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8c42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1.png)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介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高致病性的猪病,对于猪养殖业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疫情监测和病原学分析,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PCR方法传统PCR1.样品收集:从患病猪只的脾脏、淋巴结或血液中收集样品。
2.DNA提取:使用DNA提取试剂盒将样品中的DNA提取出来。
3.PCR反应体系:设置PCR反应体系,其中包括引物、模板DNA、酶和缓冲液。
4.PCR扩增程序:设定PCR扩增程序,包括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循环反应。
5.结果分析:利用凝胶电泳的方法,观察PCR产物的大小。
实时定量PCR1.样品收集和DNA提取:与传统PCR相同。
2.PCR反应体系:与传统PCR相同,但引入了荧光探针。
3.实时定量PCR程序:设定实时定量PCR程序,包括多个不同温度的循环反应。
4.数据分析: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和阈值周期数,计算出病毒数量。
优点•灵敏度高:PCR方法能够检测到非洲猪瘟病原体的极低浓度。
•特异性强:引物的设计使得PCR方法能够区分非洲猪瘟病原体和其他相关病原体。
•快速性:PCR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缺点•对实验操作要求高:PCR方法需要精确计量样品和试剂。
•易受污染:PCR方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中目标DNA的污染。
•不适合现场应用:PCR方法的设备和试剂有一定的成本,不适合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
ELISA方法直接ELISA1.样品准备:从患病猪只的血液中收集样品。
2.酶标板涂层: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涂在酶标板上。
3.样品加入:将已稀释的血清样品加入到酶标板中。
4.洗涤步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5.反应步骤:加入与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标记的酶联二抗。
6.洗涤步骤:洗涤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酶联二抗。
7.显示步骤:加入底物,使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
8.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酶的反应。
影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技术
![影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209bc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d.png)
2021年(第42卷)第5期影响非洲骑盧病毒柏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共鍵技水郑梅红(舞钢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舞钢462500)中图分类号:S 858.28文献标识码:B非洲猪瘟(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 )感染导 致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虽不属 于人畜共患,但一旦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几乎是灭顶 之灾。
非洲猪瘟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是一种简单、快捷 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但由于病毒核酸检测对环境和操作 过程要求十分严格,所以为了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时,检 测员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细节。
笔者根据多年来 的实验室检测经验并结合部分参考文献,整理归纳,总 结出了影响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几 个要点。
1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性1.1非洲緒疸病毒的性质非洲猪瘟(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 )感染导致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发病时间短 (2〜21 d )、发病率和死亡率95%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 100%,由此我国将此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其病毒基因 型多(24个基因型、9个血清型),易突变,导致病毒存活时 间久(25~37尤存活数月,4丈存活1年以上,冷冻或者腌肉 可以达数年至数十年)、抵抗力强(耐酸碱PH 4-10时也很 稳定、反复冻融不影响病毒活力),很多临床症状和普通猪 瘡非常相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来阻止 病毒的侵袭,依靠实验室检测才能对其进行确诊。
1.2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重要性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方法虽然理论上有多种,但由 于影响因素太多,有些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常常导致试 验失败;有些反应时间太长,满足不了急需。
这两年随 着先进仪器的生产,检测技术的提升,对非洲猪瘟的检 测无论从结果的精准度和检测时间的缩短上都提高了 很多。
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非洲猪瘟的 重要措施之一,其准确率几乎达到100%,方法简单快 捷。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afd7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1.png)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致死率高的猪病,对猪产业造成重大威胁。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中国多个省份爆发,给猪农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是对工作的总结:
一、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
建立非洲猪瘟的监测网络,及时收集猪场、屠宰场等相关信息,并建立快速报告机制,确保发现疫情能够及时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严格的动物交易和运输管理。
通过制定严格的动物交易和运输管理措施,加强对猪的来源和去向的管控,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非洲猪瘟的预防知识,提高养殖户和屠宰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增强他们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改善猪栏的环境和通风条件,确保猪的健康和安全。
五、严格控制病死猪的处理。
对于出现死亡猪只,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包括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安全处理,以防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传播。
总的来说,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
将继续加强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报告工作,以确保非洲猪瘟不再对猪产业造成威胁。
非洲猪瘟净化总结汇报
![非洲猪瘟净化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c4861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e.png)
非洲猪瘟净化总结汇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可以导致猪只的严重生病甚至死亡。
自2018年以来,ASF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了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为了应对ASF的蔓延,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净化ASF。
本文将从各国的防控措施、应对措施和经验教训三个方面对非洲猪瘟的净化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各国在防控ASF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养猪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的管控,加强了猪群的监测和检测。
同时,强化了国际合作,共同交流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ASF的蔓延。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了养殖户和民众的防控意识。
其次,各国在应对ASF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受感染的猪群,各国采取了快速处置和淘汰的措施,以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在养殖环节中,加强了卫生检查和消毒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卫生。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了紧急预案和应急措施,以及加强了执法和处罚力度,以阻止非法交易和运输。
最后,各国在净化ASF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是加强监测与检测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隔离受感染的猪只。
其次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应对ASF的威胁。
总之,净化非洲猪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政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防控措施、应对措施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汇报,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ASF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希望各国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净化非洲猪瘟。
猪瘟工作总结
![猪瘟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9db0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a.png)
猪瘟工作总结
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动物的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猪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猪瘟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首先,针对猪瘟的防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疫苗接种和治疗、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加强监测和检测是猪瘟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检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加强疫苗接种和治疗也是猪瘟防控工作的关键。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而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也可以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也是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瘟是一种跨国传播的疫情,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及时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总的来说,猪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疫苗接种和治疗,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努力,为猪瘟的防控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猪瘟这一严重的传染病终将被有效控制。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f4c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篇1一、背景非洲猪瘟是一种对全球畜牧业造成重大威胁的疫病,为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防控措施,全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二、防控工作回顾过去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具体工作如下:1.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我们通过建立监测点、加大巡查力度等方式,实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迅速反应。
同时,规范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2. 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指导养殖场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消毒和防疫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对饲料、水源等进行严格检测,阻断病毒传播路径。
3. 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我们组织多次应急演练,模拟疫情暴发情景,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加强对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快速应对疫情的能力。
4. 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我们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疫情。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防控工作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三、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全年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保障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2. 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提高了预警和反应能力。
3.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防疫意识和技能得到加强。
4. 应急响应能力和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5. 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防控工作的合力。
四、经验总结与教训反思在防控工作中,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1. 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2.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工作的基础。
3. 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 部分养殖场主的防疫意识仍需加强。
2. 应急演练的频次和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3. 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471d13ccbff121dc36831c.png)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牵头编制2019年9月前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
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负责人:马志永参加人:魏建超等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参加人:罗玉子等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负责人:刘志杰参加人:林密等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负责人:李建喜参加人:崔东安目录一、概述 (1)二、早期发现 (4)三、现场排查 (5)(一)准备工作 (6)1.人员准备 (6)2.车辆准备 (6)3.物品准备 (6)(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1.抵达养殖场 (7)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3.离场前准备 (8)4.离场后 (9)5.消毒剂的选择 (9)(三)临床诊断 (9)1.临床症状 (10)2.剖检病变 (11)3.鉴别诊断 (12)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1.采样方法 (14)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3.废弃物处理 (18)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1.快速精准检测 (19)2.疫情确诊 (19)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一、概述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小结与体会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小结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8cdad8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2.png)
68广西畜牧兽医2021年Vol.37(2)售价2000元/头,一度被哄抢。
只要是雌性猪就留作后备母猪,造成母猪繁殖性能低下。
从2019年7月复养至2020年8月,本人初步统计,我镇10%的母猪因配种失败而淘汰,50%-60%的母猪窝产仔10头抱下,有的母猪窝产仔仅2头~3头。
后备母猪配种过早,母猪容易流产、死胎,产弱胎。
2.6生猪养殖从业者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不足,思想保守,防疫意识不高,生物安全知识缺乏,疫情的发生将极大增加养殖难度和风险。
出现养猪难、赚钱更难的现象。
少数养殖户依靠村级防治员搞防疫、医疗,没有专职的驻场兽医技术员,一些兽医防治员一天兼顾2个场~3个场,消毒不严格,从而带来了生物安全隐患。
3建议3.1影响生猪养殖的因素很多,给养猪发展带来很多困难。
要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发展,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学习、培训,提高生猪养殖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健康发展农村中、小规模猪场才能全面保证生猪的可持续性发展。
3.2近年来,政府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猪场应该利用政策扶持,新建、扩建、改建猪场,提高生物安全设施、购置生产设备,如产床、漏缝地板、料塔、刮粪机等,积极申请贴息贷款。
3.3积极参加生猪政策性保险,以降低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等造成的风险。
能繁母猪养殖户保费15元/头,财政补60元/头,保额1500/头。
育肥猪养殖户保费12元/头,财政补48元/头,保额1200元/头。
3-4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不要随意丢弃病死猪,应及时进行深埋、化尸池等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病原的传播。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80元/头,养殖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 “广西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即可操作。
3.5提高养猪生产的科技含量。
尽量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比如安装监控设备,方便观察猪的发情、分娩、发病等异常情况,减少人员频繁走动,既可数减少人员成本,又可以减少病毒进入猪场。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ee98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8.png)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对猪群造成严重破坏,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近年来,为了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我国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下来就从防控政策、疫情监测、养殖管理和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进行总结。
一、防控政策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了非洲猪瘟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养猪业的监管和管理。
各级政府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也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国家还加大了非洲猪瘟防控方面的经费投入,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二、疫情监测针对非洲猪瘟的疫情监测工作十分重要。
各级兽医部门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到了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还制定了相关的疫情监测计划,对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三、养殖管理在猪的养殖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养殖户要加强对猪只的日常管理和检疫,做好疫苗接种,严格控制猪只的流动和交易。
加强对猪只进出口的监管,并对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的渠道进行有效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四、宣传教育开展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非洲猪瘟的能力。
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为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还需继续加强,在政策、疫情监测、养殖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2篇示例:近年来,非洲猪瘟在我国的多个地区爆发,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各级部门和养殖户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27e3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2.png)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全球猪肉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研究人员常常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以了解疫情的传播方式和风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一、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疫情调查疫情调查是了解非洲猪瘟传播情况和病例分布的重要手段。
调查人员对受感染的猪场进行现场访问,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
调查的内容包括猪的感染情况、繁殖条件、饲养管理等因素。
通过疫情调查,可以初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扩散范围。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确认非洲猪瘟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死猪的组织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确诊非洲猪瘟。
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为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3. 疫苗效力评估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评估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员会进行疫苗效力评估。
这涉及到对接种群体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疫苗接种后是否出现明显的减少病例。
通过疫苗效力评估,可以验证疫苗的防控效果,并指导疫情的防控工作。
二、非洲猪瘟数据分析方法1. 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非洲猪瘟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模拟非洲猪瘟在猪群中的传播过程。
传播模型可以通过考虑不同因素(如猪群密度、传染率等)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风险程度。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揭示非洲猪瘟的传播机制和控制策略。
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用来分析非洲猪瘟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趋势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来管理、分析和可视化非洲猪瘟的数据。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确定疫情的热点区域、传播路径和可能的高风险区域。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空间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3. 时空聚类分析时空聚类分析是将时间和空间因素结合起来,对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的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
![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学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6b1b586c85ec3a87c2c5b5.png)
一、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二、非洲猪瘟的特点 三、非洲猪瘟临床特点 四、消毒试剂 五、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一、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1、走私产品(主要有猪肉、猪肉制品、猪下水) 2、旅客携带物 3、野猪迁移 4、运输车辆(出猪台-内外部车辆-市场-屠宰厂) 5、餐厅剩余物喂猪(2018.9.18-全国范围内禁止 餐厅剩余物喂猪) 6、屠宰场 7、三员机器性传播(贩运人员+保险理赔员+动物防疫人员) 8、苍蝇/老鼠(带毒)小范围传播. 9猪饲料(主要是猪血等饲料,注意猪饲料的加工要采用喷雾干燥工艺, 60摄氏度20分钟,才可以使用.)
二、非洲猪瘟的特点
非洲猪瘟的特点
1、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发病率、致死率高达100% 3、家猪、野猪均可传染 4、感染性严重程度超乎想象 5、野猪和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6、危害严重,对养殖业可造成毁灭性打击,引起巨大的经济损 失和社会影响
非洲猪瘟的特点
抵抗力强 1、在污染的猪圈中,可保持感染性1个月 2、带血木板中可存活70天 3、腐败的血、冷冻的肉可存活15周 4、4 ℃条件下,感染猪血液中病毒感染力可以稳定保持18个月以上 5、骨髓和未煮熟的香肠、肉片和干火腿中存活3-6个月 6、冷冻病死猪尸体中15年保持存活 7、熏肉和腊肉存活5-7个月 8、低温下存活时间5-6年 9、泥土等环境中存活时间是205天 10、水中存活时间70天 11、粪便中存活时间160天 12、蜱虫中代代相传,永久存活
移动电源 供电 130瓦时 可使用4小时 支持两轮实验
手持研磨器 固体样品处理 耗材:研磨头 双电单充
迷你离心机 样品前处理 配制反应液 TS:5000rpm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非洲猪瘟防控总结汇报
![非洲猪瘟防控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2f2318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a.png)
非洲猪瘟防控总结汇报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 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源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和居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总结汇报,共计1000字。
一、非洲猪瘟的基本情况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病死猪或污染环境等途径传播。
此病在猪群中泛滥,感染后会导致高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此病不仅对猪有害,也可通过食用感染猪肉传播给人类。
二、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对猪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场内流程,确保人员、设备等不带入病原体。
增强猪舍的通风与消毒工作,定期检查猪场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2. 控制传染源:严禁饲喂未经煮沸处理的食物残渣,以免感染病毒。
病猪若有发现应立即进行处置,避免病死猪与健康猪接触。
3. 强化检疫措施:对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严格检疫,拒绝携带和运输未检疫的猪源及相关产品。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养殖户和居民群众宣传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控措施,提高大众自觉预防意识。
三、非洲猪瘟防控的主要挑战1. 传播性强: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易通过污染物品、饲料、交通工具、野生动物等途径传播,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2. 病毒变异: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地区的病毒株可能存在差异,这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带来困难。
3. 防控措施执行不力:由于缺乏充分的意识和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和养殖户未能认真贯彻预防和控制措施,导致疫情扩大和蔓延。
四、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1. 政府领导的重要性:政府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承担领导责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2. 积极行动与合作:及时响应和报告疫情,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形成合力。
检测非洲猪瘟心得报告
![检测非洲猪瘟心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8f6a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a.png)
检测非洲猪瘟心得报告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已经在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我参与了一次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 了解非洲猪瘟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在进行非洲猪瘟检测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这种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进行深入了解。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食用受感染的猪肉或病猪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蚊子、虱子等昆虫媒介传播。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在检测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病例和避免传播风险。
2. 制定完备的检测计划在开始检测工作之前,制定一个完备的检测计划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明确检测的目标区域和样本数量,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和疫情情况合理确定样本的采集策略和频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3. 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样本采集是非洲猪瘟检测的核心环节。
在采集样本时,我们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样本损坏。
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采集猪血液、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或是猪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样本。
采集后,要立即进行标本标识,并妥善保存,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的检测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PCR、ELISA、病毒分离等。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对于初步筛查,可以采用快速诊断试纸等简便快速的方法;对于可疑样本,需要进一步进行PCR等高灵敏度的检测。
5. 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在进行非洲猪瘟检测工作时,我们要注重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记录样本信息、检测结果等重要数据,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
6.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和养殖户的积极参与。
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分析报告
![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80f9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6.png)
02
03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 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和污染物传播。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目 前尚无有效疫苗可用于 预防非洲猪瘟。
04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 执行情况对非洲猪瘟的 防控至关重要。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监测和 检测技术研究,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灵敏度。
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加速 疫苗的研发进程,为防控非洲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是一种由非洲 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 病。
非洲猪瘟病毒可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 数周至数月,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粪便、 血液、组织和病猪的猪肉制品传播。
非洲猪瘟的症状与影响
感染非洲猪瘟的猪通常出现高热、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死
亡率很高。
猪瘟提供有效手段。
加强对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 监管和培训,提高养殖场生物
安全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洲 猪瘟疫情,分享防控经验和信
息。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制定更加严格的养殖场生物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 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生物安全水平。
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非洲猪 瘟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猪肉制 品以及环境样品,进行非 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和 抗体检测。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和分析,包括描述性 统计、趋势分析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分析, 如求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以了
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关联性分析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研究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fe3bc431126edb6e1a10e9.png)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研究肖国荣非洲猪瘟与猪瘟均为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往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生猪感染非洲猪瘟与猪瘟,都将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非洲猪瘟与猪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从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机制、防控技术等角度对非洲猪瘟与猪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病原体1、病毒形态特征虽然非洲猪瘟与猪瘟同属病毒,但两者却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当前这种差异性作为鉴定依据,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非洲猪瘟病毒是双股DNA病毒,该病毒直径为172-220nm左右,并且其形状呈现出六边形。
非洲猪瘟病毒粒子中包含了20余种结构蛋白,通过对其感染细胞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包含了100余种病毒诱导蛋白。
(2)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猪瘟的直径约为40-50nm,部分囊膜突出长6-8nm,浮密度为1.12-1.17g/m6,沉降系数为-.。
-聴。
2、病毒抵抗力(D非洲猪瘟:当前这种病毒可以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在室温干燥或冷冻的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可存活数年之久。
但基于室温的环境下,经过18个月可将非洲猪瘟病毒从血液与血清中分离出来。
但这种病毒对高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60!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将会在30分钟左右无法继续存活,出现死亡症状。
除此之外,非洲猪瘟还会对消毒剂较为敏感。
(2)相对于猪瘟病毒而言,基于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将猪瘟病毒放在这种环境中,60分钟不会死亡。
倘若使用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情况下,猪瘟病毒将会迅速死亡。
此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只需2%活性钠溶液经过1h便可将猪瘟病毒迅速杀灭。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含有猪瘟的冰冻猪肉,即便是处于较好的冷藏条件下,在3个月以内同样具备传染的特性。
二、流行病学1、非洲猪瘟的发生主体为猪或者野猪,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则患病猪体的身体器官、体液及排泄物都会携带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34e8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6.png)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给世界各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及时、准确地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对于疫情的防控、诊断和扑灭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病毒分离培养病毒分离培养是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的经典方法,也是确诊 ASFV 的金标准。
该方法通过将疑似感染组织样本接种到适宜的细胞培养体系中,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以及进行病毒的鉴定和分离。
病毒分离培养的优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直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和增殖。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病毒分离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通常需要数天到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结果,不利于疫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
病毒分离培养对实验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操作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一些弱毒株或变异毒株可能在细胞培养中难以分离和鉴定,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是目前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基于 PCR 原理,通过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在 PCR 反应体系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定量检测 ASFV 的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检测速度快,一般几个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能够满足疫情快速响应和处置的需求。
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性地识别 ASFV 核酸,避免与其他病毒的交叉干扰。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bbb1acbe23482fb5da4c5c.png)
11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要点付文贵(重庆市畜牧科学院402460)摘要:非洲猪瘟(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 )引起所有品种及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染的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高热、出血性和极高致死率等特性。
本研究就非洲猪瘟及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猪瘟;病毒;传染;检测1非洲猪瘟概况ASFV 感染猪,主要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在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等处增殖,随淋巴液和血液进入循环系统,引起病毒血症。
进入循环系统的病毒在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进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侵袭,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出现出血等病变[1]。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4~19d ,急性感染4~5d 后可出现临床症状。
1.1非洲猪瘟病毒及其感染特性ASFV 是一种复杂的双股DNA 病毒,直径170~215nm ,有囊膜的病毒,该病毒有多种基因型。
该病毒耐低温,在5℃的血清中可存活6年,且对高温的抵抗力相当强,在60℃下经过30min 才能失活。
不耐酸碱,在pH <4或pH >11.5可以使该病毒失活。
在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会很快失活[2]。
如新鲜唾液和拭子中缺少该病毒营养培养液同时又含有活性较高的唾液酶,当病毒含量较低时很快就会被酶降解,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1.2非洲猪瘟的危害非洲猪瘟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和危害,是当前养猪业首要危害病。
从1921年第一次非洲猪瘟报道至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该疫情。
2018年8月初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该病已发生157例病,遍布我国30多个省市,导致119.2万头生猪死亡,将造成2019年全年猪群损失将达55%。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是当前养猪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做好非洲猪瘟监测和检测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措施。
2非洲猪瘟采样及检测技术要求2.1采样前准备2.1.1采样人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必须穿带手套、口罩、一次性防护服和鞋套等。
2.1.2采样器械刀、剪、镊子等金属器具经高压(103.43kPa 灭菌或煮沸灭菌30min ,临用时在用75%酒精擦拭或火焰灭菌处理;玻璃器皿用无菌纱布包裹经高压(103.43kPa )灭菌30min 或经160℃干烤2h ,无菌保存备用。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a6e444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
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需要使用特定的诊断技术。
以下是一般用于猪瘟诊断的主要技术标准:
1. 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检测病毒的核酸(DNA或RNA)。
通过针对猪瘟病毒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进行PCR扩增,可以确认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体。
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猪是否曾经感染猪瘟病毒。
3. 病理学检查:猪瘟病毒感染会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如内脏器官的出血、淋巴组织的萎缩等。
通过对病死猪或临床病例的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变特征,进一步确认猪瘟的诊断。
4. 实时荧光定量PCR:该技术是一种PCR技术的改进,结合了PCR扩增和荧光探针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猪瘟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5. 病毒分离:通过将样品(如血液、组织)接种到猪瘟病毒敏感的细胞系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病毒,从而确认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猪瘟诊断的技术标准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应当参考当地相关机构或疾病控制部门发布的最新技术指南和标准,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ea3c065be23482fb4da4cbf.png)
由于非洲猪瘟(ASF)缺乏预防用疫苗,为防止疫病的传播,就需要实施严格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而这就依赖于疫病的快速、可靠的早期诊断。
ASF的诊断是指确诊动物正在感染或者曾经感染过非洲猪瘟病毒(ASFV)。
因此,适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检测和识别ASFV特异性抗原、DNA或抗体的技术,所获取的检测信息也是控制和根除计划的重要保障。
在选择诊断技术时,分析疫病感染期非常重要(图1)。
由于感染动物所处的感染期不同,因此在疫情和控制/根除计划中,需要同时检测病毒和抗体以确保准确性。
根据报道,ASF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4~19天。
在临床症状出现的两天前,ASF感染动物开始散播大量病毒。
病毒散播因所感染的ASFV毒株毒力不同而异。
感染后约7~9天血清转阳,抗体阳性可持续终生(见图1)。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学检测为阳性(即抗原)则表明,所检测的动物在取样时正在发生感染。
而抗体检测阳性则表明感染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包括感染后已经恢复的动物(且可能终身保持血清阳性)。
自2015年底以来,东欧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血清学阳性动物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发生疫情的欧盟国家的野猪群体中尤为明显。
这些结果表明,ASF感染耐过动物可存活超过一个月并可能出现亚临床感染的病例,就像在伊比利亚半岛、美洲和非洲之前所描述的情况。
因此,抗体检测技术对于实施控制和根除计划所需的完整信息而言是必要的。
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PCR已成功应用于猪样品(血液、器官等)和蜱中ASFV基因组的检测。
病毒DNA片段通过PCR扩增获得足以检测的量,从而实现检测。
所有经过验证的PCR技术均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实现检测。
P C R 能在样品到达实验室数小时内,完成ASF的诊断。
PCR是可以代替病毒分离鉴定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ASFV检测技术。
同时,相比于抗原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直接荧光抗体测试(FA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_防控工作总结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_防控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e9c7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2.png)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_防控工作总结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猪类病毒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国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工作。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针对非洲猪瘟的高度传染性和迅速扩散的特点,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要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范围和密度。
要加强与相关学术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推动非洲猪瘟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要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预警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养猪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准备。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针对非洲猪瘟的传染特点和防控措施,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要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向养猪业主和从业人员普及非洲猪瘟的知识和防控技术。
要加强现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养猪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要制定相关宣传和教育计划,推动非洲猪瘟宣传和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要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工作。
要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投入,尽快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疫苗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推动养猪业主和从业人员积极应用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
四、加强消毒和隔离消毒和隔离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要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
要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消毒方案和标准,加强养猪场和交易市场的日常消毒工作。
要加强对疫区的隔离管理,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封控,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要加强对进口猪肉和相关产品的检疫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毒不被输入和传播。
五、加强协作和联防联控防控非洲猪瘟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部门和养猪企业要加强协作和联防联控。
要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控的组织和协调机制,促进各方合作、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电源 供电 130瓦时 可使用4小时 支持两轮实验
手持研磨器 固体样品处理 耗材:研磨头 双电单充
迷你离心机 样品前处理 配制反应液 TS:5000rpm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Mini8
Mini8 Cube系统 小巧,机动 供电方式灵活 免校准,免维护 软件友好,操作简单 人医标准:CFD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非洲猪瘟的特点
生命力顽强的对手----传播力慢但感染力强 FMDV、PEDV、PRRS 传播如一阵风(快、急)
ASFV扩散步步为营(慢、稳)
“雾” 与 “霾”的关系
两个误区: 1、猪群中传播慢,误以为病原感染力不强 2、消毒药较容易灭活,误以为病原抵抗力不强
非洲猪瘟的特点
ASFV短板 1、宿主相对单一为软蜱和猪 2、杀气太重,不够“温和”(与宿主“水火不容”)导致猪的急性亡 3、转染性相对较慢 4、传染效率较低 5、怕热、怕强酸强碱 6、在56 ℃需要70分钟(有最新研究表明该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能 完全灭活病毒,应采用更高温度灭活),60 ℃需要20分钟才能将病毒 灭活 7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PH ﹤3.9或﹥11.5能灭活病毒
栏舍熏蒸 环境消毒
水泥地面
安全性高、无毒无味、起效速度快、 价格较贵
适用于病毒和细菌
某些碘制剂具有毒性
预防病毒性疫病
适用水线消毒、细菌消毒效果好、 有机物存在失效、对真菌和芽孢 洗手、水线消毒
安全性高
效果不佳、不能和清洁剂混用
对病毒和细菌均有效
可能具有毒性
水泥地面、车轮浸泡
起效速度快、对病毒和细菌均有效 可能具有毒性 价格低廉
二、非洲猪瘟的特点
非洲猪瘟的特点
1、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发病率、致死率高达100% 3、家猪、野猪均可传染 4、感染性严重程度超乎想象 5、野猪和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6、危害严重,对养殖业可造成毁灭性打击,引起巨大的经济损 失和社会影响
非洲猪瘟的特点
抵抗力强 1、在污染的猪圈中,可保持感染性1个月 2、带血木板中可存活70天 3、腐败的血、冷冻的肉可存活15周 4、4 ℃条件下,感染猪血液中病毒感染力可以稳定保持18个月以上 5、骨髓和未煮熟的香肠、肉片和干火腿中存活3-6个月 6、冷冻病死猪尸体中15年保持存活 7、熏肉和腊肉存活5-7个月 8、低温下存活时间5-6年 9、泥土等环境中存活时间是205天 10、水中存活时间70天 11、粪便中存活时间160天 12、蜱虫中代代相传,永久存活
三、非洲猪瘟临床特点
非洲猪瘟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1: 1、特征-突然死亡 2、以特急性和急性为主 3、所有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受到影响 4、传染性相当低-发病率不定 5、耳、四肢和腹部发红至发绀 6、血腥腹泻 7、经常性流产 8、高热、出血为主要表现症状
非洲猪瘟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2: 1、脾脏异常肿大、呈紫黑色、质地变脆、易碎 2、胃、肝脏、肾脏、肠系膜等淋巴结出血、水肿、质地柔软、 包膜紧张
目录
一、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二、非洲猪瘟的特点 三、非洲猪瘟临床特点 四、消毒试剂 五、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一、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非洲猪瘟的主要来源
1、走私产品(主要有猪肉、猪肉制品、猪下水) 2、旅客携带物 3、野猪迁移 4、运输车辆(出猪台-内外部车辆-市场-屠宰厂) 5、餐厅剩余物喂猪(2018.9.18-全国范围内禁止 餐厅剩余物喂猪) 6、屠宰场 7、三员机器性传播(贩运人员+保险理赔员+动物防疫人员) 8、苍蝇/老鼠(带毒)小范围传播. 9猪饲料(主要是猪血等饲料,注意猪饲料的加工要采用喷雾干燥工艺, 60摄氏度20分钟,才可以使用.)
四、消毒试剂
消毒试剂
消毒剂种类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过氧化物 氯化物
苯酚 碘制剂 季铵盐类 醛类 碱类
作用速度快 适用于病毒和细菌
具有刺激性
预防病毒性疫病、水线消毒、 栏舍熏蒸
起效速度快 对病毒和细菌均有效 价格低廉
具有腐蚀性、遇有机物和硬水失 活、持续效果短、具有刺激性
活性胶塑料、 对病毒和细菌效果好、价格低廉 可能环境污染
•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生物学样本有极强的分辨能力 • 医疗、疾控等多个领域用于确诊传染病的方法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主机
配件
微量移液器 配制反应液 耗材:枪头
金属浴 暂时保存反应液 样品前处理 温控:0-100℃
Mini8 Cube及电脑 8样品孔 两通道:FAM/ROX 无需预热 免校准、免维护 220V/12V(车载供电)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试剂盒特点:免核酸提取
1. 操作简单 2. 快速 3. 无需专门实
验室 4. 结果更准确 5. 试剂开放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用法
【用法】 1. 适用样本类型 本试剂盒适用于猪口鼻眼拭子、组织和血液 或血清等样本中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 测。 2. 样本采集 2.1 口鼻眼 拭子样本的采集: 采集患病猪口鼻眼拭子样本,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 拭抹口腔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 眼分泌物要用拭子在眼睑下充分擦拭, 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400μL样本稀释液的采 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 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拭子采样以溶解 到样本稀释液中 可以看到组织悬浮物为最佳。 2.2 组织样本的采集: 无菌采集病猪组 织样本约0.1g,置于1.5mL 无菌离心管中。 2.3 全血样本的采集: 抽 取猪静脉血1mL,置于含有适量抗凝剂的采血管中(抗凝剂建议采用EDTA 或柠 檬酸三钠,不应采用肝素); 2.4 血清样本的采集: 抽取猪静脉 血1mL, 注入无菌收集管中,室温不超过4小时(约30-60分钟),待样 本自行析出血清,或直接1600rpm离心5分钟分离出血清,转移至新的灭 菌离心管
水泥地面 车轮浸泡
五、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快速检测非洲猪瘟仪器的简介
检测方法
免疫学方 法
胶体金 ELISA
显微镜检验
核酸检测(qPCR)
病原体培养
灵敏度(cfu/mL) 100,000 10,000 10,000 1-100 1-10
检测时间 <15分钟 90-180分钟 5-120分钟 小于60分钟 8-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