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引言路基土石方计算是道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确保道路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道路过程中,准确计算土石方数量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
一、平面法平面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计算路基土石方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道路的平面布置来确定路基的形状和尺寸。
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基本公式是:土石方量 = 积水面积×断面高。
积水面积是测量路面上沉积水的面积,断面高是路堤或路基的高度。
使用平面法计算时,需要考虑道路的曲率和不同路段的形状变化。
二、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一种更精确的计算路基土石方的方法。
它适用于存在较大高差和曲线路段的情况。
该方法利用三角形的形状和比例关系来计算土石方的数量。
首先,在路基的两个端点上设置测量点,然后利用测量仪器测量这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
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得到土石方的数量。
三角测量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计算复杂路段的土石方,缺点是需要专业测量人员和仪器的支持。
三、横断面法横断面法是一种基于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计算土石方数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道路横断面划分成多个小块,计算每个小块土石方的数量,再将其相加得出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道路的横断面具有较大变化的情况,如山区公路等。
横断面法的计算过程相对较复杂,需要仔细测量和计算每个小块的尺寸和形状。
四、数字化计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计算法逐渐应用于路基土石方的计算中。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计算软件,将道路的几何参数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可以迅速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准确的土石方数量。
数字化计算法的优点是高效、准确,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图形。
然而,它也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操作技能。
总结路基土石方计算是设计和建设道路工程的重要环节。
准确计算土石方数量对于确保道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平面法、三角测量法、横断面法和数字化计算法。
路基土石方计算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规则最近,很多便宜在网上问我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我把相关的问题解释如下:路基土石方数量是公路工程的重要工程量之一,直接影响公路的工程造价、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施工期限。
土石方工程数量越多,投资越大,其工程投资约占总体工程的35%甚至更多,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土石方工程的计算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
一、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土石方工程按不同工程项目分别计算。
其项目有:1、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
(1)根据原地面线,标准横断面形式计算帽子挖方、帽子填方工程量。
(2)根据填挖高度确定路基处理段落及宽度计算路基处理挖方、路基处理填方工程量。
步骤如下:①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②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③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④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利用,公式:V填土=(V土1∕r1+V土2∕r2+V土3∕r3)。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土、硬土体积(天然密实方),r1,r2,r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V填石=(V石1+V石2+V石3)∕r4式中:V石1、V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天然密实方);r4—石方的换算系数。
⑤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V废方=挖余方-V土1-V土2-V土3-V石1-V石2-V 石3;V借方=填缺方-V填土-V填石2.其它增加土方:包括清除表土增加土石方数量、填前碾压增加土石方数量、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加宽填筑土石方数量和因地基自然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等。
(1)清除表土增加土方量。
清除表土为新征用土地宽度范围内全路线长度(扣除桥涵结构物长度)清表工程量,当公路路基基底为水稻田或浅水塘时,应是先挖沟疏干并清除腐植土、淤泥、地表树根草植等,根据新建或改建实际平均情表情况,确定清表厚度,一般在0.1-0.2之间。
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范本1: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1. 概述土石方放坡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其施工过程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放坡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土石方放坡常用的计算公式,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路基填方计算公式2.1 路基填方总量计算公式路基填方总量 = (上部水准线与设计洼地水准线之差 × 水准里程) × 设计路基宽度 × 道路长度2.2 路基填方计算公式路基填方量 = (上部水准线与下部水准线之差 × 设计路宽) × 横断面长线与中线之间的距离 × 单位长度3. 边坡设计计算公式3.1 边坡自重计算公式边坡自重 = 边坡面积 × 坡度 × 单位体积3.2 边坡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边坡滑坡稳定性 = (边坡摩擦力 - 边坡滑动力) × 支持力 × 安全系数4. 边坡排水计算公式4.1 边坡排水量计算公式边坡排水量 = 边坡截面积 × 边坡截面长度 × 渗透系数 × 累计渗透距离4.2 边坡入渗量计算公式边坡入渗量 = 边坡截面面积 × 入渗系数5. 结尾本文介绍了土石方放坡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路基填方计算公式、边坡设计计算公式和边坡排水计算公式。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土石方放坡工作的计划和设计。
1、罗列出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路基填方计算示例附件2:边坡设计计算示例附件3:边坡排水计算示例2、罗列出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水准里程:指路线中各路基截面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 边坡摩擦力:指由边坡自重产生的抵抗滑动的力。
3) 边坡滑动力:指由地下水、降雨等因素引起的对边坡滑动的力。
4) 安全系数:指边坡在稳定状态下的抵抗外力能力与外力作用力的比值。
范本2: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1. 引言土石方放坡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施工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路基⼟⽯⽅计算⽅法及公式路基⼟⽯⽅是公路⼯程的⼀项主要⼯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案⽐较中,路基⼟⽯⽅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
在编制公路施⼯组织计划和⼯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数量。
地⾯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不是简单的⼏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般应按⼯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精度的前提下⼒求简化。
⼀、横断⾯⾯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积,是指断⾯图中原地⾯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积,⾼于地⾯线者为填,低于地⾯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个梯形和三⾓形,每个⼩条块的⾯积近似按每个⼩条块中⼼⾼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条块平均⾼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适宜⽤计算机计算。
⼆、⼟⽯⽅数量计算路基⼟⽯⽅计算⼯作量较⼤,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体积是⼗分困难的。
在⼯程上通常采⽤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间为⼀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的⾯积(m2);L —相邻断⾯之间的距离(m)。
此种⽅法称为平均断⾯法,如图4-7。
⽤平均断⾯法计算⼟⽯⽅体积简便、实⽤,是公路上常采⽤的⽅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
路基土石方计算公式及相关要求(计划统计用)杨海波第一章路基土石方统计相关要求1、根据填筑类型和填料划分各个施工段,并采用相应的公式;2、填土标高资料通过测量得出;3、涵洞、通道所占体积、涵通台背回填均要扣除;4、桥梁端头按照实际填筑里程段计算;5、所有公式均列在计算表中,不允许用计算器计算,导致无追溯性;第二章路基土石方统计计算公式一、名称解释H面:路面标高;H测:实测填筑标高;H原:清表后原地面标高;梯形上底宽:L上;梯形下底宽:L下;填筑面积:S。
我所画断面图仅为示意图,且根据№1合同段图纸统计得出,具体请参阅各标图纸第二册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并予以更新;二、非膨胀土填方段上底宽:L上=28+3*(H面-H测);下底宽:L下=28+3*(H面-H原);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三、非膨胀土路堑段H原=(H原左+H原右)/2(如果清表后左右侧原地面标高不一致,用左右侧平均原地面标高计算);上底宽:L上=28+1.6*2+2*(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1.6*2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四、弱膨胀土填方段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完全相同;2、当填筑总高度H>6m(1)填土在1:1.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H面-H测)*1.5*2+4+(H面- H测-6)*0.25*2;下底宽:L下=28+(H面-H原)*1.5*2+4+(H面- H原-6)*0.25*2;填筑面积:S=(L上+L下)*(H测-H原)/2;备注:正常段路面宽度按照28米计算,加宽段则按照实际宽度计算;(2)填土在1:1.5部位时,与“二、非膨胀土填方段”公式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上两个小梯形面积;单个小梯形面积为:(2+2+(H面-H原-6)*0.25)*(H面-H原-6)/2;五、弱膨胀土路堑段;中膨胀土路堑段1、当填筑总高度H<6m,公式与“三、非膨胀土路堑段”基本相同,仅路面设计宽度变更为“28+2.1*2”;2、当填筑总高度H>6m(1)填土在1:1.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下底宽:L下=28+2.1*2+2*1.5*6+4+(H测-H面-6)*1.75*2;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填土在1:1.5部位时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上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1.5*6+4+(H原-H面-6)*1.75*2;下底宽:L下=28+2.1*2+2*1.5*6+4;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6)/2;○下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1.5*6+4;下底宽:L下=28+2.1*2+2*1.5*(H测-H面);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6-H测+H面)/2;六、岩石路堑段1、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微风化粘土岩、沙砾岩、云母石英片岩”上底宽:L上=28+1.6*2+2*0.75*(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0.75*(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当填筑总高度H<1.5m,且为“残坡积土、强风化粘土岩、膨胀性粘土”上底宽:L上=28+1.6*2+2*1*(H原-H面);下底宽:L下=28+1.6*2+2*1*(H测-H面);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3、当填筑总高度H>1.5m(1)填土在1:0.75部位时,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下底宽:L下=28+2.1*2+2*0.5*1.5+4+(H测-H面-1.5)*0.75*2;填筑面积:S=(L上+L下)*(H原-H测)/2;(2)填土在1:0.5部位时两个梯形相加S= S上面+ S下面○上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0.5*1.5+4+(H原-H面-1.5)*0.75*2;下底宽:L下=28+2.1*2+2*0.5*1.5+4;填筑面积:S上面=(L上+L下)*(H原-H面-1.5)/2;○下面梯形上底宽:L上=28+2.1*2+2*0.5*1.5+4;下底宽:L下=28+2.1*2+2*0.5*(H测-H面);填筑面积:S下面=(L上+L下)*(1.5-H测+H面)/2;七、匝道路段由于数量少,由各个总监办把关自行计算,但是必须附上计算草图和公式备查;。
计算方法
路基土石方的计算步骤(1)利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计算好挖方数量(m3)与填方数量(m3),挖方按松土、普通土、硬土、软石、次坚石、坚石分类计算。
(2)将挖方中的土石方进行本桩利用计算。
本桩利用的挖方中的土石方按表一换算成压实方,若土方不够本桩利用,可以石代土。
(3)计算挖余方与填缺方。
挖余方应按土、石分开分别计算。
公式:挖余方(天然密实方)=挖方一本桩利用方(天然密实方)填缺方(压实方)=填方一本桩利用方(压实方)计算时可将本桩利用栏分成六小栏,填写时可采用方式,其中A为天然密实方,B为相应的换算系数。
例:二级公路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见表二。
2.3 纵向远运调配经过路基土石方本桩利用,得出各桩间的挖余方和填缺方后,就可根据经济运距、运输机具、沿线弃土场的分布情况及桥隧桩号等资料进行路基土石方的纵向远运调配。
调配步骤如下:(1)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2)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3)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4)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公式:V填土=(V土1∕K1+V土2∕K2+V 土3∕K3)∕K4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土、硬土体积(天然密实方)。
K1,K2,K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K4----表示土方运输的换算系数。
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V填石=( V 石1+V石2+V石3)∕K5 式中:V石1、V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天然密实方);K5----石方的换算系数。
(5)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V废方=挖余方一V土1一V土2一V土3一V石1一V 石2一V石3 V借方=填缺方一V填土一V填石 3 结束语路基土石方乘换算系数计算与调配虽然比等量计算与调配复杂,但实践证明,用此法计算出的废方量与借方量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数量,能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常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中挖方是指天然密实方,填方是指压实方,经过以挖作填、本桩利用和纵向远运调配后的借方量与废方量一般是等量计算与等量调配。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审批稿
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审批稿路基⼟⽯⽅计算⽅法和公式及常规⼟⽅计价规则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路基⼟⽯⽅计算⽅法?及公式路基⼟⽯⽅是公路⼯程的⼀项主要⼯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案⽐较中,路基⼟⽯⽅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
在编制公路施⼯组织计划和⼯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数量。
地⾯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不是简单的⼏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般应按⼯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精度的前提下⼒求简化。
⼀、横断⾯⾯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积,是指断⾯图中原地⾯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积,⾼于地⾯线者为填,低于地⾯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个梯形和三⾓形,每个⼩条块的⾯积近似按每个⼩条块中⼼⾼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条块平均⾼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适宜⽤计算机计算。
⼆、⼟⽯⽅数量计算路基⼟⽯⽅计算⼯作量较⼤,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体积是⼗分困难的。
在⼯程上通常采⽤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间为⼀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的⾯积(m2);L —相邻断⾯之间的距离(m)。
此种⽅法称为平均断⾯法,如图4-7。
⽤平均断⾯法计算⼟⽯⽅体积简便、实⽤,是公路上常采⽤的⽅法。
计算公路工程土石方用量
2。其它增加土方:包括清除表土增加土石方数量、填前碾压增加土石方数量、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加宽填筑土石方数量和因地基自然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等
(1)清除表土增加土方量。清除表土为新征用土地宽度范围内全路线长度(扣除桥涵结构物长度)清表工程量,当公路路基基底为水稻田或浅水塘时,应是先挖沟疏干并清除腐植土、淤泥、地表树根草植等,根据新建或改建实际平均情表情况,确定清表厚度,一般在0。1—0。2之间.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计算回填至原地面所需的清除增加工程量
注水泥施工的时间为
T=T1+T2+T3
式中T1—-—配注水泥浆所需时间,min;T2—-—倒换闸门、开档销、顶胶塞时间,一般为1~3min;T3——-替完井液时间,min。
式中V ——-注水泥浆总量,m 3;Q1———单车每分钟注替水泥浆、完井液排量,m 3/min;n ——-注水泥车数;V m —--替完井液量,m 3。
p2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当井深小于1000m时:
p2=0.098 ×(0.01L)+0.8当井深5000m>L>1000m时:
p2=0.098 ×(0.01L)+1.6当井深大于5000m时,
p2=0.098 × (0.01L)+2式中L ———井深,m .
12.注水泥施工时间
注水泥施工时间包括:水泥车配注全部水泥浆、替完井液和开档销顶胶塞所需的时间.为了保证顺利施工,注水泥的总时间必须等于水泥稠化时间减1h或必须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5%。
实际井径是不规则的,计算时必须用电测井径分段求井径,分段计算出环空体积,然后再累计,得出全井环空体积.段分得细一些,误差则小一些。两层套管之间的环形容积计算应以外层套管内径作为井径
2024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实务》总结性资料
1.路基土石方平均运距计算(运量×运距的和除以总运量)例如:运距30m 的土石方20万立方米,运距50m 的土石方18万立方米。
采用推土机推运施工2024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总结性资料一、全书公式汇总,推土机推运平均运距=200000×30+180000×50200000+180000=39.5m。
2.路基压实度压实度=现场干密度/室内最大干密度×100%。
3.路面混合料平均运距计算第一种情况:料场位于路线起点或者终点,则平均运距为路线全长(L)的一半。
如果线外还有一段距离,加上即可。
平均运距=L/2第二种情况料场在路线边上的任意位置,平均运距为料场距起点的距离的一半(D)乘以距起点的距离(B)加上料场距终点的距离的一半(E)乘以距终点的距离(C)之和除以路线全长(L),即(DB+EC)/L。
如果料场位置恰好在路线的中点上,则平均运距为L/4。
第三种情况料场距离路线有一段距离(A),上线位置在路线中间任意位置。
则平均运距为=(DB+CE)/L+A。
4.普通模板荷载计算①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0kN/rn 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0kN/rn 2,且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②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c t 0β1β2V0.5F=γc 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³);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t 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 0=200/(T+15)[T 为混凝土的温度(℃)]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加外加剂时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坍落度为50~90mm 时,取1.00;坍落度为110~150mm 时,取1.5;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路基土石方检测k30计算公式(二)
路基土石方检测k30计算公式(二)路基土石方检测K30计算公式1. 背景介绍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土石方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评估道路基础的质量,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K30值是衡量土石方固结性能的指标之一,它表示土石方的固结指数。
2. K30计算公式K30值的计算公式如下:K30 = (Q1 + + ) / S其中, - Q1代表3mm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 Q2代表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 Q3代表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 S代表试样的体积。
3. 计算公式解释Q1的含义Q1代表3mm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3mm筛孔可以过滤掉大颗粒的杂质,只保留土石方颗粒。
Q1的计算方式是将通过3mm筛孔的土石方质量与总样品质量的比值。
Q2的含义Q2代表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筛孔比3mm筛孔更小,可以过滤掉更细小的颗粒,只保留相对较大的土石方颗粒。
Q2的计算方式与Q1类似。
Q3的含义Q3代表筛下的土石方含量。
筛孔是最小的筛孔,可以过滤掉所有细小的颗粒,只保留非常细小的土石方颗粒。
Q3的计算方式与Q1相似。
S的含义S代表试样的体积。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标准体积为1立方米的试样进行测定。
如果试样的体积不为1立方米,则需要根据试样的实际体积进行调整。
4. 计算公式例子假设有一个路基土石方样本,经过筛分测试得到以下结果:•Q1 = 150克•Q2 = 75克•Q3 = 10克•S = 1立方米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K30值:K30 = (150 + * 75 + * 10) / 1 = (150 + + ) / 1 =所以,该路基土石方样本的K30值为。
总结通过路基土石方检测K30计算公式的介绍,我们了解了K30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式。
这个公式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评估道路基础的质量,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路基土石方计量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量规则路基土石方数量是公路工程的重要工程量之一,直接影响公路的工程造价、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施工期限。
土石方工程数量越多,投资越大,其工程投资约占总体工程的35%甚至更多,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土石方工程的计算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
一、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土石方工程按不同工程项目分别计算。
其项目有:1、路基挖方、填方、借方、利用方、弃方计算。
(1)根据原地面线,标准横断面形式计算帽子挖方、帽子填方工程量。
(2)根据填挖高度确定路基处理段落及宽度计算路基处理挖方、路基处理填方工程量。
步骤如下:①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②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③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④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利用,公式:V填土=(V土1∕r1+V土2∕r2+V土3∕r3)。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土、硬土体积(天然密实方),r1,r2,r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V填石=(V石1+V石2+V石3)∕r4式中:V石1、V 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天然密实方);r4—石方的换算系数。
⑤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V废方=挖余方-V土1-V土2-V土3-V石1-V石2-V 石3;V借方=填缺方-V填土-V填石2.其它增加土方:包括清除表土增加土石方数量、填前碾压增加土石方数量、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加宽填筑土石方数量和因地基自然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等。
(1)清除表土增加土方量。
清除表土为新征用土地宽度范围内全路线长度(扣除桥涵结构物长度)清表工程量,当公路路基基底为水稻田或浅水塘时,应是先挖沟疏干并清除腐植土、淤泥、地表树根草植等,根据新建或改建实际平均情表情况,确定清表厚度,一般在0.1-0.2之间。
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计算回填至原地面所需的清除增加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就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与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就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与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与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就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就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就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与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就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与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与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与∑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就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就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 [图片]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 +b hn =b∑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