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听课记录(1)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doc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范文一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高一下学期物理听课记录
高一下学期物理听课记录下学期,我上了物理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
以下是我对物理课的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
老师首先介绍了物体的物理量和单位,例如: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等等。
然后老师示范了让我们计算物理量的方法,例如:计算速度的公式是v=Δx/Δt,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是a=Δv/Δt等等。
我记住了这些基本公式,并且明白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的力学部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例如: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老师还示范了让我们计算物体运动的方法,例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等。
我学会了如何计算物体的运动参数,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
第三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力学性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一种作用,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老师告诉我们物体受力后会产生运动,而当物体所受的力平衡时,物体就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我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判断物体所受力的平衡状态。
第四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功和能量。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功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而能量是物体具有的改变力的能力。
老师还告诉我们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的,只能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换。
例如,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等等。
我明白了功和能量的概念,并且了解了能量的转化方式。
第五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的学科,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学科。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物体所受的力的性质和力的分解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如何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物体所受的总力。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第一节课:力学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公式计算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质点的概念,即假设物体可以看作是一个质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力的三要素来描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矢量来表示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竖直和斜向三种情况。
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的位置,常常通过示意图来表示。
在力的计算方法方面,老师通过一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中,最常见的是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当多个平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矢量之和。
相反地,我们也可以将一个力进行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分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第二节课:牛顿运动定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大小。
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第三节课:动能和势能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动能的概念。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所做的功。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认识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学推导,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或生活实例,探究加速度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加速度在物理学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2.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播放一段赛车加速和减速的视频片段,提问:“为什么赛车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或降低速度?这背后有什么物理规律在起作用?”•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联想到速度的变化与某种“力量”或“速率”有关。
•过程点评: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引出加速度这一核心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加速度概念讲解:结合赛车视频,教师讲解加速度的定义,即物体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强调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实例分析:选取不同情境下的实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汽车启动等),分析这些情境中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数学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数学推导,理解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因素,如外力作用、物体质量等,并尝试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强调加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加速度的相关知识点。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学交流思想。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一、电的发生和电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电的发生和电流的概念。
教师首先从普遍性
的角度,讲述让电源成为有力的能量源的原因是什么?电源是如何发生的?教师说,电能是通过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在电力系统中,电子从一个原子
中离开,然后在电路中运动,输送能量。
然后,教师又讲解了电流的概念
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
电流是指电子从一个原子流向另一个原子时产生的
电流。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电流是一种电能,可以用来激发电子从原子中
离开,从而产生电力。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如何通过路径和电压测
量电流。
二、电路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电路的概念。
教师先让学生们认识到电路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电路如何正确安装才能有效的传输电能。
接着,教师讲解了
电路的几种类型,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学生们要充分理解和掌握。
然后,教师又讲解了电路中的元件,导线的安装以及电路图的制作流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是如何运作的。
最后,教师还带领学生
们实际练习了电路的安装,以便更好的认识电路,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三、电磁力
本节课重点介绍的是电磁力的概念和发展。
教师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到
电磁力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中学物理听课记录一、说案1、教材分析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的紧要特例,教材中布置这节内容,不但使同学了解一种典型的简谐运动,而且也对前面所学的简谐运动概念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新教材中这节内容比必修教材中要求更高,不但要求理解在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还要求同学了解理论推导过程及试验讨论方法,使同学明确单摆的回复力是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Gsinq,不是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
这样使教材的容量变大,讨论方法增多,对老师驾驭教材的本领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同学通过试验,讨论和探究物理规律,使同学在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的同时,充足认得物理学是一门试验科学,提高试验操作和讨论本领。
2、学情分析虽然同学多次做过试验,也察看过老师的演示试验,但试验操作本领仍不足强,特别是处置试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的本领较差,因此,教学中,加强方法引导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3、教学目标(1)、通过察看分析认得单摆。
(2)、通过试验讨论和理论推导下理解当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通过料想、掌控变量法和试验讨论探究发觉单摆振动周期规律,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周期公式,培育同学的察看与分析本领。
4、教学器材(1)、演示器材:①不可伸长的细线拴着小金属球做的摆;②用像皮筋拴着小金属球做的摆;③用短线拴着篮球做的摆;④粗绳拴着很轻的小球做的摆;⑤细线拴着小金属球绕在柱子上做的摆。
(2)、探究试验器材:①沙摆14套(每四个同学1套沙摆);②单摆组14组(每四个同学1组单摆组)。
二、教学过程记录(重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导入新课:观看摆钟、秋千在竖直平面内做摇摆的录像。
提问:这些摇摆是一种什么运动呢?(同学评论纷纷)像这样的摇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的简单,有的多而杂,今日我们先学习最简单的摇摆单摆的运动(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假如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疏忽不计,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种装置就叫单摆。
(热门推荐)物理听课记录(通用稿)
(热门推荐)物理听课记录(通用稿)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无论是在工程技术领域,还是在现代医学领域,物理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物理学就像是学习一门艺术品鉴技能一样,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
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后,听课是提高物理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物理课堂上的听课记录。
1. 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描述了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被抛出时的运动规律。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PPT演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来讲解这一概念。
在演示过程中,老师清晰地讲解了抛体运动的各个方面,从投掷角度、初速度、空气阻力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抛体运动的规律。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施力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方面。
首先,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其次,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力成正比;最后,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三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所有物体之间存在的引力关系。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讲解和实验来介绍万有引力的各个方面。
首先,老师介绍了万有引力公式:F=G m1m2/r^2 ,其中G是普适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老师通过实验来演示万有引力的作用过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该理论。
九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
九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我在九年级上册物理课上记下了很多有关力学和波动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我的物理听课记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课:力学导论第一节课,老师首先介绍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他解释了力的概念,并且强调了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然后他引入了质量的概念,说明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的惯性。
老师还解释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接着,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他解释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然后,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他提到了力的单位“牛顿”以及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
最后,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反作用定律。
他用一些实例来说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他解释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于不同物体上的特点。
第二课:质点运动规律在第二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质点运动规律。
首先,他解释了质点和质点运动的概念。
然后,老师讲解了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他还提到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相关公式。
接着,老师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特点。
他解释了这些图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提到了用加速度-时间图计算位移的方法。
他还解释了质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并介绍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加速度的大小。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牛顿的重要贡献之一——运动定律。
他解释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质点运动规律的关系,并举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定律的应用。
第三课:万有引力第三节课,老师对万有引力进行了深入讲解。
他首先介绍了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他向我们解释了质点间引力的计算方法,包括重力和重力势能的概念。
老师还提到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接着,老师介绍了开普勒三定律,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他解释了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行星运动面积和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长轴的关系。
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的模型,并解释了卫星运动及地球的引力对卫星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八年级上册物理。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名称]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 让学生经历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难点。
- 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设计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或一段有趣的动物叫声音频。
-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听到了美妙的声音,那大家思考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小声讨论,有的学生回答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的学生不太确定。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用一把尺子,将尺子的一端压在桌子边缘,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尺子伸出桌面的一端,尺子振动并发出声音。
-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尺子在振动,听到了声音。
- 教师再次演示,但是这次用手按住尺子正在振动的部分,尺子停止振动,声音也消失了。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例如:用橡皮筋振动发声、用喉咙发声时触摸喉咙等。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积极讨论并得出结论。
2. 声音的传播(1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声音是如何传播出去的呢?-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在一个玻璃罩内放置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开始时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高中物理教师听课记录20篇范文
高中物理教师听课记录20篇范文一、高中物理课程授课情况授课教师:XXX老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XXX章节授课时间:XX月XX日,第X节听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涵盖了XXX、XXX、XXX三个方面,通过XXX、XXX、XXX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三、授课效果与评价通过听课,可以看出XXX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能够生动有趣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讨论。
五、建议与展望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标题:高中物理课程中习题讲解课听课记录正文:一、习题讲解课程概况授课教师:XXX老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XXX章节习题讲解授课时间:XX月XX日,第X节听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XXX、XXX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二、习题选择与讲解方法教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讨论。
四、建议与展望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
同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兴趣。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您!。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一进教室就拿着一个气球问同学们:“同学们,看我手里这个气球,要是我把它放开,会发生什么呢?”同学们都齐声回答:“会飞起来。
”老师笑着说:“没错,那为啥它会飞起来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物理知识有关啦。
”这导入简单直接,一下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用个小气球就引出了今天的物理课。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浮力的概念(10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浮力”两个大字,然后说:“咱就从这个气球飞起来说起,气球能往上飞,是有一种力在往上托它,这个力就是浮力。
就像你在水里游泳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身体被水往上顶啊?这也是浮力在作怪。
”老师边说边做了个游泳时往上浮的动作,特别滑稽,同学们都被逗笑了。
接着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像船在水上航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等等,让大家对浮力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还特别强调:“浮力这个家伙啊,它总是竖直向上的,就像个小天使,一直往上托着物体呢。
”这种比喻真的很形象,感觉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浮力概念给具象化了。
2. 浮力产生的原因(15分钟)- 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的水槽,还有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
他把小木块放入水槽中,木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就开始讲啦:“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木块在水里,为啥会受到浮力呢?这就得从它周围的水压说起。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小木块在水中的示意图,周围标上了水压的方向。
“这个小木块下面受到的水压比上面受到的水压大,为啥呢?因为下面的水更深啊,水压就大。
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就好比下面有一群大力士往上推这个木块,上面呢只有几个小瘦子往下压,那木块肯定就往上浮啦。
”老师这么一解释,感觉还挺容易理解的。
然后老师又用公式推导了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虽然公式有点复杂,但是老师一步一步讲得很仔细,还在黑板上写得大大的,让同学们跟着一起推导。
九年级上物理听课记录
九年级上物理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九年级上物理听课记录
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
授课老师:XXX老师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地点:XXXX
一、课程概述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相关知识。
老师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焦耳定律的应用。
整节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
二、课程详细记录
1. 电功率概念讲解
老师首先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解释了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并且给出了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老师还通过实例解释了电功率的单
位是瓦特。
2. 电功率与电阻关系实验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和温度变化,得出结论:在电流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3. 焦耳定律讲解
老师讲解了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成正比。
老师还通过实例解释了焦耳定律的应用,如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4. 焦耳定律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的应用,观察电阻丝在不同电流下的热量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三、听课总结
本节课XXX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了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功率和焦耳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
九年级上册物理听课记录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九年级上册物理授课人:张老师授课时间:2023年11月23日授课地点:学校教师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题是“电与磁”,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三、授课内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老师详细介绍了电与磁的关系,以及磁场、电流、电动势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展示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老师讲解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存在。
电流的磁场:老师重点讲解了奥斯特实验,以及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了电流产生的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老师介绍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演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了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法、讲解法和小组讨论法。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电与磁的关系,讲解相关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课堂互动老师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课堂氛围热烈。
六、学习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电与磁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电流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学会了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反思与建议1、收获:我深刻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了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不足:在实验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物理仪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此外,在小组讨论中,有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过于紧张,需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多组织一些物理实验活动,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听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二、听课班级:八年级(1)班三、授课教师:张老师四、课题:《摩擦力》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刹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然后,张老师引入课题《摩擦力》。
2. 新课讲授(1)摩擦力的概念:张老师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含义。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张老师介绍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接触面粗糙、有压力、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力的产生。
(3)摩擦力的大小:张老师介绍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4)摩擦力的方向:张老师讲解了摩擦力的方向,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3.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几个与摩擦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摩擦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摩擦现象。
同时,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实验操作和问题回答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课堂纪律方面还需加强。
七、听课评价: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准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听课记录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读取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走进教室,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杯水更热。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温度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两杯水,并积极猜测哪杯水更热。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温度的概念产生初步认识。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问题引导,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1. 温度的概念教师行为:•讲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不同物体温度的差异。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观察图片,思考并讨论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加深了他们对温度差异的认识。
2. 温度计的使用教师行为:•展示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介绍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包括读取温度值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温度计,了解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过程点评:•教师的演示直观明了,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温度测量的理解。
3. 温度计的读数教师行为:•强调读取温度值时应注意的事项,如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展示错误的读数方式,让学生找出并纠正。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标体加粗: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展示一段电流通过导线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的大小会不同?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简要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为后续探究做铺垫。
1.2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动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给出初步答案。
•回顾电路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引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学过程1.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1.1 教师行为:•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2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并尝试预测实验结果。
•听取教师指导,完善实验方案。
过程点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同时,预测实验结果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实验探究,数据分析1.1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1.2 学生活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电流表示数随电压、电阻变化的情况。
•记录实验数据,尝试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过程点评: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了对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数据分析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1.1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内容:《光的反射》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镜子的成像、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2. 新课讲解(1)光的反射现象张老师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反射过程。
(3)光的反射应用张老师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练习张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的掌握。
4.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讲解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2. 教学内容张老师对光的反射现象讲解清晰,对光的反射定律讲解详细,并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
3.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一进教室,啥话也没说,就拿着一把梳子在头发上快速地梳了几下,然后把梳子靠近碎纸屑。
那些碎纸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噌”地就被梳子吸起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好奇。
这时候老师就问大家:“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啥不?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物理知识有关哦。
”- 学生反应。
-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都在那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眼睛紧紧盯着老师手里的梳子和纸屑,特别期待老师接下来的讲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小鼓,还有几个小鼓槌。
他先敲了敲鼓面,“咚咚咚”,声音可响亮了。
然后问同学们:“大家听到声音了吧,那你们猜猜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是鼓槌敲出来的”,有的说“是鼓里面有东西在响”。
老师笑了笑,说:“那咱们来仔细看看啊。
”他又轻轻敲了敲鼓面,这次让同学们把手放在鼓面上。
同学们发现,手能感觉到鼓面在振动呢。
老师就说:“看,这鼓面在振动的时候就产生了声音。
其实啊,不只是鼓,很多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都是在振动的。
”说完,老师又拿了一把钢尺,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就“嗡嗡”地响起来了,同时大家也能清楚地看到钢尺在上下振动。
老师接着说:“就像这钢尺,它振动了就发出声音了。
”- 学生反应。
- 同学们都特别认真地在听老师讲,还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实验感受。
当发现鼓面和钢尺振动的时候,好多同学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还有些同学在那点头,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2. 声音的传播(15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说:“咱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这声音是怎么跑到我们耳朵里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了。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习听课记录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习听课记录
1、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丛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mA、μA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2、怎样使用电流表: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3)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上课激情,学生学习效率高:
1、课堂组织好,对所讲内容熟悉,知识点清晰;
2、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
3、从生活出发,以实际为主,学生比较感兴趣:
4、课堂讲解到位,课堂控制很好:
5、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一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听课与评课是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教师们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听课,促进教师吸取他人经验;通过评课,促进教师反思自己;通过听课评课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提升经验,丰富方法,更新观念,促进彼此教学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提升。
一、物理教师的听课听课教师通常有两个任务:一是学习提高;二是评价建议。
学习提高要有针对性,评价建议要科学、客观。
因此物理教师在听课时,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听课前要搜集信息,做好准备教师为了能通过听课学习到更多内容、真正得到提高,听课前一定要适度搜集相关信息,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是搜集关于授课者的信息,了解授课者教学风格和特色,清楚他的一贯教学优势,有利于在课堂上认真领悟。
其次是了解授课内容,先行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对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有所了解,初步在头脑中形成个人设计方案,如果可能形成书面材料更好,便于在听课过程进行对比,能更有效地得到提高。
此外还应了解学生信息,初步清楚学生的程度,便于在听课中体会针对不同学生主体所做的不同教学设计。
这样做到有备而来,使听课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听、看结合,在听的同时,应仔细捕捉授课者的语气节奏变化、肢体动作幅度和眼神、表情等,以欣赏的角度进行记录。
虽然听课有评议的任务,但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不能抱有挑剔的情绪和心理进行听课,否则将失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还要边听边观察思考。
既要观察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做到二者兼顾。
观察教师的教,即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挖掘、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对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观察学生的学,即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参与的热情、掌握的程度、遇到的困难和学习的习惯等。
当然,教师在听课时也并非要面面俱到地关注课堂上的每个方面,可以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适当进行选择并有所侧重。
通常说来,对教学风格和特色比较熟悉的教师,重点体会教学设计的新意:对授课班级学生情况有所了解的,可选择特殊个案就课堂学生状态、学习反馈等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对于探究型课程设计,重点比较其与常规教学设计的差异及其效果比较;对于教学名师,则着重领略其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其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发挥等。
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应详尽记录,甚至随时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及点评。
3.听课后要仔细整理,认真反思由于在听课的过程中,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听和看,因此对比、批判等思维活动有时来不及整理,加之其他教师也在听课后有不同角度的评析。
因此在听课后,应该仔细整理自己的听课记录,认真补充个人的体会和思考,还要将他人的评析进行记录与自己的体会进行对比。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与执教者沟通,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取更多的启发。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他人上课时的优点,注意比较、研究,做到取长补短。
因不同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经历和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对于同一问题,通常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听课的老师要善于进行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优点和不足,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改进个人的教学。
经常进行听课并整理反思,会使听课者受益匪浅。
同样,授课者也应该多争取与听课者沟通,获取更多的评析,帮助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物理教师的评课评课是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它帮助教师们相互交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物理教师进行评课时,应在了解新课程对物理课堂新要求的同时,从常规教学的几个不同角度分别进行评析。
(一) 物理教师评课的理念1.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评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创新性和反思性评课应该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开发教师的潜能。
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改革中的生存方式。
应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反思,实现自我超越和完善。
评课要给教师更多更广阔的空间,鼓励教师发挥创新的潜能。
注意不断发扬教师的个人特色,逐渐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3.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该构建平等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应该具有课堂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等。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的展示,教师的言谈举止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在评课时都应加以关注。
4.提倡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
因此物理教师进行评课时,除了要“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5.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体现物理学特色,并且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
提倡构思新颖、情境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成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按照自身的知识结构同化、建构客体,使客体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又使主体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提高认识能力,这种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
教学活动要尽可能提高参与的辐射面,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平台。
物理评课要处理好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处理好夯实基础与发展个性的关系,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评价必须体现这种开放性和动态生成过程。
6.关注可行性和社会性可行性是物理教师实施评课的前提。
评课的标准既要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又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可判断的,力求简单、便于操作;还应体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注社会规范和热点问题。
对于所用教学资源,也不能过于狭隘的进行理解,应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注意开发包括社会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
7.重视物理学特点和教学特色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教学要尽量多做实验,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倡创新、鼓励不同的特色等,这些在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都应当有所体现。
(二)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能否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物理课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应该从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1)知识与技能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适宜;是否符合学生心里特征、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2)过程与方法是否突出了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否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注重联系生活、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关键环节,它可以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所持的教育教学理念均能通过教学设计体现出来。
评析一节物理课除了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更要看教师对教材、教学手段的组织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结构教师设计的课堂结构是否能够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特征,各不同环节之间是否衔接自然,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否详略得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2)情境设置教学设计中情境的设置是否利用了学生的前概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否恰到好处不牵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有利于课堂设计的实现,所用多媒体是否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创造性。
3.学生活动新课程尤其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而教,即目的是指导、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教而教。
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由教学的主体而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因此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要素。
(1)主体性体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否体现出主动学习的特征;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民主性,是否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即教学是否具有广度;教师是否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即教学是否具有深度。
(2)因材施教教学过程是否层次明显,即是否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
4.教学效果无论教学设计多么成功、学生活动多么积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无法称之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因此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是对教学效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的综合判定。
因此,着重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衡量。
(1)目标实现通过授课是否完成既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否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预期教育目标。
(2)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
5.教师基本素质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物理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评析物理课必须还要评价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
通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析。
(1)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主要评析物理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否能做到收放自如,并且在课堂上是否能够处理突发事件,是否能对预设之外课堂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有灵活的应变。
(2)教学技能和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具体体现在物理教师的三个方面:首先是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决定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也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影响作用,进行评课应关注教师是否教态大方、有感染力,即教师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并且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给予恰当及时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