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6d1017561252d381eb6e04.png)
202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2.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本题选择C项正确。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22efaf50e2524de5187eb4.png)
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这种现象(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5.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的出现6.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高中教育】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高中教育】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da2a9cffd4d8d15abe234ea2.png)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7。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
4。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8。 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丟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版_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版_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1f240531126edb6f1a104b.png)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卷(理科)分值:l00分时间:3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4分)1.唐诗《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4.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6.近代有竹枝词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信业7.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
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引起欧洲的工业革命C.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A.棉纺织业B.冶金业C.铁路运输业D.航运业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国家A 英国和法国B 俄国和日本 C美国和德国 D 美国和英国10.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减少耕地面积C.调整工业生产 D.推行“以工代赈”工程)11.“……幻想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可以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16101b0b1c59eef8c7b4b1.png)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规模宏大B.不计成本C.精耕细作D.分散经营2.“(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叙述的是一种()A.灌溉工具B.播种工具C.插秧工具D.运输工具3.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者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北方政局动荡B.北方人民南迁C.对外贸易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中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5.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 D.政府轻视技术革新6.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宋朝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是()A.维护了社会治安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商业发展 D.减轻了商人负担7.明朝中期,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商帮活动比较频繁B.丝绸消费数量急剧增大C.丝织技术全国领先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 新目标版(3)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 新目标版(3)](https://img.taocdn.com/s3/m/b570d13bc850ad02df804146.png)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森工合江协作体期末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 建立人民公社B. 实行公私合营C. 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D. 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答案】C【解析】在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故C正确;建立人民公社,属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属于三大改造,故A错误;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错误;三大改造并没有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故D错误。
故选C。
2. 手工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分散,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但有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这反映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形态是A. 田庄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出发,正确区分其它手工业形态,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 “小满芝麻芒种谷”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答案】D【解析】“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反映了施肥技术的重要性,与自给自足无关,故A错误;“小满芝麻芒种谷”反映了农时与作物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反映了秧苗栽种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e4be61be23482fb4da4c72.png)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实验班)试题卷 2018.7 本试卷共2页,1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对于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汉书·食货志》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材料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 精耕细作 B.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C. 自给自足D.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2. 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A. 钟表制造业发展B. 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C. 与会各国的妥协D.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3. 表1 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据表1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4.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1)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fde8fb76137ee06eef91846.png)
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反映的是A. 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B. 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 自耕农经济的进步性【答案】C【解析】“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说明很少与外界交流,体现出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无法体现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完善性,排除AB;材料反映了自耕农这种经济形态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故C正确,D 错误。
2.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海禁”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废止”一词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结论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明朝“海禁”政策【名师点睛】关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的原因,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脱离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2)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人教新目标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人教新目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b32eab6137ee06eef9182c.png)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适用文科、未分科的学生)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
”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商业贸易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8.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 新版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 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4bb031e45c3b3567ec8b9a.png)
20192020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
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C.法、美、德、英 D.英、美、法、德2.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D.丁3.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随后1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总统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该法案由最高法院裁决 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学习心得,正确的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A.1个 B.2个 C.3个 D.4个5.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6.观察下面根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的农业A.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工具落后C.农业经营市场化D.革新了农耕技术7.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e01e7450066f5335b812146.png)
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5.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42dbbbb9f3f90f76c61bb5.png)
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礼制强调: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
这说明西周的礼制注重A.别贵贱,序尊卑B.经国家,定社稷C.固宗法,稳分封D.明法度,行教化2.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宣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播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3.《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A.打击豪强势力以维护中央集权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提高官员的文化水平4.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
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产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制度。
据材料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政效率提高C.防止宦官擅权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5.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有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1)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1)](https://img.taocdn.com/s3/m/24b1e4fc168884868662d62b.png)
2019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私营手工业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5.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
这一现象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6.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7.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 (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f6dc13e2bd960590c6775c.png)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期末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繁荣的古代手工业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4、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5、“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 B.手工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非常重视祭祀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9、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 新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 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063cec6f1aff00bed51e4e.png)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白渠3、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B.严格市场的管理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D.草市已经出现4、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C.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D.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B.出现了“商业革命”C.出现了“价格革命”D.物产资源十分丰富7、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人教 版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人教 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7e4e7fe87101f69e3195b1.png)
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理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图2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A.一牛挽犁的普及 B.播种效率的提高 C.耕土深浅的控制 D.山地的开垦2.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4.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监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7.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
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A.孙中山 B.李大钊 C.康有为 D.张謇8.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2e7731f242336c1eb95e4d.png)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70分)1.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
封建自然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家庭消费。
所谓自给自足,就是指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所以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除地主之外,还有自耕农;C选项错误,主要作物是粮食作物;D选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只能满足一部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点2.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因此选D。
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3.“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 秦朝时的咸阳B. 西汉时的长安C. 唐朝时的洛阳D. 南宋时的临安【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 项。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d34c5bcfc789eb162dc840.png)
2019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个重要阶段,故B处填写铁犁牛耕, 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故A处是集体劳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2. 芜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 手工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
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特点3.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明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它迅速贬值,到明中期政府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C.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受挫D. 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2adff9bceb19e8b9f6ba79.png)
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4.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5.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
这反映当时()A.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6.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草市B. 夜市C. 晓市D. 街市7.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5.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据图可知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6.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7.洋务运动办洋务需要大量资金,李鸿章1887年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被朝廷喝止,政府没有钱只能加捐加税。
而日本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得到清政府充分重视B.缺乏近代金融体系支撑C.收到了外国侵略势力阻碍D.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8.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9.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10.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
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11.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1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
这一文件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13.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
这反映出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A.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B.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C.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D.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15.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
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C.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D.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16.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
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益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
该学者的观点是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B.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C.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D.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17题2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订入中国,而业治种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
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古》材料三: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950年开始生效 (1840)一185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体系——《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四:路易新•道格拉新认为1933年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统几乎使美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者“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剑桥欧洲经济史》(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2分),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客观原因。
(2分)(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囯发展史上的作用?(2分)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4分),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贸易发展的作用?(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2分)材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
……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分)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5DACCD 6—10DBBCD 11—15DBAAC 16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17题2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17、(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