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e t r o l e u m, B e j i 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p l u s p r o b a b l e ( 2 P ) d e e p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e r v e s i n t h e w o r l d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r e m a i n i n g 1 . 7 %a r e i n i g n e o u s a n d m e t a m o r —
Ab s t r a c t : E x p l o r a t i o n f o r d e e p p e t r o l e u m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s ( D P A s )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r e s e r v e g r o w t h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4 8 S t a t e s ) , 8 7 b a s i n s h a v e d i s c o v e r e d D P A s . C l a s t i c r o c k s a n d c a r b o n a t e s h o s t 6 3 . 3 % a n d 3 5 . 0 % o f t h e t o t a l p r o v e d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第24卷第期2019年6月勘探窑评价海相油气地质2019年第24卷第2期近系和第四系。
依据盆地布格重力异常、磁力异常及下古生界基底隆坳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吐鲁番坳陷、了墩隆起和哈密坳陷3个一级构造单元、10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图2)。
图1吐哈盆地上含油气系统石油勘探成果图图2吐哈盆地下含油气系统石油勘探成果图勘探实践和油源对比表明,吐哈盆地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桃东沟群和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与上覆地层构成2套含油气系统和多套生储盖组合(图3),即以侏罗系水西沟群为烃源岩、以侏罗系—古近系为储层的上含油气系统,以二叠系桃东沟群为烃源岩、以上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为储层的下含油气系统。
来自于这2套烃源岩的油气在纵向上分割性较强,仅在个别井见到了有少量原油混源的特征,来自于二叠系桃东沟群的油气很少能运聚到中侏罗统以上的地层中,这是吐哈叠合盆地的特点。
由于这2套烃源岩沉积特征、分布范围、生烃演化差异明显,且纵向上相互分割,因此将上、下含油气系统分别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区带进行评价。
依据烃源岩展布范围、成藏期古构造图和盆地模拟流体势能,将上含油气系统划分为8个评价区带(图1),下含油气系统划分为6个评价区带(图2)。
2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2.1油源条件吐哈盆地发育了2套主力烃源岩,分别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中二叠统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另外,盆地还发育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等次要烃源岩。
图3吐哈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苟红光等: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2.1.1煤系烃源岩煤系烃源岩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岩性主要为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6],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托克逊凹陷、台北凹陷和三堡凹陷。
台北凹陷是最主要的生烃凹陷,煤系烃源岩累计厚度可达1100m ,其中煤层厚度在100~200m 之间。
油源对比表明,台北凹陷油气主要来源于西山窑组暗色泥岩,其次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暗色泥岩。
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
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沉积盆地是指由沉积物填充而成的地质构造单元,是油气资源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
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是石油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沉积盆地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动引起的地表下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壳块体,然后在这些块体上发生了相对连续的沉积作用,最终形成了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
在初期阶段,沉积盆地处于快速下沉和快速沉积的状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盆地深度较浅,沉积速率较快,沉积物主要以碎屑岩和泥岩为主。
在这个阶段,由于盆地深度较浅,热流强度较高,导致了盆地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有机质的生物降解速度减缓,有机质得以保存下来。
在中期阶段,沉积盆地处于缓慢下沉和缓慢沉积的状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盆地深度逐渐加深,沉积速率逐渐减慢,沉积物主要以泥岩为主。
在这个阶段,由于盆地深度加深,地温逐渐升高,有机质开始发生热解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烃类物质。
在晚期阶段,沉积盆地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盆地深度较深,沉积速率较慢,沉积物主要以烃源岩为主。
在这个阶段,由于盆地深度较深,地温较高,有机质已经完全热解成了烃类物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烃源岩、圈闭和运移路径等因素。
烃源岩是指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产生烃类物质。
圈闭是指能够阻止烃类物质向上运移的岩石层或构造形态。
运移路径是指烃类物质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运移路径。
目前,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热史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烃源岩、圈闭和运移路径等关键因素。
同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地球物理、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总之,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形成机制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概论全球油气分布
概论全球油气分布
甘克文
【期刊名称】《石油科技论坛》
【年(卷),期】2007(026)003
【摘要】本文以经济可采储量为标准统计分析了各地质时期、各大洲、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状况,明确指出,有经济可采储量和可采油气田的盆地是少数,不超过全球盆地总数的40%,含大油气田的盆地更是凤毛麟角,大约为全球盆地总数的16%.因此,不能幻想某种盆地分类对预测油气量有重要意义.油气勘探家们在实践中不要过分偏爱某类盆地或某种构造,不要用某些或某种油气形成或富集的模式作为预测的依据去指导实践,以免遭受挫折.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甘克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从全球油气田分布看我国东南沿海rn火山岩覆盖区的含油气前景
2.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及油气分布
3.全球三大富油气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对比
4.全球含油气盆地深层与中浅层油气藏压力分布特征
5.全球油气资源分布及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举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 前景及启示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前景及启示杨丽丽;王陆新;潘继平【摘要】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在全球油气储产量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概述了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当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和趋势,认为全球深水勘探开发投入逐年增加,开发方式不断革新,勘探开发时间差缩短,开发成本持续下降,开发领域和方向不断拓展.通过比较各油气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资源潜力、已发现油气储量和勘探程度等,优选了深水沉积盆地勘探开发的三个方向,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Global deep-water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abundant ,and occup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lobal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prod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deep-water oil and gas E&D ,analyzes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The paper points that the global deep-water E&D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evelopment mode is innovated ,the E&D time difference is shortened ,the development cost continued to decl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and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By comparing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potential ,oil and gas reserves and explora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basins ,three direction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water sedimentary basins are optimi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2【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前景【作者】杨丽丽;王陆新;潘继平【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6.22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域是发现大油气田的主要地区。
盆地的矿藏与资源
盆地的矿藏与资源盆地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地貌特征呈现出中央深陷、周边高原的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矿藏的形成和资源的积累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盆地中的矿藏类型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探讨盆地成矿规律的特点。
一、盆地矿藏类型1. 油气矿藏盆地是油气资源的重要聚集区,其中油气矿藏是盆地特有的矿产资源。
盆地中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如中国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这些盆地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质,形成了丰富的烃类物质和富含石油、天然气的地层。
盆地的结构特点保证了沉积物质在地层中的保存和富集,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煤炭矿藏盆地中的煤炭资源丰富,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盆地地形的深陷特点使得局部形成了湖泊沼泽环境,有利于植物遗体的储存和煤炭的形成。
同时,盆地周边的高原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质源,为煤炭形成提供了原始条件。
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澳大利亚的悉尼盆地等都是著名的煤炭产区。
3. 金属矿藏盆地中也存在一些金属矿产资源,如铜、铁、铝等。
这些金属矿藏通常与盆地内外构造的活动及岩浆活动有关。
盆地底部的沉积物质在结构和热力活动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构造和成矿环境,为金属矿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同时,盆地周边的构造和地质活动也会进一步富集和改造金属矿藏。
二、盆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盆地中的矿产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还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 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对于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各国在盆地中积极开展油气勘探和开发,以保障能源的供给。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盆地中的煤炭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运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澳大利亚奥特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1 中 已发 现 ) 井 [ 。然 而 上 侏 罗 统一下 白 垩 统
P et l砂 岩 、 白垩统 E mea a 和上 白垩 rt Hi y l 下 u rl 组 l 统 Wa r 砂岩 已被认 为是 主要 的储集层 。 ar e
层序 中, 有潜 力 的储 集 体 已被 发现 , 有 些地 区 , 在
已被风化 和 被古 生 代 基 底所 破 坏 ( Ka n ao 在 l g do a
于长距 离 的运 移 才 得 以成 藏 。然 而 在 南 部 存 在
S ebo k群 厚层 沉 积 物 , u rl 是 Ware hr r o E mea a组 l ar 和 Fama l x n储层 的油 源 。越 过现今 大 陆架 的海上
Fi 5 Th a it n da r m f o t i n eme b l y m e s r d fo t ec r g. e v r i ig a o r st a d p r a i t a u e r m h o e ao p x y i
第3卷 0
土
●
‘
●
●
● ▲ ▲
▲ ▲
▲ :
・
▲ ▲
●
▲ 一
: :_ ・ . : 耋
丑
o 第 三 系 ▲ 上 白垩 统
一 ▲
▲・
▲
- I 量 ●
J
▲
▲ ▲ ●
▲
▲
▲
● 下 白垩 统
一
▲
^
▲
▲
・
・
海 洋 石 油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南沙的油气资源对 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赵豫蒙 海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摘要】 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其 丰富的油气资源日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 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于对自 身经济安全的考虑,中国必须在南沙采 取重要措施,以维护根本利益。 【关键词】 南沙;油气资源;经济安全 源量为 58. 2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潜在量 为 291. 9 亿吨,总探明可采石油为 20 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为 4 万亿立方米;其中,在南 海西南部和南部的 7 个盆地的范围内,己探 明的石油可采储量就高达10亿吨, 天然气可 采储量 19990 亿立方米。南海油气资源的相 当大一部分就在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 斯湾。美国的一位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曾在 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 “仅在南部曾母暗沙 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等 5个盆地面积 35万平 方公里的海域内,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就有 200 亿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 20 万亿立 方米” 。 这样, 如果能从南沙获取足够的油气 资源,将极大地满足中国目前的能源需求。
三、对策建议
1、 坚决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于南沙 问题,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在 1984 年 10 月指出, “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 图是划到中国的,属中国,现在除台湾占了 一个岛外,菲律宾占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 岛,马来西亚占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 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 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 问题迟早要解决” 。在 1986 年,邓小平同志 针对南沙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的构想。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于1988 年 4 月访华期间,邓小平同志再次向他申明了中 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即,中菲两国 应该从友好关系出发,把南沙的主权问题先 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来实践共同 利益。1990年,以邓小平同志对于南沙问题 的构想为基础,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十六字 方针,即“主权归我、和平解决、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以此作为解决南沙问题的基本 政策。综合中国政府对于十六字方针的阐 述,我们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基本内涵,即: 中国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立场始终 不变,坚持南沙群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 对于那些存在着争议的领土,在没有可以和 平地彻底解决的条件之下,可以先暂时搁置 主权问题;主权归属问题暂时不谈,而是以 共同开发的办法,实现彼此的共同目标;通 过共同开发的形式,增加有关国家的相互信 任,为最终解决南沙的主权问题缔结有利的 条件。可见,首要条件是 “主权属我” ,主权 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才 能真正地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地开展双 边或多边的外交方式, 积极通过正式或非正 》转 52 页 现代商业
全球油气分布规律
3.9 0.0 0.0 1.8 0.0 5.4 6.8 0.1 5.3 0.1 0.2 0.3 0.5 0.3 0.4 0.8 32.7
一、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概况
1、油气主要分布于大油气田 、 世界各大洲均已发现了油气。 世界各大洲均已发现了油气。
石油总储量中一半分布在几十个特大油田。 石油总储量中一半分布在几十个特大油田。
T.A. Fitzgeald(1980)油田规模分类 Fitzgeald(1980)油田规模分类 规模 ×108bbl 特大油田 >50 大油田 5050-5 较大油田 5-0.5 小油田 <0.5
0.20
3.52 0.39 2.88
1.05 0.10 0.73
全世界100亿吨以上国家 伊郎 阿布扎比 科威特 伊拉克 沙特阿拉伯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亿吨) 350 122.4 125.8 128.2 153.5 353.3 400
全世界50-100亿吨国家
科 威 特 中 立 区
叙 利 亚
也 门
油气储量
非洲石油产量已占全 球产量的11% 球产量的
45 40 35
30.7
非洲
40.2
30 25 20 15 10 5 0
利 亚 拉 贝 哥 尔 及 安 阿
0.0 0.5 0.3 12.5
7.4 4.8 2.1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4 0.0 0.4
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兰
裟 ; 。
品
“ 鬻
一
品篡 0 00 00 0 0 c I 叠 ㈨㈣ Ⅲ
_
s d蒋 P蛳 m d l , ∞ ㈣ n 耐
图 1 东格 陵兰裂谷盆地
4 评 价 结 果
东 格 陵兰裂 谷盆 地 区待发 现 的石油 、天 然气 和凝 析 油可能 主要 分布 于海 区 ,推测 主 要 赋存 于上侏 罗 统 复合 含 油气 系 统 。各 单元 的评 价结 果列 于 表 1中。 U G S S估 计 东格 陵 兰裂谷 盆地 区资 源 总量约 为 34亿 桶油 当量 ( 1 均值 ) 的石油 、天然 气 和凝 析 油 。5个 已
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l 露 r 睾 } - t
r " t - n " q
咖{ } 2
量 § 蓦
g
n
誊
n
l n
n
n 磊
聪 譬
、
n
。。
I n
辱 罱 I n
析油 。
1 概 述
20 年 ,U G 完成了对东格陵兰裂谷盆地 区待发现 、技术上可开采 ( 07 SS 假定没有 海 冰 )的油气 资源潜 力评 价 ( 1 。 由于东 北 格 陵 兰 与北 极 许 多 盆 地 有共 同 的特 征 ,如 图 )
资料 稀少 、资源潜 力 明显 、地 质不确 定性 大 、勘 探 开 发技 术 障 碍 明显 等 ,被选 为 U G SA 新 的环北 极 资源评 价 ( A A) 的原 型 。 由于与 丹 麦格 陵 兰地 调 局 合 作 ,获 取 了对 该 区 CR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油气分布特点
西北部),5-北海盆地,6-墨西哥湾盆地,7-松辽盆地,8塔里木盆地】。
3
4、时代分布不均衡
从震旦系至第四系都发现了油气藏,但在各时代层
系中蕴藏量也是不均衡的。 石油以中、新生界为主,占全部储量的92%94.88%,古生界占不到10%。最重要的层系是白 垩系、第三系、侏罗系。
天然气则以中、古生界为主,占全部储量的90%。
5
二、我国油气资源分布
1、大盆地控制了主要的油气资源分布
盆地 面积 万km2 个数 总面积 万km2
石 油 资源量 ( 亿 t) 占总量的百 分比%
天然气 资源量
( 1012m3 )
占总量的百 分比%
≥10
10~1 1~0.1 <0.1 合计
14
45 58 33 150
272.7
133.3 22.7 1.8 430
10
2
3、区域不均衡
(1)160个盆地产出了工业石油 全球约600个沉积盆地, 已有160个盆地产出了工业石油。 ,
(2) 8个70亿吨 只有8个盆地油气储量超过70亿吨,占世 界发现石油总量的65%。【1-波斯湾盆地,2-西西伯利亚 盆地,3-伏尔加-乌拉尔盆地,4-马拉开波盆地(委内瑞拉
693
216 26 4.6 940
73.7
23 2.77 0.49
29.06
7.63 1.32 0.03 38.04
76.39
20.06 3.47 0.08
6
2、从代分布看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陆相地层(拥有石油资源量 813×108T,占全国石油资源量的86%)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古 生界海相地层中。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
第 31 卷 第 5 期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DOI:10.3724/SP.J.1140.2011.05135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
摘要:世界深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良好的储层是形成较大油气藏的必要 条 件。 以 大 量 调 研 资 料 为 基 础,对 大 西洋区域的墨西哥湾、巴西东部边缘、非洲西海岸、挪威中部陆架及新特提斯区 域 的 澳 大 利 亚 西 北 陆 架 、中 国 南 海、 孟加拉湾、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8个地区的24个深水 含 油 气 盆 地 储 层 特 征 进 行 了 综 合 分 析 ,归 纳 总 结 了 这 些 深 水含油气盆地中主力储层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沉 积 环 境 等 特 征,探 讨 了 其 分 布 规 律。 结 果 表 明,世 界 深 水 含 油 气盆地主力储层集中在白垩纪及古近纪,大西洋区域 深 水 盆 地 主 力 储 层 呈 “北 早 南 晚”的 特 点,新 特 提 斯 区 域 深 水 盆地呈“古近纪为主”的特点;漂移期储层占绝对优势,大西洋深水盆地群主力储 层 有“北 裂 南 漂”的 特 点,新 特 提 斯 区域深水盆地主力储层多集中在漂移期;沉积相以 深 海 浊 积 砂 岩 和 河 流—三 角 洲 砂 岩 为 主,大 西 洋 区 域 深 水 盆 地 主 力 储 层 呈 “北 部 滨 浅 海 相 、南 部 深 海 相 ”的 分 布 格 局 ,而 新 特 提 斯 区 域 深 水 盆 地 以 “河 流 — 三 角 洲 — 滨 浅 海 相 ”为 主 。
关 键 词 :储 层 ;深 水 盆 地 ;大 西 洋 区 域 ;新 特 提 斯 区 域 中 图 分 类 号 :P744.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256-1492(2011)05-0135-11
EastVenezuela盆地油气聚集与勘探潜力
部分 含高岭 石胶 结物 。 沉积 厚度为 30 80 , 8 ~10m () 白垩系巨层序: 3后 盆地大部分地区在古新世继 组成 , 沙坝以 及漏湖相 。 孔 续 以被动 边缘 浅海 碎 屑岩沉积 作 用为主 ,始新 世 至渐 沉积相 类型为 海侵近 岸环境 下滩 、 隙 度为 1 %~2 %,平 均为 1 %;渗 透率 为 1 0 1 0 6 ~ 0 新世 ,受盆 地北 部的 逆冲作 用 ,前渊 区沉积 了约 3 m k 厚的浅海碎屑岩以及局部地区孤立小型碳酸盐岩台地。 3 0 m D。 50 Meeu e O c a : rc r 和 f i 组 这两 套储 层是 盆地 内物性 i n Maui 次盆中新世至上新世沉积最厚, tr n 轴部可达 4 ~ 也是奥 里诺科 重油带 原油最 大的储 层 , 目 9 m; Gu r o 盆北部 、南 部以 及西部 受侵蚀 和剥 最好 的储 层 , k 而 ai 次 c
a 并没有 盆地前列【 。 截至20 年4 盆地内共发现油田3 5 V nze 盆地区地壳破裂方式以剪破裂为主 , , 07 月, 3 eeul 发生 明显的地 壳拉张 作用[ 。伴随古 陆分离 的裂谷 活 2 , 个 ,累计探 明可采油气储量 14 8 8 0 ,其中 3 4 .1X 16 t E向区域性地堑、 半地堑的形成。 这一 9 .% 87 位于陆上 , 而这其 中9%资源量分布于Maui 动导致盆地内N 6 tr n
本文以国外的基础资料搜集整理为主,探讨 E s at 并对其 勘探潜 力进行 分 瑞拉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 , 其北部边境为 E i r V n zea L Pl e eul盆地石油 地质特 征 , a 析。 走滑断层,与科迪勒拉山前缘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相接 触 ,向南沉 积体上超 于 G a a a 盾并尖灭 ,东 界是 uyn 地 1Es V nze 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at eeu l a 赤道 大西洋洋 壳 ,西 界是 E a l IB u 隆起 ( 1。盆地 图 ) E s Ve eu l盆地 是发 育于超大 陆 P n e 陆壳 at n z ea aga 总面积 为 2 .75X14m 中陆上部 分 1 .6 342 0k ,其 688×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文章首先将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行概述。
随后,将深入分析各类油气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评估全球各类油气的资源潜力,并探讨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结合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对未来油气资源的供需格局、技术发展方向及环境影响等进行趋势预测,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球常规油气形成与分布全球常规油气的形成与分布是地球科学领域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研究主题。
常规油气,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遗骸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热解和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
这些有机物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如沉积盆地中,经过深埋、高温高压等过程,逐渐转化为油气。
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热演化历史等。
全球范围内,中东地区的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南美的委内瑞拉和巴西、以及俄罗斯、中国等地都是重要的常规油气产区。
这些地区的沉积盆地往往具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如充足的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以及有效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空间,从而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和保存。
在全球尺度上,常规油气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
一方面,某些地区由于地质历史、沉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中东地区的波斯湾盆地、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盆地等。
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如非洲大陆、南极洲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常规油气的分布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地质认识的深入,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油气贫瘠的地区也可能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油气资源的消耗,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南美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南美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田纳新;姜向强;石磊;曾昱昕【摘要】按区域地质—盆地—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的研究思路,总结了南美地区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重点盆地资源潜力.研究认为,南美洲大陆受大西洋、太平洋的"开"、"合"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造就了东、西、南、北不同构造位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不同,发育了克拉通、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前陆等4类主要的原型盆地.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弧后的前陆盆地群和大西洋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已发现油气储量分别占80.4%和14.7%;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发育砂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储集层,以前者为主.在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完成了9个重点盆地34个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定量计算评价,优选了Ⅰ、Ⅱ类有利成藏组合.%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basins in South America we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gional geology,basin,petroleum system to play,and their resource potentials were esti?mated. Basi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outh America have different tectonic evolution features due to the expanding and closing of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Four basin types developed:craton,rift,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foreland basins. Oil and ga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Andean foreland basins and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on the Atlantic coast,accounting for 80.4% and 14.7% of the discovered hydrocarbon,respectively. Stratigraphically,most oil and gas accumulated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eservoirs, especially in sandston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valuation, the undiscovered resources of 34plays in 9 major basins were calculated,and subsequently the first two prospective plays were identified.【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9页(P825-833)【关键词】成藏组合;油气盆地;资源潜力;有利区;南美【作者】田纳新;姜向强;石磊;曾昱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南美洲大陆位于西半球的南半球中央部位,除了经巴拿马陆桥与中美洲陆地相连外,四周环海,面积约1 785×104 km2。
季曼-伯朝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季曼-伯朝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李培培;杨松岭;刘志国;方勇;徐善辉【摘要】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前裂谷、裂谷、被动陆缘和前陆4期演化阶段,形成现今古被动边缘-前陆叠合的构造格局.盆地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及叠合效应控制着盆地的烃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晚古生界,上泥盆统多马尼克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为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圈闭类型多为岩性-构造型圈闭;盆地油气主要沿着早期裂谷的反转隆起分布.盆地勘探程度分布不均,其中东部前渊区以及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前渊地区是最有潜力的含气区,海域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10【总页数】8页(P68-75)【关键词】季曼-伯朝拉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石油地质;勘探潜力【作者】李培培;杨松岭;刘志国;方勇;徐善辉【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油气资源国之一,其具有较便利运输条件和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区之一。
随着中俄两国友好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不断推进,为中俄两国的油气资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前景。
俄罗斯的石油勘探始于20个世纪初期,其勘探的成效世界瞩目,是世界公认的油气富集国之一。
俄罗斯境内发育多种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也是差异巨大[1,2]。
同时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受到政治、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盆地、不同区域的勘探程度和勘探成效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热状态与油气成藏潜力——以苏北—南黄海盆地为例
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热状态与油气成藏潜力
———以苏北—南黄海盆地为例
徐 曦1,2,胡瀚文3,张加洪1,肖梦楚1,高顺莉4
(1.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2.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杭州 310027; 3.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0;4.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30)
第 42 卷第 6 期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Vol.42,No.6
2020 年 11 月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Nov.,2020
文章编号:1001-6112(2020)06-0928-10 doi:10.11781 / sysydz202006928
Abstract: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of the Cenozoic basins in East China is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post⁃rift thermal subsidence and the petroleum resour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ep thermal process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urie interface depth estimated by the magnetic data as the first⁃order constraint for the deep thermal state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reaction rat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cracking of kerogen. Moreover, the Subei -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an example of the outstandi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source rocks and the deep thermal state, which c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 thermal system of sedimentary basi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and offer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valua⁃ tion of petroleum potential. Key words: sedimentary basin; thermal state; petroleum potential; Subei-South Yellow Sea basin; East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文|康玉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全球共发育上千个沉积盆地,它们的形成演化以及所经历的构造作用非常复杂,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沉积盆地类型进行过多种划分,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基于对全球主要大型盆地进行的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对沉积盆地提出以下划分标准:①大地构造背景及环境、构造体系特征、地球动力学因素等;②盆地形成演化及纵横向结构特征;③盆地充填沉积及相变。
据此将上千个沉积盆地总体上划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等。
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其演化特征、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规律等均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研究盆地类型及盆地演化特征,不但可以丰富石油地质理论,而且对油气勘探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古生代克拉通盆地1.1克拉通盆地的概念克拉通盆地的概念:有广泛沉积、-般规模较大,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岩浆活动较弱,多呈碟状、大而平缓的沉积盆地。
该类盆地主要发育在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
全球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在各大地块均有。
如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美国密执安、二叠盆地,中东波斯湾盆地,非洲利比亚木祖克盆地等(图)。
1.2克拉通盆地的演化1.2.1中国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中国大陆的形成及演化情况如表所示。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共分4个阶段(表),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特征如图所示。
1.2.1.1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Z-O2)震旦纪早期-早寒武世昆仑-秦岭裂谷带已扩张成洋盆,发育了完整的洋脊型蛇绿岩套,华南陆块与华北-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分离。
此时,后3个陆块尚未分离,遍布于华北陆块南缘,如河淮、豫西、北秦岭、北祁连镜铁山、北山,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阿尔金山,塔里木陆块鲁克塔格等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冰碛岩是充分的证据。
祁连-阿尔金的裂谷期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
甘肃郭米寺一带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早期大面积出露的富钠酸性火山岩和少量双峰式基性火山岩,含有多金属硫化矿产的较深水硅泥质沉积标志了裂谷轴之所在。
中寒武世中晚期洋脊型-裂谷型蛇绿岩的出现表明北祁连已从裂谷阶段演化到了洋盆阶段。
这时塔里木陆块和柴达木陆块与华北陆块分离成为3个独立的陆块。
北祁连和昆仑-秦岭洋-起组成古中国洋,其中后者是主洋盆。
由于古中国洋的扩张,华北陆块南缘、塔里木陆块东南-南缘、柴达木陆块两侧和华南陆块北缘从边缘裂谷发展为大西洋型离散边缘,而陆内裂谷则分别形成贺兰拗拉槽和龙门山裂陷盆地。
因而,各地块边缘为裂陷盆地,向内变成克拉通盆地。
有些区段,如西昆仑和北祁连在中-晚寒武世就开始了早期俯冲。
西昆仑新藏公路库地一带早期的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有岛弧型钙碱质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安山角砾岩和蛇纹质-安山质火山复理石直接覆盖在大洋拉斑玄武岩、碧玉岩之上。
接着洋盆向两侧俯冲,形成南、北两个陆缘深成岩浆带(距今460~520Ma)。
北祁连昌马-清水沟-百经寺一线分布有晚寒武世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和俯冲杂岩以及早中奥陶世含基质岩石的砾岩,表明该时期之前也曾有过一次洋壳俯冲和蛇绿岩的构造侵位和剥蚀作用。
但广泛存在于北祁连玉石沟-昌马的中奥陶世蛇绿岩和秦岭的拉斑玄武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距今447.8~41.9 Ma。
这使我们相信,就整个古中国洋而言,扩张作用持续到早中奥陶世,洋壳达到最大宽度。
1.2.1.2俯冲消减古克拉通盆演化阶段(O3-S2)晚奥陶世初期,古中国洋进入以俯冲为主的阶段,此时洋盆虽然还在扩张,但其速度已抵不上俯冲速度,洋盆逐渐消减。
据对秦岭地区的研究成果,洋盆扩张速度为22.5px/a,俯冲速度为105px/a,洋盆以82.5px/a的速度消减。
俯冲时,在俯冲带首先引起的地质事件之一是变质作用,稍后在上驮陆块形成活动大陆边缘。
因此双变质带和活动大陆边缘是鉴别古俯冲带位置、时距和指向的主要标志。
对变质带和活动边缘配置情况的研究表明:古中国洋各区段具有不同的消减方式。
在昆仑-秦岭洋东段东秦岭地区,从陕西商县、丹凤、商南,经河南西峡到信阳,东西延伸千余米的洋壳蛇绿岩带中发育低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蓝闪石)(叶大年,1979;安三元,1985),其北平行分布着以矽线石为特征矿物的高温低压变质带,组成双变质带。
这时在上驮陆块---华北陆块南缘的早期被动边缘转化为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而华南陆块北缘仍保持被动边缘构造/建造特征。
因此,古中国洋的东段俯冲极性是向北的,具明显的张性弧特征(秦德余等,1992)。
阿尔金断裂以西的西昆仑段为双向俯冲,两侧形成具有压性特征的深成岩浆弧。
位于两者之间的东昆仑段具有与西段相似的性质,为向北单向俯冲及张性弧,而弧后有明显的扩张洋盆(祁曼塔格弧后洋盆)。
形成岛弧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丹凤群,奥陶系-志留系)距今447Ma左右,另外参考岛弧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距今425~382Ma),推定昆秦主洋盆俯冲起始时间为距今477 Ma左右,相当于晚奥陶世早期,结束于志留纪晚期。
俯冲消减作用持续了50~75Ma,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2.1.3挤压隆升阶段(S3-D)古中国洋经历了晚奥陶世-志留纪俯冲,洋盆逐渐消减殆尽,两侧陆块(或岛弧)逐渐接近,最后于晚志留世-泥盆纪发生碰撞,陆块边缘强烈变形隆升,碰撞型花岗岩岩基侵入(距今325~420Ma)形成规模巨大的秦-祁-昆造山系。
华北、塔里木、柴达木和华南诸陆块重新拼合,形成古中国联合陆块。
在造山系前陆或(和)弧后区因构造负载、地壳挠曲产生碰撞前渊。
1.2.1.4拉张-挤压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演化阶段(C-P)早石炭世外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扩张,海平面上升主要为浅海相沉积,到晚石炭世晚期来自于南北挤压,海平面下降,局部地区变成陆地。
早二叠世再次拉张作用,不少地区海平面上升,但准噶尔、天山南部及塔里木出现裂谷,有大量火山喷发,在内蒙古贺根山及东北张广才岭、大兴安岭等也有裂谷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
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中国北方大陆为陆相充填,中国南方仍为浅海相,为陆表海沉积,一直延伸到中三叠世末。
1.2.2西伯利亚盆地演化该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克拉通盆地,它从里菲系到上古生界经历早期边缘裂陷和内部克拉通到二叠纪末全面克拉通化。
中新生代,在克拉通基础上进-步形成了新的克拉通盆地。
因而,该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里菲系-古生代克拉通、早三叠世裂陷-克拉通、中新生代克拉通。
1.2.3美国二叠盆地1)拉张克拉通演化阶段(C-O):该盆地在前寒武系变质岩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上寒武统-奥陶系海相沉积,分布广泛。
2)挤压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S-D):这一时期,是在挤压背景下以抬升为主,部分地区缺失中下志留统及中上泥盆统,形成了坳隆的构造格局,与中国塔里木、扬子克拉通相似。
3)拉张-挤压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C-P):从石炭纪开始为拉张环境,海平面上升,广泛发育海相沉积体系。
晚期在挤压背景下海平面下降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与中国塔里木克拉通相似。
1.3克拉通盆地的特征克拉通盆地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一般离地块边缘较远,底部多为陆壳,沉积充填厚度介于3000~6000m,横向变化幅度不大。
2)盆地面积大,平面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纵向剖面则显示为碟状。
3)盆地沉积速率较低,具多旋回沉降特征。
4)盆地内构造较简单,多呈平缓隆坳状,岩浆活动较微弱。
5)盆地内部主要沉积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
1.4油气资源潜力该类盆地在全球分布最广,具有多时代成油组合(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目前油气勘查程度最低,油气资源潜力最大。
2、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断陷盆地是在拉张背景下,在地壳和岩石圈伸展、变薄作用下,受正断裂控制所形成的,一般经历早期断陷和晚期坳陷所形成的盆地。
全球断陷盆地十分发育且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图)。
随着断陷发展,基底滚动式沉降,造成挠曲顶部的塌陷,形成复杂的块断结构。
2.1断陷盆地构造带划分1)断阶带:为1条或多条组合的主断层断阶带。
形成块断构造,控制断陷沉积发育,断阶附近往往形成反牵引褶曲。
在复合犁式断面情况下形成复杂的挠曲块断构造,成为重要的油气圈闭。
2)深坳带:是受主断层控制强烈下陷的坳陷,沉积以深水相为主,往往接受断阶小型冲积扇及其浊积沉积的混入,坳陷结构比较简单,沉积厚度向外逐渐减薄,是重要的油源岩分布位置。
3)斜坡带:是坳陷向外沉积厚度迅速变化的部位,以三角洲相为主。
由于基底滚动挠曲,断块发育,形成沉积-构造活跃而复杂的地带,但由于邻近油源,因而块断构造和岩相变化带便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地带。
从各大陆目前断陷盆地发育的背景来看,虽然都是在隆起基础上伸展形成的,但在具体形成方式上各有不同,大体上可分3类:①在基底挤压隆起上因纵张破裂形成,例如松辽盆地侏罗纪断陷,盆地内火山岩系发育;②在挤榨带推覆体前锋顺断层反向重力滑落形成的重力滑动盆地,一般这种盆地规模不大,沉降幅度也小;③沿大型扭动走滑带因扭裂松弛而转化形成的断陷。
它们往往在深部与壳内或壳幔之间的韧性滑动带相接而形成断陷群。
目前这种转化形式的盆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区。
发育的断陷群以斜列、交切、对生等各种形式组合,导致不同的断陷并列结构。
其中对生结构形成并列的中央隆起构造带成了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断陷盆地中晚期断陷作用消失而转化为区域性挠曲沉降坳陷。
坳陷沉降不大,表现为区域性碟形坳陷,如中国华北和苏北新近纪以来现在的沉积坳陷以及松辽中晚白垩世坳陷。
它们披覆在分割性的断陷、断凸上形成统一的沉降坳陷。
这种盆地主要分布东南亚、美国东西海岸、墨西哥湾及非洲东西海岸等地区。
4)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两套油气成藏组合:早期断陷和晚期坳陷油气成藏组合。
2.2断陷盆地的特征断陷盆地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该类盆地的形成主要受正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
2)沉积速率快,相变大。
3)构造较复杂,断裂发育,圈闭类型多样。
2.3油气资源潜力该类盆地一般发育两套油气成藏组合,油气分布多与断裂有关,油气资源潜力大。
3、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是造山带隆升向台内逆冲形成的前缘坳陷,全球的前陆盆地主要分为2大类,即:海相前陆盆地和陆相前陆盆地。
其充填物主要来源于相邻造山带,沉积剖面呈箕状,沉积厚度从造山带向台内变薄。
这类盆地主要发育于中新生代,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中东、俄罗斯、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图)。
3.1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形成的地应力性质主要为挤压应力、扭应力、压扭应力等,其相应的盆地类型包括以下4种(图)。
1)逆冲前陆盆地:又细分为单逆冲前陆盆地(如中国的乌鲁木齐、库车、吐-哈、叶城、伊宁前陆盆地)和双逆冲前陆盆地。
2)走滑前陆盆地:如美国北极斜坡盆地、中东扎格洛斯盆地。
3)逆冲+走滑前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