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常见地貌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常考地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1.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近体内部构造中本应该由某种质点所占据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地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的构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2.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裂开的平面叫做解理面。

4.硬度:矿物抵抗刻画、压入和研磨的能力。

---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萤五磷六正长,七石八黄九刚玉,最后是金刚石。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

6.沉积岩:由沉积物质通过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由母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8.岩浆:位于地下深处、富含挥发性物质的硅酸盐熔体。

9.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晶粒相对大小以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0.岩石的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和填充方式上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11.层理:沉积岩中由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12.绝对地质年代: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13.相对地质年代:利用地层之间相对的新老关系,或者他们的形成顺序以说明地层的形成时代叫。

14.矿物的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定形态的习性。

15.节理:岩石中没有明显移动的断层16.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17.断层:岩层受力后两侧的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18.地垒: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两侧岩块下降的正断层。

19.地堑: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正断层。

20.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些列崩解和分解的作用。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湘教版2019年 2.2 风成地貌 (16张PPT)

湘教版2019年  2.2 风成地貌 (16张PPT)

例:“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地 理学中的“雅丹”由垄脊和沟槽构成。下图为敦煌某处雅丹地貌 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N
(1).图中雅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A
A.垄脊和沟槽相间分布
B.垄脊和沟槽交错分布
C.垄脊和沟槽重叠分布
D.垄脊和沟槽垂直分布
(2).பைடு நூலகம்图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C
魔 风蚀蘑菇
鬼 城
沙丘
第二节 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石窝(风蚀壁龛kān) 风蚀柱 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
风新风风蚀月风蚀蚀残形蚀洼城沙丘壁堡地丘龛(Kan)
思考
1.你觉得风成地貌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风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干燥 2.风成地貌会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下发育呢?


(1)①地貌景观的名称是___风_蚀__蘑__菇___;②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新月形沙丘 。
(2)根据景观图推测图示两种地貌所在区域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是 干旱 ,因此,两种地貌
景观在我国的 西北
地区比较典型。此外,在 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多沙的_ _河_ _谷_地_ _带_ 等 地 区 , 也 能 见 到 该 类 地 貌 。
沙丘是由_风__力___作用形成的。
沉积
风成地貌
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布:内陆的荒漠带(我国西北地区)
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洼地 风蚀谷
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例: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往往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及岩石本身性质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读 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1 全球构造地貌
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 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别。
2021/1/16
§2 大地构造地貌
• 一、大陆区 大陆内部不同的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板块边界是
构造活动区,其主要地貌是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 时,产生的主要是褶皱-断块山和大高原。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 要地貌是大平原和大盆地。
➢干湿变化
由于干湿变化,使斜坡颗粒湿胀干缩,在本身重力的影响下,向 坡下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坡上移动的距离 。
➢具有易软化的岩性
松散层中,黏土含量越多,越易发生蠕动;基岩中多发生在千枚 岩、页岩、泥灰岩和各种片岩等柔性岩层中。
2021/1/16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由地表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如原来的高原或 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 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 多万年的历史。
地貌
绪论 第一章 构造地貌 第二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 第五章 风成地貌 与黄土地貌 第六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2021/1/16
绪论
• 一、何谓地貌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
地和海盆等等。
2021/1/16
•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2021/1/16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 景点,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 地为“定海神针”买下1亿元 巨额保险,创全国为世界自然 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
•太湖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用以堆叠假山或作为独立观赏对象,其孤
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 •瘦:秀,形态挺拔,瘦骨突兀 •皱: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 •漏:各孔穴孔孔相通 •透:玲珑剔透,能透光线 •江南三大名石:皱云峰、瑞云峰、玉玲珑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 丹霞地貌景观 为红色砂砾岩(其中富含氧 化铁,呈红色)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 的方山、奇峰、石墙、石柱等特殊地貌。
•贵州赤水的丹霞景观
•丹霞山茶壶峰——由方山、奇 峰、石墙、石柱组合而在于成 的奇特景观
❖ 由于红色砂砾岩有较好的整体性,可雕可 塑,因而,大量的石窟、石刻,如麦积山 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 均创作于这类砂砾岩地区。
❖ 杨慎《艺林伐山》:“玲珑剔透,桂林 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延 庞魄,河北之山也;俊峭巧丽,江南之 山也。”
❖ 因此,人们从总的观赏感受出发,常将 中国风景概括为“北雄南秀”。
2、地貌形态本身就是观赏型旅游资源
3、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下一页
4、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l 瑞云峰——是一块 太湖石,现坐落在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 中学校园内。此石 形若半月,多孔, 玲珑多姿,峰高 5.12米,宽3.25米, 厚1.3米,涡洞相 套,褶皱相叠,剔 透玲珑,被誉为妍 巧甲于江南。为宋 徽宗“花石纲”遗 物。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高中地理 微专题 特殊地貌对比—— 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共17张ppt)

高中地理 微专题 特殊地貌对比—— 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共17张ppt)

2020/6/4
17
2020/6/4
3
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此所谓“4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 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
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 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 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 由此而来。
3.推断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北偏东30°方向)
蒙古高压
N

2020/6/4
16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野外调查发现,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沿北偏东30方向延伸,该地区盛行风除受蒙古高压影响外,主要是气流绕过天山,呈顺 时针旋转,灌入罗布泊整个地区;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 黏土粉砂层组成,且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楼兰地区的雅 丹体表层还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据此完成3-5 题。
4.导致雅丹体出现显 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地层形成早晚不同
B. 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
C. 不同地层沉积厚度不同
D. 不同地层粉砂粗细程度不同
5.造成雅丹体表层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岩石发生崩解破碎,有磨圆作用起到了软化作用
易崩塌,且岩体多为粉砂岩和泥岩,侵蚀风化更甚,所以最终生成的是平缓浑圆的丘陵地貌。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

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

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到达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自然地理作业 第5章 地貌(答案)

自然地理作业 第5章 地貌(答案)

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1.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风化壳: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3.倒石堆:由于崩落形成的坡麓的岩堆。

4.溯源侵蚀:5.坡积裙: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类似展开的裙裾的地貌。

6.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7.侵蚀基准面:8.离堆山:深切河曲的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曲间的山丘。

9.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地壳运动、气候变化)而抬升到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谷的地貌。

10.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表和地下水对可溶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塌陷、堆积形成的地貌。

11.羊背石:12.冻土:处于零温或负温,含有冰的的各种土体或岩体。

13.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些列应力变形的复杂过程14.冻胀丘: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

15.热融地貌:由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产生的地貌。

16.雅丹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于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

17.黄土: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18.潟湖:浅水海湾或海港被沙堤或沙嘴与海水分隔形成的湖泊。

二、填空题1.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而寒区则以冰川作用独占优势。

2.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3.温湿气候地貌带以流水作用占优势,流水地貌发育。

此带沿纬向变化较大,地貌发育也有较大差别。

4.干旱气候地貌带植被极为贫乏,地面裸露,风化作用强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十章 中国旅游景观 第一节 山地旅游景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十章 中国旅游景观 第一节 山地旅游景观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1
3
1
1
4
1
分值
1.5 0.5 3 3
目录/山地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二、山地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1.花岗岩地貌 2.丹霞地貌 3.岩溶地貌
4.流纹岩地貌
5.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6.海岸地貌 7.荒漠地貌 8.冰川地貌
一、常见地貌类型
1.地貌特征
(一)花岗岩地貌
➢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
➢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
被称为“九寨深沟六绝”。
12. 黄 龙
➢ 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
➢ 黄龙钙华景观类型齐全,钙华石坝彩池、钙 华滩、钙华湖,以及钙华瀑布、钙华洞穴、 钙华泉等应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钙 华博物馆。
➢ 巨型的地表钙华坡谷,呈梯田状蜿蜒于天然林 海和石山冰峰之间,宛若金色巨龙腾游天地。
➢在五岳中有“泰山 如坐、华山如立、 衡山如飞、嵩山如 卧”之说,而“恒 山如行”。
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有天峰岭与翠屏峰东西 两大山峰,天峰岭最高,海拔2016.1米
悬空寺为恒山景观之最,距地面高约50米,其建筑特 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明代大旅行家 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 世,有着“圣地仙境,人间瑶池”的美誉,是中 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
13.桂林山水
➢ 桂林山水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至阳朔的 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优美 的岩溶风景区。
13.桂林山水
象鼻山、骆驼山等孤峰造型逼真。
14. 天 山

新疆地形及地貌介绍

新疆地形及地貌介绍

新疆地形及地貌介绍(一)地形地貌新疆地形复杂,类型多样。

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盆地众多,草原辽阔,绿洲星罗棋布。

在地形上,高山与盆地相间,形成明显的地形单元。

地貌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

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连接青藏高原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山脉,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疆两部分。

天山由数列东西走向的平行山脉及其间的盆地、谷地组成,分南天山、中天山和北天山。

中国境内的天山全在新疆,西高东低,全长1700公里,南北宽100~400公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

北疆有准噶尔盆地,南疆有塔里木盆地。

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西部为一系列低山,统称为准噶尔西部山区,东面有北塔山和延伸到甘肃的北山,大致呈三角形,向西倾斜,属封闭盆地。

盆地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面积22万平方公里。

其间,有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5万平方公里。

盘地地貌分三个部分:北部平原北至阿尔泰山南麓,南至沙漠北缘,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湿洼地,南部平原南至天山北麓,为北疆主要农业区;中部沙漠区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间洼地生长牧草。

位于天山南和昆仑山北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长约1400公里,最宽约500公里,外貌呈不规则菱形,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盆地西部有巍峨的天山南脉和帕米尔高原,南部是高峻而宽广的喀喇昆仑、昆仑及阿尔金山脉,盆地向东倾斜。

盆地东面虽有宽约几十公里的疏勒河谷通向河西走廊,但因海拔高程较低,水系不能外流,亦属全封闭的内陆盆地。

其间有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盆地上缘连接山地的为砾石戈壁,砾石戈壁与沙漠间为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绿洲多分布于此,为南疆重要的农业区。

山区中还有很多较大的山间盆地和宽广谷地。

天山山区有哈拉峻、拜城、尤尔都斯、焉耆、吐鲁番、哈密等盆地与伊犁、乌什等宽广谷地;帕米尔高原有塔什库尔干盆地;昆仑山中有阿克塞钦盆地、玉龙喀什河上游谷地及民丰县南部的山间盆地;阿尔金山中有阿牙克库木山间封闭盆地及喀拉米兰盆地。

常见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
海岸地貌的形成可以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
海岸地貌是地球表面最具有特色的地貌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岸地貌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价值,是人类休闲和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Part 6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15
冰川地貌是指冰川运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两种类型。冰川侵蚀是指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如冰斗、冰蚀谷等;冰川沉积是指在冰川运动中携带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在冰川边缘堆积形成的地貌,如冰碛湖、冰碛山等。冰川地貌的形成可以是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地球表面最具有特色的地貌之一。冰川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价值,是人类科学研究和旅游的重要资源
Part 10
冰缘地貌
冰缘地貌
冰缘地貌是指极地地区在冰川边缘形成的地貌类型。冰缘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特殊,经过长时间的冰川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如冰缘洼地、冰缘峰、冰缘纹等。冰缘地貌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景观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是人类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资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貌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形态特征,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地貌类型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人类科学研究和旅游的重要资源
Part 11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1
2
3
火山地貌是指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火山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喷发至地表,形成了火山口、火山岩、熔岩流等特殊的地貌形态
山地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Part 2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而实际情况是,地壳下面的均衡面即是起伏的,同时物质又是不均一的。 根据W.A.Heiskanen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 普拉特模式进行。这就解释了大洋与大陆显体地貌的成因。
(3)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Hale Waihona Puke 地学界对陆地与海洋的成因一直有两种观点:固定论和活动论 活动论学派由来已久,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 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到20世纪中 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 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并用其解释大陆海 洋的成因的问题。


海陆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匀性。大部 分陆地分布在北半球,占此半球总面积的39%。 而南半球陆地仅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7%左右。 地表最大的起伏为20km,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 海拔8844.43m,最深的海洋为马里亚纳海沟说- 11022m,地表平均高度为-2450m。

2、大陆和海洋分异
火山庐山地垒式断块山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庞越地区的布罗莫火山左和塞梅鲁火山冒出浓烟剥蚀山地剥蚀山地的形成不发展受到的外力作和新极造运动对山地形态塑造的影响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一、地貌概述 二、大陆区的形态 三、大洋区的形态
一 、地貌概述
(一) 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 显然地球表面的起伏很复杂,但其表面的基本轮廓可明显地表现 为大陆表面高地和海洋底部低地两部分。
黄 冈 山 冰 蚀 山 地
鲁 山 构 造 侵 蚀 山 地
-
乌蒙山-岩溶山地
(二)平原
1、平原的高度分类
2、平原的成因分类
①构造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平原面与岩层面 一致。如前第四纪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和熔岩等的固结 岩层形成的平原和高原。 ②剥蚀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与剥蚀作用大致相等,平原面切 过岩层面,地面微有起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

三一文库()/高二〔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第1页共4页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种常见地貌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 1 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

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

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

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

中国海岸线长1.8万余千米,岛屿岸线 1.4 万余千米。

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海底地貌 submarine landform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 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