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空间特征与保护方法研究——以宁波市域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空间特征与保护方法研究

——以宁波市域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何倩,何依,李哲,李励

摘要: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形成,天然的受到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限制,反映在村落形态的地缘特征上,面对地域差异明显、遗存要素各异的众多历史文化名村,分类型研究具有必要性。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因交通物流,商业贸易使村落成为区域贸易中心,其形成与发展是与山口集市贸易经济、古道水运交通往来息息相关的,“村”的发展与“市”的兴衰紧密关联,因此市镇型村落具有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历史价值。宁波市是浙东文化的摇篮,其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多达57座,因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村庄具有多样性,本文以宁波的10座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在市域古村落形成演化过程的地域文化背景中识别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与价值,梳理地理空间单元内历史文化名村的共性,分析聚落整体结构和空间组织的独特性,探索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的“量身定做”式保护方法,从而促进宁波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市镇型,空间特征,保护方法,可持续

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截至2016年,宁波市拥有各级历史文化名村共57座,其中国家级2座、省级2座、市级53座。宁波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有10座,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因交通物流,商业贸易使村落成为区域贸易中心,是宁波商贸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域交通枢纽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此为对象进行市镇型村落空间特征的研究并对村庄“量身定做”的保护方法进行探索,以保护市镇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1.宁波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的形成与分布

古村是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现象,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既是地理环境的适应产物,也是区域历史的物化形式,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1宁波地理位置临海,河网水系密集,有四明山、天台山脉为屏障因此其村落的发展与山和水紧密相连。山中古道与河网水运两者交汇之处往往形成集市贸易点,集市成为毗邻村落发展兴盛的主要因素,市镇型村落因集市的兴起而繁荣发展,也因集市的衰落而走向衰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记忆的山西古村镇演化与集群研究,项目号:51578256

1何依,邓巍,李锦生,翟顺河. 山西古村镇区域类型与集群式保护策略[J]. 城市规划,2016

1.1宁波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的形成

1.1.1 地理环境----两山夹一川、三湾两半岛、三江六塘河

村落的起源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宁波地处浙东低山丘陵地带,在余姚境内有四明山脉,;在奉化至宁海呈北东走向有天台山脉,有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冲积形成的宁绍平原。宁波还有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以及穿山半岛和象山半岛,“两山夹一川、三湾两半岛”形成了宁波的山川平原地形条件。宁波因缘山滨海具有山川溪流汇聚而成的江河网络,鄞奉地区四明山脉、五台山脉山脊线以北区域内,山间溪流奔涌而出形成了三江六塘河,耕地拓殖随着运河的开挖,沿塘河两岸带状分布,村落也出现了沿平原河网带状延伸的新迹象,水运的发展促进了市镇型村落的形成,如临西乡中塘河的凤岙村,姚江的半浦村。

地形条件与水文条件共同营造的地理环境是宁波市镇村落形成的基础。(图1)

1.1.2 商贸经济----山口集市、市镇老街

南宋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宁波从边缘之地一跃成为京畿之地,政治地位和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宁波由于东南方向天台山脉的遮挡而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天然避风港,而且它也是中国南北海运与内陆水运大动脉的交汇点。由于水运交通便利,自宋代起,商业物流就已经成为鄞州土地上仅次于农业的主要产业。明清时期宁波的茶叶、棉花、丝绸、越窑等产品,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还远销海外。

因商贸经济的繁荣集市作为交易场所成为村

图1:宁波地形条件与水文条件

资料来源:《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

与村之间互通的重要因素。除宁波城近郊集镇之外,其他集市基本都位于进入山区路口的山麓平原地带。依附古道通达范围村落以山口墟市为核心,构成一个集市社区,社区内的山货、海鲜产品都通过市集与平原城镇交易,如青云村的萧王庙集市曾是奉化第二大集市,凤岙村上街、中街则是民国宁波西乡第二大市(图2)。

1.1.3交通往来----古道穿村、水陆枢纽

在山野中因山区闭塞,远离地域中心,交通不往来不便捷,因此为满足区域流通形成了古道网络,古道驿路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陆路通道。宁波与杭州、会稽方向的政治往来,与鄞东南、象山地区的海产贸易往来平凡,因此这两个方向的古道也最为密集,例如四明山古道、宁象古道等,在古道周边散布着的村落因古道穿过形成商贸老街为市镇发展提供条件。宁波的区域古道网络与河网水系有许多重复之处,借助塘河水利工程的修建,塘河堤岸自然衍变为陆路古道,平原地区的古道网络与塘河系统基本相同。进入四明山和天台山区之后,古道网络方才与河网系统脱离开来。河网水运到达村庄后与古道衔接形成了水陆运输的枢纽,这里往往形成集聚贸易点并且沿着古道则因交通便利而形成商业街道,如青云村在剡古码头有萧王庙集市,并在青云村形成了两条商业街。古道与水运是宁波古时候发展商贸的网络枢纽,也是市镇型村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图3)

1.2宁波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

市镇型村落的产生与区域交通

网络以及货物流通需求紧密相关,

宁波平原与四明山、天台山交界的

边缘地带,正是平原河网与山间古

道的交汇转换之处,也是平原农产

品与山货海鲜交易的场所,因此围

绕明州府城周边的山前坡地地区,

市镇型村落分布最多。另一方面,

古代商贸交易过程中,主要依赖运

量大的水路运输,因此市镇型村落

作为区域贸易中心,必然都拥有较

为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市镇型历

史文化名村共10座,其中8座围绕

三江六塘河沿岸分布,2座临近三

门湾海港。

市镇型历史文化名村具体分布为甬江流线为憩桥老村,有憩桥老街;前塘河东钱湖处为韩岭古村,有韩岭老街;姚江流线为半浦村、晓云村和凤岙村,有半浦渡头街市、晓云街和凤岙上街与中街,三村为余姚与宁波市水运交通的节点;奉化江流线为青云村、西坞村和岩头村,有青云萧庙集市、西坞东西两街与岩头东西两街,三村为奉化与宁波市水运交通的节点;三门湾为力洋村与东岙村,有力洋老街与东岙状元街(图4)。宁波这10座市镇型村落在历史上均有集市或者古街,是宁波商帮文化、经济贸易发展繁盛、水陆交通发达的历史见证,具有历史价值。(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