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六字主题说
清代才媛红楼主题题咏剖析_王力坚

一、引言《红楼梦》的题咏(本文称之为“红楼题咏”)之多,是其它古典小说所望尘莫及的。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所收录的乾隆末年至民国初年题咏之作就有七十余人,约上千首,编者认为这只是一小部分,如果“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书、诗词等等的卷首题词,以及追和《红楼梦》原作的诗词剔除不计,至少还有三千首”[1]P2。
可见文人士子以题咏红楼为雅韵的风气及盛况。
红楼题咏者固然以男性为主,著名者有明义、周春、沈赤然、叶崇仑、唤明、沈谦、姜祺、潘得舆、邹弢、朱作霖等人。
这些诗词,或为偶尔遣兴之作,或为较为全面的吟咏,都可以说是诗词曲赋形式来题咏《红楼梦》。
内容上也基本是对《红楼梦》的主题意旨、人物或情节发议论抒感想。
而清代才媛的红楼题咏者亦不乏其人,如范淑、熊琏、宋鸣琼、张问端、丁采芝、钱守璞、郑兰孙、吴藻、沈善宝、金逸、孙采芙、胡慧珠、胡瑞珠、赵智珠、孙荪意、汪淑娟、归真道人、张秀端、周绮、王猗琴、王素琴、莫惟贤、李嬽、扈斯哈里氏、胡寿萱、姜云裳、徐畹兰、刘玉华、徐意、王纫佩等。
清代才媛红楼题咏诗人大多来自江南;进入嘉道年间,才媛题咏大为增加。
这个趋势,也正应合了其时才媛诗坛兴盛的局势。
清代才媛的红楼题咏,同样包括《红楼梦》的主题意旨、人物或情节等诸多方面。
而有关红楼主题的题咏(本文称之为“红楼主题题咏”),历来是红楼题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现象,也同样体现在清代才媛的红楼题咏中。
何谓红楼主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而在清代才媛的红楼主题题咏中,则大体可划分为“情”、“幻/梦”、“情/幻”、“世情”等诸种解读。
二、“情”主题说当代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基于社会分析乃至阶级分析的立场,对《红楼梦》“情”主题说颇有微词[2]1082-1086。
然而,无论新旧红学,“情”主题说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1925年10月《清华文艺》第1卷第2期发表涛每《读王国维先生《红楼梦评论》之后》的长文,针对王国维用叔本华“解脱”的思想来解释《红楼清代才媛红楼主题题咏剖析王力坚摘要:清代才媛的红楼主题题咏中,大体可划分为“情”、“幻/梦”、“情/幻”、“世情”等诸种解读。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我们读《红楼梦》,常常感到有几个不同的开头:从第一回一僧一道开始,交代那块石头的背景,展开它的传奇经历;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始,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等一一登场,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网状结构的贾府衰亡史似乎才从一个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开始编织。
而前五回都是在交代小说旨意、创作缘起和人物关系及他们的结局等,似乎只是小说的纲领。
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当然和《红楼梦》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和本文提出的作者观照人生的三个视点紧密相连。
正因为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分别代表了作者审视人生的三个观照点,因此和他们有关的最先描写,便成为从不同层面观照人生的小说的开始。
这里不妨借用《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的概念,来对这三种不同的视点作一简单的概括。
佛教有所谓“色空"观,但小说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而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中介。
这样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
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之所以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的主题:“情书”和“悟书”

《红楼梦》的主题:“情书”和“悟书”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
每周二、四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
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减字木兰花·《红楼梦》的主题王志霞欲窥缘起,前世今生谁可比。
石畔桥旁。
犹有花香沁晚凉。
风驰雨急,纤竹虚窗时滴沥。
爱恨情愁。
过眼云烟一梦收。
鹧鸪天·《红楼梦》主题:情书和悟书丁玉林悟道青峰虚幻真,三生缘定有情人。
前盟木石花无影,金玉良缘雁失群。
观界外,看红尘。
木鱼声里问迷津。
园中遗恨香丘远,梦渚红楼别样亲。
临江仙·《红楼梦》主题(新韵)翟海潮十载心酸挥巨笔,宏描尘事衰兴。
繁华落后厦将倾。
绛珠还泪尽,金玉世缘空。
利禄功名皆是幻,痴情贪欲悲同。
迷途知返沐春风。
红楼多少事,好了悟人生。
【品评】翟海潮撰《红楼梦》的无穷魅力在于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残缺性。
《红楼梦》具有宏大而精密的网状立体结构,它通过宝黛钗爱情和婚姻悲剧的主线和贾府盛衰变故的背景,将众多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层一层地扩展下去,又一环环收拢起来,在细节描写上又那样逼真,形成了一个近乎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位,曹雪芹写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衣食住行、内心生活、情爱、趣味、礼仪、婚丧嫁娶等,写得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千姿百态。
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事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情书”,也是一部“悟书”。
一曲《好了歌》道出了人间的一切。
《红楼梦》清醒地反思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回答了生命存在与如何超越这一根本性问题。
一个人来到地球上只不过是到他乡走一遭,只是个过客。
人们常常“反认他乡是故乡”,把过境当作常境,反客为主,自然就欲望膨胀,夜以继日地争夺金银满箱、妻妾成群的浮华境遇。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红楼梦》(wor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1 . 下面的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林黛玉B.薛宝钗C.王熙凤D.秦可卿(★) 2 .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A.探春迎春B.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迎春D.史湘云薛宝钗(★★) 3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苍茫。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描写的是()A.宝玉B.贾琏C.贾蓉D.贾环(★) 4 . “枕霞旧友”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蕉下客”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
()A.贾探春史湘云B.贾探春贾惜春C.史湘云贾探春D.贾迎春贾探春(★) 5 .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A.贾政B.贾琏C.王熙风D.探春(★) 6 .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A.林黛玉B.贾宝玉C.贾元春D.薛宝钗(★) 7 . 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A.菊花社林黛玉B.桃花社林黛玉C.桃花社薛宝钗D.荷花社贾宝玉(★) 8 . 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9 . 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红楼梦的主题综述1000字左右

红楼梦的主题综述1000字左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命运起伏。
《红楼梦》的主题丰富多样,涉及到人性、爱情、权力、社会道德等方面。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作品通过描绘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举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富有情感、善良但也容易受伤的角色,他对待感情的真挚和执着引发了读者对于情感的思考。
林黛玉则是一个独立、聪明但又情绪多变的女性形象,她在家族体制中的挣扎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使人们深思人性的脆弱和迷茫。
其次,爱情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之间的复杂感情纠葛。
这些爱情关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利益、婚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使读者对于爱情的真实与虚幻、自由与束缚产生了思考。
权力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通过贾府的兴衰、权贵家族的斗争以及官场勾心斗角等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权力的腐败和弊端。
贾府的家族命运的起伏,反映了权力对于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同时,作品也从侧面探讨了权力与道德、财富与人性等问题,引发了对权力本质的思考。
此外,社会道德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的虚伪和矛盾。
贾府中的一些人物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导致了道德的沦丧和家族的衰败。
同时,作品也通过一些角色的坚守和反抗,表达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的批判。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涉及多个主题的巨作,通过对人性、爱情、权力和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这些主题的综合展示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部不仅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红楼梦主题论述

红楼梦主题论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主要描述了贾府家族的崛起与衰落、人生悲欢离合、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红楼梦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家族兴衰:红楼梦通过描绘贾府家族的兴盛和衰败,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矛盾和危机。
从开篇贾府的兴盛到结尾的毁灭,呈现了一个浩瀚的家族世界,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和困境。
2. 爱情与婚姻:红楼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们之间的爱情关系充满了欲望、挫折、痛苦和无力,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幸福的限制和约束。
3. 社会风尚与伦理观念: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和贾家人的生活习俗、婚姻制度、社会礼仪等,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尚和伦理观念。
红楼梦中的各种婚姻问题、家族纷争、人情世故等现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伦理观念的虚伪和压抑。
4. 梦幻与现实:红楼梦以梦为线索,通过幻境和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幻觉。
梦境中的精神空灵、美好与现实中的苦难与困境相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人生虚妄与现实无奈的思考。
5. 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意义: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他们有各种千变万化的情感和心理,他们的生活和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种种意义。
红楼梦通过刻画人物的欢乐与痛
苦、真情与假意,探讨了人性的尊严、情感的价值,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提出了反思。
总之,红楼梦以其丰富多元的主题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16章内容概括

红楼梦16章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十六回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皇帝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并恩准她回家省亲。
贾府上下喜气洋洋地接受了这份荣耀,并为元春的探亲做了奢华的准备,选了一处理想的宅子,装饰得极度华丽。
然而,在这一喜庆的背景下,却发生了几起悲剧。
秦钟因在外受了风寒,加之与智能的私情被父亲秦业发现,智能被逐出,秦业一气之下发病而死,秦钟也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此外,王熙凤在这一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出面帮助张财主解决了一场纠纷,但却间接导致了张家小姐和守备之子的死亡,使得两家人财两空,而她自己则从中获利三千两银子。
总的来说,这一回以贾府的喜庆之事为背景,却穿插了几起悲剧,展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命运和社会的冷酷现实。
同时,通过王熙凤的行为,也揭示了她的贪婪和冷酷性格。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1或许能理解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第一位是晴雯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人。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我曾想,晴雯若放在如今,也是与我们一样的花季少女,是做朋友的最好选择,她会有什么话就立马说出来,不绕弯,直肠子。
可惜她却生错了时代。
她是不属于大观园的,不属于贾府的,每当我想起那篇《芙蓉女儿诔》,总为其身世感叹。
我宁可愿其真的成为一朵芙蓉花,也不会被世俗之礼所束缚了吧。
十六岁的绝妙姑娘就在这残破的屋中抱屈夭风流,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其命运就不是她能决定的了。
她的出场无疑是一个悲剧,但她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礼物是具有怎样不可践踏的灵魂。
她的生命毫无疑问是完美的。
我眼中的晴雯是相当美丽的,也是任性的,宝玉骂她两句蠢材,她就惹恼了,而且毫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气得宝玉浑身乱颤。
不能不说晴雯眼里没有对主子的畏惧,“晴雯撕扇”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笔,撕着扇子,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丑陋污浊的脸,更像是在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
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为他补裘。
她有她高贵的尊严,心里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
晴雯是芙蓉之神,高洁但美得孤寂。
可以说,她是精神世界的代表,给人留下命运的伏笔。
高处芙蓉定以其姿色而常开不败。
她是《红楼梦》一书众多人物中、更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一个敢说、敢做、敢恨、敢爱的人。
她和黛玉是相似的,却有不同,她们心中都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情节,晴雯表现出来的,是反抗,是与封建社会的斗争体现;黛玉表现出来的是隐忍,是泪水,是把惆怅寄予在诗词上。
我欣赏晴雯她那撕扇子时的率真,与宝玉一起大笑时的爽朗,她虽只是个丫鬟,但心里肯定是渴望主仆平等的,她是爱着宝玉的,却碍于这种身份不能表达出来。
红楼梦第十六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十六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十六回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发展,以及一些家族内部的变化。
以下是对第十六回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
第十六回的标题是《金玉良缘续宝玉 龙凤呈祥正黛玉》。
这回主要以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为主线,贯穿其中的是宝玉为黛玉捉鸟的情节。
在这回中,作者描绘了宝玉对黛玉的深厚感情,表现出宝黛之间的金玉良缘。
宝玉为了给黛玉捉一只鸟,不仅动用了家中的许多人力物力,而且自己也亲自去参与,表达了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这一系列的情节揭示了宝玉对黛玉的特殊关注,以及他对黛玉的真挚情感。
整个过程展现了宝黛之间的龙凤呈祥,为两人的未来铺设了美好的感情基础。
此外,在这回中还涉及到贾府内部的一些变化。
如宝玉的表兄贾珍终于有了儿子,这对于贾府来说是一大喜事,也为家族的延续带来了一些变数。
同时,一些家族成员的生死离别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些戏剧性和情感元素。
总的来说,第十六回通过宝黛之间的感情发展和家族内部的变化,为小说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回的情节既展现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又为整个贾府的命运埋下了一些伏笔,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红楼梦之情僧

红楼梦之情僧红楼梦之情僧太虚幻境女娲炼石己荒唐,又向荒唐说大唐。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假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粧。
书中第一回,原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名《石头记》为《情僧录》。
有很多人把空空道人当做了道士。
书中第一回其实讲得很明白,蠢物(石头)是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的。
二仙师对那石头讲红尘中虽有些乐事,但也不能永远依恃,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此间一小段话道尽人生世态炎凉!是后来又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阅完《石头记》后遂易名为“情僧”的!也就是说把空空道人当成“情僧”,由“老道变成了和尚”。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曹雪芹笔下的“空空道人”,是法号为“空空”的“有道”高僧!决不是什么老道士!法号中能“看”到一个“空”,就己是高僧了,何况是“空空”二字相连,这“空空”高僧那还得了?可曹雪芹说还不行,他非得创造一个奇语、奇词:情僧只有“情僧”才能达到他的标准。
书中第六十六回,回目是《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曹雪芹这样写,让人真的是有点糊涂了。
即有“一冷入空门”,那为何又有“情僧”二字?仔细想想又似乎有理,冷二郎果真冷心冷面么?我看不尽然!在这里曹公运用反写手法,实指冷二郎最是多情重义之人!冷二郎实乃“觉情”之人!“情僧”二字,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有情”的僧人,这并不难理解。
出家人也讲“情”?讲“情”还抛弃家人、亲人而离家为僧?这“情僧”二字到底是何意?曹雪芹想说什么?他的《红楼梦》又是“大旨谈情”,他要谈什么“情”?人们常说,出家人“四大皆空”。
火、地、水、风这四物,被佛家称为“四大”,并称这“四大”都是空虚的,不实的,存在也是假象。
说实话,乍一看,此种说法是很消极的,跟儒家的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红楼梦16-20回概括300字

红楼梦16-20回概括300字
红楼梦16-20回概括
1. 第十六回
在凤姐和宝玉的婚礼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宝钗和探春向凤姐恭贺新禧,大家欢笑一片。
随后贾琏与风姐开始商议如何过日子的计划。
另一方面,袭人得知宝玉回到家中,心情十分激动,她希望宝玉能够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2. 第十七回
贾政开始为宝玉的婚事操心,他决定为宝玉安排一门亲事。
而宝玉却对这门亲事十分反感,他内心非常想念林黛玉。
此时,贾母因为风姐生病而感到焦虑,便召集大家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最终大家决定让凤姐嫁给贾琏,而宝玉则被安排娶亲。
3. 第十八回
凤姐嫁给贾琏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幸福。
凤姐的聪明才智和贾琏的英俊外表相互吸引,两人相互扶持。
而宝玉则开始为娶亲的事情烦恼,他不知道该如何向黛玉表达自己的感情。
此时,贾母突然病重,大家开始为她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4. 第十九回
贾母病逝后,整个家族陷入了悲痛之中。
而宝玉的感情生活也十分波折,他无法与黛玉达成共识。
凤姐在丧事期间表现出色,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而贾琏则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让凤姐感到十分寂寞。
此时,探春开始表现出管理才能,她帮助凤姐一起打理家务。
5. 第二十回
探春的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凤姐也开始着重培养探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同时,宝玉终于向黛玉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两人开始了甜蜜的恋情。
而贾琏也因为
某些原因回到了家中,与凤姐重逢。
整个家族开始逐渐走出悲伤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红楼梦16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16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16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十六回的内容包括: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两人互赠礼物表达心意;宝钗前来贾府做客,表现出不俗的才华和品格,赢得了贾府众人的赞赏;贾母带宝玉去看望黛玉,两人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十六回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真挚的感情。
宝玉在黛玉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深爱。
黛玉也深深地爱着宝玉,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
同时,宝钗前来贾府做客,展现了她不俗的才华和品格。
宝钗的高雅和自信赢得了贾府众人的赞赏,也让宝玉对她更加着迷。
贾母带宝玉去看望黛玉,两人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宝玉在黛玉面前展现了自己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结起来,十六回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一回,通过宝玉、黛玉、宝钗等人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典型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红楼梦十六字主题说

《红楼梦》十六字主题说宋传伟红楼梦的主题,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敬夫摄政诛连绝患家亡血史原应叹息敬夫摄政“敬夫摄政”这四个字,来源于贾宝玉的父辈,有其父亲贾政,伯父贾赦,堂伯父贾敬,还有一个八九岁上就死去了的堂伯父贾敷。
如果我们把这一代人的字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敬敷赦政”四字。
这四个字有什么学问呢?让我们细细考虑一番。
根据曹雪芹一贯的谐音取名方法,“敬敷赦政”应该是“敬夫摄政”的谐音。
那“敬夫摄政”有什么内涵呢?“摄政”两个字好理解,就是说把持了朝政。
那么,是谁把持了朝政呢?曹雪芹时代的皇帝是雍正皇帝,那么,把持朝政的当然就是雍正皇帝。
关键是这个敬夫是不是就是暗指这个皇帝呢?清朝雍正皇帝死后,被封为“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封号的第一个字就是“敬”字。
有的人说了,这不能看作巧合吗?当然,如果单纯就这一处的话,也可能就是巧合。
关键是在第五回描写秦可卿时还有这么一段描写:“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这里面连着出现的两个公主,一个是寿昌公主,一个是同昌公主。
两个公主出现两个昌字,这里也涉及到雍正的封号里的那个很重要的“昌”字。
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巧合呢?关键是这种巧合在红楼梦里太多了,如果太多就不叫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比如贾府里还有叫贾琼的,还有叫贾菖的,这两个人的名字里都暗含京城的“京”字和“昌”字。
这些字应该暗示《红楼梦》里涉及到的事应该和京城里里的事有关。
从贾敬在《红楼梦》暴死的一些表现来看,他可能就是暗示当时摄政的雍正皇帝,因为雍正也是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在当时看来,他又是一个相当残暴的皇帝,他先是在皇宫内部诛杀异己,然后在全国惩处贪官三千多人。
而作者曹雪芹的家境败落正是这个时候。
那么,“敬夫摄政”这四个字实际上就成了《红楼梦》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是贾家遭遇抄家之灾的根源。
红楼梦16回概括

红楼梦16回概括1. 红楼梦第十六回主要内容用现代文概括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钟途中受了风寒,加之与智能偷期绻缱,身体失调,只得在家歇息。
凤姐果然出面帮张财主解决纠纷。
不料张家小姐得知父母退了前夫后自缢,守备之子闻讯亦投河自尽。
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享三千两,此后更加恣意作为。
时逢贾政生辰,贾府上下正在庆贺,却闻宫中有旨,众人惶惶不安,却原来是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贾府一片欢腾。
智能私逃进城看望秦钟,却被秦业察觉逐出,秦业大怒之后发病而死,秦钟亦病情加重。
故宝玉不以贾府喜事为喜,直到听说黛玉将至才略有喜意。
宝玉欲将水静王所赠念珠转赠黛玉,黛玉因是“臭男人”之物而不取。
贾府准备为元春修建省亲别墅,秦钟却于此时病逝。
扩展资料本章回的人物介绍1、贾元春贾元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家四姐妹之首。
贾元春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
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
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
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
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
(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
2、秦钟《红楼梦》中人物,表字鲸卿,秦业的儿子。
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
秦钟出身小康之家,因为姐姐,进入贾家,他和贾宝玉意气相投。
秦可卿去世后,他和宝玉同时送殡至水月庵,与尼姑智能儿几次幽会缠绵,又受了些风寒,回来时便咳嗽伤风,饮食懒进。
红楼梦16回概括300字

红楼梦16回概括300字【篇一:红楼梦16回概括300字】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是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骂袭人,众人劝不了,凤姐来用花言巧语(四字妙)把李嬷嬷哄走了.妒意,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李嬷嬷忌妒花袭人被宝玉宠爱.二是:贾政的妾,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赌博输了耍赖,被宝玉训了哭,回家告诉了妈妈.赵姨娘忌妒宝玉,在发牢骚,被凤姐听了,用正言把赵姨娘母子教训了一顿.宝玉正在宝钗处,听说史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跟了来.黛玉因宝玉来迟了,说他被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这话当着湘钗面说出,太剌人了.宝玉回了一句,黛玉便走了;宝玉急速赶去,用了万般温态,千句柔言,都不能使黛玉回心.后来是用“亲不间疏,先不僭后”8个字,说明他绝不会爱宝钗,只爱妹妹,方和好了.唉,你林黛玉这种性格,只有贾宝玉才耐得,也说明贾宝玉是真心爱她,林黛玉有福.林黛玉有小气的性子,而且在他与别人对话时的语言里总是带着尖酸,怎么说呢,其实他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娇弱,那只是身体娇弱,其他地方都非常坚硬吧.【篇二:红楼梦16回概括300字】贾政生辰,元妃入宫。
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凤姐趁机叫赵嬷嬷两个儿子一起去。
贾府忙着盖造省亲别墅。
宝玉看望将死之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并自悔“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宝玉痛悼秦钟。
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因闻塾师赞宝玉有对对联的歪才情,便带他进园拟匾。
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
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
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元妃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
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十六字主题说
宋传伟
红楼梦的主题,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敬夫摄政
诛连绝患
家亡血史
原应叹息
敬夫摄政
“敬夫摄政”这四个字,来源于贾宝玉的父辈,有其父亲贾政,伯父贾赦,堂伯父贾敬,还有一个八九岁上就死去了的堂伯父贾敷。
如果我们把这一代人的字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敬敷赦政”四字。
这四个字有什么学问呢?
让我们细细考虑一番。
根据曹雪芹一贯的谐音取名方法,“敬敷赦政”应该是“敬夫摄政”的谐音。
那“敬夫摄政”有什么内涵呢?
“摄政”两个字好理解,就是说把持了朝政。
那么,是谁把持了朝政呢?
曹雪芹时代的皇帝是雍正皇帝,那么,把持朝政的当然就是雍正皇帝。
关键是这个敬夫是不是就是暗指这个皇帝呢?
清朝雍正皇帝死后,被封为“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封号的第一个字就是“敬”字。
有的人说了,这不能看作巧合吗?
当然,如果单纯就这一处的话,也可能就是巧合。
关键是在第五回描写秦可卿时还有这么一段描写:“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
这里面连着出现的两个公主,一个是寿昌公主,一个是同昌公主。
两个公主出现两个昌字,这里也涉及到雍正的封号里的那个很重要的“昌”字。
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巧合呢?
关键是这种巧合在红楼梦里太多了,如果太多就不叫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比如贾府里还有叫贾琼的,还有叫贾菖的,这两个人的名字里都暗含京城的“京”字和“昌”字。
这些字应该暗示《红楼梦》里涉及到的事应该和京城里里的事有关。
从贾敬在《红楼梦》暴死的一些表现来看,他可能就是暗示当时摄政的雍正皇帝,因为雍正也是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在当时看来,他又是一个相当残暴的皇帝,他先是在皇宫内部诛杀异己,然后在全国惩处贪官三千多人。
而作者曹雪芹的家境败落正是这个时候。
那么,“敬夫摄政”这四个字实际上就成了《红楼梦》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是贾家遭遇抄家之灾的根源。
“诛连绝患”
我们接着来看,贾宝玉有几个弟兄。
他的死去了的亲哥叫贾珠,他伯父家的兄长,也就是王熙凤的丈夫叫贾琏,贾宝玉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贾环。
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字:珠、琏、环,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啊?
对,都有一个“摘玉旁儿”,也叫“王字旁儿”。
所以,我们读《红楼梦》时可以认定,凡是贾家的带“摘玉旁儿”的字的人,都和贾宝玉是平辈的。
如果我们给贾宝玉的“玉”字也加上一个“摘玉旁儿”,这个字是“珏”,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字吧,对,念“绝”的音。
那么我们把贾宝玉的兄弟几个的字连起来读,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对,珠琏珏环。
那根据上面的谐音的方法,可能是什么谐音呢?对,是“诛连绝患”。
那“诛连绝患”是什么意思呢?
对,也就是“贾家受到了诛连,遭到满门灭绝的大患”。
至于受到了什么诛连,这里先不展开。
“家亡血史”
这四个字其实很好解释了,那就是《红楼梦》上的四大家族。
以前我们习惯于说“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实际上我们把顺序调换一下,也就成了谐音的“家亡血史”。
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也不展开。
原应叹息
这四个字,那是路人皆知了,是贾家四个美女的名字中的字。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
这四个字谐音为“原应叹息”。
这十六个字连起来理解,那其实就是《红楼梦》一书的主题:
“敬夫摄政”是说雍正成了皇帝,这是贾家抄家或者说曹雪芹家抄家的背景。
“诛连绝患”是说这场灾难的实质是受到了诛连,也就是说,贾家或曹家实际上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家亡血史”是《红楼梦》一书的故事情节。
“原应叹息”是整部书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去研究《红楼梦》,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这个主题说是完全否定了“爱情主题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