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主要理论

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

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又称文饰作用。(1分)指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或做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及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2分)

Modeling

示范作用: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②班杜拉提出的③它强调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第三章人的心理

Socialization

社会化: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Perception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sensory memory

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也称知觉前记忆或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之为感觉记忆选择题: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储存容量很大,它的信息原始。

short-term memory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没有限度,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对遗忘规律所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绘制的,揭示记忆材料的保存数量(或遗忘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该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的推移和记忆材料数量的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thinking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对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Creative thinking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

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新的成果,有创造想象参与其中。

imagine

想象: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属于高级认知,它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人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分为有意想象(事先有预定目的,如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和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如梦)Attention

注意:个人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功能:选择、保持、对心理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emotion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2分)。机体生理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是情绪产生的基础(1分),或指出情绪的特征给1分:具有两极性、明显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以及明显的外部表现的特征;或指出情绪与情感不同给1

1分。

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而对刺激环境的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

Mood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不具有特定指向应激(stress)---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affective impulse

情感冲动?

will

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Personality

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意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need

需要:有机体对生理的和社会(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motivation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活动力。动机的功能:始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能力:是制约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性心理特征

intelligence

智力:又称智能,指人们在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其核心是理解、判断或抽象思维能力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智商:智力的量化单位,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人们理解与比较

Temperament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脾气和秉性,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稳定度)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Character

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第四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Assimilation

同化:是指在对新的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时,通过使用已经存在的结构来获得新的信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Accommodation

顺应:是指在对新的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时,创造新的结构来取代旧的结构,以适应新信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Mental health

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指以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第五章心理应激

Coping

应对(又称应付、应对策略):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应激(stress)---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stress reaction/psychosomatic response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1分)、心理(1分)、社会(1分)等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Psychological stress

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过程。根据系统模型:个体是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Primary appraisal

初级评价:是指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如果初级评价与自己无关,则个体进入适应阶段;如果初级评价与己有关,进入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次级评价:是指一旦初级评价得到事件与己有利害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如果次级评价事件是可以改变的,采用的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针对事件或问题);如果次级评价为不可改变,则往往采用情绪关注应对(针对个人情绪反应)

Cognition appraisal

认知再评价:是指在前两级评价基础上,个体对现实情境的再度认识,对潜在应激源做出再评价,确定是否是应激

第六章心理测验

mental test

心理测验:为了更好认识个体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临床实践中根据客观标准化的程序对个体的行为标本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个体差异和心理特质。分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人才选拔测验

norm

常模: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定群体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reli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