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放射防护检查记录

合集下载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医用X射线诊断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可能造成潜在的损害,因此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循放射防护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

首先,医用X射线机房应符合一定的设计标准。

机房内应设有固定的、专供X射线设备使用的投射室,该室的墙壁、地面、天花板等装饰材料应具备辐射防护性能,以防止辐射泄漏。

同时,机房内应设有特定的门禁系统,确保只有受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才能进入机房,从而减少未经许可的人员接触辐射的风险。

其次,医务人员在操作X射线设备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通常,医用X射线机需要配备透射计(剂量仪),用于实时监测辐射剂量。

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合的辐射防护服、护士帽、护目镜和手套等装备,保护自己免受辐射的伤害。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辐射健康监测,以确保个人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再次,医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X射线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他们应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操作技巧,合理使用X射线机,减少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是否怀孕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辐射接受情况的因素,以便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患者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放射防护要求。

他们应该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引,保持合适的体位和部位,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如果有可能,患者应向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病史和过敏反应信息,以便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并在必要时考虑使用比较低剂量的辐射源。

此外,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用X射线的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定期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辐射剂量的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配备专门的放射防护监测设备,及时对机房内的辐射泄漏等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一、机房的屏蔽防护目标1、基本要求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可能受到的X射线照射剂量符合GB18871规定的剂量限值要求。2、机房屏蔽防护的控制目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a)对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不大于0.1mSv/周,对于周围公众剂量不大于0.01mSv/周。b)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设备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µSv巾,测量时,X射线设备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CT机、乳腺摄影、乳腺CBCT、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口腔CBCT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µSv/h;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DR、CR、屏片摄影)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µSv/h。二、机房的防护要求(一)平面布局1、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应保证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2、每台固定式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符合使用设备的空间要求。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不小于表1中的要求。表1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要求3、机房内布局合理,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4、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二)防护设施1、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设备(CT)和常规X射线摄影、透视机房,宜分别设置患者(受检者)通道门和工作人员通道门。2、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患者(受检者)状态。3、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4、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机房门能有效联动。5、于术室X射线诊断的防护设施应符合DB31/T1154的要求。6、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三)屏蔽防护效果1、机房屏蔽防护效果应同时符合要求。2、机房的门、窗应有其所在墙体相同的防护效果。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不含顶层)顶棚、地板(不含下方无建筑物的)应符合相应照射方向的屏蔽厚度要求。3、机房的屏蔽厚度设计和施工,应在符合GBZ130要求的基础上,依据机房结构、设备技术参数、工作负荷和建设单位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进行具体核算。如屏蔽防护核算值大于GBZ130规定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则应按照核算值进行施工。4、距X射线设备表面lOO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µSv/h时且X射线设备表面与机房墙体距离不小于lOOcm时,机房可不作专门屏蔽防护。(四)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1、每台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应配备不少于GBZ130所规定的工作人员、患者(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成年人用的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儿童用的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2、防护用品的使用,应符合DB31/T1060的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同室操作时,应使用GBZ130所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或辅助防护设施。于术室X射线诊断操作,应符合DB31/T1154的要求。3、患者(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三、机房防护检测(一)检测仪器1、用于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防护检测的仪器,应经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2、宜使用能够测量短时间出束和脉冲辐射场的设备进行测量,若测量仪器达不到响应时间要求,则应对其读数进行响应时间修正。

医疗机构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放射诊断(含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防护要求,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及其相关防护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

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中的X射线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706.11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 l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WS 76-2017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X射线影像诊断 X-ray imaging diagnosis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3.2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3.3放射防护 radiation protection保护人员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影响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放射防护体系、放射防护标准、辐射监测、防护评价及实施管理等。

3.4正当性 justification在计划照射情况下,确定某一实践在总体上是否有益的过程。

3.5防护与安全最优化 optimization of protection and safety确定防护与安全水平的过程,使得受照工作人员和公众的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数及潜在照射的概率,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医用诊断X线防护

医用诊断X线防护

医用诊断X线单位必须建立的档案
对每台X线机和防护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 机器和设备的维修、更换等情况必须及 时登记归档 对每个放射工作人员应建立个人剂量档 案和健康档案,并由专人保管 对卫生监督部门每次监督检查的文书、 记录应存档保管 放射防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定期监测
对X线机的防护性能、X线机使用场所和 周围环境的剂量进行监测,建立防护档 案 对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检测 由放射卫生防护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 疾病控制中心等)定期进行
医用X线诊断检查的防护原则
一、X线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 二、X线工作人员与受检者防护兼顾原则 三、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 的原则 四、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 频率

X线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

由于医疗照射可以对人体产生危害,因 此,即在有明确的X线检查指征,通过检 查能明确诊断,有利于患者的医学处理 与康复,或通过X线普查能检出一定数量 的患者,有利于居民整体健康素质的提 高,才进行X线检查。检查的同时,要选 用最适宜的方法和最佳的投照条件,尽 可能地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医用诊断X线外照射防护方法

时间防护:在保证医疗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在
辐射场内的逗留,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距离防护:通过增加受到X线照射的人体与X线球
管焦点之间的距离,来达到防护目的。
屏蔽防护:在受照人体和X射线源之间设置屏蔽物
来进行防护。
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性能


建筑材料:砖和水泥较好 墙壁厚度:摄影机房有用线束朝向的主墙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
厚度,其它应有1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透视机房均为1mm铅当量防护 厚度(通常一砖即24mm后的实心砖墙约有2mm铅当量防护厚度)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与防护要求的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与防护要求的检测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我国常见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CT机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透 视 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拍 片 机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牙 片 机
DR
C
DSA

臂 机

讲述内容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一.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概述
X射线诊断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兴起于20世纪10~20年代,56~60年代我国放射学迅速发展,而70~80年代 以来出现质量上的飞跃。近一二十年来,综合应用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远程放射学 等一方兴未艾之势蓬勃发展。与放射学事业发展相适应,X射线诊断设备的研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系 列化已有相当规模,并向国际标注年华迈进。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 LP/cm单位
线对/厘米(LP/cm):单位长度内的扫描线对数。衡量成像系统对黑白相间、宽度相等的线状目 标影像分辨的能力,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
因此,它们正好是倒数关系,比如分辨力5mm,则对应0.2LP/mm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通常在验收检测合格后,由最初的稳定性检测得出,或者有相应的标准给定。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x-线球管到屏蔽间 屏蔽设计 的距离
1
医用 X 射线诊断机房屏蔽设计表
初级或次级 屏蔽 屏蔽外相邻区 域的用途.
建筑材料和厚度
〈皿)
居留因子 T
(m)
控制室门 观察窗
机房防护门
墙1
墙2 墙3 墙4 顶棚
地板
1-
注1 :初级屏蔽是指 X 射线束可直接投射到的屏蔽体,其它屏蔽均为次级屏蔽.
注2: 居留因子 T 选择原则: T=1 是指经常有人员停留的地方,适用于控制室、邻近的工作室、实验室、控制廊和职
2009 -12 -
23 发布
2010 - 05 -
01 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引用于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DB31/482-2009》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年12月23日发布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
DB
31/462-2∞9
刚吕
本标准第4章、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内容为推荐性.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局提出。
左2
上2
中:
下:
右z
操作位
观察窗
左z 左z 上z
中z 中z
下z
右g 右2
机房防护门
左2
上z
中:
下:
右:
墙l
墙2
培3 堵4 机房上方
机房下方
通风管道
穿墙管钱洞口
注 1 :检测数据未扣除本底值.
检测人:
复核人 2
年月日
年月日
5
引用于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DB31/482-2009》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年12月23日发布

(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 4 章~第 7 章和附录 A、附录 B 、附录 C 是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Z130 —200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Z 138 —200 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本标准以 GBZ 130 —2002为主,整合了 GBZ138 —2002 的内容,与 GBZ 130 — 200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关于医用 X 射线机的生产、 X 射线机不适用种类限制、 X 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定期检测等内容和有关诊断床板、乳腺摄影支撑台滤过厚度的要求;——增加了 CT 机、介入X 射线设备可允许的最小第一半值层的内容,牙科机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和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要求、同室近台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时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控制值和机房屏蔽体外辐射剂量水平剂量率的控制值,介入放射学设备配置患者受照剂量记录装置的要求和机房防护检测方法以及附录D;——修改并增加了机房屏蔽防护厚度和机房使用面积的要求,还增加了机房单边长度的要求,并修改了水箱散射标准水模的尺寸;——将 GBZ 138-2002 中 X 射线诊断设备及场所的防护监测要求内容改写在第7 章,检测方法内容改写在附录 B 中。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云、冯泽臣、万玲、岳保荣、范瑶华、余宁乐、王时进、杜国生、王进、张泓。

GBZ 130 — 2002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279 —2001 :GBZ 138 — 2002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T 190 — 1999 。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 X 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医院放射科核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

医院放射科核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

医院放射科核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针对20XX年医用射线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了年度评估,具体评估如下:医院现有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一台,CT机一台,DR机一台,放射科工作人员4人(技师1人,市中心医院派驻1人)。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放射科X射线机房配置有辐射防护门、辐射警告标志等辐射防护设施。

机房及其附属防护设施,经检测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环保部门同意在医院使用。

20xx年,辐射安全和防护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和记录,检查每月一次。

辐射防护情况自查后,在《辐射防护工作定期检查记录》上记录。

每月自查的内容包括:X射线装置的使用、运行、故障、停用、检修和完好情况;机房防护门、防护窗完好情况;工作指示灯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完好情况;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完好情况;辐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制度执行情况等。

每月辐射防护工作自查结果良好,射线装置未发生故障,使用正常;辐射防护用品完好,能正常使用。

未发现射线装置故障现象。

二、辐射安全防护制度医院的辐射管理制度包括:放射科工作制度,放射防护安全保卫制度,放射工作岗位职责,X光、DR、CT的操作流程,放射诊疗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放射防护人员培训计划,放射性监测方案,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

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科室兼职辐射防护人员进行自查,每月一次,同时接受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以及医院职能部门的日常检查。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方面,日常工作时,要求检查病人时隔室操作,禁止直接暴露在照射范围内,辐射工作人员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年接受外照射的剂量进行准确监控。

在辐射对健康潜在影响的告知方面,在放射科机房门前张贴关于X线辐射相关方面的警示及安装红色警示灯。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我院暂无工作人员变动,对工作人员均采取持证上岗,加强了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我院使用的X光机、DR机、CT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个人防护,配有个人防护辐射监测仪,一年二次委托汕头本科辐射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及汕头职业防治放射科检测,对我院机房及机器进行了环境辐射剂量监测,并发放了检测报告书。

医用X射线机机房的辐射防护

医用X射线机机房的辐射防护

医用X射线机机房的辐射防护张亚敏;黄昕明【摘要】医用X射线机发射的X射线对人体的作用是来自体外照射。

辐射防护方案的设计目标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确保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设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减少X射线对人体照射影H向9在进行屏蔽防护计算时,应考虑X射线装置的管电压、管电流、投照时间、参考点离源距离、剂量限值等因素,一般可采取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缩短受照时间、采取用防护材料加以屏蔽等办法,即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个人限值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同时,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临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且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The effect of X-ray on human body primarily caused by external irradiation from medical X-ray machine. The main aim of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design is provide ensaring 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 of medicl care, pvotecting the 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adation workers,patients and public.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should obe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That demands optimizing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tube-voltage and tube-current of the machine, the time and doses of exposur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measuring point to the radiation source. In addition, the design of the machine room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to the environment. Forexample, the location of the machine room usually set on one end at the first floor with enough utilization area.【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2(009)007【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机房要求;设计依据;防护目标【作者】张亚敏;黄昕明【作者单位】六安市人民医院设备处,安徽六安237005;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项目部,上海200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74X射线机是将电能转变为X射线能的一套换能装置,X射线在辐射场中可以分成3种射线:由X射线管的窗口射出的用于检查的有用射线;由X射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由上述2种射线在诊视床板、被检体上产生的散射线。

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要求和评估方案——辐射防护(四)

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要求和评估方案——辐射防护(四)

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要求和评估方案——辐射防护(四)按照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的3项原则,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足够厚度的屏蔽材料,其最终目标都是使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承受的辐射剂量在国家辐射防护安全标准规定的限值以下。

因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医院,其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布局应当严格按照X射线防护的3项原则进行,同时也应紧跟国家出台发布的相关规定标准进行设计。

现阶段评价一家医院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防护要求和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估方案。

本文应用放射防护的基本理论,以防护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人员为重点,设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护方案。

高端无铅无毒防辐射装饰板一、剂量限值要求在特征X射线机最大工作负荷范围内,对墙外区域、楼板上下区域每周剂量水平应小于表2给出的值。

表2 剂量限值要求二、机房屏蔽要求:无毒铅板防辐射机房防护主要环节有:(1)机房的墙壁: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砖墙要求厚度在24cm以上;混凝土墙则要求为16cm以上;一般应采用实心黏土砖进行砌筑,再加防辐射涂料进行表层处理。

(2)地面:要求平坦、光洁、无尘。

一般情况下,水泥或水磨石地面即可;若条件许可,木板地面更为理想,可防潮、防静电,有利于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3)控制室:通常是由墙、门、观察窗等构成的工作室。

(4)机房防护门、窗:主要考虑防护能力。

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保证其与所在墙壁具有相同的防护厚度。

1、诊断 X 射线机房防护中墙壁厚度的要求确定诊断X射线机房的墙壁屏蔽厚度,首先确定屏蔽透射量,然后根据由实验测量得到的X射线减弱曲线(见图1)求出所需要的屏蔽层厚度。

图1 不同厚度铅和混凝土对X射线减弱曲线图屏蔽透射量B=PR2/WUT。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一、引言
二、卫生防护措施
1.安全防护设施
2.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在操作X射线时应佩戴专业的防护设备,如铅衣、乳胶手套、护目镜等。

在X射线诊断期间,其他人员应远离机房,避免接触辐射。

3.个人卫生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检,特别是对于常接触X射线的工作人员,要
定期检查辐射剂量,确保身体健康。

4.设备维护
三、检测评价指标
1.射线剂量
2.辐射泄露
3.环境气体
4.工作场所卫生
5.辐射防护设备
四、检测评价方法
1.实地检测
通过实地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进行辐射泄露和气体污染等方面的检测,以评估卫生防护情况。

2.记录和分析
将实地检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分析卫生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定期报告
根据检测评价的结果,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医院进行报告,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卫生防护措施。

五、结论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包括安全防护设施、人员防护、个人卫生、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射线剂量、辐射泄露、环境气体、工作场所卫生和辐射防护设备等指标的检测评价,可以确保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的卫生安全与健康。

某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装置辐射监测及结果分析

某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装置辐射监测及结果分析

某医疗机构医用 X射线装置辐射监测及结果分析陕西省西安市710000摘要: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医疗机构医用 X 射线装置周围环境辐射防护现状,并为后续辐射监测方案优化及辐射安全措施防护等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GBZ 130-202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有关标准要求,对某医疗机构不同类型的医用X射线装置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辐射防护控制效果的评价。

结果:针对不同医用X射线装置测量结果:DR(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值为:2.29 μSv/h;DSA(心血管成像系统)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值为:0.21 μSv/h;CT(全身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值为1.75μSv/h。

结论:三种医用X射线装置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但个别地方剂量率较高,其对公众健康影响仍不可忽视,后续进一步重视辐射防护问题。

关键词:X射线装置;辐射监测;辐射防护随着放射诊断技术不断发展,X、γ射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中取得了不断进步,医用X射线装置已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但由于X射线具有放射性,其会对医用人员及患者带来潜在辐射安全隐患;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辐射防护规范与标准,既是促进放射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也是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1]。

因此,加强医用X射线装置辐射监测以及针对性辐射防护措施优化,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重点针对日常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三种医用X射线装置(DR、DSA、CT)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并结合监测结果,对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措施开展进一步讨论。

1监测仪器及方法1.1监测仪器本文监测仪器为:白俄罗斯ATOMTEX公司生产的AT1123 型便携式 X-γ辐射剂量当量率测量仪。

该仪器采用塑料闪烁体作为辐射探头材料,对脉冲辐射和短时辐射时间响应较好,可用于医用X射线装置曝光时间在60ms以上,适用DR、DSA及CT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监测。

GBZ130_2013_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内容

GBZ130_2013_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内容

4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 4.1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4.1.1 各种X射线设备X射线束的第一半值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2 除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X射线源组件中遮挡X射线束部件的等效滤过应符合如下规定: a) 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滤过部件,应不小于0.5mmAl。 b)应用工具才能拆卸的滤片和固有滤过(不可拆卸的)的总滤过,应不小于1.5mmAl。 4.1.3 除牙科摄影和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投向患者X射线束中的物质所形成的等效总滤过,
GBZ130-2013
Hale Waihona Puk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X射线 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 模拟定位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三、并列标准 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 护通用要求 GB9706.23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3部分:介入操作 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GB16348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6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 GBZ179 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T180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GBZ186 乳腺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18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用X线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

医用X线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

医用X线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发表时间:2019-06-26T15:00:49.4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桂红午洪丹丹[导读] 医用X线设备对人体进行照射,一方面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包括杀死相对数量的细胞,使细胞克隆恶变,甚至致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形等,因此必须保证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浙江君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医用X线设备对人体进行照射,一方面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包括杀死相对数量的细胞,使细胞克隆恶变,甚至致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形等,因此必须保证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文对医用X线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进行探讨。

关键词:X线设备;辐射;放射防护;医疗风险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检测对象为我院的3台CT、5台DR、2台DSA、3台移动式X线机、1台加速器等X线设备的机房。

设备的使用年限为2-10年。

1.2检测项目与检测设备X线设备放射防护检测的项目为其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结果。

检测周期包括每年的定期检测和维修后检测。

每个机房的常规检测部位包括操作位、观察窗5cm处、控制室与机房之间、防护门外5cm处、机房与候诊区之间、候诊区、过道、楼上地面5cm处等地方。

根据每次维修点不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重点检测维修设备时更换部分和移动部分,比如防护门门缝、防护门门把手、机房与操作台的线槽连接孔等。

检测设备采用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型号为RM2030)。

1.3检测标准与检测环境根据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规程和规定,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坏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前言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X射线诊断操作的通用防护安全要求及其相关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

模拟定位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 9706.23 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16348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6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79 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 186 乳腺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6 3 总则3.5 各种X射线检查应使用相应的专用设备,且各类设备的应用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X射线设备其他有关放射防护标准的要求。

各种X射线设备及场所应经具备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 4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4.1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4.1.1 各种X射线设备X射线束的第一半值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2 除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X射线源组件中遮挡X射线束部件的等效滤过应符合如下规定:a)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滤过部件,应不小于0.5 mmAl。

b)应用工具才能拆卸的滤片和固有滤过(不可拆卸的)的总滤过,应不小于1.5 mmAl。

4.1.3 除牙科摄影和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投向患者X射线束中的物质所形成的等效总滤过,应不小于2.5 mmAl。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射线影像诊断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手术室中,医生经常需要借助X射线影像来进行诊断和手术操作。

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手术室中必须严格遵守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医护人员在进行X射线影像拍摄时,必须佩戴专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确保自己不受X射线辐射的影响。

手术室中应配备专业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铅墙、铅玻璃等,以减少X射线辐射的泄漏和散射。

手术室中的X射线影像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在手术室使用的X射线影像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辐射剂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设备的辐射束方向必须正确,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检测等。

只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良好,才能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中的X射线影像诊断也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医生在拍摄X射线影像时,必须确保姿势正确,曝光时间合适,以获取清晰的影像。

医生必须对X射线辐射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长时间接触X射线辐射,降低辐射风险。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才能确保手术室中X射线影像诊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检测,提高X 射线影像诊断的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00字】第二篇示例: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其中照射设备的使用尤为重要。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

手术室X射线设备应当在经过专业人员的认证和定期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

设备应安装在专门设计的房间内,房间内应设有专门的放射防护设施,如铅板,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手术室X射线设备的使用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操作前需做好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

在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依靠X射线影像来进行诊断和手术指导。

放射防护监测原始记录表2014

放射防护监测原始记录表2014

原始记录
受检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单位:一
检测时间:一
放射防护监测原始记录表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邮编:
负责人:电话:
科室负责人: 电话:
监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用X射线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空气比释动能率
测试位置示意图
监测人:陪同人:
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QC) 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项目(摄影部分)
2、自动照射量控制响应
曝光条件-块铝板(mGy> 两块铝板(mGy)
4、有用线束与影像接受器平面垂直度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
检测项目(透视部分)
2、空间分辨力
3、影像增强器低对比度分辨力
监测人:陪同人:。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原则——辐射防护(三)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原则——辐射防护(三)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原则——辐射防护(三)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些适当措施,把射线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其他工作人中所受的射线剂量降低到最高允许剂量(也叫安全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

在射线防护中,最主要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和限制随机效应发生率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从而降低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

CT室辐射防护中应遵循的3项基本原则是:(1)正当化原则:在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应用实践中,必须保证这种应用实践对人群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小于这种应用实践给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利益,否则这种应用实践是不应该实施的。

(2)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照射,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应用实践,在符合正当化原则的前提下,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辐射照射水平。

(3)限值化原则:在符合上述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的应用实践中,应保证个人所受到的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

一、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了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了防护的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根据剂量=剂量率×时间,因此可根据照射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射时间。

二、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将辐射源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说在一定距离以外工作,使人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就能保证人身安全,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放射防护检测报告

放射防护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检测报告(第1页,共6页)评价项目:X射线机放射防护检测委托单位:xxxxxx镇卫生院检测类别:常规检测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地址:xxx市xxx路xxxx号电话:xxxxxxxxx 邮编:xxxxxx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2页共6页说明1。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中心提出。

2。

本检测报告只对被检机器现场放射防护负责。

3.检测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其结果只向委托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

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

5.本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两份交委托单位。

6.本报告涂改无效.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4页共6页检测结果一、设备基本情况二、放射工作场所基本情况三、机房周围环境北↑备注:X射线机房位于医院东侧,为一层建筑,其环境平面图如上。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5页共6页四、检测结果(见下表)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放射卫生防护检测结果(μSv/h)检测结果解释与说明:1.仪器探测限:FD-3013H型智能化x-γ辐射仪:周围剂量当量率探测限为0。

01μSv/h;2.本底在机房走廊外,距地面1.2米处测定为0。

15~0。

20μSv/h,机房周围防护检测结果均未扣除本底;3.检测仪器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6页共6页检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放射防护检查记录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取得时间:
登记号:
有效期限:
诊疗科目: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校验时间:
《放射诊疗许可证》
取得时间:
许可项目:
放射诊疗许可校验:
放射诊疗人员数:人
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数:人
放射影像医师数:人
放射影像技师(士)数:人
职业健康体检:体检时间:
体检人数:
体检单位:
现场检查佩带个人剂量检测仪人数:人
健康体检有无
个人剂量档案有无
放射诊疗设备:台数
CT 台数;DR 台数;DSA 台数;胃肠机台数;其他普通X射线机台数。

与《放射诊疗许可证》副本内容登记:相符不符
放射诊断设备:台数于年度进行了影响质量控制检测
放射机房间数:间
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及设备布局无变动变动
机房入口处有无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有无工作指示灯
有无放射防护监测;放射防护监测时间:
受检者是否配备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是否配备防护用品
工作时是否关闭防护门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