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脑池的断层解剖
脑室与脑池解剖
![脑室与脑池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89f4391be1e650e53ea996b.png)
☻第三脑室位于左 右间脑之间
☻是左右方向狭小 的小腔隙
☻上下前后范围较宽 ☻后下方细长的通道 为中脑水管
☻侧脑室的脉络丛在侧脑 室的中央部、下角部
☻第三脑室的脉络丛在第 三脑室的上壁,通过室间 孔与侧脑室脉络丛相连
☻第四脑室顶的后壁下面 为第四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左右室间孔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的脑脊液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正中孔、外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
血液
脑室和脑池断层解剖共46页文档
![脑室和脑池断层解剖共4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9a79308ad51f01dc381f196.png)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脑室和脑池断层解剖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课件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e901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6.png)
03
注意区分脑室和 脑池的解剖结构
02
正确识别脑室和 脑池的边界
01
确保断层图像的 清晰度和对比度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
脑室脑池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剖概述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方法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结果分析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注意事项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应用案例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总结与展望
课件内容
脑室脑池的解剖结构 脑室脑池的功能和作用 脑室脑池的断层解剖方法 脑室脑池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脑室脑池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脑室脑池的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
脑室脑池断层解剖方法
断层解剖的原理
01
利用X射线、CT、MRI等成 像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结构 的图像
03
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图像 中的结构,识别并标注出各 结构名称
02
通过图像分析,了解人体内 部结构的位置、形态、大小、 关系等信息
04
通过图像叠加、三维重建等 技术,展示人体内部结构的 立体关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像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脑室脑池断层解 剖课件在医学教
育中的应用
2020
脑室脑池断层解 剖课件在科研工
作中的应用
2022
谢谢
脑脊液循环相互连接
4
脑室脑池的功能:调节脑脊液的生成、
循环和吸收,维持脑脊液的平衡和稳定
各部分的功能
脑室:储存脑脊液,调节颅内压 脑池:连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传递脑脊液
丘脑:调节感觉和运动功能,参与睡眠和觉醒 脑干: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基底核:参与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
课件制作技巧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PPT课件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0e7b7477232f60ddcca188.png)
脑池断 层解剖
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 脑外侧沟内,周围是 额叶、顶叶、颞叶和 岛叶。此池在横断面 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 的“Y”字形,主干伸 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 前、后两支,前支短 ,后支长。大脑外侧 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 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 静脉通过。该池在青 年人不明显,但在老 年人常较清晰,脑萎 缩者则明显增宽。
脑池断 层解剖
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 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 纵裂内,被大脑镰分 隔为左、右两部。池 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 围,称胼胝体周池, 向前下连于终板池, 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 脉池。大脑纵裂池在 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 为大脑纵裂池全长, 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 面所见为前、后两段, 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 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学习要点 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回顾总结 复习参考
脑池断 层解剖
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 脑外侧沟内,周围是 额叶、顶叶、颞叶和 岛叶。此池在横断面 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 的“Y”字形,主干伸 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 前、后两支,前支短 ,后支长。大脑外侧 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 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 静脉通过。该池在青 年人不明显,但在老 年人常较清晰,脑萎 缩者则明显增宽。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学习要点 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回顾总结 复习参考
制作:刘荣志
脑池断 层解剖
学习要点
(1)掌握脑池的概念和位置。 (2)成对脑池和不成对脑池区别。 (3)分析、辨别鞍上池各组成部分 (4)正中矢状断层上可观察的脑室
学习要点 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回顾总结 复习参考
脑池断 层解剖
教学安排
脑池断 层解剖
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 。本部环绕中脑的 大脑脚外侧面,向 前连于脚间池,向 后连于四叠体池; 翼部向外延伸至丘 脑枕后下方,也称 丘脑后池。环池内 有大脑后动脉、小 脑上动脉、脉络丛 前动脉、脉络丛后 动脉、基底静脉和 滑车神经通过。
脑室和脑池断层解剖PPT课件
![脑室和脑池断层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75a7e2b160b4e767fcf99.png)
15
16
17
脑桥小脑角池:即桥池侧突,为桥池
向外侧的延续。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 后内侧壁,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 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或延髓上外侧部。 第四脑室的外侧孔开口于此池。面神经 和前庭蜗神经经此池入内耳门。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位于小脑
半球后下方、延髓背面和枕骨鳞部前下 方。是最大的脑池,第四脑室正中孔开 口于此。
枕大池
21
小脑溪: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小
脑蚓部下方。
延池:位于延髓腹侧和斜坡之间。两侧
椎动脉在此汇合成基底动脉。
延池
22
脑室系统
侧
脑
第
室
侧脑室
三 脑
室
第
四
脑
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23
侧脑室
中央部 前
角
后角下
角
三角区
前角
下角
中央部
后角
前角 后角
下角
室间孔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24
前角:室间孔以前的部分。向前伸入额叶,距额极3-4厘米。前壁和顶
脑池和脑室断层解剖
1
脑的被膜从外向内分别是硬脑膜、脑蛛 网膜和软脑膜。其中,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的间隙为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为蛛网膜下池。 由于蛛网膜下池位于脑周围,故也称脑池。
脑池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脑池相互交通, 但无明显界限。
脑回间有“沟”,另外大脑半球之间和 大脑与小脑之间有“裂”, “沟”和“裂” 中都充满脑脊液,这些脑脊液都汇入脑池。
是胼胝体;内侧壁是透明隔;外侧壁是尾状核头。
25
中央部:室间孔向后至胼胝体压之间的部分。略呈弓形,向上,位
脑室断层解剖课件
![脑室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33e64b2af90242a895e5a1.png)
脑室断层解剖
三、脑室冠状断层解剖 1. 侧脑室前角层面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
2. 脑桥层面
• 同时切及侧脑室中 央部和下角
• 侧脑室中央部:顶 叶内,室间孔至胼 胝体压部
• 下角
• 顶和外侧壁:视辐 射
• 内侧壁:尾状核尾 和终纹
• 下壁:海马及海马 伞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
①第三脑室 ②中脑水管 ③第四脑室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
2.旁正中矢状断层
• 侧脑室在胼胝体的下方
• 其前端宽大部分为前角, • 前角的前上壁为胼胝体嘴
和膝, • 底为尾状核头。
• 前角向后续于中央部,
• 顶为胼胝体, • 底自内向外为穹窿和脉络
丛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
3.内囊膝的矢状断层
3. 胼胝体压部层面
• 侧脑室最宽阔处: 三角区
• 三角区伸至枕叶 的部分为后角
• 后角
• 顶和外侧壁:胼 胝体压部纤维所 形成的毯,其外 侧为视辐射
• 底:枕叶髓质 • 内侧壁:禽距,
为距状沟前部皮 质陷入而成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
脑池断层解剖
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 环池、
脑桥小脑角池
大脑动脉环
•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 •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前方,池内有视交叉 • 终板池:位于交叉池上方,终板的前方
脑室断层解剖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前界:额叶直回;后界:脑桥基底部前缘;两侧界:海马旁回钩 内容: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内动脉、垂体柄、动眼神经、鞍背
4.脑室的断层解剖课件
![4.脑室的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78a5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4.png)
脑室的冠状断层
侧
脑
室
前
透明隔
角
颈
垂体
内
动
脉
1.经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中央部
下
第三脑室
角
海马
脑桥
2.经脑桥的冠状断层
侧
后角
脑 室 三
胼胝体 压部
角
区
小脑延
髓池
3.经胼胝体压部
横窦
三叉神经 第四脑室
小脑蚓
6.第四脑室中部的横断层
经第四脑室中部横断层
延髓 第四脑室
前庭蜗神经 小脑扁桃体
7.经第四脑室下部横断层
脑室的矢状断层
第 三
中 脑
脑
水
室
管
垂
第
体
四
脑
室
1.正中矢状断层
胼胝体
尾
中央沟
状 核
侧脑室
丘脑枕
内 囊
脑桥
膝
2.旁正中矢状断层
尾状核 海马
侧脑室 丘脑
3.经内囊膝的矢状断层
中脑
顶隐窝
脑桥
小脑
正中孔
延髓
中脑水管 上髓帆
下髓帆 第四脑室 脉络丛
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脉络丛
横断层
扣带回 前钳
透明隔 后钳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 侧脑室中央部 扣带回
1.经透明隔的横断层
Verga 腔MRI T1
经透明隔的横断层
额中回
尾状核头 透明隔 室间孔
背侧丘脑
侧脑室三角 扣带回 枕叶
额上回
扣带回 前钳 侧脑室前角 穹窿 第三脑室
后钳
直窦 大脑镰
上矢状窦
脑池解剖[指导]
![脑池解剖[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dd1f0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6.png)
脑池解剖脑池断层影像解剖一、大脑纵裂池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
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
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
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
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环池分本部和翼部。
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
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
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
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
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
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
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
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
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
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
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
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
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930f366767f5acfa1c7cd4a.png)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结果通过脑横断层标本与其相应的CT图像对照观察,确认并命名CT图像中自大脑髓质发出的诸髓突,再据髓突反向追踪相应的脑回,从而实现在CT图像上据大脑髓质的髓型对脑回的定位。
在此基础上按规定套用表盘,用表盘的时针方向描述髓突并定位脑回。
选取典型层面的CT图像,将借助表盘定位脑回的观察结果简述如下。
平大脑顶部层面(图1)大脑顶部层面的特点是大脑髓质尚未出现,所见到的条索状低密度影都是脑沟。
由于该层面脑沟清晰而髓质又未出现,故该层面采用脑沟定位脑回。
在大脑半球中部相当于2点位处有呈内外方向的较长低密度影为中央沟,其前、后分别有与其平行的中央前、后沟,三沟间密度略高的皮质影分别为中央前、后回(1点位和3点位)。
中央前沟以前是额上回(11~12点位),中央后沟以后相当于4~7点位处的不整形沟回都属顶上小叶。
半球内侧相当于8~11点位处为中央旁小叶。
平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图2)大脑半球中央的髓质增多成半卵圆中心。
自半卵圆中心中段向外发出两支平行的髓突为中央前、后回髓突,其中中央前回髓突方向在2点位;中央后回髓突方向在3点位。
向内发出的扣带回髓突在8~11点位。
自前段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是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1点位)属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属额下回髓突。
自后段向后外发出顶上小叶髓突(3~5点位),自后段向后发出的大髓突干(5~6点位)是楔叶髓突,向后内的分支为楔前回髓突(6~7点位)。
平帆间池层面(图3)两侧丘脑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区为帆间池。
帆间池层面由于许多新结构出现而将半卵圆中心髓质分隔成额叶髓质、顶枕叶髓质、内囊、外囊和最外囊等。
其中额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前端向下的延续,顶枕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后端的向下延续。
由额叶髓质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为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为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2~3点位)为额下回髓突。
人体断层解剖 第三节脑室 第四节脑膜和脑池
![人体断层解剖 第三节脑室 第四节脑膜和脑池](https://img.taocdn.com/s3/m/f8964f4c2b160b4e767fcfce.png)
(六)中脑水管
四、 脑膜和脑 池
(一)脑膜
1、硬脑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2、蛛网膜 3源自软脑膜(二)脑池 蛛网膜下池
Subarachnoid cisterns
蛛网模下隙在脑的沟、
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模
下池或脑池,其形状和大小 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 但其间无明显界线,彼此 交通,个体差异较大。
三、脑室系统 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有的个体还出现第五脑室及第 六脑室。
(一)侧 脑 室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形状不规则, 可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前借室间孔与第三 脑室相通。 中央部
前角 下角
后角
前角:为室间孔以
前的部分,伸入额 叶,冠状断面呈三 角形。顶壁、前壁 为胼胝体,内侧壁 为透明隔,腹外侧 壁为尾状核头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五)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六)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为脑池中最大, 位于颅后窝,小脑和延髓之间 被小脑镰分成左、右两部 向前通第四脑室 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
2、桥池 Pontine cistern
桥前池 位于脑桥腹侧面与 枕骨斜坡之间 其内有基底动脉
3、脚间池 Interpeduncular cistern
(基底池)位于两侧颞极之间, 含脚间窝 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
脑室断层解剖
![脑室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808fad2700abb68a982fb3c.png)
2.旁正中矢状断层
• 侧脑室在胼胝体的下方
– 其前端宽大部分为前角, – 前角的前上壁为胼胝体嘴 和膝, – 底为尾状核头。
• 前角向后续于中央部,
– 顶为胼胝体, – 底自内向外为穹窿和脉络 丛
3.内囊膝的矢状断层 • 主要显示侧脑室中央部
4.壳和内囊后肢的矢状断层
• 侧脑室中央部向后续为三角区,内有脉络丛 • 侧脑室下角出现于颞叶内,呈狭长的裂隙状
3. 松果体层面
• 侧脑室前角下份:新 月形, • 第三脑室呈狭长裂隙 居正中线
– 两侧:丘脑 – 前界:终板 – 后界:缰三角,缰连合 与松果体
• 侧脑室三角区:
4.中脑层面
• 第三脑室漏斗隐窝 • 侧脑室下角
5.第四脑室上部层面
• 第四脑室大致呈五角形, 前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 脑上脚和齿状核
脑桥小脑三角池cistern of
pontocerebellar trigone:其前 外侧界颞骨岩部的内侧面, 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 ,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 和延髓上外侧部;内有面神 经和前庭蜗神经
• 脚间池:亦称基底池,位于两颞极之间,含脚间窝,池内有动眼神经和
大脑动脉环
• • • •
脑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大脑中浅静脉 ;青年人不明显,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明显增宽
小脑上池:位于小脑幕下方与小脑上面之间,向前通四叠体池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前方,池内有视交叉 终板池:位于交叉池上方,终板的前方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前界:额叶直回;后界:脑桥基底部前缘;两侧界:海马旁回钩 内容: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内动脉、垂体柄、动眼神经、鞍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组成:交叉池+脚间池 • 形态:前角(1)+后角(1) +前外侧
角(2) +后外侧角(2) • 内容:视交叉、视束、颈内动脉、漏斗、
乳头体、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水平段
.
六角形鞍上池
.
.
• 组成:交叉池+桥池 • 内容:视交叉、颈内动脉、垂体柄、鞍
背、基底动脉末端
.
• 位置:扫描层面较高,环池不显影,则 出现四角形鞍上池
• 位置:第三脑室顶上方、穹隆体及穹隆 连合下方,两侧为穹隆内侧缘,后界为 胼胝体压部
• 通连:向后经胼胝体压部下方通大脑大 静脉池
• 意义:正常情况不全显影,只有其扩大 是才显影
.
• 帆间池层面较高,第三脑室顶部层面较 低
• 帆间池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顶 部的后界为松果体
• 帆间池为尖向前的三角区,第三脑室在 矢状位为狭长裂隙
四叠体池、环池和脚间池勾画出中脑 轮廓
.
环池
.
环池
.
• 位置与组成: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 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面时的共同显影 交叉池-视交叉周围,外界颈内动脉,前
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 脚间池-视交叉后,脚间窝前,有动眼N、
大脑后动脉环内段 桥池-位于斜坡与脑桥基底部之间,内有
基底动脉,向两侧与脑桥小脑角池延续
脑池脑室的断层解剖
.
脑池断层解剖
脑池: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隙在某 些部位扩大而含有更多的脑脊 液。
.
• 成对的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环 池、脑桥小脑角池
• 不成对脑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 池、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 脑溪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 延池
.
.
小脑延髓池
.
小脑延髓池
.
• 位置:小脑蚓部下方,两侧小脑扁桃体 之间
• 通连:向后通小脑延髓池 向前通第四脑室
.
.
• 位置:延髓腹侧与斜坡之间 • 内容:
左右椎动脉在池内接近合成基底动 脉,小脑下后动脉在池内起自椎动脉,舌 下N经延池进入舌下神经管,舌咽、迷走、 副N经此池向外至颈静脉孔。
• 内容:视交叉、视束、漏斗、乳头体 • 毗邻:前-额叶直回
后-角间窝 两侧-钩
.
• 桥池向外侧的延续 • 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经外侧孔开口与此池 • 面神经和前庭窝神经经此池入内耳道 • 小脑下前动脉和迷路动脉也越经此池
.
脑桥小脑角池
.
• 位置:小脑扁桃体下方,延髓背面,枕 鳞下部前方
• 内容: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
.
大脑纵裂池
• 位置: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两侧,底部 围绕胼胝体周围
• 通连:向前下-终板池 向后下-大脑大静脉池
.
.
• 位置:大脑外侧窝内 • 形态:横置的“Y”形 • 内容: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中浅静
脉 • 意义:青年人不明显,老年人有不同程
度脑萎缩,故明显增宽
.
大脑外侧窝池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帆间池
.
帆间池与第三脑室
.
大脑大静脉池
• 位置:第三脑室后方,胼胝体压部后下 方,与帆间池相通
• 内容:池内前有松果体,后有大脑大静 脉
.
大脑大静脉池
.
• 位置: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蚓部前缘 之间
• 通连:两端向外连于环池 • 意义:四叠体池与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内,
故幕上、下病变可经这些脑池延伸,如 小脑幕切迹疝导致池变窄或消失。
.
.
小脑上池
• 位置:小脑幕与小脑上面之间,较宽扁 • 通连:向前为四叠体池
.
• 位置:终板前方、胼胝体嘴下方 多与四叠体池或大脑大静脉池同层
(在CT图像上,因终板较薄不显影,常看 到终板池与第三脑室下部相通的假象)
.
终板池
.
连接于四叠体池与脚间池之间,内有 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静脉、滑 车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