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及保护作用
叶黄素作用机制
叶黄素作用机制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叶菜类、柑橘类、玉米、西红柿等。
它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叶黄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作用叶黄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分子,它们会攻击细胞膜、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等。
叶黄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2. 抗炎作用叶黄素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叶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组织免受炎症的损害。
3. 保护眼睛叶黄素是眼睛黄斑区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黄斑区是眼睛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包含了大量的视网膜色素和视锥细胞,是视觉的重要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的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疾的发生。
叶黄素可以保护黄斑区的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损害,从而延缓黄斑区的退化,保护视力。
4. 改善免疫功能叶黄素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叶黄素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攻击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总之,叶黄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护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或保健品的方式摄入叶黄素,从而保护身体健康。
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
第38卷第2期Vol.38 No.2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Chongq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Nat Sci Ed)2021年4月Apr.2021doi:10.16055/j.issn.1672-058X.2021.0002.016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任建敏(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学院,重庆400067 ) 收稿日期:2020-05-08;修回日期:2020-07-10.作者简介:任建敏(1964 ),男,重庆市南岸区人,博士,教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制剂研究.摘 要:类胡萝卜素广泛合成于所有光合生物与一些非光合原核生物㊁真菌和少数动物;在光合生物光合器官,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一样,是光合成与光保护必需色素;在非光合器官,充当光保护剂㊁抗氧化剂㊁颜色引诱剂和植物激素合成的前体,有利于光合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对大多数动物与人,类胡萝卜素是经食物链传递㊁积累,代谢改性,呈现复杂多样的结构,在机体内具有清除自由基㊁抗氧化㊁生成维生素A ㊁调控细胞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等特性,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其颜色用于动物性引诱㊁伪装㊁光保护㊁种间与社会关系的识别等㊂关键词:类胡萝卜素;功能;生理活性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8X (2021)02-0102-060 引 言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生物中分布广泛,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是最重要的天然色素之一[1-2],在19世纪初最先被发现存在于红辣椒㊁藏红花㊁红木㊁胡萝卜和秋天落叶㊂1906年,Zwet 等使用柱层析法从绿叶成功分离胡萝卜素㊁叶黄素和叶绿素㊂在1930年,Karrer 等阐明了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结构,并认知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 的前体㊂至2018年,约有800多种类胡萝卜素已经从自然界分离鉴定[2]㊂类胡萝卜素是迷人的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许多其它化合物,包括类维生素A,在动植物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㊂1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类胡萝卜素是四萜烯色素,表现出黄㊁橙㊁红和紫色[3],所有植物与一些非光合原核生物㊁真菌和少数动物,可从头生物合成,但大多数动物与人只能经食物链传递㊁积累于机体中[4-5]㊂类胡萝卜素一般由9个共轭双键多烯链与两端基结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4-5]㊂胡萝卜素是碳氢化合物,如α㊁β㊁γ㊁ε㊁φ㊁κ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自然界约有50多种胡萝卜素㊂叶黄素是氧化的胡萝卜素,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羟基㊁羰基㊁甲氧基㊁环氧和呋喃氧等含氧基团,如β-隐黄质㊁黄体素㊁玉米黄质㊁虾青素㊁墨角藻黄素和多甲藻素,含氧基团使类胡萝卜素分子结构发生复杂多样的变化,极性的改变易于与机体脂肪酸㊁糖和蛋白等结合,形成不同功能的活性分子[1]㊂大多数类胡萝卜素由C40骨架的8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有些类胡萝卜素含C45或C50骨架,称为高类胡萝卜素㊂碳骨架少于C40的类胡萝卜素,被称为脱辅基类胡萝卜素㊂脱辅基类胡萝卜素作为C40类胡萝卜素代谢降解产物,约120多种存在于某些植物和动物㊂类胡萝卜素基本结构与常见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结构如图1所示㊂第2期任建敏: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图1 类胡萝卜素的基本结构㊁末端基与典型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Fig.1 Basic structure ,terminal group and typical carotene and lutein of carotenoids2 生物合成植物与一些非光合原核生物等合成类胡萝卜素,首先由乙酰辅酶A 或丙酮酸甲羟戊酸与丙酮酸非甲羟戊酸途径,形成二甲丙烯焦磷酸㊂后经香叶基焦磷酸与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类胡萝卜素C40骨架的八氢番茄红素[5]㊂八氢番茄红素是含3个共轭双键的无色类胡萝卜素,通过番茄红素脱氢酶逐步脱氢,经六氢番茄红素㊁ζ-胡萝卜素㊁链孢红素,形成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在环化酶作用下,生成如α㊁β-端基类胡萝卜素,后经胡萝卜素羟化酶㊁酮醇酶与环氧酶催化,在生物体不同介质与外在条件,生成不同含氧基团的叶黄素[6],如图2所示㊂3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与生理活性3.1 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3.1.1 光合器官在植物光合器官,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是参与光合成与光保护,必不可少的色素㊂光合器官捕光色素天线蛋白吸收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形成高能量单线激发态叶绿素,用于反应中心的光化学反应;当光合器官获取光能超过光合反应利用光能时,光能过剩,易引起氧化损伤与光合抑制,甚至机体死亡[6-7]㊂图2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Fig.2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carotenoids植物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耗散光能过剩主要以类胡萝卜素清除和叶黄素循环方式[8]㊂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质㊁黄体素与虾青素,超过11个共轭双键,吸收光能过剩以多烯振动释放,直接猝灭单线激发态叶绿素并清除1O [9]2㊂光合作用产生的其它活性氧(ROS )如1O 2㊁㊃OH㊁O ㊃-2㊁HOO ㊃等,与叶黄素循环的紫黄质反应,生成中间环氧玉米黄质,经紫黄质脱环氧酶催化,产生玉米黄质,保护脂质免受氧化,并促进光捕获天线蛋白内非光化学猝灭,保护光合器官免受光损伤与防止光合抑制[10],有利于光合生物正常的生命30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活动㊂3.1.2 非光合器官类胡萝卜素在非光合器官如植物的果实㊁果皮㊁种子㊁根和花,通过次生代谢反应,如被ROS氧化㊁多烯链裂解㊁顺反异构化㊁与脂肪酸㊁糖和蛋白键合等,伴随结构与颜色变化[6-11],起光保护剂㊁抗氧化剂㊁颜色引诱剂等作用[2]㊂类胡萝卜素也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产生脱落酸㊁独脚金内酯和胡萝卜内脂等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㊁种子休眠㊁胚胎成熟和萌发㊁细胞分裂和伸长等[12]㊂植物在温度㊁光颜色和强度㊁土壤成分㊁氧化压力等应激响应下,类胡萝卜素也是茶叶等合成重要致香物质的前体[13-14]㊂一些果实㊁果皮㊁种子㊁树叶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颜色,引诱鸟类捕食并被传播的红色种子[2,15],都与类胡萝卜素化学结构随介质与外在条件,发生复杂变化紧密相关㊂3.2 动物中的类胡萝卜素与光合生物光合作用产生ROS一样,动物与人呼吸代谢也会持续产生ROS,低浓度是细胞参与生命活动重要的信号分子,但高浓度对细胞脂质㊁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损伤,导致慢性炎症㊂慢性炎症被证实是动物与人类疾病包括癌症㊁肺部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的主要原因[16]㊂具有至少一个未被取代的β-环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㊁β-隐黄质与玉米黄质,被称为维生素A原[17],动物与人只能通过食物摄入或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生成维生素A,它是动物与人不可或缺的营养素[18]㊂大多数动物与人从食物链传递或代谢转化获得的类胡萝卜素,在维生素A生成㊁基因表达㊁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㊁细胞信号传导㊁上调抗氧化酶和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9-20]㊂3.2.1 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从食物如藻类和其他动物获取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β-胡萝卜素㊁墨角藻黄素㊁多甲藻素㊁硅藻黄素㊁异黄素和虾青素及代谢物(2,21)㊂双壳类(牡蛎㊁蛤㊁扇贝㊁贻贝和柜壳)和被囊动物(海鞘)是滤食动物㊂它们以微藻类如硅藻㊁甲藻㊁蓝藻㊁绿藻为食,并从中获取类胡萝卜素㊂硅藻中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墨角藻黄素,其多个官能团如累积二烯烃㊁环氧㊁羰基㊁乙酰基,经代谢转化呈现多样性结构(21-22)㊂多甲藻素含C37碳骨架(图1),是鞭毛藻类重要的红色类胡萝卜素㊂多甲藻素的累积二烯烃㊁环氧和内酯环,也易代谢转化(21-22)㊂虾青素是甲壳类动物(虾㊁蟹)的一种特征性海洋类胡萝卜素㊂许多甲壳类动物摄取膳食藻类的β-胡萝卜素,通过海胆烯酮㊁3-羟基海胆烯酮㊁斑蝥黄质㊁金盏花红素,合成虾青素[2,22]㊂鲤科鲤鱼㊁鲫鱼和金鱼,能将玉米黄质转换成虾青素㊂一些不能从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合成虾青素的海洋鱼类如红鲷鱼㊁鳕鱼㊁金枪鱼㊁黄尾鱼和鲑科鱼类(鲑鱼和鳟鱼),只能从食物链中获取虾青素㊂几种海洋鱼类的鳍和皮肤呈亮黄颜色,是由于虾青素经玉米黄质代谢,生成的胡萝卜二醇所致(21-22)㊂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动物,将摄入体内的β-胡萝卜素转化为虾青素,积累在表皮㊁甲壳㊁卵和卵巢,颜色由β-胡萝卜素黄色变成虾青素红色(11)㊂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虾青素,与蛋白结合呈现红色㊁蓝色或紫色㊂在海底光条件下,海洋动物用这些颜色伪装,或作为光感受器,或对光可能的伤害提供防范㊂海洋动物对食物类胡萝卜素转化并积累在不同器官,提高了其抗氧化和光保护活性㊂如虾青素猝灭1O2㊁清除㊃OH㊁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强于β-胡萝卜素[23],其颜色更适应环境变化㊂3.2.2 鸟 类鸟类从食物链获取类胡萝卜素,其羽毛大部分呈亮红色㊁橙色和黄色㊂红色羽毛,至少含10种类胡萝卜素,羽毛鲜艳的颜色是营养良好与健康状况的重要信号,有利于吸引异性促进交配㊂操控雄性斑马雀食物类胡萝卜素,可唤起对应的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变化和性吸引力[11,24]㊂3.2.3 陆地动物陆地动物机体内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β-胡萝卜素㊁β-隐黄质㊁玉米黄质和黄体素及代谢物[6,11],大多来源于植物性食物㊂401第2期任建敏: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昆虫是陆地上最多样的动物㊂蚜虫㊁粉虱通过从真菌或共生细菌基因转移,获取生物合成基因,可从头合成类胡萝卜素[25]㊂蓝绿色蚜虫使用共生细菌基因,合成类胡萝卜素和奎宁[26],用于环境伪装与保护着色㊂甲虫和蜻蜓通过蚜虫类食物链,在体内积累与代谢类胡萝卜素㊂棒虫不同季节呈现不同颜色,是体内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因环境等因素引起不同代谢,产生的结构变化[27]㊂双斑叶螨为适应过冬漫长的夜晚和更低温度,雌性螨虫进入兼性滞育,体色从微弱的黄色到明亮的橙色,源于体内代谢积累的酮基类胡萝卜素,如3-羟基海胆烯酮㊁金盏花红素与虾青素等㊂哺乳动物从食物链吸收类胡萝卜素能力差异大,人与猴子为更好地适应生存,可同时吸收并积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1],在血液和大脑优先积累β-隐黄质[28]㊂人体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水果和蔬菜,也通过食物链包括家畜㊁家禽与海洋动物(如牡蛎㊁蛤㊁扇贝㊁贻贝㊁海胆性腺㊁鲑鱼和虹鳟鱼)等获取[29]㊂人类食物链大约50种多类胡萝卜素,在血液中主要有β-胡萝卜素㊁α-胡萝卜素㊁番茄红素㊁β-隐黄质㊁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占类胡萝卜素90%以上[28-29]㊂在人血浆中也发现番茄红素㊁黄体素和玉米黄质的代谢物[30-31]㊂人体从食物摄取的类胡萝卜素经小肠吸收,经代谢与转化由脂蛋白转运到肝脏㊁肾上腺㊁卵巢㊁皮肤㊁肺㊁睾丸㊁前列腺㊁皮肤等,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促进人体健康㊂在表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类胡萝卜素以酯化形式,吸收紫外线和猝灭1O[32]2,有利于皮肤健康与预防皮肤癌[29,33]㊂在前列腺中积累番茄红素[29],可预防前列腺癌㊂在眼睛,黄体素㊁玉米黄质作为黄斑色素,吸收大部分光化光,阻止光氧化导致视网膜细胞损伤[34],预防相关黄斑部疾病[35]㊂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摄入各种类胡萝卜素丰富的绿黄色蔬菜和水果,可提高免疫力,大大降低患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㊁心血管疾病㊁糖尿病㊁肥胖和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风险[11,29]㊂一些动物类胡萝卜素不同颜色,还用于种内信号(性信号㊁社会地位与关系信号)和种间(物种㊁模仿和保护色)识别[11,29]㊂4 结 论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所有光合生物与动物包括人所需色素与营养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㊁光保护㊁着色等功能与生理活性,在维持各生物体持续健康的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类胡萝卜素认识的不断提高,资源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如番茄红素㊁β-隐黄质㊁黄体素㊁虾青素和玉米黄质等,必将更加广泛应用于食品㊁保健㊁护肤与化妆㊁医药㊁饲养等行业,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与促进人体健康,造福于人类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姜建国,王飞,陈倩,等.类胡萝卜素功效与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JIANG J G,WANG F,CHEN Q,et al.Carotenoid Efficacyand Biotechnology[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8(in Chinese)[2] MAOKA T.Recent Progress in Structural Studies ofCarotenoids in Animals and Plants[J].Arch BiochemBiophys,2009,483(10):191 195[3] KAULMANN A,BOHN T.Carotenoids,Inflammation,andOxidative Stress⁃implications of Cellular SignalingPathways and Relation to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J].Nutr Res,2014,34(2):907 929[4] MELO V L D,LEERMAKERS E,DARWEESH S,et al.The Effects of Lutein on Respiratory Health Across theLife Course: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Nutr ESPEN,2016(13):1 7[5] ZIELINSKA MA,WESOLOWSKA A,PAWLUS B,et al.Health Effects of Carotenoids during Pregnancy andLactation[J].Nutrients,2017,9(8):838 862 [6] BRITTON G,LIAAEN⁃JENSEN S,PFANDER H.Carotenoids Volume3: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M].Birkhäser:Basel,Switzerland,1998[7] 程明,李志强,姜闯道,等.青稞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J].作物学报,2008,34(10):1805 1811CHENG M,LI Z Q,JIANG C D,et al.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 and Light Damage Defense Mechanism ofHighland Barley[J].Acta Agronomy Sinica,2008,3450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10):1805 1811(in Chinese)[8] PINNOLA A,DALL O L,GEROTTO C.Zeaxanthin Bindsto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Stress⁃Related Protein toEnhanc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in PhyscomitrellaPatens[J].The Plant Cell Online,2013,25(9):35193534[9] DALL O L,CAFFARRI S,BASSI R.A Mechanism ofNonphotochemical Energy Dissipation Independent fromPsbs Revealed by A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Antenna Protein CP26[J].The Plant Cell Online,2005,17(4):1217 1232[10]CALIANDRO R,NAGEL K A,KASTENHOLZ B.Effectsof Alteredα⁃andβ⁃branch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onPhotoprotection and Whole⁃plant Acclimation ofArabidopsis to Photo⁃oxidative Stress[J].Plant Cell&Environment,2013,36(2):438 453[11]BRITTON G,LIAAEN⁃JENSEN S,PFANDER H.Carotenoids Volume4:Natural Functions[M].Birkhser:Basel Switzerland,2008[12]TSUCHIYA Y,MCCOURT P,LOHMANN J U,et al.Strigolactones:A New Hormone with a Past[J].Curr OpinPlant Biol,2009,12(5):556 561[13]曾晓雄.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茶叶通讯,1992(1):31 33ZENG X X.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Carotenoids in Tea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a Quality[J].Tea Newsletter,1992(1):31 33(in Chinese)[14]宛晓春,夏涛.茶树次生代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YUAN X C,XIA T.Secondary Metabolism of Tea[M].Beijing:Science Press,2015(in Chinese) [15]FUJIWARA Y,HASHIMOTO K,MANABE K,et al.Structures of Tobiraxanthins A1,A2,A3,B,C and D,NewCarotenoids from Seeds of Pittosporum Tobira[J].Tetrahedron Lett,2002,43(11):4385 4388 [16]HUSSAIN S P,HARRIS C C.Inflammation and Cancer:An Ancient Link with Novel Potentials[J].Int J Cancer,2007,121(11):2373 2380[17]WEBER D,GRUNE T.The Contribution ofβ⁃carotene toVitamin A Supply of Humans[J].MolecularNutrition&Food Research,2012,56(2):251 258 [18]江载芳,申昆玲,沈颖,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JIANG Z F,SHEN K L,SHEN Y,et al.ZhufutangPractical Pediatrics[M].8th Edition,Beijing:People’s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3(in Chinese) [19]KARADAS F,PAPPAS A C,SURAI P F,et al.EmbryonicDevelopment within Carotenoid⁃enriched Eggs Influencesthe Post⁃hatch Carotenoid Status of the Chicken[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5,141(2):244 251[20]吴灿杰.β⁃隐黄质的抑癌与免疫增强作用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WU S J.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ti⁃tumor andImmune⁃enhancing Effects ofβ⁃cryptoxanthin[D].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inChinese)[21]MAOKA T.Carotenoids in Marine Animals[J].MarDrugs,2011(9):278 293[22]MATSUNO T.Aquatic Animal Carotenoids[J].Fish Sci,2001,67(5):771 789[23]MAOKA T,NISHINO A,YASUI H,et al.AntioxidativeActivity of Mytiloxanthin:A Metabolite of Fucoxanthin inShellfish and Tunicates[J].Marine Drugs,2016,14(5):93 1470[24]BLOUNT J D,Metcalfe N B,Brikhead T R,et al.Carotenoid Mod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 and SexualAttractiveness in Zebra Finches[J].Science,2003,300(5616):125 127[25]MORAN N A,JARVIK teral Transfer of Genes fromFungi Underlies Carotenoid Production in Aphids[J].Science,2010,328(4):624 627[26]TSUCHIDA T,KOGA R,HORIKAWA M,et al.Symbioticbacterium Modifies Aphid body Color[J].Science,2010,330(11):1102 1104[27]MATSUNO T,MAOKA T,TORIIMINAMI Y.Carotenoidsin the Japanese Stick Insect Neophirosea Japonica[J].Comp Biochem Physiol1990,95(2):583 587 [28]NISHINO A,ICHIHARA T,TAKAHA T,et al.Accumulation of Paptika Carotenoid in Human Plasma andErythrocytes[J].J Oleo Sci,2015,64(12):1135 1142 [29]BRITTON G,LIAAEN⁃JENSEN S,PFANDER H.Carotenoids Volume5:Nutrition and Health[M].Birkhser:Basel,Switzerland,2009[30]KHACHIK F,BEECHER G R,GOLI M B,et al.601第2期任建敏: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rotenoids and Their Oxidation Products in the Extracts of Human Plasma[J].Anal Chem,1992,64(7):2111 2122[31]KHACHIK F,PFANDER H,TRABER B.Proposed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ynthetic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Metabolites of Lycopene in Tomato Products and Human Serum [J].J Agric Food Chem,1998,46(10):4885 4890[32]WINGERATH T,SIES H,STAHL W.Xanthophyll Estersin Human Skin [J].Arch Biochem Biophys,1998,355(1):271 274[33]HEINEN M M,HUGHES M C,IBIEBELE T I,et al.Intake of Antioxidant Nutrients and the Risk of SkinCancer[J].Eur J Cancer,2007,43(10):2707 2716[34]ALVES R A,SHAO A.The Science Behind Lutein[J].Toxicology Letters,2004,150(11):57 83[35]NWACHUKWU I D,UDENIGWE C C,ALUKO R E.LuteinandZeaxanthin:ProductionTechnologyBioavailability Mechanisms of Action Visual Function and Health Claim Status [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16,49(2):74 84Carotenoid Structure,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yin Plants and AnimalsREN Jian⁃min(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Abstract :Carotenoids are widely synthesized in all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and some non⁃photosynthetic prokaryotes,fungi and a few animals.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carotenoids,like chlorophyll,are essential pigments for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protection.In non⁃photosynthetic organs,they act as photoprotectants,antioxidants,color attractants and the precursors of plant hormone synthesi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normal life activities of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For most animals and humans,carotenoids are transferred,accumulated and metabolized by the food chain,presenting complex and diverse structures.They have the properties of scavenging free radicals,antioxidants,generating vitamin A,regulating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to upregulate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so on,so as to prevent diseas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body.Carotenoids’color is used for some animal sexual attraction,camouflage,photo⁃protector,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and social relations.Key words :carotenoid;function;physiological activity责任编辑:田 静 引用本文/Cite this paper :任建敏.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在动植物中的功能与生理活性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2):102 107REN J M.Carotenoid Structure,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y in Plants and Animals[J].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and Business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38(2):102 107701。
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天然β胡萝卜素
厂,使得该公司养殖盐藻总面积达到650ha(650 万m2)。此外,葡萄牙Necton公司也从事盐藻生 产天然p—c产品的生产。日本是消费天然卢一C 最多的国家之一,其需求除少量从植物油中提取 外,大量的产品由日本天然口一c技术公司在以色
列设厂,通过养殖盐藻获得。 4.3微生物发酵生产
心肌梗塞。对于卢一胡萝卜素能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作用,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可降低脂蛋白的 氧化修饰,另一种解释是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是提 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加强内皮细胞问的间隙
口一c的生物效价为100%,那么9一顺式、13一 顺式口一e的生物效价分别为38%和53%。 有些类胡萝卜素在分离纯化操作过程中很易 产生异构化,从全反式异构体变为顺式结构时, 它的着色强度和色度会有所降低。影响异构化的 主要因素为高温和强光,所以在分离加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测、比较等。例如,日本从1965年起对26万人 进行问卷调查,10年之后,对807名肺癌死亡的 人经过分析整理,排除年龄、性别、吸烟等因素
3.2对肿瘤的预防作用
界中存在的大多数类胡萝卜素为全反式排列,但 也有单顺式异构体,多顺式异构体就更少。从反 式变为顺式,特定的吸收光谱发生改变,在近紫 外区出现1个顺式小峰,主要吸收峰也略为降低, 并向紫外区略为位移,可作为顺式异构体光谱鉴 定的标记。
卢一c的顺式异构体作为维生素A前体的生物 效价比全反式口一c低,且比较不稳定。以全反式
2.3顺反异构现象
理论上类胡萝卜素链上碳一碳双键,包括紫 罗酮环上的双键都可能存在两种型。例如番茄 红素应有1056年异构体,卢一C有272个。但实 际上,由于链上的甲基化引起位阻现象,大大限 制了重排的数目。双键可分为两类,顺式异构体
论文集
没有位阻双键,如15一、15’一双键和有甲基的 双键如9一、9’一、13一、13’一双键。顺式有位
浅谈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类物质的生物学效应
胡萝卜素类物质的生物学效应胡萝卜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物质,包括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等几种成分。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以代谢为维生素A,但是人体对于胡萝卜素的吸收利用能力相对较差。
除了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之外,胡萝卜素还具有其他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作用。
本文将探讨胡萝卜素类物质的生物学效应。
一、抗氧化作用胡萝卜素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对氧化胁迫的损伤。
自由基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可以与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溶解、死亡,并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胡萝卜素类物质可以通过捕捉自由基,实现抗氧化保护细胞。
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胡萝卜素可以降低氧化性应激引发的炎症反应,预防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二、免疫调节作用胡萝卜素类物质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从而抵抗感染和疾病。
研究表明,胡萝卜素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天然免疫力。
此外,胡萝卜素还可以调节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应答能力,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三、抗癌作用胡萝卜素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预防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研究表明,胡萝卜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
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经常摄入含有高量胡萝卜素的食品,如胡萝卜、南瓜、西兰花等,可以预防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前列腺癌等。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胡萝卜素可以缓解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胡萝卜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除了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之外,还可作为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和抗癌剂使用。
虽然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但是通过食物来获得足够量的胡萝卜素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议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以维护身体健康。
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_李福枝
细菌中利用较多的 是光合细菌 , 包 括着色杆菌 科 、外硫红螺菌科 、紫色非硫菌科 、螺旋杆菌科 、绿色 硫细菌 、多细胞丝状绿色硫细菌 、含细菌叶绿素 a的 好氧光合细菌 , 其中研究 的较多的是沼泽红假单胞 菌 (R.palustris)、深红红螺菌 (R.rubrum)、玫瑰色红游 动菌 (R.roseus)等 [ 10] 。 光 合细菌体 内没有叶 绿体和 类囊体 , 但是具双层膜的类似叶绿体的结构 , 在此结 构中有类似于植物叶绿素 a的光合色素 —细菌叶绿 素 , 有的还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 。 其中类胡萝卜素 种 类 主 要 有 :玫 红 品 (Rhodopin)、 球 形 烯 (spheroidene)、螺 菌黄 素 (sprilloxanthin)、视 紫红 醇 (Rhodopsinol), 番茄红素 (lycopene)等 。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是一类呈黄色 、橙红色 或红色的多烯类物质 , 一 般由 8个类异戊二烯单位 组成 , 分子式一般为 C40 H56 , 有很多功能 , 如能够抗氧 化 、防癌症 、能预 防夜盲症 、着色力强 等 。 自然界中 发现的类胡萝卜素种类繁多 , 大约有 600多种 [ 1] 。据 估计每年自然界中产生的类胡萝卜素量达到 1亿 t, 主要是岩藻黄素 、紫黄素 、新黄素和叶黄素 。 在天然 的类胡萝卜素中 , 存在特定比例的有异构体 , 如顺反 异构体等 , 这些异构体协同作用 , 使其具有特殊的功 能 , 如能够防癌抗癌 、能够捕获单线态氧而抗氧化 [2] 。 近年来 , 类胡萝卜素在临床医学 、食品 、保健上的应 用越来越多 , 有关专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深 入的研究 , 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目前 , 类胡萝卜素 作为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增补剂 , 已经得到 FDA、欧洲 共同体 、WHO等国际组织的认可 。 本文综述了天然
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物活性
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物活性天然有机化合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和组成是由生物体合成而成的。
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有氮杂环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常见于植物中。
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菌、镇痛和镇静等。
其中,吡咯类生物碱如马钱子碱具有抗癌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喜马拉雅九蕊花中的吲哚生物碱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被用于治疗肿瘤疾病。
2.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含有苯骨架上一个或多个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
例如,绿茶中的儿茶素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
槲皮素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活性。
3. 生物色素生物色素是一类具有色彩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常见于植物、昆虫和动物的皮肤或体液中。
生物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色素,具有抗氧化剂活性,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另外,叶绿素是植物中的主要生物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甾体化合物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四环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
甾体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激素的合成和细胞膜的稳定等。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甾体化合物,是人体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合成多种激素的前体物质。
另外,皮质类固醇类似于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5. 醛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醛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
例如,檀香醛是一种常见的醛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驱虫的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药领域。
柠檬醛是柑橘类植物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菌的作用。
虾青素的提取
虾青素的提取一、引言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中,如蝦、蟹、龙虾、鳕鱼等。
虾青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保健作用,例如抗氧化、降血脂、抗炎等。
因此,虾青素的提取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虾青素的提取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虾青素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
其中,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将虾壳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浸提,然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或氮气吹干浸出液得到纯化后的虾青素。
超临界萃取法则是利用超临界CO2作为萃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虾壳中的虾青素萃出。
2.新型方法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型的虾青素提取方法逐渐兴起。
目前较为常见的新型方法包括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环保等优点。
三、虾青素的纯化方法1.硅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是目前常用的虾青素纯化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虾青素溶液通过硅胶柱,利用虾青素与硅胶之间的亲和性差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虾青素。
2.逆流色谱法逆流色谱法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用于虾青素的分离和纯化。
该方法通过改变溶剂组成和流速等条件来实现对虾青素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四、虾青素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原料质量虾壳作为提取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提取效果。
因此,在选择原料时应注意其来源和处理方式,尽可能选用新鲜无损伤的虾壳,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2.萃取条件不同的萃取条件会影响到虾青素的提取率和品质。
因此,在进行虾青素提取时,应根据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萃取条件,如溶剂种类、浸提时间、温度等。
3.纯化方法虾青素的纯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卫生,并严格控制各项操作参数,以保证纯化效果。
五、结论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保健成分。
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宜的方法能够提高虾青素的产量和品质。
在进行虾青素提取时,应注意原料质量、萃取条件和纯化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确保最终产品达到预期效果。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 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番茄红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番茄红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番茄红素是什么?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是番茄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它是一种红色的天然色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性质。
番茄红素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以及医学领域。
2. 番茄红素的作用番茄红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主要的作用如下:•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中和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从而延缓细胞老化和疾病发生。
•抗炎作用:番茄红素能够抑制一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点,番茄红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炎症相关的疾病。
•免疫调节作用:番茄红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它还可以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3. 番茄红素的功能主治番茄红素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的功能主治如下:•抗氧化保健:番茄红素可以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有助于延缓衰老、改善皮肤质量、预防老年痴呆等老年相关问题。
•心脑血管保护: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血管壁的氧化损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抗炎抗肿瘤:番茄红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癌症等具有积极的效果。
•眼睛保护:番茄红素对眼睛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预防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生。
•免疫调节:番茄红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
4. 如何摄入番茄红素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一些红色蔬菜和水果中,其中番茄是最主要的来源。
以下是摄入番茄红素的一些途径:•食用番茄:新鲜的番茄是最常见的摄入番茄红素的方法。
可以生吃或者烹调番茄,比如炒菜、凉拌等。
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课件天然类胡萝卜素3
① 玉米黄质和叶黄素; ② 紫菌红醚(含甲基); ③ β-胡萝卜素-4-酮(含氧基); ④ 花黄素(含环氧基)
1.2 类胡萝卜素的分类
按顺反异构分类:
由于每个碳碳双键结 构可以有两种存在形 式,即顺式异构或反 式异构, 依据类胡萝 卜素分子中存在的双 键数量,理论上可形 成全反式、大量不同 的单一和多聚顺式几 何异构体.
光吸收特性
由于线性共轭双键系统的存在,类胡萝卜素会表现出黄色、橙色或红色。它们的 吸收光谱与共轭双键的数量有关。一般在400~600nm范围内,共轭双键系统越多,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越大,即颜色越深。
类胡萝卜素表现出很高的消光效率,针对这一特点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类胡萝 卜素进行检测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典型的用于类胡萝卜素定 量分析方法,类胡萝卜素的光谱特性还可以提供更多更精细的结构信息。
1.3 类胡萝卜素的一般特性
光学异构体 由于不对称碳原子的存在,很多类胡萝卜素都
含有手性中心。这些化合物可能存在不同的空间 异构形式,如光学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它们之 间彼此存在镜像关系。
光学异构体除了有可以与偏振光起作用的性质外,还 具有和一般异构体相同的性质。
一般天然类胡萝卜素只以一种可行的对映异构体形式 存在,这是因为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是基于光学异 构选择。
1.1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
类胡萝卜素是聚异戊二烯复合物; 通常是由8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
它们通过2个含有C20的分子尾对尾连接而成。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由C40碳骨架衍变而来的。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按植物化学成分分类归属于四 萜类化合物,前体由甲戊二羟酸(MVA)途径合成
叶黄素和叶黄素脂
叶黄素和叶黄素脂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它是植物中的一种色素,也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质。
叶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叶黄素在保护眼睛、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叶黄素脂是一种以叶黄素为主要成分的脂质复合物,它可以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叶黄素脂不仅具有叶黄素的抗氧化和保护作用,还具有降血脂、抑制炎症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叶黄素的来源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特别是在绿色蔬菜、水果和鸟类蛋黄中含量较高。
在植物中,叶黄素是光合作用中光捕捉和传递能量的关键分子,它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
人体内的叶黄素主要来自于膳食摄入,尤其是从绿色蔬菜和水果中摄入。
叶黄素在人体内的浓度主要集中在视网膜、黄斑和皮肤等组织中,其中视网膜和黄斑是叶黄素最主要的富集区域。
叶黄素的作用叶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它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叶黄素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和炎症的发生率。
此外,叶黄素还具有抗衰老、降血脂、保护心血管和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1. 抗氧化作用氧化损伤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叶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叶黄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叶黄素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加B细胞的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抗衰老作用叶黄素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损伤,从而延缓细胞的老化和衰老。
叶黄素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减少DNA的损伤和突变,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4. 降血脂作用叶黄素可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合成和积累,从而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水产动物类葫萝卜素的生理功能
发展。
所以要开发利用可取代鱼粉的其它蛋白源。
5.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重点要研究海水鱼饲料中多维、微量元素的配方及酶制剂、着色剂、诱食剂、免疫制剂等在海水鱼饲料中的应用。
6.深水网箱及陆基高密度养殖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很快的新型养殖方式,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高。
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强,鱼产品质量好,利于病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近几年重点扶持和推广的项目。
在浙江、海南等省也都在应用、推广,养殖网箱数量逐渐上升。
陆基集约化养殖近几年发展也较快,这是我国今后海水鱼养殖从散放式走向集约化的方向。
所以对这两种养殖模式之间,以及与现有常规养殖方式之间,鱼类在营养需求上的差异要开展研究,继而开发出更适合的配合饲料。
7.自动投饲技术及设备的研究,自动投饲技术及设备是集约化养殖中一个重要的配套性工作,在国外已得到普遍使用,随着深水网箱及陆基集约化养殖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也要予以重视。
主要研究内容是养殖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投饲率的确定及自动投饵系统的研制。
8.加强对几种海水养殖鱼类最适合饲料形态及环保型饲料的原料组成、加工工艺的研制。
9.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减少小杂鱼的捕捞和使用量,争取在若干年后,基本实现用配合饲料取代在海水鱼类的商品鱼养殖中直接使用的小杂鱼。
现阶段,可通过宣传、示范,引导养殖户摒弃鱼糜饵料(小杂鱼),采用湿颗粒饲料。
待以后干颗粒饲料的配方水平、加工工艺、养殖效果大幅度提高后,再慢慢过渡到使用干颗粒饲料。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尤其是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鱼虾类的养殖周期缩短,不能获得充足的天然色素源,导致鱼虾的体色变淡,如在大黄鱼的养殖过程中,大黄鱼的体色已失去了原先的金黄色,体型变得难看,品味也无法与野生的相媲美,难免影响到商品的价格。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作为着色剂,对养殖鱼类体色进行调控,已引起研究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在动植物王国中发现的最普遍的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盐藻之天然β-胡萝卜素
盐藻之天然β-胡萝卜素
作者:洛阳华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盐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耐盐的真核生物之一,富含天然β-胡萝卜素、多糖、二萜、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盐藻被称为天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来源。
β-胡萝卜素的保健功能表现为:
可转化为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可作为维生素A 的前体,且转化为维生素A的数量可以随着β-胡萝卜素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即使大量服用β-胡萝卜素也不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水平的异常增加。
提高免疫力:β-胡萝卜素具有比维生素A更强的免疫增强作用。
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能促进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具有细胞免疫刺激作用,且可以提高化疗后机体的免疫力。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能使尘肺病人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升高,起到抗氧化作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杜氏盐藻中的β-胡萝卜素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
此外,还能有效抑制血清和动脉壁丙二醛的生成。
抗突变作用:有研究表明,盐藻中β-胡萝卜素能抑制γ-射线诱发的微核形成和Mit诱发的染色体畸变。
抗癌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防止和治疗各种癌症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它对肺癌、结肠癌、咽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皮肤癌以及腹部以上癌症的效果较好,且能够通过人体正常代谢降解,使用安全。
水果蔬菜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及其功能应用
水果蔬菜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及其功能应用水果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益。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果蔬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功能应用,如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护心脑血管等。
本文将从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功能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果蔬菜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1.类黄酮类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它们分布在水果、蔬菜、茶叶、草药等许多植物食品中。
研究表明,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降血压、降胆固醇、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2.多酚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叶等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包括花青素、类黄酮、儿茶素等。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剂、保健品等领域。
3.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前体,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菠菜、南瓜、芹菜等植物中。
研究表明,胡萝卜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防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二、水果蔬菜的功能应用1.预防和治疗疾病水果蔬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已经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比如,类黄酮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多酚可以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胡萝卜素可以预防夜盲症、增强免疫力。
2.保护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水果蔬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比如,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类黄酮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等。
3.延缓衰老衰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而水果蔬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延缓衰老进程。
比如,类黄酮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延缓细胞老化;多酚可以增加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等。
三、水果蔬菜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应用水果蔬菜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涉及到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多个行业的复杂问题。
类胡萝卜素的保护功能
比对照样降低(%) 6.47 10.79 12.23 12.95
天然胡萝卜素 & 癌症控制
胡萝卜素种类
皮肤肿瘤 (鼠)
肺肿瘤 (鼠)
肝肿瘤 (鼠)
细胞培养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
β-胡萝卜素
+ ++ +++
++ +++
+/++ +++
+/+++ 未有研究
α-胡萝卜素
天然胡萝卜素
Suppressing effect: - = negative effect; +/- little or no effect; +, ++, +++ increasing positive effect
macula
Lens: Lutein; zeaxanthin; Vitamin E; Vitamin C
traces lutein and zeaxanthin vitamin E
The macular pigment is lutein and zeaxanthin
optic nerve
vitreous:
类胡萝卜素功能
维生素 A 前体 抗氧化性 抑制癌细胞增殖
类胡萝卜素功能
在几百种类胡萝卜素中,以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隐黄素四种最具维生素A的活力。1分子β-胡萝卜素可 分解为2分子维生素A,而蔬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也以β-胡萝卜素 最多,所以β-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原。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 几乎有60%-70%来自于β-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动物体功效
β-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功效自然界中类胡萝卜素种类繁多,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两大类。
它们的共同结构是都含有一个带有9个双键的异戊二烯的链,链中双键共轭,在链的两端各有一个β-紫萝酮环,此环可能以异构型、取代型和开环型的形式存在。
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这两大类类胡萝卜素的典型代表分别为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种类动物体内含量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家畜体内分布的类胡萝卜素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而在家禽体内分布的类胡萝卜素则主要为叶黄素。
JudyD等(1989)认为,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中,而在动物体内则主要存在于肝脏中,少量分布于脂肪组、肾脏和皮肤。
但陈波等(1997)报道在鸡体内,腹部脂肪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肝脏。
不同种类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种类动物体内的分布不同,Yang等(1992)报道,分布在绵羊和山羊的脂肪组织和血清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为叶黄素,而在其肝脏中则是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叶黄素不存在;在牛血清和脂肪组织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占主导地位,而且其脂肪组织中叶黄素含量也较高,在其肝脏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
在动物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类胡萝卜素在其体内的分布也不同。
在生长初期,类胡萝卜素主要分布于肝脏、脂肪组织、血液、皮肤及羽毛中,随着性成熟,便逐渐转移到生殖器官如卵巢中。
KatharinaSchiedt(1985)报道,鸡在产蛋期间摄入体内的玉米黄质50%存在于卵巢中,25%存在于蛋黄中;鲑鱼在幼年期,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肌肉和皮肤,性成熟后便主要分布于卵巢中。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吸收途径日粮中类胡萝卜素在动物胃肠道中消化酶的作用下,从其蛋白结合物中分离出来,在十二指肠与其他脂类物质一起经胆汁乳化后形成乳糜微粒,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
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在小肠黏膜内转化为维生素A,不同种类动物其转化效率不同。
类胡萝卜素的抗癌作用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
----------“美丽”的抗癌物质
腺癌
1.概述
❖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一类重要的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天然色素的总称,
已知天然类胡萝卜素约有300种,属于萜烯化合物。 ❖ 分布:高等植物的光合、非光合组织
微生物(包括藻类和某些光合和非光合细菌) 动物(如鸟纲动物的毛、皮及蛋黄中)
3在碱性条件下一般较稳定, 碱性皂化 处理是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中常用步骤.
4.构成发色原因的共轭二重键具有 长链聚烯烃结构。
水果与蔬菜的抗瘤情况
4.起效结构
❖ 过去一般认为, 类胡萝卜素尤以 β -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类胡萝卜素是在体内转化为 维生素A 而发挥其抗癌作用的.
有调查资料显示:
1肺癌发病的危险性与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摄入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 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无关。
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一些没有维生素A 活性的类胡萝卜素 (如:无环 胡萝卜素和脂环叶黄素等)仍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和防止细胞畸变 功能。同时,类胡萝卜素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独立的作用.
认为发生 癌症的危 险性
与饮食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 或血清中低含量 β -胡萝卜素有关, 而与维生素A无关。
调节细胞增殖、生长因子信号传输、间隙连接通讯等基本机制, 引起许多 参与这些过程的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 如连接蛋白、周期蛋白、周期蛋 白依赖的激酶及其抑制剂、bc l- 2等
❖ 4.类胡萝卜素与其它植物性营养素的协同作用
类胡萝卜素影响多个分子的和细胞的作用过程,这构成其对人健康与疾病 预防有益影响的基础, 但是目前还很难将试验结果与人的病理生理直接 联系起来,提示低浓度的各种类胡萝卜素与其他微量营养素协同作用, 可 增强类胡萝卜素的抗癌活性。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在科普文章中,经常提到食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健康。
那么,类胡萝卜素到底是什么呢?它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内的一类黄色、橙色或红色的脂溶性色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和保护视觉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类胡萝卜素结构和类别类胡萝卜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胡萝卜素类,一类是叶黄素类。
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包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素、番茄红素等。
在胡萝卜素的三种异构体中,以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γ-胡萝卜素最少。
α、β、γ-胡萝卜素及β-隐黄素可分解形成维生素A,而叶黄素、玉米黄素和番茄红素则不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故无法分解成维生素A。
类胡萝卜素的食物来源类胡萝卜素仅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可自行合成,动物自身不能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故人体主要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取。
类胡萝卜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里,其中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主要来自于黄橙色蔬菜和水果;β-隐黄素主要来自于橙色水果;叶黄素主要来自于深绿色蔬菜;番茄红素则主要来自于番茄。
人体每天摄入的类胡萝卜素大约为6毫克。
类胡萝卜素的功效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
经常食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健康。
1、抗氧化作用:类胡萝卜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预防衰老、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白内障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患病风险,并且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抗肿瘤作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深绿色蔬菜水果能够降低癌症发病率。
起主要作用的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能有效的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
3、增强免疫功能:类胡萝卜素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能够减少免疫细胞的氧化损伤,还能促进某些白细胞介素的产生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水果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
1 类胡萝 卜 素概述
类胡萝 素是一 类脂溶性 多烯色素 ,属 四萜类 。四萜
是 由8 异 戊 二 烯单 位 连 接 而 成 ,分 子 中都 含 有 一 个 较 长 的 个
碳 碳 双 键 的 共 轭 键 体 系 ,所 以 都 是 有 颜 色 的 物 质 ,多 带 有
由黄 至红的颜色 ,也常把 它们 叫做 多烯色素 。这 类化合物
中最 早 发 现 的 一 个 是从 胡 萝 中取 得 的 ,定 名 为胡 萝 素 。 以 后 又 发 现 了 许 多 结 构 与 胡 萝 素 类 似 的 色 素 ,称 为 胡 萝 色 素 类 化 合 物 _ 现 已发 现 类 胡 萝 素 6 0 种 。分 子 中 1 】 。 0多
清除 自由基 、诱导细胞通讯 和细胞信号 、抑制肿瘤等 。
在 类 胡 萝 素 中 ,番 茄 红 素 具 有 很 强 的 抗 氧 化 活 性 。 番 茄 红 素 可 最 有 效 地 清 除 人 体 内 的 自 由基 ,保 持 细 胞 正 常 代 谢 ,预 防疾 病 ,廷 缓 衰 老 。
要 有 番 茄 红 素 、 p一胡 萝 卜 、 叶 黄 素 、 p 素 一隐黄 质 、玉 米 黄 质 等 。
关 键 词 : 水果 ;类 胡 萝 r ;番 茄红 素 ; p 素 一胡 萝 素 ; 叶黄 素 ;生 物 学作 用
长 期以来 ,水果 中的类胡萝 素一直作 为一种普通 的
植 物 色 素 ,并 未 引起 太 多 的 关 注 。 但 是 ,水 果 中 的 类 胡 萝
番 茄红素不仅是 一种天然 的食用 色素 ,而且在 有效预
防 各种 疾 病 ,如 防 癌 抗 癌 、预 防 心 血 管 疾 病 等 方 面 显 示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及保护作用威廉•斯塔尔,赫尔穆特·瑟斯2004年9月1日接收,2004年12月8日修订,2004年12月16日确定,2004年12月28日可在线摘要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水果和蔬菜的天然脂溶性色素。
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饮食使多种疾病的风险较低。
本文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防御基本机制。
与β-胡萝卜素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有关干预研究的数据已经提出质疑的概念。
然而,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类胡萝卜素是抗氧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氧化损伤被认为是影响皮肤和眼睛的几种疾病的生物化学路径,而类胡萝卜素可以保护光暴露的组织。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的主要类胡萝卜素,被认为是作为光防护剂,预防视网膜变性。
独特的分布,定位和高水平的类胡萝卜素在黄斑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防御的恰当选择。
β-胡萝卜素作为预防晒伤的保护剂,同时已被证明其单独或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剂维生素组合均有效。
保护作用在番茄红素含量丰富的饮食中也可体现。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预防;疾病;信号;抗氧化剂1.简介充足的营养是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的关键因素。
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量(每天五份“五天”)提出了维持最佳健康的食品,特别是有色食品。
从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一致显示,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和几种疾病如心血管病,眼科发病率,胃肠道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之间呈负相关[ 1 ]。
目前已有假设不同的水果和蔬菜的膳食成分中,所谓的二次植物成分在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这些植物化学物质,使植物具有明亮颜色。
在各种天然色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一个混合了[3], [4] 和[5],并且有600多种不同结构的重要化合物组成。
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属四萜类化合物,合成于植物和其他的光合生物,以及一些非光合细菌,酵母菌,霉菌。
大多数的类胡萝卜素是由一个中央的碳链的交替的单键和双键,并进行不同的循环或非循环的末端基团构成的。
其主要的生化功能是由共轭双键的扩展系统承担,他们同时也是颜色的来源[ 6 ]。
选定了类胡萝卜素在叶绿体光系统的组成,并且在防止对光氧化损伤植物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许多水果和鲜花的黄色,橙色和红色,是由含有类胡萝卜素且通常缺乏叶绿素的有色体引起的。
大量存在于植物包括叶片的一些叶绿素掩盖了类胡萝卜素的绿色部分。
许多动物中也有类胡萝卜素的存在,是鸟类,昆虫,鱼和甲壳动物重要的着色剂。
然而,动物和人类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更新并且取决于膳食供应。
根据其化学成分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4 ]。
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员,其中包括碳和氢原子组成的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
叶黄素,玉米黄质,α和β-隐黄质,角黄素、虾青素是带有羟基和酮基的结构元的重要叶黄素。
根据双键的数量,一个阵列的顺式/反式(电子/数字)的配置是可能的一个给定的类胡萝卜素[ 8 ]。
在同质化的解决方案,往往会使类胡萝卜素形成混合物除了全反式的单-和聚-顺式异构体形式。
活性和立体化学两方面确定异构体模式。
纳入食品矩阵的化合物更加耐异构化。
一般来说,全反式形式是热力学最稳定的优越性质,但是血液和组织中存在着类胡萝卜素的几个顺式异构体[ 9 ]。
多数的类胡萝卜素含有手性中心,而且在各种立体异构形式出现。
在大多数植物中,由于定向合成是一种立体异构体的主导。
然而,有证据表明,动物中光学异构体可以相互转换;已在人类黄斑确定有[10]玉米黄质两种立体异构形式。
3.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效应3.1.维生素A的活性类胡萝卜素可分为维生素A和非维生素A的化合物[ 4 ]和[ 11 ]。
西方饮食中的类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主要的维生素,而且α-胡萝卜素,β-隐黄素促进维生素A供给和可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对于促进生长发育,胚胎发育和视觉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取决于饮食习惯和食物来源的贡献。
据估计,在第三世界国家由水果和蔬菜提供的类胡萝卜素占人们的总摄入量超过70%的维生素,而在西方社会的贡献则少得多。
然而,摄入量必须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对摄入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哪些部分切割,减少并最终可作为视黄醇或视黄酯[ 12 ]。
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等效性植物来源的维生素A 比使用膳食补充剂的研究预期的少的多。
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由几个因素,包括食品基体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备的食品,脂肪和纤维过剩,胃肠道的疾病或营养不良,维生素A营养状况。
有证据表明,针对不同手术不同的酶的切割位点是代谢类胡萝卜素和视网膜脱落。
β酶的克隆测序,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活性在鸡,果蝇,小鼠和人类有报道[ 13 ]和[ 14 ]。
裂解的效果,各种维生素A 化合物的底物特异性,以及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对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是通过类胡萝卜素测定维生素的个体变异。
3.2.类胡萝卜素和细胞信号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是协调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功能的前提条件,已证明膳食类胡萝卜素,对信号转导途径[ 15 ]具有生物活性的影响。
类胡萝卜素和(或)它们的代谢物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或可能作为调节酶的抑制剂(已在本文中讨论这些化合物的抗癌特性)。
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观察时,番茄红素被应用于维生素D3 [16]的组合。
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生长[ 17 ]。
番茄红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的进程延缓和减少IGF-I受体信号[ 18 ]明显相关。
番茄红素能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的水平,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磷酸化降低[19],一个与生长停滞相关的过程。
被给予的刺激作用通过间隙连接通讯类胡萝卜素产生了特别的关注(GJC)[20]和[21]。
缝隙连接是充满水的毛孔,连接相邻细胞的细胞质,允许低分子量化合物的交换。
其中的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角黄素β属于GJC最有效的刺激。
在细胞培养中,类胡萝卜素的可逆性地抑制致癌物引发细胞成纤维状转化的进程。
这种抑制作用被认为是与增加GJC这些化合物引起相关的。
GJC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
非肿瘤细胞接触抑制和功能GJC;然而大多数肿瘤细胞,有不正常的同源或异源GJC [22]。
复杂的缝隙连接通讯的调节与类胡萝卜素活性相关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类胡萝卜素诱导Ⅰ期和Ⅱ期代谢酶的作用,在对致癌物质的解毒中起到一定作用[15]。
有证据表明,番茄红素在各自的基因启动子区[ 23 ]通过路径依赖的转录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刺激II相酶的表达。
这样的基因表达可能与类胡萝卜素的保护或不良性质有联系。
3.3.抗氧化活性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和氮的种类。
他们会损伤重要的生物分子,如脂质,DNA或蛋白质,并且参与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化学路径[ 24 ],[ 25 ]和[ 26 ]。
各种防御策略中,类胡萝卜素是最有可能参与清除活性氧,单线态氧(1O2)和过氧自由基的。
此外,他们的电子激发的敏化剂分子中的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27 ]和[ 28]是有效钝化剂。
单重态氧猝灭的类胡萝卜素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淬火[ 29 ]和[ 30 ]发生的。
物理淬火涉及激发能量转移到类胡萝卜素,导致产生基态氧和激发三重态的类胡萝卜素。
激发的类胡萝卜素和周围的溶剂,得到的基态类胡萝卜素和热能的能量耗散。
在物理淬火的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保持不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单重态氧猝灭周期。
类胡萝卜素与单线态氧反应的速率常数在109M-1 s−1的范围内,即接近扩散控制。
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是最有效的天然的1O2猝灭剂;它们的淬火活动与当前共轭双键的分子[ 31 ]数量密切相关,[ 32 ],[ 33 ]和[ 34 ]。
类胡萝卜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特别是在低的氧张力,并且有助于对脂质过氧化的[ 35 ]的防御。
特定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也可以作为促氧化剂。
这种性质在体外,以及在高水平的β-胡萝卜素补充剂的不利影响讨论的背景下已被确定。
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几种酶和非酶的抗氧化剂[ 36 ]。
有人提出,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与可变的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氧化应激,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协同作用对UVA诱导的氧化应激,已表现在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的抗氧化剂的组合中,采用β-胡萝卜素为主要成分[ 37 ]。
在个别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在清除活性氮物种[ 38 ]中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β-胡萝卜素和α之间的反应生成的生育酚也在膜模型[ 39 ]检查。
两种亲性抗氧化剂的组合,导致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显着大于其中一种产生影响的总和。
在多层脂质体测定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即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40 ]形成的抑制作用。
混合物比单一的化合物更有效,并且当番茄红素或叶黄素参与具有最显着的协同效应,。
混合物的卓越保护性能可能与不同类胡萝卜素膜中的具体定位有关。
3.4.类胡萝卜素的健康效应在体外和动物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类胡萝卜素对于几类癌症有防御作用[ 41 ]。
这些符合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饮食中增加类胡萝卜素的消费量与不同类型的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此外,β-胡萝卜素的血清水平和减少例如肺癌等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大多数的干预试验,β-胡萝卜素作为一个组件的补充并没有显示任何影响癌症[42]和[43]的现象。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研究观察到的保护作用[44]是例外。
有证据表明,在高风险的人群中,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添加到人群中,如吸烟者或石棉工人,有证据表明,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对抗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了45%。
这些干预试验的意外结果已被广泛讨论,并提出了几个假设来解释他们的结果。
应该注意的是,在干预结束时,对应用剂量超过了目前的正常膳食β-胡萝卜素摄入量的血液水平进行了测定,在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不利的影响。
β-胡萝卜素与其他化合物,无论是类胡萝卜素或其他膳食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发挥的作用。
它已经表明,作为风险相关的生物条件之一,β-胡萝卜素中苯甲酸钠的影响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8],[47]和[48]。
最近,它已被证明在动物模型中,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会影响可能与上文中提到的重要有致癌作用的视黄酸受体亚型的表达;当动物暴露于香烟烟雾这些影响更为明显[ 49 ]和[ 50 ]。
在观察性研究中,类胡萝卜素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查,产生不同的结果[ 51 ]。
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与番茄和番茄制品中的高番茄红素消耗有关。
三项研究中,血液中的番茄红素水平测定报道了较高的番茄红素水平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51 ]。
已经表明基于干预研究,补充番茄红素或富含番茄红素的饮食可能会减少前列腺癌的增长[ 52 ]和[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