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换位”、“角色演习”,把自己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领会不同角色的社会需求和情感表露,并按照社会需求及自身的领悟进行反复实践,经过在网上的多次实践和验证,把握自己在现实的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尺度,可以减少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
4、网络创造的“自我实现”的主动受教育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自主性大学生要实现社会化,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不仅是个“社会学习”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参与”、“社会创造”的过程。但在实现的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化主体的选择性较小,面对的都是所属群体的权威。在家庭社会化中面对的是家长,在学校社会化中面对的是老师。权威们当然是以社会的主导文化为本,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教育,这对大学生是有益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进行社会教化的内容也决定于传教者。传教者往往从自身的角色和好恶出发,当然他们也受自身知识或自身环境及价值观的限制,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也压抑了大学生的个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形成的“信息共享”使大学生的触角获得了发展和延伸,不再受传统教育的限制,可以在网上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全球各地的专家以及兴趣相同的朋友进行交流,拓宽自身的视野。
二、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个人社会化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它全面介入了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存在其消极的影响。网络也一样,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带来
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1、网络传播垃圾信息,造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偏离
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人们将社会规范逐步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网络形成的“信息共享”将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传播给大学生,大学生在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一些民族的劣质文化。在劣质网络信息的长期影响下,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进而导致社会的道德紊乱与沦丧。网络传播是以美国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其所宣扬的民主与法制、人权与自由、创新与开放的思想充满了感染力,掩盖了其后面的殖民侵略主义、个人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使大学生逐渐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而否定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偏离。
2、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会造成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现实社会诸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稳定体系,调节着人们的相互关系,维系着社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社会角色的扮演应该是客观的和真实存在的。在网络社会里,因为没有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所以就不可能按照一定的秩序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大学生如果迷恋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战性的虚拟环境,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就会失去对现实环境的适应能力。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甚至公开承认交往者的虚假言论。网上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并依此为基础改
变了他们的聚集和交往方式。呈现出交往虚拟化,交往简单化,交往限制因素少等特点。对于那些长期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戚、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会慢慢格格不入,最后产生距离感。极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冷漠以及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总结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是主流,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大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之中,会陷入一系列的人际交往困惑之中。他们中的一些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流行,缺乏安全感;各种变异行为,心理疾病增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加上过度沉迷于互联网中,减少与社会、家庭的沟通,从而导致家庭与社会价值观的日趋淡漠。因此,政府、学校、家长、大学生自身都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