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脾胃虚寒的中药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脾胃虚寒多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全身各脏腑功能。
二、中药治疗方案1. 基础方剂(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具有益气健脾、和中止泻的功效。
(2)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具有温中健脾、止泻止吐的功效。
2. 加减法(1)若伴有腹痛,可加用:吴茱萸、木香、砂仁、陈皮等,以温中止痛。
(2)若伴有食欲不振,可加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以消食化积。
(3)若伴有泄泻,可加用:白芍、白术、防风、白芷等,以固涩止泻。
(4)若伴有脘腹胀满,可加用:厚朴、枳壳、莱菔子、陈皮等,以行气消胀。
3.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致脾胃虚寒,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溏泄、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采用理中丸加减方治疗。
处方:人参10g,干姜10g,白术15g,炙甘草6g,吴茱萸6g,木香6g,砂仁6g,陈皮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养:患者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脾胃功能。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后脾胃虚寒患者经过合理的中药治疗及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养,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才能恢复健康。
总之,脾胃虚寒的中药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脾虚的六个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脾虚的六个方法脾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容易便秘等症状。
为了改善脾虚的状况,中医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养生方法。
本文将介绍六个调理脾虚的方法,帮助提高脾脏的功能,提升整体身体健康。
1. 合理饮食习惯饮食对于调理脾虚至关重要。
首先,在饮食方面要保持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
其次,要注意食物搭配,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材,如杂粮、蔬菜和水果。
避免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冰镇饮料、辣椒等。
最后,在饮食中添加一些有益于脾胃健康的食材,如山药、薏米、红枣等,有助于补益脾虚。
2.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对于改善脾虚有一定的帮助。
脾胃喜欢温暖,而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来产生热量,从而改善脾胃的功能。
适合脾虚人群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强度适中,不过度消耗体力。
不建议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3. 调节情绪情绪对于脾胃功能的影响非常大。
中医认为,过度的思虑忧虑、情绪波动等都会损伤脾胃,加重脾虚的症状。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平衡对于调理脾虚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法、休闲娱乐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4. 调整作息时间脾胃与人体的生物钟息息相关,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促进脾胃的正常功能。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有助于脾胃的恢复和调节。
此外,也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5.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理脾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调理。
当然,在使用中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6.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脾虚的改善至关重要。
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此外,避免过于沉迷于电子产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放松,对于改善脾虚有着积极的作用。
调理脾虚的最佳方法
调理脾虚的最佳方法
调理脾虚的最佳方法包括:
1. 饮食调理:脾虚的人通常需遵循“温补益气、易消化”的原则,增加摄入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蜂蜜、鸡肉等。
同时需要避免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
2. 合理饮食习惯: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注意细嚼慢咽,帮助消化吸收。
3.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脾脏功能,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暴力运动。
4. 调理心情:情绪低落、忧虑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脾脏健康。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放松身心,例如通过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方式,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5. 中药调理:可使用一些中药来调理脾虚,如参、黄芪、白术等。
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6.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脾脏恢复健康。
重点提示:脾虚是中医的概念,对于明确是否患有脾虚,建议咨询中医师或相关专业医师,以便获得准确的治疗方案。
脾胃虚寒 中医如何调理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你一定要了解一下!脾胃虚寒这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
脾胃属土,脾胃虚寒,你可以理解成土虚,同时还很寒冷。
土虚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讲“厚德载物”,厚土才能承载万物,薄的土就承载不了,就会塌陷;薄土里也长不出参天大树,只能长些小花小草。
对人来说,脾胃承上启下,是人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了,就承载不了身体的运转了,在饮食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吃的少,稍微吃多点就容易肚子胀,或者容易拉肚子,容易便秘。
土大薄了长不出参天大树,人的脾胃虚了就容易气血不足,百病从生等等问题。
在中医观念里,调养脾胃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土太薄了就要去厚土。
补脾就是让土变厚的思路。
健脾,相当于改善土的环境,土里水太多,就把水排出去;土壤板结了,就去松松土等等。
脾胃虚寒,就像这个土很薄,缺乏营养,同时还很寒冷,就好比北方贫瘠的土地上,是很难长出作物。
脾胃虚寒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身体气血不足,能量不足,死气沉沉。
那么如何调养?是否能用中成药来调理?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
这位药出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位药是在医圣张仲景理中丸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增强了扶阳驱寒的作用。
它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子五味药组成。
虽然只有5个药,方子简单却紧紧围绕脾胃中土展开,目的只有一个: 改善脾土环境,恢复脾胃功能。
人参,相当于给土壤施肥。
脾胃虚的人,相当于土壤太贫瘠了,首要任务是给土壤施肥。
临床上,补脾有2个很重要的药,一个是人参,一个是山药,人参偏重于补脾气,山药擅长补脾阴。
脾胃功能不足的,选人参;脾胃阴分物质不足的,选山药。
白术,相当于给土壤排水湿。
太潮湿的土里也很难长出好庄稼,同理,脾脏很讨厌水湿的环境,它在水湿太重的环境里就没法工作,所以,健脾的第二个重要任务是除湿。
白术是燥湿建脾的要药,放在这里用来排出脾胃寒湿,改善脾土环境。
干姜,温脾,相当于阳光普照大地。
所有的花草树木,都离不开阳光,有了阳气才有生命。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脾胃虚寒多由饮食不调、过度劳累、或者是久病体虚等造成脾胃阳气亏损表现出来的症候,那么有哪些调理方法可以快速见效呢?一、脾胃虚寒艾熏调理艾熏部位: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如果可以去专业理疗机构艾灸最好,没有条件,或是为了简便一点,可以自己选择艾熏,艾熏属于温和灸,一般在晴天下午1-3点一天阳气正盛之时,找准足三里穴位后,点燃艾放于对准足三里穴,距离在0.5-1寸(即1.5cm-3cm)之间调控,当穴位温热舒适即可,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可隔日进行,一个月份大约十次。
功效:艾熏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人群。
二、脾胃虚寒按摩调理点按中脘穴取穴部位:中脘穴位于人体肚脐上4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点按该穴位,一次3分钟,待局部有发热感即可体质,一天早中晚均可进行。
功效: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是结聚胃经经气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加速经气运行,改善胃功能,达到调理脾胃虚寒的目的。
推按两肋推按部位:乳房下缘至侧腰。
操作手法:两手掌互相摩擦,有了热度后,分别从两侧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待推按部位发热即可。
功效:推按该部位,可调畅气机,有养胃、暖胃、预防胃疾病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三、脾胃虚寒食疗调理生姜小米粥做法:小米100克,生姜3片。
做法:小米洗净后,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加入生姜片,改用小火再煮,至小米熟透,取上层粥油。
功效:小米补脾暖胃,生姜温中养胃,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做调理之用。
冰糖红枣枸杞粥材料:糙米150克,红枣70克,枸杞30克,冰糖。
做法:1、先将糙米洗净备用,将红枣泡水洗净后去核备用;2、糙米入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开后,加入红枣,改用小火慢熬1小时;3、最后加入枸杞熬半小时即可起锅,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红枣健脾益胃,枸杞滋阴润燥,二者合用熬粥,可用来调理脾胃虚寒,因为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补脾胃虚寒是目前常见的一类身体亚健康状态,伴随着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容易疲劳等症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缓解症状。
本篇文章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并对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最后还将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身体调理和养护。
一、黄芪麻黄汤组成:黄芪、麻黄、桂枝、甘草、生姜。
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肺气虚寒的症状。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当归、黄芪、白术、附子、桂枝、甘草、干姜放入药袋中,放入锅中加水,煮40分钟。
2、煮好后,取出药袋,把麻黄放入锅中,再煮20分钟,用小火煮沸,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麻黄味较苦,用量不宜过多。
同时,由于此方有温化寒湿的功效,适用于气虚、阳虚的人群,但不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群。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需要立即停止使用。
二、六君子汤组成: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温暖脾胃。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洗净,加水放入锅中,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到水量降低1/3,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再继续煮沸10分钟。
3、将煮好的汤用滤网过滤,取出药渣,饮用即可。
注意事项:此方适用于寒性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不宜过量饮用,否则会影响胃肠功能,并引起脾虚湿重。
同时在用药前须了解过敏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三、四君子汤组成:白术、甘草、大枣、参片。
功效:益气健脾,补胃安神。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白术、甘草、大枣、参片用清水冲洗,浸泡2小时左右。
2、将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
3、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加入冰糖、柠檬汁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适合于脾虚、胃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的人群,但不适宜在患有胃溃疡、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情况下食用。
治疗胃寒的八种土方法
治疗胃寒的八种土方法胃寒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冷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胃寒多因脾胃阳气不足引起,因此治疗胃寒需要从温补脾胃、祛寒温经的角度出发。
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土方法来帮助缓解胃寒的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八种土方法治疗胃寒。
首先,生姜红糖水是治疗胃寒的经典方法之一。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胃部的寒冷感。
将生姜切片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经常饮用可以有效改善胃寒症状。
其次,艾叶艾灸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通过艾灸来温暖脾胃,促进脾胃的阳气运行。
可以在脐部周围点燃艾条进行艾灸,每次15-20分钟,可以缓解胃部的寒冷感。
第三,食疗也是治疗胃寒的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大枣、羊肉等,来调理胃部寒冷。
同时,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加重胃寒症状。
第四,适当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胃寒。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的阳气运行,有助于温暖脾胃。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有效改善胃寒症状。
第五,温水泡脚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土方法。
脚底有着诸多穴位,通过温水泡脚可以帮助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温暖脾胃。
可以在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每次约20-30分钟,可以缓解胃寒的不适感。
第六,按摩腹部也是一种治疗胃寒的土方法。
可以用温热的双手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约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血液循环,缓解胃部的寒冷感。
第七,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对治疗胃寒有帮助。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有利于改善胃寒症状。
最后,心情舒畅也是治疗胃寒的重要因素。
情绪不畅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加重胃寒症状。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放松心情,对于缓解胃寒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治疗胃寒有很多土方法可供选择,如生姜红糖水、艾叶艾灸、食疗、适当运动、温水泡脚、按摩腹部、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舒畅的心情等。
补脾温中调理脾胃法
补脾温中调理脾胃法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等因素,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不适的情况。
那么,如何通过补脾温中的方法来调理脾胃,让我们的消化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护脾胃健康的基础,以下几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1. 饮食要规律:保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并且尽量每天饮食的种类相对均衡,不偏食油腻、刺激性食物。
2.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脾胃不好的人应该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煮蔬菜等,避免油炸、过于刺激的食物。
3. 忌辛辣烟酒:辛辣、烟酒等会刺激脾胃,因此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
二、适度运动促进脾胃健康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的功能。
以下几种运动方式对脾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1. 散步:每天适量的步行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2. 瑜伽:瑜伽动作可以帮助脾胃得到良好的按摩,增加腹部的血液循环,对脾胃健康有着正面的影响。
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兼具运动和养生功能的健身方式,通过呼吸和动作的结合,可以平衡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三、中药调理脾胃中药的温中补脾效果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不适的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补脾温中的中草药:1. 人参: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2. 陈皮:有理气降逆、和胃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胀满、消化不良的症状。
3. 党参: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脾胃健康的重要性除了饮食和运动,日常的生活习惯也对脾胃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1. 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脾胃的恢复和修复。
2. 减少压力:过度的精神压力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脾胃虚寒如何通过中医治疗
脾胃虚寒如何通过中医治疗脾胃虚寒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脾胃虚寒?它又有哪些症状表现?我们该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治疗呢?脾胃虚寒,简单来说,就是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当脾胃虚寒时,其运化、受纳、腐熟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脾胃虚寒的人,常常会有以下这些症状。
首先是腹部的不适,比如经常感到胃脘部隐隐作痛,这种疼痛往往在空腹时或者吃了生冷食物后加重,热敷或者用手按压会感觉舒服一些。
其次,食欲也会变得不佳,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大便往往不成形,甚至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此外,还可能伴有四肢不温、畏寒怕冷、精神疲倦、乏力等全身性的症状。
女性朋友可能会有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而男性则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等。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有着丰富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方剂有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小建中汤则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但具体的用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不能自行用药。
比如,如果是脾胃虚寒兼有呕吐的情况,可以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丁香、吴茱萸以温胃止呕;如果是兼有腹泻较重的,可加茯苓、白扁豆以健脾渗湿止泻。
针灸推拿对于调理脾胃虚寒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针刺或艾灸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比如,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帮助胃肠蠕动,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饮食调理在脾胃虚寒的治疗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该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西瓜、苦瓜等。
脾胃虚寒如何通过针灸调理
脾胃虚寒如何通过针灸调理脾胃虚寒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很多人深受其困扰。
脾胃虚寒的主要表现包括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调理脾胃虚寒具有显著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脾胃虚寒如何通过针灸来进行调理。
针灸调理脾胃虚寒,首先要明确其原理。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寒,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脾胃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从而出现一系列虚寒症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的目的。
在针灸调理脾胃虚寒时,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是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胃经的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效。
脾俞在背部,当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可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胃俞位于背部,当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除了上述穴位,关元、气海也是常用的穴位。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15 寸,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具和针刺手法。
一般来说,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会因人而异,以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为度。
对于脾胃虚寒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会采用单纯的针刺疗法;而对于症状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会结合艾灸,以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
艾灸可以选择艾条灸、艾炷灸等方法。
艾条灸操作相对简便,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离皮肤 2-3 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艾炷灸则是将艾绒制成圆锥形的艾炷,放置在穴位上点燃施灸。
针灸调理脾胃虚寒,通常需要一定的疗程。
怎样补脾胃虚寒最有效的方法
怎样补脾胃虚寒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脾胃虚寒的问题,如口淡无味、不想吃饭、腹泻、腹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脾胃虚寒是由于内伤、饮食不当、长期过度劳累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摆脱这些痛苦,下面将介绍6种补脾胃虚寒的食谱和药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薏米红枣枸杞粥材料:薏米100克,红枣5枚,枸杞20克。
做法:将薏米洗净泡水半小时,红枣去核洗净,将薏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薏米熟烂,加入红枣和枸杞煮5分钟即可。
用量:一天一次,连续喝七天。
注意事项:薏米粥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容易引起胀气和腹泻。
二、山药鲫鱼汤材料:鲫鱼1条,山药100克,姜5片。
做法:将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山药去皮切成滚刀块,姜切片备用。
将鲫鱼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入山药和姜,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汤色白浊即可。
用量:一天一次,连续喝七天。
注意事项:鲫鱼有滑腻的性质,容易引起腹泻,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多食。
三、山楂苹果醋材料:山楂20克,苹果1个,白醋500毫升。
做法:将山楂洗净切成小块,苹果洗净去核切成小块,将山楂和苹果放入瓶中,倒入白醋,密封,放置2周即可。
用量: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喝一杯。
注意事项:不宜过量饮用,否则会影响胃酸的分泌。
四、桂圆红枣莲子汤材料:桂圆15克,红枣10枚,莲子50克。
做法:将桂圆、红枣、莲子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莲子熟烂即可。
用量:一天一次,连续喝七天。
注意事项:桂圆具有温热的性质,夏季不宜多食。
五、枸杞猪肝粥材料:猪肝100克,枸杞2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猪肝洗净切成小块,大米洗净泡水半小时,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大米熟烂即可。
用量:一天一次,连续喝七天。
注意事项:猪肝不宜多食,容易引起胃肠不适。
六、党参黄精煲猪脚汤材料:党参15克,黄精15克,猪脚1只,红枣10枚。
做法:猪脚洗净切块烫水,党参、黄精、红枣洗净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加入适量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小时即可。
脾胃虚寒如何调理身体远离寒冷
脾胃虚寒如何调理身体远离寒冷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功能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体质问题。
这种体质容易受寒冷刺激,导致人体感到怕冷、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
为了改善脾胃虚寒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运动锻炼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介绍脾胃虚寒的调理方法,帮助身体远离寒冷。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脾胃虚寒的首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温暖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能量,增强脾胃功能。
以下是一些适合脾胃虚寒的食物:1. 姜、葱、大蒜:这些辛温的调料具有温阳的作用,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桂皮、当归、党参:这些中草药被认为具有温补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
3. 糯米、红豆、山药:这些食物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补充身体的能量。
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蔬菜等。
同时,适量饮用温开水也能起到温暖身体的效果。
二、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脾胃经络,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脾胃虚寒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1. 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距离脐中约四横指的位置。
每日早晚各按摩2-3分钟,可促进消化功能。
2. 三阴交穴:位于脚背内侧,大腿骨外侧下方凹陷处。
用拇指按揉此穴位,可增强脾胃功能。
3. 关元穴:位于小腹中央,离脐中约三横指的位置。
用手指顺时针方向按摩此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虚寒。
按摩时可用力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
每天坚持按摩,效果会更好。
三、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提高脾胃的功能。
以下是适合脾胃虚寒的运动方式:1. 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舒缓的动作为主的运动方式,能够调理身体的气血,增强脾胃功能。
3. 瑜伽:通过各种姿势的练习,瑜伽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
运动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劳累,适量休息。
总结:脾胃虚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体质问题,但通过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和运动锻炼,我们可以改善这一问题,让身体远离寒冷。
脾胃虚寒症有什么调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胃虚寒症有什么调理方法
导语:在中医看来单纯的虚寒症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也称之不上疾病是单方面的出现了气血两亏,身体较寒冷,对于身体来说怕冷怕热,这就是脾胃
在中医看来单纯的虚寒症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也称之不上疾病是单方面的出现了气血两亏,身体较寒冷,对于身体来说怕冷怕热,这就是脾胃虚寒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寒症该如何治疗又该如何调理呢!随着下面的文章我们一起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虚寒症是一种抽象的病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影响患者的方方面面,最终导致气血双虚,有寒之症候。
虚寒症可表现为气虚,也可表现为血虚,而气血是互补,相辅相成的,血虚可致气虚,气虚也可致血虚,所以一般称为虚寒症。
如何治疗脾胃虚寒症?本文就是关于四个治疗脾胃虚寒中医药方的介绍,希望能帮您对症下药治疗脾胃虚寒,请往下看:
在中医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
这四个方症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
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
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閟,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
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症,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痛比前症为重。
痛甚于胀是辨症要点。
小建中汤证,系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
脾胃虚寒的调理(中药理中丸、点穴足三里、内关、膻中、食疗、敷脐)
脾胃虚寒的调理(中药理中丸、点穴足三里、内关、膻中、食疗、敷脐)——中药理中丸、点穴足三里、内关、膻中、食疗、敷脐一、脾胃虚寒是指体内既有寒证,又有虚证,两种证候并存于体内。
患者在怕冷喜热、手脚发凉等寒证出现的同时,还有气虚的症状,如:疲劳无力、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尤其饭后特别疲倦,就想找个沙发一座不起来,自己有事没事就想睡觉、不想动,别人也说此人很懒(气虚证一旦治好,患者会不由自主的勤快起来,自觉的喜欢劳动了,这就是身体状况对思想的影响效应,不受大脑主观意识的控制。
因此生活中我们不要错怪一个人懒惰,有时候由不得他自己控制,这是病态,必须治疗才能彻底改善)。
二、脾胃虚寒的主因:长期生活、工作在偏于寒冷、潮湿的环境,虽然寒邪不是很强大,但天长日久慢慢侵袭人体,也会得寒证,而且寒邪长期侵袭人体,会使人体的正气、抵抗病邪的功能下降,体内就虚了,这就是虚寒证。
另外中老年人,身体处于衰退期,正气日见不足,一旦受到轻微寒邪的攻击也会形成虚寒证。
虚寒证治起来要难一些,要在祛风散寒的同时,加入补气的中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食物,运化水液,人体对食物和水的吸收、传送、散布是靠脾来完成的,而胃主要起受纳,腐熟的作用。
把食物的精华提炼出来,就是脾的功劳。
胃就像一个小车,装载食物,而脾则是一个工人,它把食物的精华提炼出来后,就用小车把营养推到全身各处细胞。
胃如果是个器具的话,脾就是动力,胃的功能多好,得到的营养再多,没有送到全身各处也白费。
因此脾不好,第一个就出现的症状就是疲劳。
中医的脾包括了胰脏、小肠、大肠、脾脏等实质器官在内。
糖尿病是胰脏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胰脏没有力气将糖分送到全身,应该进入细胞的糖分没进去,却流失到血液里和尿液里,细胞得不到营养,就全身虚弱。
所以,糖尿病实际上是脾病,以虚证为主。
西医对胃病的大多以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但结果却不理想,而且极易复发。
幽门螺杆菌是繁殖力非常强的坏细菌,生长的非常快,抗生素能杀死它,却不能阻止它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俺调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成形了,而且也不再粘马桶了。
其一、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
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
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对于这一点俺可是亲身体验过的哦。
其二、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
请列位看官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
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
位。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
关于此法,俺记得好似中里巴人和马悦凌老师的书中都有介绍,俺就不再多说了。
总之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
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俺就不一一道来了,反正你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其六、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俺这人做事一向不喜欢循规蹈矩,俺在给女儿捏了一阵子后,发现不如用手搓她的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她发热为止。
所以俺在此提醒列位一句,世上之事凡事皆无定法,杀
猪也可杀屁股,没人规定你一定要杀脖子的。
总之一句话,养生也好,做事也罢,凡事应先悟“道”,悟道之后再找“术”,万事不必过于拘泥!所以俺一看到有人问俺,诸如如何喝当归粉,梳理腋下应梳多少下等等,俺就直摇头!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
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
其八、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
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
古代医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唾液养生法有二种,其一为西汉道人蒯京所创食玉泉,俺觉得此法过于繁复,不太易为资质平平的我等所掌握,故在此略过不提出。
其二
为赤龙搅华池。
所谓赤龙即舌头,华池即口腔。
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
当然,你还可以化繁为简,那就是用舌头抵住上颚几分钟,口腔中自然后充满了唾液。
据书报所载,长寿之乡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练此功法。
俺敢和你打一元钱的赌,你只要持之以恒地练此功法,你也一定能长寿!
脾胃虚寒调理之饮食篇
言归正传,且听白眉一一道来-----其实就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A、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脾胃虚弱其实主要就是脾阳虚,胃肠有寒。
所以俺认为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姜糖(红糖)水,以去除肠胃里的寒气。
B、春天到了,可以吃点韭菜,韭菜补肝、肾、胃之阳气,俺近来常吃,所以近来俺的脾胃也是好得不行不行的;
C、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可以多吃淮山等物以健脾。
但要是你的脾胃像俺那样虚寒的话,俺建议你还是少吃为妙,因为淮山是助湿的,脾胃过于虚弱者是不宜食用的。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牛肉、红枣、南瓜、花生、固元膏、枸杞等物,这些对于平常人或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的确是有补血补肾的功效,但对于脾胃严重虚寒者来说并无助益,相反倒有可能是增加了负担!所以俺认为脾胃严重虚弱者其实也不宜吃固元膏。
D、俺建议多喝点粥。
俺现在是早上喝黑米粥,中餐也基本上是大米粥。
粥可以直接转化为气血而不需增加脾胃的负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间接地健脾了。
还有别忘了粥是养胃气的哦!
E、拒绝一切寒凉之物。
如苦瓜、紫菜、香蕉、柿饼、西瓜、茄子、凉茶等物,俺是一概谢绝的!虽然口腹方面的快感少了很多,但能收获健康,那也是非常划得来的了!
F、食物越细碎越好。
食物越细碎,肠胃的工作负担越轻,越容易转化成气血。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俺建议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因为细嚼慢咽除了能将食物尽可能嚼碎以利消化之外,它还能使人不断产生唾液,而唾液古人称之为上泉之水,那可是世上最好的健脾胃之良药!
G、很多书及大夫都会提到用薏米等利水除湿的食物来健脾。
这也没错,不过以我个人的亲身体验来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寒凉之物,在利水除湿的同时也会让本已虚寒的脾胃寒上加寒。
H、每天吃点陈皮,就权当作零食吃吧。
陈皮有醒脾化痰之功效,脾是生痰之源,痰被化掉了,其实也就是健脾了。
记得小时候,身体不舒服时或是肚子痛时,母亲总是让俺吃点桔子皮,没多久身体的不舒服就会烟消云散了。
按中医的说法,人在二十四岁前特别是小孩子,身体出现的问题大多是脾和肾的问题,所以解决小孩子的生病问题,只需从脾与肾这两方面着手就行了。
陈皮排骨这道菜也很美味的哦I、炒米和锅巴。
按中医的五行学说,黄色入脾,所以炒得焦黄的大
米和锅巴都是入脾健脾的。
这两样东西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会有点焦,而按中医的说法,焦的东西也是入脾健脾的。
所以,这两样东西大家不妨都拿来试试看,这也是很多医生所推荐过的好东东哦。
脾胃虚寒调理之灸疗篇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
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
所谓神阙,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
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
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灸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灸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其一、道家的灸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
不过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
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俺的亲身体会就是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
弱,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其二、直接艾灸肚脐(神阙穴)。
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灸,它的好处是热力十足,可充分发挥艾条的功效。
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在肚脐周围弄出许多疤痕,这是让美女们难以接受的;其三、退而求其次,可采用隔姜灸或隔盐灸的方法。
即放一小把粗盐在肚脐里,肚脐上再放一块薄姜,然后再用艾条灸。
也可以就用一块薄姜,上面用牙签扎一二个小孔,放在肚脐上,然后再用艾条来灸;其四、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大穴,每天灸上十分钟,你一定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