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周雪梅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5011401 课名:市场调查分析考试考查:考查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 )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考核内容—完成一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调查分析报告

1.调查目的

2.人员分组情况

3.调查表设计

4.实地调查收集数据

5.平面图及流量流向图绘制

6.数据统计分析

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

1. 报告概述

1.1调查目的与内容

1.2调查技术思路

图 1 技术路线图

2. 调查道路与交叉口概述

图 2 交叉口示意图

3. 交通调查道路口前期准备

3.1交叉口流量调查人员分工

人民路

3.2调查表设计

表1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表

4.交通实地调查与结果处理

4.1实地调查数据收集与汇总

表 2 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表

4.2平面图及流量流向图控制

图 3 平面图及流量流向图

4.3 数据统计 4.3.1标准车换算

表 3 换算系数表

PCU =+?1.0+?1.4+?1.6+(+)?

2.0

表 4 车流换算表

4.3.2交叉口流量推算

人民路—河南南路交叉口北段:

图 4 交叉口北段流向示意图

河南南路

河南南路

人民路

人民路

Q1=(23.2+148+173)?4=1376.8PCU h ?)

Q2=(49.2+196+74.4)?4=1278.4

PCU h ?)

Q =(Q1+Q2)=2655.2

PCU h ?)

4.3.3AADT 计算

1. 利用小时流量比换算日交通量

表 5 时变系数计算表

2. 利用周变系数计算周平均流量

表 6 周变系数计算表

3.利用月变系数计算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表7 月变系数计算表

2655.2

5. 调查分析及总结

6. 个人小结

附:交叉口流量调查表

临夏州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临夏州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关于临夏州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班级:综文101班 姓名:朱国瑾 学号:2

关于临夏州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字:临夏州道路交通安全 内容摘要:临夏州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人的因素、车的因素、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影响我州道路交通安全。 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行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为了更加了解临夏州的交通现状,对临夏州的交通现状进行彻底的分析,我以个人微薄之力对于临夏州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地点:临夏市东站、西站、南站 调查对象:乘客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月12日-2013年1月20日 调查人:朱国瑾 正文: 一.临夏州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临夏州公路总里程达4341.49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12.266公里,三、四级公路2394.3公里,全州123个乡镇中全部通等级公路,通油路的乡镇116个,占94%;全州1149个行政村全部通汽车,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818个,占71%,通油路的村达521个,占45.3%。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调查,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机动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占主流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不同。摩托车化、小汽车化、公共汽车化、轨道化等都是机动化的表现形式。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曼谷、台北、广州是典型;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美国城市居多;以公共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有香港、新加坡、巴西的库里蒂巴等,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方式占65%左右;以轻轨或地铁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伦敦、巴黎、东京等为典型,这些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城市高度密集,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地铁、轻轨网络。摩托车化即摩托车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这尽管不是机动化的普遍形式,但也是我国大城市应该尽量避免的。日本的摩托车化是发生在机动化到来的初期—20世纪40年代,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0年),但对当时日本城市的冲击却是很大的、使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交通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高发、污染严重。随后,城市很快转向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加强了交通管理,同时不断修建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逐渐好转。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起飞,开始了机动化进程。台北、曼谷的摩托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摩托车的使用也不受任何限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普及。台北的城市交通状况随之急剧恶化,陷入拥挤混乱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泥潭”,台北人称之为“黑暗交通”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北开始从噩梦中觉醒,开始着手整

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试题完整版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 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 18、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1h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19、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GPS的方法,航摄法,录像法。 22、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 23、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郑州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问卷的结项报告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游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及傍晚四点三十分至六点这两个时段,无论是在城市中的哪一个路口,都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堵车现象,即使有交警在道路中央指挥,庞大的车流量还是使道路造成了瘫痪,甚至经常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在郑州,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 一.郑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了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严重。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截止 2012 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为257条。2012年新开公交线路26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1 100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548辆,比上年增长5.3%;城市公交客运量达9.8亿人次,增长7.5%。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郑州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段有:金水路全线,西环(长江路至中原路),紫荆山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文化路(文劳路至国基路),南三环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 1.1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8-22日 调查日期:交通调查的日期为2012年21日星期四正常工作日调查时间:上午7:30至8:30 1.2调差地点 平安南大街和槐安路交叉口(珠光灯饰城站) 1.3实习目的 交通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交通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数据资料的积累与利用。交通调查就是通过对多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流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服务。交通调查实习是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主干专业课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该实习在于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原理、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组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调查技术和技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参加工作打下牢固的业务基础。 1.4调查内容 1、交叉口交通量调查:采用人工计数法,实地调查记录十字型各进口道各流向的车数,调查早高峰交通量的情况。 2、交通延迟调查:采用点样本法实地调查某交叉口延误,并现场记录表。

1.5调查流程 周一:动员大会,宣布调查任务, 周二:完成人员分配,设计调查方案(下午4点组长到交通办公室开会) 周三: 确定调查方案(上午8点全体学生到教室开会) 周四: 实地调查(7:30——8:30) 周五:统计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1.6人员配备及分工 调查班级:交通L092班(共26人) 组长:郭志勇、杨盼盼 1.7注意安全 1. 调查同学站在人行道上,不准站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带上。2.禁止横穿马路,一定要走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

农村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加快农村交通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致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农村公路交通情况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农村交通运输在近几年取得的发展。 市政府连续四年把建设农村公路作为为百姓办实 事的十件实事之一。各县市区紧扣目标任务,打好农 村公路建设攻坚战。浠水县2009年计划建设完成524 公里通村公路。至当年七月,已完成路基392公里, 硬化路面289公里;蕲春县已计划修建561公里通村 公路,届时将新增62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武穴市梅川 镇政府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投入 资金500多万元,对道路交通、生态绿化、土地利用、 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农业水利等10个方面内容进行 了全面详细规划。实施了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梅川”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梅川城区为龙头,以柳界线、武梅线、梅马线、梅横线、四条交通主干道为骨架,以公路沿线31个村和部分中心村为主阵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之路,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红安县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攻坚战,对19个不通公路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实行政府扶持、部门包保责任制,力争实现全县“村村通”。英山县重新组建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强化监督措施,落实政府监督职能,加强通村工程质量监管。近几年来,英山县积极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通过试点示范、片带开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80%以上的农户新建或改建了楼房,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9%的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其他县市也都围绕通村路建设任务“结零”目标,加大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市交通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的文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养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质监站加强质量巡检,坚持一月一通报,建设质量逐步提升。 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自行车被大量的摩托车和少数面包车代替。据了解每村85%以上的家庭都配备了摩托车,出门较方便。 二、农村交通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农村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表现在: 1、交通事故频发。2009年5月28日16时50分,麻城市龟山乡九里冲地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21名幼儿的面包车被随后一辆满载灰砂砖的农用车追尾撞翻至右侧山崖5米多深的水沟,农用车一同坠下水沟将面包车压住,酿成惨祸。事故造成l名幼儿当场

交通规划期末总结复习试卷试题.docx

-------------精选文档 -----------------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概论及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各要素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目 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征,用科学 标和总体布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 的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交通发展对交通系 期的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满足社会 统的供给要求,确定特定时期的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 经济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 建设规模和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说方法,以达到 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①交通系统现状点差,②交通系交通需求和供给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 统存在问题诊断,③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交能、环保的目的。 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⑤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 交通规划的分类: 评价,⑥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通系 1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的编制:规划领导小组、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的规划,同时包括五大运输方式下的专项 办公室、规划编制课题组。 规划。 指导思想: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全局观点、体现可持续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小城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发展观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规划。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 交通规划的原则: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 局部服从于整、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 交通规划的层次划分:1 、城市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2 、 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区域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 规划的期限:近期1-5年、中期5-15 年、远期15-30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年,最长不要超过50 年。 一、目的:① 服务经济——通过规划使交通系统促进经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② 服务国防——通过规划使交 一、交通区划分。 通系统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③ 服务人民——通 定义:由于考虑到交通源一般是大量的,不可能对每个过规划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方便、快捷、安全、 交通源进行单独研究,所以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环保、经济的交通系统。 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称为交通区。 交通规划的任务:通过客观的、实际的、深入的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交通源与交通源之间的交通流,即将交

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

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交通调 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 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也掌握交通流规 律。主要是交通流现象(交通量Q、车速V密度) 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为了向交通、 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 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 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 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 称为交通流量或流量 2、交通调查的目的、意义: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 续性观测或短期间歇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 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为交通规划、道路简述、交通控制与管理、工程经济 分析等提供必需的数据:交通量数据时交通工程学中 的一种最基本的资料。 4、①年平均日交通量: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②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 5min或15min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 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 ③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改天日 交通量之比值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④度30为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 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⑤方向分布系数: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形成方 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8、为什么药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 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道路和原修建的二 级汽车专用道路,其余大部分道路都是汽车与其他各 种车辆混合行使,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 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根据各种车辆 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 标注车的换算系数,在进行交通观察时,必须根据调 查的目的和用途、区分不同车种、分别记录、以便利 用换算系数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 9、交通量调查的地点选择:地点:1交叉口之间 的平直路段上2交叉口3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 交通量调查种类:1特定地点交通量调查2区域交通 量调查3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 查。 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 的条件①样本的选择必须避免某种偏向。高等车速车 辆和正常车速的车辆均有同等的概率被抽作样本。在 我国的城市道路上,车辆组成复杂、在相同的道路, 交通条件下‘车速差别很大,为此要取得的样本能代 表总体,必须与总体的车辆组成一致②样本的各个单 元,相互必须完全独立、如道路上车辆排队行驶时, 可以以排头车作为独立行使车辆③选取数据时地区间 应无根本的差别,构成样本所有项目的条件必须一致。 2、调查时产生误差按成因为那几类,如何提高精 度减少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 测量系统的不合理不完善所造成的,可通过改善测量 工具或改进测速方法来消除。偶然误差或称随机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这种误差时正时负,当测 量的次数足够多时,它服从正态分布,绝对值相等的 正误差与负误差的概率相等,因此测量次数越多,偶 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越小精度越高 3、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 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其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 值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某一路段上,同一瞬间车 速分布的平均值 8、车速调查时地点车速、区间车速的影响因素及 影响的结果:(地点)交通条件、道路条件、交通管理 条件、环境条件。道路上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混合行使, 相互干扰严重。坡度对车辆行驶产生阻抗。阻抗随着 坡度增大而提高,平曲线使车辆行驶速度低于直线路 段上的车速,而且在平曲线上地点车速与路段设计车 速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大而减小。除了与交通流量密切 相关外,还受到道路条件,交通组成,交通管理,驾 驶员习惯等因素影响 1、9、对区间的车速数据整理采用“前后”对比 分析法时,试分别介绍其各自的适用条件:u检验适 用于“牌照法”的方法测速,样本量一般约用6次或 略大于六次,此时应用t检验车辆密度的概念和常用 的表示方法: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 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 2、车流密度调查的目的、意义:仅用交通量等参 数难以全面描述交通流的实际状况,而密度的大小可 直接判定拥挤程度,从而决定从用何种交通管理和控 制措施。密度资料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分析瓶颈交通 3、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车速之间的关系如何: k=Q/V 4、简述空间占有率、时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区别和 联系:道路的空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不能 直接反应车队的长度,而车辆的空间占有率则在测定 时就已预见到车队的长度。车辆的时间占有率与密度 的差别在于密度是一个区间段内测定的而道路的时间 占有率是在一点测得的,交通量也在一点测得,两者 之间可建立直接的联系 5、简述出入流量法调查密度的适用范围及原因: 本方法适用于较长的规定区间,以提高量测的精度。 随着观测时间的推移,车辆数的误差也累加 6、交通流密度调查中出入流量调查法的基本原 理:出入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取得中途无出入交通 区段内现有车辆数或行驶时间的方法 7、车流密度调查所需的时间和区间长度是范围: 2—4min或3—5min(美国) 100m 、①饱和流量: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入口引道上车 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量③可能通行能力:发生阻 塞时的通行能力即可能通行能力2基本通行能力:指道路 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某车道或某断 面无论服务水平,单位时间锁通过的最大车辆数4设计通 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某路段或某断面在选用的设计 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所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简述停车线法调查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基本原理及观 测地点的选择原则:基本思路是以车辆通过路口,将饱和 通行能力经修正后得到设计通行能力。所以调查主要集中 在对通过某一信号交叉口的饱和车流进行观测和分析上。 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 右转、直线、左转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引道。 3、通行能力调查的目的:了解发生阻塞路段的原因。 对特定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运营的管理改造。 对现有道路进行综合评价。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 通管理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检测新建设和改造道路及交通 设施与目前交通需求是否适时。 4、道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 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作用:是 道路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道路规划设计必须的基础数据, 同时也是交通管理的具体指标。 5、简述定周期饱和流量的测定方法:在绿灯和黄灯期 间,以每6s为一个观测单元,记录这些间隔时间内饱和车 流通过的车型、车辆数和方向,最后一个间隔一般都小于 6s,因此要列出最后间隔的时长、通过的车辆数和车型。 6、简述非定周期饱和流量的测定方法:将每周期分为三 个时间间隔,第一间隔为绿灯最初的10s,第二间隔为10s 以后余下的绿灯时间,第三间隔为黄灯时间。测量各个间 隔饱和连续车流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然后计算饱和流量。 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和交通管理与控制 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的损失。 固定延误:交通控制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 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交通信号,停车标志, 让路标志,铁道口等都会引起固定延误。 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 延误。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使车速驶过排 队路段的时间差。 引道延误: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差。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 延误 行车延误调查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目的: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 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堵塞路段找出延误的原因。 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误提供依据。 意义:通过延误调查可以直接得到行程时间和损失时间 的准确资料,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进行 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研究交通拥挤程度等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要性:由于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两部分,因 此,要获得行程时间数据,就必须通过延误调查得到延误 数据,此外,在交通流受阻状况评价和其它有关问题研究 中,延误调查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延误的影响因素:1驾驶员和行人2车辆3道路条件4 交通条件5交通负荷6服务水平7交通控制于管理8道路 环境的影响 分析交叉口延误的原因 主要受三方面影响。1道路条件如:如引道数,宽度坡 度等2交通条件:高峰小时交通量车辆类型,车速等3交 通管理方式:交叉类型,周期长,转向与停车控制等。 1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线路网 场站及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 2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大小与居民出行关系:公共交通 线路网密度大小反应出居民接近线路的程度。城市公共交 通线路网密度在市中心密些,而城市边缘小些。公共交通 路线网的密度不能太稀,为扩大公交线网密度,公共交通 可以再适宜的支路上行驶。因此,保证公共交通行驶所需 的道路网密度,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前提。 3城市公交系统交通调查内容: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 用基础资料调查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城市流动人口出 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 城市道路流量调查城市道路设施调查。 4公共车站调查内容:车站设置位置车站的形式经过 该站的线路和条数站距以及其他枢纽衔接情况。 5城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公交客运需求现状 调查公交车辆调查公交线网及线路现状调查站点及场 站现状调查主要枢纽情况调查和城市居民的调查 6公共交通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城市公交线路网、公共 交通供给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的状况,从而找到制约城 市公交系统发展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二 是通过调查,获得优化或规划公交线路网、公交站点及枢 纽、公交场站等所需的基础资料。 7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作 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决定着交通系统需 求的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因而从 需求发生源上决定了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同 时,交通系统的建设又会带动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经济发 展,并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空间布局来引导城市土 地利用形态的演变。 8城市实施畅通工程的目的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进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9畅通工程调查的目的、意义一是通过畅通工程实施 情况的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和资料,以此为依据,并结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得评价一定时期 内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对畅通工程调 查情况的分析评价,看到工作的成绩和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的开展工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 和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引导城市 交通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10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政 策、城市结构、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 交通管理、技术进步。 11城市交通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2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的五项量化目标:最小交通 需求最佳服务水平最小资源占用最小环境影响最小运 营费用 13城市畅通工程调查的内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政策 与规划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 路交通管理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及队伍建设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程度城市交通管理效果 评价 14交通规划调查的主要内容: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 设施交通现状 15土地利用调查项目:特殊用地的用地量基础产业用 地非基础产业用地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 16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包括对象区域的指标:(1)人口: 总量、分布、构成、迁移情况、增长情况等(2)国民经 济:人均收入、投入情况、各产业产值等(3)产业:结 构、布局(4)客货运输: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5)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 17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步骤:构建可行性研究 组织,开始筹划,调查研究,调查资料整理、计算与分析, 优化和选择方案,详细研究,编写报告,出版送审 18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1概述2项目影响区 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发展3交通量的发展预测4 技术标准5建设条件及路线方案6工程环境影响分析7投 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经济评价9节能评价10推荐方案的综 合选定级建设规模11实施方案12问题与建议 19公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概述2建设 项目的过程评价3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4建设项目的影响 评价5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6总结 20 公路项目后评价的步骤:1确定目标,提出要求2筹 划准备,组织机构3深入调查,收集资料4室内分析研究5 编制后评价报告6成果送审 21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的关系:公路项目可行 性研究与后评价有密切的联系。从时间上看,可行性研究 处于项目决策阶段,而后评价则处于项目的运营阶段,两 者共同服务于一个项目,因此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的资料调查有很多相同之处,在 进行后评价时,可利用可行性研究的调查成果 22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的区别:1两者数据性 质不同2研究的内容不同3比较的标准不同4在投资决策 中的作用不同 1.起讫点:即起点终点 2.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个小区形心间的直线, 它的宽度表示出行的次数。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而 得名与实际出行距离无关 3.OD表:即表示小区之间出行交换数量的表格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断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即小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一定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 心

长沙市交通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

长沙市交通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 城市的交通系统就像一个城市的血脉,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长沙位于华中地区,是湖南省会,顶多就是一个中型城市,但是长沙的交通拥堵现状却可以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提并论。本文简述了长沙的交通状况,通过分析出现的问题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希望能为解决长沙市交通问题,为促进长沙市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截至2009年末,长沙市总人口量为664.22 万人,根据调查2010 年,长沙市(含5区4县市)机动车保有量达97万多辆。到2011年,长沙市交警部门称,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 万辆大关,其中6 成以上为汽车,经计算可知每6.6个长沙人就拥有1 台机动车。可以说,长沙的汽车已进入大众普及阶段。到目前为止,长沙拥有公交运营线120多条,路线总长度达2000多公里,营运车辆有3900 多辆,公交从业人员近万人。但是公交车平均速度为20 公里/时,上下班时甚至只有10-15公里/时。按照北京等大城市的拥堵标准,时速20 公里以上的平均时速属于绿色交通,时速15至20公里之间是拥堵黄色预警信号,而时速低于15 公里属于拥堵红色预警。有专家称,目前长沙主城区在下班高峰时段,时速已低至16 公里。从以上种种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长沙的交通状况,即人多车多路堵,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交通堵塞严重,公交优势不明显。下面就具体

交通状态做简单阐述 问题之一:道路网增长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 在《2009长 沙市交通状况年度报 告》一文中有这么一张 图,从图中可以清楚的 看 到2009年,步 行和公交车是 长沙市居民出 行选择的最主要方式,分 别占总出行的35.8%和23.0%。电动自行车 和小汽车在居民出行中也占据了15.7%和11.2%的较大比重。根据长沙市规划局的统计,近十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15.5%年均高增长率。其中,200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74.6万辆,比上年新增15.2万辆,增长率达到25.6%,机动车平均每日增加416辆。尽管长沙市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建设畅通工程,修路的速度却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2010年,城市轨道一、二号线、长株潭和长益常城际铁路、过江通道、东二环改造、城区交通疏导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和全面铺开,更是对长沙市的交通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几年长沙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小汽车出行比重已由2007 年的9.7%上升至2009年的11.2%而长沙的道路网增长(长度、面积、密度的综合)却不到5%,交通供需不平衡必然造成

最新长沙市交通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资料

长沙市交通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城市的交通系统就像一个城市的血脉,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长沙位于华中地区,是湖南省会,顶多就是一个中型城市,但是长沙的交通拥堵现状却可以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提并论。本文简述了长沙的交通状况,通过分析出现的问题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希望能为解决长沙市交通问题,为促进长沙市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截至2009年末,长沙市总人口量为664.22万人,根据调查2010年,长沙市(含5区4县市)机动车保有量达97万多辆。到2011年,长沙市交警部门称,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其中6成以上为汽车,经计算可知每6.6个长沙人就拥有1台机动车。可以说,长沙的汽车已进入大众普及阶段。到目前为止,长沙拥有公交运营线120多条,路线总长度达2000多公里,营运车辆有3900多辆,公交从业人员近万人。但是公交车平均速度为20公里/时,上下班时甚至只有10-15公里/时。按照北京等大城市的拥堵标准,时速20公里以上的平均时速属于绿色交通,时速15至20公里之间是拥堵黄色预警信号,而时速低于15公里属于拥堵红色预警。有专家称,目前长沙主城区在下班高峰时段,时速已低至16公里。从以上种种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长沙的交通状况,即人多车多路堵,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交通堵塞严重,公交优势不明显。下面就具体

交通状态做简单阐述。 问题之一:道路网增长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 在《2009长 沙市交通状况 年度报告》一 文中有这么一 张图,从图中 可以清楚的看 到2009年,步 行和公交车是 长沙市居民出 行选择的最主要方式,分别占总出行的35.8%和23.0%。电动自行车和小汽车在居民出行中也占据了15.7%和11.2%的较大比重。根据长沙市规划局的统计,近十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15.5%年均高增长率。其中,200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74.6万辆,比上年新增15.2万辆,增长率达到25.6%,机动车平均每日增加416辆。尽管长沙市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建设畅通工程,修路的速度却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2010年,城市轨道一、二号线、长株潭和长益常城际铁路、过江通道、东二环改造、城区交通疏导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和全面铺开,更是对长沙市的交通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几年长沙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小汽车出行比重已由2007年的9.7%上升至2009年的11.2%。而长沙的道路网增长(长度、面积、

交通运输调查报告.docx

交通运输调查报告 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下面小编收集了关于交通运输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公里,有效长度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

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润滑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润滑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试题完整版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 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 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 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 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 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 搜集交通量资料, 了解掌握交 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 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MADT 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WADT 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 7所得的交通量。 AMDT 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 12所得的交通量。 以 1h 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 24 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一年 8760 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 第 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又称为第 30小时交通量, 是一年内 8760 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位于第 30 位的小时交通量。 13、 道路分布系数 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 第 30位交通量系数 :第 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 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 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 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 5min 或15min 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 18、 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 1h 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 量。 19、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 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 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 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 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 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 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 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 GPS 的方法,航摄 法,录像法。 22、 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 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 通量。 23、 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 4、 5、 量 日平均交通量 ADT 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 365(或 366)所得的交通 6、 7、 8、 9、 月平均日交通量 周平均日交通量 年平均月交通量 最高小时交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