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大成智慧”
浅析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
浅析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作者:戴友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8期摘要:航天之父钱学森一生贡献卓著,对于怎么“冒”出杰出人才,他老有自己的见解,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现在我们国家在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他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祖国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作者简介:戴友军,1984年生,男,江西万载县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2一、大成智慧的提出钱学森于1955年回国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航天事业上,孜孜不倦,为祖国做出了显著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同时,他也一直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思想。
钱学森不仅在航天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一直心系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他密切关注杰出人才的培育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温家宝曾说:“去年看望钱老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 我们都理解,这里钱学森所说的杰出人才,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而是像钱学森、李政道、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级人才。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学生逐渐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这一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面对的难题。
人才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杰出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更是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对于我们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这一问题,是我们国家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钱学森对于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的拷问,现已有学者加以提炼为“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设想
他们这些年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远景构成如下:
一、 八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为打基础阶段;
二、 接下来用5年时间,12到17岁,完成高中加大学的教育,同时也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阶段;
三、 18岁这一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完成硕士教育。
获得博士学位那年钱学森28岁,他在90多岁时反观自己一生70多年漫长的学习和“干中学”的过程,并提出一种全新的大成智慧教育设想。
设想人人18岁达到硕士水平
近20年来,钱学敏是钱氏家族中,唯一与钱学森保持密切工作关系的人,这与她的哲学专业的身份有关。
钱学森写信的习惯保留了早年美国生活的痕迹,写给自己堂妹钱学敏的400百多封学术讨论信件,开头都是西式的地址首行排列,称谓是同志式的“钱学敏教授”,最后是共和国格式的“此致”,拐行顶格“敬礼”,落款是一如正文般工工整整的三个字“钱学森”。
钱学森总想从开拓想象力方面,给人们以启示,他告诉钱学敏“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科学工作先艺术,后才是科学。而创造性思维是智慧的泉源。”钱学敏记得有一次,钱学森抚摸着自己的前额,边思考边慢慢地对她说:“西汉的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其实那些过去的历史,他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却写得那么有声有色,简直是一段历史一部戏。由此,可看到太史公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她记得那一瞬间钱学森的眼中充满了对想象力的钦佩和赞赏。
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开拓知识领域。
钱学敏告诉本刊,钱学森在回顾自己70多年来工作学习历程,认为就是在科学的哲学体系指导下,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的过程。他曾经不无遗憾地说:“我用了70年的学习才悟到以上道理,太长了!能不能用不到20年就学到?可以的。用人-机结合,用信息技术,用信息网络。第五次产业革命啊!”
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
、 ,
三 和 提 价 每 人 权 孟 人 倡 值 调 强 个 关 伦 中 义 利 的 柯 来 在 务
、 。 ,
ǐ ? 和 天 么 面 先 一 神 精 休 会 社 为 调 族 义 整 有 强 民 主 爱 的 国 想 思 要 是 优 的 族 统 传 德 道 方 个 五 民 中 良 主 家 华
、 。 ,
:
。 , ,
。 。 ,
。 ,
。 ,
,,
。
ō ǐ ì 和 到 出 ǐ ǐ 仁 不 于 而 ǐ ì ì 己 从 出 关 诸 的 和 责 从 有 所 发 达 能 之 恒 人 爱 相 此 彼 中人 关 为 才 和 ì 欲 达 所 施 人 立 是 都 的 发 勿 系的 爱 系 仁 最 既 则 原 崇 种 一 是 又 质 品 德 道 的 高 人 在
ō ì ǐ 强 ǐ ì 和 己 厚 物 际 仁 一 则 原 仁 崇 推 调 载 德 谐 爱 者 人
。 、 , ù
、 ,
、 、 ,
展 践 动 能 体 主 的 德 道 调 起 立 理 五 重 强 用 作 在 的 高 养 视 修 树 崇
。 、 ,
向 追 神 精 格 想 理 往 是 优 要 重 个 一 的 统 德 道 四 求 国 中 良 界 境 人 传
。 ,
ǐ ì ì ǐ 于 而 由 只 教 ì 出 强 朋 ǐ ì 来 就 看 天 些 这 义 意 会 社 的 极 积 其 有 仍 人 个 才 毋 父 有 能 对 之 子 孝 术 忠 来 此 是 国 才 门 称 被 德 道 化 关 伦 在 人 幸 中 为 切 本 根 有 所 是 的 点 发 一 系作 于 度 就 父 调 序 幼 长 信 有 友 贼 符 时 代 粕女 借 子 的 亲 等 予 其 伦 的 木 墓 最 些 这 除 别 倡 提 制 级 等 建 封 护 及 维 羊 中封 系 关 男 君 朋 今 在 诚 家 义 对 序 秋 会 社 护 维 伦 人 极 有 仍 要 重 新合 求 改 和 系 关 其 的 用 人 卑 亲 子 父 义 别 妇 夫 序 幼 长 信 有 友 定 规 会 社 建 臣 了 善
论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钱 学森“ 大成 智 慧学" 的理 论价值 与现 实意义
王 力 沛
( 河南 大 学 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1 )
摘 要 : 钱 学森 晚 年提 出的 “ 大成 智 慧 学 ” 是 其 一 生 学术 事 业 的 经验 总 结 。本 文三 个 方 面递 进认 识 了 “ 大成智 慧 学” ; 即“ 大成 智 慧学 ” 的 时代 背 景 、 理 论 体 系与 当下 意 义。 同时依 据钱 学森本 人 著述 和 相 关研 究
文 献对各 个 问题 进行 了展 开 , 阐述 了笔 者对 大成 智 慧 的理解 。
关键 词 : 钱 学森 ; 大成智 慧 学 ; 现 代 科 学技 术体 系; 当代 意 义 中图分 类号 : N 0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7 ) 0 4 — 0 0 5 6 — 0 4
要 求经 济 、 科技 、 社会 、 文化 、 生 态 等 各 方 面协 调 发 展, 力 求 科学 化 与社 会化 发 展 的双 向平 行 。 其五 , 自
然科 学 与哲 学 的结合 。 社 会 意识 对社 会 存在 有 着积
、
“ 大成 智慧 学 ” 提 出的 时代 背景
极 的促 进作 用 , 科技 的竞 争 在 某种 程 度 上就 是思 想
是 历史 的 必然 , 具有 时 代使命 的意 味 。
竞 争呼 唤全 面发 展 的 复合 型 的大 智人 才 . 时代 的 发 展 呼唤 “ 大 成智 慧 学” 。
其次 , “ 大成 智 慧学 ” 的形 成得 益 于信 息 社会 的
首先 。 “ 大成 智 慧学 ” 的产 生是 适 应高 度 发展 的 科学 技 术需 要 的 。2 1 世 纪是 和 平 的世 纪 , 同时也 是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演讲人:钱学敏演讲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间:2008年8月20日钱学森,著名科学家。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祖籍浙江杭州。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翌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返回祖国。
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并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8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
1998年被聘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至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兼任第七届全国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91年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
1984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57年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纲要)
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纲要)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纲要)——解读“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成才之道”本报告是《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课题理论研究的简介。
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关于大成智慧学的概念和“大成智慧”内涵的5个结合:大成智慧学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的理论向导。
大成智慧学中的“大成智慧”含义是“集大成得智慧”,是5个结合的综合集成,即“量智”与“性智”的结合;科学与哲学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的结合。
“量智”与“性智”是钱学森构建的21世纪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也是大成智慧的核心。
大成智慧是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必备的素养、学问和能力。
二、关于《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6个思路:怎样运用大成智慧学培养人才,构成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
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体现为6个观点所形成的6个思路——㈠学制观——学龄提前学制缩短,在人类智力高峰期早成才的思路(4岁入学,17岁大学毕业,18岁学成硕士);㈡人才观——培养全才、通才、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的思路(高端人才的3个必备条件和3个层次结构);㈢创新观——科技、教育必须创新的思路(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现在没有一所大学是按照发明创造的模式办学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
);㈣全面学习的方法论观点——全面学习才能全面发展的思路(全人格教育,全道德育人,全面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能力培养,才能出全才、通才);㈤教育教学的系统论观点——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系统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体地看待教育的各个层级关系,宏观地把握学校管理,中观地对待教师教学,微观地关注学生学习,学生是教育大系统的核心)㈥教育科研的实践论观点——教育科研必须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思路。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5)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5)一是知识层:它是由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及体系中已纳入和尚未纳入体系的知识与经验)等要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
离开了各种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要素,也就无所谓思维。
这些要素与从人―机结合的信息网络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融通在一起,互相激发、碰撞、渗透、综合……是思维得以活跃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培育大成智慧的土壤。
一般说来,知识层越深厚、越坚实、越丰富、越广阔,其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就可能越高。
二是情感层:它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德、意志、意向、情趣等等因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调控层次。
思维对象的选择、思维的动力、思维的效率与活力等,大体都受它们的影响与控制。
钱学森认为,“科学就是追求真理。
”伟大的科学精神、崇高的品德、高度的爱国热忱、集体主义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往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穷力量。
而理、工、文、艺结合起来,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又能会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将会使人们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威力。
三是智慧层:它是以知识层和情感层的整体融合为基础的,是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人―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等基本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有机地建构在一起的。
是思维结构中最深刻、最复杂、最富于哲理的层次。
这个层次的构筑要求:主要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灵活有效地汲取、运用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集古今中外知识之大成,获得大成智慧与创造的灵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教育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总之,钱学森要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培养青年人具有大智、大德的思维结构和内涵,为青年人思想的奔放驰骋提供一个广阔而科学的天地。
有了这样思想文化基础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进入任何一个专业工作都可以,改行也毫无困难,处处可以乘风破浪,他们既是全才,又是专家,是全与专辩证统一的人才;也将是全面发展的一代帅才、将才,新世纪的主人、“新的人类”。
钱学森对“大成智慧学”的探索——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
[ 作者简介] 钱学敏 (9 3一 ) 女 , 13 , 浙江杭州人 , 中国人 民大学教授 。
①
6
钱学森 19 年 2 2日给钱学敏 的信 。 95 月
了。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 ” 钱老的“ 大成智慧学” 赋予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以新基础 、 内涵 、 新 新理念; 不仅 是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 、 发展与深化; 也是对新世纪 科学的哲学体系建构与创新 的伟大尝试。 钱老一直关注哲学 , 强调科学家要掌握科学的哲
之 类 的想 法 。便 冒然 敲 开 了他 家 的大 门 , 想 到他 一 没
贡献的科学家 、 思想家。我失去了最敬爱的恩师和亲 人, 心中就像失 去了一切 , 痛万分 ! 悲 那一天 , 钱学森 的伟大精神仿佛感动了上苍 , 北京晴朗的天空骤然降 下漫 天 大雪 , 给大地 披上 了素装 , 带着 儿子来 到他 的 我 身旁 , 满眼泪水化作 白色的雪 花, 依依不舍地伴 他远 行 …… 为了寄托我无尽的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 只有努 我 力地去反复学 习、 研读他 的著作 、 文章和他 的谈话 日 记 。透过 一篇 篇文 章 的字 里 行 间 , 好 象 又见 到 他 老 我 人家慈祥的笑脸、 又聆听到他亲切的教导 , 回到了他的 身边 … …不承 想 , 眼就 是他老 人家 百年 诞辰 了 。 转 回首 过去 的 2 0多年 , 在钱老 精心 培养 和指 导下 学 习研 究他 的科 学思 想 的 日子 , 是 我 这 苦 涩人 生 中 最 那 兴奋最幸福 的时光 , 永远难忘。或许因为我原来是搞 马克 思主义 哲 学发展 史 的研 究 与教学 工作 的 , 以 , 所 钱 老跟 我谈论 得最 多 的话 题 是 : 于 当 今各 种 复 杂 性 问 对 题的哲学思考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发展 , 特别是 “ 大成智慧学” 大成智慧教育” 和“ 。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简介一、什么是“大成智慧”钱学森说:“人的智慧由两绝大部分组成: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
此为‘大成智慧学’。
”他认为,量智主要是科学技术,一般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量变到质变。
性智更多的是人文科学,从整体感受入手去理解事物,从“质”入手去理解世界。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实质上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等以及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结合,二者应相通;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二者应相融;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二者应整合,建立新的人文主义和新的科学主义。
这就是大成智慧,就是智慧。
二、智慧课堂的意义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当前实行的“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三、智慧课堂的指导思想教育:教育不是告诉、不是灌输,是在教师指引下,让学生自主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心智,增长水平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独特的系统工程。
获得心智,增长水平的教育环节。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
教师:教师不是搬运工,不是百事通,是教育教学中的桥梯角色。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路人。
学习: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应付考试,是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心智,增长水平的自主活动。
钱学森与“大成智慧”
钱学森与“大成智慧”提要“大成智慧”的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为此,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
新世纪伴着春风走来了。
可以预料,这将是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相继到来的世纪;这将是又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和大智大德的新人辈出的世纪。
然而,美好前景不是唾手而得的;人类的未来、国家的昌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与创新,依赖于有智慧的人。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这是钱老近1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
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两弹一星”的研制与发射。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就是希望引导人们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作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大成智慧”之说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Theory of metasynthetic wisdom utilizing in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d with marxist theory)。
“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Wisdom in cyberspace)(1),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
“大成智慧”的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钱老曾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
”(2)要想成为“大成智慧者”,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
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与生物工程技术( 包括农业科学技术) 的大发展, 和以人体科学( 医学) 、 生命科学等学科为
主导, 带动各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 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浪潮,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虽然也有暂时的经济衰退, 但 国际市场 日益扩大, 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世界经济 日 趋全球化。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一个互相联系、 难以分割的大社会, 这个大社会是一个包括各种不同国家政 体、 不同经济发展状况、 不同意识形态为主导、 不同种族、 不同文化, 而且打破地区界限、 各
特 别 是微电 子信息 技术革命带来的电子计算机、 多媒体、 灵境技术( V i t r u a l e r a l i y t ) 、 信息网
络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与普及, 不仅开创了新一代人一机结合的物质生产体系, 正在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管理方式、 工作方式, 进一步扩大与提高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而且开
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
这种科学分类法是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 来区分各科学 门类的 〕 而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是统一的、 同一的, 即整个客观世界( 包括自然、 社会、 人和人化 自然等) , 这是各门科学技术知识相互渗透、 相互借鉴、 相互统一的客观
基础 。
钱学森科学贡献f学术t 想研讨会 论文 集
试论钱学森的“ 大成智慈学”
钱 学敏
新世纪的晨光已照亮大地, 可以预料, 这将是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
社会革命相继到来的世纪; 这将是又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和大智大德的新人辈出的世纪。 然而, 前方的路依然坎坷, 美好前景不是唾手可得; 人类的未来、 国家的昌盛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依赖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 运用与创新, 依赖于有智慧的人。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 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这是钱老几十年来 , 尤其是近 十年来, 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他认为这是件大事, 很重要。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简论
实 践 的 方 法 。大 家 知 道 , 学 森 独 创 性 地 提 出 钱
了一 个 多 层 次 的 金 字 塔 式 的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体
系 , 成 智 慧 学 显 然 就 是 他 关 于 这 个 现 代 科 学 大
门学 问 , 据 这 些 以 及 其 他 资 料 , 哲 学 的 角 根 从
熟 悉 的 百 科 全 书 、 界 观 、 识 论 、 学 学 等 十 世 认 科
不 上 集 大 成 。钱 学 森 把 这 种 表 述 引 申过 来 表
述 一 种 思想 体 系 , 古 今 中外 的 一 切 科 学 和 技 把
术 集 中于 一 种 科 学 , 之 为 大 成 智 慧 学 , 以 称 可 说 是 非 常 贴切 的 。
收 稿 日期 :0 1—1 21 0—1 5
作 者 简 介 : 栅 森 ( 9 1 ) 男 , 京 大 学 哲 学 系教 授 。 黄 12 一 , 北
6
上海交 通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第 1 9卷
技 术 体 系 的 系 统 理 论 。大 成 智 慧 学 与 我 们 所
要 的学 术 成 就 之 一 。 他 晚 年 提 出 了 “ 成 智 慧 大 学 ” 概 念 , 认 为 他 用 这 个 概 念 概 括 了 他 一 的 我
了这 个 概 念 , 已使 用 了这 个 称 谓 。大 成 智 慧 并 学 , 照 学 术 界 为 一 门学 科 命 名 的 一 般 规 则 , 按 应 该 是 以 大 成 智 慧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学 科 。 钱
21 第 6 0 1年 期 第 1 9卷
( 8期) 总 2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探索
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探索钱学敏1、复杂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客观现实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世界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复杂性问题,所以系统的问题,特别是复杂巨系统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研究——复杂性科学,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复杂性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焦点,是一个科学新领域,它的突破,将引起一次新的科学革命。
多年来,国外已有不少著名科学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开始注意探索复杂性问题。
在欧洲,20世纪70年代有比利时的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I. Prigogine 1917- )提出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探讨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形成有序结构的问题。
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H. Haken 1927- )、艾根(M. Eigen)等人,他们依据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最新成就,注意到系统常常会自己走向有序结构的现实,提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和协同学(synergetics),走近系统自组织理论,较早地提出了“探索复杂性”问题。
在美国,1984年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盖尔曼(M.Gell-Mann)、安德森(P. Anderson)、阿罗(K. Arrow)等人的支持下,聚集了一批数学、物理、经济、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专门从事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试图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克服还原论的不足,找到一条破解复杂性问题的道路。
目前,他们有些成果很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从总的思路上和方法上来看,似乎尚无明显的突破。
有人说他们仿佛是从“复杂”走向了“困惑”1。
在中国,钱学森倡导的“系统科学”原本就是对各种复杂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的基础上形成的。
1978年他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中,就明确提出“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
2此后,他一直亲自参加并指导系统学讨论班,带领大家努力探索复杂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大成智慧教育的哲学稽式——为悼念钱学森同时逝世而作
笔者已年处古稀 ,近7年来致力于道德 一才能 一 智慧 一 信仰 一 情志
的相互 关 系和 科 学 依据 的探 索 ,本 着辩 证 唯 物论 和知 识传 承 创 新 的思路 ,根 据 中华 传 统 哲 学 的基 本 观念 ,遵 照现 代 实证 科 学 的基 本 定律 ,推 导 并建 立 起 一个 暂 时 命名 为 自然科 学 与社 会 科 学 的数 理 化 哲学 通 式 ( 称哲 学通 式 ) 简 。反 过来 用 此通 式 ,对 《 道德 经 》
被 物理 学界 公 认 的 诸 多物 理 世 界 难 题 与 已初 步解 答 , 断定 这 也 是钱 学 森 大 成 智 慧教 育设 想 的根 本 依 据 。
关 键 词 :道德 才能 信 仰 良性 循 环 大成 智 慧教 育
钱 学森 同志 生 前 希 望办 好 大 成 智 慧 教 育 ,是一 代 具 有 伟 大社 会 责任 感 和 使命 感 的科 学 家 的赤 诚 夙 愿 。这一 夙 愿 ,与 创 立 复 杂 系 统定 性 定 量分 析 方 法 和 有 中 国特 色 的社会 科 学 哲 学体 系 的任 务
法 国 作 家 笛 卡 尔 曾 说 : “ 读 优 秀 的 书籍 ,就 是 和 过 去 时 代 阅 中最杰 出 的人 们一 一 书 籍 的作 者 进 行交 流 ,也 就 是 和他 们 传 播 的 优 秀 细想 进 行 交 流 。的 确 ,从 《 ・ 》中 ,我 们 能 看 出夏 洛 蒂 简 爱 的思 想 影 子 。她 认 为真 正的 婚 姻幸 福 ,经 久 不 衰 的伉 俪 和谐 ,只 有 当妻 子 不 再 是丈 夫 生 活上 的伴 侣 时 ,才得 以保 持和 增 进 ,这 也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是钱老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一直着力思考的时代课题。
“量性双悟智、天人一贯才”。
这是海外一位80余岁的老华侨有感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思想,为他写的一幅楹联。
记得那是1996年初春的一天,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教授忽然打来电话说:“学敏啊!你知道吗?今天上午国防科工委沈椿年副主任带着秘书、记者送来一幅楹联、一缸水仙,还摆了个仪式,给我和学森照了相,热闹半天。
”我一听,就觉得有点儿不妙,因为钱老一向惜阴如金,每日生活、工作非常有规律、有计划,怎耐得应酬来往、送礼、照相?便悄声问:“是谁写的楹联,这么兴师动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写的《钱学森的艺术情趣》一文,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传到了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那里的一位爱国华侨看了以后,很佩服钱老,就提笔写了幅楹联,拜托当时正在新加坡访问的沈椿年副主任带回,并要求照个相给他。
据说这位老先生有80多岁了,很受人们尊重,他的书法、绘画、诗文作品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他的名字叫潘受。
大概是因为我给“招来的事儿”,或许是钱老仔细看了楹联以后,对潘老的书法、文笔感觉不错,他让我们也看看并保存这幅楹联。
当我和永刚把这幅装裱得十分精美的楹联展开一看时,只见上联写的是:“量性双悟智”,下联写的是:“天人一贯才”。
这十个大字像行书又似草书,凤翥龙蟠,凌厉洒脱;在每条楹联的两边还有两行娟秀的小字,霞舒云卷,回旋多姿,真是神来之笔。
这些小字诗文,首先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交流合冶”来解读钱老倡导的“大成智慧学”,并以十个大字予以概括,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短短诗文,词语古雅清新、情真意切、富有哲理。
现将原文抄录如下:“学森先生称:科技为量智,文艺为性智。
前者逻辑思维,后者形象思维。
一客观,一主观,一冷一热,交流合冶,探微发秘,灵境神游。
于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之理,可化隔为不隔,化不通为通,从而奇光异彩,随之出现。
大成智慧学-钱学森的“新人类说”
整体论与还原 论的辩证统一
系统论与中医 现代化
1996 Internet-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人机结合的 思维体系
人体巨系统与 中医学研究
人体科学 研究的观点
系统学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从定性到定量的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信息网络+智能系统 (信息技术)
大成智慧工程 1999 基于Interne的研讨厅体系 大成智慧学
钱学森 思想家 提出时间 集大成 得智慧
形成图
核心-跨 界 钱学森 之问 新人类
1.现在我国也在开始 信息网络建设,这是第 五次产业革命的先声。 2.但大家似尚未意识 到信息网络加用户将构 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 系统”,不是简单巨系 统,更不是大系统、小 系统等容易调控的系统。 …… 1995年6月29日
1945年
1945年身为美军上校的钱学森与著名火箭 专家冯· 卡门在德国考察。
36岁时(1947)钱学森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 教授。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 技术,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钱学森十分重视对未来人才的培养
钱学森 思想家 提出时间 集大成 得智慧
形成图
1991年10月16日,钱 学森在授奖仪式上说: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 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 技术,而且是人类认识 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 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 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 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 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 科学体系去解决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他最后还语重心长地表 示:“我在今后的余生 中就想促进一下这件事 情。”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 思想家 提出时间 集大成 得智慧
形成图
核心-跨 界 钱学森 之问 新人类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上期内容提要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上)内容概括如下:钱学森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大成智慧学思想、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思维科学思想都具有独特的创新魅力。
一、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思想,体现在5个关系的结合大成智慧是“量智”和“性智”的结合;科学与哲学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的结合。
总之,大成智慧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下,让人们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是杰出人才必备的素质和条件。
二、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思想,体现在3观3论所形成的6个思路一是学制观――学龄提前学制缩短,在人类智力高峰期早成才的思路;二是人才观――培养全才、通才、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的思路;三是创新观――科技、教育必须创新的思路;四是全面学习的方法论――全面学习才能全面发展的思路(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情、创等);五是教育教学的系统论――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六是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论――教育教学科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思路。
本期内容提要1.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6个思路之六――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论――教育教学科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思路。
2.总课题和子课题5年来取得的60多项科研成果。
3.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6个思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9个启示。
本课题研究的宗旨是解读“钱学森成才之道”和“钱学森之问”,探讨“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下培养发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的培养思路、策略、方法、模式等。
本课题的贡献是:1.宣传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创新思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钱学森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
2.初步理出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六个创新思路(即上期所述3观3论所形成的6个思路)。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
界 大 战 结 束 时 ,美 国空 军高 度 赞 一 起 奋力拼搏 ,硬是在 “一穷 二 自” 从 小 在 一起 ,情 同 手 足 ,所 以 久
扬 “钱 学 森 为世 界 反法 西斯 战 争 的情 况 下 很快 研 制 出 了 “两 弹 一 别 重 逢 ,倍 感 亲 切 。也 就 是 在 这
方 式与 四面八方 各个领 域 的专家 、 的核 心 。钱 学森 认 真 总 结 了现 代 是从 人们研 究 问题 的着 眼点 同 ,
学 者 以 至 党 和 国家 的 领 导人 ,交 科 学技 术 和文 学 艺 术发 展 的成就 或看 问题 的角度 不同来 加以 区分 ,
1989年 ,钱 学 森 获 得 国 际 技 术 与技 术交 流 大 会 和 国际 理 工 研 究 所 授 予 的 “小 罗克 韦尔 奖 章 ” 和 “世界级科技 与工程名人 ”称 号 。
颗 明亮的星 。”
成 就 是 “新 危 险 ” ,认 为如 果 国 我 给 他 写 了个 简 短 的贺 卡 ,他 收
REC口O述LL钱EC学TI森 ON工S程0F EN HsuE_sHEN
一 钱 学敏 口述 中国航 天 系统科 学与工程研 究院 “口述钱 学森工程 ”课题 组 整理
/
一
自己的祖 国。
钱 学敏教 授 曾参加钱 学森 亲 自领 导的 学术研 讨班 ,多
让 我 感 到 非 常 荣 幸 的 是 ,这
~
…
年 腰 腿 疼 痛 难 忍 ,行动 不便 ,且
一 一
.. .. . … 一 一 …
… . .一 一
听 力迅 速 减 退 ,但 他 依 然精 力充 沛 ,思维时刻处于创 新的高峰 。
钱 学 森在 退 居 二 线 以后 ,还
《钱学森论大成智慧》首发仪式
龙源期刊网
《钱学森论大成智慧》首发仪式
作者:
来源:《出版广角》2015年第03期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卢明森、鲍世行教授编写的《钱学森论大成智慧》一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在由钱学森研究中心北京中心举办的“纪念钱学森103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首发仪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培华总编在首发仪式上的演讲中提出:大成智慧学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编者卢明森教授和鲍世行教授在本书中精心选录了钱学森关于大成智慧思想的书信、讲话与论文,以求正本清源、呈现大成智慧理论的原貌。
只有通过研读钱学森的经典原著,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大成智慧的思想本质与精髓,理解钱学森从大成智慧工程,再到大成智慧学,最后升华到大成智慧教育的思想体系。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2.2.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继承和发展的产物 2.2.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组织科技专家与哲学家相结合 2.2.3以科研成果上升提炼到丰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2.3.1部门哲学是哲学家们应该抓的关键问题 2.3.2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来丰富、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2.3.3提取西方先进文化智慧精华来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2.3.4利用一切可为我用的东西来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7.1学界对钱学森大 成智慧学的看法
7.2钱学森大成智慧 学的地位和影响
7.3钱学森大成智慧 学的作用与价值
7.4钱学森大成智慧 学的局限性
7.1.1学界对大成智慧学集大成内涵的看法 7.1.2学界对大成智慧学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7.2.1在钱学森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 7.2.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7.2.3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有效方法
3.1.1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都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2.1社会科学精确化:向社会科学研究推广数学方法 3.2.2社会科学系统化:向社会科学研究推广系统工程方法 3.2.3社会科学求实化:为社会科学研究构筑“微积分”
3.3.1开放复杂巨系统在复杂性问题上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3.3.2综合集成法是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的方法论 3.3.3综合集成法是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方法
5.3.1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决定国家的生存 5.3.2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包括全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5.3.3理论实际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6.1大成智慧工程: 大成智慧学的实践技
术
6.2从定性到定量综 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大成智慧学应用集体
2.4.1部门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组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大厦 2.4.2基于大成智慧学对钱学森提出的哲学新体系的进一步总结 2.4.3对钱学森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大成智慧”的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为此,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
新世纪伴着春风走来了。
可以预料,这将是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相继到来的世纪;这将是又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和大智大德的新人辈出的世纪。
然而,美好前景不是唾手而得的;人类的未来、国家的昌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与创新,依赖于有智慧的人。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这是钱老近1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
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两弹一星”的研制与发射。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就是希望引导人们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作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大成智慧”之说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Theory of metasynthetic wisdom utilizing in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d with marxist theory)。
“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Wisdom in cyberspace)(1),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
“大成智慧”的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钱老曾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
”(2)要想成为“大成智慧者”,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智慧的集成“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3)而认清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体系结构,树立科学技术体系观(大科学观),是有效地“集大成得智慧”的关键。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和灿烂辉煌的时期。
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蓬勃兴起,现代科学技术愈分愈细,门类繁多。
加之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范围日益广阔,层次更为深入。
与此同时,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整体化趋势也愈益增强。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钱老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4)十几年来,钱老认真总结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成果与趋势,从系统观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放复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
目前暂分为11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
“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个体系不仅结构在发展,内容也在充实,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
这种科学分类法是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来区分各科学门类的。
而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是统一的、同一的,即整个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和人工自然等),这是各门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统一的客观基础,为广开知识之源,进行大跨度地思维敞开了绿色通道。
钱老曾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6)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纵向结构上,钱老把每一个科学技术门类都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区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3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划分略有不同),3个层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基础科学,是综合提炼具体学科领域内各种现象的性质和较为普遍的原理、原则、规律等而形成的基本理论。
其研究侧重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进行新探索,获得新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论。
它是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的先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
技术科学,是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才在科学与技术之间涌现出的一个中间层次。
它侧重揭示现象的机制、层次、关系等,并提炼工程技术中普遍适用的原则、规律和方法。
主要是如何将基础理论准确、便捷地应用于工程实施的学问。
工程技术,侧重将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新技术、新方法,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学问。
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丰富、完善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它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3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双向的。
钱老认为:“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
”“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
”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又是辩证统一的。
所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各学科、各层次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
科学技术3层次的区分,便于我们自觉地把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生产力发展;便于我们迅速明确某个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易于找到薄弱层次,新的科技生长点,集中人才、物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在培养有高度智慧的人才时,要注意科学技术3层次知识的密切结合。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各门科学技术的3个层次之上,是各学科的哲学概括。
这是通向整个体系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
它们是:1.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2.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论;3.数学科学的数学哲学;4.系统科学的系统论;5.思维科学的认识论;6.人体科学的人天观;7.军事科学的军事哲学;8.行为科学的人学;9.地理科学的地理哲学;10.建筑科学的建筑哲学;11.文艺理论的美学。
这11架桥梁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基础。
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先着眼于这11架桥梁,最后再考虑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各门科学技术通过各自的桥梁,最易找到共同点,结合点,从而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还有大量一时还不能纳入体系中的前科学的知识库,如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直觉、灵感、潜意识等等。
对此,人们可以通过主动地在实践中反复比较、鉴别、分析、综合,逐渐将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提升到理性认识,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使之不断丰富与发展。
这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努力汲取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知识,特别是其外围的前科学知识进行综合集成,“大成智慧”才能不断集成出新,不至成为无源之水、涸辙之鲋。
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与整体论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焦点,与大成智慧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外有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开始注意探索复杂性问题,他们有些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在总的思路和方法上似乎尚无明显的突破。
钱老倡导的系统科学原本就包含着对各种复杂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1978年他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中,就明确提出“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
”(7)此后,他一直带领大家努力探索复杂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认真总结了组织“两弹一星”研制、发射等复杂系统工程的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种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实践,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理论及其方法论。
发表了《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8)、《再谈开放的复杂巨系统》(9)、《开创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10)等文章和书信(11)。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Opencomplex giant system)是指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因而是“开放的”。
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很多,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万,所以是“巨系统”。
巨系统内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每个子系统既参与整个系统的行为活动,又受整个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高度非线性。
并且有许多层次结构,各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以致有些层次及层次间关系、结构都还不清楚、不认识。
例如,人脑系统、人体系统、社会系统、地理系统等,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钱老很早就指出:“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复杂的系统几乎是无所不在的。
”(12)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系统观,对我们当前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作了深入的揭示和具体的展开。
因而它作为一种新的科学观,不仅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补充与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天地、新的领域;也便于我们自觉地从这种实际出发,对于周围各种事物和人的复杂情况作更清楚、更准确的了解,方方面面周密思考与调查,进而在解决各种复杂系统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迸发出聪明和智慧。
现在,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虽然还需进一步丰富、完善,但已经可以使各门具体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科学概念,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一事实,正在推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经济学、建筑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各学科的沟通与融合,也使我们便于从各门现代科学技术中集纳广博的知识,涌现大成智慧。
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
从研究过程与工作方法来看,对于各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们为了及时地认清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实际工作的切入,往往需要注意抽取开放复杂巨系统中主要的、牵动着整体的、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整体影响较大的一些系统,或与我们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某些部分、某些层次,或某些侧面、某些因素等,将其暂时作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系统去观察与处理。
这样做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抽象(思维的抽象)而得到的。
是深稽博考复杂系统的实情,晓然于是非得失之宜、主次取舍之要以后的思考,这是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
是有效而明智的、也是非常现实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钱老说:“客观事物和人自己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只是人在认识它们时,常常可以作为简单系统来处理,暂时避开复杂的一面。
科学都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