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药物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类似物,虽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长期使用病毒 变异会以14%一32%逐年递增∞J,并且停药后病毒 学和生化指标反跳,因丽其临床价值也受限制。最
基金项目:昆明医学院青年基金(kylc200510)
TGF—p近年来研究表明,TGF—p是一个重 要的促纤维化介质,抑制其活性将为治疗肝纤维化
提供一种有效手段,目前正研究应用各种方法拮抗 其作用:①‘rGF—B抗体。研究证实,TGF—B抗体可下
性炎症刺激可持续活化HSC,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 性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拮抗促炎
性细胞因子或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可显著减
轻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如马洛替酯、水飞蓟素、地诺
前列酮等。 3针对细胞因子的药物 3.1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 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 PDGF)。
3.1.1
调培养HSC细胞膜上的PDGF—B受体量,细胞增殖 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受到明显抑制。Schuppan等∞1报
万方数据
・2652・
道,应用TGF—B抗体静脉注射治疗结扎胆总管造成 的大鼠肝纤维化获得较好的效果。②变异TGF—p受 体。③可溶性TGF.B lI型受体。此外,应用反义
TGF.B基因或抑制性基因导入技术来阻止TGF—p基 因转录或翻译,为阻止肝纤维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metalloproteinase
素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活化的HSC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它参与介导多种生
物学作用。因此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将延缓甚
2,MMP-2)和基质金
inhibitors of matrix
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一1(tissue
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这在不同的实验性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减 少肝脏的胶原含量 。 12 维生素 E 维生素 E是一 种很强 的抗 氧化剂 。在 对实 .
性 进展 , 肝纤 维化 过程 中 的重 要环 节进 行药 物干 预 , 针对 使
肝 纤维化的预防 和治疗 成为 可能 。 目前治 疗肝 纤维 化 的主 要策略包括 : 护肝细 胞促进 肝 细胞再 生 、 保 抑制 肝星 状细 胞 (e a cs l t cl H C 活化 增 殖 、 进 H C凋 亡 、 制 hp t t l e el S ) i ea , 促 S 抑 E M 合成分泌和促进 E M 降解。 C C
( u uD u n gmet et , u u2 1 0 , hn ) W h rgMa a e n Cne W h 4 0 0 C ia r
Ab t a t He ai b o i i a d n mi e e sb e p o e s I i h t os t e eo r g ih c n s p r s v n r v re sr c : p t f r ss s y a c r v r i l r c s . t s os t o d v lp d u swh c a u p e s e e e e s ci p l e b o i i h r ame to h o i i e ie s . h u rn r g e s o n i e ai b o i d g r s a c a e iwe i rf r ss n t e te t n fc rn c l rd s a e T e c re tp o r s f a t h p t f r ss r e e r h w s r ve d v i v — ci u b s d o h mp ra tp r i b o i r c s r m i e e t r g tr e s s c st e l e el , e a i t l t el n xr — a e n t e i o t n a t n f r ssp o e sf i o d f r n u ag t , u h a h i rc l h p t sel e c l a d e t f d v s c a s a

丹参及其单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丹参及其单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8 ・ 8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年 2 09 月第 9卷第 2 C i s R m d s C n s Fbur 2 0 ,o 9 o 期 h ee e e i & l i ,era 0 9 1 , . n e ic y V .N 2
丹参及其单体 治疗肝纤维化 的研 究进展
孙瑞芳 刘 立新
表 型 转变为 肌 成纤维 样 细胞 , 胞增 殖 旺盛 , 细 生成细
胞 外基质 (x ae u r a i,C 的能力 明显增 et cl l txE M) r la m r 强, 生成胶原酶抑制物也 明显增 多, 使胶原酶活性下
降 。这 些 变化使 肝脏 E M 生成 增加 而 降解减 少 , C 最 终 导致 肝脏 胶原 沉积 与纤维化 。 近 年来 .随着对 肝 纤维 化发 生机 制 的认 识 不 断 深入. 人们提 出了在各个环节上治疗 的方法 , 目 但 前 多数仍 处于 实验 研 究 阶段 , 过 临床 研 究者 较少 , 经 证
因表 达 。 丹参 可 抑 制 T F B m N 以及 I型 胶原 G — R A
m N R A的表达 , H C有直接 的抑制作用 , 对 S 其机制
可 能是 抑 制细 胞 内的 T F B 基 因表达 , 阻止 细胞 G —
物( 包括丹参素、 原儿茶醛 、 丹酚酸等) 。
1 丹 参 与肝 纤维化 . 2
抑 制胶 原 的产 生。 1 . 抑制 信 号 转导通 路 :G — 目前 所 知 的最 .3 2 T FB是 强大 的促 胶 原 生成 因子 ,其作 用 一部 分是 通 过促进 cfs的转 录增 加和 核 转 录 因子 衔接 蛋 白 ( P 1蛋 —o A ) 白的表 达 增加 实现 的 。丹 参通 过 抑 制 c fs的转 录 —0 和 A 1蛋 白结合 活性 而抑 制 T F B 刺 激 的小 鼠胚 P G—。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王友祥摘要: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因(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结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也称为纤维化。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肝纤维化。

目前最有效的抗HF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组织细胞外基因(ECM)沉淀或是促进其降解。

最新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最终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和成效。

本文分四部分介绍抗HF药物,即化学药物,中药,基因药物和复方联合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肝纤维化药物;化学药;中药;基因治疗;复方联合治疗0 引言肝纤维化(Hapatic fibrosis, HF)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之国内外也不断地对抗肝纤维化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

经查文献知医药学领域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化学药物,中药有效成分,基因药物,复方联合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化学药物1.1 抑制炎症反应类药物炎症和免疫反应在HF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抑制或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必将有助于HF的预防或促进其逆转。

许多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可阻断刺激物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熊脱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有益,一定程度上源于其抗炎活性,解热抗炎药甲苯吡啶酮能有效地逆转实验性HF;有抗炎活性的药物马洛替酯在动物模型上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胶原沉积,特异性中和某些致炎因子或补充某些抗炎因子是抑制肝脏炎症的另一途径。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病 的 病 因 治 疗 ,如抗 病 毒 治 疗 、抗 血 吸 虫 治 疗 、戒 酒 、祛铁 和祛铜 等 ;二是 针对 肝纤 维化 本身 的治疗 ,如抑 制 肝 星状 细胞 ( eacs lt cl , hpt tle es i ea l H c 活化 和增殖 、抑 制胶原 合成 、促 进 胶原 的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其 中 ,T F p G — 和血 小板衍 生生 长因子 ( l e f e pa 1 . — te d r e rwh f t ,P G ) 是 重 要 的促 纤 维 化 因 i dg0 f a o v cr D F 子 ,抑制 它们 的表达 水平 和活性 ,可起 到抗纤维 化 的作 用 。 2 2 5 1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 G . 是 重 要 的 肝 . . . p :T F
新 医学 20 o 9年 4月第 4 O卷第 4期
羊 羊 羊 ¥
25 6
综 述
抗 肝 纤 维 化 药 物 研 究进 展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50 2 段丽芳 李 武 何贵清 60 3 )
[ 摘 要 ] 肝 纤维化 是 多种慢 性肝 病 的重要 病 理 阶段 ,也 是发 展 为 肝硬 化 的 物质 基础 。
化的目的¨ ]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西药 、中药 及中
西 医结 合抗 肝纤 维化 的进 展综述 如下 。
cl1 a i, C eu r tx E M) 的合成 ,发 挥抗 纤 维化 作 la m r 用。但该药昂贵 ,不 良反应多 ,限制了其在临床上
的广 泛应 用 。
2 西 药抗 纤 维化 治 疗
近 年 来 ,肝 纤 维化 发 生机制 的研 究表 明 ,肝 纤维化 早期 是 可 以逆转 的 。阻断肝 纤 维化 的形成 和 发 展 对 于防治肝硬 化 具有 重要 意义 。该 文对 西药 、 中药及 中西 医结合 抗肝 纤 维化 的研 究进展进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慢 性 肝 炎 肝 纤 维 化 患 者 应 用 I N一 F 7治疗 3 6 月 后 , 纤 维 ~ 个 肝
化 指 标 ( A 、 N 、 — 、 C I) 明 显 下 降 一】 肝 功 能 亦 有 H L CI P — 均 V , 且 好 转 。因此 , N— I F a和 IN一 有 一 定 的 抗 肝 纤 维 化 作 用 。 究 F 、 , 研
还 提 示 , 用 I N一 选 F 7治 疗 的 患 者 应 在 炎 症 后 期 , 在 血 清 谷 即
维 甲 酸 可 减 少 C 1诱 导 的 肝 纤 维 化 大 鼠 I、 C I型 胶 原 等 细 胞 外 基 质 在 肝 脏 的 积 聚 , 制 贮 脂 细 胞 向 肌 纤 维 母 细 胞 的 抑 转 变 。最 近一 项 实 验 研 究 表 明 L l 甲 酸 可 抑 制 贮 脂 细胞 。 I, I维 H—
维普资讯
中 国综 合卷 第 9期
C i c l dc eo hn ,e , 0 2 Vo. 8 No 9 l ia Me i n f ia S p 2 0 , 1 1 n i C

.77 . 9
而 达 到 抗 肝纤 维 化 作 用 。
2 前 列 腺 素 E( GE) P
成 为 有效 的 抗 纤 维 化 药 物 。
7 中药
经 过 多 年 的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 血 化 瘀 类 中 药 在 抗 肝 纤 维 活 化 有 一 定 的 效 应 , 中丹 参 的研 究 最 多 , 参 具 有 改善 微 循 环 其 丹
文 章 编 号 1 0 —3 (0 2 0 — 7 90 0 86 1 2 0 ) 90 7— 2 5
肝 纤维 化 是指 各 种 原 因所 致 的 肝 脏 内纤 维 结 缔 组织 增 生 ,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积的干预性 治疗在实验性肝纤维化 已取得一定疗效 , 但人类抗肝纤维化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尚有待 于进 一步的研 究和论证 ,
也是 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参 阅了近 1 O年来 中西药物抗肝纤维化的临床 、 实验研究文献 , 综述了中西医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
究现状 、 发展趋势及存在 的一些问题 , 出了今后研究努力的方 向应着重于摸索出一套 中西 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服务 于临床 。 提
示, 细胞 因子作用于窦周 间隙静止 的肝星状细胞( C) HS 使其转变为激活状 态 , 继而增殖 , 合成 E M。 C 因此认为激活的 H C是 S 产生 E M的主要细胞 。 C 目前认 为, 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 。 药物 旨在通过抑制 H C的激活 、 导其凋亡 和防止 E M沉 S 诱 C
[ 关键词】肝纤维 化;西药 ;中药 ; 治疗 ; 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5 5 【 R 7 文献标 识码1A 【 文章编号】1 7 ~ 7 1 20 )9 3 — 2 6 3 9 0 (0 9 0 — 5 0
肝纤维化是各 种损害 因素导致 的肝 细胞 发生炎症 坏死 , 肝
成 。MMP是肝脏 E M的主要 降解酶 , C 而组织基质金属蛋 白酶抑
制剂 ( I ) TMP 和其 作用相反 , MMP和 TM I P的平 衡是阻止 E M沉 C
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目前认为其机制 主要 是肝星状细胞 ( C) HS 的活化 、 细胞外基 质 ( c 的合 成与 降解失衡导 致 E M E M) C 在细胞间质过度沉积所 致。肝纤维化是慢性肝 损伤向肝硬化发 展的动态过程。有研究 认为早期肝纤维化存在 可逆 性f 因此早 1 】 ,
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C . ) A F I对改善肝纤维化有一定的 一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2 4・ 9
医学衙知杂赢 2 1 第 2 0 1年 1卷 第 4
抗 肝 纤 维 化 药 物 的研 究 进 展
丛 萌 平 洁 敖 英 汪 晖
【 关键 词】 肝纤维化 ; 肝星状细胞 ; 激活 ; ; 凋亡 抗肝纤维化药物
【 中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号】 552 R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4 5 12 1)409 - 1 — 1(010- 4 5 05 2 0 的化学引诱物 ( 括集 落刺 激 因子 、 包 中性粒 细胞 化学 趋化 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 一1 , ) 这些细胞 因子在 肝损伤时能 放大 炎症 反应 。H C也 能 产生 一些 抗 炎 S
许多病 因造成 的肝损伤 都 能引起
H C的激 活~— 即 由静止型 H C转变为具有增殖性 、 S S 成纤维性 和收缩 性 的肌成 纤 维样 细胞 。H C激活 是 S

通过形成经 典 的死 亡诱 导信 号 复合 物 ( et n u da h—id —
c gs nl gcm l , IC , 发 下 游 一 系 列 凋 亡 反 i ga n o pe D S ) 引 n i i x
R1 DR T A L — R / R / 4、 R I 2 D 5、T AI — R / c R L 3 D R1 和
段和持续 阶段 。 的基 因表达及快速 的表型变化 , 主要表 现为旁分 泌刺 激和转 录调 控 因素启 动级 联 瀑布似 的细胞 反 应。来
自炎症细 胞 ( K p e 细胞 、 如 uf r f 粒细 胞 、 巴细胞 等 ) 淋 、
死 亡 受 体 途 径 : 括 F sFs 包 a/ aL途 径 、R I T AL捌 亡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摘要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调控着多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

NF-κB的不适当表达和激活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以NF-κB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思路。

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其与肝星形细胞(HSCs)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转录因子-κB;肝纤维化;肝星形细胞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是慢性肝炎转变为肝硬化过程的枢纽环节。

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故阻断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策略。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及其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同时许多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尚难对其疗效、作用靶点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1,2]。

因此,研究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研发疗效明确、副作用少、靶点特异性高、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的药物,对减轻慢性肝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NF-κB与肝纤维化肝脏细胞外间质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涉及到反应靶细胞、细胞因子、抑制因子和致病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所有致病因子造成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在多种炎性因子的参与下,都会激活HSCs、枯否细胞(KC)等而启动肝纤维化[3]。

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是HSCs,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中心环节是HSCs的活化、增殖。

大多数学者基于HSCs作为干预靶点提出了两种治疗肝纤维化的设想:一种是将活化的HSCs利用药物控制将其逆转为静止的;第二种是通过给药治疗使活化的HSCs加速凋亡,减少活化细胞的总体数量。

单味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单味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单 Leabharlann 药 抗肝 纤 维化 研 究进 展
张 莎莎 , 吕文 良’ 张 旭 陈 兰羽 徐 晨 光 李娟梅 , , , ,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广安 门 医 院 , 京 10 5 ; .上 海 交通 大 学 附 属 上 海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 海 1 北 00 3 2 上
208 ) 000
[ 键 词 ] 慢 性 乙 型肝 炎 ; 关 单味 中药 ; 纤 维化 肝
[ 图分 类 号 ] R 6 中 9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1 8 9 2 1 )6—1 1 0 8 4— 3
2 丹 参
利 水 消 肿 之 功 效 , 要 含 三 萜 皂 苷 、 芪 多 糖 以及 黄 酮 类 化 合 主 黄
莪 术 为 姜科 植 物 蓬 莪 术 、 西 莪 术 或 温 郁 金 的 干燥 根 茎 , 广
首 载 于 《 性 论 》, 要 产 于 广 西 、 川 、 江 等 地 , 性 温 味 药 主 四 浙 其 辛 , 有 行 气 破 血 、 积 止 痛 之 功效 , 于 瘀 血 经 闭 、 积 腹 胀 具 消 用 食
茶 醛 、 酚 酸 等 ) 。 丹 参 是 最 早 用 于 防 治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肝 丹
纤 维 化 的 单味 中 药 , 使 肝 脏 结 节 减 少 、 质 炎 症 反 应 减 轻 、 能 间 假 小 叶 消 失 、 维 组 织 消 散 、 收 和 修 复 , 抗 纤 维 化 的 作 纤 吸 有 用 。丹 参 中 的丹 酚 酸 A能 抑 制 肝 脏 星 状 细 胞 的 增 殖 , 分 部 是 通 过 诱 导 细 胞 凋 亡 来 实 现 的 ; 参 中 的丹 酚 酸 B能 改 善 丹 肝 脏 细胞 的 氧 化 损 伤 、 轻 活 性 氧 的堆 积 , 减 轻 肝 星 状 细 胞 减 能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结合中医和西医的 优势,开发出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中药的抗 纤维化作用,寻找 新的药物靶点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 疗的理论研究,建 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开展临床试验,验 证中西医结合治疗 乙肝肝纤维化的疗 效
深入研究中西医 结合治疗乙肝肝 纤维化的机制和 作用机理,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有效的方 案。
添加标题
中西医结合理论:将中医的宏观整体观念与西医的 微观局部分析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从多方面、 多层次综合治疗肝纤维化。
添加标题
西医理论: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纤维化过程中,炎症 反应和免疫应答起到重要作用,治疗上需抗炎、抑 制免疫等。
添加标题
临床实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 纤维化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肝脏硬度值:通过 肝脏硬度检测仪测 定,用于评估肝纤 维化程度。
临床表现:如乏力、 腹胀、黄疸等症状的 改善情况,用于评估 患者的康复程度。
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后的 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后的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后的 肝纤维化程度逆转情况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通 过调理人体内环境 来治疗肝纤维化。
中医学认为乙肝肝纤 维化与肝、脾、肾等 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时注重调理这些 脏腑功能。
中医学认为乙肝肝纤 维化与气血不和、气 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时注重调理气血 、活血化瘀。
乙肝肝纤维化的 定义:是指由于 慢性乙肝炎症导 致的肝脏组织结 构改变,表现为 肝内结缔组织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疗程,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纳米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2.026纳米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郭佳玲1,2,李 晖1,曾子键1,2,陶雨静1,2,董海舰1,2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成都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610072通信作者:李晖,1400124746@qq.com(ORCID:0000-0002-5919-1396)摘要:肝纤维化是由肝脏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

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核心机制,抑制HSC激活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的关键。

近年来,应用靶向HSC的纳米药物来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纳米药物、纳米药物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靶点。

纳米药物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纳米粒子;药物疗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82274323)ResearchadvancesinnanomedicineintreatmentofliverfibrosisGUOJialing1,2,LIHui1,ZENGZijian1,2,TAOYujing1,2,DONGHaijian1,2.(1.CentralLaboratory,TheAffiliatedHospi talof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0072,China;2.SchoolofClinicalMedicine,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0072,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Hui,1400124746@qq.com(ORCID:0000-0002-5919-1396)Abstract:Liverfibrosis(LF)isapathologicalprocessofhepaticstellatecell(HSC)activationandexcessivedepositionofextracellularmatrixcausedbychronicliverinjuryandinflammation.HSCactivationisthecoremechanismofLF,andinhibi tingHSCactivationisthekeytopromotingthereversalofLF.Inrecentyears,rapiddevelopmenthasbeenachievedfortheap plicationofnanomedicinetargetingHSCinthetreatmentofLF.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snanomedicine,themechanismofactionofnanomedicineinthetreatmentofLF,andpotentialtargets,anditispointedoutthatnanomedicinemaybecomeanewmethodforthetreatmentofLF.Keywords:LiverCirrhosis;Nanoparticles;DrugTherapy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GeneralProject)(82274323)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持续进展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早期干预有望逆转这一过程。

肝脏纤维化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新进展

肝脏纤维化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新进展

肝脏纤维化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新进展肝脏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严重的可以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目前,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一、肝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1.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在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白细胞等细胞分泌的激素和细胞因子,它们能够介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

一方面会促进细胞增殖,另一方面又会诱导基质合成。

比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纤维化诱导作用。

2.肝细胞凋亡肝细胞凋亡是肝脏纤维化进展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部分凋亡后的肝细胞,其胞浆内的胆红素成分会转移到肝星状细胞中,这时肝星状细胞会内化和分泌TGF-β1等NSP细胞因子,进一步导致其超线性增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泌更多的胶原和其他基质蛋白,形成肝纤维化病变。

3.炎症反应的作用炎症反应在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炎症病变会导致细胞因子等介质的释放,从而刺激肝星状细胞内化和合成胶原等基质物质;另一方面又会引起,炎性介质的激活,进一步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复制分化。

二、肝脏纤维化的治疗新进展1.抗纤维化治疗目前,抑制肝脏纤维化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方向之一。

常用药物有干扰素、S-adenosylmethionine、糖皮质激素谷类分泌素、保肝祛病颗粒、沙利度胺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和干扰素是目前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能够诱导长链非编码RNA,改善细胞凋亡,降低肝细胞死亡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2.肝细胞修复除了抗纤维化治疗,肝细胞修复也是肝脏纤维化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养生保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合理的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轻肝脏负担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面,都有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和恢复其正常功能。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体 外培 养 活化 的 H C巾未 见表达 这 一现 象 , 川 S 采 人 的 方 法发现 , P R 存活化 Hs PA c巾异位表 达能促使 向静息 态 转化 , 著抑制细胞 活性 和增 殖 , 下渊增 殖细胞核 抗原 , 诱导 细 胞停 滞在 G / 期 , OG1 促使 细胞 以外 在捌 途径 凋f 随着肝细胞 免疫学研 究的不 断深入和 HS 成肌纤维 细胞 C、
2 田匿 8中 药斜学C IAME IIEA DP A M C HN DCN N H R A Y
2 1 1 月 第 1 第 2 期 01 年 0 卷 0
的来说 , MMP 促 进 E M 的 降 解 , T MP s C 而 I s抑 制 MMP s的 作
优化微 量结构 , 几周 内都能维持肝细胞表型功能 l1 , 1 但通过现有 2
2 年 1 月 第 1 第 2 期 01 1 0 卷 0
抗肝纤志云 ・ 吕颖 慧 , ・ , z , 2 2 , 2 , 2
1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 , . 福建泉州 3 2 2 ; . 子药物教育部_ 程研究 中心, 60 12分 _ r 福建 泉州 3 2 2 60 1 【 摘要 】 HF是各 种慢性 肝病 的共 同病 理学基础 , 也是 肝硬化 的必经 阶段 。积极 的抗 HF治疗可 以控制 多种肝组织 疾病 ,
[ y wo d 】He ai f r s ; ag tR s ac d l nvv / i oD u s ac Ke r s p t b o i T re ; e e rhmo e i iovt ; r gr e rh ci s r e
多 种 L 素 引 起 的 肝 损 伤 均 可 导 致 肝 纤 维 化 ( e ai 大 J h p t c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摘要: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行整理概括,总结其研究规律。

提出今后可从从肝纤维化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角度探究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角度对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上进行探索。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治疗;肝积;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并非某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存在于慢性肝病中的代偿性动态病理生理过程。

肝纤维化尚无发现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它主要体现在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肝脏组织结构变异,肝功能失常。

简言之,肝纤维化实质是肝脏损伤后过度修复反应[1],若使其长期存在,则可能演化为肝硬化,从而引发肝癌或门静脉高压等情况,导致机体死亡。

但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阻断或逆转其发生发展对肝硬化的预防与治疗均有关键作用。

严格意义上,肝纤维化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中医并未提出此概念,但由于中医药在控制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显示出其特有亮点,本研究将中医对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做相关综述,以期为临床及进一步科研提供参考。

1 理论研究中医学上虽无“肝纤维化”一词,但对于相关症候的研究由来已久,根据症候归属将其与中医学相联系,深入探源。

早期肝纤维化无明显临床表征,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降低、身体乏力、肝脏区域间歇性疼痛或出现黄疸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肝掌等病症,中医学上常据此肝纤维化归属为“胁痛”“黄疸”“积聚”或“鼓胀”等病症范畴。

一般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肝积”与现代医学的“肝纤维化”最为接近[2]。

1.1 病名研究“肝积”一词最早见与《难经·第五十六难》,云:“肝之积气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痎虐,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已日得之。

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难经》中其他章节还记述了“肝积”的脏腑归属及其病候特征。

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

过去普遍认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无法逆转,近2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在概念上、病理形成机制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显着的进展,尤其在治疗上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部分药物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并肯定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摘要]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抗纤维化药物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以减少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基质的生成。

本文从纤维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入手,介绍了参与信号传导的环节,并对一些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简介,其中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会成为未来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纤维化,中药,小分子药物,细胞基质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是肝脏本身慢性损伤向严重损伤的必然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各种因子,酶,发生了重大变化,细胞内环境的改变,成为纤维化的先决条件。

在中国,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比例非常之高,乙肝、丙肝以及酒精,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三大原因。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作用机制明确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

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抗体、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纤维化疾病,其中尤以小分子药物的发展最为迅速。

病毒感染、酒精以及其它的慢性损伤,是导致纤维化产生的重要原因[1],在受损伤的部位,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被激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比如TGF-beta)过量表达,TGF-beta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通过逐级磷酸化的过程,活化Smad 信号通路,磷酸化的Smad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积成纤维母细胞活化(例如: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活化),后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比如胶原、蛋白聚糖等。

这些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就会在组织中形成纤维斑,进而器官产生纤维化。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受到不同病因损伤后,肝脏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如乙型肝炎、脂肪肝等)的重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病史方面,可以通过询问患者有无相关病因因素暴露(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等)、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获取相关信息。

体格检查方面,可以观察患者的肝脏大小和质地、有无脾大、腹水等表现。

辅助检查方面,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血常规、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 等)、血清标志物检测(如肝纤维化指数、肝纤维化标记物等)和肝活检等,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病因。

近年来,肝纤维化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的发展。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血清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清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定标志物的浓度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常用的有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血清透析肽酶、腹水中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

影像学检查方面,主要是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但是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治疗原发病因、抑制纤维化过程和修复肝脏组织来达到减轻纤维化程度和恢复肝脏功能的目的。

治疗原发病因方面,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应该戒酒。

抑制纤维化过程方面,主要采用抗纤维化药物,如丙种胶原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修复肝脏组织方面,主要是通过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来恢复肝脏功能和结构。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综合治疗联合大蒜素治疗 2 周后,肝纤维化患 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四项均有不同程度改 善,提示大 蒜 素 能 改 善 肝 功 能,降 低 细 胞 外 基 质 含 量,改善凝血功能。 5 中药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是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内 在因素,湿热困阻、肝郁脾虚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 中医治疗宜扶正固本,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气通 络,清热化湿,促进肝细胞递转和修复,抑制肝纤维 化形成[16]。治疗上宜针对其发病机理,制定疏肝解 郁、健脾化湿的治疗法则,代表方以四逆散合参苓白 术散加减,共奏疏肝解郁,理气通络之功,能收到肝 疏脾健的治疗效果。四逆散加味中剂量可能减轻肝 细胞的变性、坏死,具有保护肝细胞的结构、抑制肝 纤维化、改善肝组织结构的作用[17]。有动物实验表 明雄芍汤能减轻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 伤,改善肝功能,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阻止或逆 转肝纤维化[18]。对于肝纤维化已形成、痞块已坚硬 者,如果单用活血化瘀之品,难以见效,如根据中医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加入软坚之品,如 鳖甲、牡丹皮、桃仁、红花、赤芍、水蛭、大黄一类,能 更好地促进已经变性硬化的肝细胞变软。腹水是肝 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刘菊容等[19]用甘遂 研末,以醋和适量甘油作赋形剂调成膏剂敷脐上,配 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后,发现对肝纤维 化的总有效率可提高至 98. 0% 。临床研究显示扶 正化瘀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纤维化 48 周后,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宽度 均有改善[20]。目前对 于 中 药 治 疗 肝 硬 化 的 作 用 机 制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故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 疗。但中西药结合治疗也许能够成为治疗肝硬化的 新途径。
[1] 卢潇宇.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3) : 195-196.
[2] 窦宇明,沈桂堂,张丽丽.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 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21 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 ( 5) : 302-303.
综上所述,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作用机制包 含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并已涉及多种细胞因子 及细胞内信号分子网络。随着基因治疗、细胞因子 生物学、中药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肝纤维化作 用机制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对于新药的研发及各 种药物如何合理有效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仍待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 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可最终导致肝 硬化、肝癌。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是以胶原为主的 细胞外基质合成大于降解,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在肝 脏过度沉积。目前认为,早期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 性病变,有效控制肝脏基础疾病或抗肝纤维化治疗 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药物治疗是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主要方法,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 疗主要针对控制原发病、保护肝细胞、抑制肝星状细 胞活化和增殖、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及调控 与纤维化 有 关 的 细 胞 因 子、支 持 对 症 治 疗 等 方 面。 本文将近年来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述。 1 抗病毒药物
101
山东医药 2014 年第 54 卷第 42 期
药物可拮抗促炎症细胞因子或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 的作用,从而减轻肝脏组织炎症反应,同时其能够清 除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以维持肝细 胞膜的流动性,同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调节肝 脏脂肪代谢,如马洛替酯、水飞蓟素、地诺前列酮等 均可通过抗炎作用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8]。 3 免疫抑制药物
山东医药 2014 年第 54 卷第 42 期
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
叶 静1 ,刘清华2 ,王璐璐2 ( 1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8; 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内科治疗; 药物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4. 42. 038 中图分类号: R575.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6X( 2014) 42-0101-03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及细胞外基质生成、降解失 衡是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环节。如果能够抑制肝星 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即可有效阻 止肝 纤 维 化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促 肝 细 胞 生 长 素 ( HGF) 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减少胶原纤维 形成。奥曲肽( OCT) 是一种抑制性调控因子,能够 抑制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降低其活 性。有动物研究显示 OCT 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 激活和转化、下调 TGF-β1 蛋白质及Ⅰ型和Ⅲ型胶 原 mRNA 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13]。朱兰香 等[14]发现大蒜素能明显减少肝细胞的坏死、空泡变 性,炎症细胞明显减少、坏死明显减轻,降低Ⅰ型、Ⅲ 型、透明质酸等胶原含量,降低 ECM 合成,提示大蒜 素对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潘冬梅等[15]研究表明, 1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360507) 。
已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3]。研究显示,γ干扰素能逆转免疫紊乱引起的肝纤维化,能够抑制 胶原形成,阻止肝细胞变性及死亡,降低纤维增殖, 加强胶原降解,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4]。抗病 毒药物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 HBV-DNA 水 平,而且能够改善肝功能,在延缓肝硬化和肝恶性肿 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研究通过索菲 布韦片、干扰素、利巴韦林 12 周的联合治疗,对 47 例 HCV-DNA 复制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 示 87% 的患者获得稳定的免疫学应答,且疗效不受 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法能够通 过有效抑制 HCV-DNA 复制起到延缓肝纤维化的发 生、发展 的 作 用[5]。 但 是,抗 病 毒 药 物 并 不 能 逆 转 肝脏的纤维化,其抗炎作用优于抗纤维化作用,如何 在抗病毒的同时提高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仍有待 研究。 2 肝细胞保护药物
肝细胞损伤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肝 细胞保护药物能够起到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临床 常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抗氧化、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稳 定细胞膜等方面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常见的药物 有甘草次酸、水飞蓟宾等。抗氧化药物主要通过抗 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肝纤维化,如甘草次酸能够通 过在氧化应激中保护肝细胞。有研究以四氯化碳诱 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为实验对象,予以甘草次酸干预 治疗,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结节、炎性细胞浸润、肝纤 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改善,提示甘草次酸具有抗 肝纤维化治疗作用[6]。类黄酮是一类存在于蔬菜、 水果、茶叶中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对肝细胞 的损伤并 抑 制 肝 纤 维 化 的 发 展[7]。 肝 脏 慢 性 炎 症 刺激可引起炎症相关因子调节失衡,最终导致细胞 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的失衡。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关键。 引起肝纤维化的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 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我国主要是由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引起,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的关键 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最终达到改善肝功能的疗效。
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似物 及干扰素。由于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故核苷类为 首选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已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酯、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 4 种核苷类药物被批准用 于抗 乙 肝 病 毒 治 疗。阿 德 福 韦 酯 能 有 效 地 抑 制 HBV-DNA 的复制,拉米夫定是 HBV-DNA 逆转录酶 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抗病毒药。研究发现,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型乙型肝炎肝硬 化[1]、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药物治疗失代偿期肝 炎肝硬化 均 取 得 良 好 效 果[2]。 干 扰 素 可 分 为 普 通 干扰素 а( IFNа) 及长效干扰素 а( Peg-IFNа) ,我国均
肝脏是一个在免疫异 常,其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早侵犯的器官,有效的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常 见免 疫 抑 制 药 物 包 括 泼 尼 松、硫 唑 嘌 呤、6 -巯 基 嘌 呤、环孢素 A 等。研究发现,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如 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喋呤和吗替麦考酚酯等也具 有抗肝纤维 化 作 用,但 疗 效 尚 不 明 确,故 未 广 泛 应 用。有临床研究显示他克莫司联合硫唑嘌呤、泼尼 松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1 年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 生化、免疫指标均较前明显缓解,且他克莫司能够降 低硫唑嘌呤、泼尼松的剂量,从而降低治疗所带来的 不良反应[9]。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因子通过与肝 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网络状炎 症调控网络,诱发肝脏的免疫应答,加快了肝纤维化 的发展。IL-6、IL-10、IFN-γ、TNF-α、生 长 转 化 因 子 ( TGF-β) 等细胞因子的激活也与肝纤维化有关[10]。 TGF-β1 是促进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有研究表 明 TGF-β 拮抗剂能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11]。朱 兰香等[12]发现大 蒜 素 能 够 降 低 大 鼠 肝 纤 维 化 模 型 中炎症因子 TNF-α、TGF-β 的水平,抑制肝星状细胞 的激活,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其药理机制值得 进一步探讨。 4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 ECM 合成的药物
[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
山东医药 2014 年第 54 卷第 42 期
疗专家共识[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4( 1) : 8289. [4] 李萍,胡国龄,谭德明,等. γ-干扰素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 原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20 ( 2 ) : 137-140. [5] Lawitz E, Poordad F, Brainard DM, et al. Sofosbuvirwith peginterferon-ribavirinfor 12 weeks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genotype 2 or 3 and cirrhosis[J]. Hepatology, 2014,17( 12) : 1856-1860. [6] Chen S,Zou L,Li L,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lycyrrhetinic acid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chronic liver fibrosis in mice via upregulation of Nrf2[J]. PLoS One,2013,8( 1) : e53662. [7] Hernández Ortega LD,Alcántar Díaz BE,Ruiz-Corro LA,et al. Quercetin improves hepatic fibrosis reducing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regulating profibrogenic / anti-fibrogenic molecules balance[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 12) : 1865-1872. [8] 高长梅,陈元成. 中西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进展[J]. 职业与健 康,2012,28( 007) : 877-878. [9] Marlaka JR,Papadogiannakis N,Fischler B,et al. Tacrolimus without or with the addition of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in juvenile autoimmune hepatitis[J]. Acta Paediatrica, 2012,101( 9) : 993-999. [10] Elsharkawy AM,Oakley F,Mann DA. The role and regul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 apoptosis in reversal of liver fibrosis[J]. Apoptosis,2005,10( 5) : 927-9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