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合集下载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次北固山下、天净沙》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次北固山下、天净沙》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XXX/XXX二、XXX左迁XXX有此寄/XXX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XXX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XXX/XXX一、《观沧海》赏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XXX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1、D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XXX九、秋词(其一)/XXX十、夜雨寄北/XXX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XXX十二、潼关/XXX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XXX据说好友XXX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背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平,实在是写出了XXX 荒远和XXX对朋友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D剖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三、《次北固山下》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XXX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1、D剖析: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次北固山下》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次北固山下》王湾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王湾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王湾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赏析选择题】【课内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王湾(693~751)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唐朝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主题思想】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原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4.下列对这首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B颔联中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这一联表现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虽在江南,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项正确,故选D。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 “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02:《次北固山下册》《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02:《次北固山下册》《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

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赏析积累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赏析积累练习卷(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积累卷一、《观沧海》(七上P14)(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整体感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课后习题】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

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原题再现】1、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全文,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指南》P51)2、在写景上,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海水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描写草木洪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3、开头两句先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接着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最后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素材积累+思维导图+知识精讲+典型例题+答案解析】编者的话:同学们,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积累,唯有此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套资料为课前预习,课中巩固,课后提升而设计,对单元内的课文知识点进行全面精讲,易错点逐个分解,强化练习常考易错真题,答案解析非常通俗易懂,可助你轻松掌握、理解、运用单元知识点解决问题!素材积累:关键词“思乡”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4、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何逊《相送》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6、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7、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长安九日诗》8、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9、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王维《杂诗三首》10、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11、思乡之情,如同诗中的远方,既温馨又迷人。

身处异乡,我始终怀着一份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

那里的一切都是我心中永恒的宝藏,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12、思乡,如同品一杯香醇的咖啡,苦涩中带着深深的思念和温暖。

13、思乡之情,如痴如醉,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盏故乡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文本知识简单且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呈现,是一种实用性的知识小结。

第二部分——知识精讲:把握文本知识要点,掌握阅读及答题技巧,感悟语文学习的快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选题典型、高频易错、考试母题,具有理解一题,掌握一类的优势。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整体感知】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名句解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终身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

夜晚过去,太阳在海上升起,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到来。

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

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诗歌主旨】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三)(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

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

沿着河流追溯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kuàng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悄然kuàng达2.(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

血性是个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古老限制粗野B.原始界定粗野C.古老界定粗放D.原始限制粗放3.(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B.春节晚会上,这对姐妹花的舞蹈表演婀娜多姿,尽态极妍,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作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D.当娓娓动听的乐曲从音乐教室传出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4.(2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山是静的,海是动的。

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便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将环保理念放到一切发展的首位,是守住青山绿水的关键。

B.“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相关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

“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次北固山下》中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中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中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赏析选择题】【课内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王湾(693~751)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唐朝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主题思想】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次北固山下》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选择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 “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

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6、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人”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参考答案】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解析】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
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

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解析】D 想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

表达思乡之情。

6、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人”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D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不是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