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教师版

合集下载

北京边塞诗习题集

北京边塞诗习题集

边塞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唐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

轻步行走声。

②鱼金:指紫金鱼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边塞诗歌四首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边塞诗歌四首课件

这两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 这两首诗,我们能体会到唐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
壮、瑰丽的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照衬 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春风不度 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 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 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 立功名的壮志。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不破楼兰终不 还”。这两个方面既是对峙的,又是统一的,诗句中充满 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流露羁縻 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请选你喜欢的一句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 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 河的特殊感受,描画了动人的画面: 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黄河竟像一条丝 带迤逦飞向云端。写得神思飞跃,气 象开阔。
从 军行
作者:王昌龄 唐代诗人,字少伯,因后来被贬 为龙标尉,众人又称王龙标。
背景:唐朝开国100年来,由于边疆战争频繁 ,疆土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 对边塞生活慢慢关心,知识也丰富起来,不仅对 边塞生活感到荒凉可怕,还感到新奇。许多诗人 就选择了这一出路,边塞诗日益增多,王昌龄便
是其代表。
这首诗反应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
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画边地风光, 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 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 的豪情。壮阔的塞外风景与将士宏伟的抱负
融会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 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势和坚强意志。
使之塞上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边塞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3
教学反思
亮点与收获
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入与边塞、战争相关的历史故 事和背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音韵美,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不仅对诗歌进行表面的解读,还引导 学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 人性内涵。
持续进行教学反思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够主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们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且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大 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作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自身发展的评估
教学能力的提升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 不足之处,寻求改进和提 升的方法。
知识储备的更新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 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 高专业素养。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风格的完善思考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 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反馈与建议
希望增加课堂互动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增加更多 的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 论和交流。
希望拓展课程内容
希望改进教学方式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上册边塞诗四首课件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上册边塞诗四首课件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 娘唱了,她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 “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 诗人开怀大笑。 那些歌手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大人,在 笑什么呢?”王昌龄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 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 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三位诗人应 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 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 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 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下里巴人’之类 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 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 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 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 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 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多 是 反从 映军 军行 旅: 辛乐 苦府 生旧 活题 的, 。属 相 和 歌 辞 平 调 曲 ,
( 七 首 王) 昌 龄
从 军 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 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 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 思之情。

北师大版八上《边塞诗歌四首》word学案

北师大版八上《边塞诗歌四首》word学案

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学教2 : 1”教学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2、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课前活动古诗文诵读:全体齐诵温故学检查《敕勒歌》的背诵、默写和《静默草原》的字词知新学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大家读了几首诗歌,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塞诗歌四首》,一同领略诗歌的魅力。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羌.笛()候骑.()燕.然()岑参..()锦衾.()散.入()狐裘.()风掣.红旗()3、文学常识《凉州词》的作者是,字季凌,唐代著名的。

《从军行》的作者是,字少伯。

擅长七言绝句,人称“”。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字摩诘,唐代诗人。

苏轼评论他的诗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代诗人。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种学诗的方法:读。

下面我们进行朗读。

(1)师范读,生注意诗的节奏、重音。

(2)生自由朗读(3)生范读。

5、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点拨(1)借助工具书,了解《凉州词》的大意,把握诗歌的大意。

(2)借助工具书,了解《从军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大意(3)借助工具书,了解《使至塞上》的大意,把握诗歌的大意(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了哪些内容?(5)赏析“羌笛何须言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由主持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7、主持人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评选出两个合作学习优秀小组。

拓展学积累写雪的诗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
答:①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 ②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对从古到今连绵 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考查方式: 与修辞、情感、意境结合一起考察
考查内容: 重点在寻找意象、概括形象特点、鉴赏画面等方
面。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案构成: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
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
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 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1)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 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 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 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 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2)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 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 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3)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4)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5)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 领。

高适和他的悲壮边塞诗(教师中心稿)

高适和他的悲壮边塞诗(教师中心稿)

高适和他的悲壮边塞诗(教师中心稿)高适的“主理”,并非不涉山水景物,他也有一些写景佳句,如“湍上急流声如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等等,他的边塞诗中竟没有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其中所涉景物,也不过是作为情理的点染罢了。

他的审美情趣、创作指向在于社会美,在于政治、军事、民情等事关大局的一面。

《旧唐书》本传胃高适“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

”“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

“高适”也自谓“明时好画策,动欲于王公”(《东平路作三首》其二),“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故形诸歌咏,自然就国魂军心,处士横议了。

高适边塞诗皆平易自然,整炼浏亮,劲健有力,然高适更质朴古雅,更沉雄遒上,故陈绎曾的《诗谱》谓高适诗“尚质”,胡应麟的《诗薮》谓高适诗“黯淡”,王世贞的《艺苑危言》,用一个不很恰当,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的比喻来说,高适的语言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的曹操。

在抒情手法上,高适边塞诗常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写出征,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体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慰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燕歌行》),以时、空为序,主要用铺叙手法来表现,高适在铺叙中常夹议论,如《燕歌行》的前八句铺写出征,中间杂以“男儿本自重横行”的见解;次八句叙述战斗,中间夹以“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论断;“铁衣”四句写两地相思,中间又以“玉箸应蹄别离后”作一推理;“边庭”四句写战地苦说,其中又以“边庭飘摇那可度”作一判断;最后四句总结全篇,点明主题,中间又夹“死节从来岂顾勋”的议论。

王夫之的《唐诗评选》谓其“铺排中即为诽刺”,徐献忠的《唐诗品》谓其”直举胸臆”,有着明显的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特点。

在景物描写上,高适常常是大笔勾勒,线条粗犷;如高适的“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其二)、“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蓟中作》)、“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登百丈烽》其一),“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送李侍御赴安西》)、“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赔窦侍御泛灵云池》),的确是凌空挥洒,粗疏犷放,雄迈高远;故《诗薮》云:“高常侍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总5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边塞诗的特点,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意象2.体会边塞诗的写法,分析边塞诗的常见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技巧学时安排第1课时:概括边塞诗的常见思想主题,学习《从军行》第2课时:学习《燕歌行》,总结边塞诗的情感表达方式第3课时: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总结边塞诗意象选择第4-5课时:完成相关练习学习过程:一、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指以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等为内容,展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表现将士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诗歌。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感:保家卫国的决心2、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情感:反映边塞绚丽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感: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4、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其中“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中的“不平”具体指什么?1.“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

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

“不平”指面对敌人入侵,义愤填膺。

2.展开想像,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并加以赏析。

2.大雪弥漫,漫天飞舞,天色昏暗,战旗上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题材]: 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多有“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单于”、“胡骑(马)”、“匈奴”、“铁衣”、“征人”、“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象[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即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你认为呢?【参考答案】提示: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

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

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

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

说明:
一、教材出处
高中语文选修《唐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边塞诗
二、教学类型说明
群文阅读
三、授课教师简介
张文彬,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

《边塞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2.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朗读
(三)学生汇报鉴赏成果
(四)教师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五)学生讨论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六)布置作业。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羁旅(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羁旅(教师)

边塞诗、羁旅诗一、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和羁旅诗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边塞诗和羁旅诗的一般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边塞诗和羁旅诗的一般方法。

三、知识链接1、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边塞诗的产生在唐朝,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①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②盛唐之诗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③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④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总体来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是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①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借边塞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②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四首班别: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边塞诗产生的背景以及写作志趣。

2、了解不同时期边塞诗歌的特征,根据不同的诗歌类型归纳、总结边塞诗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边塞诗中常见意象的意蕴。

3、掌握赏析边塞征战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一课时《从军行》【知识链接】边塞诗:边塞征战诗,主要是以边塞军旅生活情感或者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内容的一类诗歌。

关于作者: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背景介绍】《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戍边将士和他们妻子的相思与无奈。

【合作探究】诗歌中主要用了那些表现手法1、渲染: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营造悲凉、凄清的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第四句把征人与思妇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虚实结合:前三句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后一句则虚写,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吹来了阵阵寒风,耳畔飘过哀怨的羌笛声,黄昏时分,四顾苍茫(景),这种环境引起人的寂寞之感,触发久戍不归的征人的思亲之情(情)。

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思想感情(主旨)是什么?艺术风格:雄浑开阔,悲凉、凄清主旨:流露的不仅是征人战士怀乡思妇彼此怀念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连年征战的哀怨。

全诗写得情真意深,委婉曲折,意境浑然,耐人寻味。

【知识小结】鉴赏边塞诗一般方法:找意象(特点)析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悟情感(主旨)营造的画面【堂上过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9分)•(甲)凉州词(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

边塞诗(教师版)

边塞诗(教师版)

2015高考诗歌鉴赏分类复习——边塞诗(教师版)二.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010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三)边塞诗中的“练字”及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答:“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四)边塞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1.【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时,杜甫科举阆州。

②雪岭:雪岭临近松洲、维州、保州,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经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1)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2)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感受经典荡涤心灵--特级教师戴建荣《边塞诗二首》教学赏析

感受经典荡涤心灵--特级教师戴建荣《边塞诗二首》教学赏析

凉州词— — 一唐・ Nhomakorabea王之涣
深 厚 土 壤 。 何 让 孩 子 们 感 受 中 华 如 经 典 诗 文 的 魅 力 呢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北 蔡 中 心 小 学 的 青 年 特 级 教 师
I I…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l一 一 l I一
戴建荣执教 的《 边塞 诗二首》 一课 ,
l l一 ~ 一 I一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l l一 一 一 I l
了 , 这 两 首 诗 写 了 什 么 ?你 了 解
吗?
生 :凉州 词》 唐代诗人 王之 《 是
涣 写 的 , 的是 边 塞 雄 伟 壮 阔 又 荒 写
个 同学 也 在 默 读 。 来 说 说 他 读 得 谁
“ 文课 是 关的,这种 美潜伏在语 语
言 的 深 处 。语 文课 首 先 要 上 出语 文
了身边的资源 ,用诗 一样的语 言 ,
让人在感 受经典中荡涤 了心灵 , 同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 — — — — —
I— l —
时 感 到 眼 前 一 亮 : 来 , 诗 还 可 原 古
以 这 样教 !

羌 笛何 须 怨 杨 柳,
— — — — —


— — —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生 :凉州词》 出塞》西罗城 县东 门镇第 二小学 一 (( 一 蔡 艺琳 《 和《 广。 j ) 0
师 : 是怎么知道的? 你
生 ,通 过 纸 。 :
师 : 再 来 读 ?要 敢 于 接 受 挑 谁
战。
师 : 怎么觉得是一本书? 我 生 这 是 书 的 一 页 。 : 师 : , 是有 厚度的 , 的时 对 书 有 候 , 是 一 页 纸 ; 的 时 候 一 个 动 书 有 作 也 可 能 是 一 本 书 ; 多 的 时 候 人 更 生 就 是 一 本 书 。 课 前 请 大 家 预 习

边塞诗思想感情教师版

边塞诗思想感情教师版
【答案】 ①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②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③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 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 难以控制。
• 【答案】
①赞友人高风。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 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雅情趣。
②对时局的不满。借用杜甫诗中李广的故事, 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③壮志难酬。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自己壮志 难酬的无限悲愤。
• (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从军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

八声甘州
2016年江苏卷

辛弃疾
•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 cháo )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
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题。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 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9《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9《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诗的大意是: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

“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

诗的大意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

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

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

“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

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北师大版八上《边塞诗歌四首》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边塞诗歌四首》word教案

《边塞诗歌四首》教学设计设计者:周鹏越学科教学(语文) 2009200410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方法:参与式学习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旗亭画壁》。

话说,开元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丽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美女都喜欢的诗——《凉州词》。

(二)活动安排活动一:良“诗”益友—《凉州词》时间:15分钟过程:1.学生展示关于作者的预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材料一)2.学生小组讨论材料二中的问题。

3.整体感知本诗意境: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的解说(提示一),想象当时的画面与情节。

4.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5.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提示背诵全诗。

材料一:材料二:作者由近及远、自下向上眺望黄河,看见了黄河水天相接的地方。

就在远处,依稀可见一座漠北的塞外孤城,那一定是一座戍边堡垒,堡垒中有很所戍边的征夫,他们皮肤黝黑、嘴唇干裂、眼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渴望,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凄苦的环境中忽然传来了乐曲声,原来是一名征夫在用羌笛演奏《折杨柳》,。

唉,别再演奏下去了,何必埋怨春光迟迟呢?是春风吹不到玉门关这一带啊!只听乐曲戛然而止,只见那征夫眼中充满了无限的绝望和哀伤。

活动二:良“诗”益友—《从军行》时间:15分钟过程:1.学生小组讨论材料一中的问题。

2.整体感知本诗意境。

3.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提示背诵全诗。

材料四:青海是唐代经常与吐番作战的地方,所以杜甫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首句首次就提一个白骨多得无人收的地点——青海,奠定了全诗的悲壮苍凉的基调。

雪山给人一种洁白的美感,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一层暗黑色,使整幅画面明暗对照鲜明。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边塞诗四首(全四首授课版)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边塞诗四首(全四首授课版)
边塞诗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 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 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 艰辛。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王昌龄,王维等。
春 羌 一黄
风 笛片河 凉
不பைடு நூலகம்度 玉
何 孤远 须 城上 怨 万白
唐 王
州 词
.
, . , .
门 关
杨 仞云 柳 山间
之 涣
1 王之涣 (公元668--742年)唐代诗人,字季陵, 王
译文
•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
• 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思考和讨论 1)
• 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 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 的画面?
• 奇丽壮阔,苍凉雄浑。
思考和讨论 2)
• 抓住“暗”“孤城”体会诗的 前两句表现的戌边将士的思想 情感。
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
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
广为传颂。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为盛唐边塞诗人之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
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 入《全唐诗》中。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诗》,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 绝圣手”诗家天子”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代表作
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比较、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学习凉州词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理解诗句意思,读懂诗歌内容 想像意境,体悟感情 赏析名句,品味妙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
第一讲
学习目标
1、能读懂诗句,学会想象诗句所表达的情景并作书面表述。

2、能分辨诗句是描写还是叙述、抒情、议论。

3、能正确把握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4、把握诗歌常见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并会结合诗句分析。

5、了解某类别诗歌的特征。

一、学习《燕歌行》(高适)
1、用自己的话解说《燕歌行》,写在右边横线处。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对战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的赞美
(2)、对将领荒淫奢靡、贪功轻敌的批判与讽刺
(3)、对朝廷用人不当的讥讽嘲弄,对良将的期盼。

(4)、对战士的不幸遭遇及其家人的深切同情。

(5)、流露自己驰骋沙场、建立功业的渴望,暗含不得重用的郁闷。

3、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对比:出兵时的金鼓震天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对比;士兵的辛苦作战与将军的纵情声色对比;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军的贪功轻敌对比;李将军的骁勇善战、爱兵如子与现在将领恃勇轻敌、不顾士卒对比。

二、学习《从军行》(杨炯)
1、解说这首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颔联:将领们辞别京城,带领着铁骑以排山倒海、迅猛凌厉之势将敌人的营地团团围住。

(辞、绕突出了这一气势)
颈联:大雪纷飞中,旗帜飘扬,上面的画面暗淡模糊,北风呼啸,夹杂着阵阵击鼓声、叫喊声,两军正进行着激烈的厮杀。

(从视觉和听觉侧面烘托,不直接写)
3、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抒发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三、学习《军城早秋》(严武)
1、解说这首诗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阵阵秋风吹入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整个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外敌入侵,边境局势紧张。

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手法:用典、直抒胸臆。

四、学习《蓟(jÌ)中作》(高适)
1、解说这首诗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翻:反,叛乱。

②孙吴:即孙武与吴起。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沙漠广阔浩瀚,塞垣高高耸立,边城一片萧条,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白日”昏暗,寒云苍茫。

描绘了荒凉的边塞风光。

流露出诗人对边事的忧虑之情。

3、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用典,以孙武、吴起自况,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
五、学习《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1、解说这首诗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即无奈。

2、诗中描写了什么意象?意象有什么特征?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意象:烽火城、百尺楼、秋风、羌笛
特征: 广漠苍茫、寒冷悲凉
展现了边塞烽火城西的戍楼上,黄昏时分,戍卒独奏羌笛的情景。

3、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前二句借景抒情,通过对烽火城、秋风等景象的描写,烘托了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末句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虚实相生,抒发了边塞戍卒的怀乡思亲之情。

这里的情感不是诗人的情感,诗人并没有参军,诗人要表现的是戍卒(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六、学习《塞上听吹笛》(高适)
1、解说这首诗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明月朗照,洒下清辉,戍楼里传来悠悠的羌笛曲,随风飘散一夜洒满关山。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

七、学习《陇西行》(陈陶)
1、解说这首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分析前两句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和借代的修辞。

3、分析后两句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

运用虚实结合、前后对比的表现手法,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对战争的厌恶。

八、学习《征人怨》(柳中庸)
1、解说这首诗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3、诗人是如何表达“怨”情的?
前2句叙事抒情,叙写征人年年岁岁被征,不是戍守金河,就是戍守玉关,朝朝日日与马策刀环相伴,不是练兵就是出战,表现征人频繁出征的痛苦;
后2句借景抒情,描写边塞白雪皑皑与青冢相伴,万里黄河绕着黑山的单调景象,写出征人生活的艰苦。

全诗虽无一“怨”字,却将征人的“怨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总结归纳
以上诗歌都是边塞诗。

请思考以下问题
1、边塞诗的题目通常有哪些特点?
2、边塞诗有哪些代表诗人?
3、边塞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4、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5、边塞诗常用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