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合集下载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课 题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练习
由联系题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一问题过渡到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上,从而引出原子的质量非常的小,进而引出相对原子质量
给出公式,指导计算
由公式中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与学生的结果相互印证。
指导练习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问题,从而导出新课
感受科学的进步,并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有哪些问题
讲述原子的发展史,德谟克利特-道尔顿-汤姆森-卢瑟福
引导学生分析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
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原子核与原子的大小关系
并且过渡到原子核还能再分成质子和中子。
展示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与电子云原子模型
引导学生从原子不显电中得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这一规律。
感受原子核非常的小
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核还能再分
感受原子模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表格找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这一规律
再通过原子的结构理解这一规律
知识归纳,联系巩固
由数据理解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并且感觉原子质量数值太小,记忆使用很不方便。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计算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计算得出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记住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难点: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动画。

四、教学过程
【展示】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格。

【交流讨论】下表给出了几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同学们分析表格的信息,看看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明确】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5.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讲述】之前我们学习过,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原子的特征。

【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一、原子结构发展史
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都由原子构成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汤姆生提出葡萄干模型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
二、原子核的结构。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指导学生从表格中找规律
生:激发学生思考
生:讨论回答
生:讨论书P44页交流共享1、2
生:讨论P38交流共享
生:总结规律
通过简短的视频介绍原子结构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说明:1.原子核体积小2.原子核质量大3.原子核带正电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教后反思
教学侧记
一、原子是否可以再分的实验探究
1、汤姆森
2、卢瑟福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①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
②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二: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课堂反馈(学案)
作业:课时作业
师:引入新课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如果你在纸上画出1、48cm长的线段必须把它分成一亿等分,其中一份的长度才跟一个氧原子的直径相等,那么原子这么小真的不可以再分了吗?
九年级化学学科教案
课题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原子的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原子被一直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TOMS发现了电子叩开了原子的大门
师:引导学生思考若是像欧姆森的西瓜模型会是怎样?
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师:原子核是不是还可以再分呢?

鲁教版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电子质量的 1836 倍。 质子:〔1 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1 电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交荷流〕共享 3.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 1.分析原子是否显电性?

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在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
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分子的性质、化合反响与分解反响的知识,这是引
导学生从分子知识认识原子的有效方式,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响可以从宏观
上观察物质的生成,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来分析,
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性质
课题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情分析
重点 难点关键点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课型
新授
第周
年月日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
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素材、挂图、元素周期表 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拟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
板书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一.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36页最后一自然段——探究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2.【交流共享】(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有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1.【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37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电)原子()中子()(1个电子带电荷)2.【在线测试1】(1).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α粒子(带正电荷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

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C.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观察右图,思考下列问题:(1).质子、电子各显什么电性?中子呢?(2).质子数、电子数有什么关系?(3).原子是否显电性?为什么?4.【活动天地2-3】教材38页5.【在线测试2】(3)、某些花岗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36,则该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4)、在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中子C、质子、电子D、中子、电子(5)、曾经美英联军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在战场上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23892U,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为146,则它的核外电子数为()A、238B、92C、146D、330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1.【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38页——了解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响的发生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忆: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但原子。

由此可得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二、自主学习指导:知识点一:原子的构造1、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他意识到,_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在________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________,既是这样原子核仍是可以再分的。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因此原子核带________,其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________。

不同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________,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______〔带____电〕______〔______电荷〕3、原子〔不显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思考: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知识点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分类有的物质是由____微粒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微粒构成的。

注意分子、原子在图示上的区别。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氢气氧气〔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原子和分子一样,都是微观粒子,所以,他们的性质也是相似的,如原子的质量__________,总在不停的____________,原子之间___________。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三节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教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2.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3.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习材料1、19世纪以来,科学家为了探索物质的构成奥秘做出许多努力。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次提出了原子论,指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开启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把道尔顿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到1897年,英国另一位科学家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证明了原子是可分。

2、为了进一步研究原子的构成,1911年汤姆森的学生卢瑟福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一张极薄的金铂,预计这些α粒子会毫无阻碍地穿过金铂到达对面的检测板。

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如下图所示,于是卢瑟福对原子的构成提出自己的想法:1)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铂且不改变原来方向,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却比α粒子大的多。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一定数目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很大的空间里运动,因此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的是电子的运动范围。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决定。

3)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也叫核电荷数,中子不带电,由于整个原子不带电,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必然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抵消,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因此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3、跟分子一样,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所有的金属都是原子构成的,还有部分的非金属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说铜分子或碳分子。

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②原子结构的讲解: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通过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③原子案例的分析:选择典型的原子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原子的特性和重要性。
④学生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原子相关的主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总结中,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上对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技能上能运用原子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在情感态度上对原子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学生对原子结构概念的抽象性难以理解,我将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对个别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不高,我将在分组讨论时进行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也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个别辅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并提供改进建议。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和借鉴,提高整体作业质量。
-鼓励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正,并要求他们在下次作业中展示改进成果。
内容逻辑关系
①原子概念的引入:通过开场提问和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原子的兴趣,初步感知原子的存在和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分子、化合物等概念。他们对化学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此外,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于能够实际观察和操作的实验内容通常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原子构成的相关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参考教案设计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参考教案设计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课方案第三节原子的组成第1课时参照教课设计设计1第三节原子的组成第 1 课时一、教课目的1.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认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构造。

4.渐渐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心主义看法。

5.领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停深入、困难波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原子的组成、原子构造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成立模型的思想。

【教课难点】对原子构造知识的初步认识。

三、课前准备媒体电脑、课件。

四、教课过程【课程引入】【展现】展现“中国科学家初次拍到了水分子的内部构造”和“扫描地道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的照片。

【叙述】请同学们察看水分子和内部构造照片和硅原子的照片,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分子是特别小的,它的直径只有千万分之一,那组成分子的原子岂不是更小?原子小到只好用扫描地道显微镜才能察看到。

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 J.Dalton ,1766~1844 )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以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是细小的、不行切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同样。

人们一度以为原子就是最小的微粒了。

【发问】那么原子真的不可以再分了吗?【叙述】但是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等人认真剖析了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发现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形成的粒子流,汤姆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后发现,无论阴极资料是什么,都会发射出电子。

这让他意识到,电子是全部物质的原子中共有的电子,既然原子中存在更小的粒子,那么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我们此刻来简单认识一下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展现】课件展现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新课解说】知识点一、原子的构造【发问】原子里终究有什么呢?若只有电子,怎么能保证原子为电中性的呢?我们来看看汤姆生是如何解说这个问题的。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 1 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 1 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 课时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图片图表的分析讨论,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和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1)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学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分子很小,它的直径只有千万分之一毫米。

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岂不更小?这么小的原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在历史上,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原子是最微小的粒子了,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那么离开了化学变化,原子还能再分吗?二、新课学习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过近代科学原子论,他认为原子不可分。

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原子实心球模型。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等人认真分析了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发现它是由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形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汤姆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不论阴极材料是什么,都会发射出电子。

这让他意识到,电子是所有物质的原子中共有的粒子!既然原子中存在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就是可分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45.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6.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7.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总熵(混乱度)不断增加。
48.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热效应。
49.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熵的变化,表示系统的混乱度变化。
21.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22.分子的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2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24.晶体:具有规则排列的分子、离子或原子的集合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5.晶体的类型:
-离子晶体:由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如食盐(NaCl)。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原子的构成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原子的构成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的构成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视频: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原子理论进行解释,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互动教学,如原子构成模拟软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原子的构成和电子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原子构成的理解和疑问。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原子的认识,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课型:新课 主备人: 学生: 组 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特征; 2.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课前热身】学生活动(一):旧知回顾,寻找记忆中的分子和原子★水由____________构成,1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生成的新粒子是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而____不能再分. 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

那么原子是否可以再分? 学生活动(二):发挥想象,画出你心目中原子的模型倾听老师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交流发表感受。

【问题导学】一、原子的结构 学生活动(三):结合模拟实验的动画初识原子结构,和组内同学交流共享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小部分带正电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__电的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__电的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的体积_________学生活动(四):讨论、交流、再探原子结构 (自学教材37、38页和两类表格,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 (提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原子本身带电吗?为什么?学生活动(五):回忆分子的一般性质、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自学教材38页 整理笔记:由原子构成的三类物质二、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正电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 电子 负电 质子的1/1863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H 1 0 1 氧 O 8 8 8 钠 Na 11 12 11 镁 Mg 12 12 12 碳-12 C-12 6 6 6 碳-13 C-13 6 7 6 碳-14 C-14 6 8 6学生活动(六):认识相对原子质量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阅读并初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已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 , 求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与实际原子质量的区别?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_____比;学生活动(七):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查出H 、O 、Na 、Mg 的相对原子质量,填到表格中结合图表的找出表中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②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逐步认识到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相关知识⑴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⑵原子和分子的共同点及联系⑶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难点原子的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⑴从原子的结构分析得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很多题的解法就以这两个公式为突破口。

⑵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感性认识,可借助于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

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是必记的知识,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思维误区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⑴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事实:对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原子。

⑵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事实:氢原子核没有中子。

本节知识结构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很小,但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高速运动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定义:带电荷的原子分类:阳离子、阴离子表示方法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第 1 课时第周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学案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学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鲁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重.难点)2.能说出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重点)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能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重.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43——P47,想象你心目中的原子是怎样的结构?原子由什么构成?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二、研习展评原子的结构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P36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多媒体演示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学生活动2: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因: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1)现象一:: (2)现象二:;(3)现象三:。

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电子在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电荷的很小的运动。

想一想:(1)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呢?(2)你认为原子整体显电性吗?(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电)原子()中子()(1个电子带电荷)学生活动3:原子核核外电子数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氢 1 1 0 1碳 6 6 6 6氧8 8 8 8钠11 11 12 11铁26 26 30 26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说明:(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2)氢原子(可能)中子;(3)不同类的原子的不同;(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原子质量的计算1.原子的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288×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 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4×10-27 Kg 想一想:在实际运用中若使用原子的真实质量方便吗?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2.相对原子质量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43——P47(1)定义: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基准:1.993×10-26 ×— =1.66×10-27(2)计算: ①公式法:②近似值法:相对原子质量= + (3)单位:“1”3.相对分子质量(P88):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3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3原子的构成

2.3 原子的构成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认识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表示图的含义。

3.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过想象、猜想—研究、证明—归纳和学生间互相谈论、交流,加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经过参加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领悟物质构成的神秘,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解析推理能力。

2.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心主义观。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教课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课过程一、课程导入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荒漠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原子弹有很大的威力。

那么,原子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二、新课讲解【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原子。

原子是一种特别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对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行以再分,是否是说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 年,应该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必定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一)原子的结构【讲解】汤姆森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发问思虑】原子核还可以不可以再分呢?想想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科学研究表示: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行切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3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 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板书 设计
原子(不显电性)
2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二、原子中的电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
+8 2 6
课后 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默 反思 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课 §2-3 原子的构成 题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学案
1、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 关系。 教学 2、认识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情况及对原子化学性 目标 质的影响。
教学 重点:原子的结构 重点 难点:最外层电子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难点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引导 分析 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法 及学 法 课前 多媒体课件 准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7-

B. 质子、 中子 C. 中子、 电子 D.

A.原子核、原子、分子 B.质子、中子、电子 C 中子、电子、 D 中子、分子、原子 )
5.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 默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
+11
2 8 1
+11
2 8
失去一个电子→
给 氯 一 个
e

氯离子(Cl)
氯离子(Cl-)
+17
2 8 7
+17
2 8 8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点(重、难点):重点:认识原子的构成。

难点: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前准备:多媒体。

板书设计:2.3 原子的构成(1)一、原子的结构规律:•在原子中:1.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同类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类原子,质子数不同学习过程: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原子原子核(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核)中子(不带电)改变原来的方向,说明它们有没有受到阻力?2. 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什么?3.少数粒子发生偏转,原因是什么?交流共享1: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畅谈原子构想:1.原子内空间绝大多数是空的。

2.原子内除电子外还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带正电的粒子。

根据学生的构想,多媒体展示原子的剖面图。

中心这个带正电的粒子称为原子核。

原子核体积很小,它只是原子体积的几千亿份之一,如果我们将原子看作一个大型体育馆,你猜原子核有多大?多媒体展示图片——体育馆与蚂蚁它能否再分呢?学生回答仍然可以再分。

不仅如此,原子核裂变时,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弹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下面我们用结构图表示一下原子中各部分的关系:【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谁能总结一下原子核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空间结构,想象原子立体结构。

激发兴趣,抽象问题直观化。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教学反思:学生在分析a散射实验中,“为什么大部分a粒子不改变方向顺利通过?”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这时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运动方向?学生知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到此学生自然明白这部分a粒子没有受到阻力。

再引导分析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说明什么?是电子的作用所致吗?学生又迷茫。

接着引导:极少数a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是电子的作用吗?学生肯定的回答:不是。

反弹应该是受到斥力,电子带负电不会对a粒子产生斥力,于是自然猜想到:原子内还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第1 课时第周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响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分子的性质、化合反响与分解反响的知识,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知识认识原子的有效方式,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响可以从宏观上观察物质的生成,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重点原子的构成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关键点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教学媒体多媒体素材、挂图、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照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造二、原子中的电子〔排布规律〕⑴金属原子⑵非金属原子⑶稀有气体原子书写分类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二、原子中的电子〔排布规律〕⑴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⑵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⑶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⑷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了解排布规律记忆1~18号〔即H~Ar〕元素的顺序、名称和符号分析P41氧原子的构造示意图练习画出以下原子的构造示意图H、C、N、F、S、Cl、Na、Mg、Al、K、He、Ne、Ar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书写分类阳离子阴离子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不稳定,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
禁的科学态度。

3、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意义。

课前巩固:
1、以水为例说出一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各举一个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例子?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自主学习:
一、原子结构发现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其原子模型图为。

现象结论
①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
运动方向
②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2、查课本p38,完成下图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碳7
碳8
氧8 8
钠11 11
铁26 26 30
发现规律:
(1)核电荷数=
(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中子;
(4)不同类的原子的不同;(5)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练习: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与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3、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三、核外电子的运动
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圆圈表示、圆圈内的数字表示②弧线表示,氮原子有个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氮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④第一层上电子的能量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2、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
核外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

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
第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第二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最外层不超过个。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个,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个。

课堂检测: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找到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有。

(2)、带正电荷的粒子有。

(3)、带负电荷的粒子有。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有。

2、下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填空:
X = ,a= ,b=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其原子符号
为。

答案
一、原子结构发现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是实心球,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电子___其原子模型图为葡萄干布丁。

现象结论
①大多数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
动方向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②少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核带正电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子核的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模型法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胆对权威质疑;辩证地去看待科学家的贡献;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等。


二、原子结构
1、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氢 1 10 1
碳 6 6 6 6
碳 6 6 7 6
碳 6 6 8 6
氧88 8 8
钠11 111211
铁26 26 30 26
发现规律:
1.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2.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无中子;
4.不同类的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5.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练习: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
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B.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4、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与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四、核外电子的运动
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②弧线表示电子层,氮原子有2 个电子层;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④第一层上电子的能量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低。

2、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2,质子数为12 ,有 3 个电子层,
核外电子总数为12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

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
第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第二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 ,最外层不超过8个。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 4 个,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 8个。

课堂检测: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找到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有分子、原子。

(2)、带正电荷的粒子有质子、原子核。

(3)、带负电荷的粒子有电子。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有质子和电子。

2、下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填空:
X = 16 ,a= 2 ,b= 8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 ,其原
子符号为M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