 件下以及 内 然 外社 会经 群落 内有代表性 的传统 民 建筑群 沿 街沿水 系 居 地 济文化力量 推动下的进化 和变迁 。 土楼群 落的价值 带等 : 冲地带 (u e zn ) 为保护和协调 文 缓 bfroe 是

土 楼 建 筑 群 的 价 值 评 述 福建 土楼多数 位于福建 省西南部
历 史环境 土楼保 护规划 的保护范 围划定分 为 个 两 以永定 南 层次 即 体建筑 ( 单 文物)和土楼 群落。
依照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文物保护法 》 对土 楼各 进 行
靖两 县居多 据统计 南靖县 现存 土楼 1 0 50 0余
Pr e To f rtge En r m e t l e o t otc in o he a vi i o ̄ n a n vai r on
类的共同结 晶 体 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互动 是人 土 楼群落的保 护 围划分 为 个等级— — 保护区和 范 两 工与 自 然相 互作用 的结果。福 建土楼依 山就势、气 缓 ; 中地带 保护 区 (o s ra inara)是 为保 护 c n ev t e o
sgh,c m p r sa tal f ̄"sb f r nda trt e o t i t o a e c t t e o ea fe her n vai u e on o so c le io m e m d  ̄ ays ste c le ge nt e fhitr a nvr n nt i i l e h ha n si h l p o es fpr e tn a o es n es da b ilg r c so otci g d b r i c do e vla es e de an

福建南靖土楼的壮丽景观

福建南靖土楼的壮丽景观

福建南靖土楼的壮丽景观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南靖土楼,这里是中国土楼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将作为您的导游,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土楼群的壮丽景观。

一、土楼简介及基本概况福建南靖土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是一处独特的建筑群体。

土楼即以土为主要材料建造的高大建筑,具有防御性和居住功能。

南靖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高度可达五六层,以及巨大的屋顶。

这些土楼分布在山谷之间,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二、土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南靖土楼的建造始于明朝,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

这些土楼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客家族群等多种文化元素,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三、土楼的建筑特点1. 坚固耐用:土楼使用的土坯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能够抵御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2. 独特的环境设计:土楼通常以山水为背景,利用山势进行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

3. 多功能性:土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社区生活的中心。

屋顶上设有庭院,可以兼顾居住和经营的需求。

四、游览路线推荐1. 中心区:中心区是土楼群的核心地带,有许多有代表性的土楼,如荡口土楼和田螺圈土楼等。

这些土楼代表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2. 远离尘嚣的村落:在离中心区较远的村落,可以更好地感受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去往平凉土楼村,远离喧嚣,可以领略到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

3. 体验土楼生活:在游览过程中,您还可以选择入住土楼村民的家庭旅馆,体验土楼的居住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

这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五、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如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土楼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压力。

政府及相关机构已经采取措施加强土楼的保护工作,包括加强监管、修复古建筑等,希望能够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结束语福建南靖土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游览,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土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并带着对土楼保护的关注离开。

浅谈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
21 0 2年第 O 期 4 总第 1 6 6 期




N0 4・2 1 0 02
F j n Arhtcu e& C n tu t n ui c i t r a e o sr ci o
Vo ・1 6 l 6
浅 谈 福 建 土 楼 的 保 护 与 发 展
张 煦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
的发展是有利的 、 要 的。 必
2 3 保 护模 式 . 在福建省政府统一管理安排 下提 出了福 建土楼 的 G M RP 保护模式 , 即政府主 导( o en n - l ) 法规先 行 ( e ua G vrmet e 、 d R g l— t n rt、 i s i ) 全民保护(h oeP o l cnevt n 、 o fs tewh l epe o srai ) 立体监 o 测 (troMo i r g 四个 部分 。这 四个部 分形 成一 个 统一 see nt i ) on 的、 立体的 、 特有 的保护模式 。 以永定客 家土楼为例 。首先 , 福建 土楼在 以政府 为主导 的 保护 管理机制下 , 有组织 、 有计 划地对土 楼进行保 护。事实证 明政府 主导是建立 土楼保护机制 的前提 , 为保护 工作 奠定 了基 础 。其 次 , 定 县 自 2 0 永 0 0年 以 来 , 据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文 物 根 中 保护 法》《 、福建省“ 福建土楼 ” 文化遗产保 护管理办 法 》 等法律 法规 , 制定和出台了《 福建 ( 定) 永 土楼保护管理规定 》 规范性文
再次在结构上 , 由于生土本身有着调 温 、 防火 、 吸水等作用 , 加
作者简介: 张煦 (9 0 7 ) 男 。 19 . - ,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 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 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 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 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 “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 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 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 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 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
主要建筑
1
永定土楼
2
南靖土楼
3
华安土楼
4
平和土楼
5
诏安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 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 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 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 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 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文化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文化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文化一、历史溯源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

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官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二、气候特征南靖境内博平岭3列支脉和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大水系呈川字形相间作西北—东南走向,山岭耸立,丘陵起伏,河谷与台地错综其间,形成许多开口向南的冬暖夏凉多雨水的马蹄形小气候区。

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季,产生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冬季风。

夏季,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风令如此半年一更,形成1月最冷,7月最热的冬冷夏热差异和秋冬少雨,春夏多雨的冬干夏湿的气候特色。

最佳旅游时间:全年适宜。

三、文化遗产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

他们根据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按照自己传统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土楼居民崇尚伦理道德,忠君爱国,敬宗睦族,崇文重教,勤俭耕读,刻苦耐劳,平等相待,热情好客。

土楼居民在礼俗、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无不呈现土楼乡土气息。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通信0812 郑志勇2008830056摘要:土楼代表的远远不只是一种建筑。

永定客家土楼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它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风水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发展的漫长历程,充分的反映了土楼客家人对土楼尽善尽美的不断追求,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文化的不断追求,对精神价值的不断追求。

永定客家土楼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一种客家人的历史和当地的历史发展情况,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的创业史。

关键字:土楼防火防盗文化奇观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我想为大家解析一下为何土楼能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为何能够吸引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参观。

七月二十五号,我乘车来到我的第一目的地土楼旅游局,由于事先已经联系过---告知了来意,我受到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公司的陈太坤局长的热情欢迎,首先,他向我热情的介绍了土楼文化的概况,然后他准备了一名导游准备为我带路,给我讲解,但是考虑到要锻炼我的实践能力我婉言拒绝了他的安排,向他要了一份土楼的整体地图,准备自己开展调研工作。

经过反复对地图的研究我决定追寻胡锦涛总书记的脚步,选择“土楼王子”振成楼作为我的第一站,驱车往振成楼的途中时不时能够看到总书记对土楼的重要讲话,“客家土楼是中国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看着看着我不禁心潮澎湃,今天我终于能够揭开土楼神秘的面纱,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土楼了。

在我还在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未回过神来。

我们已经来到“土楼王子”的面前。

一下子,我就被它宏大的气势所吸引,振成楼号称最富丽堂皇的圆楼,坐落在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明国元年,以富丽堂皇,中西合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高4层,直径57.2米。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前提摘要: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

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

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

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

”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郑伟龙 中共平和县委党校——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摘 要:平和土楼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永定、华安土楼一脉相承,是平和县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下,平和土楼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近一两年来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模式并提出一些启示,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平和土楼 保护开发 实践启示一、平和土楼概况平和土楼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

据查,目前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土楼尚有500多座,其中芦溪绳武楼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土楼、丰作厥宁楼是世界上最早上邮票的土楼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土楼;大溪庄上土楼是世界最大的方形土楼等。

可以说平和土楼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每座土楼都有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平和土楼缺席“世遗”。

“世遗土楼”缺少平和土楼是不完整的。

当然,平和土楼缺席“世遗”有主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当前而言,平和土楼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年久失修,残旧破败。

虽然,目前全县尚存明清土楼还有500多座,但平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土楼——小溪镇新桥村的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今已有近450年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因为缺少保护维修,大多数土楼已成为危楼,许多只剩残垣断壁、有的已经闲置荒废多年,残旧破败、有的被人以开发之名胡乱整修,变成不伦不类……2.人去楼空,死气沉沉。

目前,平和土楼虽然保存仍较完好还有四百多座,但大部分已然成为危楼,许多已人去楼空、杂草丛生,杂乱不堪。

少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住户,而且大多数是孤寡、残障老人,曾经充满生机活力,热闹非凡的几世同堂、成百上千人同住一座土楼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变成十分沉寂,死气沉沉。

3.重视不够,资金缺乏。

对于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许多人仍寄希望于政府出资解决。

然而,平和作为贫困县,文物保护资金十分有限,单纯依赖政府出资保护500多座土楼可谓难度很大。

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1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1年9月29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福建土楼”)的保护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福建土楼”,是指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第三条“福建土楼”的保护,应当遵循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福建土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福建土楼”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福建土楼”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福建土楼”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保护“福建土楼”。

第五条“福建土楼”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所有权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福建土楼”;所有权人有权参与“福建土楼”涉及所有权人利益事项的管理。

第六条“福建土楼”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同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促进保护的科研活动,组织培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七条“福建土楼”所在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土楼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土楼保护知识,增强当地群众的土楼保护意识。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保护“福建土楼”,有权举报破坏“福建土楼”的行为。

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与保护

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与保护

三、福建土楼的价值福建土楼的价值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独特的建筑造型,二是独有的文化内涵。

土楼的建筑布局以及村落的布局是非常合乎建筑理论的,这种建筑可以融合到自然环境里,成为“天人合一”的典范;土楼在建筑上属于特殊类型,既非汉族风格,也非当地风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筑美学上“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原则,冬暖夏凉,而它的成因则与西晋时的战局有关,“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是‘五胡乱华’,中国出现了大动荡,以汉族为主的士大夫纷纷南迁,集中至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地带,利用当地的地形建筑土楼,以后历朝历代遇动乱则南迁,都纷纷形成土楼群,同时也形成特殊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

这里面有一种民族交融,也有一种文化交融。

”客家土楼“申遗”成功来之不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一举世闻名的珍宝保护好、管理好,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任务很艰巨,道路更漫长。

一、南靖土楼— 山水民居 美景天成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部,处于九龙江中上游,是闽南沿海与闽西及粤东交界的山区县份。

全境土地面积1961.5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境内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多数人讲闽南方言,少数人讲客家方言。

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南靖境内山区居民几乎都是居住夯土木架构的传统土楼住宅。

南靖山区现存各类土楼具有九大特点:(1)高度集中于书洋、梅林、船场、南坑、奎洋、和溪等几个相连的九龙江中上游山区。

这些地方在古代传统农业稻作文明曾经极为发达,为大型土楼集体住宅风俗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姓氏家族聚居人口的物质基础。

(2)南靖是中国传统夯土民居系列中,圆形与方形土楼最集中、相对密度最高的地域。

在书洋、梅林、船场、奎洋、和溪等几个乡镇大约25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大型圆、方古土楼220多座。

这一数量与规模表明,这些土楼所赖以形成和传承的汉族传统文明,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3)由于连片区域高度集中,形成书洋田螺坑、曲江河坑、塔下、石桥、下版、奎坑以及奎洋上洋与梅林土楼群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人文景观。

福建土楼传统文化研究

福建土楼传统文化研究

狮子戏球
二宜楼的装饰艺术体现在每个细节。每个天井的出水口,都雕刻着不同的形状, 有着不同的意义。进门的是苹果形的,寓意“出入平安”;而图中这口位于祖厅 天井出水口的图案是葫芦形的,表示“福禄”。
悬梁斗拱下的倒挂莲花,也有着不同的形状,取材于莲花开放过程的不同形态。 一楼基本上是花蕾。下图在三楼的,就已经开放。
这是某个娘子卧房上的壁画。画得很有立体感,像是挂在墙上的卷轴画。楼内 的画很讲究知识产权,凡是墙上的壁画,谁画的,仿谁的画,都写得一清二楚。 楼内很多画,包括有文人画、民间画、水墨画、漆画,内容有神话传说、自然风 光、田园生活、鸟虫花卉、瑞兽家禽等。
土楼给现代建筑的启示
土楼冬暖夏凉,是“零排放”的天然空调;土楼宜山宜水,是天人合一的生态型 住宅;建土楼的泥土和木头可完全回归自然,是可持续建筑……在中国•福建土楼建 筑文化论坛上,专家们说,土楼给现代建筑太多的启示。 中国民居建筑协会副会长李先逵:单元式住宅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几年前还被 认为是最好的建筑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在400年前的土楼就出现了。华安二宜楼带有 天井的单元居住方式,既有公共的圆形空间,又有维护私密的小空间,比单元楼更 合理,解决了现代“单元楼”相互封闭、没有交流空间的难题。二宜楼有很多彩绘 雕刻,有很多情趣在里头,下雨也可以沿着回廊跑步。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汉民: 生土建筑的土墙可“呼吸”,能透气, 所以农作物采收后放在土楼里比放在 水泥房里更易保存,不易发霉。最土 的反而是最现代的,空调不见得好, 很多人得空调病。土楼冬暖夏凉,是 原始的生态型建筑,天然的空调。土 楼用的材料是泥土、木头,来自土地, 倒塌后又回归土地,不会对自然造成 任何破坏。
土楼分类 综述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 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 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 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 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福建土楼民居是中国历史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楼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土楼民居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利用手段来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本文将就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福建土楼民居的特点及文物保护意义福建土楼民居,是指分布于福建省南部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它集合了汉族、客家族和闽南族的建筑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福建土楼民居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外观呈现出圆形或方形的特点,内部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福建土楼民居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民居的保护,不仅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土楼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重要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宗族社会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对福建土楼民居进行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目前,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但是针对福建土楼民居这种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土楼民居的保护难度较大。

由于其建筑结构特殊,以及历史悠久,加之长期的自然风化作用,土楼民居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和损坏情况。

而土楼民居布局独特,结构复杂,传统的修复工艺和材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材料的要求,这就使得土楼民居的保护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土楼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存在矛盾。

由于土楼民居所在地的经济条件不佳,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土楼民居的保护和修缮需求。

而土楼民居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就导致了土楼民居的保护工作与经济利益的矛盾。

如何在保护土楼民居的让其发挥经济效益,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保护福建土楼的价值

如何保护福建土楼的价值

如何保护福建土楼的价值1、福建土楼的概述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体现了中原儒家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的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1]。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土楼的评价。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土楼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是独特的,珍贵的,对后人的影响是深刻的。

土楼从字面上理解是由土墙建造的楼房,虽然用夯土建造或土坯砌筑的房屋遍地都是,三这些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土楼”民居。

福建土楼特指用夯土墙承重的、规模巨大的楼房住宅。

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夯土墙要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而不是作为围护结构;其次它应该是聚族而居的大型楼房建筑,而不是单幢小楼。

所以福建土楼就是: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以大型聚居的形式,具有防御功能,并且采用外墙是生土夯筑,内部为木质结构的多层大型居住建筑。

2、福建土楼的价值福建土楼历史悠久,种类、数量繁多,规模庞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堪称世界之最,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

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

走进土楼,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城堡,又像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2]。

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均远胜于其他楼房。

对其自然风采,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的都大力称赞。

2.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福建土楼是一个宜山宜水宜居的建筑,为了更好的营造土楼,往往选址在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的地方。

我国古代的风水在里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土楼规划在了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呼应的地方,真正做到了亲山亲水。

土楼的建造采用当地的木材、生土和鹅卵石等。

当土楼的楼龄珠江增长时这些来自当地的材料就会重返大地,做到不浪费材料不污染大自然环境,真正做到资源节约,和谐统一。

无论是每一座独立土楼,还是每一个土楼群,它都体现出独特的意境美、气势美。

“福建土楼”保护与永续发展的法制保障

“福建土楼”保护与永续发展的法制保障

“ 建土楼 ” 中华 民族文化 的 励对保护 “ 福 是 福建土楼 ” 出突出贡献 楼” 做 的积极 性 , 保证 所有权人 能够分 精粹 ,是 属于全 人类 的无 法替代 的 的单位或者个人 。 精神财富 。因此 , 护好 “ 保 福建 土楼 ”
是全社 会 的共 同责任 ,任 何单位 和
专 家咨询制 度 、 定期通 报制 度 、 日常 地县级 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加 大对“ 福
监测巡视制度 , 突发事件报告 和处 理 建土楼”保护经费 的投入和管理 , 依
保护 为主 合理 开发
制度 , 等等 。二是强调资源环境 的保 法将 保护管 理经 费列入 本级 财政 预
开发 利用“ 福建 土楼 ”将其 开辟 护 。 何单位 和个人 不得侵 占和破 坏 算 ; , 根据保 护工 作 的实际需要 , 立 设 任
游 览及设 置服务 项 目的收入 和支 出 态 民居生活 的展示 。
“ 福建 土楼 ”安全 。四是 强调消防安
情况应 当接受财政 、 审计 等部 门的监 督, 并定期 向所有权人通报 。”
为此 , 条例规定 , 开发利用 “ 建 全 。 “ 福 对 福建土楼” 所在地县级人 民政 土楼 ” 应 当符合 “ , 福建 土楼 ” 保护 规 府 及所有 权人 和使 用权 人 的消 防责 划, 并与 “ 福建土楼 ” 的历史 和文 化属 任作 了具体规定 。 性相 协调 ; 开辟 参观游 览场所 , 当 应
为参 观游览场所 , 是永续利用世界文 “ 福建土楼”核心区和缓 冲区内的土 保护专项经费 , 于“ 用 福建土楼 ” 的修 化 遗产 的一 种通 行做法 。但 在开发 地和其他资源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 缮 、 周边环境整治等保护工作 。为了

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关于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发展和保护有关情况的汇报

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关于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发展和保护有关情况的汇报

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关于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发展和保护有关情况的汇报为加强对“福建土楼”的保护与管理,促进“福建土楼”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景区实际,在“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整合资源、特色定位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思路中,把土楼的保护规划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力争实现保护与开发管理双赢的良好局面。

现将具体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土楼旅游发展现状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土楼旅游市场日益成熟,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2008年11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景区”;2009年4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会上荣获“世界王牌景区”和“世界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称号;2010年1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1月,南靖县土楼管委会被世界遗产保护协会授予“世界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2010年4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评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1年8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二、主要做法(一)科学做好景区规划,分步实施景区建设近几年,我们加大景区规划投入,高起点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积极支持配合省海峡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福建土楼总体规划》,现已形成规划方案。

积极配合编制《漳州市旅游规划》,现已实施规划编制工作;聘请清华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云水谣景区详细规划》,现已完成评审,争取把福建土楼列入全省及全市的总体规划。

并按规划方案,有计划地分步组织实施,不断提升景区档次。

(二)创新管理体制,依法管理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管理福建土楼,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履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指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法》、《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南靖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南靖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