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幸福的歌_人音版简谙
幸福的歌第二课时乃哟乃(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在学唱《乃哟乃》时,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唱出“乃哟乃”这一句的旋律和节奏,强调音符的连贯性和跳跃性。
-在识别音乐符号时,通过歌曲中的具体例子,如“乃哟乃”中的四分音符连续出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四分音符的节奏感。
2.教学难点
-节奏准确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准确地唱出复杂的节奏是难点,特别是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组合。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但从讨论的结果来看,部分学生的观点还较为片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时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情感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不够积极。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个简短的知识问答或小测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律动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音乐表达快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幸福的歌第二课时乃哟乃(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第二课时“乃哟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唱歌曲《乃哟乃》,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2.了解歌曲背景,知道《乃哟乃》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来自四分音符,并能正确识别和运用。
人音小学音乐二上《2第二课幸福的歌》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二上《2第二课幸福的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第二课幸福的歌》是人音小学音乐二上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感受音乐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等,以及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乐理,适合小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唱歌,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的学会和演唱。
2.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教授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视听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第二课幸福的歌》相关内容。
2.音频设备:播放音乐所需设备。
3.视频设备:播放音乐视频所需设备。
4.教学道具:如星星贴纸、两只老虎玩具等。
5.乐谱架:放置乐谱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两只老虎》的视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并模仿学习。
3.操练(10分钟)教师教授歌曲《两只老虎》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演唱。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简谙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简化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幸福的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3. 歌曲的情感表达三、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2. 歌曲的节奏变化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音乐教材或乐谱3. 钢琴或其他乐器4. 合唱队或小组分配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教材或乐谱,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或乐器进行学唱。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或合唱队,让他们相互协作,共同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学生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4. 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六、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歌曲,鼓励他们运用所学到的旋律和节奏知识,将他们对幸福的感觉表达出来。
2. 音乐游戏: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如节奏接龙、音高猜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学习态度、演唱表现、合作能力等。
2. 歌曲表演:评价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创作思路、音乐表达能力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兴趣。
3.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在多个领域中感受和表达幸福。
二年级音乐上册《幸福的歌(1)》教案

(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如:教师读歌词,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
“阿里里”。
(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习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图谱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单手弹琴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在唱好衬词后,师生交换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会歌曲后,还可将衬词部分换成字母谱,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的唱名。
课堂检测与反馈
男女生比赛唱
板书设计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歌曲节奏明快,活泼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效果也很好。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设计
1、《彝家娃娃真幸福》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4、 动作同第2。Fra bibliotek第二段:
1、 1—2拍,先起左脚向前交替小跑步,双手从一位托至二位。
2、 按“”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在胸前击掌。
3、 起右脚向后交替退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一位。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
4、 按“”的节奏,双手胸前击掌的同时,左脚跺步三次(如图二)。
5、 动作同第1。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图谱辅助学生合作演奏乐器。可参考下图:
(以两小节为例,一个方格代表一拍)
三、《彝家娃娃真幸福》律动设计
准备姿势:双手叉腰,脚正步站立。
第一段:
1、 一至二拍起左脚向左交替横步,双手叉腰,如图一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2课幸福的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6.乐器准备: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乐器,如小鼓、铃鼓等,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实践和表演。
7.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课程内容、歌曲歌词、旋律分析、教学活动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跟随教学进度,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彝族音乐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彝族音乐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彝族音乐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本节课还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彝族文化的资料,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音乐鉴赏能力:通过欣赏彝族儿歌《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彝族音乐的节奏:复杂多变,富有特色
4.彝族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民族风格
5.彝族文化的表现: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
6.彝族音乐的实践: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提升音乐表现力
7.彝族文化的认知: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8.彝族音乐的创作:用彝族音乐的节奏创作旋律,展示创新精神
9.彝族音乐的欣赏:欣赏彝族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节奏,通过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展现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他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技巧,还了解了彝族的文化特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幸福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进行简单的编创练。
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教学进程:一、师生问好歌二、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基本请求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阿里里”处拍手伴奏。
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XXX”这个衬词的含义。
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跳舞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设计1、《彝家娃娃真幸福》活动设计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活动开始: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么?学生听出之后,教师作简介:“阿里里”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透露表现很高兴、很快乐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
如:教师读歌词,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阿里里”。
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课《幸福的歌》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大家快乐吗?老师能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快乐吗?嗯,眼睛特别明亮,脸上挂着微笑。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微笑的娃娃头)
二、设计教学情景,创设“快乐”气氛。
师:大家想不想把我们心中的快乐延续下去?那老师有个建议,这堂课我们唱歌并表演,唱歌接龙。 现--在--开--始。老师要告诉大家,凡是在今天课上,表现得好、表演得好的同学,将获得奖励,发给漂亮的头饰一个。师:那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歌曲吧!
放课件中录音范唱。让大家跟着哼唱。
三、 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1.再次感受歌曲,模仿动作(聆听歌曲)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师: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小小演奏家.请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起来吧.。 2.随歌词模唱第一段(用“啦”演唱)3.在大屏幕上展示歌词,同学们看歌词随老师边表演边演唱。(学生可以根据歌词自由做动作,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记住歌词。)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四、师生再见:(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人音小学音乐二上《2第二课幸福的歌 》word教案

第八课幸福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 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及他们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变换拍子和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聆听《阿细跳月》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
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让学生听听乐曲与歌曲的区别。
二、表演《同坐小竹排》1.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映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
(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 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
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 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倾听,注意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第二课时:1、表演《歌声与微笑》2、欣赏《西伦达》教学过程:一、聆听《歌声与微笑》教学基本要求1. 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3.这首歌曲学生比较熟悉,因此也可以让学生学着唱唱。
二、表演《西伦达》教学基本要求1. 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幸福的歌音乐教案

幸福的歌音乐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幸福的歌音乐教案,欢迎来参考!教学目标: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体会到幸福感,并有帮助别人获取幸福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2、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教学ppt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
二、视频导入:1、欣赏央视《你幸福吗?》采访片段,导入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说说幸福这个话题,我也来采访一下探讨一下?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回答)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肢体)三、学习歌曲:1、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
问:谁来告诉我?(活泼、欢快)2、揭示课题:这是一首44拍的日本儿歌《幸福拍手歌》。
(板书课题)3、复习44拍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4、请同学们看着歌单,听一遍这首歌。
要求:1、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2、找出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节奏?5、板书×.×节奏型,解释并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6、听辨旋律,比较哪一条更具有跳跃*,更能表现欢快的情绪?7、跟教师拍一拍节奏、读一读歌词。
8、用“da”模唱旋律。
要求:用有**的、欢快的声音轻轻的模唱。
唱好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9、创编歌词,分组演唱歌词。
讨论创编第四段歌词,然后跟琴分四组分别演唱四段歌词。
10、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四、情感升华1、了解偏远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与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对比,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帮助别人的友爱之情。
五、小结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你们幸福吗?(幸福),老师也因为能和可爱的你们在一起而感到非常的幸福。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简谙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幸福的歌》-人音版简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幸福的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自然的嗓音歌唱,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幸福的歌》的音准和节奏。
2. 用自然的嗓音歌唱,感受音乐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1. 音准的把握,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2. 节奏的准确,特别是附点音符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幸福的歌》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学用具,如三角铁、铃鼓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唱、跳、拍手等方式表现音乐的快乐。
2. 教学歌曲《幸福的歌》: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b. 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c. 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教师指挥。
3.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幸福的概念。
4. 音乐活动:让学生用三角铁、铃鼓等教学用具,为歌曲《幸福的歌》伴奏。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幸福的歌》,分享音乐的幸福。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创作一首关于幸福的歌曲,可以是自己编写歌词,也可以是自己编排节奏。
2.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七、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音乐的热爱、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等方面的评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的快乐和幸福。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二年级上册《第2课幸福的歌聆听快乐的罗嗦》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D002

5、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收获?
快乐的罗嗦
全曲
弹拨乐合奏曲
扬琴 琵琶
阮 三弦
月琴 古筝
1、乐曲《快乐的啰嗦》是哪个民族的乐曲?
土家族
藏族
彝族
2、本首乐曲分几个乐段?
一乐段
二乐段
三乐段
3、下面哪些乐器属于中国民族弹拨乐器
二胡 古筝 月琴 琵琶 唢呐
4、聆听《快乐的啰嗦》,选出你认为合适的选项
音乐的速度较快 音乐的速度较慢
音乐的力度较强 音乐的力度较弱
中音区 低音区
月琴
分段复听
第二乐段
这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1.欢快活泼 2.有点优美抒情
分段复听
这段音乐跟哪一段音乐相似?
第三乐段
分段复听
第一段跟第三段比较,哪段音 乐更加欢快更加热烈?
第三乐段
完整聆听
第一乐段 分组唱欢迎歌+拍手拍腿律动 第二乐段 弹奏乐器+彝族舞蹈 第三乐段 彝族三步一跳+造型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二年级上册 《第2课幸福的歌聆听快乐的罗嗦》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短片介绍
快来 呀 快来 呀,大家 一起 唱 歌啦, 大家 一起 跳舞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啦彝族舞蹈 Nhomakorabea月琴
第一乐段
高音区 中音区 低音区
第一乐段
高音区
幸福的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旋律和节奏,能独立演唱。
-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如五声调式、节奏明快等。
-认识并运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基本音乐符号。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的主旋律,并理解歌曲的节奏模式。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彝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彝族音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彝族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成功引起了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欲望。在新课讲授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了解彝族音乐特色,如:五声调式、节奏明快等。
3.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演唱,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幸福的歌》教案

《幸福的歌》教案《幸福的歌》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2、并用演奏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的应答部分。
活动准备1、歌曲《幸福拍手歌》。
2、乐器:沙锤、圆舞板若干。
3、手偶:小熊、小马、小兔。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让我们听听歌曲中是怎么做的。
"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谙幼儿欣赏。
2、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练习应答部分的声势节奏|__|。
(1)"今天我给大家还请来了三个好朋友.让我们来问问他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分别拿出小熊、小马、小兔。
)出示歌曲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指导幼儿发音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
幼儿:"(小熊、小马、小兔)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老师以动物的口吻用歌唱的方法回答。
小熊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手,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拍拍手。
"小马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跺跺脚,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跺跺脚。
"小兔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肩,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拍拍肩。
(2)引导幼儿回忆小动物们表现幸福的形式"拍手、跺脚、拍肩",并把这些声势动作加入到歌曲中。
老师:小朋友刚才小熊、小马、小兔幸福的时候它做了什么动作?(拍手、跺脚、拍肩。
)播放歌曲和幼儿一起做声势动作|__|,并自愿跟唱歌曲。
3、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歌词。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当你幸福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如:哈哈笑、耸耸肩、拍拍退、点点头……把幼儿创遍的歌词加入歌曲当中,进行表演。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第一课时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熟悉并演唱这首歌曲,了解了彝族文化在歌曲中的体现。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合唱练习和小组讨论,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们通过观看拓展视频和反思总结,拓宽了音乐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其他彝族音乐的演出视频,拓宽视野。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在家中练习演唱,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观看推荐的视频,了解更多的彝族音乐文化。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点。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体验歌曲的演唱乐趣。
-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唱技巧。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第一课时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第一课时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彝族娃娃的快乐生活。歌曲共两句,旋律重复,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感受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学习仿编歌词,并能合拍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机、歌曲磁带。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幼儿做身体音阶歌的律动。
进入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秦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幸福?你们能告诉我吗?幸福就是觉得开心、高兴的一种感觉。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让他感到开心、幸福,自己也就很开心、幸福。
幸福就是让身边的人都开心。
(学生答)老师:“在生活中,同学们有什么感到特别幸福的事情吗?谁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自由说)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回答)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
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二、学习歌曲:1、初听音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他们唱到了哪些动作?(拍拍手、跺跺脚)2、这些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的',对吗?3、揭示课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
”4、请同学们听一遍这首歌。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5、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
6、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
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10、完整演唱歌曲三、创编歌词1、“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吗?”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编一段歌词唱一唱好吗!(一段)2、自由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具准备:PPT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阿里里”处拍手伴奏。
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阿里里”这个衬词的含义。
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设计
1、《彝家娃娃真幸福》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
么?学生听出之后,教师作简介:“阿里里”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很快乐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
如:教师读歌词,学
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
“阿里里”。
(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习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
图谱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单手弹琴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在唱好衬词后,师生交换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
唱会歌曲后,还可将衬词部分换成字母谱,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的唱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图谱辅助学生合作演奏乐器。
可参考下图:
(以两小节为例,一个方格代表一拍)
(5)用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学生10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
第1小节拉起手,先迈右腿向右走四步,第2小节衬词时,单数学生向右、双数学生向左,与身边的小伙伴按照“”的节奏双手击掌。
第3、4小节反方向做动作,击掌的伙伴也换成另一侧的同学。
活动策略:在图谱的有效辅助下,通过师生接读、接唱等互动形式,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
通
过生生合作的形式,用打击乐器和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在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彝家娃娃真幸福》律动设计(内为小节数)
准备姿势:双手叉腰,脚正步站立。
第一段:
1一至二拍起左脚向左交替横步,双手叉腰,如图一第二拍,左脚再
向左横迈一步。
2按“”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二点。
3同第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
4动作同第2。
5—8动作同1—4。
第二段:
11—2拍,先起左脚向前交替小跑步,双手从一位托至二位。
2按“”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在胸前击掌。
3起右脚向后交替退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一位。
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
4按“”的节奏,双手胸前击掌的同时,左脚跺步三次(如图二)。
5动作同第1。
6左小腿按“”节奏踢三次同时双手击掌(如图三)。
7动作同第3。
8动作同第6做反动作。
(张安利编舞)
四、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基本要求
1.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片段,感受情绪变化,导入本课教学。
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
如第一部分拍手,第二部分叉腰
律动,第三部分晃动身体等。
4.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和领唱。
如:听到合唱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唱歌曲《乃哟乃》,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2、练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指名唱,看看谁的声音、表情好,谁的胆子大声音响亮。
比比谁能大胆地背唱。
二、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导入。
2.欣赏土家族风光及舞蹈,在《乃哟乃》歌曲背景声中学跳摆手舞,熟悉旋律。
3.在视觉图谱的指引下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多种方法模唱歌词“乃哟嗬”。
4.通过字母谱辅助唱好“solmido”三个音。
并做接唱练习。
如:男:“”女:“”男:“”女:“”。
5.分角色扮演“domisol”,自由组合唱一唱。
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演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编创练习中设计了一条旋律接唱练习和一条分角色做自由组合“solmido”唱一唱的练习。
这两条练习是根据《乃哟乃》歌曲中的“misoldo”三个音进行的拓展。
目的是反复感受这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关系,巩固音高概念。
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三音组合的音程旋律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手势辅助和听音模唱练习,逐步过渡到旋律接唱的练习。
在音准为前提的基础上,再按照课本练习的提示,自由组合“domisol”三个音,做一做即兴编唱的练习。
以达到巩固音高概念的目的。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复习歌曲《乃哟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简单的练声
二、复习歌曲
《乃哟乃》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
活动准备:图谱课件、土家族风光图片
活动开始:
(1)走进少数民族村寨———看风光图片,学跳几段简单的富有特点的少数民族舞。
(2)走进土家族———欣赏土家风光,以及土家族摆手舞。
教师解释舞蹈中姑娘们说的“乃哟
乃”是什么意思。
(3)教师带领学生在《乃哟乃》的音乐背景下跳摆手舞,感知音乐情绪。
(4)师生问答形式学唱“乃哟嗬”这一句,在此基础上师生接唱,教师唱其他部分,学生唱“乃哟嗬”。
教师可参阅下图,并用手势辅助做师生接唱的游戏。
(5)在接唱歌词的基础上,换成接唱唱名,学生唱与“乃哟嗬”相对应的“solmido”,教师唱其余部分。
(6)完整聆听范唱,轻声跟唱旋律。
(7)跟琴用聆听—学唱—纠正的方式学唱各乐句。
教师纠正问题,强调唱出二拍子的强拍。
(8)完整跟伴奏演唱,指导学生以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9)在完整演唱的过程中跳摆手舞,用铃鼓伴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活动策略:以土家族文化为主线,通过聆听、欣赏、舞蹈、歌唱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音
乐活动。
并在图谱的辅助下,通过问答交流学唱、师生接唱等形式,启发学生能够用自信且饱满
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
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而成的儿歌(见下列歌谱),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
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
学生随琴小声哼唱以下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4、按教科书提示,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
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快乐的罗嗦》的含义。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乐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不同。
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器乐曲《快乐的罗嗦》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四、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