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1.2.1配方法(2)名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1.2.1配方法(2)名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1.2.1配方法(2)名师教案

21.2.1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王鹏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3.会利用配方法熟练灵活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学习重点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学习难点 配方法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

(1)化二次项系数为1:两边同除以 二次项的系数 ; (2)移项:将含有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 一半的平方 ; (4)将原方程变成()2

x m n +=的形式;

(5)判断右边代数式的符号,若0n ≥,可以直接开方求解;若0n <原方程无解.

2.预习自测

(1)()2

2

________8+=++x x x

【知识点】配方法

【思路点拨】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1.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和配方的目的.

2.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答案】()2

28164x x x ++=+ (2)()2

2

________-=+-x x x

【知识点】配方法

【思路点拨】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

()2

2

2___82____x x x ++=+

【知识点】配方法

【思路点拨】先将二次项系数提出来,再按照二次项系数为1的进行配方. 【解题过程】()()2

2228824422x x x x x ±+=±+=±

【答案】82±±,

(4)

()2233___3____4x x x -+=-

【知识点】配方法

【思路点拨】先将二次项系数提出来,再按照二次项系数为1的进行配方. 【解题过程】

【答案】1

32

±±,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 + n )2=p (p≥0)的一元二次方程. (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特别地,移项后方程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方程的根不一定全是实际问题的解,但是实际问题的解一定是方程的根. 2.问题探究

●活动① 以旧引新 (1)()

2

2

9________x

x x ++=+

能用上节课学过的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法将问题(1)解决吗?

学生答: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是81

4,所以结果为:

2

2819942x x x ??

++=+ ???

老师问:根据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法,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么将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方?

学生答:先将二次项的系数提出来,将括号内的二次三项式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按照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法进行配方. 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 (2)2

3612

x x --

解:

()

()()2222

36123243153115

x x x x x x --=--??=--??

=--

【设计意图】由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方得出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方的方法.

●活动② 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那我们试着解一下方程: (3)2

36120x x --=

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一): 有的学生采用方法(二):

()()()()(

)

222

2

2

2

12361203240

3150311503115

15

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222

2

1236120240

150

15

111x x x x x x x x x --=--=--=-=-===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单

【设计意图】问题(3)学生联想、尝试、对比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引导下,解决了一个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归纳、整理,体会降次的必要,获得降次的方法,理解数学化归思想重要意义. ●活动③ 集思广益,归纳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

(1)二次项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

(2)移项:将含有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将原方程变成()2

x m n +=的形式;

(5)判断右边代数式的符号,若0n ≥,可以直接开方求解;若0n <原方程无解. 【设计意图】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二 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活动① 配方法的练习

例1.已知()2

2212x x a b x c ++=+,

求,,a b c 的值.

【知识点】 配方法

【解题过程】 ()

()

22

2

212269232918,2,3

x x a

x x x a b c ++=++=+∴=?===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先将二次项系数提出来,括号内部分再按照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答案】 (1)18,2,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配方法的本质. 练习1.已知()2

24x x a b x c --+=+,

求,,a b c 的值.

【知识点】 配方法

【解题过程】

()

()()

2

222

44424,1,2

x x a b x c x x x a b c --+=+=-++=-+∴=-=-=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先将二次项系数提出来,括号内部分再按照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答案】 (1)-4,-1,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配方法的本质. 例2. 二次三项式2243x x ++的值( )

A.小于1

B.大于1

C.大于等于1

D.不大于1 【知识点】 配方法

【解题过程】()()()222

2

243

221213

211

2101

x x x x x x ++=++-?+=+++≥∴≥Q 原式

【思路点拨】将二次三项式配方,然后根据平方大于等于0,求出最值. 【答案】 C

练习2. 已知代数式2916x k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A.12 B.12± C.24 D.24± 【知识点】 完全平方式

【解题过程】

()

()2

29163423424

x kx x k ++=±∴=??±=±

【思路点拨】根据()2

222a b a ab b +=++,一次项的系数等于2倍,a b 系数乘积. 【答案】 D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配方法的本质. ●活动② 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3 . 用配方法解方程:2213m m += 【知识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

22

2

2

2

12231

331324243141631443144

1

1,2

-=-??

??-+=-+ ? ?

??

????-= ?

??-=±

==

m m m m m m m m m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化成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将方程化成()2

x m n -=的形式,直接开方法求解. 【答案】1211,2

m m ==

【设计意图】感受配方法解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 练习3.用配方法解方程:22740x x +-= 【知识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

22

2

2

2

12274

7772244781416794479441

, 4.

2

+=????++=+ ? ?

????

?

?+=

???+=±=-±

==-x x x x x x x x x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化成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将方程化成()2

x m n -=的形式,直接开方法求解. 【答案】121,42

x x ==-

【设计意图】感受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

例4.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用配方法可求得实数解的方程是( )

A.246x x +=-

B.2245x x -=

C.2

45x x -= D.222x x +=-

【知识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2

22.46,442,22A x x x x x +=-∴++=-∴+=-,无实数解;

()2

222557.245,2,211,1222B x x x x x x x -=∴-=∴-+=+∴-=,有实数解,但方程两边同时加

上的数不是4;

()2

22.45,4454,29C x x x x x -=∴-+=+∴-=有实数,且方程两边同时加上的数是4;

()2

22.22,2121,11

D x x x x x +=-∴++=-+∴+=-,无实数解.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将方程化成()2

x m n -=的形式.若0n ≥,则有实数解.同时注意所加的数是否是4. 【答案】C

练习4.下列配方有错误的是( )

()()()2

2

2222

2

2

.41025.68031797.2760.3420322

416--=-=++=+=?

?--=-=

-+=+= ??

?化为化为化为化为A x x x B x x x C x x x D x x x

【知识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

()()()2

222222

2

2

2222222

.410,4414,25.680,6989,31

7777797.2760,3,3,2244416.3420,91260,912464322

A x x x x x

B x x x x x

C x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x x --=∴-+=+∴-=++=++=-+∴+=??????--=-=∴-+=+∴-= ? ? ??????

?-+=∴-+=∴-+=-+∴-=-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将方程化成()2

x m n -=的形式. 【答案】D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知识后选取不同类型的方程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展提升,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③ 综合应用

例5. 若代数式2

2

22208580x y y x ++-+=,则x y +的值是 . 【知识点】 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配方法 【解题过程】

()()

22222

222208*********

250

20,502,53

x y y x x y y x x y x y x y x y ++-+=++-+=-++=-=+===-+=-

【思路点拨】将方程化成()()22

x m y n a +++=的形式. 【答案】-3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知识后选取不同类型的方程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展提升,出现了两个未知数的方程,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练习5. 已知实数,x y 满足2

2

24848x y xy y ++=-,求,x y 的值. 【知识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

()()()()

22222

222

2

2484824242440

20

222

x y xy y x y xy y

x

xy y y y x y y x y y x y ++=-++=--++++=-++==?∴?

=-?=-?∴?

=-?

【思路点拨】将方程化成()()22

0x m y n +++=的形式.

【答案】2

2x y =-??=-?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知识后选取不同类型的方程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展提升,出现了两个未知数的方程,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原方程化为()002≠=++a c bx ax 的形式;

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3.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化二次项系数为1;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原方程变形为(x +m )2=n 的形式;

6.若n 为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正数,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负数,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重难点归纳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

1)一化:化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x 2+

a b x +a

c =0 2)二移: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x 2+

a b x =–a

c

3)三配:①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 2+a

b x +(a

b 2)2 =–a

c

+(

a

b 2)2

的形式; ②方程左边变形为一次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为一个常数;2

22424b b ac x a a -?

?+=

??

? 4)四解:①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此时需保证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否则原方程无

解;x +a

2b

= 2a

±

②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两根;x =

2.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 2+2ab +b 2=(a +b )2

3.配方法解方程的步骤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可不必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而是将方程配成(mx +n )

2

=n 的形式,再直接开平方降次求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是两边同时除以a ,而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是提取a ,要注意区别.

(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

1.下列方程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

A .x 2+1=0

B .(2x +1)2=0

C .(2x +1)2+3=0

D .2

12x a a ??-= ???

【知识点】直接开方法判断有无实数解. 【解题过程】

()()22

22.10.210.2130

1..2A x B x C x D a a =-<+=+=-

-= ???无法判断正负

【思路点拨】原方程变形为(x +m )2=n 的形式;若n 为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正数,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负数,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答案】B

2.将代数式x2+4x-1化成(x+p)2+q的形式()

A、(x-2)2+3

B、(x+2)2-4

C、(x+2)2-5

D、(x+2)2+4

【知识点】配方法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x2+4x-1=x2+4x+4-4-1=(x+2)2-5

【思路点拨】根据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

【答案】C

3.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x2+4x+1=0的第一步是把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题过程】解:﹣3x2+4x+1=0,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x2﹣4

3x﹣1

3

=0,

则此方程用配方法解时的第一步是把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3.

【思路点拨】配方法解方程时,首先将方程二次项系数化为1,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然后在方程左右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为一个非负常数,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答案】-3

4.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变形为(x+h)2=k,则h=,k=.

【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题过程】解:原方程可以化为:

231

0 22

x x

++=,移项,得

x2+3

2x=﹣1

2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

x2+3

2x+

2

3

4

??

?

??

=﹣1

2

+

2

3

4

??

?

??

配方,得

2

31

416 x

??

+=

?

??

比较对应系数,有:

3

4

1

16

h

k

?

=

??

?

?=

??

【思路点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答案】故答案是:3

4、1

16

5.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x2﹣1=12x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4x2﹣1=12x,

4x2﹣12x=1,

x2﹣3x=,

x2﹣3x+9

4=1

4

+9

4

(x﹣3

2)2=5

2

x﹣3

2

2

x1

=

33

222

+

+=x2

=

33

222

-=;

【思路点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答案】x1

,x2

6.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9x2﹣12x=1.【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题过程】解:方程变形得:x2﹣4

3x=1

9

配方得:x 2﹣43

x +459

9

=,即(x ﹣23

)2=59

开方得:x

233

=±, 解得:x 1

=23,x 2

=23

【思路点拨】方程变形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配方,开方即可求出解. 【答案】x 1

=23,x 2

=23

能力型 师生共研

7.用配方法解方程:2

(21)(32)7x x x -=+-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

222222

12(21)(32)744132768691

31

314,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思路点拨】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答案】124,2x x ==

8.求2272x x -+ 的最小值 . 【知识点】配方法

【解题过程】2222

272

722

274949

2()22

21616

733332488x x x x x x x -+?

?=-+ ???=-+-?+?

?=--≥-

??

? 【思路点拨】将二次三项式配方,然后根据平方大于等于0,求出最值. 【答案】33

8

-

探究型 多维突破

9. 求代数式22811x x -+-的最大值. 【知识点】配方法求最值 【解题过程】

解:原式=()()()()2222

2411244411

223

220,-3

x x x x x x ---=--+--=-----≤∴Q 原式的最大值是

【思路点拨】将二次三项式配方,然后根据平方大于等于0,求出最值. 【答案】3-

10.用配方法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题过程】解:∵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是一元二次方程, ∴a ≠0. ∴由原方程,得 x 2+

b a x =﹣

c a

,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

2b a ?? ???,得

x 2+b a x +2

2b a ?? ?

??

=﹣c a +2

2b a ??

???, 配方,得

(x +2b a

)2=﹣2

244ac b a -,

当b 2﹣4ac >0时,

开方,得:x +2b

a

, 解得x 1

x 2

当b 2﹣4ac =0时,解得:x 1=x 2=﹣

2b

a

当b 2﹣4ac <0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思路点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形如x 2+px +q =0型:第一步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第二步配方,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三步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第四步,直接开方即可.

(2)形如ax 2+bx +c =0型,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即化成x 2+px +q =0,然后配方.

【答案】当b 2

﹣4ac >0时,x 1

x 2

当b 2﹣4ac =0时,x 1=x 2=﹣2b a

当b 2﹣4ac <0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自助餐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x kx -+=的一个解为1

2

x =,求方程的另一个解. 【知识点】方程的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把1

2

x =

代入一元二次方程中可求出5k =,原方程为 2222

1225205

10252525121616594165344

1

2,2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思路点拨】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求出待定系数。然后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答案】另一个根是2

2.已知x 2+y 2+z 2-2x +4y -6z +14=0,则x +y +z 的值是( ). A .1 B .2 C .-1 D .-2 【知识点】配方法解方程 【解题过程】

()()()

222223

246140

1230

1,2,32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思路点拨】将方程化成()()22

0x m y n +++=的形式. 【答案】2

3试说明:不论x 、y 取何值,代数式4x 2+y 2-4x +6y +11的值总是正数.你能求出当x 、y 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吗? 【知识点】配方法

【解题过程】将原式配方,得(2x -1)2+(y +3)2+1,它的值总不小于1; 当x =

1

2

,y =-3时,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1 【思路点拨】将原式配方. 【答案】1

4.,,a b c ABC ?是的三条边,当bc c ab a 2222

+=+时,试判断ABC ?的形状.

【知识点】配方法 【解题过程】

()

()

222222

2

2

22220,0,0a ab c bc a ab b c bc b a b c b a b c a b c b a c

+=+++=+++=+>>>∴+=+∴=

【思路点拨】先补项,将方程左右两边都配成完全平方式. 【答案】等腰三角形

5.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证明02222

<-+-ac c b a

【知识点】配方法,平方差公式 【解题过程】

()()()2222

2

2222,,0,020

a b c ac a c b a c b a c b a b c a c b a c b a b c ac -+-=--=-+--∴-+>--<-+-

6.2

2

2

2

2

280;22820;280n x x x x x nx n +-=+?-?=+-=L 有个方程:;用配方法解第n 个方程

()22280x nx n n +-=用含的式子表示方程的根.

【知识点】配方法解方程 【解题过程】

()

22222

2

2

12280299332,4x nx n x nx n n x n n x n n x n n

x n x n

+-=++=+=+=±=-±==-

【思路点拨】含有待定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答案】2,4n n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备课本 学校: 学科: 年级: 姓名: 时间: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 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二单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一、快乐启航: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二、快乐体验: 1、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2、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课时安排:6 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 缩小到时它的1/10 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 呢?1/1000 呢? 二、引入尝试: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 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 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 元 3.5 元=3元5角 3 元X 3=9元 5角X 3=15角 9 元+15角=10.5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 宽是3厘米, 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 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 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 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 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 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须满足的条件是:02 ≠-m m . 解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则 02 ≠-m m . 解得 0≠m , 且1≠m . 因此, 当0≠m , 且1≠m 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 则m 取哪些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框架

2019年春最新人教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形如y= k 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 (1)y= k x(k为常数,k≠0);(2)xy=k(k为常数,k≠0);(3)y=kx -1(k为常数,k≠0). 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 2.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某面粉厂加工出了4000吨面粉,厂方决定把这些面粉全部运往B市.则所需要的时间t(天)和每天运出的面粉总重量m(吨)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形吗? 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观察与讨论,实现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每个象限内”这句话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重点) 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 3.探索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几何图形以及图形面积的综合应用.(难点)

2017-2018新人教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课题小数乘整数 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并能应用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来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以及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踢足球、踢毽子、打篮 球……)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后 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 去买几只风筝吧!(课件展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从 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 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 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预设: 方法1:连加。 [课件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 册 教 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 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丰富的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的识别.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4=1;(2)6x-5y=7;(3)4 3x- 5 y=0;(4) 1 5y=5;(5)x 2-70x+825=0;(6)7+ 3 y-2=4;(7)x(x+5)=150;(8) 4x 5- y 3=0. 3.什么是“元”?什么是“次”? 活动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 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教师所提下列问题: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为什么要乘1 2?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3.观察上面化简后的方程,会发现: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4.任何一个方程都要化成它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a ≠________).为什么? 5.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在确定各个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排除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设问也给学生学习探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 +2=5y -3;(2)x 2=4;(3)3x 2-5 x =0;(4)x 2-4=(x +2)2;(5)ax 2+bx +c =0. 2.方程2x 2=3(x -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 .2,3,-6 B .2,-3,18 C .2,-3,6 D .2,3,6 (答案:1.略;2.B.) 活动四:知识拓展 例 关于x 的方程(m +1)x |m|+1+3x =6,当m =________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使(m +1)x |m|+1+3x =6为一元二次方程,除了考虑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还要想到m +1≠0.解题过程略. 活动五: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1)整式;(2)方程整理后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

2018-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与实践主题活动等。二、教材重难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三、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2.“四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

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四、教学改革措施: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五、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6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课题: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例1和例

2、“做一做”,练习8题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1、 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8 0、96 缩小到它的1/1009

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人教版

22.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数学思考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重难点、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各项系数的辨别,根的作用. 难点:根的作用的理解. 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分析设出合适的未知数,列出方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二、探索新知 【活动方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