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2000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含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1682ad852458fb760b56a0.png)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一、概念题1.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答案: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 生产劳动答案: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需途径。
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3. 生产关系答案: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
4. 价值答案: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试卷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0844f0dea8956bec0875e35f.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分数:2.00)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本身而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在本题中,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其正确选项是D。
3.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分数:2.00)A.使用价值构成的√B.资本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价值构成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 (分数:2.00)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6)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6)](https://img.taocdn.com/s3/m/fa5b9e630722192e4536f694.png)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标准答案:错2.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标准答案:错3. 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4.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标准答案:CA. 新科技革命B. 生产国际化C. 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 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5.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标准答案:D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6.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标准答案:AA.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 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7.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标准答案:C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C. 垄断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三. 多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8.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标准答案:BCD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C.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D. 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9. 经济全球化:()标准答案:ABCDA. 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B.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C.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D.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0.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A. 生产全球化B. 贸易全球化C. 金融全球化D. 企业经营全球化1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标准答案:ABCA.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B.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 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2000年真题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2000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c7b821b90d6c85ec3ac6e2.png)
2000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1、仁政(孟子)2、以名举实(后期墨家)3、虚壹而静(荀子)4、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刘禹锡)5、理念(柏拉图)6、教父学7、偶性(霍布斯)8、绝对理念(黑格尔)二、论述题(3×20,任选三道)1、戴震的“人欲即人性”的思想2、孙中山的物质、精神观3、斯宾诺莎的自然观4、费尔巴哈论宗教的本质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考研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40e80ed7e45c3b3566ec8b20.png)
初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复试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哲学篇)(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复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加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田克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复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初试
《政治学基础》
王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郭齐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初试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初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加试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初试
《科学技术史》
张密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9)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9)](https://img.taocdn.com/s3/m/a576934616fc700abb68fc94.png)
立信机考马克思题库(基本无重复)绪论一.判断题1.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对2.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标准答案:对二. 单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标准答案:C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6.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标准答案:C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7.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标准答案:A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标准答案:DA. 吐故纳新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标准答案:B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标准答案:BA. 马克思B. 亚当·斯密C. 大卫·李嘉图D. 威廉·佩蒂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标准答案:AA. 合理内核B. 基本内核C. 精髓D. 核心12.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标准答案:AB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第13.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标准答案:BC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D. 笛卡尔14.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标准答案:ABC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D. 托马斯·莫尔1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标准答案: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16.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标准答案:CD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1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标准答案:ABCDA.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 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12.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标准答案:BCD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判断1.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马原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马原考研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9947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e.png)
马原考研试题库及答案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哪一部分是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阶级斗争理论答案:A2.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德意志意识形态》B. 《共产党宣言》C. 《资本论》D. 《哲学的贫困》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 商品和货币答案:B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A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主义私有制答案:D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D. 人民内部矛盾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共产主义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新民主主义社会答案:A8.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A. 等于其劳动力的价值B. 等于其工资C. 大于其劳动力的价值D. 小于其劳动力的价值答案:C9.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力量C.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D. 与社会历史发展无关答案:A10.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国家强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A, B, C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关系B. 生产力C. 商品D. 货币答案:A, B, C, D13.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有:A. 延长工作日B.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C. 提高劳动生产率D. 增加工人数量答案:A, B, C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体现在:A. 更高的生产力水平B. 更公平的分配制度C. 更广泛的人民民主D. 更强的国际竞争力答案:A, B, C15.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阶级性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5)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5)](https://img.taocdn.com/s3/m/8c9a4f00e53a580217fcfe0c.png)
一.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标准答案:对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5.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标准答案:D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13.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标准答案:CA. 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 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14. 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标准答案:BA. 事物的度B. 事物的属性和量C. 事物内在的规定性D. 事物的特殊矛盾20.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标准答案:AA. 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标准答案:D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7.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标准答案:DA. 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B. 价值规律C.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 剩余价值规律9.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标准答案:CA. 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 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C.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 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10.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标准答案:CA. 剩余价值学说B. 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理论D. 劳动力商品理论11. 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标准答案:BA. 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B.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 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D.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2.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标准答案:AA.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7. 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标准答案:D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0. 绝对剩余价值是:()标准答案:C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1. 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标准答案:BA. 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B.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 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D.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2.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标准答案:A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利润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42316965ce05087732131c.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A.商品是如何成为资本的B.劳动力是如何成为商品的C.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D.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B.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D.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通过流通领域而增殖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3章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等价交换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这说明价值创造只能发生在生产流域中,流通不创造价值,既然如此,价值增殖也只能发生在生产领域。
但是,离开流通,资本家无法购买和销售,也不能增殖,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这句话的含义是: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从对G—W—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A.G—W阶段的货币上B.W—G′阶段的商品买卖上C.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D.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途径是A.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B.生产资料私有制C.纸币代替金属货币D.劳动力成为商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殊性在于A.它由劳动时间决定B.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它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6.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根本特征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C.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D.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马克思指出:“变为劳动力的耶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64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64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c40473bd64783e09122bc5.png)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64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任务不仅在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在于现实地改变世界,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实践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
因此,辩证法就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或辩证的唯物主义。
(2)实践观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并不是脱离开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的。
它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也不是脱离开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的。
它把实践视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把物质生产实践视为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
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3)实践观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这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
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的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9)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题库 (9)](https://img.taocdn.com/s3/m/ce5109c5e53a580216fcfe94.png)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标准答案:对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标准答案:错3.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标准答案:对二. 单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4.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标准答案:DA. 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5.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标准答案:D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标准答案:CA. 吃喝穿住B.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 社会关系的形成7.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标准答案:B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唯心主义C. 历史主义D. 自然主义8. 社会意识主要是对:()标准答案:A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 阶级斗争的反映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 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9.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标准答案:DA.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 劳动者C. 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 生产工具10.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标准答案:D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1.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标准答案:BA. 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 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 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2. 经济基础是指:()标准答案:AA.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13.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标准答案:BA. 决定作用B. 加速或延缓作用C. 无足轻重的作用D. 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三. 多选题注:每题1分。
马克思-考研真题-选择-绝密-有用
![马克思-考研真题-选择-绝密-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d16cdc915f804d2a16c102.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认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认之否认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36e8ba8450e2524de4187e51.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分数:2.00)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本身而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在本题中,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其正确选项是D。
3.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分数:2.00)A.使用价值构成的√B.资本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价值构成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分数:2.00)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https://img.taocdn.com/s3/m/79530ac65727a5e9846a611d.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电子书下载说明:我们严格按照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的章节体系,共分13章(含导论)。
每章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人大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便于学员全方位备考。
导论一、选择题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B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此外,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单选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又需要通过物质生产过程生产出来,因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4[单选题]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的产品【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在生产资料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
马原历年考研选择题真题
![马原历年考研选择题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4f16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8.png)
绪论[已考试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干脆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阅历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C)(1997年)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A)(1993年)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建性的统一(C)(1994年)4.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D)(1995年)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探讨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C.供应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1998年)第一章[已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四周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起先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分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相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实唯物论观点(D)(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C)(1995年)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C)(1995年)7.主见“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B)(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相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A)(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确定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亲密(A)(2009年)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见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见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确定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2001年)11.广阔农夫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c4d3286a5e9856a57126016.png)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发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再生升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这种过剩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资本积累[南京财经大学2005研;南京大学2006研]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3.创新[南京大学2007研]答: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
从大的方面说,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4.相对人口过剩[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答: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从而导致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