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和冷却》课件
热处理PPT课件

6
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由Fe—Fe3C状态图可知,钢加热至稍高于727°C(PSK线或A1线) 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和碳原 子的扩散,所以其转变过程属于一种扩散型的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分析奥氏体形成的过程。其基本过程可描述为四个步 骤
9
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0
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经加热获得奥氏体组织后,如在不同的冷却条件 下冷却,最后可使钢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例如用45 钢制造的直径为15mm的轴,经840°C加热后,若在 空气中冷却,其表面硬度小于HBS209;若在油中冷 却,其表面硬度可达HRC45左右;若在水中冷却, 其表面硬度可达HRC65左右。为了解这些差别的原 因,必须了解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
16
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过冷到550℃~350℃之间的转变组织为上贝氏
体半扩散型(B上),Fe不扩散,羽毛状碳化物分
布在F间,韧性差,过冷到350℃~MS之间的转变组
织为下贝氏体(B下) ,C原子有一定的扩散能力,
针状碳化物分布在F内,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③低温转变产物 共析钢奥氏体过冷到 Ms230℃~Mf-50℃之间的转变产物,马氏体(M) 组织。是含碳过饱和的α —固溶体。由于马氏体中 溶入过多的碳使晶格严重扭曲,从而增加了变形抗 力,所以马氏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含碳量越高其硬 度越大。马氏体是单相亚稳定的组织。
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所组 成的。因此,热处理工艺过程可用“温度—时间” 为坐标的曲线图表示,此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 加热和冷却|(共8张PPT)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 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 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 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发明
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 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654年,伽利略的学生斐迪 南又设计了酒精温度计,它的样子 和今天的温度计一样。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 提出温标,用“℃”表示。在一个标准 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0 ℃ ,沸点 为100℃。
我们 探究
我们 发现
常温下,铜球 加热后,铜球 冷却后,铜球
从铁圈中穿过 从铁圈中穿过 从铁圈中穿过
温馨提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 2、加热后的铜球手不能碰。
实验二:探究 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四年级 班 第 小组
我们 探究
我们 发现
1、把 2、把
放入热水中, 放入冷水中,
温馨提示: 1、热水温度很高,注意安全; 2、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不要碰撞。
小 学 科 学 四 年 级 上 册
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 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
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蜡烛、糖 (固体)
加热 冷却
蜡液、糖水 (液体)
二氧时 (固体)
液体
? 气体
实验一:探究铜球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四年级 班 第 小组
四年级上册科学《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
冷却
蜡烛: 固体
液体
固体
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和蜡烛一样的变化?
……
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 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 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干冰
干冰的应用
舞台表演 食品行业
消防灭火 清洗模具
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铜球
1.正确使用酒精灯。 2.千万不能触摸加热后的铜球。 3.冷却铜球时不要碰到杯子底部和壁部。 4.边观察边填写活动记录,并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了 什么?
变废为宝 能不能用刚才学的知识, 想办法来变废为宝,用好这 些短蜡烛、碎蜡烛?
彩色蜡烛
为什么铁轨之间留有缝隙?
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 1摄氏度,钢轨便伸长10万 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摄 氏度时,北京至太原达514 千米钢轨至夏天会伸长25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3、
和
1.点燃蜡烛,用滴的办法,在纸上作画。 2.注意安全,火焰不要太靠近纸张。 3.作画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加热后蜡烛的形态,滴 到纸上后蜡烛的形态。 4.每个小组完成一份作品,画的内容简单易懂。 5.时间4分钟。
在作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跟科学有关的知识?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5课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PPT教学课件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 的,那么空气中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点击蒸输入发标题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做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
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
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 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块观
察水的变化。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雾凇
雪
雾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雨
冰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云
露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空气流动 )。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输小入学标学题科科学学六四年年级级下上册册 第第一二单单元元 我冷在和长热大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蒸发的快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云、雾、雨、露、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雨
1.加热烧杯里的水 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 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 璃片上是否有水珠。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霜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雾
1.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
2.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 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点击蒸输入发标题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击练输入习标与题 拓展
课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实验一:
把同样多,试 猜想哪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快?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 大小有关系
实验二: 如果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 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 块,另一块不做处理,试想:哪块 蒸发的快?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通程度 有关系。
1.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
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的水滴。
2.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 而成的。( × )
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 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 )
情景导入: 水有很多种形态, 那么同学们见过哪些形 态的水呢?
雾凇
冰
露
雪
雾
雨
云
导入新课:
云、雾、雨、露、霜、雪、冰 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那么这些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呢?
雨的形成
液态的水受热后变 为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凝 结成小水滴,当上 升的气流无力支持 时变下降成为 “雨”。
总结:
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 流通程度以及周围温度有关系。
拓展延伸:
为什么年年下雨,年年有下不 完的雨?
水的循环过程:
(1)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 发,变为大量的水蒸气。
(2)大量水蒸气上升,在空中迁移,若气温降低,水蒸 气会遇冷液化或凝华,在高空中形成云(水滴或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 度,就开始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 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 雨,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不熔化,以雪花或霜 降落到地球表面,这就是降水过程。 (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 中,又以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得水存在于自然 界中。
加热和冷却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会做加热固体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固体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一个固体体胀演示器、12个烧瓶、12个橡胶塞、12个玻璃管、8只气球、8只水槽、4瓶热水、8个大塑料杯、一桶红水。
8张记录表抹布、八根皮管、8只粉笔、洗衣粉、一只酒精灯2、课件、一张四上光盘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1、出示盛满水的烧瓶,问:瓶内有什么?再出示空烧瓶,问:这里面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吗?)2、接下来老师为你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这是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烧瓶,这是一根吸管,插在橡皮塞里,然后把橡皮塞紧紧地塞住烧瓶口,再倒一杯热水,把烧瓶放在热水里,注意观察3、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师:对!我做的就是喷泉的实验,谁能解释水为什么会喷出来?4、能具体猜想一下,是什么加热体积膨胀吗?假设1:水,瓶里除了水,还有什么吗?假设2:空气5、师:我们不妨再作一个大胆的猜测,板书时写上问号水受冷会怎样?空气受冷会怎样?5、师:我们先来研究水(二)、研究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1、多媒体显示:实验1:研究红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师:水加热体积膨胀冷却体积真的会收缩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科学探究,不是靠多数压倒少数,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2、师:我们要让水受热和受冷,老师为你们每一组提供一杯热水,一水槽冷水。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的器材:烧瓶、有孔的橡皮塞、吸管,这些实验材料你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共17张PPT)

(三)归纳总结,智能反馈
总结:概括地说,雨、霜、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 降温而凝结形成的。
(四)交流研讨,拓展延伸
1.交流雨、霜、雾的成因。 2.引入生活实例,拓展延伸。 思考:为什么冬季下雪而不是下雨呢?
七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水蒸气受冷变液态 雨雾 凝结 固态 霜
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六、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二)实验演示 开展新课
实验器材:烧杯 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玻璃片 火柴 玻璃杯 冰块 湿毛 巾 盐 温度计
探究雨、霜、雾的形成 1、造雨实验,探寻雨的成因。 ①加热烧杯里水至沸腾。 ②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璃片上是否 有水珠。 实验现象:冷玻璃罩上出现了许多的小水珠,小水珠 越来越大,并不断落下来。 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实验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八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了解雨、霜、雾的成因。
2.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知道影响 蒸发快慢因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二、学情分析
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 云、雾、雨、霜、冰、雹的成因,学 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 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 教学的重点。
2、造霜实验,探寻霜的成因。
①先倒上半杯冷水,再加入适当的冰块,擦净杯子外壁上的 水,测量杯内的温度; ②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食盐溶化后,再测量杯内的温 度; ③观察杯子外壁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杯子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的小冰晶出现。
三教《加热和冷却》

的心血 , 随便 弃之 非常可 惜 。
实 验记 录单 还 有许 多 价 值 , 我 们 应 当 妥 善 保 管 好 , 以 装 入 学 生 可 的 成 长 记 录 袋 ; 们 町 以 根 据 记 录 我 单 评 价 学 生 的 实 验 操 作 能 力 , 中 从
三教《 热和冷 却》 加
官 清建
子的科 学 学 习 的重要 依 据 。同 时 ,
科 学 记 录也 是 学 生 科 学 活 动 中 的 一 种 重 要 的 实 验 证 据 , 为 这 上 面 如 因
实 记 录 了孩 子 观 察 到 的科 学 现 象 。 有 些 科 学 老 师 喜 欢 在 科 学 课
孩 子 们 凭 生活 经验 就 知 道 蜡 烛 点燃
作 起来 简单 、 全 , 果 明显 ! 安 效
于 是 , 基 本 按 照 教 材 的 思 路 我 设 计 了教 学 过 程 , 学 生 制 作 糖 画 把 的 引 入 修 改 为 观 看 糖 画 制 作 的 课 件 引 入 。 再 找 出 几 年 前 使 用 过 的 小 药 瓶 , 配 成 液 体 热 胀 冷 缩 演 示 装 器 。全 课 教 学 时 间 为 一 课 时 。 我 先 在 三 班 上 课 , 完 后 发 上 现 , 用 教 材 的 顺 序 , 课 时 上 完 采 一
流 到 纸 上 冷 却 凝 固 的 过 程 。 教 材
要 求 铜 球 的 热 胀 冷 缩 实 验 为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 改 为 一 个 学 生 在 老 师 我 的 配 合 下 做 演 示 实 验 。 教 学 过 程
分 为两 课时 : 一课 时 , 识 加热 、 第 认
教 材 从 制 作 糖 画 引 入 , 近 学 贴 生 的 生 活 , 后 分 组 探 究 。过 去 我 然 曾在课 堂上 指导 学生 制作 过糖 画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单元回顾)课件+3个内嵌视频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液 体
水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液 体
水
酒精、
橙汁、
酱油、
食用油、
……
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
液 体
酒精、 橙汁、 酱油、 食用油、 ……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水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金属 材料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液 体
水
固 金属 体
材料
液体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
液 体
水
一般来说,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热胀冷缩
特例:水在0-4℃ 这个小小的温度范围里, 温度较低时体积反而比较大。
一般来说,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热胀冷缩
特例:水在0-4℃ 这个小小的温度范围里, 温度较低时体积反而比较大。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液体
热胀冷缩
固体
气体
四科年学级课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固体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
固 金属 体
材料
固体热胀冷缩
液体热胀冷缩 加热与冷却
气体热胀冷缩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受热或遇冷之后, 气体的体积产生了膨胀或收缩。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形成风
热空气
冷空气
固体热胀冷缩 液体热胀冷缩 气体热胀冷缩
加热与冷却
四科年学级课
科学
一般来说,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特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科学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 加热和冷却 苏教版

•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
4.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
5.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
6.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启思站
在生产、生活中,人 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 哪些事情?
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弯曲玻璃管
炼钢
预留铁轨缝隙
具 体 事 例
据科学家测
算,每升温1 ℃ , 钢轨便伸长10万分 之一米。冬夏温差 达50 ℃时,北京至
太原的514千米钢
轨在夏天会伸长
257米。
讨
1.以上事例说明了什 么?
论 2.给我们哪些启示?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 冷缩的原理发明的。
温度计的发明
1.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气 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 计。 2.1654年,伽利略的学生斐迪南又设计了酒精 温度计,它的样子和今天的温度计一样。
3.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温标, 用“℃”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 冰点为0 ℃ ,沸点为100℃。
1.铜球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
2.给铜球加热
3.铜球能通过吗? 不能
4.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
它通过铁圈。能
小结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铁球 酒精灯 三角架 水槽 冷水 实验过程::1.铁球能穿过铁圈
2.给铁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铁球放入冷水中, 4.铁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能。
《加热和冷却》课件

加热和冷却的方式与速度
加热方式
不同的加热方式(如电热、燃气热、 红外线加热等)会对物体的加热速度 和均匀性产生影响。
冷却方式
加热和冷却速度
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快,物体温度变化 越剧烈。快速加热或冷却可能导致物 体内部产生应力,甚至引起材料性能 的变化。
冷却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到物体的冷却 速度和效果。常见的冷却方式有自然 冷却、强制风冷、液冷等。
热管技术
利用热管内部工作液的相变和热对流实现热量快速传递,具有高效、 紧凑、可靠等优点,可用于各种需要高效传热和散热的场合。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智能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加热和冷却过程的 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效。
多场协同控制
将热、力、化学等多场因素协同考虑,实现对复 杂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冷却在食品保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食品 的保存期限。
详细描述
通过降低食品温度,可以减缓食品的腐败和变质过程。在超 市的冷藏区域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以 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电子设备散热
总结词
冷却对于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过热损坏。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也冷却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去, 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冷却方法。
注意冷却介质的选用
0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如水、冰、酒精等,并确保其
质量和纯度。
防止冷却过度
03
在冷却过程中要控制温度,避免过度冷却导致设备损坏或其它
安全问题。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前检查
在开始加热或冷却操作前,应先 检查设备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和组织转变ppt课件.ppt

过饱和碳α-Fe条状 羽毛状
B上 =过饱和碳 α-Fe条状 + Fe3C细条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形貌
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
230~ - 50℃; 低温转 变区; 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
10
102
103
104
时间(s)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
)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电镜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 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
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知道液体、固 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 原理做成的。 3、能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产、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一杯染有颜色的水
一杯热水
一杯冷水
小试管
带有细管的胶塞
探究一: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步骤: 1. 往试管里加入染了颜色的水。 2.用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塞 紧试管口。 实验 过程 3.把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观 察细管中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4.再把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 ,观察细管水位的变化。 注意 防烫伤 玻璃仪器轻拿轻放 整理器材 事项
空气在冷却时体积会 ( 收缩 ) )的性质。
热胀冷缩
结论: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 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发明
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 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后来,他经过反复 试验和思考,终于在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 计。 由于气压的原因,空气温度计不能准确 测定温度。1654年,伽利略的学生裴迪南又 设计了酒精温度计,它的样子和今天的温度 计一样。裴迪南的温度计得到了流传,但由 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仍然给使用带来不便。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 华氏温标,用“℉”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 ℉,沸点为212℉。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 摄氏温标,用“℃”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纯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根据不同 的需要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演示二: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冷水
固体热胀冷缩 演示器
冷却
酒精灯加热
探究三: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一杯热水
一杯冷水
无盖矿泉水瓶
一个小气球
实验过程 把瓶子放入热水 中
看到的实验现象 气球(鼓起来)
说明 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 ( 膨胀 )
把瓶子放入冷水 气球(瘪下去 ) 中 我们的结论:空气有(
实践运用: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 热胀冷缩做哪些事?
夏天缝隙很小
Hale Waihona Puke 冬天缝隙很大导学测评:
一、判断题。 (1)水具有热胀冷缩缩的性质,但其他液体没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 ( ) (2)夏天架电线时要架得松一些,以防止冬天电线遇冷 √ ) 收缩时绷断。 ( (3)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 √ 缩拉断。 ( ) 二、填空题。 (1)水在一般情况下,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 ),冷却 时体积会( 收缩 )。 (2)温度计是利用(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说说这节课有什 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