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ec566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d.png)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包括能量、物质、空间和信息等方面。
本文将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通过适应性演化形成了与环境适应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而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不仅导致了环境的变化,也形成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照、重力等)、化学因素(如水分、养分、气体等)和生物因素(如天敌、病原体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食物和水源)或负面的(如疾病和天敌)。
生物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和免疫系统来应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通过食物、竞争和共生等途径来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和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捕食关系来相互作用;一些微生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共生关系来存活。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中。
生态系统通常由底层物种(底质生物)、中层物种(中间生物)和高层物种(顶端生物)组成。
底质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维持生态平衡;中间生物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获取能量和物质;高层物种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等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展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
通过了解这些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演化历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7c579f0770bf78a652954e9.png)
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
非常发达,吸收 深处水分。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 以达到60毫米。 是海豹对寒冷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的树 冠像一面旗帜。 是旗形树对风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要点:
适应
生物
影响
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资料分析
在炎热缺水的荒 漠中生活的骆驼,尿 液非常少,当体温升 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是骆驼对干旱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 分长很多。 是骆驼刺对干旱的适应
叶
茎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2、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 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 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因为鲤鱼的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且受到 其它生物的影响,后代成活率太低,所以 产卵量多;小鸟受精作用在体内完成,小 鸟对后代保护好,成活率高。
3、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 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 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山羊虽好,但山羊连草根都啃食,草就不能继 续生长,且使沙土裸露,一遇大风,会使草原 沙化,影响环境。源自拟态竹节虫拟态
尺蠖
保护色
保护色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的。
二 、 生 物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实例1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实例2
蚯 蚓 能 疏 松 土 壤,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对环境适应作用》一节教学设计
![《生物对环境适应作用》一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9bd516a8114431b90dd8a1.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全面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继续,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生物适应环境方式体现在各个方面,同时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全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态学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课上及生活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不同的生物采取的生存措施等,但没有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没有认识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在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循环往复中使知识得以显现,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深化。
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生物的影像资料,制作可行性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学生观察的实物(仙人球、莲藕、荷叶、鲜花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bbd6d0ae87101f69f319503.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各方面;适应也有相对性。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蜣螂解决草原上大量粪便堆积的问题,改良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及其周围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食物链:通过吃和被吃关系形成。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7上17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多,光线亮,适合寻找实验对象。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粗粮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绿豆,红薯等。
生物防治:用天敌防治农林害虫,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杀螟杆菌防治三化螟。
生物环境学研究——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生物环境学研究——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df4df5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5.png)
生物环境学研究——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生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同时生物也对环境产生着影响。
生物环境学研究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中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生物环境学研究的重点。
1. 生物对环境的响应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是指生物在受到环境变化影响后,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行为性的。
生理性响应包括代谢变化、能量调节、生长和发育变化等。
行为性响应包括逃避、进食、交配、趋光、趋热等,这些行为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生存策略。
例如,极地熊是生活在北极地带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它的皮肤厚重、毛茸茸,身体庞大,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极寒的环境。
极地熊会在夏季储存大量脂肪,这些脂肪是它们在冬季度过4-5个月极度寒冷天气的能源来源。
此外,极地熊还有翻转浮冰的特殊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它们觅食和捕猎。
这些都是极地熊对极地环境的响应。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生物在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通过进化和遗传的方式,适应了环境,并保持其种群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适应可以是生物结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的改变。
例如,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的鳞片密集、身体细长、背鳍大,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水中环境;而相对应的,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演化了羽毛、空气动力学结构以及内耳骨骼等特征,以适应飞行的环境。
另外,生物也会在环境变化的压力下进化出适应新环境的特征。
例如,蚊子喜欢在潮湿的水体中繁殖,当人类遍布全球且水源增加时,蚊子在人的血液中寻求新的繁殖场所,有些种类的蚊子甚至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寻找水源。
总之,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们适应于不同环境带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和物种,保持着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应该重视和保护环境,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对全人类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a83e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d.png)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 生物的生态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根据其特定的生态位和功能,逐渐适应并占据不同的生态环境。
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过长棍状的外形和多肉的内部结构储存水分,以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
而水下生活的鱼类则通过鳃呼吸和鳞片保护身体,适应水中的生存。
2. 遗传适应与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体现在形态与功能上,还表现在基因水平的遗传适应与进化中。
具有更适应环境的个体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繁殖和生存的优势,将其适应性特征传递给后代。
例如,北极熊的白色皮毛使其更好地融入雪地环境,提高了狩猎的成功率。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生活资源的影响环境中的水、食物、光线等资源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源的稀缺或质量的污染对陆生动物和水生生物都会造成威胁。
食物链的中断或缺乏也将导致物种的灭绝。
光线的强弱和周期性变化,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昼夜节律。
2. 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气压、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也对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极端高温或严寒条件下,很多动植物无法生存。
夏季进入冬眠或冬季合群悬挂的候鸟则能适应气候变化。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 生物的生态位与生态系统生态位是生物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角色和地位。
不同生物通过分工和互利共生的关系形成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而动物的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营养。
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制约,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然而,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威胁着生态平衡。
结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存在与演化的基石。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https://img.taocdn.com/s3/m/9dc5f6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2.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在面对不同环境条件时,通过适应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这种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使得生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一、生理适应性生物通过生理机制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动物在寒冷的冬季会通过增加体毛或者蓄积脂肪来保持体温;植物在干旱的环境中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减少水分蒸发。
这些生理适应性的变化可以帮助生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二、形态适应性生物通过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鸟类的翅膀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飞行;鱼类的鳞片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游动。
这些形态适应性的变化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三、行为适应性生物通过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动物在寻找食物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鸟类在迁徙时会选择适宜的季节和路线。
这些行为适应性的变化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需求。
四、进化适应性生物通过进化的过程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的作用,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特征。
例如,企鹅的黑白色羽毛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隐藏在冰雪中,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这种进化适应性使得生物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总结起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形态、行为和进化等方面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使得生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保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b071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c.png)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命形式,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本文将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为了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适应所处的环境条件。
生物的种种适应性是物种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前提。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适应了干旱的环境,通过扩大根系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表皮上有厚重的毛发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而水下生活的生物,如鱼类,通过有鳃呼吸来获取水中的氧气。
这些生物的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方面。
环境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某些动物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使得它们失去生存的条件,甚至灭绝。
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某些植物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迁移到更高的山脉上生长。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度的工业化、过度开发和污染等行为,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导致水体酸化,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
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导致动植物失去栖息地,从而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大规模的捕捞和过度捕猎也对生物的数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应该提倡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此外,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捕猎等也是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重要举措。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保障生命的延续。
总结起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系统。
生物通过适应环境来生存和繁衍后代,而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着重要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2bc1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a.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必须的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方式表达在形态、构造、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于这局部学问主要通过视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试验分析获得。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相识,引起学生的学习的爱好,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促进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理解,造就学生视察、分析、比照、综合和概括的实力。
并运用所学的学问,造就学生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1、运用视频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视察分析。
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视察、沟通,造就学生视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相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探究试验中,熬炼学生的探究实力,并造就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实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描述详细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诞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视察影像资料,尝试设计探究试验,通过合作沟通,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教学难点:1、运用科教片,通过学生的感官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作用,造就学生视察、分析和概述的实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试验”让学生亲自参加,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造就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沟通、合作和探究的实力。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课前打算: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试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假设干,菜叶等。
2、爱好小组的分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试验的探究,课上带来视察运用。
3、仙人掌一盆;睡莲一棵。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c92339580216fc700afd49.png)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 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秋天落叶是植物对什么环境的适应?
想一想
它们的形态或生活方式怎 样与环境适应的? 样与环境适应的
野鸭的蹼,猫头鹰的爪,啄木鸟的爪分别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 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 的适应: 1.请举例分析植物对环境的 适应? 2.请举例分析动物对环境的 适应?
想一想
它们的形态或生活方式怎 样与环境适应的? 样与环境适应的
睡 莲 的 什 么 结 构 使 它 适 于 在 水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 野鸭的蹼适应水中游泳生活; • 猫头鹰的爪适于捕抓田鼠; • 啄木鸟的爪适于抓握和钩挂在树上
长颈鹿有什么特点 使它更适于生存?
枯叶蝶 竹节虫 用什么方式来保护自己?
北极熊,变色龙是用什么方式来避敌?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 适应→不适应
1.为什么要把试验 装置放在黑暗处? 2.放置一段时间后, 沙和土的界限还明 显吗?这说明了什 么?
这样做的害处是什么?
小结: 小结:
适应的普遍性 适应的相对 性
•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各抒己见
北极的动物体形大,尾,耳, 鼻较小,想一想有什么道理?
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40140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2.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1.形态结构的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植物的根系发达和叶片多而大,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阳光,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
动物的体型大小和形状也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北极熊的肥大身躯可以保存体温,在严寒的环境中生存。
2.生理功能的适应:生物的生理功能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需求,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如高原上的动物可以适应低氧环境,鸟类的腿骨中间空心适应飞行等。
3.行为习性的适应:生物的行为习性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如一些鸟类和鱼类会迁徙,以寻找更适合生存和繁殖的地方。
一些动物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习性,可以保护自己和捕食猎物。
一些植物会利用风、水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以适应繁殖的需要。
1.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
适应性强的物种在竞争中会占据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影响环境稳定性: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命过程产生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会对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控制其数量和分布等。
总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动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生物通过不断适应环境的改变来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同时也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链和环境稳定性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自然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3b63d12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9.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可以从生物的行为、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的生态系统等方面来考虑。
首先,生物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例如,鸟类会根据季节变化而迁徙,以
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的结构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例如,海豚的身体结构可以有效地抵御海洋的潮汐,从而适应海洋环境。
最后,生物的生态系统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极端的气候变化,从而适应森
林环境。
此外,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森林环境,从
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能会改变海洋环境,从而影响海洋生
物的生存环境。
总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可以通过行为、结构和生态系统等方式来适应环境,同时也可能会影响环境。
因此,
我们应该努力保护环境,以确保生物的健康发展。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7bb35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6.png)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1.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如恐龙因为气候变冷没有食物所以灭绝了,如今的很多生物种类因为人类的活动,其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影响,种类也在大幅减少。
2.环境可以选择生物。
如,北方的树木要有抗寒冷的叶子,沙漠的植物要有蒸发量小的叶片。
3.生物可影响环境,地球上大气中最早出现的氧气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随着水体内低等植物藻类排放氧气量的增加,于是才有了形形色色的高等动物。
由于人类的活动加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升温变暖即温室效应。
4.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9161f2f90f76c661371a40.png)
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很发达, 光是牛的粪便每年就有几百万块。
由于当地没有吃牛粪的屎壳郎,那里的牛粪 堆积在草场上,风干硬化,使得被遮压的牧 草枯死,草场上出现了块块秃斑。
牛粪还孳生苍蝇,使得那里的蝇群猖獗。外国 生态学家到澳大利亚考察,看到交通警察的手 臂不停地挥动,还以为是当地的礼节,后来才 知道他们是在驱赶脸前的蝇群。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 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适干旱环境) 茎肥厚(能贮存水分)
有力 鸟 大) 类 型体 体 正表 型 羽有 呈 (羽 流 适毛 线 于( 形 飞保 ( 翔温 能 )) 减 前少 翅空 为气 翼阻
猛兽(或猛禽)具有锐 利的牙齿(或喙)和尖 锐的爪—利于捕食
鹿、羚羊、兔等 动物具有发达的 四肢--逃避敌害
1、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脑兴奋中心容 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 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本节的教 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教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2、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的图 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 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 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扩充了认 知空间,缩短了认知过程,优化了课堂结 构。 1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沙漠中的骆驼 2、沙漠中的骆驼刺 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4、旗形树的树冠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正面影响 2、负面影响
说课综述:
整个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 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 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 受,而是主动地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 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 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 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上,真正做到 愉快地“享受”学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807d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5.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1. 引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适应并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的几个方面。
2. 基本概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的能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生物对环境的改造、维持和保护等。
3. 形态适应与作用形态适应是生物改变外部形态来适应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通常具有较厚的毛发或羽毛来保持体温稳定。
这样的形态适应使得生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形态适应对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 生理适应与作用生理适应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生物通过调节代谢、调控生理机制和改变生理反应等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沙漠动物通过具有较低的水分需求和高效的水分利用能力来适应干旱的环境。
生理适应使得生物能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5. 行为适应与作用行为适应是生物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生物通过学习、记忆和行为选择等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鸟类在冬季迁徙到温暖的地区以寻找更好的食物和栖息地。
行为适应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6.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与制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改造和制约。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从而改变了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动物通过食物链和生态位的关系对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起到调控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制约是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7. 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物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与作用,使得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8cc945979563c1ec5da71cf.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精讲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也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植物对于大气中碳氧平衡的调节、水土的保持、空气中灰尘及有害气体的净化具有一定作用,如森林可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
②有些动物对改良土壤土质有一定作用,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2)消极影响①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如乱砍乱伐、过度开采矿物质。
②人类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③生物对环境的改变超出了特定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部分生态系统消失,如草原荒漠化。
考点分析本知识点常出一些根据实例来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或影响的考题。
名师点睛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适应所有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要考虑人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不只是非生物因素,也包括生物因素。
人对于环境中一些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是致命的,对于生物的影响也会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人的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可持续地发展。
典型例题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的水分。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更多,造成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多,调节了气候,这属于典型的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答案:B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4863d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a.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是对飞行的适应,羽毛可以帮助飞行并维持体温,敏锐的视力、锋利的爪子和喙可以帮助捕捉和杀死作为食物的小动物,这些适应能力使鹰在栖息地得以生存
2、猴子相互梳理羽毛、除掉可能传播疾病的赃物和虫子,通过清洁来提高
3、捕蝇草适应了吃昆虫,因为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
4、骆驼的双峰的储水可以在沙漠中更好的生存
5、的颜色,早期是浅色的比较多,工业发展后,深色的比较多,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6、枯叶蝶、翅膀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蝴蝶拟态警戒色
7、蝗虫草木繁盛色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变成黄色
8、乌贼释放墨汁、蜥蜴的断尾、等是为了躲避敌害
9、一些花气味芬芳,可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
10、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适应于干旱。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0c0be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1.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通常表现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这种关系被称为生态学中的生态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互依赖和适应:生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和依赖的关系。
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以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
环境条件也会塑造生物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2. 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和被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影响着生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也塑造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 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参与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其转化为生物体的组织和能量,然后再将能量和物质释放回环境中。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时,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失衡,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
总的来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适应还是相对的,后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是如何影响环境。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所以本节在本章、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方法
1、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本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2、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扩充了认知空间,缩短了认知过程,优化了课堂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确立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理解生物可以影响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
(3)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能力目标
(1)尝试学会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初步学会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3)尝试学会探究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3)通过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屎壳郎出国记”的事例,引人入胜的导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组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问题的时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课本“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1)睡莲的页宽大,且茎叶里有发达的气腔(这是呼吸的需要),
(2)松树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处的水、无机盐;针形叶,蒸腾作用小。
(适应干旱而贫嵴的地方)
(3)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适干旱环境)茎肥厚(能贮存水分)
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适应现象。
特别重视课本44页的曲线图,该图是课本中第一次出现的曲线图,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要指导学生分析曲线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生物不适应环境,结果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概括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时,我利用演示实验“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带领学生一起来做,加深理解,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过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完成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探究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理解和体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通过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蚯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在学生形成“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生物能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再列举一些(或播放录像)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实例,如沙尘暴等,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小结:
5、然后进行达标反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
6、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说课综述:
整个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
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上,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
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