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a84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c.png)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引言:汉字作为中文的基本书写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开展识字教学时,了解和利用汉字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强学生对中文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汉字文化背景下的识字教学进行探析。
一、历史背景: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最早的汉字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甲骨文。
甲骨文以古代贵族祭祀活动中的卜辞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生活和精神信仰等多个方面。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繁体字和简体字,成为中文书写的基本形式。
二、文化内涵:1.象形意义:汉字的形状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汉字的形状与其所指事物的形态相似,从而形成了一种象形的意义转化关系。
“人”字的形状就像一个站立的人,表示人类;“山”字的形状则像一座山峰,表示山地。
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这种象形关系,可以更直观地掌握汉字的意义。
2.字音意义:汉字的发音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字的读音由其偏旁部首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组成,对于通过形声系列构成的汉字来说,偏旁部首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都对字的发音和义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发音和义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识字。
3.典故典籍:汉字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典故和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我国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经史子集,其中随处可见的成语和典故汉字使用。
通过学习这些典故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增加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丰富课堂的知识内涵。
三、教学方法:1.辨析发音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辨析发音和意义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在教授新字时,可以查找字典,介绍字的构成,发音和义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2.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汉字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汉字的文化内涵。
在教授“山”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了解山的形状特点和文化象征。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7dd11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6.png)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随着国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也变得愈发重要。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渗透汉字文化,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基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语文识字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地名、人名等,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构造,了解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汉字的由来和演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汉字文化,增强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二、注重故事性,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是具有丰富故事性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汉字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和传承。
教师可以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背后的有趣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来历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古诗词或者经典故事,感受汉字的魅力和美丽,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文化。
三、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文化的故事、典故等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拼音、造句等活动,真正地感受和掌握汉字文化。
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文化,从而提高识字效果。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程,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进行深入探讨;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利用汉字的书法艺术进行创作和表现。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bd4e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d.png)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汉字,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汉字更有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汉字文化背景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导入、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在教授某个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展示与该字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字形、字义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汉字文化背景下的识字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字书写能力。
在传统的汉字文化中,书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学生在识字的也应该注意其书写的规范性和美感。
教师可以利用字帖、毛笔等工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姿势来书写字,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字形的美感。
开展识字教学还要注重学习乐趣的营造。
汉字的识字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和兴趣下降的情况。
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该注重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增加学习的乐趣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
汉字文化背景对于识字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提高。
通过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多样的教学方法、书写习惯和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汉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081f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d.png)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一、引言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识字教学是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汉字应用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创造、演变及其应用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1. 追溯汉字起源,揭示文化内涵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结合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字形,讲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演变历程,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解析汉字结构,挖掘文化元素汉字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标准等。
通过对汉字结构的解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3. 利用汉字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汉字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汉字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如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创设文化情境,体验汉字之美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作品欣赏、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和诗词的同时,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形体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造原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5. 强化实践应用,培养综合能力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6d47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1.png)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汉字文化的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汉字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汉字文化背景、汉字识字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探讨如何在汉字文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
一、汉字文化背景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形体美观,结构复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不仅是文字,更是象形文字所蕴含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意义。
许多汉字都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礼仪、宗教、哲学和文学等密切相关,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汉字文化的背景对于开展识字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汉字的形体美观、文化内涵丰富,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汉字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讲述汉字的来源、演变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喜爱汉字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汉字识字教学现状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字识字教学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在字识别、字写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汉字识字能力不足。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汉字识字教学。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技巧,提高汉字识字的效率。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汉字识字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汉字识字教学。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技巧。
对于易混淆的汉字,可以通过拆字、注音、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的特点,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a0025d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9.png)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
汉字文化是中国四大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非遗精神的中心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汉字是全球最古老也是最多的文字,拥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及复杂的字体结构深深打动着广大民众。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由于汉字的历史悠久和无比的复杂性,小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加强对汉字文化的认知,注重传承历代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史知识和思想觉悟,进而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
从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要深入学习汉字,我们不仅要正确地掌握汉字的书写形式,更要融会贯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学习“笔划”、“读音”和“字义”,更要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源远流长,学习汉字文化,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同时,如果我们把汉字文化应用到识字教学中,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汉字文化,得到更多的语文素养,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深入地体现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内涵和精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互促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更加深刻、精彩。
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关系
![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0bd17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2.png)
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关系哎呀呀,说起汉字文化和识字教学,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重要的话题!咱们先来说说汉字文化吧。
汉字,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笔画凑在一起哟!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大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和秘密。
你想想看,每一个汉字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有着自己独特的模样和性格。
比如说“日”字,简简单单的四笔,不就像天上那个挂着的、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大太阳吗?再比如说“山”字,那三个尖尖的竖,不就是高山那挺拔的山峰吗?这汉字文化呀,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汉字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
就像咱们的古诗,那些优美的词句,不都是用汉字组成的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短短几个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那识字教学又是什么呢?其实啊,识字教学就像是给我们一把打开汉字宝藏的钥匙。
老师教我们认字、写字,让我们能够读懂那些藏在汉字里的秘密。
记得我刚开始学习认字的时候,那可真是觉得又新奇又有点难。
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我就在下面睁大眼睛认真看。
有时候,我会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
有一次,我们班在学习“鸟”这个字。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这个‘鸟’字,像不像一只小鸟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像!那一点就像小鸟的眼睛!”“那一撇就像小鸟的翅膀!”老师笑着说:“对呀,咱们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还有一次,我们做识字游戏。
老师把一些汉字卡片藏在教室里,让我们去找。
找到一个,就要说出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
那时候,大家都跑得满头大汗,可开心啦!你说,如果没有识字教学,我们怎么能读懂那些好看的故事书?怎么能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怎么能在网上和别人交流呢?所以呀,汉字文化和识字教学的关系,那可真是密不可分!识字教学就像是一座桥梁,把我们带到了汉字文化的神奇世界里。
让我们能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还能让我们用汉字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bca0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1.png)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汉字文化进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汉字文化的特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探究分析。
一、传统汉字文化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汉字文化的特点。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形体结构、书写方式和书法艺术。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的发音、意义和形体之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汉字的组合推测其含义和词义,这为汉字的识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表面记忆,忽视理解应用。
由于汉字数量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只注重单个字的识记,而忽视了字词的语境和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是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识字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情感投入,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三是重视考试训练,轻视思维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程内容过多,学校往往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训练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发展。
针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用传统汉字文化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字词的内涵和历史。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字源,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和意义演变过程,从而深入理解字词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心”字的字形由人的心脏外形演变而来,表示了“内心”或“中心”的含义。
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
![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f6f94769eae009581becfe.png)
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内容摘要:汉字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就像奥地利的音乐、巴西的足球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有趣的识字教学不仅是一种通往知识海洋的工具,还能增强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关键词:一、汉字文化理趣丰、二、自主学习兴趣浓、三、大背景中乐趣多正文:在多年的数学、英语教学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还是短短几年的识字教学,在教学中不仅使我能深刻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使我爱上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我刻意联系生活,想方设法在“趣”字方面下工夫,达到让学生从小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最终目标。
一、汉字文化理趣丰《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从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其“总目标”的第二条中说“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我们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当地渗透一点汉字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折射出人文的理性的光辉。
随着识字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他们思维活跃,除了用教师传授的一系列方法识记汉字外,还会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积极主动地1创造了许多识记汉字的办法。
在感叹识记汉字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同时,总隐隐地感到我们的识字教学少了点科学性、缺少了一份理性。
例:——“聪”用耳来听,两只眼睛来看,用口来说,用心来想,就是聪。
其实,“聪”就是一个形声字,“总”是它的声旁,和意思无关。
——“煮饭要用水,煮的四点底就表示水。
”孩子不知道煮的四点底表示火,如“热、煎”,还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
——因为不知道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人们是用布巾来画画的,不知道古人用刀把物体分为两半,这两半合起来就称为“一副”,所以总会出现“一副画”、“一幅手套”的错误。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e79dc9240c844769eaee98.png)
小教研究2016.7~8汉字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识字过程中渗透汉字文化,能够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触及汉字文化,了解其内涵,这既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一、汉字文化的魅力作为当今世界上依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表意性文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历经几千年的世事变迁,汉字走过甲骨成形、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
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汉字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
1.和谐之美。
揣摩每个汉字,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祖宗在创造文字时独特的审美视角。
弯弯的“月”牙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之美。
即使是脱离了象形文字后的其他构成形式也各具形态,美妙绝伦。
双人为“从”,三人为“众”,可谓形意兼美;树梢之“末”,树根之“本”也颇别具匠心;行戈为“武”,我们似乎从中可以听到来自远古的杀伐之声;倚木而“休”,又让我们感受到劳作后的酣畅淋漓,这些无不在向我们透露着汉字文化的和谐之美。
2.音韵之美。
汉字的美还在于它抑扬顿挫的音韵。
汉字读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过去还有入声,语调有高有低、长短起伏,读起来慷慨激昂、热情奔放、心旷神怡。
从优美的汉字中仿佛可以聆听到高山流水的情韵、举杯思乡的哀愁、长风破浪的豪情、乡野田园的恬淡,种种婉约之韵让人为之迷醉,为之痴狂。
3.隽永之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元素。
使用文字时,人们喜欢刻意玩味各自所特有的要义,力争将其最精妙的意义元素组合到适宜的语境中,以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我们的先人把它称之为“炼字”。
二、识字教学的现状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19320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0.png)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
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
1%.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
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
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
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e5b39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1.png)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字教学是汉字文化的核心,是对汉字文化的重要贡献。
汉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也离不开汉字文化。
一、汉字文化的重要性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
汉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
二、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教学是汉字文化的基础,是汉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涉及语言教育,而且涉及到其他各个领域,如历史、地理、哲学、社会、文学、艺术等,因此,识字教学对于提高汉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的关系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汉字文化为识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识字教学也促进了汉字文化的传承发展。
识字教学是对汉字文化的重要贡献,它既是汉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汉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要想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首先要明确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目标;其次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再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注重对识字能力的测评。
五、对识字教师的要求针对识字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沟通能力;再者要具备较强的师德修养以及专业性能力;最后还要有相当出色的表现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它们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依托的有机体系。
只有通过有效的识字教育才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dc1d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4.png)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在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汉字的象形和指示性特点。
汉字的很多构字部分是通过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这种象形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围绕着“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可以通过事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在识字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汉字的演变和书写规范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字文化的积累和传承,通过学习和书写汉字,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还可以培养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正楷字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模仿写、默写和练习等方式,提高汉字书写的准确度和规范化。
识字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与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直接相关。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构造和音韵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等知识,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热爱。
在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需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不仅仅是教学任务,更是一项文化责任。
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汉字的历史、起源和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和创新方式,将识字教学与中华文化内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86cd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5.png)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内涵。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汉字识字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汉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源远流长,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传统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2. 传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3. 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习传统汉字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汉字是一种优美的艺术符号,在汉字的书写和识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韵味,增强审美情趣,培养热爱文字的情感。
1. 以汉字故事启发学生兴趣传统汉字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典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启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汉字,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如“日”字的由来、“风”字的寓意等,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渊源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欲望。
2. 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传统汉字文化中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通过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从中认读一些有代表性的汉字,并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
3. 培养学生书法艺术的情感体验传统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学习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体验书法艺术,让他们亲身感受毛笔、宣纸等书法工具的魅力,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汉字认读的兴趣。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29b1a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d.png)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感受汉字文化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字识水平和美学素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汉字文化教育意识要实现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建立汉字文化教育意识。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当深刻认识到汉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将汉字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汉字文化修养和素质,增强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加强对汉字文化的教学研究,将其运用于识字教育中。
二、增加汉字文化渗透课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加强汉字文化的渗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设置一些与汉字文化有关的主题课程,如《汉字造形艺术》,《名人字画鉴赏》,《寓言故事识字》等,增加学生了解、感受和理解汉字文化的机会。
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突出汉字文化的导引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识字基础的建立逐渐认识汉字文化,从而增强对其的体会和欣赏能力。
三、建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
可以通过趣味运动、歌曲识字、贴画认字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推动识字教学的深入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仅要讲汉字的形、音、义,更要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爱上汉字文化。
四、换位思考,提高师生共鸣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理出发,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采用渗透式教学,让汉字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
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把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发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建立语感,提高汉字文化的欣赏能力和识字水平。
浅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
![浅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614425bd64783e09122bca.png)
浅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一个汉字的背后常常是有一段历史文化。
了解汉字知识在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受语文方面很有帮助。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我实习时正好是在二年级,我在听指导老师讲课以及自己上课时,就有意识地把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寻找识字教学的好方法。
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最常用的识字方法有指读识字法,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请教别人等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只会认不会用的结果。
我的指导老师在识字教学中特别注重向学生渗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
她在教学古诗《锄禾》时,因为学生对这首古诗非常熟悉,在识字时主要运用指读识字法。
但古诗中的生字易学,却难于理解。
其中“当”字,孩子们运用就有困难。
她就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来体会“日当午”是“中午,烈日当空”的意思。
这样孩子们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理解了这个生字,就不会再组成“当午”这样的词语了。
她又告诉学生平时说的“当中”就是这个“当”字,孩子们恍然大悟,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句子。
如:“我坐在两个娃娃当中”、“我的同学当中有许多有礼貌的孩子”等等。
像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不但学得快,便于掌握,而且识字质量高,能举一反三,就很值得我以后教学中学习运用。
在我上识字课时,我想到了我们大学汉字与汉字文化课上介绍字的起源的方法,我利用语文书中生字的象形入手介绍字的起源。
上课时我先请学生看课件上“月”字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字。
学生做出了各种猜测,他们说出自己的想象后,我没告诉他们是什么字,而是通过课件呈现“月”字各阶段演变的字形,同时介绍这个字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月”字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学生都惊叹起来,觉得很奇怪,也很有意思。
当他们觉得趣味十足,小脑袋里产生很多疑问的时候,我就能顺利开展接下来的识字教学了。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14cd9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5.png)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独特的符号体系,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和美感。
下面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一些策略。
借助故事和典故来识字。
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融入到识字教学中。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讲述“子曰”、“四书五经”等典故,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庄重和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在教授汉字的注重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通过教学视频、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的构造中,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汉字的构成原理。
利用汉字文化中的诗词和歇后语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中引入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歇后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从而对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通过绘画和书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知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绘画和书法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汉字的理解,从而深入体验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来感受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举办展览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汉字文化遗址的地方,例如故宫、千古佛塔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通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能够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且能够对汉字的形成、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a745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探析摘要:汉字是中国汉族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汉字的识读能力。
本文从汉字的起源、形态结构、意义构成等方面探析了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文化背景;教学方法一、引言二、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汉字出现在陶片上。
汉字的形态结构来源于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类的象形活动,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今大约有5000多年的汉字文化。
汉字的形态结构丰富多样,既有象形字,也有形声字和会意字等,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1.培养学生的汉字意识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可以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2.注重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授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通过对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意义构成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可以采用分解法、组词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汉字的部首和字义来认识和理解汉字。
3.开展汉字文化体验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一些汉字文化体验活动,增加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汉字的美妙之处;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四、课堂教学方法在汉字文化背景下的识字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识字知识。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结论在汉字文化背景下开展识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能力和汉字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
2012.12
一、汉字文化理趣丰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从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其“总目标”的第二条中说“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我们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当地渗透一点汉字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折射出人文的理性的光辉。
随着识字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他们思维活跃,除了用教师传授的一系列方法识记汉字外,还会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积极主动地创造了许多识记汉字的办法。
在感叹识记汉字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同时,总隐隐地感到我们的识字教学少了点科学性、缺少了一份理性。
例:——“聪”用耳来听,两只眼睛来看,用口来说,用心来想,就是聪。
其实,“聪”就是一个形声字,“总”是它的声旁,和意思无关。
——“煮饭要用水,煮的四点底就表示水。
”孩子不知道煮的四点底表示火,如“热、煎”,还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
——因为不知道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人们是用布巾来画画的,不知道古人用刀把物体分为两半,这两半合起来就称为“一副”,所以总会出现“一副画”、“一幅手套”的错误。
孩子就是孩子,我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识字教学中想把这些想当然的想法给纠正过来,使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再有“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之憾。
一次,教学“虹”字时,我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虹”字,学生发言踊跃。
生1: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虫字旁加个“工”,就是“虹”。
生2:我用换一换的办法记,“红”去绞丝旁,换上虫字旁。
生3:我知道“虹”与虫有关,所以用虫字旁。
生4:我知道我们班的韦剑虹(一个上课从未坐端正过的小男孩)的名字里有这个“虹”字,我还知道“虹”为什么要用虫字旁,因为韦剑虹上课时坐得歪歪扭扭的,像条虫,所以“虹”用虫字旁。
生1、生2的发言无可厚非,而生3的回答是凭着老经验(如“拍”与手有关,所以用提手旁)推测所得,其实,他并不知道虫字旁是怎样表示“虹”的意义。
生4的回答属奇特联想法,但把同学比作虫,怎么说都是不妥的,所以还没等他坐下,教室里已是一片哗然,韦剑虹同学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
亏得我以前看到过有关虹字的虫字旁的由来。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说:“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很会动脑筋,尤其是何涛(生4),是个有心人,注意到了同学的名字。
不过,‘虹’的虫字旁是怎么来的,大家还不怎么了解,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吧!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随手板书‘虹饮于河’四个字)。
‘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东平河里喝水。
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此时,学生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我顿了一下,笑眯眯地看着韦剑虹说:“所以我们韦剑虹同学并不是一条歪歪扭扭的虫,他想做一条威武神气的龙呢!”这一下,韦剑虹可得意啦,马上转怒为喜,挺直腰板,坐得端端正正的,直到这堂课的结束,他还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架势。
二、自主学习兴趣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自主学习是适合孩子需要的学习方法。
它在识字教学中尤其适用。
以前,课堂上,教师总是对每个字的音、形、义的重点、难点进行细致透彻地分析讲解。
孩子们好像也在认真地读啊,听啊,但他们学得毫无生机,甚至是
厌烦。
出力不讨好。
怎么办?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的带不会的,全会的就不教了。
试一试,效果果然大不相同,孩子们的小脸露出专注的神情,读生字的声音都大了很多。
现在,每节语文课我都变着花样让孩子自主学习生字。
比如做“小老师”,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并将你知道的有关这个字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再比如,玩字卡扑克,两个小朋友合作,互相出字卡考考小伙伴。
还有,抢读字卡,做诚实小学生。
既遇见老师出示的字卡中不认识的字,就举起小手,针对大多数孩子都不会的字进行重点教学,都会的就不教了等。
在教学“碧”字时,小老师的发言极精彩:
——(举起卡片)我认识这个字请大家跟我读“碧”,我是在喝“雪碧”的时候认会他的
——我在古诗里见过它,“碧玉妆成一树高”,妈妈说碧玉就是碧绿的玉石,我给它组词可以是“碧玉、碧绿”
——我教大家记住这个字,“碧”上面一个“王”,一个“白”,下面一个“王”,王要写的宽一点,托住上面的王和白。
——我能教大家编一句口诀记“碧”,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碧。
马洛斯说过:“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
”的确如此,在上面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除了肯定的微笑,高举的大拇指,基本没说什么。
学生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主动参与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碧”的音、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