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化

合集下载

郑州新时代伟大变革十年成就短语

郑州新时代伟大变革十年成就短语

郑州新时代伟大变革十年成就短语标题:郑州新时代伟大变革十年成就短语正文:自2010年起,郑州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河南省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新时代,郑州展现出了巨大的变革潜力,实现了历史性的成就。

在这十年中,郑州取得了以下的成就:1.经济发展方面,郑州由一个经济薄弱城市变成了全国中等偏上城市,经济总量、人均GDP等指标均大幅提升,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州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地铁、高速、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的服务和承载能力。

3.产业结构方面,郑州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结构。

4.文化发展方面,郑州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了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和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5.对外开放方面,郑州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促进了美国经济和文化交流。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郑州市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结果。

这些成就也为河南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拓展:郑州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成就,还体现在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政府建设方面,郑州积极推进政府服务电子化、智能化和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社会治理方面,郑州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在民生保障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郑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郑州城市变化调研报告

郑州城市变化调研报告

郑州城市变化调研报告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将就郑州市的城市变化进行调研,并对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一、市容市貌变化郑州市的城市面貌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郑州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道路也得到了重要的拓宽和改造。

此外,郑州的城市公园和绿化带数量大大增加,人们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市容市貌也更加美丽宜人。

二、交通发展城市交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郑州市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有轨电车等。

这些交通系统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此外,郑州市也积极发展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郑州市的城市变化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面貌的改善和交通的完善,郑州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郑州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四、生活品质的提升郑州市的城市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市区中新建的公园和文化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多样化的商业体验和娱乐场所也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城市化发展还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郑州市在城市变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解决力度。

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不公、人口流失等。

未来,郑州市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河南农业年第期(下)学术研究XUE SHU YAN JIU浅谈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刘凤英摘要:规划工作是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来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

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

关键词:郑汴一体;城市化;三化协调2011年10月7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其经济建设成败直接决定着中原经济区的未来。

而河南郑汴一体化处于核心带动区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分析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河南省郑汴衔接区域经济及城市化现状郑汴一体化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域,涵盖了郑州、开封、中牟三个城市。

由于历史原因,三个城市发展不平衡,郑州作为河南发展的龙头,经济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城市化水平较高。

而开封、中牟区域由于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二、郑汴一体化城市化特点(一)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职能单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进程起点较低,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建国后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在产品经济思想的束缚下,片面强调工业职能,忽视了城市的中心职能;另一方面,虽然该区域农业在河南占有一定比重,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给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郑州工业化水平较高,交通及经济定位较高,开封与中牟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雷同,都是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初加工部门,区域性城市的工业又以机械、食品等部门比重最高,产业集聚不够。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郑州都市区三化协调发展步伐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郑州都市区三化协调发展步伐
1 7 5条 支 线 路 网打 通 以及 停 车场 建
“ 六位 一体 ” 完 整 的工 作链 条 , 加 快推
进全域 城镇 化进 程 。

是 通过 交通 道 路 建设 , 构建 都
年开 工 率达 到 8 5 % 以上 。年底 前 地
铁 1 号 线一 期工 程竣 工并投 入 运 营 , 加快 2 号 线 一期 工程 , 开 工 5号 线和
1 号 线 二期 工 程 ; 年 底 前完 成 三环 快
速路 主体 工程 、 京广 二期快 速 路 高架
主体 工程 ,开 工 陇 海路 高架 和 金 水
路、 花 园路准 快 速工 程 。加快 推进 一 批城 市 引水 、 供水、 污水 处理 、 供 热供 气工 程 。加快 中 心城 区功 能提 升 , 启
现经济 社会持 续健 康快速 发展 。 力争
全年 固定 资产 投 资 完成 4 7 0 0亿 元 , 其 中 ,确保 城 建投 资达 到 千亿 元 , 确 保全 市 列 入 三 年 行 动计 划 的项 目全
城市 形 态 。2 0 1 2年 , 我 市发 布 了《 畅
通郑 州 工程 白皮 书 》 ,加 快 实施 轨道 交通 、 三环 快速 化 、 京 广快 速路 二 期 、
突 出中 心城 区改造 提 升 、新 区开 发、 县城 组团 发展 “ 三 大板 块 ” , 着 力 强投 资、 夯基础、 调 结构 、 求提 升 , 努 力 实
确 提 出 以六个 切入 点 工作 为 突破 , 着
力构 建 交 通 先 导 、 生态优先、 底 层 突 破、 功 能完备 、 空间拓展 、 产 业 为 基
尊重 群众 意 愿 , 按 照城市 的标 准 建设 都 市 区形成 了新 的产业 支撑 。

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与管理问题探析——以郑州市为例

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与管理问题探析——以郑州市为例

164学术论坛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2006年7月7日凌晨郑州市城乡结合部某村庄的一栋民房突然倒塌大约有20人被掩埋在废墟中至少造成了3人死亡据报道这些人都是该居民楼的租房户该居民楼原来只有三层后来房主为了一己私利,赚取房租又私自加高了四层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在全国城乡结合部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首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原来的农村逐渐被城市所包围使得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城市行政管理机制尚未到位城乡结合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与现代城市的异质性增加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难度及时地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使其尽快地融入城市主流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郑州市城乡结合部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郑州市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框架的迅速拉大而不断扩大1990年郑州市城乡结合部只有39个而到了2006年增多为141个其中常住人口8万多人耕地面积6702宅基地面积9302涉及5个区13个乡镇像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北京有231个西安有187个广州有138个南京绕城公路以内有71个太原有83个[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多少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对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影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管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再加上管理薄弱城乡结合部内违法建筑违章占地等现象屡禁不止环境卫生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计生问题突出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城乡结合部现象在郑州它主要表现在1在城市生活方面村庄土地流失严重村民失地就等于是失业村民们生活没有保障村中有70%的村民靠在宅基地上盖楼外租来获取收入而只有少数村民会外出再次寻找职业再次创业2在城市的社会管理上城乡结合部中多数房屋外租存在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治安状况卫生状况等均较差形成了很多治安和社会管理隐患3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城乡结合部建筑拥挤基础设施差打乱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影响了城市的外观4在经济发展上城乡结合部主要是低层次的物业经济土地和资源产出效益不高破坏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改造是实现城市物质形态现代化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使城市资产升值的需要[2]二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原因1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开始由非市场化道路渐渐向市场化道路转向城市化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改革前城市化的长期停滞使改革后城市化出现了补课性和跨越性突进以河南省城镇化增长的速度来看2001年是24.4%2002年是25.8%2003年是27.2%2004年是28.9%力争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1]这些条件启动了这些城郊农村的外生型城市化进程既由外部经济力量推进村庄自身的城市化,促使这些村落的社会经济结构朝着今天典型的城中村演变其次城市外来打工人口的剧增促进了城乡结合部廉价出租屋的市场的繁荣城乡结合部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几乎不计成本的土地填补了这一巨大的廉价出租屋市场缺口在这一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村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可支配土地的面积和空间密集搭建违章建筑因而形成了今天城乡结合部的外在建筑形态[3]据统计目前郑州市常住人口为716万其中外地人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比例是30%左右即224万人左右这其中约有50%即112万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乡结合部2城乡二元体制的差异城乡结合部是我国改革后最先步入城市化轨道的农村村落然而为什么在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却成为我国特有的都市里的村庄这主要是受我国城市化的制度背景--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适应推进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实行的一系列城乡隔离政策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渐进改革道路它主要是从体制外进行增量改革这使得旧体制的各种深层矛盾在短期被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些矛盾在不同程度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我国的城市化城乡结合部就是在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制度产物三解决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1改革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发展独具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村庄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是一个由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向现代城市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都显得落后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只占地不管人,使城乡结合部仍停留在松散落后的传统农村状态没有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为此,必须改革城市土地人口与规划管理体制建议将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管人使就业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把所有建成区内的农村户口随土地性质的变化彻底转变城市户口在管理上尊重城乡结合部特有的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充分利用其合理内容结合城市社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城乡结合部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文明社区[4]总结各地的经验社区建设才是消灭城乡结合部现象的根本管理模式把城乡结合部改造成新型的城市社区并逐步探索出具有城市农村双重优势功能的社区管理模式是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益探索2关心村民的切身利益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根城乡结合部的特点,为改造后的村民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与管理问题探析以郑州市为例王娟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结合地带的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缺乏有效的规划与管理这些城乡结合部呈现出种种与现代城市格格不入的现象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以及更好的管理针对城乡结合部所隐现的种种问题以郑州市为例提出社区建设才是消灭城乡结合部所隐现出的现象的根本的管理模式把城乡结合部建设成新型的城市社区并探索出具有城市农村双重优势功能的社区管理模式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城市化社区建设1652006年第10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保障体系解决其后顾之忧制定一部失地农民的地方社保法规以保证这一特殊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实现要将其纳入一般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其以市民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去了土地的村民缺少城市谋生的技术原有的生活水平难以保证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他们创造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政府应考虑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从土地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加上中央财政拨款为其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确实存在困难的特殊群体要列为救济对象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确保改造后社区的稳定[5]3以人为本建立完善改造后居民的就业体制当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结合地区部问题关键还在于为原村民解决就业出路城乡结合部过去都是农村村民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村民的土地先后被征收城乡结合部逐渐转变为城市村民们转变为城市居民但这些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面临着就业的问题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扩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要地不要人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却排斥农民就业结果导致一些失去土地的村民离开房租收入和集体福利分红就无生活来源这些人必然成为改造城乡结合部的最顽固的阻力素质是村民不能再就业的根本原因搞好村民素质教育是城乡结合部居民就业的最终出路[6]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解决下岗职工或失业工人的再就业的许多好做法甚至直接把这些无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要求有劳动能力的城乡结合部居民作为失业人员来对待给予办理失业证,享受失业人员的待遇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优惠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帮助其就业参考文献1)曾邦华.城中村改造看上去很美.[N ].大河报.2006.8.9B 05版2)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M ].中国发展出版社3郭林涛.聚焦都市村庄流动人口旅栈式管理现象.[J].国策视点4王素云.郑州市都市村庄改造策略之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75钱红丽.对城中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5.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据吴庆对大四毕业生的一份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学生坦言最近感觉不好依据西方文献报告,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社会和情绪方面,或来自于环境和个人方面其中,主要的压力源有考试竞争和就业等;国内的研究则发现,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1]可见就业压力过大已经成为困扰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心理学上对于压力的定义是指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2]因此笔者认为就业压力是在就业情景中由特定压力源作用于个体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个体可以适应一般生活压力这种适应虽然也要消耗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不会导致身心崩溃适度的压力也有益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叠加性的压力或破坏性的压力由于强度太大或者持续时间太久所以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严重破坏身心健康[2]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有针对性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产生原因从定义来看压力的产生是由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时必须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从多个角度来加以考虑以免有失偏颇一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未来数年内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会迅速增加到400万到500万左右低端就业人口的短缺和高端人口的失业将并存于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劳动力就业环境随着卖方市场的出现而水涨船高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要求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干的工作招聘广告上却非硕士以上免谈高端就业市场上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另外用人单位更青睐已经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无可避免的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压力来源之一二高等教育体制与制度的弊端近年来受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的驱动有部分高校在本身师资力量缺乏硬件设施不达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一批新专业因为自身办学势力的不足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就业率不高另外因为高校办学思路的保守办学模式的封闭原有的专业划分过于狭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学内容和手段陈旧等等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能力和水平难以胜任实际工作要求在大学生找工作的环节上有的高校没有系统的就业指导机制信息提供渠道不畅职业心理辅导缺乏这些都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倍感压力三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都不如其他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尽管这一结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经受更多的压力大学生具有高智商高自我价值感的特征他们的抱负水平高更看重自己自我评价较高但如果自我评价过高的话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挫折感加上人生经历和实践经验都还欠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高从而很容易产生压力感四大学毕业生个体因素的影响心理学普遍认为当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压力反应而是进入中介系统中介系统具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都具有两种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原因与对策王立皓李兴华景德镇陶瓷学院社会科学系摘要就业压力过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从就业形势与环境学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个体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和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原因对策。

郑州未来西部规划方案 (3)

郑州未来西部规划方案 (3)

郑州未来西部规划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郑州市的发展势头日益迅猛。

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沿江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位越发凸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郑州市开始着手规划未来城市发展的步骤。

其中,未来西部规划方案备受瞩目,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背景随着郑州市行政区域不断扩大,人口密度和城市建筑面积也不断增加,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因此,政府部门开始考虑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2019年6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了为期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其中就包括了未来西部规划方案。

目的未来西部规划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优化城市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与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方案概述未来西部规划方案主要覆盖了郑州市黄河以西的地区,是未来郑州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

规划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将对现有的医疗、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商业和体育等方面加强布局,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修建更多的公园、广场和林荫道等公共休闲设施,促进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交通建设未来西部规划方案的交通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提出了规划方案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周边地区和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路建设和快速通道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瓶颈问题。

3.经济发展未来西部规划方案还将致力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通过引进人才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城市智能化,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新的发展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实施时间根据规划方案,未来西部规划将分为不同阶段实施。

其中,2020-2035年为本规划的实施阶段,目标是通过规划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推动郑州市的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和居住环境,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郑州市城市化地域扩张进程及调控研究

郑州市城市化地域扩张进程及调控研究
征地面积 为0 亩 工 业项 目 平全都 下马 . 几 经过 1 6 年 一 4 e2 1 6 年 9
的连 接实现 蛆团z 间的琏幕 碹 高建公 路 环路
沿河流

主干 路规到有 大面
积韵 生毒回 廊绿地 .规划构 建了一条 西南
— —
末 北向 城市历史
生态
商业
旅游
三年调 整 国 昆经济开 始愎复 城市建 设复苏 . 由于 ‘ 但 婶
干全省倒 黜第二 位 随 着经济 的发展 掘州城市 扩展 建度加快 但
仍然难 以满足一 十拥有 近亿^ 口太省省 会的城 市发展要 求.进^ 二十一 纪 全 球化和^ 世给 带来 了新的桃 馥.建设 郏末新
是 郏东新 区. 市总面 积74 罩方 公里 全 462
建发 展 由一 个小城 市迅速成 长为特 大城市 城 市化地域 扩张十
分显 著
其 中市区 面积 11 平方 公里 . 03 00 3 20 年建
郑州市城市化地域扩张进程
群放 蕾的 雠 扩 张时期
太 约在 50 年 前的新 百器对代 郊 州E域的 烫鲁河 生 00 河沿岸 就有^ 娄生息 辩柄 商 代曾在 此喜刊 斑 部 隋对始斥
3 低 I 个百丹 点 城 市化 水平但高 于西鼓 6% 2 3 处在主 国倒敛弟
规划 中的新 区c o c 副 中- 龙 湖以厦 B ∞ 黄穿 城区的 两条主要 河流金 水河 熊 耳诃 等 £ 了整个城市 的精华 .鼯州未 来经 聚
二位 作为 省会的拓 州市 近几 年的城市 扩张建 崖仅高 于开封 址
■敏 以后 的持续 张时期
郑 州市于 1 4 年 1 月 解放  ̄9 O 市 面积 5 3 m’ ^ 口 I 2 64

郑州市城市化对贾鲁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郑州市城市化对贾鲁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 年 $ 月 !) 日收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 #
目前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 变化的水文效应方面$ 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城市 人口变化和污水排放情况& 因此$ 系统研究城市化 带来的人口集中)污水排放量加大和土地利用变化 对河流水文过程的综合影响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城市 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可以为城市和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现 实 意义& 贾鲁河为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属于典型的基 流匮乏性河流& 由于尖岗水库) 常庄水库的拦截作 用$贾鲁河在郑州段水量较少$ 但是由于截污) 治污 工程的落后$贾鲁河承接了大量的城市污水& 本研 究基于郑州市近 %& 年的长时间降雨序列资料$借助 +# 和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 ` + # 技 术$ 应 用 +B + 遥感 " J "K 2 3 , 2 /K . 9 = 6 M 2 / K . 9 = , .# 模型 ' !%( 进行降雨径流关 系模拟$围绕流域城市化对流域天然径流量)下垫面 径流系数以及年径流总量影响$ 探讨考虑污水排放 情况下$流域土地利用对河流水文过程的影响$探求 城市化发展下的水文变化规律&
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引用格式%王慧亮$ 吴泽宁$ 孙若尘 ;郑州市城市化对贾鲁河流域水 文过程的影响' S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 !" " $! # % $!' !$%! U6 /4_ O3 6 /4 $ UO V . //4 $ +O/ J O2 , 1. /;8 W W . , M2 WO9 R6 /Q 6 M 2 / / Q 1. /4 Q 12 O2 /9 = . 9 15 79 2 3 2 4 , 6 3 ]9 2 , . K K /S 6 3 OJ = . 9 P 6 M . 9 K 1. 7' S ( ;+, * $ %&!" $ !" " $! # % $!' !$%! . /, .0 . , 1/2 3 2 4 5 6 /7 8 /4 /. . 9 /4

郑州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的发展前景研究

郑州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的发展前景研究
义, 同时也赋予“ 差序格局 ” 新 的内容 .
靠耕 田种地 等农业 经济来维持生活 ,而现在则主要依靠 房
租 收入这样 的房产经济来经营生活 ,并且收入得到 了很 大 的提高.
3 . 1 从“ 城 中村 ” 的变 化 看 城 市 化 进程
本文基 于对郑州 “ 都 市村庄 ” 的调研 来展示 , 城 市化进 程中, “ 城 中村 ”的社会结构究竟发生率 哪些 变化 , “ 差序格
了城市近郊村庄被城市化 的过程 ,并 且形 成 了传统特质 与 现代气息在这一过程 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情景.
费孝通先生通过早期对 云南农村 的实地调研 ,完成 了
活状况 , 确保他们 能“ 有所居” , 这才是城市健康发展 的关键.
郑 州 的“ 城 中村 ” 改造 已经历 时 9年 . 2 0 1 2年郑 州市政府 公 布了新批 准的 2 0个 “ 城中村 ” 改造计 划 , 标 志着郑州 “ 城 中 村” 改 造工作全 面启动 , 三年 内 , 郑 州市 内五 区及 高新 区计
划将启动 5 5个 “ 城 中村 ” 的改 造 工 作 .
3 城 市化 进 程 中不 断 变 化 的 “ 都市村庄”
反映 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 和社会结 构理 论研究 的代表 著 作《 乡土 中国》 , 书 中详 细 阐述 了我 国乡土社会 的“ 差 序 格
局” 理论 , 认为农耕文 明孕育 了中国乡村“ 差序格局 ” 的社会
我 国城 区内“ 都市村庄 ” 的形 成决非城市和 乡村 地理位 置 的包含或重 合 , 它的未来 发展也未必 是被城市 “ 淹没” 并 最终成为高楼林立 的城 市一角 ,城市化进程 中的 “ 都市村
自然村 , 6 4个 行政村 , 农业人 口将近 1 0万 , 涉及 5个 区 1 3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水logging、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洪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郑州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具备更强的抗洪排涝能力,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1. 水logging治理,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排放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2. 绿地建设,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 雨水资源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景观、农业灌溉等,减少城市雨洪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4. 河道治理,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5. 建立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建立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1. 加强城市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合理布局城市绿地、雨水收集设施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海绵性。

2.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推广雨水花园、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3.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2023郑州发展调研报告

2023郑州发展调研报告

2023郑州发展调研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扮演着重要的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也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郑州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1.2 调研目的通过对2023年郑州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们希望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经济发展状况:郑州的GDP增长情况、产业结构变化等; - 人口与城市化:郑州人口规模增长情况、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 - 城市建设:郑州的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 社会福利与教育:郑州的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发展情况等; - 文化与旅游:郑州的文化氛围、旅游资源开发等;2. 经济发展状况2.1 GDP增长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市的GDP达到了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分别为X%、X%和X%。

可以看出,郑州的经济结构逐渐向着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模式发展。

2.2 产业结构变化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郑州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逐渐壮大。

未来,郑州应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人口与城市化3.1 人口规模增长在过去几年中,郑州的人口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的常住人口超过了X万人,相比上一年增长了X%。

这使得郑州成为了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

3.2 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郑州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郑州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建设4.1 城市规划针对郑州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规划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方案。

郑州市三化三改实施方案

郑州市三化三改实施方案

郑州市三化三改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市正面临着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郑州市制定了三化三改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城市发展的新突破。

一、三化三改的总体目标郑州市三化三改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具体包括: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和环境品质。

二、三化三改的重点任务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郑州市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郑州市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品质。

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郑州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品质。

三、三化三改的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郑州市将出台一系列支持三化三改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等,为三化三改提供政策保障。

2. 技术支持郑州市将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推动三化三改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城市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3. 资金支持郑州市将加大对三化三改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三化三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三化三改的实施路径郑州市将建立健全三化三改的实施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路径,加强对三化三改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确保三化三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五、三化三改的成效评估郑州市将建立健全三化三改的成效评估机制,对三化三改的实施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三化三改的实施工作。

郑州市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郑州市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1、试分析你最熟悉的城市最近二十年的空间演变状况、原因及趋势;郑州市一.郑州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特征:1.总体特征城市结构具有明显的平原地区城市特征,道路骨架基本延用网格状加放射状结构,区域平面形态规整,城市机理均质化较强,与平原的地形地貌相一致。

土要道路呈东西和南比走向,仅在靠近京广、陇海铁路的周边地区,沿铁路方向优先发展,呈现出与铁路走向相一致的形态特征。

2.用地特征以京广、陇海两人铁路自然划分为界,城市逐步形成双“V”字形产业带的用地特征,其内侧为城市工业及铁路发展用地,外侧为城市生活发展用地。

由于铁路长期阻隔带来的交通不便,造成双“V”字形内侧的产业带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郑州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南部小李庄组团组成,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插入,河流、铁路等自然分割。

3.空间特征呈斜向切入城市中心的双“V”字形铁路骨架奠定了郑州市特有的空间特征,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片区”的空间格局。

即以火车站、二七广场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和以铁路自然分割形成的西南、东北两个片区。

即以二七广场为城市中心,以紫荆山和绿城广场为片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状多组团的圈层式空间特征。

郑州市城市结构是围绕中心组团,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组团。

从影响城市的因素分析,郑州北依黄河,东南为国际机场,西南地形复杂且有城市备用水源一常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二程(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从城市南部通过。

纵观几种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因素,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张轴应以东西为主方向,而以南、北向为次要伸展方向。

4. 交通特征铁路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屏障,多年来形成了东西两片区交通自成体系,路网较为密集,空间相对独立,而两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相对薄弱的城市道路胃架系统。

铁路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两个片区空间的同步发展。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组团间联系道路与城市对外交通结合,以放射性交通干道和快速环路将五个组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五环(一五环快速路)九放射(九条放射干道)的格局。

城市化对郑州市居民用水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郑州市居民用水的影响分析
第 3 第 8期 4卷 21 0 2年 8月

民 黄

Vo . 4. . 1 3 No 8
Au ., 01 g 2 2
YELLOW
RI VER
【 资 源 ・ 环境 】 水 水
城 市 化对 郑 州 市居 民用 水 的影 响分 析
李彦彬 , 李 静, 张泽 中
( 北 水 利 水 电学 院 水 利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1 ) 华 河 50 1
L n bn,L i g,Z IYa — i IJn HANG Z —h n ez o g
( oeeo ae e ucs N a hn le C lg W t R s r , o hC ia 西 l f r o e
f Wae R s r dEe r o e,Z egh u4 0 1 C ia o t e ucs n l tcPw r hnzo 50 , hn ) r o ea ci 1
Ab t a t s r c :Ac o dn o t emae i l fp p lto c r i g t h t r so o u a in,e o o c,r if l a d wa e —u p y i e e t 0 y a so h n z o t a c n mi a n al n t rs p l n r c n e r f e g h u Ci 6 Z y,p n i a o o e t i r c p l mp n n c a a y i so tmie r m e e a n e e fu b ia in a d r sd n ilwae o s mp i n b h PS o t r h r a ia in l v l o o i n l ss wa p i z d f o s v r i d x so r a z t e i e t t r n u t y t eS S s f e,t e u b n z t e e mp st l n o n a c o wa o c e i d x a d c t e i e t t rc n u to o o i n e r a c lt d,a d t er g e so n y i wa s d t e c b g iu e r lto e n e i r sd n swae o s mp i n c mp st i d xwe e c u ae n y e l n e r s i n a a ss s u e o d s r ema nt d a in b - h l i e t e h m u n iaie y we n t e q a t t l .Th e u t s o h tt e u b n z t n lv li d x a d ct e i e t w tr c n u t n c mp st n e n Z e g h u t v e r s ls h w t a h r a iai e e n e n i r sd n s a e o s mp i o o ie i d x i h n z o o y o

郑州城市发展的趋势

郑州城市发展的趋势

郑州城市发展的趋势
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郑州的城市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程度提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市的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同时,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和升级,公共设施和城市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 经济发展多元化:以传统的工业经济为主的郑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并且通过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元化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再次飞跃。

3. 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随着郑州地铁的不断完善和扩建,加上城市公交线路和出租车的普及,郑州市的交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交通更加便捷。

4. 生态环境建设: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郑州市加大了环保力度,大力推行城市绿化、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等措施,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综上所述,郑州市的城市发展趋势表现出多元化、以人为本、环保跨越、城市建设全面升级等特点,未来也将继续朝着这些方向发展。

郑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郑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郑州的未来发展趋势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郑州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高铁、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郑州将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郑州机场也将进一步扩建,提高运力,方便更多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其次,郑州将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郑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注定要发展制造业。

未来郑州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同时,郑州还将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提升城市竞争力。

第三,郑州将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郑州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郑州将注重城市规划,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同时,郑州还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最后,郑州将加强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

郑州是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未来郑州将继续弘扬中原文化,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郑州还将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郑州的综合实力。

这将进一步推动郑州向知识经济和创新型城市的转型。

综上所述,郑州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为重点。

郑州将积极迎接国家战略的机遇,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郑州未来10年发展趋势

郑州未来10年发展趋势

郑州未来10年发展趋势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未来10年,郑州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快,以下是我对郑州未来发展的展望。

首先,郑州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郑州将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

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未来将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其次,郑州将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郑州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将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

郑州将加强城市功能配套、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第三,郑州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的投入。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医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郑州将加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高水平学校和科研机构。

同时,郑州将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郑州将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意产业的培育,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第四,郑州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

郑州所处的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郑州市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郑州将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郑州将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郑州市将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郑州将优化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未来10年郑州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郑州将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大对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加强对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郑州城市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探析

郑州城市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探析

·408·艺科论坛郑州城市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探析杨琳康 李长春(河南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复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原本颇具特色的城市逐渐“一体化”。

导致这种“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建设脱离了本土文化,不接“地气”。

本文从本土文化的角度阐述和探讨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形象;本土文化1 城市形象与本土文化概念1.1 城市形象的内涵著名的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

他认为,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景观”,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形象的理解也越来越广泛。

总的来说,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

1.2 本土文化的概念本土文化是指特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性,能够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它往往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如建筑、雕塑、绘画等。

1.3 本土文化对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本土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无形动力,是异于其他地区的稀有资源。

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对于张扬城市个性,增添城市色彩起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形象的传播及建设,进而增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2 城市形象塑造的“本土化”尝试“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该如何“塑造”呢?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塑造方式。

对于郑州而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其显著的优势。

总的来说,其城市的塑造可以形象化为“历史名城”“文化之都”“旅游城市”。

2.1 以文化塑形象文化是一个城市朝气蓬勃并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

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得益于它不可替代的深厚文化。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现状分析
郑州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以下是现状的主要问题:
1. 空气污染:郑州市的工业化和车辆排放导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使得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2. 水污染:郑州市的水资源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严重污染,使得水质恶化,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郑州市的迅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大量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对策建议
为了改善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
1. 着力控制大气污染:加强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标准,促进
清洁能源的推广,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量。

2.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和监管,提高水环境的质量,保护水资源。

3. 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城市
绿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境
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上述对策,相信可以有效改善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09•【字号】郑政文[2012]244号•【施行日期】2012.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郑政文〔2012〕2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文件精神,加快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把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一、土地政策1.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点保障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

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以农用地转用组卷报批;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的,以土地征收组卷报批,用地计划优先安排。

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组卷报批,计划优先安排。

使用原有集体建设用地,符合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流转条件的,可经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后进行变更登记。

2.涉及土地征收的,在土地报批之前,土地储备机构提前做好土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准备工作,缩短土地供应周期。

市内五区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国有土地收购方案由三级会审改为二级会审,经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后,市政府采用签批制,不再通过联审联批会研究。

3.合村并城安置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愿,以不同方式供应:使用国有土地的,以划拨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其中,安置区和社区内用于经营性发展的经营性用地,参照经济适用住房配建的商业用房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城市化的特点及对策摘要:城市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郑州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化不仅受到学术界而且也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

如何更好应对我国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城市化;特点;对策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key words in today's society, Zhengzhou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not only by academia but also by the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How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in China,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teadily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urban quality, Zhengzhou into a state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is a matter of concern.Keywords: Zhengzhou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引言美国的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I和城市化II[1]。

提出城市化Ⅰ是人口及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和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在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

作为物化了的实体性过程的城市化Ⅰ是有限的,而作为抽象的精神过程的城市化Ⅱ则是无限的。

由此可见,从实现方式上来讲,是以内向式集聚为主外向式推延为辅的综合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虽然需要政府规划、指导和推动,但更多的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过程。

1 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历史发展过程,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是应该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组成指标体系,但对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社会,实现由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转变是今后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当前城市化的内涵关键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城市化:农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这是当前我国衡量城镇化的唯一指标;地域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农村地域逐渐转变为以城市型地域的过程。

经济活动城市化:人们主要从事非农行业,二三产业相对发达、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效益突出;生活方式城市化:随着社会身份、职业、社会角色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综合素质等方面进步与改善的过程。

相对人口、地域、经济活动等城市化含义,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全面的转换过程。

城市化的推进,决不仅仅是人们户籍身份的变化、城镇人口的增长、城市空间面积的扩大,而是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全面变化。

2 郑州城市化特点以下主要从郑州城市化的进程和过程的特点方面来体现郑州城市化的特点。

2.1郑州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

从1949年到2009年,我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22.0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增长了14倍。

城市对人口的巨大吸纳能力的必然原因,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引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同时,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既加快了整个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又大大强化了大城市的影响和辐射力,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1949年,我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有10.6%。

至改革前,城市化水平(目前,关于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即城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和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本文采用的是后一种)一直在10--20%之间徘徊。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迎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到2009年末,市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2%。

导致这种趋势的直接原因有三:一是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的经济活力。

农村经济成倍增长,作为地区性生产、贸易、服务集聚地的镇逐渐城市化;二是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实现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后,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是20多年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小城市超常规发展。

城市区域不断扩张。

建国以来,郑州市区区域扩张得十分迅速。

据统计,1983年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是67.8平方公里,至2009年,由于自身规模扩大,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28平方公里。

近20多年来,城市周围的若干县区均已建设诸多城市新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逐渐形成、壮大。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城市自身大规模扩张,并向周围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开始形成以郑州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

城市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

伴随着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大,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革。

城市化引起的这种变革突出表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第一经济效率即城市人均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等方面。

首先,城市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生产总值(GDP)持续保持高幅度增长。

2009年,全年郑州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3300.4亿元。

在1998—2009年期间,郑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1.9亿元,年均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01.6亿元,年均增长10.9%;其次,城市巨大的聚集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在1992年7 月就颁发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育,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咨询以及各种中介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显示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特征。

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42.3%。

第三,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837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7元,增长9%;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958元,增长8.7%。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7元,增长9.5%;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24元,增长8.2%。

2.2 郑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步伐较慢,水平低。

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就当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2]。

郑州市位于中国的中原地带,在历史上虽然曾有过建都史,都市建设史上的辉煌,但随着我国近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中原地区的发展逐渐相对落后起来,当然也包括城市的发展。

当东南沿海发展起来之后,1998年,国家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政策、基础设施、财力、物力诸方面予以倾斜,使原本就比较落后而又占据着全国总人口近1/10的河南省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近年来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但是前期的不平衡战略严重制约了郑州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脱离,城市化严重滞后。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已对孪生兄弟,二者密不可分,共生共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源,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

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近现代城市,而今现代城市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加速大工业的发展。

因此,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双向互促共进,但是,在郑州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节。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偏差系数一般为正值。

而郑州市情况却与其背道而驰。

从1978年至今,郑州的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的滞后,制约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工业经济聚集优势的发挥和规模效应的提高,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导致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加快传统乡村社会想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从总体上制约着郑州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城市不仅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因此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提供“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相应加快,无论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城市发展层次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占50%以上。

2009年郑州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0.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9%,这充分说明郑州市城市化水平不高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也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既不有利于吸纳人口,也不利于城市服务能力的提高,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

3 对策建议3.1建立加快郑州市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结合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建立郑州市城市化的路径。

宏观调控的角度,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针对郑州市的城市化较为滞后的现实,推行“正规就业”为主,“非正规就业”为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使部分富余起来的农民自然迁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同时鼓励走农民自主创业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并防止以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大幅度衰减为代价的农村人口“驱赶型”城市化。

为此,首先要坚持以生态安全、社会稳定与农民生计保障功能为主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均衡城乡医疗保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其次,在城市布局上,合理布局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形成既能适应全球化挑战,又能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城镇化体系网络。

第三,坚持走空间布局“紧凑型”的城镇化道路,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提出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总建成区土地占用面积不超过国土面积的2%,大中城市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般不得少于1万人。

中观调控的角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多极带动,提高城市化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的作用,使其相互合理分工、相互关联、互动协调发展[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