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节能的七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节能的七项建议
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本文着重结合《“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的总体要
求,总结并提出实现工业节能与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七项政策建议。
2011 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是工业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明确对工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又进一步提出,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
《规划》提出,到2015 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 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 亿吨标准煤;到2015 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 年下降18% ~ 22%。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无疑对工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考验。
如何保证工业节能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在加强工业节能管理水平、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要适当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节能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国能源供应长期、持续紧张,特别是石油、电力供应短缺,许多企业被迫“停三开四”。能源供应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当时作为我国工业部门主体的国有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用能设备和设施陈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节能潜力巨大。因此,工业节能成为政府节能管理的工作重心,尽管90 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产业高速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繁荣,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仍略显不足,加之,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40% ~ 45%,因此,工业节能任重而道远。
1. 提高工业能效管理水平,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工业能效管理提升方案。建立工业节能管理的约束机制,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方案,逐步建立工业能效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工业企业能效的绩效评价活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强化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扩大工业设备、家电照明和信息通信等领域产品能效标准实施范围;鼓励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单耗和能效地方标准;推动工业节能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强化节能产品认证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能效标识范围,加大节能产品的政府招标采购力
度;推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开展能耗(效)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能源审计制度。
加强工业节能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作用,深化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工业节能工作有序开展。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绩效评价制度,落实企业能源组织管理负责人制度。
增强企业资源节能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企业自觉节能的良好环境。为企业提供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群众、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营造企业主动节能的良好氛围。
加强工业节能监管能力建设。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健全长效的日常节能管理的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节能监管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建立基本覆盖全体系的节能监督体系网络,提升节能监管的能力水平; 提高节能预测预警能力,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和行业,及时预警调控,强化用能管理; 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规范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等制度,形成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工业节能管理体系。
2 . 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快企业自身节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建立以工业实体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节能技术创新与开发体系,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工业节能领域得以应用。
不断吸引高端行业技术人才。节能减排的关键是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人才。
加强节能技术的国际化。节能技术在德国、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发展较快,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对接,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的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引进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我国工业节能效率。
进一步开展技术服务外包合作。借助国际国内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进行技术合作与技术外包工作,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进而使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紧密结合,不仅可提高技术研发效率,同时也可节省研发的成本开支,使高新技术尽快在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3.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节能最大的难题是生产工艺陈旧,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实现工业节能。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强制性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定
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以及分解方案,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综合政策体系,完善退出机制,确保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的顺利完成。
建立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对新上项目进行严格评估和审查,建立健全新上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从源头把好节能准入关,严格控制能耗高、技术含量低的落后项目的盲目发展。
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大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节能产品装备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节能突围的七大建议
工业节能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发达国家的工业用能已不是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但节能和环保的管理政策仍然还是紧紧围绕工业企业、工业过程和工业产品来展开的。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当中,工业节能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在工业节能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工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我国工业节能方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做好工业节能领域的立法工作
依法节能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惯例。一些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短缺的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节能的立法工作,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外节能的法律法规一般涵盖了节能的各个领域,工业节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进行能源审计,向政府提交能源计划,开展节能监督检测,耗能设备执行严格的能效标准等。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相继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尚需建立更加健全的工业节能领域的立法工作。
2. 制定工业节能的财税奖惩政策
在工业节能方面,税收激励和奖惩制度的建立很关键,国外促进工业节能的税收和财政经济政策主要划分成两类,一类是税费政策,目的是增加能源利用的成本。政策措施包括:能源或与能源有关的CO2 税、污染罚款、公共效益收费等。税收一般用作引导节能和提高工业企业能效水平的工具;另一类是财政政策,目的是降低提高能效的成本。我国在财税政策措施方面可在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方面继续加强。
3. 继续加强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和监督
目前,我国在工业节能的能源管理和监督方面已经进行了良好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国外有关工业节能方面的政策大多瞄准用能大户或高耗能行业。1998 年,日本修改后的《节能法》,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责任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每年向通产省及相关部门报告能耗状况。如不能按期完成节能目标,又提不出合理的改进计划,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