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文章编号:1009-3850(2003)04-0001-08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刘宇平1,陈智梁1,唐文清1,赵济湘1,张选阳1,张清志1R o b e r tW.K i n g 2,B u r r c e l C .B u r c h f i e l 2,L e i g hH .R o yd e n 2(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2.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萨诸塞坎布里奇02139)收稿日期:2003-09-16资助项目:地矿部“八五”深部项目(85-06-214)、国土资源部“九五”重大基础项目“青藏高原东部现代地壳运动G P S 监测”(9501101)和美国自然基金(E A R8904096、E A R9614670和I N T9005305)。
摘要: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 P S 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 m /y r 。
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
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 m /y r 和24~7m m /y r ,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
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速度场;欧亚参考框架;地壳形变中图分类号:P 542文献标识码: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汇聚作用形成了青藏高原。
经过几十年工作,已有众多的模式或学说来解释青藏高原的的形成和发展[1~4]。
由于缺少现代地壳运动的定量数据,因而难以对各种学说进行检验和验证。
32 第二十章 青藏区
( 4 )藏南山地与谷地:包括冈底斯山、藏南谷地和喜马 拉雅山地。冈底斯山是西藏南部内外流域的界山。其南侧 的藏南谷地由象泉河及雅鲁藏布江谷地组成。 这是一条 巨大的构造纵谷,喜马拉雅山由多列平行山脉组成,长度 接近2 500 km,宽200~300 km,平均海拔6 000 m,是 全球最高大雄伟的山系。
二、青藏高原地质地貌
• (一)地区 范围 • (二)形成 简史 • (三)地貌 特征 • (四)地貌 外动力与地 貌类型 • (五)主要 地貌单元 (1)青海北部山地盆地:由阿尔金—祁连山地、柴达木 盆地和昆仑山地(东段)组成。 (2)青南山原:包括长江源山原和黄河源山原。 (3)唐古拉山地与藏北高原:唐古拉山是长江与怒江和 藏北内陆区间的分水岭,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 621 m。 藏北高原海拔4 500~5 000 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 倾, 西部为大片内陆区,多湖盆,东部地形切割较强,渐显山 高谷深特点。
二、青藏高原地质地貌
• (一)地区 范围 • (二)形成 简史 • (三)地貌 特征 • (四)地貌 外动力与地 貌类型 • (五)主要 地貌单元 1.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主要分布于发育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的高山带。 第四纪冰川规模远比现代冰川大,冰川形态类型除常见 的冰斗冰川、山谷冰川等外,还有面积达150 km2的小冰 帽、数十平方千米的平顶冰川,以及少量山麓冰川。类型 复杂的冰蚀地貌和冰川—冰水—冰湖堆积物,在现代地貌 发育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2.冰缘作用和冻土地貌 青藏区冰缘作用的范围远远超过冰川作用区。各大山系 雪线以下附近一定高度内,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西部,以 地表冻融作用强烈为特征的冰缘过程占绝对优势。 3.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在青藏区的不同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貌。强大 的侵蚀作用使边缘山脉形成具有多级谷肩,俗称谷中谷的 深切峡谷,包括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4.其他外动力作用 包括湖水作用、岩溶作用、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在 青藏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九章 青藏区
(二)矿产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特殊的地质构造,被学界公认地处全球 三个重要的成矿带,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是中国重 要的矿产富集区。
(三)生物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平原地区所没有的珍贵、奇特的生物 资源。
(四)旅游资源
受地理和历史的共同影响,青藏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胜迹均具有品位高、分布广、 类型多、奇特度高、垄断性强、原始神秘的特点。
青
自然条件
藏
自然资源
地
经济特征
区 经济地域
独特的高原农牧业 特色经济逐步发展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青海东部综合经济区 柴达木新兴工业经济区 西藏中部经济区
第一节 区位、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一、地理区位
本区介于26°52′N~39°19′N,78°27′E~ 103°04′E之间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 治区。 青藏地区占有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但并非全部。
包括冈底斯山、藏南谷地和喜马拉雅山地。
(三)高寒气候
青藏地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 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 气含量少。
(四)河流与湖泊
作为“高亚洲”的主体,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湄公河等大河都发 源于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湖区,全区湖泊总面积约为36610Km2, 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8%。
第二节 经济发展及经济地域
缅甸中北部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及新特提斯构造演化_王宏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9卷第4期2012年8月Vol.39,No.4Aug.,2012研究区地处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南东侧,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复杂[1-4],是特提斯构造体系正向碰撞和侧向走滑的转换带[5],经历了中生代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新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的叠加转换,是东南亚构造环境演化较复杂的地带之一。
如同青藏高原前身自新元古代以来具有“多陆块、多岛弧”组成的基本格架和特提斯洋盆开启和消亡的聚散历史[6]一样,缅甸中北部及邻区在中新生代同样显示了“多洋盆、多俯冲、多碰撞和多造山”长期的动力学作用过程,最后构筑了由印缅山脉造山系、西缅盆地和中缅山脉造山系等组成的缅甸碰撞造山拼贴体。
因此,本区的地质历史过程也是新特提斯洋盆开启、消减闭合,以致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50~60Ma)[7-8]过程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地缘关系,虽然中国境内特提斯部分已被诸多地质学家研究的比较深入,但毗邻的缅甸地区及印缅邻区却限于当地研究水平和地区研究程度的差异,与滇藏特提斯相比还存在差距。
近年来的地质研究也多是局限于特定地区[9-17],或是着眼于单一地质构造事件[18-27],对整个区域的构造环境演化则缺少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宏观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区域构造-岩石形成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新特提斯洋整体演化的认识。
笔者根据近年来承担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缅边界地区地质矿产对比研究项目成果,并综合前人对该区域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较丰富的资料,对缅甸中北部及邻区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划分和总结,探讨该区新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过程,并建立新特提斯构造演化模式。
文中所涉及的新特提斯时期是指中晚三叠世形成的由班公湖—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两个主洋盆构成的新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及闭合后不同陆块间碰撞造山的地质历史阶段,即Stocklin (1974)[28]和Sengor(1989)[29]等所提及的新特提斯演化阶段,或者缅甸中北部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及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王宏1,2林方成2李兴振2施美凤2刘朝基2石洪召2(1.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7;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提要: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提斯研究是世界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缅甸及邻区作为滇藏新特提斯在东南亚的延伸地段,研究相对薄弱而分散。
藏南洛扎地区变质岩变质特征研究
藏南洛扎地区变质岩变质特征研究摘要:喜马拉雅地区是全世界地质学家想要重点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洛扎县就处于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中的喜马拉雅地块,处于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和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的分界线,是喜马拉雅地块中的重要区域断裂,该地区对整个喜马拉雅的应力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已有的薄片资料,选取了洛扎地区公主沟路线的接触变质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薄片的镜下鉴定,并通过镜下识别对该地区变质演化进行分期。
研究发现,该区变质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同构造期变质重结晶;第二期为构造期后变质重结晶;第三期是受藏南拆离系的影响发育脆性变形。
关键词:洛扎地区; 藏南拆离系; 变质岩; 变质演化喜马拉雅地区是全世界地质学家想要重点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洛扎县就处于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中的喜马拉雅地块,处于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和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的分界线,是喜马拉雅地块中的重要区域断裂,该地区对整个喜马拉雅的应力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洛扎地区位于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Ⅶ)中的喜马拉雅地块(Ⅶ4)。
洛扎地区北侧是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Ⅶ4-1),地处于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岩台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该地区最东端和最西端受藏南拆离系影响缺失。
洛扎地区南部以定日-岗巴-错那断裂为界重叠于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上部,北部地区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组成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该带以扎达-玉门断裂为边界。
洛扎地区内地层均有较强变形,发育大量的东-西向褶皱、逆断层,前寒武系、古生界主要是分布于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穹窿周边地区,而中生代地层则是被动大陆边缘沉积。
2研究区岩石变质特征2.1洛扎岩体洛扎岩体位于洛扎县城东侧,平面上呈沿NW-SE向延伸的纺缍形,出露面积约8km2,侵入于早白垩世拉康组中。
岩石以顺层侵位的岩床产出,接触面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边部有大量脉体顺层贯入,呈指脉状、透镜状和团块状。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PT课件
中国现代大陆地壳: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
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化
拼接 改造
形成
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 陆块为代表的稳定区
陆缘为代表的活动带
稳定区包括三大陆块:华北陆块 塔里木陆块 扬子陆块
.
3
活动带五个:天山—兴安活动带 昆仑—秦岭活动带 川滇青藏活动带 华南活动带 台湾活动带
我国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形成于晋宁(新元古 代(青白口纪))—印支(早中生代(三叠纪))期的 构造旋回;燕山期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对我国 大陆有直接影响。
金塔组
废弃 梧桐沟组
方山口组 废弃
阿其德组(上岩组)
哈尔苏海组 废弃
哈尔苏海群
.
21
②锡林浩特地区:
寿山沟组
废弃
青凤山组
废弃 大石寨组
哲斯组
废弃
义和乌苏组 西乌旗组 黄岗梁组 吴家屯组
查干楚鲁组
林西组
废弃
.
西里庙组 斑布加拉嘎组 包特格组(三段) 包特格组
林西系
林西统
索伦组
洪浩尔坝组
碧流台组
22
③赤峰地区:
三面井组
废弃
呼格特组
额里图组
废弃 于家北沟组
铁营子组 (邵总将其置于P3铁营子组) 染房地组
.
23
.
24
.
25
.
26
.
27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矿区带划分
成矿是大地构造演化的一部分,是沉积、岩浆、 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所参照的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依据是普遍为我国广大地质工作 者所接受的多旋回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同时 岩浆、沉积、变质三大矿床系列划分在理论和实践 上也起到指导作用。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
第40卷第3期2020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Vol.40No.3Sept.2020 DOI :10.19826/ki.1009⁃3850.2020.07010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朱同兴,冯心涛,王晓飞,张予杰,安显银(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2)收稿日期:2020⁃04⁃28;改回日期:2020⁃05⁃27作者简介:朱同兴(1962-),男,研究员,长期从事沉积地质和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㊂E⁃mail:1211632684@ 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编号:1212010610101),‘青藏高原重大疑难地层与重要断代地层立典研究“(编号:1212011121257)摘要: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 构造控盆㊁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㊁班公湖-双湖-怒江洋㊁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㊂班公湖-双湖-怒江洋是分隔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大洋,南羌塘地块是漂浮在特提斯大洋中的块体㊂本次重点对北羌塘前陆盆地和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㊂造成两个盆地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地质事件㊂构造事件决定了盆地性质,盆地性质又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㊂北喜马拉雅盆地位于冈瓦纳构造域,晚三叠世盆地基底南浅北深,继承了古生代构造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印支造山作用不发育;北羌塘盆地位于泛华夏构造域,晚三叠世发育印支挤压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沉积记录㊂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北羌塘南部江爱达日那和热觉茶卡等地下三叠统康鲁组底部均发现灰紫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㊁含砾粗砂岩㊁细砂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海侵型地层结构,沉积相为滨岸三角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沉积相为含煤盆地边缘三角洲㊂从沉积相展布型式和北东向古水流方向分析,三叠纪北羌塘沉积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羌塘中部双湖造山剥蚀区或 中央隆起带”㊂关 键 词:晚三叠世;沉积相;构造-古地理;青藏高原中图分类号:P531;P544文献标识码:A1 研究思路与研究特色以板块活动构造㊁多岛弧-盆系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突出青藏高原近20年来三叠纪构造与地层研究新成果㊁新认识[1⁃4],编制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㊂通过编图与研究,重塑东特提斯构造域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沉积相带展布型式和构造-古地理格局,为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㊂研究特色力求体现刘宝珺院士一贯倡导的 构造控盆㊁盆地控相[5]”的学术思想㊂赋予古地理单元的构造环境属性,实现大地构造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有机融合㊂以构造单元为框架,写实岩相㊁沉积相与古地理等内容,使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既反映构造环境,又有客观的岩相㊁沉积相和古地理资料支撑,融认识性与客观性于一体,有效展示构造单元及其边界对沉积相和古地理的控制作用㊂本研究是在专著‘青藏高原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及说明书“[6]基础上集成完成㊂青藏高原造山带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岩相古地理研究叠加构造环境等内容;二是沉积相空间展布容许突变,这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㊂2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主要依据潘桂棠等[4](2013)文献资料㊂晚三叠世青藏高原主体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参见表1㊂3 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按照 构造控盆㊁盆地控相”的指导思想,青藏高原主体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I)㊁班公湖-双湖-怒江洋(Ⅱ)㊁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Ⅲ)等3个一级构造-古地理单元以及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图1)㊂0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2020年(3)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3.1 羌塘-三江多岛海(I)包括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洋盆㊁岛弧㊁盆地和造山剥蚀区,研究区从北往南依次发育:金沙江造山剥蚀区㊁江达-维西火山岛弧㊁鲁春裂谷盆地㊁昌都-兰坪弧后前陆盆地㊁若拉岗日-竹卡火山岛弧(图2)㊁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㊁那底岗日-各拉丹东火山岛弧等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㊂表1 青藏高原主体晚三叠世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据参考文献[3])Table1 The late Triassic tectonic units division,ma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after Pan et.al.,2013)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Ⅰ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Ⅰ⁃1金沙江增生杂岩带Ⅰ⁃2昌都-兰坪地块Ⅰ⁃3北羌塘地块Ⅰ⁃2⁃1江达-维西火山岛弧Ⅰ⁃2⁃2鲁春-催依比裂谷盆地Ⅰ⁃2⁃3昌都-兰坪弧后前陆盆地Ⅰ⁃2⁃4若拉岗日-竹卡火山岛弧Ⅰ⁃3⁃1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Ⅰ⁃3⁃2那底岗日-各拉丹东火山岛弧Ⅱ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Ⅱ⁃1龙木错-双湖残留盆地Ⅱ⁃2南羌塘-左贡地块Ⅱ⁃3班公湖-怒江洋Ⅲ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弧盆系Ⅲ⁃1冈底斯地块Ⅲ⁃2雅鲁藏布江洋Ⅲ⁃3北喜马拉雅地块Ⅲ⁃1⁃1北冈底斯弧前盆地Ⅲ⁃1⁃2中冈底斯岩浆弧Ⅲ⁃1⁃3南冈底斯弧后盆地3.1.1 金沙江造山剥蚀区(Ⅰ⁃1)区域上,拉竹龙-金沙江结合带西段和东段,晚三叠世构造演化是有区别的㊂东段或东南段,金沙江-哀牢山残留海已经消亡,形成了东西向长达上千公里的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剥蚀区(古陆)㊂西段,拉竹龙-西金乌兰段,晚三叠世随着巴颜喀拉地块向南俯冲,使拉竹龙-西金乌兰残余洋盆消亡形成残留盆地,但尚未形成造山剥蚀区,因此,在古地理上还没有形成山链或岛陆㊂3.1.2 江达-维西火山岛弧(Ⅰ⁃2⁃1)江达-维西火山岛弧是金沙江洋向西俯冲碰撞的产物[7⁃8]㊂西段冬布里山地区上三叠统巴塘群主体由8~10个火山喷发旋回构成㊂每个旋回下部爆发相由玄武安山集块岩㊁安山集块岩和凝灰岩等组成;上部喷溢相为灰绿色蚀变玄武岩㊁安山岩㊁粗玄岩组成㊂波里拉组为泥晶生屑灰岩㊁微晶灰岩及结晶灰岩㊂巴贡组为碎屑岩夹玄武岩㊂中段江达上三叠统江达群由东独组㊁公也弄组㊁洞卡组㊁波里拉组和巴贡组组成㊂东独组为紫红色砾岩㊁砂岩㊁粉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代表红色图2 昌都-兰坪弧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分布示意图Fig.2 The late Triassic secondary tectonic⁃paleogeographic units diagram in the Changdu⁃Lanping retroarc foreland basin.1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磨拉石堆积㊂公也弄组为一套台地相灰岩沉积,产双壳及菊石㊂洞卡组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安山岩夹凝灰质页岩;上部为流纹岩夹英安质凝灰岩㊂洞卡组发育多个火山喷发旋回,有东薄西厚的趋势,厚度351~1933m,具典型陆缘火山岛弧特征[9]㊂南段德钦-维西地区上三叠统攀天阁组主要发育陆缘火山岛弧型英安岩㊁流纹岩夹火山角砾岩㊁凝灰质泥岩[10]㊂3.1.3 鲁春-催依比裂谷盆地(Ⅰ⁃2⁃2)位于晚三叠世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岛弧的西侧,分布于盐井县徐中㊁德钦县鲁春㊁热水塘至维西攀天阁㊁催依比等地,发育一套具 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流纹岩组合,并相伴深海环境放射虫硅质岩㊁砂泥质复理石和灰岩透镜体㊂上三叠统自下而上发育崔依比组和石钟山组㊂崔依比组下部以杏仁状玄武岩㊁石英角斑岩为主,夹凝灰岩㊁粉晶灰岩等,厚达3146m;上部为砂泥岩夹硅质岩㊁玄武岩㊁流纹岩等,厚达2550m㊂石钟山组底部为黄灰㊁灰色含煤碎屑岩夹砂砾岩㊁礁灰岩透镜体,属滨 浅海相沉积;下部为灰㊁深灰色中厚层状重结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腕足㊁双壳㊁菊石等,属台地相沉积;中部为砂泥岩夹灰岩,属浅海相沉积;上部为灰色含煤碎屑岩系,属滨浅海三角洲相沉积㊂鲁春地区流纹岩Rb⁃Sr年龄为238 ~224Ma[11]㊂3.1.4 昌都-兰坪弧后前陆盆地(Ⅰ⁃2⁃3)在盆地西段乌兰乌拉,上三叠统苟鲁山克错组为浅水陆棚相砂泥岩沉积㊂靠近巴塘群火山岛弧南缘常见逆粒序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为三角洲相沉积㊂在盆地中段昌都㊁芒康等地,上三叠统由甲丕拉组紫红色砂泥岩㊁波里拉组灰岩㊁巴贡组含煤碎屑岩系组成,产双壳及腕足类化石,属浅水陆棚相沉积㊂在盆地南段兰坪等地,上三叠统由威远江组黄绿色碎屑岩㊁桃子树组细碎屑岩-泥灰岩㊁太平掌组杂色细碎屑岩组成,发育斜层理㊁平行层理,含菊石㊁腕足等化石,属浅水陆棚相沉积㊂综观昌都-兰坪沉积区,虽然盆地西段㊁中段和南段岩石地层名称不同,但沉积相以浅水陆棚为主,盆地东㊁西两侧可能相变发育三角洲相沉积㊂在昌都盆地中部和北西部还发育与大面积分布的浅水陆棚沉积不同的沉积相类型:襄谦-妥坝台地和大横山半深海㊂襄谦-妥坝台地位于昌都盆地之中部,在构造-古地理分布格局中,它是昌都双向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中心㊂襄谦-妥坝台地沉积区以波里拉组灰岩发育为特征,甲丕拉组和巴贡组碎屑岩相对不发育㊂根据优势相和趋势相编图原则,认为在襄谦-妥坝地区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中心㊂依据波里拉组灰岩中产珊瑚㊁腕足等窄盐度生物,表明该台地沉积应为开阔台地相㊂大横山半深海沉积相是昌都弧后前陆盆地的西延部分㊂大横山半深海区,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上部岩性以灰色砂板岩复理石为主,平行层理和正粒序层理发育,具不完整的鲍玛序列,为深水浊积扇沉积环境㊂造成大横山地区发育晚三叠世半深海沉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澜沧江缝合带西段晚三叠世早期开始向北俯冲,诺利期发生弧-陆碰撞,因此在碰撞带上盘保存了弧后或弧间的深水复理石沉积㊂3.1.5 若拉岗日-竹卡火山岛弧(Ⅰ⁃2⁃4)若拉岗日-竹卡火山岛弧呈NWW⁃NEE向串珠状分布于北澜沧江结合带北侧和北东侧羊湖 若拉岗日 雪环湖 白头山一线,是若拉岗日-北澜沧江洋向北㊁北东俯冲-碰撞的产物㊂西段若拉岗日火山弧主体由若拉岗日群下部火山岩组成,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玄武岩㊁安山岩㊁英安质凝灰岩夹砂泥岩㊁灰白色重结晶灰岩等㊂白头山玄武岩中获Ar⁃Ar法同位素年龄201Ma;灰岩中产晚三叠世牙形石Epigondollella动物群;串珠状火山岛之间为半深海复理石建造沉积㊂朱同兴等(2012)重点研究了多格错仁北部白头山若拉岗日群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12]㊂东段竹卡火山岛弧主体为一套流纹岩㊁流纹斑岩㊁英安岩夹砂泥岩㊁结晶灰岩㊂火山岩系列中英安岩-流纹岩特别发育,属碰撞型岛弧火山岩㊂3.1.6 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Ⅰ⁃3⁃1)北羌塘晚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南浅北深,从北往南依次发育:以砂泥质复理石建造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半深海㊁以细碎屑岩建造沉积为特征的雀莫错浅海㊁以碳酸盐岩建造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台地㊁以含煤碎屑岩建造沉积为特征的双湖-土门格拉三角洲等4个沉积相带(图3和图4)㊂上述不同沉积相带内地层充填序列各不相同㊂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顶㊁底界面普遍为假整合接触关系,这是确定晚三叠世羌塘弧后前陆盆地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㊂在江爱达日那地区,土门格拉群与262020年(3)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图3 北羌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岩石地层分布示意图Fig.3 The late Triassic secondary tectonic⁃paleogeographicunits diagram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basin康南组呈假整合接触;袄若山地区土门格拉群与雀莫错组㊁菊花山地区菊花山组与那底岗日组㊁雀莫错地区结扎群与那底岗日组㊁弯弯梁地区藏夏河组与那底岗日组均表现为假整合接触关系[13⁃14]㊂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为楔形沉积体,地层厚度具有南薄北厚的特征㊂沉积相研究也表明,盆地结构为南浅北深㊁南缓北陡㊁向北倾斜的不对称前渊盆地;古水流测量具有双向物源;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均位于盆地北部藏夏河 岗盖日 明镜湖一带㊂北羌塘盆地具有前陆盆地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其形成与演化与若拉岗日洋俯冲消减及碰撞相关㊂ (1)双湖-土门格拉三角洲发育于北羌塘盆地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含煤碎屑岩广泛分布于沃若山㊁江爱达日那㊁蒂让碧错㊁洞错南㊁赤布张错和土门格拉等地,多属潮控型三角洲相沉积,产植物㊁双壳和孢粉㊂区域上,大多数土门格拉群地层剖面未见顶㊁底接触,仅在江爱达日那观察到土门格拉群底部发育2m 厚的三角洲分支河道相复成分砾岩,与下伏康南组为假整合接触[15]㊂对土门格拉群砂岩碎屑成分研究表明,其岩屑以变质岩屑和沉积岩屑为主㊂石英颗粒阴极发光显示,石英是以变质石英为特征,显示其物源区主要为南部的龙木错-双湖造山隆起剥蚀区变质岩和沉积岩㊂基于交错层理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数据分析,古水流方向为由南向北(如沃若山320~330°,土门格拉为340~350°和10~30°),显示北羌塘盆地南缘发育地貌高地和隆起剥蚀区,是一个古地貌上的分水岭㊂图4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构造-古地理分布示意图Fig.4 The late Triassic secondary tectonic⁃paleogeographic units diagram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basin3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 (2)菊花山台地呈近东西向㊁条带状展布于西羌塘北部照沙山㊁菊花山㊁石水河㊁甜水河等地㊂岩石类型为重结晶灰岩㊁鲕粒灰岩㊁核形石灰岩㊁介壳灰岩夹泥质灰岩㊁钙质泥岩等,产双壳和牙形石等㊂区域上,菊花山组多未见底,顶部与那底岗日组呈假整合接触㊂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底部发育数米厚的河流相底砾岩,砾石成分见大量下伏菊花山组灰岩㊂(3)半岛湖-雀莫错浅海近东西向分布于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雀莫错一带,岩性为一套深灰色泥岩㊁粉砂质泥岩㊁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㊁细砂岩沉积,局部呈不等厚互层产出,为浅海或浅水陆棚相细碎屑岩沉积㊂(4)藏夏河-明镜湖深水盆地近东西向分布于北羌塘盆地北部藏夏河㊁弯弯梁㊁雪环湖㊁岗盖日和明镜湖等地,岩性为灰色泥页岩与黄灰㊁灰色中层状粉砂岩㊁细粒杂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鲍马序列㊁正粒序㊁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植物碎片和孢粉㊂砂岩粒度分析表明其具有密度流沉积分布曲线特征㊂个别地区藏夏河组上部发育并保存浅水三角洲相沉积(如弯弯梁剖面㊁二道沟剖面),显示晚三叠世晚期海水变浅的沉积序列㊂藏夏河组上部浅水三角洲相的发育,以及杂砂岩单层厚度由北向南变薄,砂岩粒度变细,向南过渡到深水盆地相沉积,表明若拉岗日-可可西里地区晚三叠世已隆升为陆地,并遭受风化剥蚀,成为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物源区㊂盆地分析表明,藏夏河组杂砂岩碎屑成分复杂,岩屑以中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岩为主,阴极发光显示石英颗粒主要来自于变质岩和火山岩,这与若拉岗日火山岛弧带物质组成基本一致㊂藏夏河组古水流方向均显示由北向南,如二道沟剖面古流向为210~220°;明镜湖剖面为250°;藏夏河剖面为180~220°,显示盆地北缘为地貌高地和侵蚀物源区[13⁃14]㊂3.1.7 那底岗日-各拉丹东火山岛弧(Ⅰ⁃3⁃2)羌塘西部那底岗日㊁江爱达日那等地,广泛分布那底岗日组火山岛弧型酸性火山岩,呈北西西向断续出露,主要岩性为英安岩㊁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㊁岩屑凝灰岩等,厚300m~1000m不等[16]㊂其中在菊花山南,那底岗日组底部发育数米厚灰质底砾岩沉积,砾石成分全部为下伏菊花山组灰岩,含量40%~70%,砾径为2~8cm,个别达15cm,呈圆 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砾石间为砂泥质充填物,为河流相沉积[17]㊂区域上,那底岗日组底部与菊花山组㊁顶部与雀莫错组均呈假整合接触㊂菊花山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19±4Ma[18]㊂那底岗日地区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05.4±3.6 Ma;石水河地区英安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08.1±3.7Ma[19⁃20]㊂果干加年山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㊁粉砂岩㊁流纹岩夹灰岩,底部为复成分砾岩,与下伏果干加年山蛇绿混杂岩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1131m;获得流纹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14Ma[21]㊂望湖岭组岩石组合和岩浆演化序列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与那底岗日组类似,可以进行对比㊂羌塘东部各拉丹冬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鄂尔陇巴组,主要岩性为灰紫色㊁灰绿色玄武岩㊁拉斑玄武岩㊁安山岩㊁流纹岩㊁安山质凝灰岩㊁流纹质凝灰岩,构造环境为火山弧[22⁃23],锆石U⁃Pb年龄为212±1.7Ma[24]㊂岩石组合㊁岩浆演化㊁构造环境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均可与羌塘西部那底岗日组对比[25]㊂3.2 班公湖-双湖-怒江洋(Ⅱ)班公湖-双湖-怒江洋位于羌塘-三江多岛海与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之间,从北往南分为:龙木错-双湖残留盆地㊁南羌塘-左贡边缘海㊁班公湖-怒江洋等3个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ZHU et.al.[14],2013)㊂3.2.1 龙木错-双湖残留盆地(Ⅱ⁃1)龙木错-双湖洋盆存在的直接证据是分布于羌塘中部龙木错 双湖绒玛 角木日 嘎错 才多茶卡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早 中二叠世洋脊㊁洋岛型玄武岩㊁放射虫硅质岩㊁橄榄辉石岩等[17,26⁃29]㊂目前已有资料表明:龙木错-双湖洋盆发育演化于古生代志留纪 二叠纪,晚二叠世开始向北羌塘地块俯冲-碰撞,引发羌塘中部二叠纪 三叠纪较大规模岩浆事件和高压变质事件㊂晚三叠世洋盆继续向北俯冲-碰撞,一方面促使龙木错-双湖洋盆消亡,形成残余-残留盆地,另一方面,在北羌塘南缘形成较大规模的陆缘火山弧㊂区内仅在红脊山一带保存晚三叠世残留盆地沉积物及混杂岩㊂红脊山混杂岩发育砂板岩基质和硅质岩㊁蓝片岩㊁辉长-辉绿岩㊁灰岩等不同岩462020年(3)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块㊂砂板岩遭受强烈变形改造,原岩恢复可能是半深海-深海浊流沉积产物㊂蓝闪石40Ar/39Ar年龄为213.2±3Ma,产晚三叠世放射虫,表明红脊山混杂岩原岩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或更早[30]㊂3.2.2 南羌塘-左贡边缘海(Ⅱ⁃2)(1)肖茶卡浅海位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于丁固县才马尔错和双湖肖茶卡一带㊂上三叠统肖茶卡群出露厚度大于1600m,下部肖切堡组为玄武岩;中部角木茶卡组为灰岩;上部扎那组为砂泥岩,上部出现多层含砾细砂岩㊂沉积环境以浅海为主,顶部快速演变为含煤三角洲环境[31]㊂(2)日干配错台地改则县日干配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32]岩性为灰岩夹细碎屑岩,东西向岩性略有变化㊂西部为台地相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夹粉砂岩沉积,在台地边缘发育台缘浅滩;向东到查尔康错为台地相泥晶灰岩㊁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台地边缘发育珊瑚礁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再向东到马热马一带,相变为台地边缘浅滩相鲕粒灰岩㊁砂屑灰岩沉积㊂(3)南羌塘南缘-左贡半深海半深海沉积相带位于日干配错台地以南,班公湖-怒江洋北侧㊂南羌塘南缘上三叠统巫嘎组出露少,仅零星分布于改则那何俄那㊁尼玛县巫嘎错一带,岩性为中 薄层状钙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板岩夹泥灰岩透镜体,产双壳㊁菊石等[32]㊂南羌塘西部革吉县盐湖上三叠统岩性为灰色粉砂岩㊁绢云板岩夹变细粒杂砂岩,发育正粒序㊁平行层理及底冲刷构造,具半深海浊积扇沉积特点㊂南羌塘东部其香错北地区索布查组厚度大于461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薄层泥页岩夹薄层泥灰岩,为半深海相沉积㊂向东聂荣县单堆乡也有零星上三叠统砂板岩沉积记录,上部绢云板岩厚度明显增加,甚至发育硅质页岩,具半深海沉积特征㊂3.2.3 班公湖-怒江洋(Ⅱ⁃3)班公湖-怒江洋大致沿班公湖 安多 丁青分布,规模巨大,东西向延伸超2000km㊂晚三叠世,班公湖-怒江洋南东段(贡山 昌宁一线)已经消亡,随着左贡地块与昌都地块碰撞㊁保山地块与兰坪地块碰撞产生了晚三叠世竹卡-临沧火山岛弧㊂班公湖-怒江洋发育晚三叠世深海沉积物和蛇绿混杂岩[3,33⁃38]㊂改则县扎西错地区晚三叠世发育深灰色粉砂岩㊁粉砂质板岩与泥质板岩组成细碎屑岩建造沉积,见鲍马序列和底冲刷构造,为深海盆地浊积外扇相沉积;尼玛县东那勒一带为深灰色绢云板岩与钙质粉砂岩互层夹黑色碳硅质板岩,为深海盆地远缘浊积岩沉积;丁青县协雄乡地区发育深灰色板岩㊁紫红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为深海洋盆相沉积;八宿下林卡-瓦浦玉曲河一带出露三叠系碧土蛇绿混杂岩群,变质橄榄岩㊁堆晶辉长岩㊁大洋拉斑玄武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混杂在晚三叠世砂泥质复理石建造㊁放射虫硅质岩深海大洋盆地相沉积地层中㊂3.3 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Ⅲ)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构造-古地理单元包括:冈底斯弧-盆区(Ⅲ⁃1)㊁雅鲁藏布江洋(Ⅲ⁃2)㊁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Ⅲ⁃3)等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㊂3.3.1 冈底斯弧-盆区(Ⅲ⁃1)潘桂棠等[39](2006)对冈底斯造山带时空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㊂晚三叠世冈底斯造山带发育3个明显的次级构造-岩相古地理单元:以中冈底斯岩浆弧为界,北部为北冈底斯弧前盆地,南部为南冈底斯弧后盆地(图5)㊂(1)北冈底斯弧前盆地(Ⅲ⁃1⁃1)分布面积大,海域宽㊂从北往南依次发育色林错半深海㊁班戈-嘉黎浅海㊁措勤-申扎台地等3个沉积相带或古地理单元㊂1)色林错半深海丁青-洛隆地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为一套砂泥质复理石建造沉积的深色变砂岩㊁粉砂质板岩㊁板岩夹条带状灰岩㊁硅质岩夹灰绿色玄武岩等,产双壳类(Halobia),厚1400~2150m㊂那曲地区上三叠统嘎加组为砂泥质复理石建造沉积夹放射虫硅质岩㊁蚀变玄武岩㊁安山岩等,产放射虫,厚711~2661m㊂嘎加组火山岩多具岛弧火山岩性质㊂2)班戈-嘉黎浅海班戈-嘉黎浅海位于色林错半深海以南㊁措勤-申扎台地以北广大区域㊂该区上三叠统地层出露少㊂申扎县北部塔尔玛乡上三叠统多布日组下部为灰色钙质粉砂岩㊁细砂岩与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互层,具浅海陆棚相沉积特征[40]㊂5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图5 冈底斯弧盆区晚三叠世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分布示意图Fig.5 The late Triassic secondary tectonic⁃paleogeographic units diagram in the Gangdise basin 3)措勤-申扎台地台地位于狮泉河-嘉黎断裂以南,南界与隆格尔-工布江达隆起相接㊂措勤县江北乡敌布错北缘新发现上三叠统江让组[41]为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夹泥岩,厚117m,含牙形石:Epigondolella sp.等㊂申扎县塔尔玛乡多布日组上部为深灰色泥晶灰岩㊁生屑泥晶灰岩㊁生物碎屑灰岩夹砾屑灰岩,产六射珊瑚,具碳酸盐台地及台缘斜坡沉积相特征[40]㊂(2)中冈底斯岩浆弧(Ⅲ⁃1⁃2)晚三叠世,中冈底斯岩浆弧基本继承了晚古生代岩浆弧格局[42]㊂目前尚未在中冈底斯岩浆弧上发现晚三叠世沉积记录,推测中冈底斯隆格尔 工布江达 察隅 腾冲一带晚三叠世古地理为造山剥蚀区(或古陆)㊂在当雄 工布江达地区新发现断续出露的晚三叠世侵入岩 门巴岩体[43]㊂门巴岩体由二云花岗岩㊁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面积大于600km2,近东西向展布㊂闪长岩角闪石Ar40/Ar39年龄为215Ma;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07Ma㊂门巴岩体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构造环境㊂关于中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目前意见分岐很大㊂第一种观点认为由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诱发一系列壳-幔作用形成[39];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的产物,即雅鲁藏布江洋晚三叠世已初具规模,并在日喀则 米林一线,大洋岩石圈开始向北俯冲形成中冈底斯门巴岩浆弧[43]㊂作者暂采纳第一种观点,因此认为,南冈底斯沉积盆地位于中冈底斯岩浆弧弧后地区㊂(3)南冈底斯弧后盆地(Ⅲ⁃1⁃3)晚三叠世地层零星出露于南冈底斯地区㊂从北往南依次发育林周-林芝台地㊁拉萨-谢通门浅海-半深海等2个沉积相带或古地理单元㊂1)林周-林芝台地林周-林芝地区上三叠统麦龙岗组主要分布在周林㊁墨竹共卡㊁林芝一带,下部为长石岩屑细粒砂岩㊁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灰岩,局部夹安山岩和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中部为薄层条带状灰岩㊁钙质页岩夹岩屑细砂岩;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及黑色页岩,产双壳㊁珊瑚㊁腕足㊁牙形石等,厚1590~3094m㊂自北向南有黑色页岩增多㊁沉积物粒度变细㊁海水逐渐加深之趋势㊂从条带状灰岩㊁生物碎屑灰岩㊁黑色页岩等海相特征岩石和产珊蝴㊁腕足等窄盐度生物组合分析,麦隆岗组总体表现为台地相或具有火山岛弧基座的台地相沉积特征[6]㊂2)拉萨-谢通门浅海-半深海位于中冈底斯岩浆弧或林周-林芝台地南侧,目前尚末发现确切的晚三叠世沉积物记录㊂依据其南部紧邻雅鲁藏布江扩张洋盆,因此推测,南冈底斯地区必然发育一个浅海-半深海的沉积相带或古地理单元,这就是预测拉萨-谢通门浅海-半深海的主要依据㊂推测晚三叠世沉积物岩性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也可能发育细碎屑浊积岩建造,沉66。
西藏扎格拉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初探
168西藏扎格拉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初探张红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 要: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丁青结合带)南侧的昂龙日—班戈-腾冲燕山期岩浆弧带,文章通过对扎格拉金矿的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矿床地质、控矿地质因素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希湖群碳炭泥质板岩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深成岩体的侵入活动是成矿作用的驱动力;北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带为金矿提供了导矿、容矿空间和合适的物化环境,从而成就了扎格拉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类型。
关键词:扎格拉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成因初探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168-2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nesis of zagra gold deposit in TibetZHANG Hong-qiang(The firs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Hen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Zhengzhou, 450001)Abstract: the zagra gold deposit in Tibet is located in the bango Tengchong magmatic arc zone in the south of Bangong Nujiang junction zone (Dingqing junction zone).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geological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deposit geology and ore controlling geological factors of zagra gold deposi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arbonaceous argillaceous slate of Xihu group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intrusion of pluton is metallogenic The NW trending ductile brittle fault zone provides ore conducting, ore hosting space and suitable physicochemical environment for gold deposits, thus forming th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type of zagra gold deposit.Keywords: zagra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nesis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丁青结合带)南侧昂龙日—班戈-腾冲燕山期岩浆弧带,对于该矿床前人曾从地球化学找矿效果进行过研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预查报告
工作项目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实际完成工作量
备注
1:1万地质草测
Km2
16.72
16.72
槽探
m3
200
190
基本分析样
件
10
10
TFe、Cu、Zn
小体重样
件
10
6
取得的地质成果主要有:
通过初步野外观察、少量工程验证及样品采集工作,提出了可供普查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大致了解了矿石品位、结构构造。
在矿区探求资源量(334)为矿石量4.98万吨,品位为TFe35.57%。
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在矿区开展以铁为主的勘查,目的是提供一处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地区。使矿区成为可供公司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项目任务是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为进一步工作和决策提供依据。
要求2010年11月提交《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丁嘎铁矿预查报告》送审稿。
1.2
根据编写人员修改情况,607地质队对报告形成了以下初审意见。
一、主要成绩
1、收集了齐全、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工作质量是合格的。
2、开展的地质测量、工程揭露追索控制、样品采集测试初步预测了矿区可能的资源量,提出了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在矿区探求推断的铁矿资源量(334)为矿石量4.98万吨。
确定矿床为小型矽卡岩型铁矿床。
报告初审予以通过,同意复制提交评审并作为下步工作依据使用。
重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
2010年11月15日
正文目录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01
1-1
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丁嘎铁矿预查实际材料图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记录了晚古生代 — 中生代弧后扩张、多岛弧盆系发 育、 弧# 弧碰撞、 弧#陆碰撞的地质演化历史。 碰撞之 后该区的大部分地区于晚三叠世转化为陆地,并形 成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的裂陷或裂谷盆地。 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 — 中生代冈底斯 # 喜马拉 雅构造区:班公湖 # 丁青 # 碧土 # 昌宁 # 孟连对接带 是冈瓦纳与劳亚 # 泛华夏大陆的分界线,亦即冈瓦 纳大陆的北界。伯舒拉岭 # 高黎贡山属于冈瓦纳晚 古生代 — 中生代前锋弧, 聂荣隆起、 嘉玉桥变质地体 等是前锋弧的残块。在前锋弧的后面 (南侧) 是晚古 生代 — 中生代冈底斯 # 喜马拉雅弧后扩张、多岛弧 盆系发育、 弧 #弧碰撞、 弧#陆碰撞的演化结果。 该区 三叠纪和侏罗纪 — 早白垩世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 目前青藏高原乃至中国大陆内, 保存最好、 最完整的 蛇绿岩 “三位一体” 组合, 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南俯冲 诱导出的一系列藕断丝连的弧后扩张盆地。
(或晚古 !#*&#奥依塔格 &库地 &苏巴什 &东昆中结合带 生代裂谷带) (含前寒武纪岩块、 海山和洋岛残块) !#*&!南昆仑残余弧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或基底逆冲带 #+&)低喜马拉雅褶冲带 #+&+锡伐利克后造山前陆盆地带
!#*&)麻扎&康西瓦&木孜塔格&西大滩晚古生代结合带 ! 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羌塘 &三江构造区 "#扬子陆块:
青藏高原具有复杂而独特的巨厚地壳和岩石圈 结构, 是一个由北部劳亚大陆、 泛华夏陆块西缘和南 部冈瓦纳大陆北缘不断弧后扩张、裂离,又互相对 接、 镶嵌构成的复杂地区, 经历了漫长的构造变动历 史, 特别是古生代以来的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演化, 最 终由!"多条规模不等的弧#弧、弧#陆碰撞结合带和 其间的岛弧或陆块拼贴而成。由于后期印度板块向 北强烈顶撞,在其左右犄角处分别形成帕米尔和横 断山构造结及相应的弧形弯折,在东西两端改变了 原来东西向展布的构造面貌,加之华北和扬子刚性 陆块的阻抗和陆内俯冲对原有构造,特别是深部地 幔构造的改造, 造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构造、 地貌景 观, 形成了统一的深部幔拗和地表的隆升。
青藏高原及邻区三阶段构造演化与成矿演化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 & ( ) ) ? 9 9 @ ) ? " ) ) ’ $ & A ) ? B ( + + ! & 作者简介! 李德威"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 & + C " ( D# , E F 3 % G 4 H 4 3 * C < 3 5 & 2 $ F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 23 $ ’ ( 0 0 + $ , *. / + 0 1 ’ + , ) ) , ’ " $4 , " ( % ! 5 $ ’6 0 ( ’ $ ( 1( , 27 ’ 89 2 ( * $ , ’9 # $ ( ) :
06青藏高原1
冈瓦纳型地块特征
1. 基底形成于泛非期 (泛非运动) 2. 晚石炭-早二叠世具有冰川和冷 水型动植物群: • 含砾板岩 • 舌羊齿 • 冷水型动物
1、冈底斯造山带
J3-K1造弧
J3-K1造弧 C-P造弧
K2-E造弧
T1-2造弧
J1-2造弧
T3造弧
J1-2造弧
J3-K1造弧
永珠-纳木错碰撞带构造剖面图
巴颜喀拉群浊积岩
西康群浊积岩
玉树硅质岩揉皱
羌塘榴辉岩
江爱藏布西山蛇绿混杂岩带
玄武岩
角木日
橄榄岩
辉长岩
中
昌 台 张 性
甘
Pb-Zn
咱
微
孜 理 塘 缝
弧
陆
块
中 甸 压
性
合 带
Cu
弧
◆ 消减板片的差异俯冲,导致 南段中甸弧发育斑岩铜矿 ◆ 斑岩铜矿应发育在多期侵位 的中酸性斑 岩体的酸性岩相内
第六章 青藏高原
概述
青藏高原被誉为是地球第三级,面积约260 万km2,其主体平均海拔在4500m左右,为地球 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域单元。是世界上最高的 “水塔”,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隆起是地球历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 件之一,对全球气候、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全 球环境变化敏感实验室。 青藏高原是揭示全球特提斯形成演化过程的 “窗口”,是打开地球动力学大门的“金钥匙”, 是检验或构建新的地球科学理论的“圣殿”。
泛非期基底
聂 拉 木 群
中尼边境友谊桥
The bull's eye marks the location of the Chicxulub impact site. The impact of a 10 mile wide comet caused global climate changes that killed the dinosaurs and many other forms of life. By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oceans had widened, and India approache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Asia.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系列图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系列图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和全球最年轻、最高的高原,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蕴藏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记录着地球演化历史中最壮观的地质事件,是揭示特提斯演化和高原隆升的创新基地,而且也是国家的天然屏障和重大工程建设区,对于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全球地球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极端重要性。
以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通过成果集成与理论研究,编制出版了青藏高原地质、资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旅游资源等16套65幅基础地质系列图件。
该套图件真实、客观、系统、全面刻画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历史,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地学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应用。
通过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提出了一系列基础地质原创理论和创新性认识,创新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编图方法及成果形式,夯实了解决青藏高原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解决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和成矿地质背景重大科学问题。
目前,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系列图件已提供社会使用,用户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全国地质资料馆()进行在线服务。
1.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2.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大地构造图3.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变质地质图4.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前寒武纪地质图5.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构造-岩浆岩图6.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新生代地质图7. 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新构造与地质灾害图8. 青藏高原1∶150万矿产及成矿背景图9. 青藏高原地区1∶150万旅游资源图10.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11.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7幅)青藏高原及邻区寒武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奥陶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志留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泥盆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早—中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晚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12.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6幅)青藏高原及邻区早—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晚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早—中侏罗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晚侏罗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早白垩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晚白垩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13.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新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4幅)青藏高原及邻区古—始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14.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重力系列图(6幅)青藏高原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剩余重力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导数模量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莫霍面等深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区域重力推断成果图15.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航磁系列图(11幅)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等值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等值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垂向导数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水平0°方向导数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水平45°方向导数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水平90°方向导数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水平135°方向导数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上延3 km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上延5 km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T化极上延20 km等直线平面图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推断岩浆岩及断裂分布图16. 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地球化学系列图(21幅)青藏高原及邻区铜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金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铅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锌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银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汞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锑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砷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铬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镍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锡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钴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铁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锰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钨地球化学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金砷锑汞地球化学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铜银金钨地球化学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铅锌银地球化学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锡钨地球化学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锰铁铜锌地球化学异常图青藏高原及邻区铬镍钴地球化学异常图(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 供稿)2018第四期封二封三.indd 218/8/15 下午2:5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分析与统计,最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地质灾害多数是因为人类工程建设与经济活动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实现地质灾害有效防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1. 地质环境条件1.1区域地质背景评估区地跨冈底斯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东部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西侧,为一强烈挤压、碰撞、旋扭走滑、急剧伸展隆升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
区内沉积作用类型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为特提斯东端巨型转弯的关键地带,依据《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结合本区实际由北至南划分为冈底斯陆块(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Ⅱ)、北喜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Ⅲ)、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Ⅳ)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工布江达断隆(Ⅰ1)、冈底斯岩浆弧(东缘)(Ⅰ2)、朗县构造混杂岩带(Ⅱ1)、吉登许褶断束(Ⅲ1)、纳伊普曲褶皱束(Ⅲ2)、南迦巴瓦基底隆升带(Ⅳ1)等6 个三级构造单元。
各构造单元构造形迹总体表现为东西向为主,伴有北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
1.2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评估区内出露的前第四系地层单一,仅为三叠系上统涅如组第二段(T3n2)和侏罗白垩系仁布岛弧型蛇绿岩块体(J3K1βυ)。
前者岩性变质砂岩夹板岩,后者为辉绿辉长岩。
风化后岩石表层呈褐黄色、灰褐色和灰绿色,强风化层厚1~3 m,而且岩石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
变质砂岩和辉绿辉长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但岩层薄,裂隙较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板岩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构成岩体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层。
总体来看,出露地表的岩体受地质构造运动和物理风化作用影响已相当破碎,一般呈碎裂状和镶嵌状,力学强度大大降低,在重力和地表水作用下,易形成小规模崩塌或滑塌,为泥石流提供大量固体物源[1]。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大陆、大洋、岛屿等构成。
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对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的分类和划分。
它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资源分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和划分结果。
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1. 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是地壳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包括断裂、褶皱、地块等。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与岩溶构造特征联系密切,可以将其划分为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2. 地壳构造特征地壳是指地球表面到几十千米深度的地球部分。
不同地壳构造特征反映了地质历史的不同阶段,也可以作为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依据。
例如,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皖南-赣北造山带,是华北地块向南的挤压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3. 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等,与地球内部结构有关。
通过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界限。
例如,中国北方的华北克拉通是一个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壳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
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1.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构造单元,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地形复杂,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
2. 辽东半岛辽东半岛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鸭绿江与辽河之间的地带。
它是中国大陆边缘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这个地区的构造造山带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之一。
3. 扬子地块扬子地块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
它的特点是地壳稳定,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盆山对应关系地区之一。
4.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区。
它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地壳相对稳定,地震少,农业资源丰富。
5.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青藏高原构造
两种观点第一种为印象派观点,即传统的用某种背景中主要构造的发展顺序来预测其它地区构造发展顺序的观点,具有主观性。
本文强调了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过去50Ma来的演化历史,试图反映20世纪末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的研究程度。
第二种为新印象派观点,即识别出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导致发生造山作用的那些过程,并探讨在定义造山带行为时这些作用过程是怎样在一起进行活动的。
其本质是要了解整体,必须先了解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而言,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今天定义这个特殊体系的行为时必不可少的作用过程是什么?它们在时间上能够向后回溯多远?它们能够告诉我们关于造山作用更多的什么样的信息?目录0 引言 (1)1 地形特征 (2)2 区域地质 (2)2.1北喜马拉雅带 (2)2.2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4)2.2.1 北喜马拉雅组成 (4)2.2.2 新特提斯洋底组成 (5)2.2.3 印度板块组成 (5)2.2.4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外来岩块 (5)2.3碰撞后的磨拉石盆地 (6)2.4西藏带 (6)2.5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 (7)2.6高喜马拉雅带 (8)2.7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10)2.8低喜马拉雅带 (11)2.9低喜马拉雅结晶异地岩体 (12)2.10亚喜马拉雅带 (13)2.11山间盆地 (13)3 喜马拉雅和藏南的构造历史 (13)3.1原喜马拉雅阶段(白垩纪~早始新世) (14)3.2始新喜马拉雅阶段(中始新世-晚渐新世) (14)3.3新喜马拉雅阶段(中新世早期-现在) (16)4 喜马拉雅碰撞后缩短量的估计 (23)5 中生代-第三纪的变质历史 (24)6 一种新印象派观点 (28)从两种不同观点来看喜马拉雅和藏南的大地构造Hodges K.V.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mbridge, Massachusetts 02139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2000,V ol.112,No.3, pp:324-350【摘要】:喜马拉雅和藏南为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复杂的大陆响应提供了一种空前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的实际问题。 自 $%&’年以来, 先后有许多学者对本
$()’] 区大地构造单元作过划分和研究 [ , 但如何应用板
块构造观点来划分大地构造单元,还有许多值得探 讨之处, 关键在于确立构造单元划分准则。 全球岩石圈构造演化分为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 石圈两种构造演化体制。这两种构造演化体制既有 平行发展、 相互影响、 互有联系的一面, 又有通过大 陆岩石圈拉伸裂离和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实现两种 机制互相转换的一面。 我们认为, 从地球表面出现海 ( 洋)陆分异或岩石圈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之后, 全球岩石圈构造演化开始进入这两种构造体制演化 和相互转换的发展阶段,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演化就 是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换 的标志。这两种构造体制在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一些 动力学上互相联系的构造单元,但大洋岩石圈构造 体制演化中形成的一些构造单元大多已消失,仅有 部分印记残存在弧盆系和碰撞结合带中,而大陆岩 石圈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一些构造单元保存较好。 这些保存较好的和从印记中反映出来的构造单元信 息, 正是我们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础。
! 泛华夏大陆早古生代秦祁昆构造区 !&华北陆块: !&#&阿拉善地块
褶皱) 带 !&#!华北陆块南缘早古生代中晚期弧后盆地( 岩浆弧带 !&#$肃南 #景泰早古生代中晚期( ’— ()
碰撞结合带和班公湖 # 丁青 # 碧土 # 昌宁 # 孟连结合 带为界, 自北东向南西划分为三大构造区( 图&) 。 泛华夏大陆早古生代秦祁昆构造区: 早古生代 昆仑山以北奥陶纪多岛弧 # 盆系统的形成受原特提 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双重制约, 与东南亚多岛弧盆系 受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双向俯冲相类似。早古生代 泛华夏大陆西部边缘存在近东西向的昆仑前锋弧, 在其北侧, 塔里木、 柴达木、 祁漫塔格、 阿尔金、 祁连 山、 拉脊山等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多岛弧、 弧后海底 扩张与弧后盆地萎缩、 俯冲消亡和弧 # 弧碰撞、 弧# 陆碰撞的演化历史。碰撞之后该区的大部分地区于 泥盆纪已转化为陆地, 成为泛华夏大陆群华北陆块 西南缘的一部分;在石炭 — 二叠纪碰撞后的地壳伸 展背景下又形成了裂陷或裂谷盆地。 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 — 三叠纪羌塘 # 三江构造 区: 从昆仑前锋弧和康滇陆缘弧以“ 日本群岛裂离 型” 裂离出唐古拉 # 他念他翁残余弧, 构成泛华夏大 陆西南缘的晚古生代前锋弧。夹持于该前锋弧与早 古生代昆仑前锋弧之间的羌塘、澜沧江、昌都、 兰 坪、 金沙江、 中咱、 义敦、 甘孜 # 理塘等地的广大区域
地调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 “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 成果。 !""$$1%"""*% ) 作者简介: 潘桂棠, 男,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从事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研究。 $%&$ 年生,
."!
地 质 通 报 !"#$#!%&’ $ ()$$"*%+ #, &-%+’
或晚古 !#*&#奥依塔格 &库地 &苏巴什 &东昆中结合带( 生代裂谷带) 含前寒武纪岩块、 海山和洋岛残块) !#*&!南昆仑残余弧(
#+印度陆块: #+&#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褶冲带:
浅水 1 深水沉积 #+&#&#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北带( 带, 或拉轨冈日断隆带) 浅水沉积带) #+&#&!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南带(
第 !$ 卷第 $$ 期gt;?@.!$ , ;?.$$ ;?A., !""!
!""! 年 $$ 月
2345426705 89553:6; 4< 7=6;0
・ 基础调查与研究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潘桂棠 李兴振 王立全 丁 俊 陈智粱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 成都 *$""+! ) 摘要: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当前该地区板块构造精细结构研究的关键, 也是板内构造研究的基础 理论问题。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新一轮 $,!’ 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基于多岛弧盆系的形成 是大洋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转换的标志这一认识,将弧 # 弧、弧 # 陆及陆 # 陆碰撞结合带和夹持于其间的陆 块、 岩浆弧划分为一级单元, 构成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基本骨架; 以南昆仑俯冲碰撞结合带和班公湖 # 丁青 # 碧土 # 昌宁 # 孟连结合带为界, 划分出: 泛华夏大 陆 早 古 生 带 秦 祁 昆 构 造 区 、 泛 华 夏 大 陆 晚 古 生 代—三 叠 纪 羌 塘 # 三 江构造区及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瓦纳 # 喜马拉雅构造区。 这样的厘定不仅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质科学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 键 词: 青藏高原; 构造单元划分; 洋陆转换; 区域地质调查 文献标识码: 0 文章编号: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0柴达木陆块: !0#&柴达木前陆盆地 !0#!北祁曼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带
裂陷槽?) !&"祁曼塔格早古生代结合带(
!&&塔里木陆块: !&&#&塔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后造山前陆盆地
逆推带) !&&#!塔里木盆地南缘铁克里克断隆带(
!&!阿北 #敦煌陆块
相当于北祁连结合带) !&$红柳沟 # 拉配泉结合带( 米兰河 # 金雁山) 陆块 !&)阿中( 相当于柴北缘结合带, 有高压麻粒岩) !&%苏吾什杰结合带(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或基底逆冲带 #+&)低喜马拉雅褶冲带 #+&+锡伐利克后造山前陆盆地带
!#*&)麻扎&康西瓦&木孜塔格&西大滩晚古生代结合带 ! 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羌塘 &三江构造区 "#扬子陆块:
秦岭) 地块 "#&#西倾山( 西延可能接玛多 & 玛沁带) "#&!勉县 &略阳结合带(
"$芒康 &思茅陆块: "$&#治多 &江达 &维西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 .))
弧火山岩带
#2!,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进行,人们对青藏高原
及邻区的区域地质特征的认识将深入,并进一步完 善和修正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 本文提交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由成都地质矿产 研究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西南项目办公室、 西 北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 云南地勘局王义昭、 秦 德厚, 西藏地勘局夏代祥, 新疆地勘局张良臣, 青海 地勘局任家琪, 四川地勘局姚冬生, 中国地质大学莫 宣学、 梁定益, 吉林大学李才,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陆松年,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林圻、 翟刚毅, 成都 地质矿产研究所罗建宁、 颜仰基、 雍永源、 徐强、 郑海 翔、 江新胜、 尹福光等, 充分讨论, 并吸纳近期相关图 幅的最新成果汇集而成。3456789: 3 ;和刘宝珺、 李 廷栋、 肖序常、 任纪舜、 许志琴院士, 以及叶天竺、 张 洪涛、 庄育勋、 于庆文教授等十分关心此项工作, 任 纪舜院士精心审阅全文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廖忠礼、 黄朋、 朱弟成、 邓昌蓉、 王春娣等在资料整理和计算 机成图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构造单元划分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在原有板块构造的理论框架中, 全球构造格架
和洲际板块边界是清晰的,但在区域地质调查、 中 比例尺地质填图、 编图中, 板块边界和构造单元划 分是板块构造精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 内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急待解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 !""!#"%#$&
!
大地构造格局
青藏高原内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经嘉玉桥东
$
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见图&。
侧、 扎玉、 碧土 # 梅里雪山西坡, 向南与昌宁 # 孟连结 合带相接, 构成特提斯大洋盆地最终闭合消亡的主 缝合线, 实际上表现为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
$%] 对接带 [ 。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以南昆仑俯冲
记录了晚古生代 — 中生代弧后扩张、多岛弧盆系发 育、 弧# 弧碰撞、 弧#陆碰撞的地质演化历史。 碰撞之 后该区的大部分地区于晚三叠世转化为陆地,并形 成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的裂陷或裂谷盆地。 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 — 中生代冈底斯 # 喜马拉 雅构造区:班公湖 # 丁青 # 碧土 # 昌宁 # 孟连对接带 是冈瓦纳与劳亚 # 泛华夏大陆的分界线,亦即冈瓦 纳大陆的北界。伯舒拉岭 # 高黎贡山属于冈瓦纳晚 古生代 — 中生代前锋弧, 聂荣隆起、 嘉玉桥变质地体 等是前锋弧的残块。在前锋弧的后面( 南侧) 是晚古 生代 — 中生代冈底斯 # 喜马拉雅弧后扩张、多岛弧 盆系发育、 弧 #弧碰撞、 弧#陆碰撞的演化结果。 该区 三叠纪和侏罗纪 — 早白垩世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 目前青藏高原乃至中国大陆内, 保存最好、 最完整的 蛇绿岩“ 三位一体” 组合, 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南俯冲 诱导出的一系列藕断丝连的弧后扩张盆地。
!""! 年
因此, 本文采取时空结构系统性、 层次性、 相关 性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由大洋和大陆岩石圈 两种构造体制演化及通过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和 大陆岩石圈拉伸裂离两种机制实现二者互相转换 中形成的构造单元体一并划出, 首先把板块结合带 和夹持于其间的陆块或岩浆弧作为一级构造单元, 划分出本区构造单元的基本骨架; 然后依次划出次 级构造单元; 之后再根据原、 古、 中特提斯洋闭合造 山后形成的构造不整合界面的空间分布范围, 划分 出相应的原、 古、 中特提斯三大构造域。在大洋构造 体制中划分出板块结合带、 洋内岛弧带或弧地体等 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在大陆构造体制中划出陆 块、 地块、 被动边缘褶冲带、 断隆带、 陆缘弧、 近陆岛 弧、 弧后盆地、 前陆和后陆拗陷带或盆地、 走滑拉分 盆地、 拉伸盆地或裂谷盆地、 推覆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