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合集下载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 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1.检影验光概述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

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

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

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

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

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3.1规则散光的检影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下检影验光。

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

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

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

检影验光的方法

检影验光的方法

检影验光的方法一、引言检影验光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眼睛的屈光度并确定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度数。

本文将介绍检影验光的原理、步骤以及常见的检查结果解读。

二、原理检影验光基于光的折射和成像原理,通过调节不同的镜片,使光线在眼睛中聚焦于视网膜上,从而得出眼睛的屈光度。

根据屈光度的不同,可以得出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

三、检查步骤1. 瞳孔扩张:为了获得准确的验光结果,医生会使用特定的药物或眼药水来扩张瞳孔,以便观察眼底和调节光线的进入。

2. 自动验光仪:患者坐在验光仪前,检查师会让患者逐个看图表,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镜片,以确定最佳视觉效果。

3. 逐度验光:在确认最佳视觉效果后,医生会使用逐度验光镜片,逐渐调整镜片的度数,直到患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图表上的字母或图案。

4. 散光测试:医生会使用散光镜片,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调节镜片的方向,可以确定散光的程度和轴向。

5. 远近视验光:医生会让患者逐个看远处和近处的图表,通过调节镜片,确定患者的远视度数和近视度数。

6.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验光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并提供相应的度数和配镜建议。

四、常见的验光结果解读1. 远视(正视):患者的眼睛屈光度过低,远处的物体看得清楚,近处的物体模糊不清。

医生会根据度数来建议配戴适当的凸透镜来矫正远视问题。

2. 近视(近视):患者的眼睛屈光度过高,近处的物体看得清楚,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

医生会根据度数来建议配戴适当的凹透镜来矫正近视问题。

3. 散光:患者的角膜或晶状体形状不规则,导致光线聚焦不准确,产生视觉模糊或变形。

医生会根据散光的轴向和度数来建议配戴适当的散光镜片来矫正散光问题。

4. 弱视:患者的一只眼睛无法正常发育或视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视觉模糊或失明。

医生会根据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眼罩疗法、视觉训练等。

五、注意事项1. 在进行检影验光前,患者应停止佩戴隐形眼镜一段时间,以免影响验光结果。

检影

检影

验光知识--检影技巧视网膜检影法检查过程: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技巧1.检影镜的使用:持检影镜正确方法:一手把握住检影镜,带状检影镜拇指贴在推板上,食指在旋转套筒上。

镜柄垂直,肘自然下垂。

千万不可斜握、肘抬高检影镜柄(如图)。

这样验光师手臂僵直,不易松驰调节。

做到“三个右,三个左”。

右手持检影镜。

用验光师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验光师左眼观察患者左眼。

这样检影镜出射光线,与患眼视轴夹角较小,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5m远视标,使调节放松。

2.观察影动方法:能看到影动对初学者不是易事,在检影时,要做到三孔成一线,方可看到影动。

所谓“三孔成一线”,是指验光师瞳孔、检影孔、患者瞳孔必须成一条直线。

初学者不易很快做到。

可以用检影镜光将患者瞳孔照亮,验光师的眼睛再贴在检影孔上。

检影时,验光师为了能保持松驰状态下检影,必须睁开双眼检影,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闭上一眼,找到红光反射后再睁开闭着的眼睛,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3.寻找中和点: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

严格讲中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

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初学者,找中和点比较困难,当消解到接近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者,可能认为是中和点,消解至中和点方法有两种。

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都要用此法。

在检影消解时,接近中和点,继续递增镜片度,直到出现相反影动,退回一点即为中和点。

如一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眼前加-1.00DS,再摇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映光更亮,影少,速度快。

教你检影验光

教你检影验光

验光是视光学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是视觉功能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验光设备有综合验光仪,检影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

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

一、初始阶段1.收集病人资料,排除各种影响视力的眼疾病2.了解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况的资料3.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结果具体操作:1.问诊,包括目的,病史,全身情况等问诊是验光师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作必要的询问,主要了解顾客的验光目的与要求,以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主动配合,这样的配合在验光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角膜曲率计检查测定眼屈光的仪器颇多,角膜曲率计是一种。

它的用途有一定限度,切不可误认为是测量散光的唯一仪器,用角膜曲率计只限于测定角膜表面曲率差别所造成的散光,并未包括眼球整体的散光,而且并不能确定散光是近视性或远视性,由于角膜曲率计能测量角膜弯曲度(曲率半径)及屈光力,故为配验角膜接触镜的必备工具之一。

3.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电脑验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动屈光仪,目前国内较多应用,其原理是以红外线作为检查光源,电脑计算屈光不正度数及散光轴向,然后以电动打字机记录检查结果。

起到快速比较准确的验光作用。

检影验光: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是一种能诊断眼屈光性质和测定各种屈光不正程度的客观验光的重要和基本的仪器。

检影验光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处方。

4.镜片测度仪检测用于测量眼镜网以及角膜接触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确定来切边镜片的方位并打印标记以及检查镜片是否确定装在镜框中的仪器。

二、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这一步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主观反应,所以又叫主观验光(以后讲述)具体操作:单眼主觉验光(先右后左,先裸视后矫正视力)调整球镜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位等,达到标准视力。

第三章知识点: 视网膜检影检测

第三章知识点:  视网膜检影检测

第三章视网膜检影检测(retionscopy)依据被测眼视网膜反射光的特点从客观的角度来定量分析其屈光状态,称为视网膜检影。

综合验光仪设有专供视网膜检影检测的工作透镜。

一、视网膜检影原理1.视网膜检影镜的根本结构经过平行调整的正弦波光源,经45°斜置的平面镜反射到被测眼瞳孔内,被测眼的眼底视网膜被照亮后就会发出橙红色的反射光。

平面镜上有一圆孔可供检测者窥见被测眼瞳孔内的反射光。

采纳点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呈斑点状,称为反射光斑。

采纳带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则呈一条光带,称为反射光带(图3—1)。

2.视网膜反射光的移动规律视网膜反射光通过被测眼的屈光间质射出眼外,假设将屈光间质看成透镜,受透镜折射的影响,必定在被测眼的远点聚焦,近视眼发生会聚,远视眼发生散开,正视眼则平行传播(图3—2)。

假设将被测眼看成未知透镜,在移动透镜时,分析通过透镜看到的目标与透镜之间相对移动的特点,就可以推断目标和观察眼在透镜的焦距范围之内,还是在透镜的焦距范围之外。

由于被测眼不能移动,则代之移动视网膜检影镜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动,观察投射光相对反射光的移动特点,仍旧可以推断被测眼远点所在范围,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两者发生逆向移动,称为逆动;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两者发牛同向移动,称为顺动(图3—3)。

用已知透镜将其远点调整到特定位置,通过对已知透镜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

3.视网膜反射光移动的光学原理(1)顺动当被测眼为远视眼、正视眼或远点距离大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无实焦点或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的后面。

被测眼内的反射光呈正立的象,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反射光上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下移的现象(图3—4—a),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向镜倾转的方向相同,故称为顺动。

(2)逆动当被测眼为远点距离小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与被测眼之间,被测眼内的反射光先聚后散形成倒置的象,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内的反射光的下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上移的现象(图3—4—b),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面镜倾转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动。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当检查这个散光矫正情况时,最重要的是确定检查工作是循着视轴的方向在作的,此一方法最好改变固视目标至近点,每一眼经由交替的方式来固视远距离的目标,来达到控制调节的目的,而达到中和的目标,然后圆柱镜的部份(与双眼平衡)也许使用视网膜镜的近点固视目标,此一改变固视目标成为近点固视目标的最大缺点在于患者会留下残像,
可以使用一个模糊的点光源,或者是一个绿色背景上的视标,尤其绿背景的视标特别适用于小孩,验光师尽可能的接近患者的视轴,一般来说皆是验光师以其右眼来检查患者的右眼,也就是说患者是透过验光师的右耳外侧,去看远距离的视标,当检查左眼时,此一情况刚好颠倒,小心确定此一垂直与水平轴上所获得的情况必须尽量与视轴在同一轴线上。
在作孩童与青少年的验光时,如果能够使用散瞳剂来预防或控制调节作用,当对儿童验光时,特别是太小或活泼,或有非常活跃调节力的小孩时,散瞳剂将是非长的有帮助(注:国内仅有医师方可使用)。
尤其针对尚未接受治疗的内斜视患者,散瞳剂可能会解除部份内斜的征状,在所有的案例中,散瞳的检查可以确定固视的状态,双眼视的状态与网膜检影法(与实行自觉式验光)应该可以在无散瞳状态下执行。
莫新德雷的方法,同样的是使用于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时,检查婴儿及幼童用的屈光情形时所使用的,于暗房内检查,在检查一眼时,遮盖住另一眼,患者注视着视网膜镜的灯光,工作距离以50公分为最佳,但当中和时所得之屈光度,其工作距离的加入度只要加入负的1.25D,至于所减少的负0.75D的工作距离,则是根据量测同一人在睫状肌麻痹与未使用时的差距所得之数据喘生的平均数值。
布雷特方法对执行验光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他可以只使用一个眼睛来使用视网膜镜的检查工作,要求患者注视着固定于视网膜镜上的光亮视标,(或是视网膜镜的灯光),加入球面度数开始检查,直到双眼的反射光出现中和的情况为止,此时验光师可以使用其惯用眼来作检查,因为辐辏会引起一些调节,故当患者眼底的反射光产生中和时即要求其看远方的固视视标,如此一来因其辐辏改变故调节也跟着放松,继续检查并加入度数,直到反转情况再度出现,(如果验光师使用的是右眼,则此时所检查的应当也是患者的右眼),所获得的此一调整的度数,可以认定同时也适用于另一眼。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选自:英吉利视光论坛作者:不详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一.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二.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检影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方法是通过在眼睛前放置特定的检查仪器,检测出眼睛的各项指标,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眼睛的视力、角膜曲率、
眼内压、眼底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对于眼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进行检影验光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如要求被检查者先摘掉眼镜或隐形眼镜,以便更准确地检查出眼睛的真实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
会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如视力表、角膜地形图、眼压计等,对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

检影验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出多种眼科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青光眼等。

通过检查出这些疾病的存在和程度,医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和健康。

总之,检影验光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眼科检查方法,对于眼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视网膜检影技术操作规范

视网膜检影技术操作规范

视网膜检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测定屈光状态、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成人可用小瞳孔检影,青少年用睫状肌麻痹散瞳检影。

2.有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两种方法。

以下以点状光源检影为例。

3.检查距离为lm,检查者手持检影镜(直接或间接检影镜),将光线投射到检查者的瞳孔区内观察光影是顺动还是逆动,及光影移动的速度。

4.如果光影为顺动,则被检眼的远点位于检查者眼的后方,该眼的屈光状态可能是正视眼,-1.OOD以内的近视或为远视眼,可将正球镜片放在眼镜架上,逐渐增加度数值瞳孔区的光影不动,即达到中和点,由此可得出该眼的远点。

5.女。

光影为逆动,则表明被检眼的远点位于lm以内,即表示为-1.QOD以上的近视,则在试镜架上加负球镜片,渐增度数,也至光影不动,达到中和点。

在出现反转点时的镜片度数上再加上检查距离造成的-1.OOD“人为近视”,即为被检眼的实际屈光不正度数。

6.如果在检影中两主子午线的中和点不同,表明有散光。

根据影动中出现的散光带的方向确定散光轴位。

在平行于轴的方向上放置不同的圆柱镜片,如果是顺动散光带放“+”圆柱镜片;如果是逆动散光带放“-”圆柱镜片。

根据散光带影动的速度及宽窄不断改变圆柱镜的度数直到散光带消失。

则此时的圆柱镜为散光的度数。

7.试镜。

根据检影结果将镜片放在试镜架上,纠正检影lm距离的误差。

并可小量增减屈光度结合交叉柱镜校正散光轴位获取最佳矫正视力,小瞳孔检影者要试戴眼镜10-30min,感觉舒适方可开具处方。

散瞳检影者需瞳孔恢复后作第2次复验再开眼镜处方。

【注意事项】。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检影验光是眼科医生在进行眼部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检影验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及时发现眼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首先,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可以总结为“四看四验四测一询问”。

一、四看。

1. 观察外观,医生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包括眼睑、结膜、角膜等部分,看是否有红肿、水肿、溢血等情况。

2. 观察瞳孔,医生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等情况,以了解患者的瞳孔功能是否正常。

3. 观察眼底,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视盘、血管等部分,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

4. 观察眼位,医生要观察患者的眼球位置、眼球运动是否正常,排除斜视等情况。

二、四验。

1. 远视力验光,医生通过让患者看远处的图表,来测试患者的远视力情况。

2. 近视力验光,医生通过让患者看近处的图表,来测试患者的近视力情况。

3. 散瞳验光,医生会给患者滴眼药水,使瞳孔扩大,以便更好地观察眼底情况和进行验光。

4. 散瞳后验光,在散瞳验光后,医生会再次对患者进行验光,以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

三、四测。

1. 眼压测量,医生通过眼压测量仪器来测量患者的眼压情况,以排除青光眼等疾病。

2. 角膜曲率测量,医生通过角膜曲率仪器来测量患者的角膜曲率,以了解患者的角膜情况。

3. 眼轴长度测量,医生通过A超等仪器来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以了解患者的眼球长度情况。

4. 视力屈光度测量,医生通过验光仪器来测量患者的视力屈光度,以了解患者的屈光度情况。

四、一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视力模糊、眼睛干涩、视物重影等症状,以了解患者的主诉情况。

通过以上“四看四验四测一询问”的方法口诀,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检影验光时,也可以了解到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

总之,检影验光是眼科医生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四看四验四测一询问”的口诀,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视光】检影验光教程——简单上手易操作

【视光】检影验光教程——简单上手易操作

【视光】检影验光教程——简单上⼿易操作⼀、静态检影原理:检影镜⼜称视⽹膜检影镜它是⼀种⼜简单⼜准确的客观检查⽅法。

检查时,利⽤⼀块平⾯镜(或凹⾯镜)将光线反射到被检眼内,观察在转动镜⾯时由眼底反射出来光影的移动情况来判断被检眼的屈光度和性质。

此法是根据透镜的共轭焦点理论⽽产⽣的。

实际上在任何光学系统中影像和⽬标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即将⽬标放在原来影像位置上,则在原来⽬标位置上产⽣影像。

平⾏光线通过正视眼时,必在视⽹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反之由正视眼视⽹膜上反射出来的光线,也⼀定是平⾏光线;同理由近视眼视⽹膜上⼀点向外反射光线时,则必是向远点聚合的光线;由远视眼视⽹膜上⼀点反射的光线必成为散开光线,此散开光线的延长线交于眼后⼀点(即为远视眼的远点)。

眼的视⽹膜与其远点互成共轭焦点。

实际上所谓检影法是采⽤客观的⽅法确定被检眼的远点位置,从⽽决定被检眼的屈光性质和程度⼤⼩的⼀种⽅法。

⼆、检影验光的优点1234三、检影法的难点1 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膜与验光师视⽹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

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的消解镜⽚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

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

⾸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法是⿇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以远视标,松驰调节。

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

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调节。

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是视⽹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

初学难以掌握。

需长时间训练,⽅可得⼼应⼿。

2 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凹的屈光状态。

但检影时⼜不易做到。

因为我们在平常检影时,欲看到中⼼凹的反射光,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但这样就⽆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

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躲避光源;受⾓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凹反射的⼲扰,⽆法辨识影动。

临床上客观眼光的常用方式

临床上客观眼光的常用方式

1、检眼镜检查测定屈光度数:检查者和被检查的眼如果都是正视,患者眼底发出的光线是平行光线,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焦点,检查者用眼底镜。

即可看清患者眼底I如果患者是远视眼,眼底发出的是散开光线,检查者借助眼底镜凸镜片才能看清眼底;如果患者是近视,眼底发出集合光线,检查者必须用凹球镜片才能看清楚眼底。

可根据检查者所用检眼镜的度数来判断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

2、检影法:检影法就是用视网膜检影镜将光线照射于患者眼内视网膜上,检查者与患者相距1米,根据该眼视网膜发出光线的特点,摇动检影镜来观察映光移动情况,判断患者眼睛的屈光度数。

3、带状光检影法:检查者与患者面对面而坐,距离1米,检查者右手执检影镜,通过平面镜观察患者瞳孔内光带的特征。

高度屈光不正者,光带暗、宽、慢;低度的屈光不正,光带较亮、窄、快。

检查者手柄须与光带垂直,以凸镜片中和顺动光带,凹镜片中和逆动光带,将中和的度数减去-4-1·00D,便是患者屈光不正的度数。

4、动态检影法:患者两眼充分运用调节和辐辏作用的情况下,用动态检影镜观察患者瞳孔发出的光影,确定看近用的屈光度数。

5、自动验光法:是应用自动验光仪客观检查屈光的方法。

自动验光仪型号很多,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附加自动调试系统,测量精确(可达0.12~o.25D),只需1秒钟患者的屈光度数可全部打印出来。

6、角膜散光测定法:是应用测定角膜散光度的仪器来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弯曲度和屈光度的方法,这种仪器型号很多,可按需要选用。

很好的验光视频-中文翻译 201410

很好的验光视频-中文翻译 201410

视网膜检影法(上)一、视网膜检影法(Retinoscopy)的工作原理视网膜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被检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光线到达视网膜后,视网膜犹如平面反射镜将这一束光射回来,路经眼睛的玻璃体、晶状体、房水、角膜后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由于每个个体的屈光状态存在差异,从眼底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可能平行、分散或会聚,因此移动检影镜会发现光影的顺动(WITH Motion)、逆动(AGAINST Motion)或不动。

验光师为了使影像不动,需要不断在被检者的眼前加不同的眼镜片来中和眼球的屈光不正,直到观察到的影像静止为止,说明已经找到了中和点,此时也就完成了检影工作。

具体情形如下:1、若被检者的屈光状态处于正常状态,那么用检影镜将光束投射到被检者的眼睛时,光线的聚焦点会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在此种情形下,如果验光师上下移动检影镜,因着光线的聚焦点始终落在视网膜上,所以从视网膜反射回来的光线抵达检影镜后,验光师从检影镜孔观察到的影像是不动的。

2、若被检者的视力处于远视状态,那么将检影镜中的光束投射被检者的眼睛时,光线的聚焦点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此种情形下,如果验光师上下检影镜,那么验光师从检影孔观察到的影像将与检影镜的移动方向一致,此种情形称之为“顺动”。

3、在“顺动”的情形下,为了使观察到的影响不动,我们需要在被检者的眼前放置镜片来中和眼球的屈光不正。

当我们尝试放置第一枚镜片时,发现射入眼球的光线聚焦点开始慢慢向视网膜靠近,但因为镜片屈光度不够,光线的落点仍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将镜片的屈光度增大。

当放置一枚屈光度更大的镜片时,我们发现光线的聚焦点又进一步向视网膜靠近,如果放置的镜片屈光也将会变成静止。

另外,如果我们放置一枚屈光度过大的镜片,会发现光线的聚焦点已经移向并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此时眼球的中间形成了锯齿形光线,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验光师上下移动检影镜,那么从检影孔观测到的影动将与检影镜的移动方向相反,此种情形称之为“逆动”。

检影镜的使用110521

检影镜的使用110521

带状检影镜的使用
A、用平面镜状态,调整光带,使其尽量的窄,以便观 察检影镜的光带和瞳孔反射的光带是否一致 B、如果反射光带和检影镜光带轴向不一致,则旋转光 带,直到两者一致 照到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另一条与其相垂直 C、检影镜摆动的轴向与光带是相互垂直的镜 D、用负柱镜形式来矫正散光
带状检影镜的使用
F、先用球镜中和低逆动、高顺动的主子午线 G、负柱镜的轴位与该主子午线一致 H、旋转光带,使光带与负柱镜的轴位相一致 I、与柱镜轴位相垂直的方向上摆动检影镜 J、逐渐增加柱镜的度数,直到中和
注意事项
误差的来源:
检影的角度:通过检影镜观察到的反射光线与 视轴的夹角 被检眼调节的影响 工作距离产生的误差
注意眼底反光的形态
①接近中和点时,眼底反光变快、变大、变亮、瞳 孔满圆红。
②低度近视或正视,影红,其边缘是直的。高度屈 光不正,影的浓度变深切暗,边缘弯曲。 ③一般认为6~8mm大小的瞳孔最易检影,瞳孔过大, 眼底反光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眼底反光,如:球差、 剪动。此时尽量观察眼底反光的中心,忽略周边部。
眼底反射光的类型
(1)球面屈光不正: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线上看起来都是一 致的。任何方向的检影带将产生同样的影动,将需要同样度 数的镜片中和。(见下图)
眼底反光的形态
(2)有散光的屈光不正: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线上是不一致 的。各个子午线上有不同的屈光度,为了中和散光,我们必 须找到主子午线。然后用不同度数的球镜或者球柱镜中和。 (见下图)
检影步骤
9、检查者一边摆动检眼镜,一边观察被检眼 瞳孔中的影动 10、分别顺着水平轴向和垂直轴向摆动检眼 镜,并迅速判断影动的性质 11、不移动位置,迅速的观察一下对侧眼的 影动性质
检影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散瞳验光: ㈠远视眼: 1.低度数1D~3D:如原来远视力好、无症 状、小孩,这样可不给戴镜,也可给小度 数,成人由于看近多,可给少量度数,不 给足,如给足,有时视力比原来戴镜还差。 如远视力不好,有症状,可给一定度数, 但可适当减少度数+0.25D~+0.75D都可以,
若低度数出现在成人,年轻人调节强,稍 减些度数适应,年龄较大近①40岁的应尽 量给足,减去少许+0.25D或全部足,(如 +1.50D给予+1.25D)②年青人可减少些 (如+1.50D给予+1.00D)③小孩如+3D以 内,视力正常可不给,如不戴镜才0.6左右, 戴镜后可提高视力,可适当给点度数。
观察的内容: ⑴光和影: 移动检影时可出现亮暗,亮的为光, 暗的为影。 光影要观察: ①光影的比例 ②要观察光影的边缘有时很难辨别顺逆 动。
⑵移动方向 顺动:远视,正视,近视<-1DS 逆动:近视 不动:1DS ⑶光的明暗度和速度 光较亮,顺逆快→低屈光度 光较暗,顺逆慢→高屈光度 10DS以上瞳孔区是黑糊糊的。
d.顺光及逆光均应加镜片中和,原顺动要 回到出现逆动为止,前一度数为一中和点, 逆动光要加到顺动为止,退回一片为其中 和点,一定要加到过头往回倒一片。
e.若有散光,若要找光,直径最长点及光直 径最短点以此二点为纠正镜片的方向,先 中和最长点的影像,后中和最短点的影像, 得出二项之差为柱镜,最长点需要纠正的 力量最小则为散光柱,二者差为正镜片应 加上,二者差为付镜片应减去。确定轴位, 在微定轴90°的两侧对称位如70°及110° 摆动,则70°及110°各出现1暗区。
具体操作方法: 1.用球镜检影: 特点:简单、容易,适用于没有散光,若有 散光,则看不到中和时的光影,有散光的效 果不太好,容易出现误差。
步骤: a.戴镜架,镜片与病人眼睑要平行(这些 戴镜有一点不一样)高低适宜。 b.观察顺逆,暗明,颜色。c.要在各个方向 摆动,看光的形态,逐渐中和,至其中一 个子午线各达到中和点,两者之间为柱镜, 轴在先中和(即度数低的那个轴位)用此 法不易判断轴位。若各方位摆动时发现光 影是一椭圆形,光柱,其长柱则为散光柱。
⑵.结果与检影差距太大,差0.75D以上需 要再次散瞳检影,正确误差为0.25D左右。 ⑶.原有柱镜,但柱镜位置不能固定,差 45°左右,来回变。 ⑷.检影像很好,换算配镜后视力提不高, 可让病人戴镜后出去走10分钟左右,回来 后视力可以提高,若不行,查眼底,也没 问题,可再检影(散瞳),不要准,逐渐加镜片,中间的光逐渐 加宽,到一定程度瞳孔区周边出现逆运光 圈,且逐渐向中间的影扩大,靠近,当加 到中间的光与周边逆动圈靠近时,为其真 正屈光度)。检影主要看瞳孔中心光影的 1/2~1/3范围。 副球面差:中间逆动,周边顺动――角膜 中心屈光力强于角膜边缘。
⑸光的颜色: 顺动光,偏深红,桔红。 逆动光,偏淡,灰红,灰白。 颜色在+3D、+4D~-3D、-4D之间较 易观察。 中和后的颜色为深红色。
7.检影中遇到的困难: ⑴球面差的影响: 正球面差:中间顺动,周边逆动――角 膜边缘屈光力强于中心。 正球面差时当中心光到反转点时,周边 出现逆动,在距离中和点较大时球面差不 明显,在逐加镜片越多,在瞳孔区周边出 现光环,此亮带逐渐加宽,当近中和时, 应观察周边带的黑边在摆动检影镜时是否 出现暗区,如有要判断是顺动还是逆动, 然后根据顺逆调整直至不出现暗区,此时 为中和点,
工具:
①平面反光镜:直径4cm及2cm,小镜面反 光较集中,需要磨沙灯炮。(透明玻璃的 缺点是光线中和时可见灯丝在眼内聚焦, 以致中和影的光影不均匀)。 ②电源反光镜:眼底镜头面较小而集中, 但灯丝会干拢影像。 ③带状反光镜:0.75DS以上较清楚,检镜 较准确。
工作距离: 1米以上误差较小,多加或少加0.25DS影子 改变容易观察。而0.5米则不易改变,也有 人采用0.5米,因操作方便,在没有中和之 前距离要求不是很严格的,但在近中和, 要确定度数时则要在1米。
⑶分合动:上下分合影多见,或左右分合 影,此时要看如果顺动光占大部分则加正 镜片,若逆动交占大部分则要加负镜片, 加到顺动和逆动各占一半时的度数为准, 再给试验,根据病人的需要给正、负镜片, 任其选择,我们无法得出中和点的正确结 果。
9.散瞳不充分出现的情况 ⑴.瞳孔区内出现灰白色的闪光,不是顺 动也不是逆动,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 我们反光镜没动,闪光先动,都系数瞳不 足,要再散瞳。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定义
用平面镜将光线照入病人眼里,根据 病人眼内光影动态来判断屈光度数。 找中和点:顺动将消失而逆动未出现, 逆动将消失面顺动未出现。 检影时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近视,所以 要注意检影时的距离。
优点:
以检影为主,是客观的,所以不依靠病人 就能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
散瞳后调节消失,远视及正视眼其看近困 难,但近视眼特别是>-3.00DS 以上的影响 不明显。
与病人的注视位置
光线要通过病人眼前镜片中心 病人黄斑区较暗,黄斑区周围较亮,光 柱明显,所以医生要病人注视医生的耳朵、 头部或别处,但这样又会影响影像,度数 不准。 所以多让病人注视检影镜,这样检出 的屈光度是中心凹处的。注视位置不同, 结果也不同,有时可差1D左右。
镜架位置:检影时注意镜片的前后位置, 镜片如果需要的度数大,则大度数镜片放 在近眼的一侧,因为前后差1cm可误差较大。 镜片离眼睑12mm-13mm左右,以睫毛碰 不到镜片为宜。 镜片位置的高低,如镜片低则光线在镜 片中心上方进入,产生三棱镜的作用,误 认为有散光,应水平注视病人眼里,若偏 高、低、左、右则度数会改变。
怎样估计散光轴? 1.一般光源与检影夹角为45°,此光线射 入眼后,当慢慢移动检影镜,光必然在前, 而其后方为暗色的影,若有散光,在光影 之间有一明显的分界线,此分界线是直的, 其所对镜架上的弧度数是散光轴位。
2.但有时光与影的分界线不清,此时可过 矫球镜,已中和的-子午线过矫,则运动 方向与原来相反,根据这相反运动来判断 散光轴,一般顺动影散光带较逆动影明显, 然后再与90°方向相反的方向定散光轴。
方法: 1.先戴上原验光度数,让病人走走,体 会有何不适,尤其远视者应多适应,调节 放松后才能查视力,若原戴过镜子,本次 验光度数较原镜低,即可即查视力,不必 再适应了。
2.有散光者必须调整散光轴,后再调整屈光度 试以下三个结果 a.全部验光度数视力。 b.病人最好视力的度数。 c.维持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 处方时要参考原镜度数,有利于斜视治疗及视力 提高,给适合处方,学龄前儿童以治疗为主给处 方,学龄儿童要兼顾治疗及处方,视力太差不利 于学习,小孩不戴更差,要根据具体情况,总之, 配镜要有利于①提高视力②解除病状③有利于治 疗④有利于学习生活。
⑷光的形状:
圆形: 各方向摆动其出现暗区相等则为球形,无明显散 光,若有一般为低度数的散光(0.5D以下)暗区各方向 相等
椭圆型: 各方向摆动时,其出现暗区宽窄不等,所出 现最宽, 最窄2个位置,一般其相互为垂直轴,有散光 (中度) 条状式带状光影:如上下摆动无明显暗区,左右摆动有 明显暗区,且边为直,有较大的散光(高度)。
各暗区各有1上角,①如在中90°方向中和 了,则2暗区角均终止于90°;②如欠矫, 则两暗区相交,交点对90°;③如过矫, 两暗区相交瞳孔处,交点对90°。以上三 点必须通过实践。
f.后试镜:再回减镜片,将视力矫正到最 好为止。 应加:+0.25DS 作二次。 ±0.25DC 作四次(各在90°及180° 试一次)。 差0.50以上应再检影(二次检影) 差0.25能达最好视力,则根据病人需要统 一起来为检影结果,统一不起来,应记清 楚检影度数及试镜度数,以后再复查。
处方原则: 1. 了解病人年龄、工作情况(看远、看近情 况),是否戴过镜子、眼位情况,有何症状。 2.书写处要清楚,不要写连笔写,以免眼镜公司 搞错(符号、力量大小、轴位、近用) 3.不散瞳验光即虽然验光的结果,因此时有调节 作用,近视以视力最好的最低度数,远视以最好 视力的最高度数,如加上正镜片后视力不比原来 降低就是他所需要的度数。
2)柱镜检影: 与球镜检影不同点:用球镜矫正低度子午 线,余下直接用柱镜矫正,此法可观察中 和后的光影,怎么立散空轴,在低度子午 线矫正后加一定柱镜,但不矫而欠矫,在 假定轴(如90°)两侧对称处(如70°和 90°)来回摆动,则出现月芽形光影,
再月芽交叉处为共轴,在此轴上加上柱镜, 则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光影不动,散光轴对 → 矫正 光影两侧为相等顺动 → 不足 二侧光影为相等逆动 → 过头 若出现一边顺动,一边逆动,说明光轴不 对,则应摆动光轴,每次转动5°-10° 再摆动看。
柱镜是正号的向逆动方向转,周边有等边 灰暗圈 柱镜是副号的向顺动方向转,中间为透亮 区, 过头了再往回转,散光轴定下后再加减柱 镜中和到影不动,再前后移动,瞳孔区均 出现的光影,周边出现一等边的灰暗圈则 为中和影。若差±0.25D时要仔细慢慢摆动 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另外在轴确定后,如果加柱镜后不动,然 后再观察与之垂直(180°)是否有动, 如有动,此时不加球镜而柱镜以至不影响 90°方向,直至180°方向不动,此时观 察各方向至中和。
3.中和以后的光影是:均匀,暗红色,中 间不动(边缘稍顺或稍逆没关系),层次 分明,中央光影与周边光影之间是暗带区, 且中央与此周边的研制是圆形,只要还有 散光,哪怕是低度数,其弧度不可贴成为 圆弧形。
后试镜: 较复杂的屈光不正验光后三星期必须复 查,看看原屈光度数病人能否适应,但简 单的就不必复验了。
2.中度、高度近视眼 先影响近视力,要解决症状及提高,如 +5D散瞳时看1.0,小瞳时+5D才看0.1,这 时应减+1D左右,一般原则是1D减少 +0.25D,+5D减少5×0.25=1.25D有时可 减总量 的1/3,
有时不戴镜视力最好,戴+5D时视力最差, 减1D,视力↗,减2D,视力↗,减5D视力 最好,这时不能减太少,一般减至患者能 看到0.6、0.7左右,另外远视眼有个特点是 单眼看视力差,双眼看视力好,所以减至 双眼力不少单眼裸眼视力为好,或是接近 验光,时的视力。 如年龄大,给足看近好,减少度数看远好, 一副如不能解决看远,看近则可配二副眼 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