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极限几何100题
60道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吃透这些题上重点不是问题!收藏好
60道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吃透这些题上重点不是问题!收藏
好
通常情况下,趣学君会将几何、函数、方程,却也是中考数学的重要考点。
而且这三类题型在数学试卷中的占分比例也特别大。
特别是几何,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都是束手无策,所以导致每次数学考试也拿不到高分。
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几何一直是初中生们最感到头疼的知识点之一,难归难,几何却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知识点,所以哪怕几何知识再难,咱们也得硬着头皮去解决。
要想学好几何,除了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还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趣学君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对于定理法则这些基础的几何知识不怎么重视,这就导致同学们在作答几何问题的时候,总是找不准方向,也没有解题思路。
笔者总结了一份60道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小学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只展示了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领取PDF完整打印版,只需点击标题下方的头像进入小编主页,通过最上方“私信”按钮,发送“211”即可。
极限必做150题
极限必做150题极限必做150解答刘刈17级刈⾔:我的个⼈解答,经过⽼司机(柯)检查,如果还有错误,欢迎⼤佬联系我及时改正,我的QQ:198924030 033002020001021111.lim ()x sin tan tan sin tan (1cos )1lim lim 2ln()ln()2ln 2.lim 1121lim lim 22()()l x x x x x x x x x ax x x x x x x x a x a x a x x a x a x x x a x a x a→→→→→→→→→---===++----+-===-+-===00002201tan 6.lim(sin lim ln(1)ln(1x x )7.lim secx cosxl x ax ax a x x x x x x mxm nx mx m nx n x x →→→→→→→→→+=+==-==+++-+-=、n 为正整数)=2224222002020ln (1)im lim 1sec (1cos )1..8.lim ln()1111121lim ....2x x x x nx x x x nx x x x x x x x xe e e x n e e e n n x nn n n n n →→→→??+-+??==-+++??---+=+++=+++=)22(1)22(1)6(1)lim2312li 9.limsinlim(1))lim(1)03210.lim 346lim 1312111.lim 212lim 121n n nn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n n n n ee n n n e n π→∞→∞→∞→∞+→∞+-+-+→∞→∞→∞=--=-=??- ?+??=-== ++ -=+= -2m 21ln ln lim lim ()2211(2)(2)22(2)(2)2(2)(2)(2)(2200012.lim 13.lim 212lim lim lim 2n n n n n n n a ba bn n n nn nn t t t t t t t t t e ee en e e e t ne e e e e e e t t →∞→∞→∞-→∞++??+-→∞+-+-+-→→→=??====??+-=+--+===令)21lim 1lim 1214.lim 1 (a ln lim ln 15.lim 1n n n n n n nn n n e n a a n a nn eeee →∞→∞→∞→∞→∞??-=??-=? ?+??====为整数)=[]211lim21116.lim ln()ln()2ln 1,n17.lim lim (1)lim 1118.lim (1)19.lim ln(1)ln 1lim ln lim n n a b n n n abnn n n nn n n n n n n a a a n n t n e e n e n e a b e n ne n e e nn n n n n n →∞→∞→∞→∞→∞→∞→∞→∞??++--=??-=---=-+ ?=+-=+-+??== 令同第⼆题[]211120201ln(1)1120.limln (1)(1)(1)(1)limlim 2ln()(1)21.lim ln(1)ln(1)122lim ln()lim ln(1)lim 2111ln cos 22.limln(1cosx 1)lim li x x x x x x x x x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x xx x →∞→-→-→-→+∞→+∞→+∞→+∞→→+=-+-+-===--++--+==+==---+-==[]2022cos 11m 223.lim (2)ln(2)2(1)ln(1)ln 2lim ln(2)ln(1)ln ln(1)2ln()121lim ln ln 2lim ln(1)22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cos 10001011lim110112lim lim 2cot 0sin()cos()44limcos()tan 2lim cos()sin()24424.lim25.lim(cos )26.lim tan()427.lim sin x x x x x xx x xx x xxx x x x x x x x xe ex e eex e ee x ππππππ→-→→→→→+-+→--→---------→+=====??-===()22222221sin cos 1cos 1limlim1tan2sin 1cos limlim12cos cos 2222122lim 1lim 2121cos 28.lim(sin )2129.lim 21x x x x x x x x x x xxx x x x xxx x x x x x x x x x x eeex e eex x x x eeπππ→→→→→∞→∞+--+→---→∞??-+-+??- ? ? +-+-??+======??-+ ?+-??==132lim 3621122130.lim 212lim(1)2131.lim(12)x xx x x x xx e x x e e x x e →∞?-→∞??+→∞-→=+??-=+=+-=22lim cos 1lim ()221cos cos sin limlimtan cos ()cos 000220032.lim cos cos 33.lim cos ln()ln()2ln 134.lim35.lim x x x a x ax x x x x xx ax a x ax aa x a ax x ee ex a eee x x x x x x x ππ→+∞→+∞→→→+∞----→----→→+===?? ???===++--+同第⼆题-[]00001 1211121ln(1)ln(1)ln(1)lim ln(1)lim lim 1ln(sec tan )36.lim sin ln (1sin )cos ln(1sin )ln cos lim lim lim 137.lim () lim (ax ax ax ax a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be xb b e abe e abx x e x x xx x x x x x xx a ax aa∞→+∞→+∞→+∞→→→→+→+∞+→+∞+++=+===++++==+=-=221221101(ln ln )00050111)lim ()ln lim ln ln 1(1)138.lim 111lim explim explim 1(1)139.lim 5x x x x xx xx xxx x x x x a b x x x x x x x x x a a ax x x x xa xb xa xb a b a b ae xb x xb x x b e x-+→+∞→+∞→-→→→→-=-==++??+ ?+??----===-==++-=20000tan 30tan 300300240.lim 1111lim lim lim 12222241.lim sin 11lim lim 132142.lim 3ln lim 3ln 43.lim ()lim li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x a a x a x a x e e x e e e e x x x e e x e e x x a x x a a x a a x a a a x a -→--→→→→→→→→→-→→+----==-=+=---=-=-=--==--==-0000100101000()ln ln ln ln 144.lim145.lim11(1)1lim lim 46.lim 2112x 47.lim()11explim explim a a a x x n x n t t xxxx bx x x bx bx a bx x a x a a a a x a x x x x x x x x tt nt n t t a b t ax e ax e e a e x x→→→→→→+→→-=--=----=+-===??+ =++--==+=令令,如题31148.ln 1 n ()ln(1)1()10,[0,)11()[0,)()(0),[0,)11ln(1)0ln(1)ln(1)()32,()(x 1),()n n nf x x xxf x x x xf x f x f x x x x x n nx x x x c c x αβα??+< =+--'=-=≤∈+∞+++∞<∈+∞+-=-+=-→证明不等式:其中为正整数解:令当所以在递减所以即证毕49.设确定及n,使当x 1时,3211111211~()()3233lim 1lim 1lim 1()(1)(1)3(1)(x 1)3(1)lim1lim 1(1)(1)612,c 350.()221,(),A ()~()l n n x x x n n x x kx x x x x x c x cn x x x cn x cn x n cn Af x x x xg x f x g x x βαβ-→→→--→→-+-=?=?=--+-+?=?=--=?===+-++=→∞解:所以n-2=0,设确定K 及,使当x +,解:()( )()()()()1212()221im1lim1()2212112~,211211()221lim1lim 1()lim12111111,,1,224k x x k x x kx f x x x xg x Ax x x x x x x xx x xx x x x xx x x xf x x x xg x Axx x Ax x x xk A A-→+∞→+∞-→+∞→+∞→+∞+-++=?=+-++=-+++++-+=→∞+++++++++++-++=?=?=+++++==--==-所以k+ 4。
初中几何难度题100道(上)(PDF版 含解答)
BA=BE,由∠ADB=45°得∠EDB=45°
E
∴A、D、E、B 四点共圆,∠ABE=∠ADE=
90°
即 AB⊥BC。
A
D
C
第五题:
如图,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E , BAC 50 , ABD 60 ,
CBD 20 , CAD 30 , ADB 40 。求 ACD 。
证明:过 C 作 CG⊥PO 于 G,
则由∠AEC=∠PGC=90°得
A
E、B、G、C 四点共圆
同理 F、D、G、C 四点共圆
PC 是⊙O 切线,PC 2 PE PF
P
BG O
D
在 RT△PCO 中,PC 2 PG PO
E
∴PE PF PG PO ,
F
∴E、G、O、F 四点共圆。∴∠OGF
=∠OEF,∠BGE=∠OEF,∴∠
BCP ACQ 30 , ABR BAR 15 。求证: RQ 与 RP 垂直且相等。
简证:以 BR 为边作正三角形(如图)
则△OR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OAB∽△PCB,△OBP∽△ABC
△ORP≌△ARQ
∴RQ=RP,RQ⊥RP。
P
Q
O
A
B
R
第十八题:
如图,已知 AD 是⊙ O 的直径,D 是 BC 中点,AB 、AC 交⊙ O 于点 E 、F ,EM 、FM
C
OGF=∠BGE
又 CG⊥PO 得∠EGC=∠FGC,∠EGF=∠EOF=2∠EAF,∴∠EGC=∠FGC=∠EAF
又∠EGC=∠EBC,∠FGC=∠FDC,∴∠EBC=∠FDC=∠EAF
∴AF∥BC,AE∥CD,∴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018-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极限几何100题 无答案
EDFEG1. 如图,在△ABC 中,AB =2AC ,AD 是角平分线,E 是 BC 边的中点,EF ⊥AD 于点 F ,CG ⊥AD 于点 G , 3若 tan ∠CAD= 4,AB =20,则线段 EF 的长为GEDC2. 如图,在△ABC 中,tan ∠ACB=3,点D 、E 在 BC 边上,∠DAE = 1∠BAC ,∠ACB =∠DAE +∠B ,点2F 在线段 AE 的延长线上,AF =AD ,若 CD =4,CF =2,则 AC 边的长为3. 如图,在△ABC 中,∠A=30°,点 D 、E 分别在 AB 、AC 边上,BD=CE=BC ,点 F 在 BC 边上,DF 与 BE 1交于点 G 。
若 BG=1,∠BDF= 2 ∠ACB ,则线段 EG 的长为D4. 如图,在△ABC 中,∠A =60°,角平分线 BD 、CE 交于点 F ,若 BC =3CD ,BF =2,则 BC 边的长为EB5. 如图,在△ABC 中,AB =AC ,∠ACD =45°,点 E 在射线 BD 上,AE//CD ,AE =DE ,若 BD =1,CD = 5,则 AE 的长为6. 如图,△ABC 中,∠AB =90°,CD 是 AB 边上的中线,点 F 在线段 AD 上,点 F 在 CD 延长线上,AE = DF ,连接 CE 、BF ,若∠AEC =∠DFB ,AC = 2 3 ,DF = 1,则线段 CE 的长为A B7. 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 AB 边上一点,连接 CD ,在 C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BED =60°,若3CE =5,△ACD 的面积为35 43 ,则线段 DB 的长为B8. 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C =6,点 D 是 AB 的中点,DE//BC , 点 F 为 BC 上一动点,连接 AF 交 DG 于 E ,∠AEC 恰好为 90°,连接 CE ,当 DE =2 时,线段AB 的长为BFC9. 如图,在Rt △ADB 中,∠ADB =90°,点C 为∠ADB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 AC 、DC ,过点 A 作DB 的 平行线,分别交 DC 、BC 于点E 、F ,若 BE =BF ,AC = 2 5 ,则 AE 的长为N10. 已知:在△ABC 中,∠ACB =2∠ABC ,AD 为∠BAC 的平分线,E 为线段 AC 上一点,DE =DB ,过E 作 AD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 F ,取BF 的中点 M ,连接 DM 。
初中几何证明中考压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必做100题第一部
初中几何证明中考压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必做100题第一部一、想一想、思一思、多种方法全等证明之割补法,(截取或延长)。
例1、(想一想、思一思、多种方法全等)如图,点E是BC中点,∠BAE=∠CDE ,求证:AB=CD证明:把CE绕C点顺时针旋转交DE于F,如图,∴CE=CF,∴∠1=∠2,∴∠4=∠3,∵点E是BC的中点,∴BE=CE=CF,在△BAE和△CDF中∠BAE=∠CDF∠3=∠4BE=CF∴△BAE≌△CDF(AAS),∴AB=CD.证明二:延长DE到G,使BE=BG证明三:延长DE到G,使AB=BG例2、(想一想、思一思、多种方法相似)如图,点E是BC上一点,BE=k·EC,∠BAE=∠CDE ,猜想 AB、CD 的数量关系.证明:把CE绕C点顺时针旋转交DE于F,如图,∴CE=CF,∴∠1=∠2,∴∠4=∠3,∴△BAE∽△CDF∴AB= k·CD例3、(想一想、思一思、多种方法全等)如图,在△ABC中,∠BAC=90°,AB= AC,CD∥BA,,点P是BC上一点,连结AP,过点P做PE⊥AP交CD于E. 想一想、思一思、咱来探究PE与PA的数量关系.答:PE=PA,理由如下:证明:过点P作PM⊥AC,垂足为M,过点P作PN⊥CD,垂足为N,∵△ABC中,∠BAC=90°,AB=AC,∴∠B=∠ACB=45°,∵CD∥BA,∴∠B=∠BCN=45°,∴∠ACB=∠BCN=45°,∵PM⊥AC,PN⊥CD,∴PM=PN,∵∠PMC=∠PNC=90°,∠ACB=∠BCN=45°,∴△PMC与△PNC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PC=∠NPC=45°,即∠MPN=90°,∵∠APE=90°,∴∠APE-∠MPE=∠MPN-∠MPE,即∠APM=∠EPN,在△APM和△EPN中,∠AMP=∠EPN=90°PM=PN∠APM=∠EPN∴△APM≌△EPN(ASA),∴AP=EP.例4、(想一想、思一思、多种方法相似)如图,在△ABC中,∠BAC=90°,AB= k·AC,CD∥BA,,点P是BC上一点,连结AP,过点P做PE⊥AP交CD于E.想一想、思一思、咱来探究PE与PA的数量关系.证明:连接AE∵∠APE=∠ACE=90°∴APCE四点共圆∴∠ACP=∠AEP∴△ABC∽△PAE∴k·PE=PA证明二:过点P作AC,CD垂线,垂足F、G∴△ABC∽△FPC△APF∽△EPGPG=CF∴k·PE=PA如图,在△ABC中,AI为BC边上的中线。
初中难度几何100题
第一题:已知:ABC ∆外接于⊙O ,︒=∠60BAC ,BC AE ⊥,AB CF ⊥,AE 、CF 相交于点H ,点D 为弧BC 的中点,连接HD 、AD 。
求证:AHD ∆为等腰三角形第二题:如图,F为正方形ABCD边CD上一点,连接AC、AF,延长AF交AC的平行线DE于点E,连接CE,且AC=AE。
CE求证:CFE第三题:已知:ABC ∆中,AC AB =,︒=∠20BAC ,︒=∠30BDC 。
求证:BC AD =B第四题:已知:ABC ∆中,D 为AC 边的中点,C A ∠=∠3,︒=∠45ADB 。
求证:BC AB ⊥AC第五题:如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50BAC ,︒=∠60ABD ,︒=∠20CBD ,︒=∠30CAD ,︒=∠40ADB 。
求ACD ∠。
BD第六题:已知,︒=∠30ABC ,︒=∠60ADC ,DC AD =。
求证:222BD BC AB =+DB第七题:如图,PC切⊙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O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B、D。
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第八题:已知:在ABC ∆中,AC AB =,︒=∠80A ,︒=∠10OBC ,︒=∠20OCA 。
求证:OB AB =CB第九题:已知:正方形ABCD 中,︒=∠=∠15ODA OAD ,求证:OBC ∆为正三角形。
第十题:已知:正方形ABCD中,E、F为AD、DC的中点,连接BE、AF,相交于点P,连接PC。
PC求证:BC第十一题:如图,ACB ∆与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ADE ,︒=∠45CDF ,DF 交BE 于F ,求证:︒=∠90CFDEB第十二题:已知:ABC ∆中,CAB CBA ∠=∠2,CBA ∠的角平分线BD 与CAB ∠的角平分线AD 相交于点D ,且AD BC =。
求证:︒=∠60ACBA第十三题:已知:在ABC ∆中,BC AC =,︒=∠100C ,AD 平分CAB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第二篇 平面几何 第17章 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
第17章 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17.1.1★ 一个凸行边形的内角中,恰好有4个钝角,求n 的最大值.解析考虑这个凸行边形的n 个外角,有4n -个角90︒≥,故有()490360n -⨯︒<︒(严格小于是由于4个钝角的外角和大于0︒),因此8n <,n 的最大值是7.易构造这样的例子。
如果恰好有k 个钝角,则n 的最大值是3k +. 17.1.2★ 在ABC △中,A B A C >,P 为BC 边的高AD 上的一点,求证:AB AC PB PC -<-.PCDB A解析易知AB AC PB PC +>+,又2222AB AC BD CD -=- 22PB PC =-,故有AB AC PB PC -<-.评注 读者不妨考虑AD 是角平分线与中线的情况.17.1.3 已知四边形ABCD ,AC 、BD 交于O ,ADO △和BCO △的面积分别为3、12,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CB ODA解析易知ABO BCOADO DCOS S BO S DO S ==△△△△,故36ABO CDO ADO BCO S S S S ⋅=⋅=△△△△.从而12ABO CDO S S +=△△≥,且当ABO CDO S S =△△(此时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时等号成立,所以此时四边形ABCD 面积达到最小值27.17.1.4★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上的高6h =. (1)求证:BC h AB AC +>+; (2)求()()22BC h AB AC ++-. 解析()()22BC h AB AC +-+222222BC h BC h AB AC AB AC =++⋅---⋅,由条件,知242ABC BC h S AB AC ⋅==⋅△,且222AB AC BC +=, 于是()()22236BC h AB AC h +-+==.注意:这同时解决了(1)和(2).17.1.5★ 设矩形ABCD ,10BC =,7CD =,动点F 、E 分别在BC 、CD 上,且4BF ED +=,求AFE △面积的最小值.B FCED A解析设 BF x=,()4DE y x ==-,则()()()117101077022ABF ADE ECF S S S x y x y xy ++=++--=+⎡⎤⎣⎦△△△。
全国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复习(六)几何最值问题(答案不全)
(2018荆州)(2018新疆建设兵团)轴对称求最值(2018苏州)二次函数最值(2018铜仁)(2018十堰)垂线段最短(2018贵阳)二次函数求最值(2018泸州)如图5,等腰△ABC的底边BC=20,面积为120,点F在边BC上,且BF=3FC,EG是腰AC的垂直平分线,若点D在EG上运动,则△CDF周长的最小值为 13 .轴对称求最短路径(2018天津)轴对称求最短路径(2018滨州)轴对称求最短路径(2018宜宾)在△ABC 中,若O 为BC 边的中点,则必有:AB 2+AC 2=2AO 2+2BO 2成立。
依据以上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如图,在矩形DEFG 中,已知DE=4,EF=3,点P 在以DE 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PF 2 +PG 2的最小值为( D ) 应用结论在GF 边找一点即可A.10B.192C.34D.10(2018内江)圆中直径最长(2018兰州)(2018龙东地区)(2018自贡)如图,在⊿ABC 中,AC BC 2,AB 1===,将它沿AB 翻折得到⊿ABD ,则四边形ADBC 的形状是 菱 形,点P E F 、、分别为线段AB AD DB 、、的任意点,则PE PF +的最小值是.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2018泰安)(2018广州)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B=∠C=90°,AB>CD,AD=AB+CD.(1)利用尺规作∠A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连接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①证明:AE⊥DE;②若CD=2,AB=4,点M,N分别是AE,AB上的动点,求BM+MN的最小值。
(2018荆门)(2018陕西)(2018扬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AO BC ⊥于点O ,OE AB ⊥于点E ,以点O 为圆心,OE 为半径作半圆,交AO 于点F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点F 是AO 的中点,3OE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当PE PF +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BP 的长.。
高联难度几何题100道(无图版)
第一题:证明角平分已知PE 、PF 是⊙O 的切线,A 、B 是一组对径点,PB 交⊙O 于另一点C ,直线AF 、BE 交于D 点。
求证:PCE PCD ∠=∠。
第二题:证明四点共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圆上异于A 、B ,且在AB 同侧的两点,分别过C 、D 作⊙的O 切线,它们交于点E ,线段AD 与BC 的交点为F , 线段AB 与EF 的交点为M ,求证:E 、C 、M 、D 四点共圆。
第三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如图,PE 、PF 是以AB 为直径圆的切线E 、F 是切点,PB 交圆于C 点,AF 、BE 交于D 点,AB 是直径。
求证:ACD DPE ∠=∠2。
第四题:证明线与圆相切已知:ABC ∆中,︒=∠90A ,AD 切⊙ABC ,AD 交BC 延长线于D ,E 是A 关于BC 的对称点,BE AY ⊥于Y ,X 是AY 中点,延长BX 交⊙ABC 于J ,求证:BD 切AJD ∆外接圆第五题:证明垂直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以BD 为直径的圆,设'A 为A 关于BD 为对称点,'B 是B 关于AC 对称点,直线AC 交'DB 于Q ,直线DB 交'CA 于P 。
求证:AC PQ ⊥。
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已知:BC 、BD 是⊙O 切线,C 、D 是切点,BJA 是割线,A 、J 在圆上,J 离B 较近,AO DE ⊥于E ,交AB 于F ,AC 交DE 于G ,求证:FG DF =。
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已知ABC ∆中,BC AC =,M 是AB 的中点,FG 经过点M ,且CFG ∆与ABC ∆有相同的内心。
求证:GM FM AM ⨯=2。
第八题:证明垂直已知:ABC ∆为非直角三角形,AD 平分BAC ∠,D 在BC 上,AC DF ⊥于F ,AB DE ⊥于E ,CE 交BF 于P 。
求证:BC AP ⊥。
初中竞赛几何必做100题高难度版
初中比赛几何须做100 题第一题:已知:于点 H 求证:ABC 外接于⊙ O ,BAC,点 D 为弧 BC 的中点,连结AHD 为等腰三角形 .60 ,AEHD 、AD.BC ,CF AB , AE、CF 订交AF OHB E CD第二题:如图, F 为正方形 ABCD 边 CD 上一点,连结 AC 、 AF ,延伸 AF 交 AC 的平行线 DE 于点 E ,连结 CE ,且AC=AE.求证:CE CF .DAFEB C第三题:已知:ABC 中,AB AC ,BAC20,BDC30.求证:AD BC .ADB C第四题:已知:ABC 中, D 为AC 边的中点, A 3 C ,ADB45.求证:AB BC .BA D C第五题:如图,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 BD 交于点E, BAC50 ,ABD 60 ,CBD 20 ,CAD 30 ,ADB 40 ,求ACD .AEBDC第六题:已知,ABC 30 ,ADC 60 , AD DC ,求证:AB2BC 2BD2.AB DC第七题:如图, PC 切⊙ O 于 C , AC 为圆的直径, PEF 为⊙ O 的割线, AE 、 AF 与直线 PO 订交于 B、D.求证: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O DPEFC第八题:已知:在ABC 中, AB AC , A 80,OBC 10 , OCA 20 .求证: AB OB .AOB C第九题:已知:正方形ABCD 中, OAD ODA 15 ,求证:OBC 为正三角形.A DOB C第十题:已知:正方形ABCD 中, E 、 F 为 AD 、 DC 的中点,连结 BE 、 AF ,订交于点 P ,连接PC.求证:PC BC .A E DPFB C第十一题:如图, ACB 与 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ACB 90 , CDF45 ,DF 交 BE于 F,求证: CFD 90 .ADEFC B第十二题:已知:ABC 中,CBA 2 CAB ,CBA 的角均分线 BD 与CAB 的角均分线 AD 相交于点D,且 BC AD .求证:ACB 60.CDAB第十三题:已知:在求证:ABC 中,AD CDACAB .BC , C 100,AD 均分CAB .CDA B第十四题:BC,D是AC 的中点,过D作DE BC 于 E ,连结AE ,取DE 已知:ABC 中, AB中点 F,连结BF.求证:AE BF.BEFCAD第十五题:已知:ABC 中, A 24 , C 30, D为AC 上一点,AB CD ,连结BD.求证:AB BC BD AC.BA C D第十六题:已知: ABCD 与 A1B1C1D1均为正方形, A2、 B2、 C2、 D2分别为 AA1、BB1、 CC1、 DD1的中点 .求证:A2 B2 C2 D2为正方形.A1D1B1 C1A2D2DAB2C2CB第十七题:如图,在ABC 三边上,向外做三角形ABR 、 BCP 、 CAQ ,使CBP CAQ45,BCP ACQ30,ABR BAR15.求证:RQ 与RP 垂直且相等.CPQBA R第十八题:如图,已知 AD 是⊙ O 的直径, D 是 BC 中点, AB 、 AC 交⊙ O 于点 E 、F ,EM 、 FM 是⊙ O 的切线, EM 、 FM 订交于点 M ,连结 DM .求证:DM BC .AE OFBD CM第十九题:如图,三角形ABC 内接于⊙O ,两条高AD 、 BE 交于点H ,连结 AO 、OH 。
2018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极限几何100题含初中数学压轴试题
A
B D
C
E
25. 如图,在 △ACD 中,∠ ACD =90°, AC = CD ,∠ ABC = 75°,若 AB = 3 2 ,BC = 5,则 BD 的长为
A
D
B
C
26. 如图,在 △ABC 中,∠ BAC = 120 °, AB = AC = 4,过点 C 作直线 L//AB ,点 D 在线段 BC 上,点 E 在直线 L 上,若∠ ADE = 120 °, CE= 1,则 DC 的长为
A
B
C
D
E
22.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以 AB 为边向内部做等边 △ABE ,连接 DE 并延长交 BC 于点 F,若 CF=
3 1,则 BF 的长为
A
D
E
B
F
C
23. 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D 为 BC 的中点,点 P 在 △ABC 的内部,连接 PA、PB、 PC、 PD,∠ BPC
AD 的垂线交直线 AB 于 F,取 BF 的中点 M ,连接 DM 。若 DC= 4, S ABD : S ACD 3: 2,则 DM 的长为
3
A
F E
M
B
D
C
1
11. 如图,在 Rt△ABC 中, AB = BC ,∠ B= 90°,∠ DCB = 90°,CD = AB ,若∠ DAE = 45°, GD 为∠ EDC
= 105°, PC= 2, PB= 2 2 ,则 △APD 的面积为
7
A
P
B
D
C
24. 如图,在 Rt △ABC 中,∠ BAC = 90°, AB = AC ,点 D 在 BC 上,过点 B 作 BC 的垂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 点 E,若 AD : DE=3: 2, BD =2,则 AC 的长为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试题汇编----几何综合(含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试题汇编----几何综合1.已知,△ABC中,∠ACB=90°,AC=BC,点D为BC边上的一点.(1)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ACD逆时针旋转90°,得到△BCE,请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延长AD交BE于点F,求证:AF⊥BE;(3)若AC= ,BF=1,连接CF,则CF的长度为.527.(1)补全图形……………………2分(2)证明:∵ΔCBE由ΔCAD旋转得到,∴ΔCBE≌ΔCAD,………………3分∴∠CBE=∠CAD,∠BCE=∠ACD=90°,……………4分∴∠CBE+∠E=∠CAD+∠E,∴∠BCE=∠AFE=90°,∴AF⊥BE.……………………………………5分(3)2………………………………………………7分2.△ACB中,∠C=90°,以点A为中心,分别将线段AB,A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AE,连接DE,延长DE交CB于点F.(1)如图1,若∠B=30°,∠CFE的度数为;(2)如图2,当30°<∠B<60°时,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猜想CF与A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图1 图23.如图1,在Rt△AOB中,∠AOB=90°,∠OAB=30°,点C在线段OB上,OC=2BC,AO)得到边上的一点D满足∠OCD=30°.将△OCD绕点O逆时针旋转α度(90°<α<180°△OC D,C,D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点C,D,连接AC,BD,取AC的中点M,连接OM.(1)如图2,当C D∥AB时,α=°,此时OM 和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2)画图探究线段OM和BD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图1 图2备用图4.如图,∠BAD=90°,AB=AD,CB=CD,一个以点C为顶点的45°角绕点C旋转,角两边与BA,DA交于点M,N,与BA,DA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AC.(1)在∠FCE旋转的过程中,当∠FCA=∠ECA时,如图1,求证:AE=AF;(2)在∠FCE旋转的过程中,当∠FCA≠∠ECA时,如图2,如果∠B=30°,CB=2,用等式表示线段A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1 图227.解:(1)证明:∵AB=AD ,BC=CD ,AC=AC ,∴△ABC ≌△ADC .…1分∴∠BAC =∠DAC =45°,可证∠FAC =∠EAC =135°.……2分又∵∠FCA =∠ECA ,∴△ACF ≌△ACE .∴AE=AF .……3分其他方法相应给分.(2)过点C 作CG ⊥AB 于点G ,求得AC =2.……4分∵∠FAC =∠EAC =135°,∴∠ACF +∠F=45°.又∵∠ACF +∠ACE =45°,∴∠F=∠ACE .∴△ACF ∽△AEC.……5分∴AC AF AE AC ,即AF AE AC 2. ……6分∴2AF AE .……7分5.在等腰△ABC 中,AB=AC ,将线段BA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到BD ,使BD ⊥AC 于H ,连结AD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P.(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BAC=2α,求∠BDA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小明作了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点E ,从而用等式表示线段DP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用小明的思路补全图形并证明线段DP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27.解:(1)如图……………………………………………1分(2) ∵∠BAC =2α,∠AHB =90°∴∠ABH=90°-2α (2)分∵BA=BD∴∠BDA =45°+α………………………………………………………………………………3分(3)补全图形,如图………………4分。
初中数学千题解——几何综合100道(学生版)
6
;
7
1350
(4)S△BEC=
.
17
(3)tan∠AHF=
3.如图 3.3 所示,已知点 E 为正方形 ABCD 的边 CD 上一动点(不与点 C、D 重合),将△BCE 沿 BE 边
翻折得到△BFE,连接 AF 并延长交 BE 的延长线于点 P,连接 PD、PC.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
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_____________.
(1)∠ADF+∠FBE=45°;
(2)BE=3EF;
(3)ED= 2 BE;
(4)若 BE=2,则 SABCD=10.
18.如图 3.18 所示,在 Rt△ABC 中,AB=3,AC=4,点 D 为 BC 的中点,将△ABD 翻折得到△ADE.AC 与
4
(3)
= ;
FE
3
2
S
(4) ADF = .
5
S BEFD
(2)
2.如图 3.2 所示,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BE 平分∠ABC,CF⊥AD,BE 与 CF 交 点 H,已知∠FEB=
45°,FD=8,CH=9.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__________.
图 3.2
(1)BC=CE=CF;
BQ
24、如图 3.24 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P(a,
2
2
)是反比例函数 y = (x>0)图像上
a
x
的一动点,以点 P 为圆心,以 OP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交于点 A、B,直线 l 与⊙P 交于 M、N 两点。下列
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1)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
初中竞赛几何必做 100 题
A
E
D
O
B
C
第五十题:
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为基础向外做正方形,连接相对两正方形的中心。求 证:这两条线段垂直且相等.
F
N E
D
G H
O
A
I
B
P J
C
M
L K
第五十一题:
如图, ABC 为一普通三角形,求证: AB2 PC AC 2 PB BC( AP2 PB PC)
连接 OF ,交 CD 于点 H ,连接 GH .
求证:(1)当且仅当 E 为 CD 中点时, OG GH AO ;
(2) SHCF
CF
CH 4
.
A
D
G
O
E
H
B
C
F
第二十六题:
已知: ABCD 与 A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 CF ,取 CF 的中点 M ,连接 DM 、 ME . 求证: M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
O
B
C
第九题:
已知:正方形 ABCD 中, OAD ODA 15 ,求证: OBC 为正三角形.
A
D
O
B
C
第十题:
已知:正方形 ABCD 中, E 、 F 为 AD 、 DC 的中点,连接 BE 、 AF ,相交于点 P ,连 接 PC . 求证: PC BC .
A
E
D
P
F
如图,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E , BAC 50 , ABD 60 , CBD 20 , CAD 30 , ADB 40 ,求 ACD .
A
数学初中竞赛几何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几何专题训练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N为边AD上一点,连接BN.过点A作AP⊥BN于点P,连接CP,M为边AB上一点,连接PM,∠PMA=∠PCB,连接CM,有以下结论:①△PAM∽△PBC;②PM ⊥PC;③M、P、C、B四点共圆;④AN=AM.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解:∵AP⊥BN,∴∠PAM+∠PBA=90°,∵∠PBA+∠PBC=90°,∴∠PAM=∠PBC,∵∠PMA=∠PCB,∴△PAM∽△PBC,故①正确;∵△PAM∽△PBC,∴∠APM=∠BPC,∴∠CPM=∠APB=90°,即PM⊥PC,故②正确;∵∠MPC+∠MBC=90°+90°=180°,∴B、C、P、M四点共圆,∴∠MPB=∠MCB,故③正确;∵AP⊥BN,∴∠APN=∠APB=90°,∴∠PAN+∠ANB=90°,∵∠ANB+∠ABN=90°,∴∠PAN=∠ABN,∵∠APN=∠BPA=90°,∴△PAN∽△PBA,∴,∵△PAM∽△PBC,∴,∴,∵AB=BC,∴AM=AN,故④正确;故选:A.2.如图①,若BC是Rt△ABC和Rt△DBC的公共斜边,则A、B、C、D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则叫它们“四点共圆”.如图②,△ABC的三条高AD、BE、CF相交于点H,则图②中“四点共圆”的组数为()A.2 B.3 C.4 D.6解:如图,以A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H、E),以B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H、D),以C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C、D、H、E),以AB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E、D、B),以B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E、C),以A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D、C),共6组.故选:D.3.如图,在四边形AOBC中,若∠1=∠2,∠3+∠4=18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1)A、O、B、C四点共圆(2)AC=BC(3)cos∠1==(4)S四边形AOBCA.1个B.2个C.3个D.4个解:∵∠3+∠4=180°,∴A、O、B、C四点共圆,(1)正确;作CD⊥OA于D,CE⊥OB于E,如图所示:则∠CDA=∠CEB=90°,∵∠1=∠2,∴CD=CE,∵∠3+∠4=180°,∠3+∠CAD=180°,∴∠CAD=∠4,在△ACD和△BCE中,,∴△ACD≌△BCE(AAS),∴AD=BE,AC=BC,(2)正确;∵cos∠1==,cos∠2==,∴cos∠1+cos∠2=+==,∵∠1=∠2,∴cos∠1=cos∠2,∴2cos∠1=,∴cos∠1=,(3)正确;∵CD=CE,sin∠1=,∴CD=c×sin∠1,∴S四边形AOBC =S△OAC+S△BOC=a×CD+b×CE=(a+b)CD=(a+b)×c×sin∠1=,(4)正确;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D.4.点C是半径为1的半圆弧AB的一个三等分点,分别以弦AC、BC为直径向外侧作2个半圆,点D、E也分别是2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再分别以弦AD、DC、CE、BE为直径向外侧作4个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4个新月牙形)的面积和是()A.B.C.D.解:易知D、C、E三点共线,点C是半径为1的半圆弧AB的一个三等分点,∴对的圆心角为=60°,∴∠ABC=30°,∵AB是直径,∴∠ACB=90°,∴AC=AB=1,BC=AB•COS30°=,BE=BC•COS30°=,CE=DC=,AD=,且四边形ABED为直角梯形,外层4个半圆无重叠.从而,S阴影=S梯形ABED+S△ABC﹣,=S△ADC +S△BCE,=.故选:B.5.如图,已知∠A的平分线分别与边BC、△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M,过D任作一条与直线BC不重合的直线l,直线l分别与直线MB、M C交于点P、Q,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直线PM与△ABD的外接圆相切B.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PAQ>∠BACC.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A、P、M、Q四点共圆D.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S△APQ <S△ABC解:假设A、P、M、Q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P•DQ,∵A、B、M、C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B•DC,∴DP•DQ=DB•DC,即=,∵∠BDP=∠QDC,∴△DBP∽△DQC,∴∠BPD=∠QCD,∵AM平分∠BAC,∴∠BAM=∠MAC,∵∠MBC=∠MAC,∠MCB=∠BAM,∴∠MBC=∠MCB,∴∠BPD=∠MBC.与∠MBC=∠BPD+∠BDP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因而命题C错误,故选:C.6.已知,在面积为7的梯形ABCD中,AD∥BC,AD=3,BC=4,P为边AD上不与A、D重合的一动点,Q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连结AQ、DQ,过P作PE∥DQ交AQ于E,作PF∥AQ 交DQ于F.则△PEF面积的最大值是()A.B.C.D.解:设PD =x ,S △PEF =y ,S △AQD =z ,梯形ABCD 的高为h ,∵AD =3,BC =4,梯形ABCD 面积为7, ∴, 解得:,∵PE ∥DQ , ∴∠PEF =∠QFE ,∠EPF =∠PFD ,又∵PF ∥AQ ,∴∠PFD =∠EQF ,∴∠EPF =∠EQF ,∵EF =FE ,∴△PEF ≌△QFE (AAS ),∵PE ∥DQ ,∴△AEP ∽△AQD ,同理,△DPF ∽△DAQ , ∴=()2,=()2,∵S △AQD =3,∴S △DPF =x 2,S △APE =(3﹣x )2,∴S △PEF =(S △AQD ﹣S △DPF ﹣S △APE )÷2,∴y =[3﹣x 2﹣(3﹣x )2]×=﹣x 2+x ,∵y 最大值==,即y 最大值=.∴△PEF 面积最大值是,故选:D .7.如图,正ABC 中,P 为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过P 作PD ⊥BC 、PE ⊥AB ,PF ⊥AC ,连AP 、BP 、CP ,如果S △AFP +S △PCD +S △BPE =,那么△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A .1B .C .2D .解:过P 点作正三角形的三边的平行线,于是可得△MPN ,△OPQ ,△RSP 都是正三角形,四边形ASPM ,四边形NCDP ,平行四边形PQBR 是平行四边形,故可知黑色部分的面积=白色部分的面积,又知S △AFP +S △PCD +S △BPE =, 故知S △ABC =3,S △ABC =AB 2sin60°=3, 故AB =2,三角形ABC 的高h =3,△ABC 的内切圆半径r =h =1.故选:A .8.如图所示,已知△ABC 面积为l ,点D 、E 、F 分别在BC 、CA 、AB 上,且BD =2DC ,CE =2EA ,AF =2FB ,AD 、BE 、CF 两两相交于P 、Q 、R ,则△PQR 的面积为( )A .B .C .D .解:连接BR ,设△CDR 的面积为a ,△BRF 的面积为b ,∵BD =2DC ,AF =2FB ,∴△BDR 的面积为2a ,△ARF 的面积为2b ,∵已知△ABC 面积为l ,∴S △CDR +S △B DR +S △BRF =,S △BDR +S △BRF +S △ARF = ∴,解得,∴△CDR 的面积为,同理可得S △APE =S △BFQ =, S △PQR =S △BCE ﹣(S △BCF ﹣S △BFQ )﹣(S △ACD ﹣S △APE ﹣S △CDR )=﹣+S △BFQ ﹣+S △APE +S △CDR =S △BFQ +S △APE +S △CDR =×3=.故选:C .9.观察图(1),容易发现图(2)中的∠1=∠2+∠3.把图(2)推广到图(3),其中有8个角:∠1,∠2,…,∠8.可以验证∠1=∠2+∠5+∠8成立.除此之外,恰好还有一组正整数x ,y ,z ,满足2≤x ≤y ≤z ≤8,使得∠1=∠x +∠y +∠z ,那么这组正整数(x ,y ,z )=( )A .(3,4,7)B .(3,5,7)C .(3,3,7)D .(4,6,7) 解:∵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45°,∵∠1=∠x +∠y +∠z ,∴∠x +∠y +∠z =45,∵一组正整数x ,y ,z ,满足2≤x ≤y ≤z ≤8,“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三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与“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七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相似,∠2是“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七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的外角,∠2=∠7+∠α(∠α是∠3的对应角),而∠1=∠2+∠3,∴∠1=∠2+∠3=∠3+∠3+∠7.∴这组正整数(x ,y ,z )=3,3,7;故选:C .10.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内切圆⊙I 切AC 、BC 于E 、F ,射线BI 、AI 交直线EF 于点M 、N ,设S △AIB =S 1,S △MIN =S 2,则的值为( )A .B .2C .D .3解:连接IE 、IF 、IG ,IC 与EF 交于H ,设内切圆⊙I 的半径为r ,∵∠C =90°,它的内切圆⊙I 分别与边AC 、BC 相切于点E 、F ,∴四边形CEIF 是正方形,HI =IC =r ,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F =∠CFE =45°,∴∠NFB =∠CFE =45°,∠MEA =∠CEF =45°,∴∠NIB =∠AIM =∠IAB +∠IBA =(∠CAB +∠CBA )=45°,∴∠M =∠CAN =∠IAB ,∠N =∠CBM =∠IBA ,∴△NIM ∽△BIA , ∴=()2=()2=2,故选:B .11.如图,若干个正三角形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a 上,这边对的顶点也在同一条直线b 上,它们的面积依次为S 1,S 2,S 3,S 4…若S 1=1,S 2=2,则S 6等于( )A .16B .24C .32D .不能确定解:∵△AEF 、△BFG 、△CGH 都是等边三角形, ∴∠AFE =∠BGF =60°,∠BFG =∠CGH =60°, ∴AF ∥BG ,BF ∥CG ,∴∠BAF =∠CBG ,∠ABF =∠BCG , ∴△ABF ∽△BCG , ∴=.∵△AEF 、△BFG 、△CGH 都是等边三角形, ∴△AEF ∽△BFG ∽△CGH , ∴=()2,=()2,∴=,∴=,∴S22=S1•S3.∵S1=1,S2=2,∴S3=4.同理S32=S2•S4,则有S4=8;S 42=S3•S5,则有S5=16;S 52=S4•S6,则有S6=32.故选:C.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下列说法:①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②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③当AC=BD且AC⊥BD时,M、E、N、F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连接EM、MF、FN、NE,连接EF、MN,交于点O,如图所示.∵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EM∥BD∥NF,EN∥AC∥MF,EM=NF=BD,EN=MF=AC.∴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①当AC=BD时,则有EM=EN,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菱形.而菱形的四个顶点不一定共圆,故①不一定正确.②当AC⊥BD时,由EM∥BD,EN∥AC可得:EM⊥EN,即∠MEN=90°.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矩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②正确.③当AC=BD且AC⊥BD时,同理可得:四边形ENFM是正方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③正确.故选:C.13.如图,已知△ABC的面积是1,D、E、F和G、H、I分别是BC和AC边上的4等分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解:连结IF,如图,设S△IFK的面积为S,∵D、E、F和G、H、I分别是BC和AC边上的4等分点,∴==,而∠ICF=∠ACB,∴△CIF∽△CAB,∴=()2,∴S△CIF=,∵△CIF∽△CAB,∴∠CIF=∠CAB,==,∴IF∥AB,∴△IFK∽△BKA,∴=,∴S△ABK=16S,∵BF=3CF,∴S△IBF =3S△ICF,即S+S△KBF=3×,∴S△KBF=﹣S,∴S△ABF =S△ABK+S△KBF=16S+﹣S,∵BF=BC,∴S △ABF =S △ABC =, ∴16S +﹣S =, ∴S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IFK +S △CIF =+=.故选:A .1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线段A 1A 、AA 2、B 1B 、BB 2、C 1C 、CC 2、D 1D 、DD 2的长度分别等于边长的、、、、、、、,则正方形面积是阴影面积的多少倍( )A .B .C .D .2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线段A 1A 、AA 2、B 1B 、BB 2、C 1C 、CC 2、D 1D 、DD 2的长度分别为a 、a 、a 、a 、a 、a 、a 、a ,正方形面积的面积为a 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a 2(×+×+×+×)=a 2, 阴影面积为a 2,则正方形面积是阴影面积倍.故选:C.15.如图,直角△ABC的直角边BC=6,AC=5.把BC六等分,等分点是D1,D2,D3,D4,D 5;把AC五等分,等分点是E1,E2,E3,E4.连AD1,AD2,AD3,AD4,AD5.过E1,E2,E3,E 4作BC边的平行线E1F1,E2F2,E3F3,E4F4,交AB边于F1,F2,F3,F4.那么图中所有可以数得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为()A.115.5 B.462 C.420 D.231解:由底边一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5×5=25,面积为33,由底边两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4×5=20,面积为48+,由底边三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3×5=15,面积为54+,由底边四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2×5=10,面积为48+,由底边五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1×5=5,面积为33,图中所有可以数得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为33×2+48×2+54+×2+=231,故选:D.16.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底面的四个顶点恰好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该塔形几何体的全面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A.4 B.5 C.6 D.7解:设有n个正方体构成,其表面积由两部分组成:(1)俯视图、表面只有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2.(2)侧面则由4n个正方形构成,且各层(从下往上看)正方形面积构成一个首项为4,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表面积为:4+4+4×[4+4×+4×+…+4×]>39,∴8+4×>39,∴n的最小值为6.故选:C.1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现进行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延长AB、BC、CD、DA至点E、F、G、H,使得BE=AB,CF=BC,DG=CD,AH=DA,顺次连接E、F、G、H四点得四边形EFGH;第2次:分别延长EF、FG、GH、HE至点J、K、L、M,使得JF=EF,KG=GF,LH=HG,EM=EH,顺次连接J、K、L、M四点得四边形JKLM,…按此方法操作,要使所得到的四边形面积超过2007,则这样的操作至少需要()A.7次B.6次C.5次D.4次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第一次操作后得到正方形的边长为a,第二次操作后得到正方形的边长为5a,故第n次操作后正方形的边长为a,故知第n次操作后正方形的面积S=5n a2,若要使所得到的四边形面积超过2007,即5n a2>2007,a2=2,解得n>4,这样的操作至少需要5步,故选:C .18.某住宅小区的圆形花坛如图所示,圆中阴影部分种了两种不同的花,O 1,O 2,O 3,O 4分别是小圆的圆心,且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设小圆的交叉部分所种花的面积和为S 1.在小圆外、大圆内所种花的面积和为S 2,则S 1和S 2的大小关系是(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无法确定解:设大圆的半径为2,则小圆半径是1,S 2=4π﹣(π+π+π+π﹣S 1)即S 1=S 2. 故选:C .19.在一堂“探索与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借助学过的数学知识,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为班里的班报设计了一个报徽,设计图案如下:如图,两条线段EF 、MN 将大长方形ABCD 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已知DE =a ,AE =b ,AN =c ,BN =d ,且S 1的面积为8,S 2的面积为6,S 3的面积为5,则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为( )A .B .3C .4D .解:根据题意:DE =a ,AE =b ,AN =c ,BN =d ,且S 1的面积为8,S 2的面积为6,S 3的面积为5, 故知ac =8…①ad =6…② bd =5…③,②÷③得:a =b …④,把④代入①可得bc =,∵阴影三角形的面积=bc =.故选:A .20.如图,已知凸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四边AB ,BC ,CD ,DA 的第1个三等分点是E 、F 、G 、H ,连AF 、BG 、CH 、DE ,相邻两连线交于I 、J 、K 、L ,又△AEL 、△BFI 、△CGJ 、△DHK 的面积分别为a 、b 、c 、d ,S 1=a +b +c +d ,则四边形IJKL 的面积为( )A .B .C .D .解:如图,连接EF 、FG 、GH 、HE ,设△EFL 、△FGI 、△GKJ 、△HLK 的面积分别为a ′、b ′、c ′、d ′则 a ′=S △AEF ﹣a=S △ABF ﹣a =S △ABC ﹣a同理,b ′=S △BCD ﹣b 、c ′=S △CDA ﹣c 、d ′=S △DAB ﹣d . 四式相加得:a ′+b ′+c ′+d ′=S ﹣(a +b +c +d ) 又S 四边形EFGH =S ﹣(S △AHE +S △BEF +S △CGF +S △DGH )=S ﹣(×S △ABD +×S △ABD +×S △BCD +×S △BCD ) =S ﹣S =S∴S 四边形IJIKL =S 四边形EFGH ﹣(a ′+b ′+c ′+d ′) =S ﹣[S ﹣(a +b +c +d )] =S +a +b +c +d=S+S1故选:D.。
2018中考专题复习几何最值问题
2018中考专题复习几何最值问题(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几何最值问题最短路径模型——旋转最值类 基本模型图:A OB P O BP A 当点P 是⊙O 外一点,直线PO 分别交⊙O 于点A 、B 两点,则线段PA的长是点P 到⊙O 的最短距离,线段PB 的长是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长距离. 当点P 是⊙O 内一点,直线PO 分别交⊙O 于点A 、B ,则线段PA 的长是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短距离,线段PB 的是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长距离.总结:用旋转思想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本质是利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决问题.特点:旋转类最值一般涉及到平面上一定点到圆上一动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属于单动点问题,有时动点的运动路径圆(或圆弧)并不直接给出,此时需要根据条件把“隐圆”勾画出来,具体来说“隐圆”一般有如下呈现方式:① 定点定长 ;② 定弦定角 .【典例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边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 ,连结B′D ,则B′D 的最小值是( ).A .210-2 C .213-2【思路探究】根据E 为AB 中点,BE =B ′E 可知,点A 、B 、B ′在以点E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圆上,D 、E 为定点,B ′是动点,当E 、B ′、D 三点共线时,B ′D 的长最小,此时B ′D =DE -EB ′,问题得解.【解析】∵AE =BE ,BE =B ′E ,由圆的定义可知,A 、B 、B ′在以点E 为圆心,AB 长为直径的圆上,如图所示. B ′D 的长最小值= DE -EB ′=226222102+-=-.故选A .【启示】此题属于动点(B ′)到一定点(E )的距离为定值(“定点定长”),联想到以E 为圆心,EB ′为半径的定圆,当点D 到圆上的最小距离为点D 到圆心的距离-圆的半径.当然此题也可借助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如B D DE B E ''≤-,当且仅当点E 、B ′、D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典例2】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结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是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HGA【思路探究】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易得∠AHB =90°,故点H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取AB 中点O ,当D 、H 、O 三点共线时,DH 的值最小,此时DH =OD -OH ,问题得解.【解析】由△ABE ≌△DCF ,得∠ABE =∠DCF ,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DCF =∠DAG ,∠ABE =∠DAG ,所以∠AHB =90°,故点H 在以AB为直径的圆弧上.取AB中点O,OD交⊙O于点H,此时DH最小,∵OH=11AB=,OD=5,∴DH的最小值2为OD-OH=51-.【启示】此题属于动点是斜边为定值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联想到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定弦定角),故点H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点D在圆外,DH的最小值为DO-OH.当然此题也可利用DH OD OH≤-的基本模型解决.【针对训练】1.如图,在△ABC中,∠ACB=90°,AC=2,BC=1,点A,C分别在x轴,y 轴上,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A.5 B.6C.12+ D.3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E 是矩形内部的一个动点,且AE ⊥BE ,则线段CE 的最小值为( ).A .32B .210-2C .213-23. 如图,在△ABC 中,AB =10,AC =8,BC =6,以边AB 的中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AC 相切,点P 、Q 分别是边BC 和半圆上的运点,连接PQ ,则PQ 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B .2131+ D .3224.如图,AC =3,BC =5,且∠BAC =90°,D 为AC 上一动点,以AD 为直径作圆,连接BD 交圆于E 点,连CE ,则CE 的最小值为( ).A .213-B .213+D .916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是BC边上的动点,BF ⊥AE 交CD 于点F ,垂足为G ,连结CG ,则CG 的最小值为( ).A .51-B .31-C .21-D .21+6.如图,△ABC 、△EFG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 、EF 的中点,直线AG 、FG 相交于点M ,当△EFG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A .23-B .31+C .2D .31-7.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 ,连结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是 .8.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若点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PAB =∠ACP ,则线段PB 长度的最小值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图,在△ABC 中,AB =2AC ,AD 是角平分线,E 是 BC 边的中点,EF ⊥AD 于点 F ,CG ⊥AD 于点 G , 3若 tan ∠CAD= 4,AB =20,则线段 EF 的长为CF2. 如图,在△ABC 中,tan ∠ACB=3,点D 、E 在 BC 边上,∠DAE = 1∠BAC ,∠ACB =∠DAE +∠B ,点2F 在线段 AE 的延长线上,AF =AD ,若 CD =4,CF =2,则 AC 边的长为3. 如图,在△ABC 中,∠A=30°,点 D 、E 分别在 AB 、AC 边上,BD=CE=BC ,点 F 在 BC 边上,DF 与 BE 1交于点 G 。
若 BG=1,∠BDF= 2 ∠ACB ,则线段 EG 的长为4. 如图,在△ABC 中,∠A =60°,角平分线 BD 、CE 交于点 F ,若 BC =3CD ,BF =2,则 BC 边的长为EB5. 如图,在△ABC 中,AB =AC ,∠ACD =45°,点 E 在射线 BD 上,AE//CD ,AE =DE ,若 BD =1,CD = 5,则 AE 的长为6. 如图,△ABC 中,∠AB =90°,CD 是 AB 边上的中线,点 F 在线段 AD 上,点 F 在 CD 延长线上,AE = DF ,连接 CE 、BF ,若∠AEC =∠DFB ,AC = 2 3 ,DF = 1,则线段 CE 的长为A B7. 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 AB 边上一点,连接 CD ,在 C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BED =60°,若3CE =5,△ACD 的面积为35 43 ,则线段 DB 的长为B8. 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C =6,点 D 是 AB 的中点,DE//BC , 点 F 为 BC 上一动点,连接 AF 交 DG 于 E ,∠AEC 恰好为 90°,连接 CE ,当 DE =2 时,线段AB 的长为BFC9. 如图,在Rt △ADB 中,∠ADB =90°,点C 为∠ADB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 AC 、DC ,过点 A 作DB 的 平行线,分别交 DC 、BC 于点E 、F ,若 BE =BF ,AC = 2 5 ,则 AE 的长为N10. 已知:在△ABC 中,∠ACB =2∠ABC ,AD 为∠BAC 的平分线,E 为线段 AC 上一点,DE =DB ,过E 作 AD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 F ,取BF 的中点 M ,连接 DM 。
若 DC =4, S ∆ABD : S ∆ACD = 3 : 2 ,则 DM 的长为B11. 如图,在Rt △ABC 中,AB =BC ,∠B =90°,∠DCB =90°,CD = 1AB ,若∠DAE =45°,GD 为∠EDC2的角平分线,连接 CG ,AB =8,则 EG 的长为C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BC ,∠B +∠C =120°,AB =10,CD =6。
M 为BC 中点,N 为 AD 中点,则 MN 的长为M13. Rt △ABC 中,∠BAC =90°,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 DE ⊥DF ,交 BA 延长线于点 E ,交 AC 延长线于点 7F ,若 CF = 2,AC =4,AB =2,则 AE 的长为10F1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是BC 边上一点,射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若DE=BE+BF,DF=6,则CE 的长为CA B F15.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E 在AC 上,AD=DE,若BD=3,CD=2 ,AB+CE=7,则AE 的长为B D C16.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连接DE,在DE 上取一点G,连接BG,使BG=BC,连接CG 并延长与AD 交于点F,在CG 上取一动点P(不与点C,点G 重合),过点P 分别作BG 和BC 的垂线,垂M21足分别为点 M 、点 N ,若四边形 AEGF 的面积是 4 5,则 PM +PN 的值为FDAE17. 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 D 在 AC 边的右侧,连接 DA 、DB 、DC ,若 AD =DC ,∠ADB =∠ ACB ,AD =5,BD =11,则 BC 边的长为D18. 如图,在△ABC 中,∠C =90°,∠CAB =30°,BD 平分∠ABC ,点 E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ADE =120°,若AE = ,BE =1,则线段 BD 的长为AE19. 如图,在△ABC 中,AB =AC ,将 AB 边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线段 AD ,AD 交BC 边于点 E ,过点D 作AD 的垂线,交 AC 边的延长线于点 F ,若AE =9,DF =8,则线段 DE 的长为2F20. 在△ABC 中,D 为AB 的中点,∠CDA=45°,E 在 AC 上,连接 BE 交 CD 于F ,满足 EF=EC ,△CBF 的面积为 8,则CF=C21. 如图,在△ABC 中,AB =2,∠ABC =30°,点D 在BC 上,BD =E ,使 DE =AD ,连接 BE 、CE ,则 BE 2+ CE 2=+ 1,CD =-1,延长 AD 至点2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以 AB 为边向内部做等边△ABE ,连接 DE 并延长交 BC 于点 F ,若 CF =-1,则BF 的长为AB 23.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为 BC 的中点,点P 在△ABC 的内部,连接 PA 、PB 、PC 、PD ,∠BPC =105°,PC =2,PB = 2 ,则△APD 的面积为3 3 324. 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 D 在 BC 上,过点 B 作 BC 的垂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 ,若 AD :DE =3:2,BD =2,则 AC 的长为BCE25. 如图,在△ACD 中,∠ACD =90°,AC =CD ,∠ABC =75°,若 AB = 32 ,BC =5,则 BD 的长为B26. 如图,在△ABC 中,∠BAC =120°,AB =AC =4,过点 C 作直线 L//AB ,点D 在线段 BC 上,点 E 在直线 L 上,若∠ADE =120°,CE =1,则 DC 的长为27.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 AC 上,过点D 作DE ⊥BD 交 AB 于点 E ,点 F 为 BE 的中点,连接CF ,CF平分∠BCA ,若 BC =BE ,AD =3,CD =4,则 AE 的长为C28. 如图,在△ABC 中,点D 为△ABC 内一点,连接 AD 、BD 、CD ,∠DBC =∠ACD =30°,∠ADC =90°, DB =3,BC =8,则 AB 的长为C29.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 =AB =BC ,连接 AC ,且∠ACD =30°,tan ∠BAC= 的长为,CD =3,则 AC330. 如图,在△ABC 中,点D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BC =2AD ,AB =8,AC =4,∠D =2∠B ,则 CD 的长为2 36 2BCD31. 已知在 Rt △ACB 中,∠ACB =90°,tan ∠BAC =3,∠ACB 的角平分线 CD 交 AB 于D ,过点 D 作 CD 的垂线交 CB 于 E ,过点D 作 CD 的垂线交 CB 于E ,连接 AE 交 CD 于 F ,当 BD =6 时,则EF 的长为C B32. 如图,Rt △ABC 中,∠ACB =90°,∠ABC =30°,△ABD 、△B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DE 、AB 交于点 F ,AF = 3 ,则△ACE 的面积为B33. 如图,AB =AC ,∠BAC =90°,点 E 、F 分别在BC 、AC 上,连接 AE 、EF 。
若∠BAE =2∠CEF ,CE = 4,AF = 4 ,则 AC 的长为2AC34.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点D、E 分别在线段BC 和线段AC 上,BD=AE,连接AD,EF⊥AD 垂足为G 交线段AB 于F,连接CG、BG,若AG:CG=。
:3,BG= 2 5 ,则线段BD 的长为B35.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BFG 的斜边FG 所在直线经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若BF=2 ,tan∠CDG= 3,线段DG 的长为736.在△ABC 中,AB=AC,点D、E 为AB、BC 边上的点,连接AE、CD 交于点F,BH⊥AE 于H,交AC3于G,∠BAE=∠ACD,tan∠BAC=4,AF=7,则线段BH 的长度为23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 5 ,点 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边长为 2的等边三角形,则 AB 的长为。
AFB 38. 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O ,OE ⊥AC 交 AB 于E ,若 BC=4,△AOE 的面积为 5。
sin ∠BOE 的值为AEB39. 如图,点D 在△ABC 的边 BC 上,∠C+∠BAD=∠DAC ,tan ∠BAD= 4,AD= 65 ,CD=13,则线段 AC7 的长为7C 40.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2,BC =CD = 2 D3 ,∠B =90°,∠C =120°,则线段 AD 的长为B 41. 在△ABC 中,AD 为角平分线,∠B =2∠ADB ,AB =3,CD =6,则线段 AC 的长为C A42. 已知△ABC ,∠ABC =60°,AB =5,BC =8,P 为∠ABC 平分线上一点,连接 AP 、PC ,当∠APC =60° 时,则 AP =43. 如图,在△ABC 中,以 AC 为边在△ABC 外部作等腰△ACD ,使 AC =AD ,且∠DAC =2∠ABC ,连接 3 BD ,作 AH ⊥BC 于点H ,若 AH = 2 。
BC =4,则 BD =44. 如图,在△ABC 中,AC = 3 2 ,将△ABC 绕点 C 逆时针转至△DEC 的位置,其中,点 A 和点D 是对应 点,点D 在 AB 边上,∠BCD =15°,延长 EC 交 AB 于点 F ,若∠E =30°,则 FD =A B45. 如图,在△ABC 中,AB=AC=12,AD ⊥BC ,BE ⊥AC ,当 BE 2 DE 2 最大时,则DE 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