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课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662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d.png)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高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低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展
)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c573c8f0242a8956bece4f4.png)
二. 城市化及其特点
1 城市化是什么? 2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是什么?
1 城市化是什么?
人口如何变化?
表- 1980年以来江苏省城乡人口变化
年份
1980
1990
2000
城镇人口(万人)
901.78 1458.94 3040.8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5.2
21.6
41.5
乡村人口(万人)
5036.41 5307.96 4286.43
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84.8
78.5
58.5
2010 4767.63
60.6 3101.71
39.4
土地利用如何变化?
表二 198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千公顷)
年份
1980
1990
2000
年内减少
15.27
8.78
21.15
国家基建占地
10.73
4.63
7.10
2010 54.13 28.06
1960
114
62
52
1980
222
103
119
2000
408
129
279
总结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2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是什么?
特点一
特点二
特点三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城市演变过程
城市
郊区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指出随城世着市界城在六市空大数间城量地市的域带增 上加 的和 分城 布市 发规 生模 了扩 什大 么, 变化
城市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
城市数量 城市规模 城市功能
工业革命前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b52f2b581b6bd97f19ea87.png)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课件www.5y 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l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路】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通过搜集城市景观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城市化特点统计图表等图片及城市化相关资料,学生运用第一单元学习的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来分析城市化问题,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续,也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会运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图1鲁教版教材本节课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但是这部分知识与前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相关联,且了解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分析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所以这部分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做适当分析。
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5.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2.教学难点城市化及其特点【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扬州市区近些年人口、用地规模增长状况,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b0710025c52cc58ad6be32.png)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发展;
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供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供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325a6c1711cc7931b7163c.png)
5.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是;两类国家相比,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快。
(2)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两类国家相比,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
(3)由上可知,城市化的三个主要表现是:①;②
③。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概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606e3179ec3d5bbfd0a74d1.png)
原因是什么?生产力发展水平
国家和发展中
30 20
国家的城市化
10
差异加大
① ② 国家(地区)
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对比
国家 所处 起步 目前 发展 城市人 城市化与 类型 阶段 时间 速度 水平 口比重 经济发展
发达 国家
成熟 阶段早缓高Fra bibliotek大 相适应
发展中 加速 晚 国家 阶段
快
低
小
不相 适应
探究 形成上述特点及差异的根本
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还出现专业化城市
缓慢 生产力发 展水平 越
加速 来 越 高
空前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农转非”
城市化一段指 农业 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 人口, 农村 地区转化为 城市 地区, 农业 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① 城市人口增加
;②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③ 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通常,衡量一个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课时)
清浦中学 孙建祥
探究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世界城市 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 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阶段
特点
速度 原 因
18C工 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 后
二战以后 新技术革命
数量少、规模小、功能 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功能扩展,成为区域经 济中心,城乡差距扩大
222
34.0 ﹪
408
40.8 ﹪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 五大湖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太平洋沿岸 城市带
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时-PPT文档资料
![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时-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c3c5246ddccda38376baf43.png)
成熟阶段
探究:图中①的 时间大约在什么 时候? ②呢?
50
40 30
加速阶段
20
10
缓慢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
①
②
时间
城市人口比重%
90
80
70 60
探究:图中②之 前主要是哪一类 型的国家(地区) 之后呢?
50
40 30
20
10
①
②
特点3: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城市化 差异加大
国家(地区)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农转非”
生产力发 探究 为什么呢? 展水平
特点1: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年份 1800 1900 1950 1960
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 特大城市数量(个) 口的比重(﹪)
1 13 71 114 29.5﹪
1980 2000
222 408
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对比
国家 类型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所处 阶段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城市人 城市化与 水平 口比重 经济发展
成熟 早 阶段 加速 晚 阶段
缓 快
高 低
大 小
相适应 不相 适应
探究 形成上述特点及差异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水平
阶 段 特 点 速度 原 因
18C工 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 后 二战以后 新技术革命
数量少、规模小、功能 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功能扩展,成为区域经 济中心,城乡差距扩大 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还出现专业化城市
缓慢 生产力发 展水平 越 来 加速 越 高
最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5b9dabb52acfc788ebc942.png)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12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3教学设计456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789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1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112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13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14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15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16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7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18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19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20【课程标准】2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2【教学目标】23(一)知识与技能241.了解城市的发展;25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2627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829(三)情感态度价值观30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31【重点、难点】32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33【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3435【教学手段】36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3738。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c8e5ac281e53a5802ff70.png)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教学案授课人:马世旺授课时间:2019年3月31日★互动探究3: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早期城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量多B.四周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C.规模大D.以商业职能为主2.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为城市提供的农产品较少B.当时人口少C.城市发展受用地规模的限制D.为了城市便于防护,规模不宜过大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B.乙C.丙D.丁当堂达标: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9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读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回答3~43、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4、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5.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城市化是指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由图可知,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②③(4)二次大战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1 人教课标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1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5c4a361eb91a37f1115c7d.png)
1949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城 地市 区人 总口 人口×100%
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⑶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导 致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 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
1.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我国 城镇化 研究主 要集中 在预测 城镇化 速度和 趋势上 ,而对 城镇化 过程中 公共政 策的负 面影响 则明显 被忽视 。
•
2. 这个高台光滑突兀,陡峭高矗,十分危 险。听 老人们 说,这 个高台 从来就 没行人 能上去 过,上 去的人 从来就 没有能 活着回 来的。
巩固练习:
1.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
(D )
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社会组织的出现
D.人口数量的增加
2.“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 D )
A.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B.19世纪70年代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C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⑵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1230
2.伦敦(英国)
870
3. 东京(日本)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bbf51190c69ec3d5bb751f.png)
莘县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课时1)丁兆慧莘县第一中学2014年4月20日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标解读】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等是达成该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材分析】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介绍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据课标要求,重点论述了城市化、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起源,主要介绍了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二是城市的发展,教材将其分了三个历史阶段可对比说明。
第二目是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首先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然后图文结合讲述了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可为学生搜集材料,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半年多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学生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教师可多放手,多鼓励,善诱导。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来理解课文中较为难懂的问题,扫平知识理解中的障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说出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和城市发展的阶段2、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3、运用图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4、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量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地区总人口
×100%
城市人口比重%
90
80
70 60
成熟阶段
50
40 30
加速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时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三阶段
20
10
英国城市化历程
城市化阶段
缓慢发展阶 段
水 平 发展速度
低 30%以下 缓慢
区域经济结构
第一产业为主 导
3、城市发展阶段 阶段 城市发展特点
数量
产业革 命前 产业革 命后 二战后
规模
功能
城乡关系
讨论:
1.
英国城市化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请你设计一幅折线图来表示英国的 城市化历程。
城市化是指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 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城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
城市人口的增加
*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重要条件
社会组织
重要条件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城市起源的条件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商业和集市的出现 ③社会组织的出现,维护城市秩序
3、城市发展阶段
阶 段 时 期 特 点
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 一阶段 产业革命前期 以政治职能为主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产业革命后 二阶段 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差距扩 到二战前 大 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三阶段 二战后期 还出现专业化城市
相适应 郊区城市化和逆 城市化
全球夜晚灯光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城市化是一个城市大量涌现的过程 B.城市化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D.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以前 B.产业革命----二十世纪初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C )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出现时就有的吗?
城市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 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通过 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其形成和发展 有一个过程。
大城市是在小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 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哪里呢? 1.最早城市起源地
(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年份 1960 1980 特大城市数量(个) 114 222 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 29.5﹪ 34.0 ﹪
2000
408
40.8 ﹪
(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增加到256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1、概念 2、二者有何区别 3、是城市化的倒退吗? 4、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建成区 绿地 大伦敦界 内伦敦区 原居民点
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
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
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随着
3、城市化进程——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产业革命前,城市
化水平低,发展较慢,1801年时城镇人口比例为26% 。 产业革命以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
十分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民生活水平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速度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D.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目
( C )
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1961― ―1971年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年间人口减少了 10.1%。其他的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而在这两个时期中, 新城人口分别增加28.5%和21.2%,那些度假和退休老人居住的 城市人口增加9%和2.7%。从而使得城市化水平的增长又趋于缓 慢甚至停滞
自然条件:中低纬沿海平原地区,地势 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 肥沃,农业发达 原因
社会经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差异
两类国家比较 所处的阶段 城市化起步 目前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与经济发展水平 现象 发达国家 成熟阶段 早 缓慢 高(70%左右)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晚 迅速 低(40%左右) 不相适应 城市化 (畸形发展)
8.拉各斯(尼日利亚)
9.加尔各答(印度)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占阿根廷总人 1280 口的30% 1270
1230
英国南部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 五大湖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太平洋沿岸 城市带
问题:1.读图找出世界上的六大城市带 六大城市带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看图:哪些国家城市化畸形发展? 为什么说其是畸形发展?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畸形发展的原因
由于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 件,吸引了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 人口迅速增加,导致少数大城市规模过于膨 胀,而一些中小城市发展过于缓慢,人口过 少,从而使得人口分布过于集中于大城市, 进而造成很多的社会与环境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5年)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中国目前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 它是从什么时间进入这个阶段的? 结合我国的情况,思考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
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
产生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1、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
的现代化; 2、城市中心区地租不断上扬,人们 迁向房价比较便宜的郊区; 3、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 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4、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 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平原 (黄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三角洲)
印度河流域 (三角洲)
共同特征: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墨西哥南部 的平原地区 及中美地峡
河流中下游平原:
地势平坦
气候温暖湿润
土壤肥沃
丰富的灌溉水源 基本前提 (物质基础)
农业发达 使农产品有所剩余 部分人可以从事非农业劳动 出现社会分工 商业出现、集市发展 城市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思考:1、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随时间推移有什么规律? 既然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已减缓,为 何还说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呢?
• 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 数超过发达国家,所以这个时候世界城 市化主体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发展中 国家带领世界城市化加速的
1.东京(日本)
人口(万) 城市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
2.墨西哥城(墨西哥)
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1780
2880 1750
3.圣保罗(巴西)
4.孟买(印度) 5.纽约(美国) 6.上海(中国) 7.洛山矶(美国)
占墨西哥总人1740 口的16.8% 1650
1400 1300
第一产业下降,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
迅速,城市密 较高 30%-70% 集区和城市群
缓慢,甚至停滞。 第三产业成为主 高 导 70%以上
3、当代世界城市化表现出的新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
出现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 市化差异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