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寒潮知识点总结
冬至北半球的寒潮
冬至北半球的寒潮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特别是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寒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冬至北半球的寒潮现象,以及它对人们的影响。
一、寒潮形成原因和特点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爆发,并带来大范围持续低温的天气现象。
它主要由高纬度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冷空气南下和风力加强所引起。
当这股冷空气接触到温暖湿润的空气,就会形成锋面,导致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变得严寒。
寒潮的特点是低温干燥,风力较强。
它往往伴随着冰冻天气、降雪或雨夹雪等天气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和困扰。
二、寒潮对人们的影响1. 健康影响寒潮天气的低温和风力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寒冷的气温会增加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
寒潮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注意室内外温差,增强体质,避免患病。
2. 交通受阻寒潮天气往往伴随着降雪或冰冻,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道路结冰会增加驾驶风险,并可能造成事故。
同时,雪量较大时,道路清理工作需要时间,容易使交通受阻。
人们在寒潮天气里需要留意交通提示,安全出行。
3. 农业损失寒潮对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寒冷的气温会导致农作物冻害,造成农产品减产甚至死亡。
此外,连续持续的寒冷天气也会影响农业生产计划和农民的收益。
4. 能源需求增加在寒潮天气中,人们为了保暖而使用更多的暖气设备,这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增加。
这可能会对能源供应和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
5. 心理影响长时间的严寒天气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寒冷、昏暗的天气可能导致人们情绪低落、消沉以及冬季抑郁症的加重。
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参与户内活动,保持社交联系,以及采取其他有效的应对措施。
总结:冬至北半球的寒潮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挑战。
寒潮天气的低温和风力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交通、农业和能源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寒潮天气中,人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暖、注意交通安全,并且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健康度过这个寒冷季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寒潮是自然灾害吗 有什么危害
寒潮是自然灾害吗有什么危害寒潮是自然灾难,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快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猛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自然灾难:寒潮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快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猛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肯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寒潮攻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峻的影响。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
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处处被冰雪掩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肯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的危害和有利影响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
可造成铁路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
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
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简单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很少被人提起的是,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
地理学家的讨论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
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特别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
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
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由于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一般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地理第三节_寒潮台风(自然灾害)
6小时内
可能或者 已经受热 带气旋影 响,平均 风力12级 以上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8级 以上。 防御措施: 1.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停课,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指派专 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托)的儿童; 2.进入防风状态,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船舶到避风 场所避风; 3.危险地带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4.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防御准备,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业等
2、台风防御
加强监测、预报 搞好宣传、提高防台风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
探究:试评价台风的功与过。
过:台风登陆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大 量的财产损失和部分的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山洪、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功:台风登陆能够给陆地带来大量的降水,同时也可 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附1)
(2.和3.题)归纳总结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①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削弱作用: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 移动方向垂直,阻挡冷空气前行,从而削弱冷空气的影 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②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助长作用: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 移动方向平行,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 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 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黄 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③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涉引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 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 加剧东北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热带气旋强烈发 概念: 展。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 最多的海域
发生季节: 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台 风
2.2 自然灾害:寒潮与台风
一下降10°C以上,并 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 的就称之为寒潮。
2.想一想: (1)形成寒潮源头的天气系统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请画出简图(北半球近地面) (2)寒潮南下途中产生的天气系统,是冷锋还是
暖锋?请画出简图
观看下列图片: 寒潮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2)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二.影响我 国的寒潮
寒潮路径
4.(1)我国容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 (2)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5.合作探究:寒潮在我国的影响
(1)比较我国北方与南方,寒潮锋面形成的降水,在哪个地 区几率大一些?为什么? 南方;因南方空气湿润 (2)选择填空
2.台风的形成条件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26摄氏度以上)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上升气流和地转偏向力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地转偏向力太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
高纬度海面水温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
O台风眼
【探究活动】
阅读台风构造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1)台风警报 中,为什么说 “台风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 而不说“台风 中心最大风 力”? (2)海上船只 遇到台风时, 是否可进台风 眼里避难?
(1)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 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空气在此急 速旋转上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是台风中天气最 恶劣的区域,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带,因此,台风警 报中,总是预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 风中心最大风力”
A
气压 (高)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初中寒潮知识点总结
初中寒潮知识点总结一、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夏季风的南移,冷空气南下到达低纬地区,引起天气骤冷和强风的天气现象。
导致寒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冷空气的南下,从而给我国北方以及中东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冷空气天气。
二、寒潮的特点1. 温度骤降:在寒潮的影响下,气温骤降,天气寒冷。
2. 风力加强: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风力也会明显加强,有时候会引发强风或者台风。
3. 降水少:寒潮一般会带来少量的降水,通常是零星小雪或者雨夹雪等形式。
三、寒潮的影响1. 气温下降:伴随着寒潮的到来,气温明显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没有暖气供应的地区。
2. 交通受阻:寒潮带来的降雪或者降雨会给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道路结冰、交通受阻,危害人们的出行安全。
3. 农作物冻害:寒潮的到来,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娇嫩的果蔬等作物受到冻害的影响较大。
4. 人们健康受损:寒潮的到来,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儿童来说,更是需要格外重视。
四、如何防范寒潮1. 加强预警:对于寒潮天气,各级气象部门需要提前发布预警,让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2. 保暖防寒:在寒潮天气到来之前,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穿上厚衣服、戴上帽子、手套等,以防止自己受到寒潮天气的侵袭。
3. 交通安全:在寒潮天气到来之后,人们需要格外留意交通安全问题,避免行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4. 农作物防护:对于一些农作物需要做好防护工作,例如覆盖保温等,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寒潮天气的侵害。
五、寒潮的常见问题1. 寒潮与台风的关系:寒潮往往会与台风产生关联,有时候寒潮的骤降也可能引发台风的生成,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2. 寒潮对气象条件的影响:寒潮的到来,会对气象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霾天气的增多等。
3. 寒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寒潮的到来,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对农业、渔业等的影响,导致一定的损失。
六、寒潮的防范措施1. 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寒潮,需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及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减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寒潮防御工作总结
寒潮防御工作总结寒潮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寒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本次寒潮防御工作进行总结。
一、寒潮概况本次寒潮来势汹汹,具有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据气象部门监测,气温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极端低温天气。
同时,还伴有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给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防御工作部署在寒潮来临之前,我们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寒潮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防御工作有序开展。
1、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提醒大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交通部门加大了对道路的巡查力度,及时清理积雪和结冰路段,设置警示标志,确保道路畅通。
同时,加强对客运车辆、货运车辆的安全检查,严禁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3、做好农业生产防护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加盖保温膜、烟熏等措施,减轻寒潮对农作物的损害。
同时,提前做好牲畜的保暖和饲料储备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稳定。
4、确保能源供应稳定能源部门加强对电力、燃气等设施的巡检维护,提前储备充足的能源物资,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能源供应。
5、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充足的救援物资和设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三、防御工作落实情况1、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提高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累计发布寒潮预警信息_____条,覆盖人群达到_____人次。
2、交通保障交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_____人次,巡查道路_____公里,清理积雪和结冰路段_____处,设置警示标志_____个。
期间,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寒潮、台风-自然灾害
• (3)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①西路:从 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 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 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东路:从 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 经华北地区南下。
西北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 华南 地区 地区 地区 游地区 地区
寒潮
91 270 109 88
84
强冷空气活动 230 320 259 201
184
合计
321 590 368 289
268
1.哪一个地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2.地形对冷空气活动有什么影响?
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 次数”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探究活动】
阅读台风构造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1)台风由哪部 分组成? (2)台风警报中, 为什么说“台风中 心附近最大风力”, 而不说“台风中心 最大风力”? (3)海上船只遇 到台风时,是否可 进台风眼里避难?
(三)热带气旋
• 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 2.危害:形成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 人员伤亡。
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 气 候 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淮河 洪涝 原因
自然 原因
流域地形 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水系特征 中游河道弯曲,下游入海河道淤 塞,排水不畅;
流域植被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 源能力差。
人为 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 原因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
第3讲寒潮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发生时间:冬半年。
2.表现: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带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干冷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形成。
特别提示寒潮天气实质上是发生在冬半年的快行冷锋天气系统活动过程。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危害2.发生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预防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特别提醒春初、秋末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1)初春万物复苏,果树开花发芽,小麦等粮食作物开始返青。
寒潮会使果树花芽和返青的粮食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无法继续生长导致减产。
(2)深秋是农作物的成熟季节,寒潮会冻坏农作物,使未成熟的作物无法继续生长而导致产量下降。
考点一寒潮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1.图甲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答案(1)冷锋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影响该地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受冷锋影响,该地会出现降水、大风和降温天气。
第(2)题,该地属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抗灾能力较弱,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会造成严重威胁。
【考向立意】本题结合区域图和天气图,考查冷锋带来的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思维过程】认真阅读图形→把握天气系统类型→确定锋面性质→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冷锋天气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误区警示】该题出错的原因是:①不能正确判断锋面类型;②不能明确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预测展望】结合本年度寒潮的发生情况,考查寒潮的特征、影响及防御。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地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详细剖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持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是导致洪涝的主要气候原因。
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河谷地带等,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3、水系因素:河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水系紊乱、排水能力差等,容易导致洪水无法及时排出。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削弱了湖泊和森林的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1、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破坏工厂、企业,影响工业生产。
4、引发疫病流行,威胁人类健康。
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河道整治、分洪区建设等,提高防洪能力。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加强土地管理和植被保护等。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也较少。
2、地形因素: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导致背风坡降水稀少。
3、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3、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防御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
2、节流: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
主要的自然灾害之寒潮灾害ppt(共35张PPT)
地区 类型
西北地 区
东北地 区
华北地 区
长江中 下游地
区
华南地 区
寒潮
9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0
109
88
84
强冷空 气活动
230
320
259
201
184
合计
321
590
368
289
268
高压
二、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
讨论:分析我国哪些 地区不易受寒潮影响 或者受寒潮影响较弱? 为什么?
青藏高原
地势高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广东
预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冷 1941年,德军的铁蹄逼近了莫斯科近郊。
(1)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大风、降温、雨
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
锋 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
火车站广场许多旅客都摔得四脚朝天
雪、冰冻等天气
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
冷锋
冷锋
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 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
有没有有益的一面的呢?
全面的看问题
危害
大雪可保护农作物安全越冬,春暖融化
功
可缓解旱情,农作物受益
天然的杀虫剂(减少病虫害)
带来风力资源
四、寒潮的预防措施
(1)发布准确的寒潮
信息和警报
(2)人们做好防寒 潮准备
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
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思路整合
知识结构
寒潮
成因
时空分布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气象灾害寒潮
中国的典型干旱
成因 华北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春旱 (春旱) 降水稀少(雨带未到);用水 量大 江淮 伏旱 华南 冬旱 7、8月 7、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 (伏旱) 气流,蒸发旺盛,降水少。 冬半年 冬半年,华南地区降水较少, 气温较高蒸发强。人口密集, 城市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时间 3-6月
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当年台风次数 减少
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形成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 形成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称为飓风。
2、分布: 亚洲东部沿海、亚洲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 3、发生季节: 夏季和秋季 4、结构: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5、危害: 强风、暴雨、风暴潮带来的危害 6、防御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RS技术)
对我国影响最大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 季节变化——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易致夏秋 洪涝、冬春干旱) • 空间差异——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暴雨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资料 1 : 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1998 年夏,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 形成降雨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2000亿元。 暴雨时空分布 夏秋季节 我国东部,南方; 亚洲全球洪水最多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粤、琼、台等地——纬度低,离寒潮发源地较远 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 冬季风的南下 云贵高原——地势高,纬度低,离冷空气发源地远 华北平原——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②地势较低
台风和寒潮比较
路径
中路 东路
西路
中路——路程较短, 沿途地势北高南低, 来势汹涌。
洪水灾害 减灾办法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预报;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如修建堤坝,分洪区; 防洪保险,建立洪水警报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潮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气象部门规定:一天内降温达到10C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 C以下称为寒潮。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分布:
时间上,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其中以秋末初春的危害最大。
空间上: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我国除①青藏高原地区和滇南谷地因地形原因不受寒潮影响
②海南岛由于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较小,
③四川盆地因受地形的影响面受寒潮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
受到寒潮影响。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①西路:源自北极,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对我国
西北、江南及华南影响大;
②中路: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
地区;
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南下,-
般只影响北方。
天气:长江以北以大风、降温为主,长江以南则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危害: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末春初危害最大);
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③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④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尘暴;
⑤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不利;
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有利:
①带来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
(瑞雪兆丰年)
②低温可以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措施:
①应加强监测预报
②注意保暖。
③制定应急预案
沙尘暴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分布:西北、华北地区。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一一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一一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③春季多大风
④地表植被稀少
⑤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沙尘物质充足。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保护植被等
危害:
①沙漠扩张,淹没农田,刮走沃土;
②加剧土地荒漠化;
③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④破坏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⑥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⑦与之相伴的寒潮会农作物受霜冻之害;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有利:
①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小酸雨的危害;
②提供凝结核,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③给海洋生物提供饵料,增加捕鱼量;
④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可以抑制温室效应。
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
②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覆被率;
④加强加强监测、预报
⑤限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⑥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牧区用能问题。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
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
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
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④离沙源地较近
雾霾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
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
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
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
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 (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 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
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 ,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 ),也就是直径
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
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 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
面。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怎么做才能减少雾霾对身体危害
一、避免雾天晨练。
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
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二、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
三、患者坚持服药。
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四、别把窗子关得太严。
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五、尽量远离马路。
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六、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注意事项
1雾霾天气少开窗
2、外出戴口罩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6、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7、深层清洁治理方案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