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讲义) PPT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
『提示』
(1)“大户”是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 “小户”是指靠出卖劳动力,计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他们 之间是雇佣劳动关系;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原因: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盲目自大;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清。
——马克思
『思考』
(1)材料中一的“大户”和“小户”各指什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 的关系?指出这种经济现象的实质。
(2)材料二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实行这一经济 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 么。其原因何在?
(4)材料二、三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对材料一中经济现象有何影响?从 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有何严重后果?
『史料』
材料一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 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 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 资为生久矣。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 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4.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__闭_关__锁__国___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疑难探究
主题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变化
中国古代经济总论PPT课件
②但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
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 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 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 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 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 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 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包括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
1、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 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兴修水利,以预防水旱灾害。 秦: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统一度量衡、货 币;修灵渠,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南朝:南朝:西晋末年,大批北方农民南迁,为南 方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相 对稳定。
休养生息政策
5.反映思想:道家的( 无为 )为主体,体 现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和墨家的( 兼爱 ) 思想。 6.作用: 积极: ① ; ② 。 消极:① ; ② ; ③ 。 7.存在一些问题: ①没有触动根本的问题: (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②把农业发展与工商业发展对立起来。
归纳
以农立国的思想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 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 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因为农业的发展:⑴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 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⑵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 标志。 ⑶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⑷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专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PPT课件
2、赋税制度 (1)含义
人丁税;财产税;土地税;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 (2)内容 春秋的初税亩; 两汉的编户齐民制度; 隋唐的租庸调制; 唐中期的两税法; 北宋中期的方田均税法; 明朝的一条鞭法; 清朝的摊丁入亩。 (3)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特点 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人丁为 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主。 征税标准的变化; 人头税在赋税中比重越来越少(两税法为标志); 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两税法为标志); 农民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商品税的比重增大。
复习目标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其对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与特征。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情况与特点。 4、历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秦国;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 5、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008年天津文综,14)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 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D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08年四川津文综,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 D 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 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5. (20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 B 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 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人民版
三.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
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 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 着土地的利、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A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沿革: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商鞅变法。 C内容:
二.古经济发展的表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
夏朝:用木制耒耜播种,用石刀、蚌镰收 割庄稼。 商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春秋:铁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牛耕。 三国: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以灌溉、排涝
谷物加工:魏晋: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 物加工。
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
耕作技术;商周时期粪肥、草木灰肥、绿肥;魏晋深耕细 作、粪肥;《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 耕细作。 3.土地制度上: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 主。 4.经营方式上: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5.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 业为辅
古代农业的成就和局限
A传统农业取得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开垦大量农田,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技 术和生产经验,较高的粮食生产养活了 庞大的人口,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且使之延续和发展。
⑧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生 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提高; ) ⑨自然环境:适合经济发展(农业、商 业)。(比如:交通) (10)对外的政策 (11)前代基础 上述因素中,对于某一朝代来讲,可能 有两种或更多种围素起着作用,要根据 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如西汉经济发展 的原因,就是②、③、⑤几种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
B局限性。首先是传统农业带有极强的保守性;生 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成现, 而且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来 保护它们,小农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 家的经济基础。第二,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限 制了人口流动,加之中央集权制和户籍制度的束 缚,致使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这样,新的阶级 很难在中国产生。第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 产方式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 获量,这使得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投入农业劳动 而失去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刺激强化了农民早婚 早育多育的观念,造成中国古代人口的阶段性高 速增长。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课件 通用
1、和谐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
①儒家的“民本”思想
孔子
仁:“仁者,爱人”, “已
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治:以德治民,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 政治上主张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 想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宽刑薄税。
孟子
②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君多欲则 存百姓的思想。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人苦 ,朕所以抑惜损欲,克已自励耳!”主张“君能 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轻徭 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文化:兴科举,以 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夫治国犹如栽树 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推行开明的民族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 政策。 何得不安乐乎?”
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①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 巩固其统治地位。 ②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 强的标志。 ③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 场。 ④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 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 不可想象的。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趋势):
①数量规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体现城市化)
②地理位置:南移、东移。
③性质特点: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经济性城市发 展;明清时期商贸专业化加强。 ④市民生活: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史实) ★宋词繁荣、话本兴起、元曲繁荣、风俗画出现、 明清小说发展的共同社会原因是什么?
(三)、考纲新增加的内容,特别是社会 生活方面学生很容易忽略。
特别在风俗、服饰、饮食、娱乐 以隋唐为例
隋唐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 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 周,便于戎事。自贞观已后, 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 皆常服而己”。
古代国经济史49页PPT
影响:文化重心相对南移
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 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 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 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
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
“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
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耕作方式的变化 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来为 辅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
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 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中国经济专题,共34页ppt
二、重点解析
(二)关注古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联系
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国家稳定状况影响经济发展 ……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 北等地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山西(崤山以西,以关中为主,以 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属于传统的 农业区)
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经济文明
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生活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 和产生的成就、成果,包括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经 济活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内容。
一、主干梳理 二、重点解析
三、试题分析
目 Contents 录
一、主干梳理
【课标要求】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 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 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 将有利于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知识结构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பைடு நூலகம்
制度 政策
技术 工具
作物
水利 工程
技术 工具
行业 品种
中心
市场
货币 商品
城市 港口
交通
(1)古代中国的农业
农业技术和工具:如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耧车、曲辕犁等
农作物种类:如水稻、粟、玉米等 水利工程:如都江堰 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
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中唐以后“抑商”政策松弛。 两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时期的“抑商”
高中历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28共60张PPT%29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开始时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 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有 固定的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 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百姓所需要 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以贝壳等为 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的统一货币为媒介,北 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便是例证。
时期 隋唐 宋元
明清
发展历程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①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出现柜坊和飞钱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①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②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 场,成为商品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
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
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落后性,要求统治
阶级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防止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③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发 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 学等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 根本性的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反映 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④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 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和保守的不足;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导致“重男轻女”“安 土重迁”等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 重视加强邻里和睦的观念。
高三历史专题史中国古代经济课件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 制作:肖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 文轩 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 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 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 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 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 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 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 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 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 制作:肖 • 4、租庸调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 文轩
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 役。 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 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 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 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 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 田纳税。
之一,隋唐以前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中 心地区,具体表现有:经济开发早, 从商周时期,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就达 到较高水平;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 主要有战国时的郑国渠、隋时的广通 渠等;形成以长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 经济中心;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唐以前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 制作: •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地 肖文轩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 •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文轩
制作:肖
•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 (2)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外来的先进生 产工具、生产经验,能推动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者的重视,南方 的一些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 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5)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 一定的影响。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铁器时代到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耕作技术的改进
牛耕、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作物 产量。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
手工业部门兴起与技艺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朝贡贸 易。清朝时期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控制中国市场和资源,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政府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洋务运动。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ppt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按中国壁画史分段,新中国壁画的复兴仅三十年。
首都机场壁画引发了当代中国壁画的复兴,随之产生了在大量的壁画作品,壁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有一般造型艺术的规律特征,作为环境公共艺术,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并受业主,社会公众及材料、经费、构思等因素的制约。
其中,浮雕壁画由于它丰富的艺术语言而广受欢迎。
大量研究发现当代浮雕壁画作品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不是浮雕壁画作品本身的各种语言处理运用欠妥,就是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上有待推敲,这就促使我对当代浮雕壁画艺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浮雕壁画;艺术语言;审美意识;形式Abstract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ral segments, only three years the revival of the new Chinese murals. Capital airport mural sparked the revival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ural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murals, mural as a plastic arts, law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stic arts in general, as the environment of public art, i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must meet specific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nd subject to the owners, the public, and materials, funding, idea, etc. factors. Among them, the relief murals are popular because of its rich artistic language. Numerous studies found that the contemporary relief murals in different ways, to study not because the relief murals in various languages deal with the use of defective, pending scrutiny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hich led me to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relief mural art.Keywords:Relief murals; artistic language; aesthetic sense; taste consciousness form前言浮雕壁画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民间艺术、宫廷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中产生了众多精品之作。
古代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确 立:战国时期 根 措施:“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公田” 私有土地 具体原因: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君主私有土地 保护自耕农经济 来源 立军功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的农耕经济 土地制度的变化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古代中国经济史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重要部门 经营形态 发展历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商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城市
政府政策
农业的起源 地域的差异
采集经济 南稻北粟麦
种植经济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具、灌溉工具的变革 水利设施的完善 耕作方式的变化 古代农业的特点
灌溉工具
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唐朝的筒车
播种工具
西汉赵过
唐朝
西汉二牛抬杠式牛耕法
翻 车
曹 魏 马 钧 改 进 的
唐代筒车
春秋时期: 芍陂(淮河流域) 都江堰(长江流域) 战国时期 水利设施的完善 郑国渠(黄河流域) 漕渠、白渠(黄河流域) 汉 代 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 坎儿井(西域地区)
危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原因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地主私有土地
结果: 土地兼并 危害 措施
土地买卖 (主要途径)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
评价: 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自耕农私有土地 发 展:明清时期 自耕农经济 经营方式 租佃经济 原因: 土地兼并的结果 含义 产生及发展: 战国、汉、宋、明清 评价: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 业的稳步提高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课件
③宋元时期:艰难发展。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
代黄道婆推广_棉__纺__织__技___术___,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④明清时期:_民___营__手__工___业___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丝织 业使用_花__楼__机_____。 (3)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_江__南__一___些__手__工___业__部__门__开始
收了花鸟画中写实风格
明清 官府在苏杭等地设__织__造__局__,技艺超过前代
23
(二)制瓷成就 1、 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 的时期,北朝时成功制出 白瓷 瓷,是制瓷技术 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制瓷进入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 立的生产部门。出现北白_刑__州_南青越_州__的格局. 4、宋代,景德镇 成为“瓷都”。四大名窑 5、元代进入 彩瓷 生产期,明代创造性 斗彩瓷 和 五彩瓷,清代创造了闻名的 粉 彩 珐琅彩
7
评价小农经济:
进步性:
基本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在没有天灾人祸,农民勉强自给自 足,生活比较安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 社会发展。农村稳天下稳。是封建经济的基础(地位);是古代 文明的基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作用)
局限性:
1、落后性:规模小、难于扩大再生产,很少买卖不利于商品经济 发展。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2、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其经不起天灾人 祸,易破产,导致起义反抗,社会动荡。 (赋税、杂税、人头税、徭役、兵役)
10
2.分析促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提示: (1)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2)土地私有制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 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农民精耕细作。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重农政策。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授田、轻 徭薄赋,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当代要发展农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租(庸)调制:均田制下,受田的农民,每年须 缴纳一定数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帛( 绢)或布,叫做调;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唐朝 规定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 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 秋季两次纳税,叫做两税法。
国内贸易:春秋战国、隋唐、明清 对外贸易:两汉、唐朝、明朝、清朝 城市: 城市发展的规律及时代特征 货币: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
交通运输:《总》P366第七点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时代特征
城市发展的规律 1、传统的政治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城市布局逐步打破坊市界限。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对外贸易 城市 货币
治铸业
交通运输
纺织业 陶瓷业 造船业
重点记忆三个时期: 春秋战国、隋唐、明清
造纸业
1、农业: (1)工具:
铁制农具、牛耕、犁、翻车、曲辕犁、筒车
(2)水利: 春秋战国:桔槔、芍陂、邗沟、都江堰、 郑国渠、西门豹渠 秦:灵渠 隋:大运河 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北宋:农田水利法
前提: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局限性: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仍占主导地位。 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六、重农抑商政策
1、内容 2、原因: 3、表现: 4、评价:
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掌握: 1、南移的过程:
魏晋: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安史之乱以后,开始南移;南宋,完全南移
2、南移的原因: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调整 技术进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工程的兴修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劳动力、资金、市场、资源 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 劳动者的地位和素质
二、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3、商业、交通、城市
工具
国内贸易
水利工程 农作物的引进 农学著作: 2、手工业: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史 (讲义) PPT
本专题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三方面表现 三、土地问题及古今中外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制度及其沿革规律 五、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六、中国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七、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历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练习: 唐代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推行,赋税 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A、 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进入衰落 B、 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 深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D、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
四、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思考:中国古代有哪些赋役制度?内容分别是什么?
“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编户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手工业:
(1)表现
朝代
成就
治铸业
纺织业 陶瓷业
造船业 造纸业
(2)手工业著作:
① 战国:《考工记》
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②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③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 、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3、商业、交通、城市 (热点)
萌芽。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练习:我国战国时期与明朝中晚期商品 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参考答案: 作用:战国商人逐渐转化为新兴地主,改
变了社会阶级结构,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为以后秦 统一全国创造的条件。
明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导致了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反映到思想文 化领域就是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三、封建土地制度及中外解决土地问 题的方案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总》P362第一点
2、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及其解决方案
(1)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私有制和买卖 制度的存在。
土地兼并的后果: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恶化农民的 生存条件。
(2) 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土地 政策。
世界各国: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法国的君主 立宪派的赎买和雅各宾派的小块分期付款出售,俄国 的赎买,美国的《宅地法》,日本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
(2)征税标准(对象): 由以劳动力(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为主,反映了封 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驰。
…… (3)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的发展;农民 的反抗斗争;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
五、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产生时间和标志:明朝中后期,江南某些城市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的“机房”(即手工工场)。
(3)农作物的引进
葡萄、胡萝卜、茶叶、玉米、甘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国现存的 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我国传 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 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明宋应明《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 、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 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 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摊丁入亩(即地丁银制):清朝雍正帝时,把丁 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税收形态: 由劳役和实物形态转向以货币形态为主,反映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