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教案06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万有引力定律
一、行星的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例题】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的公式证明:对于所有在圆周轨道上运动的地球卫星,其周期的二次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一常量,即T 2/R 3=常量.【证明】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因为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故F =G 2R Mm =m R ω2=m R 22T 4π. ∴ 32R T =GM 42π=常量. 可见,这一常量只与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有关.也适用于绕某一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系统.●课堂针对训练●(1)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B .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C .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D .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2)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正确说法是: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大;D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3)如图6-1所示,r 远大于两球的半径,但两球半径不能忽略,而球的质量均匀分布、大小分别为m 1与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 .Gm 1m 2/r 2;B .Gm 1m 2/r 12;C .Gm 1m 2/(r 1+r 2)2;D .Gm 1m 2/(r +r 1+r 2)2.(4)地球对月球具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为什么它们不靠在一起,其原因是:A .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月球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了;B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还不算大;C .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月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等于零;D .万有引力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使得月球绕地球运行.(5)关于引力常量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国际单位制中,G 的单位是N ·kg 2/m 2;B .在国际单位制中,G 的数值等于两个质量各为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力;C .在不同星球上,G 的数值不一样;D .在不同的单位制中,G 的数值不一样.(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质量为m 的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其重力均相等;B .把质量为m 的物体从地面移到高空上,其重力变小了;C .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力比在两极处重力大;D .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其质量是相同的.(7)有一个半径比地球大两倍、质量是地球质量36倍的行星.同一物体在它表面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的多少倍?(8)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其轨道半径为月球轨道半径的31,则此卫星运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天?(9)物体在地面上重力为G 0,它在高出地面0.5R(R 为地球半径)处的重力是多少?(10)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 ,距地面高等于地球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11)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为M 火,地球的质量为M 地,且M 火/M 地=p ,火星的半径和地球的半径之比是R 火/R 地=q ,那么在它们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 火/g 地等于多少?★滚动训练★(12)小球从高为h 处落到一个倾角为45°的斜面上,如图6-2所示,设小球与斜面碰撞后速率不变,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求小球第二次与斜面碰撞时离第一次碰撞处的距离是多少?(斜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13)一辆汽车匀速率通过一座圆形拱桥后,接着又以相同的速率通过圆弧形凹地,设两圆形半径相等,汽车通过桥顶A 时,桥面受到的压力F NA 为车重的一半,汽车在圆弧形凹地最低点B 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 NB ,求f NA 与F NB 之比.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例题】月亮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则由此可得地球质量表达式为________(引力常量为G).若地球半径为R ,则其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分析与解答】月亮绕地球转可看成作匀速圆周运动,且F 向=F 引,∴ G 2r m M 月地=m 月ω2r =m 月(T 2π)2r 故M 地=232GT r 4π. 而 ρ=体V M =232GT r 4π/(34πR 3)=323RGT r 3π. ●课堂针对训练●(1)若已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 ,公转的周期为T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A .某行星的质量;B .太阳的质量;C .某行星的密度;D .太阳的密度.(2)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 日/M 地为:A .R 3t 2/r 3T 2;B .R 3T 2/r 3t 2;C .R 3t 2/r 2T 3;D .R 3T 3/r 3t 3.(3)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即T 2/R 3=k ,那么k 的大小决定于:A .只与行星质量有关;B .只与恒星质量有关;C .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都有关;D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4)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转周期的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的比为:A .3∶1;B .9∶1;C .27∶1;D .1∶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王星和冥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B .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C .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轨道,其原因是由于天王星受到轨道外面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D .以上均不正确.(6)行星的平均密度是ρ,靠近行星表面的卫星运转周期是T ,试证明:ρT 2是一个常量,即对任何行星都相同.(7)已知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太阳的半径是R ,则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多少?(万有引力恒量为G)(8)已知月球的半径是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万有引力恒量为G ,若忽略月球的自转,试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表达式.(9)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个不知名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宇航员着手进行预定的考察工作.宇航员能不能仅用一只表通过测定时间来测定该行星的密度?说明理由及推导过程,并说明推导过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10)太阳光经500s 到达地球,已知地球的半径是6.4×106m ,试估算太阳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的比值(光速c =3×108m/s ,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滚动训练★(11)从离地面高为H 的A 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2s .在A 点正上方且离地面高为2H 的B 点,以相同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s ,两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从同一个屏M 的顶端擦过,求屏M 的高度.(12)如图6-3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 的小环,当圆环以角速度ω绕着环心的竖直轴旋转时,求小环偏离圆环最低点的高度.五、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例1】一人造地球卫星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15倍.试估算此卫星的线速度(已知地球半径R =6400km).【分析与解答】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满足的关系式为 G 2)R 16(M m =m R 16v 2① 式中:m 为卫星质量;M 为地球质量;16R 为卫星的轨道半径.由于地球质量M 未知,所以应设法用其他已知常数代换,在地球表面mg =G 2RMm ② 由①、②两式消去GM ,解得v =1610468916R 6⨯⨯=..g =2.0×103(m/s). 注意:有些基本常知,尽管题目没有明显给出,必要时可以直接应用,如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地球自转周期T =24小时,公转周期T =365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30天等.【例2】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速度v =r /R 20g ,其中g 为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 0为地球的半径,r 为卫星离地球中心的距离,下面哪些说法正确?A .题目中卫星速度表达式是错误的;B .由速度表达式知,卫星离地面越高,其速度也越大;C .由速度表达式知,卫星环绕速度与轨道半径平方根成反比;D .从速度表达式可知,把卫星发射到越远的地方越容易.【分析和解答】卫星绕地球转动时,F 引=F 心所以,G 2r M m =m r v 2(其中m 是卫星质量,M 是地球的质量),故v =r GM , 而在地球表面:mg =G 20R M m (其中m 为地面上物体的质量)故有GM =g R 02,所以v =r /R 20g , 由此可知A 是错的,C 为正确的.又因为v 是环绕速度,故离地球越远处卫星环绕速度越小,但发射卫星到越远,克服地球引力作功越多,所需初速越大,故D 错(注意区分:发射初速度与环绕速度).●课堂针对训练●(1)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 地(引力常量G 为已知):A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1;B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 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2;C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率v 3和运行周期T 3;D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 4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4.(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C .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度是一定的;B .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高度降低,速度减小;C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D .以上均不正确.(4)人造地球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物体:A .不受地球引力作用;B .受到的合力为零;C .对支持它的物体没有压力作用;D .不受地球引力,也不受卫星对它的引力.(5)实际中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一定________第一宇宙速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6)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和R ,则:①它们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之比是多少?②它们公转的周期之比是多少?(7)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半径之比为R 1∶R 2=4∶1,求这两颗卫星的:①线速度之比v 1∶v 2=? ②角速度之比ω1∶ω2=?③周期之比T 1∶T 2? ④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8)为转播电视节目,发射地球的同步卫星,它在赤道上空某高度处随地球同步运转,地球半径为6400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它的高度和线速度大小.(9)如图6-4所示,两颗靠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星必须各以一定速率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致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相距为L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①双星转动中心位置O 与m 1的距离; ②转动周期.(10)一颗在赤道上空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 =3R(R 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卫星的运行周期是多大?若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角速度为w 0,某一时刻该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再经过多少时间它又一次出现在该建筑物正上方?★滚动训练★(11)如图6-5所示,长为L 的轻杆,两端各连接一个质量都是m 的小球,使它们以轻杆中点为轴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2πgL .求两小球通过竖直位置时杆分别对上下两球的作用力,并说明是拉力还是支持力.●补充训练●(1)如图6-6中的圆a 、b 、c ,其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对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言:A .卫星的轨道只可能为a ;B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 ;C .卫星的轨道不可能为c ;D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为b .(2)人造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半径越大,环绕速度越小,周期越小;B .半径越大,环绕速度越小,周期越大;C .所有卫星的环绕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D .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3)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线速度为v ,周期为T ,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 ,可能的办法是: A .R 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 /2; B .v 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C .轨道半径变为43R ;D .无法实现.(4)“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宇宙中一种特殊天体,在“黑洞”引力作用范围内,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束缚,甚至连光也不能射出.研究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的黑洞可能是由于超中子星发生塌缩而形成的.2001年10月22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被命名为:MCG6-30-15.假设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根据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黑洞的质量:A .太阳系质量和运动速度;B .太阳系绕黑洞公转的周期和到“MCG6-30-15”的距离;C .太阳系质量和到“MCG6-30-15”的距离;D .太阳系运行速度和“MCG6-30-15”的半径.(5)物体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的1/6,这说明:A .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直径的6倍;B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6;C .月球吸引地球的引力是地球吸引月球引力的1/6;D .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1/6.(6)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6-7所示,已知m A =m B <m C 知,则三个卫星:A .线速度关系:v A >vB =vC ; B .周期关系:T A <T B =T C ;C .向心力大小:F A =F B <F C ;D .半径与周期关系:2C 3C 2B 3B 2A 3A T R T R T R ==. (7)宇航员在一行星上以速度为v 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经t 秒钟后落回手中,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 ,要使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表面,沿星球表面抛出的速度至少应是多少?(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1,轨道半径为R 1,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 2,轨道半径为R 2,则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质量的多少倍?(9)有m 1和m 2两颗人造卫星,已知m 1=m 2,如果m 1和m 2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则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 1∶v 2=?;如果m 1的运行轨道半径是m 2的运行轨道半径的2倍,则它们的速度之比v 1∶v 2=?(10)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半径是地球的1.5倍,这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少?(11)某一高处的物体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上的重力的一半,则其距地心距离是地球半径R 的多少倍?(12)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用时t 秒绕地球运行了n 圈后,安全返回地面,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的水平.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飞船绕地球飞行时离地面的高度.(13)已知地球半径约6.4×106m ,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做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4)在火箭发射卫星的开始阶段,火箭与卫星一起竖直上升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5m/s 2,卫星封闭舱内用弹簧秤挂着一个质量m =9kg 的物体,当卫星竖直上升到某高度时,弹簧秤的示数为85N ,求此时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地球半径R =6.4×103km ,g =10m/s 2)(15)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16)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6-8所示,A 、B 、C 为纸带上的3个点,测AB 间距离为0.980cm ,BC 间距离为1.372cm ,已知地球半径为6.37×106m ,试计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电源频率为50Hz)(17)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α=40°,已知地球半径R 、地球自转周期T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视为常量)和微波信号传播速度为c .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参考答案一、行星的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1)D(2)D(3)D(4)D(5)BD(6)BD(7)4(8)5.8天(9)94G(10)41g (11)p /q 2(12)42h(13)1∶3.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1)B(2)A(3)B(4)B(5)AC(6)略(7)323RGT r 3π(8)rG 43π月g (9)3π/GT 2(10)3×105(11)6H/7(12)R -g /ω2.五、人造卫星、宇亩速度:(1)AC(2)AD(3)AC(4)C(5)小于(6)①22Mr R m ;②33R r (7)1∶2,1∶8,8∶1,1∶16(8)3.56×104km ,3.1×103m/s(9)①)(L 212m m m +;②)(G L 2213m m +π(10)6π;03R 3/6ωπ-g (11)21mg ,支持力;23mg ,拉力. 本章补充训练: (1)B(2)B(3)C(4)B(5)D(6)ABD(7)t /R 20v (8)21322231T R T R (9)1∶1,1∶2(10)16km/s(11)2(12)222n 4t R π2g -R(13)4×108m(14)3.2×103km(15)22Gt 3L R 32(16)7.9km/s .(17)C cos )4T R (R 2R )4T R (312223222αππg g 2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19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学目标 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2. 双星系统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万有引力和抛体运动的综合1.教学参考考纲授课方法讲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要点一:天体表面和某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某高度(h)重力加速度g′:所以重力加速度随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高度h 地球半径R时,可忽略这种变化,认为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
要点二:双星系统类问题1. 双星是指靠得很近的两个星体,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环绕运行的一个系统.2. 双星运动的特点:(1)双星绕它们共同的质量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
(2)双星系统中每一颗星的相等.对双星系统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双星系统的特点,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是指双星间的距离,而不是轨道半径(双星中每颗星的轨道半径一般不同).学生活动: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质,思考规律的特点。
学生活动:把左边的基础知识填好。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要点三:万有引力和抛体运动综合的问题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一方面与天体本身有关,另一方面重力加速度又与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有关.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是万有引力、天体运动和运动学联系的纽带.三、、巩固练习:()1. 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R约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M/R = c2/(2G)(其中c为光速,G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A. 108 m/s2B. 1010 m/s2C. 1012 m/s2D. 1014 m/s2三、小结阅读问题,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高三第一轮复习)连州二中覃华立2013—6-22知识目标:1、深入理解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内容2、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问题3、理解宇宙速度的确切含义,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卫星运行问题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二、过程与方法1、用学生以有的航天知识(如神舟系列飞船)为背景展开,教会学生通过构建天体运行基本模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天体问题不再难解、不再遥远.2、通过神十行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的内容(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得到科普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定律的巨大魅力。
2、体会科学探索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体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视频、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1。
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 m 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3、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
3.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
二、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
3.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公式为F=G(m1m2)/r^2,其中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 讨论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强调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两个均匀球体之间或质点与球体之间的情况。
不适用于质量分布不均匀或非球形物体。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或根据已知引力反推物体质量等。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7. 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1.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天体物理学研究等。
2. 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学中的重要性,如星系演化、黑洞理论等。
七、教学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提问: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解读:2、《2019年考试说明》要求:3、考向预测:⑴、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中的应用,如分析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等,是高考必考内容。
近几年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备受专家的青睐,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及世界上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个方面还可以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⑵、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考点不多,但需要利用这个定律解决的习题题型多,综合性强,涉及到的题型以天体运动为核心,如变轨问题、能量问题、估算天体质量或平均密度问题,核心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常用的黄金代换式:2gR GM 二、学情分析1、通过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学习,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和力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已经掌握了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已经基本具备深入探究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能力。
2、经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感悟科学家的猜想、推理、顿悟源于不断的积累、思考。
3、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不是太牢,还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须进一步加强指导;还有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难点,学生还是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公式表达。
2、知道天体运动中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和向心力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天体质量的测量、卫星的发射、宇宙速度)4、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知道宇宙万物的普遍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四、教学策略1、教学思路:本节教学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主要采取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进行。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新部编本05-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 题: 万有引力定律 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用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教 具:过程及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简析 一.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m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 的物理意义是: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三、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 2g =G 221rmm ,g=GM/r 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g h =GM/(r+h )2,比较得g h =(hr r+)2·g 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 向和m 2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 F =F 向+m 2g ,所以m 2g=F 一F 向=G 221rm m -m 2R ω自2因地球目转角速度很小G 221r m m » m 2R ω自2,所以m 2g= G 221rm m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由m 2g =G 221rm m -m 2R 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第1课G221r m m =m 2R ω自2时,m 2g=0,此时地球上物体无重力,但是它要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自=,比现在地球自转角速度要大得多. 四.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 ,由mg=2Mm G R 得g=2MG R ,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21212212g R M g R M =*五.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原理:天体对它的卫星(或行星)的引力就是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2r mM =m224T πr ,由此可得:M=2324GT r π;ρ=V M=334R M π=3223R GT r π(R 为行星的半径)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运行周期T ,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 .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应用【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 的质点m 的引力是多大?分析 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得解.解 完整的均质球体对球外质点m 的引力这个引力可以看成是:m 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F 1与半径为R/2的小球对质点的引力F 2之和,即F=F 1+F 2.因半径为R/2的小球质量M /为M R M R R M 8134234234333/=⋅⎪⎭⎫ ⎝⎛=⋅⎪⎭⎫ ⎝⎛=ππρπ,则()()22/22/82/R d Mm GR d mM GF -=-=所以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 的引力 ()22212/8R d Mm GdMm GF F F --=-=()22222/8287R d d R dR d GMm-+-=说明 (1)有部分同学认为,如果先设法求出挖去球穴后的重心位置,然后把剩余部分的质量集中于这个重心上,应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这是不正确的.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但计算万有引力的简单公式2rMmGF =却只能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已不再是均匀球了,不能直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引力.(2)如果题中的球穴挖在大球的正中央,根据同样道理可得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 的引力()()2222/221878/d Mm Gd mM Gd Mm Gd mM Gd Mm GF F F =-=-=-=上式表明,一个均质球壳对球外质点的引力跟把球壳的质量(7M/8)集中于球心时对质点的引力一样.【例2】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 N ,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加速度a =½g 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压力为90 N 时,求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 =6.4×103km,g 取10m/s 2)解析:设此时火箭上升到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 ,火箭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N,物体受到的重力为mg /,据牛顿第二定律.N -mg /=ma ……①在h 高处mg /=()2h R MmG+……② 在地球表面处mg=2R Mm G……③把②③代入①得()ma R h mgR N ++=22∴⎪⎪⎭⎫⎝⎛--=1ma N mgR h =1.92×104 km. 说明:在本问题中,牢记基本思路,一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二是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例3】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2.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适用范围。
3. 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M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 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3.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质点、均匀球体和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决天体运动、卫星轨道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数学表达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数学表达式及适用范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数学表达式及适用范围。
2. 第二课时: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开展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场景。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强调牛顿的贡献。
3. 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4. 探讨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5. 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月球绕地球的运动等。
6. 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航天器发射等。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
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一教学设计思路:一、背景分析及指导思想:本节课是针对应届高三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而设置。
在本节之前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的相关知识,但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对“表面模型”和“环绕模型”及二者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性不强,对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不透彻。
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兼顾了本章的知识特点、高考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特点分析: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频率较高,命题的立意包括:万有引力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计算题(新课标后计算题出现频率较低)的形式考查。
由于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有关人造卫星问题的考查频率会越来越高,加上2012年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和完善、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美国火星计划的实施,这些都是命题的热点。
三、内容设置与方案:鉴于本部分的内容特点及在高考中的地位,设计这节复习课时,我们打破常规复习课以梳理知识为主的模式,重点突出模型教学与“问题式”方法教学。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知识梳理,以梳理基础知识;第二个环节是模型探究,以“地表”和“天上”两条线为引,突出圆和椭圆两类问题,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包括质量估算和简单变轨问题)的基本技能;第三个环节从高考的考点入手,有效的抓住高考的得分点,引导学生构建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三物理复习教案:《万有引力定律》高三物理复习教案:《万有引力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思路和过程;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测量方法。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6.3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6.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a) 体会物理研究中猜想与验证的魅力,能够踏着牛顿的足迹了解月地检验。
b) 进一步大胆地推导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c) 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及意义。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
2. 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
3. 引力常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一)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
(二)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提供的,引力大小为2r Mm GF =,与两星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星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师:牛顿接着又思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不是类似地由地球与月球间的引力提供?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与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会不会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同一规律2r Mm GF =呢? 师:正当牛顿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
苹果之所以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还有即使把苹果放到最高的建筑物或最高的山顶上,苹果的重力也不会明显地减弱,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必定延伸到远得多的地方。
那如果把苹果放到月球所在的位置,它们应该还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
按这样的说法,月球肯定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的,那我先前思考的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就应该就是月球受到的重力,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由月球受到的的重力提供的。
于是牛顿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地球对苹果的力、地球对月球的力及太阳对行星的力可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它们可能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月地检验师:猜想必须由事实来验证。
由于当时已经能够精确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也能比较精确地测定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60倍地球半径,r=3.8*108m ;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
所以牛顿就想到了月地检验。
师:如果你是牛顿,你如何利用这些已知量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呢?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应该有不少学生能够思考出来一点头绪。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复习案【学习目标】1、知道行星绕恒星运动及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会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掌握人造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跟其轨道半径大小的关系。
知道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规律。
【重点难点】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
2、准确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再认真限时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写上提示语、标记符号)。
【课前预习】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1、基本方法: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r f m r T m r m r v m r Mm G ⋅=⋅⎪⎭⎫ ⎝⎛===2222222ππω公式: 解决问题时可根据题设条件选择相应的公式分析、计算。
2、求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1)、通过观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卫星)的运动周期T、转动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r T m r Mm G ⋅⎪⎭⎫ ⎝⎛=222π公式:,得天体质量M= _______。
(2)、若知天体的半径R ,则天体的密度===334R M V M πρ 已知卫星绕天体表面飞行,这时可认为r=R ,则该天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
(3)、由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的引力公式mg=GMm/R 2 ,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_________。
二、人造卫星1、人造卫星运行规律设卫星(质量为m )绕地球(质量为m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所需要的向心力由地球引力提供,即:==='222ωmr rv m r m m G 2)π2(T mr ①由G r v m rm m 22='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v=_______。
由此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 越大,线速度v 越______。
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问题引领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第1 页FM m r《学考复习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学习概述】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三定律,并称经典力学四大定律,是高考、学考的热点。
本专题在学考考试说明中是《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有4 个考点。
本专题的学习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难点:人造卫星。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上课重点分析,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1.基础知识填空2.典题和练习尽量做,生成的问题做好记录,上课时重点听讲3.生成的问题:★【课堂学习】[学习目标]学考考点考试要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认识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理解第二、三宇宙速度了解[导学过程]壱. 基础知识(一)行星运动的规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位于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内扫过的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长轴r的与其周期T的成正比。
表达式为:=(常量)k(二)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成反比,表达式:{r 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 为引力常量}2、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利用测出了引力常量G,他因此被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1)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和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向心力垂直指向地轴,万有引力是这两个力的合力,它是指向地心的。
由于向心力很小,所以一般情况下(除两极外)可以认为,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即:,因此可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 。
(2)天体(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或提供的。
设卫星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向心加速度为a,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则a= 即a∝,r 越大a则v= 即v∝,r 越大v则ω= 即ω∝,r 越大ω则T= 即T∝,r 越大TGMr规律:随着 r 的增大,呈现“三小一大”。
高考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
6.3 万有引力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是平方比定律,知道G的含义。
3.了解卡文迪许实验中扭秤的测量微小力的巧妙构思,知道卡文迪许实验的意义在于直接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二)过程和方法1.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为载体,培养学生搜集、组织信息的能力,掌握理论探究的基本方法。
2.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为载体,通过展现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3. 认识物理模型、理想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蕴涵其中的规律之简洁,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牛顿在前人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②(必修),第六章第二、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将这两节内容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这两节内容准备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是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经历将近两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另外,处于十七、八岁的他们,人生观、世界观正逐步形成,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以天体运动为线索,通过猜想、建模、归纳、演绎、理想实验、检验等方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知识,揭示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对科学简史和科学人物的介绍,突出了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卡文迪许实验的介绍,说明任何科学发现都必须接受实验的验证。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普遍感觉“万有引力”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他们打开了探索宇宙的一扇天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理解宇宙速度的概念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的运动问题本讲重点:1.宇宙速度2.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的运动问题本讲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 考点点拨: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2.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 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4.双星问题第一课时一、考点扫描 〔一〕知识整合 1.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_______成正比,跟它们的成反比。
〔2〕公式:F=,其中G=6.67×10-11N m 2/kg 2,叫。
〔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均匀的球体也可以视为质点,r 是。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地球、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在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问题表面重力加速度:2Mm GR =mg ,所以2R GMg =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 2()h GMmmg R h =+,所以2)(h R GM g h += 〔2〕天体的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2Mm GR =22()m R Tπ可得天体质量为:该天体密度为 :323300343M M R V GT R R πρπ=== 〔R 0为天体的半径〕。
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 0,那么ρ= 。
〔3〕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22GMm v m r r =得,v=,所以R 越大,v 。
由2Mm G r = m ω2r 得,ω=,所以R 越大,ω。
2GMm r =22()m r Tπ得,T =,所以R 越大,T 。
〔4〕三种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 1=7.9km/s 2,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_人造卫星教案新人教版
总课时 2 第2课时课 型复习天体运动是人类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现代航天技术、空间探测和深空探测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骄人成绩,万有引力与航天成为历年高考近五年,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在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多以选择题或计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嫦娥奔月”为主线,贯穿人造卫星的发射、变轨和回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并建立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知识体系过 程 学生活动 预设与札记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星(直接为人类服务,种类最多: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学生自由作答,在情景模拟中捡拾以前已学的基础理论以影片剪辑场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回忆基本理论,为接下来探讨总结作铺垫。
学生活动 预设与札记3.动画展示不同轨道卫星运动情况,并归纳人造地球卫星基本规律:①当r 增大时,a ωv 、、减小,T 增大. ②中心天体确定后,卫星运行的a ωv 、、、T 由r 唯一确定,与卫星质量无关【学生训练】引导学生分析训练1,强化规律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 【问题二】地球同步卫星有哪些特点? (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高度一定:卫星离地面高度h≈3.6×104km(5)线速度大小一定:v ≈ 3.1km/s(6)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学生训练】动画辅助让学生自行分析讲解训练2, 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人造地球卫星与赤道物体的规律差别.【问题三】卫星是如何实现发射、变轨和回收的?1. 以同步卫星发射为例,动画展示其发射、变轨过程.2.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析卫星处于不同轨道各物理量如何变化. (1) 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的形成(2) 变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学生训练】动画辅助让学生自行分析训练3,小结规律. 3. 规律小结: (1)当22Mm mv G r r=时,卫星将做圆周运动.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训练2:(2012·高考四川卷改编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圆轨道卫星为2.8×107m.它与另一颗同质量的同步轨A(轨道半径为4.2×10。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五、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导学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其内容及适用条件2、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有关天体运动问题【知识要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 221r m m ,其中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 ·m 2/kg 2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或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也适用,不过公式中的r 应为两球之间的距离。
二、应用1、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F 引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另一个分力是物体的重力,由于F 向=mr ω2,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但F 向一般很小,在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近似相等2、重力加速度g 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地球表面处:mg 0=G 2r Mm距地面高h 处:mg=G 2)(h R Mm +∴g=)(hR R +2g 0 (R 表示地球半径,g 0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3、测定天体质量M (或密度ρ)设行星m 绕天体M 做半径r 、周期T 的匀速圆周运动。
则G 2r Mm = m r 224T π,所以M=2324GT r π对“近地”行星,r=R (R 表示天体的半径) M=ρ(4πR 3/3)所以ρ=23GT π【典型剖析】[例1](2010安徽卷)17.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1h 和2h 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T 1和T 2。
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 。
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A .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 .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C .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例2] (09·全国Ⅰ·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网络:教学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卫星的运动问题2.掌握宇宙速度的概念3.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r 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 为万有引力恒量(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2211/1067.6kg m N G ⋅⨯=-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解题的相关知识:(1)在高考试题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知识常集中于两点:一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222rv m r Mm G ==r T m 224πr m 2ω=;二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2R mM =mg 从而得出GM =R 2g 。
(2)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ω=Tπ2,v=ωr 。
讨论:①由222rv m r Mm G =可得:r GM v = r 越大,v 越小。
②由r m rMm G 22ω=可得:3r GM =ω r 越大,ω越小。
③由r T m r Mm G 222⎪⎭⎫ ⎝⎛=π可得:GM r T 32π= r 越大,T 越大。
④由向ma r Mm G =2可得:2rGM a =向 r 越大,a 向越小。
点评:需要说明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中两个物体的距离,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就是指两质点的距离;对于未特别说明的天体,都可认为是均匀球体,则指的是两个球心的距离。
人造卫星及天体的运动都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
2.常见题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由r T m r Mm G 222⎪⎭⎫ ⎝⎛=π 得2324GT r M π= 又ρπ⋅=334R M 得3233R GT r πρ= 【例1】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
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 =301s 。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
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
(引力常数G =6.67⨯1011-m 3/kg.s 2) 解析:设想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物块质量为m ,则有 R m R GMm 22ω= T πω2= ρπ334R M = 由以上各式得23GT πρ=,代入数据解得:314/1027.1m kg ⨯=ρ。
点评: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时,经常需要像本题一样先假设某处存在一个物体再分析求解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惯用的一种方法。
(2)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表面重力加速度:2002RGM g mg R Mm G =∴= 轨道重力加速度:()()22h R GMg mg h R GMmh h +=∴=+【例2】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行星的质量M 与卫星的质量m 之比M /m=81,行星的半径R 0与卫星的半径R 之比R 0/R =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 与行星的半径R 0之比r /R 0=60。
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卫星表面有m g r GMm=2 ……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
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有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解析:题中所列关于g 的表达式并不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正确的解法是 卫星表面2R Gm=g 行星表面20R GM=g 0 即20)(R R M m =0g g 即g =0.16g 0。
(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分类(略):其中重点了解同步卫星宇宙速度:(弄清第一宇宙速度与发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例3】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不同的。
“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
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是12h ;“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
两颗卫星相比 号离地面较高; 号观察范围较大; 号运行速度较大。
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某城市的上空,那么下一次它通过该城市上空的时刻将是 。
解析:根据周期公式T=GM r 32π知,高度越大,周期越大,则“风云二号” 气象卫星离地面较高;根据运行轨道的特点知,“风云一号” 观察范围较大;根据运行速度公式V=r GM知,高度越小,速度越大,则“风云一号” 运行速度较大,由于“风云一号”卫星的周期是12h ,每天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在这种轨道上运动的卫星通过任意纬度的地方时时间保持不变。
则下一次它通过该城市上空的时刻将是第二天上午8点。
【例4】可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使其圆轨道满足下列条件(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是共面的同心圆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D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解析: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且万有引力始终指向地心,因此卫星的轨道不可能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故A 是错误的。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即使是极地卫星的轨道也不可能与任一条经度线是共面的同心圆,故B 是错误的。
赤道上的卫星除通信卫星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外,其它卫星相对地球表面都是运动的,故C 、D 是正确的。
【例5】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的情况下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
解析:如果周期是12小时,每天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
如果周期是6小时,每天能对同一纬度的地方进行四次观测。
如果周期是n24小时,每天能对同一纬度的地方进行n 次观测。
设上星运行周期为T 1,则有2122)(4)(T R h m R h Mm G +=+π 物体处在地面上时有g m R GMm 020= 解得:g R h R T 31)(2+=π 在一天内卫星绕地球转过的圈数为1T T ,即在日照条件下有1T T 次经过赤道上空,所以每次摄像机拍摄的赤道弧长为1122T T R T T R S ππ==,将T 1结果代入得 gR h TS 32)(4+=π 【例6】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B .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D .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解析:同步卫星绕地球近似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同步卫星的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由F 引=F 向, G 2)(h R mM+=m 224T π(R+h )得:h =3224πGMT -R ,可见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由G 2)(h R mM+=m h R v +2得:v =h R GM +,所以同步卫星的速度相同。
由G 2)(h R mM+=ma 得:a = G 2)(h R M+即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由以上各式均可看出地球同步卫星的除质量可以不同外,其它物理量值都应是固定的。
所以正确选项为A 。
点评: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球同步卫星的有关知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且和地球有相同周期、角速度的卫星。
其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重合。
【例7】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22234πc b a r =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 ,b 的单位是s ,c 的单位是m/s 2,则:A .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 .a 是地球半径。
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 .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 .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半径的表达式,再将其与题给表达式中各项对比,以明确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AD 正确。
【例8】我国自制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模拟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飞船绕地球遨游太空t =7天后又顺利返回地面。
飞船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①设飞船轨道离地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神舟三号”飞船绕地球正常运转多少圈?(用给定字母表示)②若h =600 km ,R =6400 km ,则圈数为多少?解析:(1)在轨道上h R v m h R GmM +=+22)( ① v =Th R )(2+π② 在地球表面:2R GmM =m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T =g h R R h R +⋅+)(2π故n =hR g h R tR T t ++=)(2π ②代人数据得:n =105圈(4)双星问题:【例9】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 ,其运动周期为T ,求两星的总质量。
解析:设两星质量分别为M 1和M 2,都绕连线上O 点作周期为T 的圆周运动,星球1和星球2到O 的距离分别为l 1和l 2。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及几何条件可得M 1:G 221R M M =M 1(T π2)2 l 1 ∴M 2=21224GTl R π 对M 2:G 221R M M =M 2(T π2)2 l 2 ∴M 1=22224GTl R π 两式相加得M 1+M 2=2224GT R π(l 1+l 2)=2324GT R π。
(5)有关航天问题的分析:【例10】无人飞船“神州二号”曾在离地高度为H =3. 4⨯105m 的圆轨道上运行了47小时。
求在这段时间内它绕行地球多少圈?(地球半径R =6.37⨯106m ,重力加速度g =9.8m/s 2)解析:用r 表示飞船圆轨道半径r =H + R ==6. 71⨯106m 。
M 表示地球质量,m 表示飞船质量,ω表示飞船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G 表示万有引力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