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最新《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
![最新《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59154367ec102de2bd897e.png)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11年8月12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用热管理,保障安全稳定供热,规范供热采暖行为,改善民生,节约能源,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以下简称供热),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内由热源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取得供热许可证,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者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是指消费供热单位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冬季采暖是本省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热事业是直接关系公众利益的基础性公用事业。
本条例所称的热是具有不可选择性的公用服务性特殊商品。
供热实行政府主导,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参与经营。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等集中供热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锅炉供热的计划,并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逐年提高集中供热比例。
第五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供热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地,下同)、县(市、区,下同)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管理工作。
省农垦总局、省森林工业总局负责垦区和重点国有林区的供热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财政、价格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电力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技术和设计规范,推广科学先进、节能环保的供用热方式和技术。
加强对供热事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供热科学管理水平,保证供热质量。
第二章供热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供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编制供热专项规划。
热力发电厂_试卷_复习总结含答案..
![热力发电厂_试卷_复习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dc212f31126edb6f1a10f4.png)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回热循环基础上再采用蒸汽过程所形成的循环,为回热再热循环。
2.热量法计算结果表明,循环的损失最大。
3.热量法与烟方法的区别在于能量的上。
4.蒸汽管道正常工作压力下进行的疏水叫疏水。
5.高压缸排汽管道上设有逆止阀,以防止汽轮机事故停机时旁路系统的蒸汽倒流入。
6.热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中所谓给定的发电厂工况,是指在一定工况下的热负荷和。
7.热除氧的后期,制造蒸汽在水中的鼓泡作用,可强化。
8.热电厂供热系统的载热质一般是和水。
9.大气式除氧器水中离析出来的气体是靠自动排出除氧器的。
10.属于季节性热负荷的有采暖热负荷、通风热负荷和。
11.热电厂生产电能节省燃料,主要是由于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减少了。
12.用来比较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发电节约燃料的凝汽式电厂,一般称为。
13.微增热耗率的单位是。
14.给水回热级数越多,中间再热提高效率的作用。
15.我国大型机组的排汽压力目前一般为 MP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16.低负荷时高加疏水由逐级自流入除氧器切换成逐级自流入低压加热器,其原因是()①防止除氧器自生沸腾②不能自流入除氧器③防止除氧水箱水位过高④防止给水泵汽蚀17.疏水逐级自流加装疏水冷却器后,可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其原因是()①减少了对低压抽汽的排挤②增加了对低压抽汽的排挤③减少了对高压抽汽的排挤④充分利用了疏水的热量18.现低大型凝汽式电厂的化学补充水普遍引入()①除氧器②疏水扩容器③凝汽器④疏水箱19.发电厂中下列设备效率最高的是()①锅炉效率②汽轮机效率③凝汽器效率④发电机效率20.下列阀门属于保护类的阀门是()①闸阀②节流阀③逆止阀④调节阀21.一般中小机组的运行给水泵是()①汽动给水泵②电动给水泵③燃汽轮机带动的给水泵④汽轮发电机主轴带动的给水泵22.我国采用的各种建筑物开始和停止供暖的日期,通常确定的标准为室外平均气温是()① ② ③X>[X] ④23.我国采用的各种建筑物开始和停止供暖日期,通常确定的标准为室外平均气温是()①-5℃ ②0℃ ③+5℃ ④+10℃24.热化系数是一个表明以热电联产为基础,把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热电联产能量供应系统综合经济性的()①总的热经济指标②分项热经济指标③宏观控制指标④综合控制指标25.当蒸汽初压和排汽压力不变时,提高蒸汽初温,循环吸热的平均温度()①升高②降低③不变④无法确定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fc24680c281e53a5902ff34.png)
风
算
换
温
气
度
次
数
(三)非季节性热负荷
❖ 1.热水供应热负荷
❖ 特点:全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 热水温度一般:60-65℃
❖ 2.生产热负荷
❖ 加热多用低压蒸汽:0.15-0.6MPa饱和蒸汽 ❖ 动力多用过热蒸汽,压力1.4-3.0MPa,温度200-300 ℃。 ❖ 和具体的生产工艺有关。
(三)热负荷资料的汇总与整理
• 上二式中 Qh(M) 、Qh(av) –––最大、平Q均sa热负Q荷h(a,v)GreJ/h;G–J–/–h热负荷最大
利用小时数,h; –––全年采暖持续时间,h。
• 图6-2(b)为总热负荷re(Qs+Qns) 的持续时间图,该图所示为以非季节性
热负荷的平均值为基础,叠加季节性热负荷而成;反之,也是可以的,
第六章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及载热质的选择
本
章
提
第二节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要
第三节 热电厂的经济性分析及供热机组的优化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及载热质的选择
一、热负荷 (一)热负荷的分类 • 热能生产过程必须随时保持产、供、销平衡,并应保证热能供应的可
靠性和经济性。 • 由发电厂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的不同用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非季节性
生产热负荷
工艺热负荷 动力热负荷
热负荷
热水供应热负荷
季节性
采暖热负荷 通风热负荷
各类热负荷特点
类别 特点
用途
生产热负荷
热水供应负荷
采暖及通风热负荷
用于加热、干燥、蒸馏等工 印染、漂洗等生产 艺热负荷;用作驱动汽锤、 用热水;城市公用 压气机、水泵等动力热负荷。 设施及民用热水
第五章供热式汽轮机
![第五章供热式汽轮机](https://img.taocdn.com/s3/m/9335b67e3b3567ec102d8aa4.png)
(三)、CC50-8.83/3.82/0.9高压单缸、冲动、双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CC50-8.83/3.82/0.9高压单缸、冲动、双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纵剖面图
《汽轮机原理》
(二)、二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二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汽轮机原理》
低 压 旋 转 隔 板 结 构 图
(一)、C25-8.83/0.49型高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C25-8.83/0.49型高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纵剖面图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C300/220-16.7/0.3/537/537亚临界调节抽汽型汽轮机:
背压式汽轮机及工况图
抽汽背压式机 组:可同时供电、
供工业用汽和供 暖
二、背压式汽轮机热、电负荷间的关系
强制工况:
《汽轮机原理》
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自由热负荷,强迫电负荷。 同时满足热、电的运行方式:
背压式和凝汽式汽轮机并列运行
背压式和低压凝汽式汽轮机并列运行
《汽轮机原理》
三、背压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汽轮机原理》
第五章 供热式汽轮机
第一节 背压式汽轮机
第二节 一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第三节 二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汽轮机原理》
第一节
背压式汽轮机
《汽轮机原理》
供热式汽轮机的经济性:
凝汽式汽轮机装置内效率:
Pi i D0 h0 h fw
装置热效率:
Pel el Q1
热电联产和分产的热力系统图
热电厂的热负荷与对外供热系统:
不同供汽方案示意
季节性:采暖及通风 热负荷 非季节性 工艺 生产热负荷 动力 热水供应热负荷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9)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9)](https://img.taocdn.com/s3/m/1416ae2ea76e58fafbb0031b.png)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9)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的决定》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10月23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的决定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的《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新建建筑应当安装热计量和温度调控装置。
”第二款修改为:“对原有建筑供热系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改造计划,逐步安装热计量和温度调控装置。
”二、将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供热期限内,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居室内温度不低于18℃。
”三、将第四十五条第(二)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新建建筑未安装热计量和温度调控装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5年4月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10月23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城市供热事业,加强城市供用热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以下简称供热),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由热源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热电厂供暖讲解
![热电厂供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9a9ca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2.png)
热电厂供暖讲解热电厂供暖是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在许多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既能够提供可靠的供暖服务,又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
本文将对热电厂供暖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其原理、流程、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热电厂供暖的原理和流程热电厂供暖是一种以电力发电为主要目的,同时产生余热用于供暖的方式。
其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锅炉加热水蒸汽,然后通过涡轮机将水蒸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热电厂还会产生大量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导入供热系统,供给用户进行取暖。
为了实现高效供暖,热电厂供暖一般会采用烟气余热锅炉和循环水供暖系统。
烟气余热锅炉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循环水供暖系统则以供热设备为核心,通过管网将热水输送至用户的暖气片或者暖气设备,使建筑物内部保持温暖舒适。
二、热电厂供暖的优势1. 能源高效利用:热电厂供暖通过综合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余热,将其转化为供暖热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比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热电厂供暖的能源利用率更高,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供暖稳定可靠:热电厂供暖具备稳定的供暖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供暖的需求。
而且,热电厂通常会采用多重供暖系统的设计,确保供热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了供暖中断的情况。
3. 提供冷热电三联供:热电厂供暖系统一般还会与冷却塔和空调系统相结合,实现冷热电三联供。
这不仅能够满足供暖的需求,还能够为冷却和空调提供所需的冷却水源,发挥多重功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减少空气污染:相比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热电厂供暖能够减少燃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由于热电厂一般会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烟尘和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热电厂供暖的应用热电厂供暖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建筑物,满足了大批用户的取暖需求。
德州市供热管理条例(草案)
![德州市供热管理条例(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77e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7.png)
《德州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规范供热市场秩序,保障热用户、供热经营企业和热源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市区内从事城市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活动和用热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供热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障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供热。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供热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处理城市供热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市城市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内的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区城市供热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的城市供热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城市供热管理机构负责城市供热日常管理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市供热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职责配合城市供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城市供热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区城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供热信息化建设,建立城市供热监管和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供热信息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
热源生产企业、供热经营企业应当建立供热信息系统,并与城市供热监管和服务信息平台对接。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供热经营企业规模化经营,加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第八条鼓励和扶持供热经营企业进行供热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供热用热节能环保技术,推进供热计量,提高供热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供热规划和建设第九条市城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与其他专业专项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履行规划调整审批程序。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符合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并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等不得占用规划预留的城市供热设施用地。
河南省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河南省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50d1df195f312b3169a550.png)
河南省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管理办法河南省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热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热电联产和城市集中供热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范围内从事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生产及相关监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城市供热坚持集中供热为主、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的方针,优化城市供热资源配置,鼓励开发和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供热。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优先发展热电联产供热。
第四条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
第五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省发展改革部门是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热电联产规划、项目申报与核准以及相关监管工作。
第二章规划第六条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集中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专项规划,热电联产专项规划应纳入到全省电力工业发展规划。
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审定集中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
热电联产规划是热源工程、热网工程核准的基本依据之一。
第七条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规划应依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发展状况和资源等外部条件,结合电力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现有电厂改造、关停小机组和小锅炉等情况编制。
规划的编制要科学预测热力负荷,具有适度前瞻性,并对不同规划建设方案进行能耗和环境影响论证分析。
在进行规划编制时,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第八条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规划审批前,审批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规划进行咨询评估。
第九条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规划按年度实行滚动管理,三年为一周期,统筹确定热源工程建设规模,必要时可结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28ba255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a.png)
热力发电厂Thermal power plant课程代码:02410070学分:2.5学时:40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汽轮机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教材:《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热力发电厂》阐述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6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以及热力系统。
《热力发电厂》是针对电厂热能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分析方法课程目标2:提高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课程目标3:新型动力循环课程目标4: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及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的评价(-)教学内容第一节热力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第二节火力发电厂的环保评价第三节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第四节凝汽式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第五节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第六节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要求讲解热力发电厂评价的相关技术指标。
(三)重点和难点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第二章热力发电厂的蒸汽参数及其循环(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提高蒸汽初参数第二节降低蒸汽终参数第三节给水回热循环第四节蒸汽再热循环第五节热电联产循环(二)教学要求定性分析各种参数变化对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影响。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6362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7.png)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热电厂供热系统是指利用热电厂内部的余热,通过一系列的热交换设备和管道网络,将热能传递给用户,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四个部分。
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将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收集和利用。
在热电厂的锅炉燃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将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接下来,通过热能转换的过程,将余热转化为适合供热的热能形式。
热电厂内部设有换热器,将余热通过换热器与供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使介质的温度升高。
热电厂供热系统一般采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能载体,通过换热器的热交换作用,将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然后,通过热能输送的方式,将转化后的热能从热电厂输送到用户的热交换站。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输送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热水循环输送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蒸汽输送的方式。
不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以确保热能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用户终端。
通过热能分配的过程,将输送到用户的热能分配给各个用户。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热交换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将输送过来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热能进行进一步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供热需求。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等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将热电厂内部的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并将其输送到用户的供热系统中,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第五章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第五章室外供热管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9dcab3941ea76e58fa04aa.png)
40
5.与通风空调系统的连接方式
图5-12(e) 所示为直接连接。外网蒸汽经减压阀 降压后,进入散热设备,散热后的凝结水经疏水器 流回外网凝水管。
21:36:36
41
6.与热水供应系统的连接方式
图5-12(f) 所示为间接连接。外网蒸汽经减压阀降 压,进入汽-水换热器,散热后的凝结水经疏水器流 回外网凝水管。热水供应系统:为开式系统,上水 经汽-水换热器加热后,送到各配水点。
高。 ②调节混合水泵和热网供、回水管进出
口处的阀门开度,可调节进入用户的供水温 度和流量。
21:36:36
13
⑵设计要求
①当供回水管之间的资用压力,不能满 足水喷射器正常工作时采用。
②在热网供水管入口处应装设止回阀 (以防止混合水泵扬程高于热网供、回水压 差时,将热网回水送入热网供水管内)。
21:36:36
7
(二)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我国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热水供热系统。
热水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直接连接:热网的水力工况和供热工况与热 用户密切联系。二者热媒相同,温度也相同。
间接连接:热网水力工况与热用户无关。二 者热媒和温度均不相同。
21:36:36
8
1.间接连接
如图5-2(a)。 特点: ①热网系统与供暖系统由换热器隔离。
如图5-7所示,循环泵扬程按最远的B区选择,对距热源较 近的A区进行节流。
优点:系统最为简单。
缺点:A区节流损失大,运行 不经济。特别是当A区的流量 明显大于B区时。
适用条件:A区的流量小于B
区,两区所需水泵扬程相差不
大,经经济分析证明合理。
21:36:36
图5-7 供热方案二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5)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5)](https://img.taocdn.com/s3/m/179be80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2.png)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5)【发文字号】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4.08【实施日期】2005.09.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4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1996年8月31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4月8日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5年4月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城市供热事业,加强城市供用热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以下简称供热),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由热源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者自身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是指消费供热单位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供热实行市场化经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
供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供热单位应当具备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
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并限期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供热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行署,下同)、县(市,下同)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章_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借鉴教学)
![第五章_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借鉴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52d203aa00b52acec7ca67.png)
(4)对缺少准确热负荷资料的企业,可采用实测或用 历年实际用热量平均值确定,也可根据企业计划产品种类 和数量按已有企业的耗热量近似的估算热负荷大小。
(5)当用热设备或热用户很多时,还应考虑同时系数 (6)还应考虑供热系统技术中教育近期热负荷增长系数。 10
17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供热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满足热用户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供 热需求。
根据热源和热用户的分布情况,供热系统可分为分散供 热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
分散供热系统: 热源与热用户的用热装置直接结合, 或者相距很近,无需热网
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组成,热源和热 用户相距很远,通过热网相连。根据集中化程度可分为联 片、区域、城市和城际四种类型。
采暖热负荷的大小取决于室外温度,设计时采用采暖
室外计算温度(以日平均温度为统计基础,根据20年的统
计,采用当地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值)
技术教育
5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二)季节性热负荷
1.采暖负荷Qh 各地采暖天数和起止日期均有规定,我国采用全昼夜
室外平均气温+5℃为开始或停止采暖的时期。 采暖热负荷全年变化大,昼夜变化小。
(3)热负荷持续时间图:表示季节性热负荷在采暖期不
同小时用热量的持续性曲线,描述了不同室外气温持续时
间确定的热负荷变化规律,用以计算年供热量及有关热经
济指标、选择热源设备、确定热电联产最佳热化系数、确
定热网供水与回水温度最佳值、选择供热设备经济工况
技术教育
12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共39页文档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共3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3770a9efab069dc50220178.png)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四) 同时(同期)使用系数
当有多个热用户时,其最大热负荷一般不会在同一时 间出现,因此确定最大热负荷时,要考虑同时使用系数, 即实际最大热负荷与各热用户最大设计热负荷总和的比值。 (1)采暖热负荷:1.0 (2)通风热负荷:0.8-1.0 (3)生产热负荷:0.7-1.0 (4)生活热负荷:0.5 若生活热负荷和生产热负荷时间错开,同时使用系数取 0
主要用户 负荷特性
生产及人民生活 季节性,昼夜变化小, 全年变化大 70℃~150℃或更高温 度的热水或 0.07~0.28MPa蒸汽 水网循环水量的 0.5%~2%
介质及参数
工质损失率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二)季节性热负荷 1.采暖负荷Qh 采暖热负荷是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供暖设计温度时, 为保证室内温度维持设计温度,由供热设备向室内输送的 热量。 采暖热负荷设计值: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工艺热负荷 生产热负荷 非季节性 动力热负荷 热负荷 热水供应热负荷 季节性 采暖热负荷 通风热负荷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各类热负荷特点
类别 特点Biblioteka 生产热负荷热水供应负荷
采暖及通风热负荷
生产、城市公用事业 及民用的采暖及通风
d Q ( 1 ) V ( t t (1)体积热指标法: h 0 i 0 )
(2)面积热指标法:Qh q A A (3)城市规划指标法 采暖热负荷的大小取决于室外温度,设计时采用采暖 室外计算温度(以日平均温度为统计基础,根据20年的统 计,采用当地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值)
热用户只利用载热质的 部分热量,载热质本身 没有损耗
热用户不仅利用了载热质的部分 热量,而且载热质本身也耗损 了一部分
载热质本身及其热量全部 为热用户所利用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1.供汽方案 (1)由锅炉引来蒸汽经减压减温后直接供汽(p1) ( 2 )由背压机组的排汽或抽汽凝汽式供热机组的高压调 节抽汽对外供汽,称为直接供汽方式(p3)。 ( 3 )如供热式汽轮机的排汽或调节抽汽压力略低于热用 户的要求,而所需蒸汽量又不大时,可采用蒸汽喷射泵 (p2) 直接供汽凝结水如能回收,应设回水管和回水收集设备 (4)利用供热机组的调节抽汽作为蒸汽发生器的加热 (一 次)蒸汽,产生压力稍低的二次蒸汽对外供汽,称为间接供 汽方式(p4)
0
n
(4)热负荷最大利用小时数
n 0
Q qdn nm qm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三)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四)热负荷持续时间图 Q
Qh=f(t0) a 2 采暖热负荷 a1
室外温度 t0
采暖热负荷 持续时间
-5 -10 t0=g(τ)
τ,h
室外气温 持续时间
季节性热负荷持续时间图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水网
供热距离 20~30km
汽网
10km
供热汽轮机经济性
补充水处理费用
热化发电比高 热化发电比低
低 高 低
管网投资及运行费用 高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按载热介质的回收情况分类:
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
封闭式系统 封闭式系统 半封闭式系统 半封闭系统 开放式系统 开放式系统
用 途
用于加热、干燥、蒸馏等工 印染、漂洗等生产 艺热负荷;用作驱动汽锤、 用热水;城市公用 压气机、水泵等动力热负荷。 设施及民用热水 石油、化工、轻纺、橡胶、 冶金等 非季节性,昼夜变化大,全 年变化小 一般为0.15~0.6MPa饱和蒸 汽,也有高于1.4~3.0MPa的 蒸汽 直接供汽:20%~100% 间接供汽:0.5%~2% 生产及人民生活 非季节性,昼夜变 化大,全年变化小 60℃~70℃热水 100%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2.减温减压器 (1)物质平衡式:
i i Drtp , p irtp , h rtp
蒸汽
D Dw Dw D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三)非季节性热负荷 1.热水供应热负荷Qhw 热水供应热负荷是供生产印染、漂洗等工艺用热水及 生活用热水。全年变化小,而一昼夜、一周内却是不均衡 的,与工厂的工作班次、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 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Qhw KQhw,av Kcmv(t r t1 ) / T
第五章 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本 章 提 要
第二节 供热系统
第三节 供热机组选择与供热系统优化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一、热负荷
(一)热负荷的分类
• 由热电厂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的不同用途的热量,称为热 负荷。研究热负荷的目的在于确定计算热负荷大小,确定热 负荷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全年的供热量,确定用户对载热质种 类及参数的要求。 • 季节性热负荷:用热量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 采暖、通风、空调 特点:取决于室外温度,年变化大,日变化小 非季节性热负荷:用热量与室外气温无关 热水供应、生产工艺用热 特点: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d (1)体积热指标法: Qv mcV ( t t i i 0, v )
或 (2)百分数法:
d Qv V0 (ti t 0 ,v )
Qv kQh ,k取0.3-0.5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采用历年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 对于冬季的局部送风、补偿局部送风和消除有害物质的全 面通风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通风热负荷全年变化大,昼夜也有变化。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一)热负荷时间图 Qh(GJ/h)
Qt,max(GJ/h)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住宅区典型热水供应日热负荷图
h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一)热负荷时间图 热 负 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年生产热负荷曲线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二、热负荷图 热负荷图是描述某一期间内热负荷变化规律的曲线。 根据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 (1)热负荷时间图:表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规 划指导供热系统运行、确定设备检修程序和日期 (2)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表示季节性热负荷随室 外温度的变化关系 (3)热负荷持续时间图:表示季节性热负荷在采暖期不 同小时用热量的持续性曲线,描述了不同室外气温持续时 间确定的热负荷变化规律,用以计算年供热量及有关热经 济指标、选择热源设备、确定热电联产最佳热化系数、确 定热网供水与回水温度最佳值、选择供热设备经济工况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二)季节性热负荷 1.采暖负荷Qh 各地采暖天数和起止日期均有规定,我国采用全昼夜 室外平均气温+5℃为开始或停止采暖的时期。 采暖热负荷全年变化大,昼夜变化小。
供热规划阶段,可采用面积法或城市规划指标法确定 采暖热负荷。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二)季节性热负荷 2.通风热负荷Qv 采用强迫通风的系统才有通风热负荷,其任务是将室 外冷空气加热至规定的室内温度的耗热量。 通风热负荷设计值: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1.汽网的特点
(1)对热用户适应性强,可满足各种热负荷。
(2)输送能耗小,比水网输送热水的耗电量低得多。 ( 3 )蒸汽密度小,因地形变化 ( 高差 ) 而形成的静压小, 可以不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 4 )蒸汽的温度和传热系数高,可以减少用户的换热 面积,节约投资。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供热系统常用的载热介质有蒸汽和热水。载热介质的
选择主要取决于热负荷特性要求、供热经济性及供热的调
节性能等。 生产工艺和动力热负荷载热介质通常为蒸汽;采暖和 生活热水负荷,载热介质通常为热水;当同时有生产热负 荷和采暖负荷时,通常载热介质选用蒸汽,一般采用汽— 水换热后的热水采暖。 根据载热介质不同相应的热网分别称为汽网和水网。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2.减温减压器 减温减压器是用来降低蒸汽压力和温度的设备,其基 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节流降低压力,通过喷水降低温度。 减温减压器主要由节流减压阀、喷水减温设备和压力 温度自动调节系统构成。 工艺流程:锅炉来的新汽由进汽阀 1 进入减压阀 2 ,节 流至所需压力,而后进入减温器3,与给水泵或凝结水泵 来的减温水进行混合减温,减压阀 2 和减温阀 3 都配有自 动调节装置,以控制其出口汽压和汽温。另外还应配有 安全阀、疏排水设备,备用减温减压器应处于热备用状 态。
第一节 热负荷的特性
(三)非季节性热负荷 2.生产热负荷 确定生产热负荷注意事项: (1)应综合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计算用热量,同时还 应考虑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生产过程的改变因素。 (2)热水和蒸汽的负荷应分别统计,对于蒸汽负荷应 按照蒸汽压力进行分类 (3)对企业用户提出的热负荷数据,应与同类企业耗 热量比较,检查其合理性,一般应使载热质的参数规格尽 可能少,以减少热网数目,且参数尽可能低 (4)对缺少准确热负荷资料的企业,可采用实测或用 历年实际用热量平均值确定,也可根据企业计划产品种类 和数量按已有企业的耗热量近似的估算热负荷大小。 (5)当用热设备或热用户很多时,还应考虑同时系数 (6)还应考虑供热系统中近期热负荷增长系数。
(5)输送管道压损大,距离一般在3-5km,最远10km。
(6)回水率低,外部损失增大。
第二节 供热系统
一、载热质的选择及供热热网 2.水网的特点 (1)供热距离远,热损失小 ( 2 )水网利用供热机组的调节抽汽在面式热网加热器 中凝结放热,将网水加热并作为载热质通过水网对外供 热,该加热蒸汽凝结水可全部回收,即回水率 = 100% ( 3 )水网设计供水温度 130-150℃,可用供热机组低 压抽汽作加热蒸汽,使热化发电比加大,提高热经济性 (4)可在热电厂内通过改变网水温度进行集中供热调 节,易于实现供热机组集中控制和调度,而且水网蓄热 能力大,热负荷变化大时仍稳定运行,水温变化缓和。 (5)水网密度大,事故敏感性强,水力工况要求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