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缺氧性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性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a9018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b.png)
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细胞利用氧气障碍时,导致细胞代谢异常,进而影响生命活动的病理生理过程。
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复制缺氧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小鼠呼吸、心跳、运动轨迹等指标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箱、生理记录仪、温度计、秒表、呼吸频率计、心跳频率计、运动轨迹记录仪。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硝酸钠。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5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B、C、D、E组。
2. A组: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
3. B组:低氧环境组,置于缺氧箱中,模拟低张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4. C组:血液性缺氧组,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模拟血液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5. D组:组织中毒性缺氧组,腹腔注射氰化钾,模拟组织中毒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6. E组: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组,腹腔注射钠石灰,模拟排除CO2干扰,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7. 每组小鼠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运动轨迹等指标,持续观察72小时。
1. A组小鼠生理和行为正常,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运动轨迹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B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呼吸频率、心跳频率逐渐加快,运动轨迹逐渐变得不稳定,最终死亡。
3. C组小鼠在注射5%亚硝酸钠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逐渐降低,运动轨迹逐渐变得缓慢,最终死亡。
4. D组小鼠在注射氰化钾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迅速降低,运动轨迹逐渐消失,最终死亡。
5. E组小鼠在注射钠石灰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基本稳定,运动轨迹无明显变化,存活时间较长。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9066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病理缺氧实验报告结论
![病理缺氧实验报告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5b597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e.png)
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探讨病理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及其耐受性。
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分析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进一步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结果1.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呼吸幅度增大,肺通气量增加。
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呼吸频率进一步加快,肺通气量显著增加。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使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来代偿缺氧。
2.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出现兴奋和抑制现象。
初期,小鼠表现为精神亢奋、活动增加;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小鼠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现象。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缺氧对血液颜色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的血液颜色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小鼠的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即发绀。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导致机体缺氧程度加重,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4.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个体差异:实验中发现,较小的小白鼠因个体发育不完全,大脑对呼吸中枢更不敏感,故其缺氧能力常大于较大的小白鼠,即存活时间更长。
(2)缺氧瓶的密闭性:缺氧瓶的密闭性越好,进入其中的氧就越少,小白鼠存活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3)钠石灰:钠石灰用于吸收瓶中CO2以排除CO2的干扰。
实验中发现,钠石灰不能有效地吸收CO2,使瓶中存有低浓度CO2,从而促进呼吸,导致本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比前几个班各组的更长。
三、结论1. 乏氧性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使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来代偿缺氧。
2. 乏氧性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小鼠出现精神亢奋、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现象。
3. 乏氧性缺氧导致机体缺氧程度加重,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出现发绀现象。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ecdd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3.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3. 了解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模拟缺氧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评估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仪器: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计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3. 药品:生理盐水、1%咖啡因、0.25%氯丙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1%咖啡因、0.25%氯丙嗪和生理盐水。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4. 将所有小鼠置于缺氧箱中,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
5. 记录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小鼠的代谢水平,增加能量供应;而氯丙嗪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代谢水平,减少能量消耗。
2.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说明咖啡因和氯丙嗪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七、结论1. 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2. 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08f40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c.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新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影响。
3. 了解影响新生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新生小鼠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的影响。
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代谢需求的一种生理状态。
本实验主要模拟以下几种缺氧条件:1. 乏氧性缺氧:通过降低氧浓度,模拟低氧环境。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通过一氧化碳暴露,模拟有毒气体引起的缺氧。
3. 血液性缺氧:通过改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模拟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新生小鼠(体重约1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3. 试剂:生理盐水、一氧化碳、亚硝酸钠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缺氧箱中,逐渐降低氧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缺氧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一氧化碳暴露箱中,逐渐增加一氧化碳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一氧化碳暴露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3. 血液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注射亚硝酸钠。
-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注射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增加,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 当氧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小鼠出现行为异常,如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精品]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精品]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3f1c23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9.png)
[精品]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小鼠的缺氧耐受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不同品系的小鼠在缺氧耐受性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是可遗传的。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Wistar品系小鼠比Sprague-Dawley品系小鼠更耐受缺氧。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单倍型对小鼠缺氧耐受性也有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调节氧化还原状态和代谢途径的基因。
遗传学因素可能通过调节小鼠的代谢途径和能量代谢来影响其缺氧耐受性。
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小鼠在出生后的几周内缺氧耐受性非常低,然后逐渐提高。
一些研究表明,小鼠在3-6个月的时候缺氧耐受性最强,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缺氧耐受性会下降。
年龄因素可能与小鼠的代谢途径、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关。
3. 性别因素性别因素也对小鼠缺氧耐受性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耐受缺氧,可能与雄性小鼠的体重、代谢率和睾酮水平等方面有关。
4. 营养因素适当的营养摄入对小鼠缺氧耐受性也非常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和缺乏某些维生素能够降低小鼠的缺氧耐受性。
此外,葡萄糖和葡萄糖代谢产物也对小鼠的缺氧耐受性造成了影响。
营养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小鼠的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状态来影响其缺氧耐受性。
5. 环境因素综上所述,小鼠缺氧耐受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营养和环境等因素。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机制,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缺氧性的实验报告
![缺氧性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098f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a.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观察不同缺氧程度对小鼠呼吸、心跳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3. 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和代谢异常。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探讨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6只,体重约2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计、心跳计、体温计、显微镜、电子天平、注射器、生理盐水、缺氧剂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组、B组和C 组。
2. 缺氧处理: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轻度缺氧组,C组为重度缺氧组。
- B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箱内,控制缺氧时间为30分钟。
- C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箱内,控制缺氧时间为60分钟。
3.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使用呼吸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呼吸频率。
- 心跳频率:使用心跳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心跳频率。
- 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体温。
- 神经系统反应:观察小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和反应能力。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缺氧程度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A组呼吸频率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呼吸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C组呼吸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且呼吸节律不规律。
2. 心跳频率:A组心跳频率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心跳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C组心跳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且心跳节律不规律。
3. 体温:A组体温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体温在缺氧过程中略有下降,C组体温在缺氧过程中明显下降。
4. 神经系统反应:A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表现正常,B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出现运动迟缓、反应迟钝,C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自己的)
![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自己的)](https://img.taocdn.com/s3/m/42c62fcc0c22590102029dd3.png)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一.实验目的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2.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器械:手术剪、镊子、注射器、测耗氧装置、滤纸、电子称药物: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液、钠石灰实验动物:小鼠三.实验步骤一、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检查测耗氧装置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测呼吸频率。
3.分组:模型组1:给模型组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然后把它放置室温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实验组1:给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l/10g体重,放到磨口瓶里并置入冰浴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软木塞塞紧瓶口,另一端置入量筒中,记录液平面,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观测指标及项目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2) 测定总耗氧量(A ml)3) 计算总耗氧率(R%)4) 实验前、冰浴中、实验中均每隔五分钟测一次呼吸频率5)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6) 活动情况7)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模型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射生理盐水0.2ml,开始计算时间实验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立刻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开始计算时间3.将两只小鼠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小鼠的活动。
4.观察指标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2)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3) 活动情况4)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四.实验结果实验一实验二五.讨论实验一 氯丙嗪、低温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氯丙嗪和低温的生理作用。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cb5ffe2102de2bd9605888a.png)
类型
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 氧,又称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
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CO中毒
亚硝酸钠中毒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 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 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氰化物中毒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 对处理因素敏感、反应稳
定、经济可行、容易获得 处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 因素等 观察指标:常规指标、特征性指标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的原则:
确定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各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其效应
意义:通过它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和药品
实验方法
列表记录相关的实验指标的结果
讨论分析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模型和检测小白鼠耗氧 量的方法
【实验动物】
周龄鼠 成年鼠 老年鼠
(>25 g)
注意:实验前记录小鼠的体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药品:
钠石灰(NaOH· CaO) 1%咖啡因(小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 0.1ml/10g) 0.25%氯丙嗪 (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 0.1ml/10g)
基本要求:是除了实验因素作有计划的变
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尽量 保持一致
重复的原则:保证科研成果的可靠性
实验的过程反复多次重复
实验中所用的方法可重复进行
随机化的原则:减少抽样误差
随机化:研究的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 抽取的,抽取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相等机 会被抽取
乏氧性缺氧实验报告
![乏氧性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4bef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4.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乏氧性缺氧对小鼠生理的影响。
2. 观察和分析乏氧性缺氧对小鼠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3. 探讨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乏氧性缺氧,又称低张性缺氧,是指由于外界氧分压低或呼吸系统通气、换气机能障碍等,引起组织供氧不足的一种缺氧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乏氧环境,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探讨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硝酸钠溶液、0.1%氰化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标记为甲组(对照组)和乙组(实验组)。
2. 将甲组小鼠放入正常环境中饲养,乙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
3. 缺氧瓶中放入适量的钠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模拟乏氧环境。
4. 将缺氧瓶密封,记录开始时间。
5. 每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乙组小鼠的呼吸、心率、活动状况,以及皮肤、黏膜的颜色变化。
6. 当乙组小鼠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记录死亡时间。
7. 实验结束后,对乙组小鼠进行解剖,观察肺、心脏、肝脏等器官的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乙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呼吸逐渐变浅、变慢,心率加快,活动能力下降。
2.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乙组小鼠出现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甚至出现发绀。
3. 乙组小鼠死亡时间为60分钟,明显短于甲组小鼠。
4. 解剖发现,乙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心脏出现肥大、扩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
六、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对小鼠的呼吸、循环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变浅、变慢,心率加快,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死亡。
2. 缺氧环境下,小鼠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甚至出现发绀,说明缺氧导致血红蛋白氧合程度降低,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
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ac535d2b14e852458fb5718.png)
科研设计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用小白鼠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复制不同缺氧类型的模型,观察小白鼠的呼吸节律、皮肤黏膜的变化,观察不同耐氧耐受性因素的影响。
【结果】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变青紫色;注射氯丙嗪的小鼠先呼吸变缓慢,活动迟缓,之后呼吸加快;另一只小鼠呼吸急促,活动活跃;之后呼吸逐渐减弱。
小鼠A总耗氧量为0.01067,小鼠B总耗氧量0.00664 。
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色变为暗红色;用亚甲蓝解救后的小鼠,血液、肝脏颜色仍为鲜红色。
【结论】当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降低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时,其代谢率会降低,组织细胞耗氧量减少,而增强机体的缺氧耐受性;氯丙嗪能够缓解缺氧,使小鼠存活时间更长;亚甲蓝为还原剂,可抑制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反应。
关键词:缺氧类型;缺氧耐受性;氯丙嗪;亚甲蓝Abstract:【Objective】copy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oxia model, to observe oxygen to breathe as different types of variation and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of skin mucous membrane; Observe different condi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o anoxia tolerance;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ypothermia therapy hibernate; Master control experiment and contro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mportance.【Method】established in mic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pying, oxygen types of model different mice breathing rhythms observe the changes skin mucous membrane, and observe differe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oxygen resistance tolerance.【Aesult】mice after the color of skin and mucosa oxygen variable green purple; The mice injected chlorpromazine breathing become slow, activity first after delay, breathe faster; Another mice shortness of breath activity; After breathing decreased. Mice for A total oxygen consumption 0.01067, 0.00664 total oxygen consumption mouse B. Mice sodium nitrite, blood and liver after the poisoning color into wine; After with methylene blue rescue the mice, blood and liver are still bright red color.【Conclusion】when animal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uppression and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in animal and their metabolic rate can be reduced, tissue cell oxygen consumption reduced and increase the body's anoxia tolerance; Chlorpromazine can alleviate hypoxia, make mice live longer; Methylene blue as reducing agent, can restrain sodium nitrite toxic reaction in mice.Keyword:Anoxia type; Anoxia tolerance; Chlorpromazine; Methylene blue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67fbb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1.png)
健康状况
总结词
小白鼠的健康状况对其缺氧耐受性具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通常具有更高的缺氧耐受性。良好的健康状况意味着更好的生理功能、更强的 免疫力和更稳定的内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缺氧耐受性。
03
环境因素
温度
低温环境
在低温环境下,小白鼠的缺氧耐 受性会降低,因为低温会导致身 体代谢率降低,氧气利用效率下 降。
脂肪
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为小白鼠提供能量,维 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过量的脂肪摄入可 能导致肥胖等问题,降低小白鼠的缺氧耐受
性。
抗氧化剂与抗炎剂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A和硒等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小白 鼠的缺氧耐受性。
抗炎剂
长期慢性缺氧可能导致炎症反应,而抗炎剂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提高小白鼠的缺氧耐受性。
品系差异
品系差异是指同一品种小白鼠不同品系之间在缺氧耐受性方面的差异。不同品系 小白鼠在遗传背景、生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也 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品系的小白鼠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糖酵解能力,能够在缺氧 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较好的生理状态;而另一些品系的小白鼠可能对缺氧 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缺氧的损伤。
05
药物与化学物质
麻醉剂
麻醉剂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某些麻醉剂如巴比妥类药物和丙泊酚等,可能会降低小 白鼠的缺氧耐受性,因为它们会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 导致缺氧加重。
不同麻醉剂对缺氧耐受性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麻醉剂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不同,一些麻醉 剂可能对缺氧耐受性影响较小,更适合用于需要长时间 缺氧的实验。
有毒化学物质对缺氧耐受性的 影响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12fc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6.png)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缺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被置于缺氧环境中,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中生活。
实验组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缺氧环境中。
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以及组织样本。
结果与讨论1. 缺氧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改变。
他们的活动减少,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甚至出现晕厥的症状。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保持正常的行为表现。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行为受到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所致。
2. 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们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增加。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理指标保持稳定。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生理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
3. 缺氧环境对小鼠组织样本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组织样本发生了明显变化。
肺组织中出现充血和水肿,心肌组织中出现坏死和纤维化。
而对照组小鼠的组织样本保持正常。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组织结构受损,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环境对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样本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代谢异常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
因此,保持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对于维护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缺氧耐受性的调节机制,寻找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关键因素。
这有助于开发针对缺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cd2cd01e518964bcf847c78.png)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实验目的](1)通过复制乏氧性、血液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3)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
[实验动物、药品与器材]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碎冰块,无氧水(用时临时配制);小鼠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1ml、5ml注射器,粗天平,1000ml烧杯[观察指标]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血液(肝)颜色[实验原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除受缺氧程度和发生速度影响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本实验①通过给予小白鼠中枢兴奋剂和抑制剂,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谢状态,观测动物的代谢耗氧量及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②通过改变小白鼠所处的环境温度,观测高温与低温情况下小白鼠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③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观测小白鼠在高浓度CO2情况下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计算代谢耗氧率以探讨环境中CO2浓度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④通过三次预缺氧实验,检测同样指标,观察预适应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1.机体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10ml/k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10m1/kg,待动物安静后;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 /kg。
⑵约15~20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的缺氧瓶中(瓶中钠石灰大约5g),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呼吸,唇色,活动等),密闭后开始计时。
⑶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准确计算存活时间(t)。
⑷用测耗氧量装置测量小鼠的耗氧量(见附录及图示)。
按下公式计算小白鼠的耗氧率(R):耗氧率[ml/(g.min)]=耗氧量/体重(g)/存活时间2.环境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d97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
4. 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10只。
2. 实验仪器:呼吸频率计、心率计、血液pH计、注射器、玻璃管、缺氧装置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1%氰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第一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第二组(低张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过通入氮气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4. 第三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5. 第四组(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6. 第五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1%氰化钾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7.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2. 低张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30分钟。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40分钟。
5.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迅速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等。
2. 不同类型缺氧的影响:低张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相似,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
小白鼠病生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病生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726f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f.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探讨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3. 了解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瓶、呼吸频率计、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咖啡因、乌拉坦、亚硝酸钠、氰化钠等。
(一)实验分组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分别为:1. 对照组:正常生理盐水灌胃。
2. 乏氧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氧气含量降低至5%以下,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3. 血液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亚硝酸钠灌胃,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 循环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氰化钠灌胃,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5. 组织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咖啡因灌胃,导致呼吸中枢兴奋,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指标:记录每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存活时间、活动状况等。
2.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60分钟。
2. 血液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50分钟。
3. 循环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40分钟。
4. 组织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70分钟。
5.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功能正常,存活时间超过120分钟。
四、讨论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缺氧导致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缩短。
这表明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 血液性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血液性缺氧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小白鼠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缺氧耐受性实验报告
![缺氧耐受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b063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7.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缺氧耐受性是指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探讨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2. 分析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3. 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体重20-25g。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氧分压测定仪、血液分析仪等。
3. 实验方法:(1)缺氧模型建立:① 乏氧性缺氧:将小鼠置于缺氧箱中,控制箱内氧浓度为10%。
② 低氧性缺氧:将小鼠置于模拟海拔3000m的高原环境中。
③ 组织中毒性缺氧: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造成血液性缺氧。
(2)缺氧耐受性观察:① 记录小鼠在不同缺氧模型下的存活时间。
② 观察小鼠呼吸频率、节律和活动能力的变化。
③ 分析血液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20±15)min,呼吸频率和节律明显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2. 低氧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00±10)min,呼吸频率和节律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80±10)min,呼吸频率和节律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4. 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在不同缺氧模型组中均有明显下降。
五、分析与讨论1. 缺氧对小鼠的影响: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频率加快、节律紊乱,活动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缺氧均能影响小鼠的缺氧耐受性。
2.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低氧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对小鼠的影响程度不同。
(2)缺氧程度:缺氧程度越高,小鼠的缺氧耐受性越差。
(3)个体差异:不同小鼠的缺氧耐受性存在差异。
3. 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参考,如提高患者氧疗效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等。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机制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ee29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e.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受到影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为了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分析缺氧的机制。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如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分析缺氧对小鼠血液颜色、耗氧量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的复制:- 乏氧性缺氧:将小鼠放入密闭容器中,逐渐降低容器内的氧气浓度。
- 血液性缺氧:通过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或氰化钾等物质,降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
- 组织中毒性缺氧:通过注射一氧化碳等物质,阻断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
2.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和深度-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翻正反射、肌肉紧张度等)- 血液颜色变化- 耗氧量3. 数据分析:- 通过记录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分析缺氧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1. 呼吸系统:-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和深度无明显变化。
2. 中枢神经系统:-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出现翻正反射减弱、肌肉紧张度降低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血液颜色:-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血液颜色变暗,呈紫红色,提示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血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 耗氧量:-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耗氧量明显增加,以维持生命活动。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耗氧量无明显变化。
五、机制分析1. 呼吸系统:- 缺氧条件下,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以提高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动物小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动物小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cddea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的影响。
3. 分析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药品: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美兰、亚硝酸钠。
3. 实验仪器: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注射器、剪刀、镊子、天平、烧杯、恒温水浴箱。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缺氧模型复制:- 乏氧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满二氧化碳,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组:小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3.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 血液色泽-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存活时间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明显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30分钟。
2.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40分钟。
3.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组:小鼠呼吸频率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50分钟。
4.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组:小鼠呼吸频率增加,血液色泽变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兴奋,存活时间为(平均)60分钟。
5. 对照组:小鼠呼吸频率、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均正常。
五、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包括呼吸频率、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老鼠缺氧性实验报告(3篇)
![老鼠缺氧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d508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生物体死亡。
为了研究缺氧对老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项缺氧性实验,旨在观察不同缺氧条件下老鼠的生理反应、耐受性及存活时间。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缺氧条件下老鼠的生理反应,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指标的变化。
2. 分析缺氧对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观察老鼠的行为变化。
3. 研究不同缺氧条件下老鼠的耐受性及存活时间,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体重20克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10只。
2. 实验仪器:氧气浓度计、呼吸频率计、心率计、体温计、电子秤、缺氧箱、温度计、湿度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氯丙嗪、美兰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五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B、C、D、E组。
2. A组:正常对照组,置于普通环境中。
3. B组:低氧组,将小白鼠放入氧气浓度为10%的缺氧箱中。
4. C组:高氧组,将小白鼠放入氧气浓度为40%的缺氧箱中。
5. D组:CO中毒组,向缺氧箱中通入一定浓度的CO气体,使小白鼠吸入。
6. E组:混合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同时含有CO气体和低氧环境的缺氧箱中。
每组小白鼠分别观察以下指标:(1)呼吸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呼吸频率。
(2)心率:每10分钟记录一次心率。
(3)体温:每15分钟记录一次体温。
(4)行为变化:观察老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等。
(5)存活时间: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频率实验结果显示,B组、C组、D组、E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均高于A组。
其中,B组呼吸频率最高,其次是C组、E组、D组。
这表明低氧和高氧环境均可影响老鼠的呼吸频率,且低氧影响更为显著。
2. 心率实验结果显示,B组、C组、D组、E组小白鼠的心率均高于A组。
其中,B组心率最高,其次是C组、E组、D组。
这表明缺氧环境对老鼠的心率有显著影响,且低氧影响更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乏氧性、血液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3)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
[实验动物、药品与器材]
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碎冰块,无氧水(用时临时配制);小鼠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1ml、5ml注射器,粗天平,1000ml烧杯
[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血液(肝)颜色
[实验原理]
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除受缺氧程度和发生速度影响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本实验
①通过给予小白鼠中枢兴奋剂和抑制剂,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谢状态,观测动物的代谢耗氧量及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②通过改变小白鼠所处的环境温度,观测高温与低温情况下小白鼠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③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观测小白鼠在高浓度CO2情况下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计算代谢耗氧率以探讨环境中CO2浓度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④通过三次预缺氧实验,检测同样指标,观察预适应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1.机体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10ml/k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10m1/kg,待动物安静后;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
⑵约15~20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的缺氧瓶中(瓶中钠石灰大约5g),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呼吸,唇色,活动等),密闭后开始计时。
⑶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准确计算存活时间(t)。
⑷用测耗氧量装置测量小鼠的耗氧量(见附录及图示)。
按下公式计算小白鼠的耗氧率(R):耗氧率[ml/(g.min)]=耗氧量/体重(g)/存活时间
2.环境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缺氧瓶3只,分别放人钠石灰约5g。
⑵取1000m1烧杯2个,一个加入碎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至0~-4℃,另一个加入
热水,将温度调至40~42℃。
⑶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内,两只缺氧瓶分别放入盛有冰水和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室温中,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呼吸等,塞紧瓶塞开始计时。
⑷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t),并立即从烧杯内取出缺氧瓶,置室温中平衡15min。
⑸以下方法同1的(4)步骤。
3.CO2浓度增高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人有钠石灰和无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开始计时。
⑵以下方法同1的(3)、(4)步骤。
4.预缺氧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开始计时,记录其中1只出现喘息、直至死亡的时间。
另1小鼠当出现剧烈喘息呼吸时,记录喘息出现的时间,立即将瓶塞打开,恢复常氧15分钟,然后盖紧瓶塞,进行第二次同样的缺氧实验,恢复10分钟后,进行第三次缺氧实验,恢复10分钟后,进行第四次缺氧,直至小鼠死亡,同样记录小鼠出现喘息的时间及直至死亡的时间。
⑵以下方法同1的(4)步骤。
[实验结果与讨论]
1.为什么说我们复制的缺氧模型属于乏氧性缺氧?
缺氧瓶内的空气是与外界大气不通的,家兔在呼吸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入瓶内的氧气,呼出CO2,呼出的CO2被NaOH吸收,瓶内气体的氧分压不断下降,而不伴有CO2的增高,家兔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不断下降,造成了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供应组织的氧不足,导致缺氧,这是一个单纯的急性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缺氧过程中呼吸的改变
最初可以见到呼吸加深加快,这是由于:
(1)缺氧导致PaO2的降低,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反射弧的构成:窦神经为传入神经);
(2)缺氧导致酸性产物增多,也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量,这是一种代偿性反应。
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使呼吸减弱、减慢,甚至于停止。
除了缺氧以外,呼吸加快后CO2排出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
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导致的呼吸兴奋作用和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是同时存在的,直不过随着缺氧的加重,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已不足以克服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最终导致呼吸障碍。
3.缺氧过程中循环的改变
最初可以观察到:血压↑、心率↑。
导致心率↑的原因有:
(1)过去认为心率加快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后反射性引起的。
但实验证明,在控制呼吸不变的情况下,缺氧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心率变慢。
所以缺氧时心率加快可能是通气增加、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使心率加快。
(2)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
导致血压↑的因素有:
(1)缺氧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2)胸廓呼吸运动及心脏活动增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
(3)缺氧使皮肤、腹腔器官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
当缺氧进一步加重以后,可以出现心律失常和BP↓。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功能受损,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可以发生心律失常。
导致BP↓的原因有:
(1)缺氧严重时,心肌细胞代谢障碍,收缩力下降;缺氧所致的酸中毒和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可以直接抑制心肌,使收缩力下降;
(2)呼吸中枢抑制导致胸廓运动减弱,导致静脉回流减少;缺氧导致的酸中毒使外周血管扩
张,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4. 缺氧过程中血液系统的变化
如果是慢性缺氧,血红蛋白会显著增高,慢性缺氧导致红细胞增多主要是骨髓造血增强所致。
当低氧血流流经肾脏时,可刺激肾小管旁间质细胞,使生成并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后者促使干细胞分化成原红细胞,并促进其分化、增殖和成熟,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使骨髓内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释放入血液。
急性缺氧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肝和脾的储血库收缩,肝窦和脾窦的血液进入血循环,这部分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重高,而血浆成分相对较少,所以进入血循环后,导致红细胞的比例有所升高,或者不明显,所以血红蛋白的量略有升高或不升高。
5.缺氧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缺氧前行夹闭颈总动脉反射,观察到血压↑,心率↑。
夹闭颈总动脉影响的反射是减压反射。
在减压反射中反射弧的组成:血压↑→动脉管壁所受的机械牵张↑→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延髓腹外侧血管运动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心率↓,动脉血压↓。
用线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后,动脉管壁所受的机械牵张↓,对减压反射有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们考虑一下。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延髓腹外侧血管运动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心率↑,动脉血压↑。
当血压下降至1/2时,行颈总动脉夹闭反射,血压和心率无改变。
机理:神经系统耗氧量最高,对缺氧的耐受性也最差。
缺氧严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甚至小时,所以夹闭反射减弱或消失.
6. 停止缺氧后,呼吸和血压的改变。
呼吸和血压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