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给年轻人年的十点忠告
贝聿铭演讲稿mit
![贝聿铭演讲稿mit](https://img.taocdn.com/s3/m/5e2c54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8.png)
贝聿铭演讲稿mit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贝聿铭先生的演讲稿。
贝聿铭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建筑师,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凭借其卓越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新,塑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作品。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稿。
贝聿铭先生在演讲稿中强调了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建筑师应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建筑师应当具备创新精神、艺术才华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指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独特的空间和体验。
建筑师应该超越功能需求,通过设计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建筑。
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认为关键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鼓励年轻的建筑师要勇于挑战传统观念,追求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贝聿铭先生自己的设计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他的作品常常以曲线和流动的形态为特色,给人一种独特而充满活力的感觉。
他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推崇,并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中。
此外,贝聿铭先生在演讲稿中也提到了建筑师应该对社会负责。
他认为建筑是服务于人们的,建筑师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幸福感。
他提到了建筑应该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倡导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环保和节能。
他强调了建筑师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尊重当地的传统和文化。
只有这样,建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贝聿铭先生的演讲稿非常激励人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不仅仅适用于建筑师,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人才。
无论是在设计产品、创业公司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有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追求独特的创意,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脱颖而出。
另外,贝聿铭先生提到的对社会的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作为建筑师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应该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https://img.taocdn.com/s3/m/469cf107f78a6529647d5376.png)
祝你有好的灵感!
贝聿铭:给年轻设计师的十大忠告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2、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 3、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 5、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
6、抓住时机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转变!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 8、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 9、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10、该出手时便出手!
传统建筑特点的运用:
1、布局上沿用轴线布局 2、传统符号的重复运用(圆形,方形,菱形) 3、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 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 脊顶精髓。 4、园林手法的运用 5、硬山和单坡屋顶 6、颜色搭配
园林手法的运用
打破传统体现现代;
1、打破传统的对称式布局 2、突破传统的大屋顶 3、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 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 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 4、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 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 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 得非常得体既有 江南园林的精巧又 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5、材料的运用将现 代与传统完美的结 合起来。
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总结
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充满了中国传统园 林的特点,山,水,池,石融为一体,加上 三角形、菱形几何体的设计,传统而不失现 代,对光与影的运用及表达更是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建筑融合自然的理念主导者贝聿 铭一生的作品,香山饭店体现了建筑与环境 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 美融合。
方形的运用
圆形的运用
色彩方面
在色彩运用方面,香山饭店主要采用白、灰、黄褐三色。三色 的搭配使其显得纯净而自然,古朴而典雅。 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 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 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 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 磨砖对缝; 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 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 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 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 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 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
贝聿铭:我从不赶时髦
![贝聿铭:我从不赶时髦](https://img.taocdn.com/s3/m/e46c89695727a5e9856a6172.png)
龙源期刊网 贝聿铭:我从不赶时髦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03期建筑大师贝聿铭近期撰文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我从来不赶时髦,你问美法两国的建筑师,他们都知道我比较保守;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派。
还有人称我是现代主义大师,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
很多人对此不习惯,不接受。
大凡人都喜欢守旧,觉得以前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呢?”“我曾受邀在日本东京的静修中心建造一个宗教的钟塔,钟塔的形状很像日本一种传统乐器:底部是方的,往上逐渐变平变扁,越往顶端越锋利。
日本人很喜欢,后来再次邀请我为博物馆作设计。
博物馆的馆址选在偏远的山上。
当我还是孩子时,读过一个中国故事叫《桃花源记》,很羡慕那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日本人知道这个故事,都说,对,要是能把博物馆做成那种感觉就好了。
于是在山上修了一座桥,穿过山谷通向博物馆。
日本人非常接受这个设计。
在现代做建筑应该现代主义,不能往后走,要往前走,但是传统的东西也要恰当使用。
”【素材点拨】积极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不竭的续航力,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创新的楷模,建筑大师贝聿铭更是其中的翘楚。
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精粹而言,保存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对其内涵深度解析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那些浮于表面的“求奇”“求怪”,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最可宝贵的两个诀窍也应该是独到的见解和不断地创新。
【适用主题】赶时髦、保守与创新、探索、风格、传统与时尚……(田春林荐稿)。
《贝聿铭传》读后感800字
![《贝聿铭传》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75d56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传记性著作,通过对贝聿铭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建筑领域的才华和卓越成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贝聿铭的生平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关于建筑和人生的启示。
一、总体评价这本书主题突出,通过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让读者对贝聿铭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贝聿铭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艺术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孩子到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成长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贝聿铭的才华和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着创新和艺术魅力,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等,这些作品让我惊叹不已。
同时,我也从书中汲取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例如,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追求梦想的勇气,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二、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贝聿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互支持,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同时,贝聿铭在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也让我深受感动。
他将建筑设计的才华和经验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坚持不懈,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应该像贝聿铭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联系当代社会贝聿铭的精神内涵与当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卓越。
同时,他的公益事业也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回馈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尊重传统文化和融入现代设计方面的努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当今社会,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贝聿铭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让我们明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出怎样的努力。
总之,《贝聿铭传》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通过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展现了贝聿铭一生的风采和心路历程。
贝聿铭名言语录大全
![贝聿铭名言语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58497c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e.png)
贝聿铭名言语录大全1.求贝聿铭的英文简介及作品名称追加50!AN UNUSUAL ARCHITECT—LEOH MING PEI On this vivid planet, it appears colorful with azure blue seawater, lush green plants and many world famous buildings. Among these largest artificial articles in the world, man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architect—Ieoh Ming Pei. Ieoh Ming Pei, the 198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is a founding partner of I. M. Pei & Partners based in New York City. He was born in China in 1917, the son of a prominent banker. He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to study architecture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 Arch. 1940) an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M. Arch. 1946). During World War Ⅱ, he served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mmission at Princeton, and from 1945 to 1948, taught at Harvard. In 1948 he accepted the newly created post of director of Architecture at Webb & Knapp, Inc.,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firm, and this association resulted in major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projects in Chicago, Philadelphia, Washington, Pittsburgh and other cities. In 1958, he formed the partnership of I. M. Pei & Associates, which became I. M. Pei & Parteners in 1966. The partnership received the 1968 Architectural Firm Award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ei has designed over forty projects in this country and abroad, twenty of which have been award winners. His more prominent commissions have included 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 .C.; the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Library near Bosto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Boulder, Colorado; the Dallas City Hall in Texas; the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Centre (OCBC) and RafflesCity in Singapore; the West Wing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the Fragrant Hill Hotel near Beijing, China, designed to graft advanced technology onto the roofs of indigenous building and thereby sow the seed of a new ,distinctly Chinese form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Everson Museum of Art, Syracuse , New York; and the Texas Commerce T ower in Houston. He has designed arts facilities and university buildings on the campuses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Cornell University, the Choate School, Syracuse University,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He has been selected to design the headquarters for the Bank of China in Hong Kong. Pei 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rts, and previously served on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Humanities. He is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 member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and an elected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of which he served a term as Chancellor),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He is a member of the Corporation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e of Technology. As a student, he was awarded the 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and the 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at Harvard. His subsequent honor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Brunner Award, the Medal of Honor of the New York Chapter of the AIA, 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 for Architecture, 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the Alpha Rho Chi Gold Medal, la Grande mé-daille d'Or de I' Académie d' Architecture (France), and The Gold Med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In 1982, the deans of the architectural schools of the United Sates chose I. M. Pei as the best designer of significant non-residentialstructures.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星上,蔚蓝的海洋,葱翠的树木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使它变得多姿多彩。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小兮-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小兮-](https://img.taocdn.com/s3/m/378af68b680203d8ce2f246a.png)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小兮-I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star9527 发表于: 2008-4-06 17:31 来源:中国室内设计人网贝聿铭,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
设计中的人员分工在美国,社会分工很细,每方面的工作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基本没有中国这种建筑师身兼多职的情况。
建筑师事务所只负责把握大的方向,以及总体协调工作,至于结构与设备都交由专门的事务所去解决。
设备工程师的分工远比中国的复杂,建筑师甚至可以向专门的灯光工程师咨询各种灯光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的电气工程师远远办不到的。
就连表达建筑师意图的设计说明,在美国也交由专门从事设计说明业务的公司去完成。
在Internet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做丝毫不会妨碍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图纸通过互联网相互传输,就如同在同一单位工作一样。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整个设计由贝氏建筑师事务所(PEI PARTNERSHIPARCHITECTS)总承包,业主只对贝氏支付设计费。
贝氏再自己出钱去请结构、设备工程师,也就是说它在把设计中的各部分分包给专业事务所。
中银大厦工程总概算为1,477,355,770元人民币,设计费按8.5%收取,为124,800,000元外汇人民币,由贝氏统筹分配。
结构工程师为威德林格工程师事务所(WEIDLINGERASSOCIATES),设备工程师为JB&B工程师事务所(JARO*AUM & BOLLES),他们与贝氏均有较长的合作关系。
中方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综合设计研究所,他是由贝氏经过招标决定的,其设计费也由贝氏支付。
这样做使设计费大量流失,所以,美国一些超大规模的设计公司,比如在S.O.M.中,还是各个专业齐备。
这种细致的社会分工,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分别开业的方式与国内是大不相同。
它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之间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从而在众多的结构、设备工程师事务所中产生了竞争。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https://img.taocdn.com/s3/m/d86aad2814791711cc7917b3.png)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徐梅“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
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
”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
所以说,建筑师脸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
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的争论迄今未休。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
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的金字塔吗?”兰登皱了皱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的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
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
”法希则毫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贝聿铭应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64岁。
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的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类文化建筑的设计上。
苏州博物馆则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
贝聿铭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
”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肯定。
艺术之路贝聿铭的励志人生
![艺术之路贝聿铭的励志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95a5e5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c.png)
艺术之路贝聿铭的励志人生艺术之路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以其出色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其中,贝聿铭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世界城市的风貌,更展示了他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
然而,贝聿铭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守梦想,勇敢追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励志人生,以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东佛山一个传统文化世家,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
自小,他就展现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由于家境不富裕,贝聿铭面临着许多经济困难。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贝聿铭在艺术道路上经历了艰辛的学习和实践。
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和法国的知名建筑学院,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他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
他的设计方案屡次被拒绝,他面临着经济拮据和职业前途的不确定性。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贝聿铭气馁,相反,他将这些挑战视为成长的机遇。
如今,贝聿铭被公认为现代建筑界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东楼以及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
这些杰出的建筑作品不仅体现了贝聿铭对空间和光线的极致追求,更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
贝聿铭的励志人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贝聿铭从小就明确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并一直坚定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热爱并专注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其次,贝聿铭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从不退缩。
相反,他将困难和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不断反思和学习。
贝聿铭的坚持和毅力告诉我们,实现伟大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也需要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敢。
此外,贝聿铭的作品也表达了他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坚持现代主义的大师贝聿铭给我的启示
![坚持现代主义的大师贝聿铭给我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81c44a9284ac850ad0242e6.png)
坚持现代主义的大师贝聿铭给我们的启示摘要:自人们向现代主义发起挑战以来,除了后现代主义还有一条道路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有些设计家依然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依然按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设计。
美籍华人贝聿铭就是始终坚持现代主义道路的大师之一,他并不因为现代主义的式微和后现代主义的喧闹而去迎合什么,而是坚定自己的原则,不少建筑评论家和设计评论家都视他为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大师。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贝聿铭1贝聿铭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设计背景二战前现代主义的发起到战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再到国际主义风格的“一统天下”。
而他经历了国际主义风格带给人们的冷漠和千篇一律的设计,见证了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它的脆弱。
最后又身体力行得去对新现代主义进行不断地探索。
1.1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的历史原因在70年代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复杂化而产生的新的需求,原来变化多端的各国设计风格被国际主义单一而又缺乏人情味的设计而取代,造成设计者的心理动能需求被漠视,就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这种状况使得青年设计师认为现代主义已经穷途末路了,认为国际主义风格充满了与时代不适应的成份,从而引发了强调以风格为借鉴,采用折中手法达到表面强烈的装饰效果。
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要的后现代主义。
而当后现代主义还在若火如荼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设计家依然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开辟了对现代主义修正的第二条道路,就是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
他们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但总的来说,他们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发展,所以称之为新现代主义。
1.2后现代主义的脆弱性:1体现在思想最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挑战都是处于形式上的,没有涉及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
2他把现代主义当做一个艺术运动来看待,没有看到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大众化、民主性、工业化的特征。
它只是对现代主义的形式内容的批判,不是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挑战。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dc51c8aa00b52acfc7ca26.png)
姓名:吕明学号:1103130414 班级:艺术系13级视觉传达4班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访谈对象以及简介:张学长,男,201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
先后在装饰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任总设计师,目前,已经设计出大大小小近几百个工程平面图及各类效果图,觉受到老板的好评。
从事职业:高级设计师访谈人:王琪访谈时间:2015年6月5日19:30——20:30访谈地点:寝室访谈方式:视频通话前言:拟定访谈问题内容提要。
内容包括:(1)询问其生涯发展历程(2) 获得成功的条件。
工作心得,乐趣和困难和对工作的看法。
工作性质、任务或内容。
工作环境、工作地点,以及其投入该职业的决策过程(4)所需教育、训练或经验。
所需个人资格、技能。
并询问其个人教育或训练背景(5)相关就业机会,进修和升迁机会。
(6)未来发展前景(7)对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忠告访谈主要内容:吕:张学长您好。
首先得感谢你对我这次访谈的支持。
我也是学工业设计的,将来也是要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的。
不知道我们设计师这行有哪些相关的职业呢?张:呵呵,太客气了。
我们这行相关的职业很多,比如说结构师、美术师、造价师等等。
吕:那你现在的工作量是怎样的情况,工作内容主要有哪些呢?张:我们主要就是根据客户要求以及专业标准来设计一些平面图、效果图和施工图等。
经常也到工地上去现场指导等。
重点是干我们这行的只有多实践才更能促进我们的设计工作,设计出来的图纸才有含金量。
吕:你们工作场所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张:一方面在工作室工作高度安静,便于动脑筋,另一方面是在工地上,工地上很吵闹,得指导工人施工。
很辛苦,风吹日晒的。
吃的也不怎么好的。
吕:那是很辛苦呀!张:是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
但是我是苦中作乐,呵呵,其实我对设计这一行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还是比较热爱我的工作的。
吕:像你们的工作一般和哪些人打交道多些呢?张:主要有商人、官员、学者、艺术家、教师等,当然咯,普通老百姓也很多。
贝聿铭:我活到102岁的秘诀,就这5条
![贝聿铭:我活到102岁的秘诀,就这5条](https://img.taocdn.com/s3/m/1c1121b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4.png)
贝聿铭:我活到102岁的秘诀,就这5条版权声明•素材来源:综合自网络•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建筑大师贝聿铭:长寿源于好心性美籍华人贝聿铭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生于1917年的他,虽百岁有余却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
生活中的贝聿铭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其拥有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心性。
1为人处世向钱学生活中,往往有怎样的立场和原则,就会有怎样的心态。
贝聿铭向来奉行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准则。
一次,贝聿铭在清华大学作演讲时,向在座的清华大学莘莘学子提出如下感悟:“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为人处世其实很简单,我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向钱学习!”并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为人处世哲理。
人生在世,面对打击磨砺,至刚则易折,必须灵活应对,这是外圆的处世技巧。
但做人必须有坚守的准则,任外界环境变幻,信念、尊严、骨气这些底线永远不能丢,这是内方的做人之本。
缠树的藤长得再高,可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因为缺少硬骨,风一吹就弯了腰,只能永远让人看不起。
激流中的巨石在水的作用下棱角全无,但内心却坚实岿然,为人处世亦应如此。
古语'智欲圆行欲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恩爱如筷永相随在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方面,贝聿铭和夫人卢爱玲从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到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一起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时光。
生活上彼此体贴照顾,工作上相互支持鼓励,如此幸福美满、恩爱有加的爱情故事也堪称一段佳话。
因此,贝聿铭夫妇也曾被欧洲媒体评为“最令人羡慕的世界十大名人神仙眷侣”。
谈到爱情保鲜之术时,贝聿铭也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观点:“从恋爱到婚姻,是一个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恋爱时是心心相印,结婚后则是骨肉相连,婚姻越长久,骨肉分离无法生存的感觉就会越深刻。
建筑师的二十岁
![建筑师的二十岁](https://img.taocdn.com/s3/m/d610a0c7d5bbfd0a795673df.png)
建筑师的20岁(摘录)来源:郭帅的日志前言:1.大概应处在大学求学阶段,大学期间的心绪和场景,常常是后来人们追怀反思的有趣话题,也是支持事业前进和学术发展的起点。
2.“无知而无畏”的激情和热望,可贵而难得。
“年轻”虽然通常一位着稚嫩和脆弱,但也有着理想的憧憬和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3.学建筑的应该多外出旅行以增加阅历,应该多接触建筑实际建造和材料使用以克服当今信息时代与物质时空的疏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建筑的情有独钟和挚爱。
4.建筑教育如何在保证社会对建筑职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兼容一定的对多元性和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肯定5.活跃在世界第一线的建筑师的存在,他们的气息,动作,话语以及丰富的表情中折射出的阅历丰富的人生,必定会使大家认真思考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6.如何解决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建筑界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进入21世纪以后,这对矛盾也许将会被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所替代。
7.建筑师大部分时间会被杂务所缠绕,从而失去理想,也失去了创造的乐趣和力量,关键的解决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看你是否从心底里热爱建筑8.拥有多样性和广阔的内涵,很难用一个单纯的词汇来概括。
特别是在大胆而合理的构思中不乏深入的细部设计和多样性的材料应用。
9.用单纯的构成进行重复叠加创造出富有韵味的丰富空间,从建筑的整体构图到百叶、窗户等细部处理,这种思想贯穿始终10.a.普罗维:对新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业产品所带来的细部关注,同时也不放弃手工实践b.皮亚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所带来的争论并不局限于建筑形式,它引发了整个社会关于现代美术的走向c.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就无法令人感觉到“意志”的存在。
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相碰撞,互相之间给予不同的刺激,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这应该成为创造的原动力。
d.雷可瑞塔:以富有活力的水的处理为特征,结合中美洲干燥土地所形成的独特色彩和建筑形态e.建筑界提出了怎样捕捉地域的特殊性这一问题,超越了单纯的建筑形式的问题f.盖里:他从建筑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中探索建筑设计的可能性,从中获得建筑表现的自由。
大师贝聿铭:如果相信自己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
![大师贝聿铭:如果相信自己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4d68dfc433d4b14e852468f3.png)
大师贝聿铭:如果相信自己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毕亚军已经99岁的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少数站上全人类巅峰舞台的华人。
与越来越多沾光中国崛起而被世界瞩目的后来者不同,他30年前就单枪匹马地闯入世界核心殿堂,被世界仰望,让华人荣耀。
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聿明”寓有光明之意。
贝聿铭生来与建筑有缘。
童年时,贝聿铭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居住生活。
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由贝聿铭的叔公颜料巨商贝润生用80亿银元购得,解放后捐献给了国家,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1月,贝聿铭曾两次荣归故里,并为狮子林题写了“石品洞天狮子林”七个字。
10岁时,贝聿铭被父亲贝祖诒带到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并因眼睁睁地看着“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平地起高楼,进一步爱上建筑。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一天天去看,越来越高,结果差不多20多层,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这个事很值得研究一下。
”贝聿铭回忆。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曾供职于“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工作,后来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并于1946年3月1日出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
因为祖上由行医卖药起家,自己又从事了金融业,贝祖诒希望儿子从事金融或者学医,但贝聿铭却选择了自己的兴趣:攻读建筑,希望有朝一日盖出自己的国际饭店,并于1935年远赴美国求学。
起初,贝聿铭进入了宾州大学学习,但他对学校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很不感冒,还没等正式开学就离开了那里,然后自告奋勇报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工程学专业。
当时,贝聿铭只有一个学习建筑的梦想,没有什么绘画基础,系主任建议他重新考虑,但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麻省理工,贝聿铭认识了现代建筑运动创始人、建筑大师Le.Crobusier,并从他那里将对建筑的理解从兴建漂亮房子上升到美学和历史人文的高度。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520f2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贝聿铭,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一)贝聿铭,是一个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大师”的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并且,在建筑这个领域里,他还造就了诸多的传奇故事。
譬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就是由他主持设计建造的。
当然,最有名的还要数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建筑物。
当我们看过这些作品后,皆会为之惊叹——它们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
一座金字塔,一个凝固的音符当我们回顾起他的一生,同样也会心生动容。
起初,贝聿铭随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
后来,他为了更好地学习建筑学而到美国留学,并以超人的智慧赢得了导师的认可。
最终,贝聿铭在纽约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开始了自己对于建筑设计的新征程。
始终可以说,像贝聿铭这样的设计师是非常难得的。
身为现代主义的建筑师,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盲目效仿尚,不可能哗众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和历史负责。
为此,贝聿铭一直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去设计建造,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的自然融合;二是重视空间处理,如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即让光线来作设计;三是注重建筑材料的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的精巧。
总体而言,贝聿铭的任何一部作品都符合自然的法则,它们创作的灵感是自然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的产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二)1917 年,祖籍苏州的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1927年他随调职上海银行的父亲到上海去读书。
他中学毕业和父亲讨论未来职业时,父亲推荐了金融或医学。
然而,贝聿铭对两者都不太感兴趣,于是决定寻找自己的目标。
贝聿铭写给年轻设计师的十点忠告
![贝聿铭写给年轻设计师的十点忠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69128ba0116c175f0e48bc.png)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一九一九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另: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爽一些。
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
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忠告文案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忠告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9340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9.png)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忠告文案亲爱的年轻人,我想与你分享一些建议,这些都是我在经营一家公司和度过七十多年的生活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希望这些忠告能帮助你在你的人生旅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1.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无论你做什么,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持续学习和进取的热情是你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2.树立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写下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一步一步地朝着它们迈进,不轻易放弃。
3.勇于冒险: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
挑战自己,接受新的挑战和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次尝试。
4.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不要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合理规划时间,专注于重要的任务,为自己设定优先级。
5.关注他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要忘记关心和帮助他人。
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你将会因此而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
6.积极面对挑战:人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不要被困难击倒。
拥抱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逐你的梦想。
7.保持谦逊:成功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更好。
保持谦逊,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与他人共同成长和进步。
8.关注健康:身体是智慧和成功的基石。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潜力。
9.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成功的道路上,忠于自己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坚守内心的信仰和原则。
10.享受人生:成功并不仅仅是追逐目标,也包括享受人生的每一刻。
学会放松和享受当下,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美好时光。
年轻人,我衷心希望这些忠告能给你一些启发,帮助你走上一条成功的道路。
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勇敢的行动,相信自己的潜力,你一定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
祝福你,稻盛和夫。
大师的忠告——青年人获得成功的10个阶梯_第三个阶梯 财富的忠告
![大师的忠告——青年人获得成功的10个阶梯_第三个阶梯 财富的忠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d123eb9b89680203d82551.png)
我们经常以财富的累积来衡量成就的高低。
财富虽然重要,但是达成目标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成功指标。
——[美]拿破仑·希尔有财富梦想才会有财富人类与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常常被我们忽略,这就是:只有我们人类生来就被赋予了设想、梦想、希望和愿望,并具有实现它们的具大的能力。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渺小。
”其实,仔细想一想,只有先有了梦想,然后才可能实现梦想,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如果只想着混个肚皮圆,那肯定不能成为百万富翁。
所以,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比如说,几年之内要为自己和家人积累多少财富,然后,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你可以品味挑战和拼搏的喜悦,还可以为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而感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真正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而是朝着目标竭尽全力的努力,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真正所在。
为了实现目标,百分之百地耗尽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喜悦之一。
给你的人生树立一个财富目标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该做些什么事,可就是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
人生,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有什么样的目标。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创造财富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明确的人生财富目标,不仅仅是界定人生的最终结果,而且会在整个人生旅途中发挥作用:它使我们产生积极性,使我们看清自己的使命,有助于我们安排轻重缓急,引导我们发挥潜能,使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正确评估事业的进展做到未雨绸缪。
付出行动一说到创造财富,一提到通过成功创业积累财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只要到了某个年龄,总是觉得自己“太老了,为时已晚”,以此为自己不去行动的借口。
人的行动是一座架设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要从此岸走到彼岸,将梦想化为财富,只有通过行动。
不采取行动,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人过三十不学艺,”古人的话不是让我们30岁就放弃学习,放弃努力,放弃人生的追求,而是希望我们在青春年少时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贝聿铭若有来生我可能是园丁
![贝聿铭若有来生我可能是园丁](https://img.taocdn.com/s3/m/e3afe74f227916888486d7c8.png)
贝聿铭:若有来生我可能是园丁作者:胡若愚来源:《人民文摘》2010年第05期(一)现年92岁的贝聿铭在上月刚刚领取了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之后在接受专访时,这位建筑大师婉转地表达了对于建筑业现状的不满。
眼下贝聿铭正在日本京都建造一座日式庙宇,而他最想做的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园林,贝聿铭说:“如果有来生,我很可能是一名园丁。
能够设计这样一座园林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1917年,贝聿铭出生在广州,他拥有一位银行家父亲和一位艺术家母亲,他们带他去看中国式园林和山间庙宇。
“这些对我的建筑生涯来讲,是永远的灵感源泉。
”贝聿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园林,它们将人工和自然如此美妙地融合。
我总是不断想起这些,这些园林和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一样,在我作为年轻建筑师初到美国时就已经成为我的偶像。
”在国外求学之后,他曾经计划回到中国,由于战争的爆发,他最终成了一名美国公民,并在1960年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
(二)贝聿铭在1967年就声名鹊起,当时,他设计的位于科罗拉多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实验室以简洁有力的轮廓而得到注目。
用当地的石块堆砌的外墙随着日光的移动而从粉红色变成玫红色,然后再到棕红色——这座几何块面化的实验室看上去简直像落基山脉的自然延伸。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为它的山地景观所吸引。
”贝聿铭说,“这感觉就像我再次和我母亲一同站在某个中国的荒山密林中。
”然而这实际上是科罗拉多,于是他开始从当地发掘灵感。
“我拜访了附近的印第安部落。
”他说,并且参考了13世纪时美国土著在峭壁上搭建的小屋,“也吸收了这些当地建筑的形式和结构。
”在贝聿铭50岁时,实验室投入运营。
就像他所说的,建筑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当然寻求新的东西,甚至是彻底的改革。
我知道勒·柯布西耶曾经做了什么,我曾打算跟着他的方式走,但在多年后,我改变了想法。
我开始对建筑如何融入当地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兴趣。
“华人之光”贝聿铭
![“华人之光”贝聿铭](https://img.taocdn.com/s3/m/7a0a4d306c85ec3a87c2c57c.png)
“华人之光”贝聿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25期格言1.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2.让光线来做设计,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榜样的力量5月16日,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他贯通中西、融汇古今,将所学、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地标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等。
尽管受到过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过祖国,“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
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为祖国,他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设计,包括中国银行总部、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他将自己晚年这一力作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
对他来说,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为了尊重苏州园林的特色,贝聿铭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将苏州博物馆建成了這个城市最具灵气的地方。
在苏州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贝聿铭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
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这位华裔老人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留下了诸多杰作,激励了无数华人,他的一生,是一部既充满诗意又荡气回肠的史诗!关键词家国情怀“人”为我用“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华人之光”贝聿铭,对在美华人而言始终是一个骄傲的存在,是领着大家一起往上打的开路先锋和元老。
1980年代末,贝聿铭总在现实中感到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歧视,与他交好的大提琴家、华人马友友也被类似问题困扰。
于是,他们产生一个想法——把在美国的杰出华人联合起来,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发出中国人的声音,而且付诸行动,成立了百人会。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之欧阳地创编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之欧阳地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09d41fdb0740be1e640e9aab.png)
景观设计实习陈述实习目的:1、完成学校安插的任务,修满学分2、实际介入设计全过程,学以致用,与甲方沟通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进一步加强手绘、SU、PS、CAD等设计软件的运用5、将在学校里所学习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习过程中6、熟练掌握景观设计行业的办法和法度步调7、加强自身人际交往与管理能力,为成为合格的设计师作充分的准备摘要:陈述实习从观赏福州各个年夜型楼盘跟校园外环境入手,介绍楼盘跟校园外环境的同时,也将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一起提出,从概念上和实习的具体细节上反应出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设计理念、景观设计一、实习经过实习时间:1、宁德霞浦试验幼儿园简介:本项目为福建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幼儿园,位十霞浦县新城区,规划15米次干道西侧,用空中积9625.298m2(合14. 44亩),外形轮廓呈四分之一圆的形状(日前基地已完成填上),园区基地北侧为霞浦县地税局办公楼用地、东侧、西侧、北侧均为规划次干道,周边为住宅区、民房,交通十分便当。
按规划部分要求,该用田主要为24班实验幼儿园教学用房用地,其余均为景观植物园、室外活动场、广场、绿化等用地。
建筑占空中积2529.6 m2,总建筑面积7352.3 m2。
为一至四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7. 3m.幼儿园总平面图霞浦试验幼儿园划分为3个功能区。
中心活动区:主要功能是为儿童娱乐游戏的场合。
休闲游玩区: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山水环境中进行儿童体育活动的场合。
植物认识区:充分体现生态科普教育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设计理念:儿童是社会成长的未来,始终是人们舌尖上滚动着的最温柔的字眼,他们天真,活泼,对任何事物都布满好奇,他们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引导,包管他们生长所需是社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幼儿园正是儿童学习、生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幼儿园是一个融知识性、娱乐性和介入性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是一处气概共同、内容新奇、平安关观的活动场合,也是城市环境规划、完善社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给年轻人年的十点忠告
一、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爽一些。
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
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
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二、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
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设计!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
适可而止为之,因为设计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设计师。
三、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在企业里混,我们时常瞧不起某人,说他“什么都不懂,凭啥拿那么多钱,凭啥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设计师的迂腐之言。
8051很牛吗?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没有的本事。
你想想,老板搞经营那么多年,难道见识不如你这个新兵?人家或许善于管理,善于领会老板意图,善于部门协调等等。
因此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攻关能力
等,要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否则只能躲在角落看显示器。
设计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
从古到今,美国日本,一律如此。
四、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设计师交往
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类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当老板或高层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对的就是这些人。
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的本钱,没有这些以后就会笨手笨脚,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难,交不少学费,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五、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
多看看其他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学费。
六、抓住时机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转变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设计,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前途会更大,以前搞设计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
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
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七、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天真(贬义,并不可爱),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脸皮太薄,心不够黑,教条式思维……这些设计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
很难吗?只在床上想一想当然不可能,去帮朋友守一个月地摊,包准有效果,去实践,而不要只想。
不克服这些缺点,一切不可能,甚至连项目经理都当不好,尽管你可能设计技术不错。
八、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
建立自己的工作环境,及早为自己配置一个工作环境,装备电脑,业余可以接点活,一方面接触市场,培养市场感觉,同时也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网络,咱搞技术的没有钱,只有技术,技术的代表不是学历和证书,而是人脉,有了这些,等待机会,否则,有了机会也抓不住。
九、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
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机会自然会来找你,搞个个人主页是个好注意,特别是培养自己在行业的名气,有了名气,高薪机会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机会。
十、该出手时便出手
永远不可能有100把握。
条件差不多就要大胆去干,去闯出自己的事业,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干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为下一次冲击积累了经验,不干永远没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经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