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活:
生:两个整数相乘,整两个数都叫作积的因数。
生:展示1-20的全部因数。
生: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活动意图: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学生活动:
生:说发现。
生:说明分为几类,分类原因。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教学准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师:我们一起来找出1-20个数的全部因数。
师:那么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怎么分类呢?
(2)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两个数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学生活动: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活动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习题中加深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与判断。
5.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6.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生:说明原因。
2.运用的排除法(筛选法)
活动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1-20的数分为三类,并找出分类规律,然后根据定义,将1-100的数中的质数找出,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好,请看第一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三篇

【导语】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课内容⽐较抽象,很难结合⽣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理解起来有⼀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容易混淆,如学⽣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辨析这些概念。

⼆、教学⽬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分析问题的能⼒和应⽤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步完善学⽣对⾃然数的分类⽅法的掌握,培养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定的⽅法,从不同的⾓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 (⼆)新授 探究⼀: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本⾝,其余的数分为⼀类;将1,4,9,16分为⼀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法分⼀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题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教材 版本 青岛版年 级 五年级 册数10页码9-11撰写人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2、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准备: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索(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 1份是它的 。

(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四块黑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4份. 1块占这样的 1份.是整体的 。

(3) 思考:橡皮泥大小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表示?想一想: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 (4)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把6张绿纸平均分给3人怎么表示呢?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 表示.另一个用 表示 三、试一试4131212四、自主练习教学反思:课题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教材青岛版版本年级五年级册数10 页码11-13撰写人教学目标: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难点: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记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出示课件课本11页涂一涂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四、新知探究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4.3的倍数的特征
6.质数和合数的认识
7.复习课
二、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2.能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对整数特征合情推理的探索过程,渗透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筛选法、归纳法、穷举法、猜想验证法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创新,乐学善学、勤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课标解读
(一)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本单元中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只有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建立,首先是说出乘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已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表明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性。又如,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括与归纳推理能力,都是有利的。
1.4、6、7、9的倍数的特征
2.为什么通过个位就可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的倍数,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
4.两数差的奇偶性,两数积的奇偶性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 最大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三、课堂练习四、课堂总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练习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沈小琴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周晓妮杨剑辉甘世鹏课题质数和合数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文档旨在为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集体备课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熟练运用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 掌握数与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学中的运算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二单元《小数-百分数-区间估算法》的教学内容和练题。

- 教师要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对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教具和示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说明。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 教师可以通过复相关的小数和百分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温已学内容。

-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新知讲解- 教师首先要明确讲解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如小数转百分数需乘以100,百分数转小数需除以100。

-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转换方法的应用。

- 教师可以借助黑板或投影仪等工具,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3. 练与巩固-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题,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计算问题。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要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反思中提出问题或分享研究心得,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研究内容的记忆。

教学评价- 教师要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性的练题,以便全面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 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研究表现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立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材中的附页1和附页2.。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生:想。

师:可是这个百宝箱安装的是密码锁,没有密码就打不开,你们能根据提示猜出密码打开百宝箱吗?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第二位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

生: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师: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准备题:1.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质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完了因数与倍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质数与合数,以便于我们区分这些数。

师:因数是指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不存在倍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3年2月×日
地点
五年级教师办公室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主持人
×××
记录整理
×××
主备教师
×××
参加人员
全学区六年级数学教师及分管领导
讨论记录
一、前言(主持人)
今天的集体备课的课题是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主备教师是×××老师,记录整理是×××老师。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本单元内容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公因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九、总结(主持人)
请主备教师根据讨论尽快整理出“共案”,然后大家根据班级学情,修改形成“个案”。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好的建议,础作业:1.教材练习二到练习四;
2.智慧ABC《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练习;
提升作业:1.练习二到练习四中带“*”题;
本次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就本单元的教材分析、课标梳理、学情分析、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等给与详细阐述,然后大家就相关内容逐一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主备教师综合大家的建议整理出本单元的“共案”。
二、教材分析(主备教师)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其中,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难点是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员:备课主题:《小数除法》备课内容:一、教材分析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整数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小数意义;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积、商取近似值、除数大于、小于、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和运算。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分数混和运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元角分的经验、直观图、整数除法中的知识基础等,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

2、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寻找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3、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估算判断小数乘、除法结果的合理性,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循环小数。

三、教学难点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3、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五、讨论要点1、分散教学难点,注重探究的层次性。

2、注意让学生经历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重视小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集体备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共同明确备课目标:确定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例如掌握数字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学习解决简单的整数加减法等。

2. 分工合作:根据备课内容的分工,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不同的教师。

例如,一个
教师负责讲解数字的读写,另一个教师负责讲解大小比较等。

3. 教材分析: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
技能。

4.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及课堂组织形式。

5. 教学流程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流程和课堂活动。

可以包括教学导入、知识讲解、练习与巩固、课堂总结等环节。

6. 资源准备:根据教学流程设计,准备好所需的教具、教材、练习题、课件等教学资源。

7. 课堂演练: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分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堂演练,模拟真实课堂环境,检验课堂流程和教学活动的可行性。

8. 课后反思:完成备课后,教师们可以进行集体反思和总结,讨论备课的优点和不足
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步骤的集体备课,可以提高备课效率,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与准确,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考核时使用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 性质,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难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判断一 个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
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两方面分析。 1、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学生已经清楚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
10
的问题。板书课题:分饼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
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
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
吗?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接近学生爱好的动画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帮唐僧师徒解决“分饼”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具体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一个整体不
够分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活动一:(1)请同学们取出 3 张大小一样的圆片,表示 3 张饼,帮八
戒分一分。(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
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动手分一分。)
(2)汇报结果
方法一:把一张饼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分到 1 份 ,每人分到14 张,
课题名称:分数的意义
适用年级:五年级
单位名称: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设计者: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1)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经历探究的过程,能用分 数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总结 归纳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1
数和除法的关系,在四年级上册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这些 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2、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平均分的情况很多,手工 折纸、分东西等,这些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 【单元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 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 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 相除的商。 4、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 的数学问题。 【单元实施策略】 知识技能:通过探索操作,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单位“1”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成数学问题。 数学素养:经历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指名回答。

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所涉及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如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也需要用到质数、合数的概念及2、5、3的倍数的特征。

因此,本单元的知识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丰富有关整数的知识,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备内容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1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2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的概念;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1课时)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
备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解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因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

2.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
1.启发学生探究因数与倍数之间的规律。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纸板、计算器等。

3.其他:备好作业本、批改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2.概念讲解: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4.练习:布置相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拓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中的因数与倍数,并进行探究。

3.综合运用:设计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后记
本单元主要围绕因数与倍数展开教学,通过生活示例和实际问题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三、自主练习
课本16页自主练习2: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课题
校园艺术节-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 级
五年级
册数
10
页码
15-18
撰写人
袭庆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题
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 级
五年级
册数
10
页码
9-11
撰写人
袭庆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纸条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①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②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师: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怎么求?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
校园艺术节-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 级
五年级
册数
10
页码
14-15
撰写人
袭庆
教学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生:分子与分母相同时,就是整体1可以写成1,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可以直接写成整数2。
师:谁能再表示出 ?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师:当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还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作带分数。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 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是2和 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二又三分之一。同学们,你能找到 改写成带分数形式吗?并读出。
小结: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6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哪些能化成带分数?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尤其是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2.自主练习8。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填在书上。并想一想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
(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 1份是它的。
(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四块黑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4份, 1块占这样的 1份,是整体的。
(3)思考:橡皮泥大小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
想一想: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
(4)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把6张绿纸平均分给3人怎么表示呢?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组讨论,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2 .在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基础上,能熟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课件和自主练习中有关情境图
课时安排: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出示课件,你能通过涂色的方法画出 吗?
学生列出算式:1÷4=
师:怎么想的?
生: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4。
师:1 ÷4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还有可能说得四分之一。
师:用 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学生操作后交流。
师:两数相除,商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1÷4= 。
1
2
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 表示,另一个用表示
三、试一试
4、 自主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
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 级
五年级
册数
10
页码
11-13
撰写人
袭庆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准备: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索
生:我发现有的分数分子小于分母,有的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师:数学上把符合分数分子小于分母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把符合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你能举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吗?
2.练一练: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师:谁能用其它方式表示出和 。你的根据是什么?
师: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列出算式:3÷4= ,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1÷4=3÷4=
师: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难点: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出示课件课本11页涂一涂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