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1)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eb082c27fd5360cba1adbc0.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饮食的发展进步,中西饮食比较,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能力目标: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再现、推测历史。
情感目标:感悟先人的智慧,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以27页问题: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 穿什么?住在那里?他们将怎样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学习主题一:远古人的生活状况。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像远古人是怎样生活的?比如:他们是怎样狩猎、怎样采果子、怎样钻木取火的?根据想像描述出来。
也可表演再现生活状况。
2、学习了解北京人的情况。
最后提问: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引导学生回答,教给学生由资料推测、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主题二:饮食的发展进步1、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饮食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以此切入本主题。
然后学习熟食的故事、28页的内容了解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及最初人类的饮食特点,由此理解饮血茹毛的意思。
再学习中华食文化,此部分可让学生先说自己喜欢的某道菜的烹制过程,再想象人类最初是怎样制作出这道菜的。
交流体验先人的聪明。
教师可补充吃中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吃中故事。
(让学生交流、查阅资料)学生分小组讨论中西饮食的利与弊。
(学生根: 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体现理念)2、最后学习中西饮食比较。
了解不同饮食的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让3、活动,话说中西饮食,全班分小组进行,一组说中餐的优点,一方说西餐的优点。
4、让学生将收集的、了解的资料以框架式到出饮食的进步历程。
生食一熟食一简单烹制一精致佳肴。
(这一环节,应改进,可以让学生观看或是教师采用媒体展示,共同使用,加强学生理解)(四)主题三:人类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1、先提问:现在是怎样知道远古人类的生产情况的?再学习神龙的传说,及29 页的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产业情况。
吃穿住在古今教学设计
![吃穿住在古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d99932b0717fd5360cdcbe.png)
吃穿住在古今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吃穿住话古今(一)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从服饰和建筑的角度,了解我国服饰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他们的特点。
由此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4.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回答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
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
本课就从吃穿住三方面来研究社会的发展。
(二)新授:1.吃(1)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开始使用火。
在此之前,人类不用火甚至害怕火。
人类就开始生吃动物的肉骨髓野果鸟蛋等。
但这些东西腥臊恶臭,不能除,伤肠胃,多有疾病。
(2)燧氏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吃上了熟食物,从此告别了饮血茹毛的时代。
人类的身体得到了好转。
(思考: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3)随着人口的增多,动物熟食已远远赶不上人口需求。
炎帝经长期实践发明了农耕。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4)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掌握了节气歌,就可以适时耕种,这样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口需求。
(5)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a.筷子可以激发大脑,而且使用方便。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ddf5b302d276a201292e25.png)
师生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活动五活源自六走进远古时代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走进远古时代)
2.[播放课件:获取食物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祖先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说说吃中的故事
[播放动画:屈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听过或收集了哪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从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中西饮食的比较
[出示图片:中西饮食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西餐和我们中餐有什么不同?对于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尊重异国的食文化了解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走进远古时代中华食文化从野蛮走向文明深刻而富有魅力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第5周授课时间:2015年4月1日NO.4
课题
吃穿住话古今(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一):火的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考古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祖先们是怎样学会使用火的?
2.[播放动画:熟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c602fa8049649b6648d747d2.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饮食的发展进步,中西饮食比较,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能力目标: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再现、推测历史。
情感目标:感悟先人的智慧,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以27页问题: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穿什么?住在那里?他们将怎样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二)学习主题一:远古人的生活状况。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像远古人是怎样生活的?比如:他们是怎样狩猎、怎样采果子、怎样钻木取火的?根据想像描述出来。
也可表演再现生活状况。
2、学习了解北京人的情况。
最后提问: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引导学生回答,教给学生由资料推测、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主题二:饮食的发展进步1、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饮食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以此切入本主题。
然后学习熟食的故事、28页的内容了解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及最初人类的饮食特点,由此理解饮血茹毛的意思。
再学习中华食文化,此部分可让学生先说自己喜欢的某道菜的烹制过程,再想象人类最初是怎样制作出这道菜的。
交流体验先人的聪明。
教师可补充吃中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吃中故事。
(让学生交流、查阅资料)2、最后学习中西饮食比较。
了解不同饮食的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西饮食的利与弊。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体现理念)3、活动,话说中西饮食,全班分小组进行,一组说中餐的优点,一方说西餐的优点。
4、让学生将收集的、了解的资料以框架式到出饮食的进步历程。
生食→熟食→简单烹制→精致佳肴。
(这一环节,应改进,可以让学生观看或是教师采用媒体展示,共同使用,加强学生理解)(四)主题三:人类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1、先提问:现在是怎样知道远古人类的生产情况的?再学习神龙的传说,及29页的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产业情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93f9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0.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材以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本课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吃穿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古诗词、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知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知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品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古代服饰、餐具等道具,方便学生直观感受。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方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古今饮食、服饰、居住方面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案吃穿住话古今一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案吃穿住话古今一1](https://img.taocdn.com/s3/m/d602abf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4.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和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先人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式一、引入1.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
2.这些农作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二、导学活动一:走进远古时期1.看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谁知道咱们先人的有关资料?补充课件:北京人图片2.吃是人生存下去最大体的需要,你知道咱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么?可能会碰到那些危险和困难?3.学生交流(1)远前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他们如何利用工具?(2)远前人类在饮食习惯上与此刻人有什么不同?(3)如何发现火和利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小组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谋取食物的需求上在慢慢发展。
板书:生---火-----熟师:还不知足。
课件:熟食的故事。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酷寒盛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咱们的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的试探、开发,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令人类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进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还创作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课件:耕做4.哪位同窗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谁?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
2.学生交流农谚。
3.朗读二十四骨气歌。
4.分享骨气的资料。
5.此刻处在什么骨气?(清明节)要做什么?节前和节后会有什么转变?(天气、时间、穿着打扮)活动三食物的转变与社会的发展师:随着季节的转变,咱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转变,不同的季节,咱们的饮食也不同。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c8c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5.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标题: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思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样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有什么不同?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题(饮食、服饰或住房)。
4.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古代和现代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形式。
5.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分析: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差异的原因,如科技、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7.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吃穿住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应用:8.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未来吃穿住方式的想象和设想。
9.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未来吃穿住方式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模型或口头描述等形式。
10.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展示,讨论未来吃穿住方式的可行性和影响。
总结:1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代和现代吃穿住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2. 学生撰写个人反思,回答问题:你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到了什么?你对历史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延伸活动:13.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或现代的饮食、服饰或住房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设计一个展板展示。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或展示的质量和内容。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个人反思的思考深度和表达清晰度。
教案扩展:教师可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从业者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亲身感受古代吃穿住方式的实际情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122a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1.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案一. 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今的吃穿住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古代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深入了解历史,同时,通过对比古今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加珍惜现代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今吃穿住的变化,知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珍惜现代生活,向往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古今吃穿住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难点: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珍惜现代生活,向往未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吃穿住。
2.对比法:通过对比古今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更加珍惜现代的生活。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深入了解历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收集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的图片。
2.历史资料:关于古代的生活方式的介绍。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生活的差异,引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关于古代的生活方式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古今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更加珍惜现代的生活。
巩固(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2.1吃穿住话古今(一) 》word教案 (2)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2.1吃穿住话古今(一) 》word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dd209ea66bec0975f465e293.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一、引入1.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
2.这些农作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二、导学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1.看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谁知道我们祖先的有关资料?补充课件:北京人图片2.吃是人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要,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么?可能会遇到那些危险和困难?3.学生交流(1)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远古人类在饮食习惯上与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如何发现火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小组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谋取食物的需求上在逐步发展。
板书:生---火-----熟师:还不满足。
课件:熟食的故事。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但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的摸索、开发,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使人类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还创作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课件:耕做4.哪位同学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谁?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
2.学生交流农谚。
3.诵读二十四节气歌。
4.分享节气的资料。
5.现在处在什么节气?(清明节)要做什么?节前和节后会有什么变化?(天气、时间、穿着打扮)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师: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季节,我们的饮食也不同。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4743d190c69ec3d4bb75ca.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知识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2.1吃穿住话古今(一)_》word教案_(2)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2.1吃穿住话古今(一)_》word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b5b8769d19e8b8f67c1cb9b0.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一、引入1.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
2.这些农作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二、导学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1.看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谁知道我们祖先的有关资料?补充课件:北京人图片2.吃是人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要,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么?可能会遇到那些危险和困难?3.学生交流(1)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远古人类在饮食习惯上与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如何发现火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小组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谋取食物的需求上在逐步发展。
板书:生---火-----熟师:还不满足。
课件:熟食的故事。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但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的摸索、开发,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使人类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还创作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课件:耕做4.哪位同学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谁?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
2.学生交流农谚。
3.诵读二十四节气歌。
4.分享节气的资料。
5.现在处在什么节气?(清明节)要做什么?节前和节后会有什么变化?(天气、时间、穿着打扮)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师: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季节,我们的饮食也不同。
吃穿住教案
![吃穿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2f93c6bd97f192279e936.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8年3月20日执教教师:阎莉霞教学目标: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过程: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1.[远古人类的生活]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人教版-政治-五年级下册--2.1吃住穿话古今(一) 教案
![人教版-政治-五年级下册--2.1吃住穿话古今(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6dedd2e3f5727a5e962a7.png)
《吃穿住话古今》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具体到本节课讲述的古人的食的方面的演变。
古人在发展历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经验的印记,对于我们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指导今天的生活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教学仍以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为基础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吃饭时人类的基本需求;2、了解人类发展历史中留下的歌谣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直观反映。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历史的掌握找到古人解决吃的问题的线索;2、懂得用现代的工具:电脑,借助于新媒体,获取人类历史发展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历史的崇敬感和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豪感;2、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于人民劳动生产创造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1、古人种植作物的发展历史;2、通过歌谣展现人民对于生产生活的理解和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
【教学难点】1、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2、歌谣的时代背景和时下的意义。
1、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上关于种植养殖的历史;2、让学生们准备好谚语。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给大家一个人类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的大概路径【讲授新课】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1吃穿住话古今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1吃穿住话古今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aeb96abe23482fb4da4ca3.png)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6b9a18551810a6f424865d.png)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一、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和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尤其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先人的聪慧和制造。
4.尝试运用传奇,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式。
教学理念: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必然的能力,因此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咱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式层面予以考虑,乃至于能够让学生寻觅自己感爱好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和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尤其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期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大体的需要,咱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呢?让咱们一路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期,咱们的先人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酷寒盛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进展,咱们的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伶俐和聪慧,不断地试探,开拓,通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辞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转变?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看人们的耕耘是如何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咱们的先人把一些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制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农谚,了解中华食文化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华食文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走进远古时代)2.[播放课件:获取食物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祖先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小结:远古时代,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毒蛇猛兽的袭击。
祖先们无法知道食用的野果是否有毒,对猎取的野兽也只会生吃,这样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正因为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危险,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火。
考古学家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开了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使用火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回到远古时代,感受人类最初的生活。
】
活动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一):火的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考古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祖先们是怎样学会使用火的?
2.[播放动画:熟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3.[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二):种植和养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祖先们是如何学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有何感受?
小结:火的使用、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告别了饮血茹毛的生活。
祖先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很多食物,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也是人类农业和畜牧业的开始。
(板书:从野蛮走向文明)
【设计意图:了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
活动三古人的歌谣
1.[播放动画:农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你知道的关于天气、节气、自然、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谚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农谚)
[播放课件:农谚调查表]
2.[出示图片:日历上的农历节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知道用红圈标出来的是什么吗?一年中农历的节气有多少个?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播放课件:二十四节气歌](板书:二十四节气)
小结: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和漫长,以及我们祖辈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是人们在千百年耕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祖先智慧的体现。
】
板书设计
走进远古时代
从野蛮走向文明
第2课时
活动一餐桌上的智慧
1.[出示图片:中华美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视频:拉面绝技]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面团转眼变成了细如发丝的面条,你想到什么?在我们日常吃的美食中,你们发现哪些美食也蕴藏着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
小结:从饭菜到餐具和食品加工用具,独特的食文化无不闪烁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
【设计意图:从欣赏美食图片和拉面绝技,以及了解筷子和石棒、石磨的用途,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
活动二说说吃中的故事
[播放动画:屈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听过或收集了哪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从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一只饺子,包进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对家乡百姓疾苦的关心;一个粽子,诉说着战国时期屈原精忠报国、悲愤而死的历史;一道东坡肉,告诉我们一则苏东坡勤政爱民的美谈。
一道道美食,传承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中华食文化深刻而富有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探究来龙去脉,从中感受中国食文化的深刻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
活动三中西饮食的比较
1.[出示图片:中西饮食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西餐和我们中餐有什么不同?对于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2.[播放动画:歌谣]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说说中华食文化的主要特点。
小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各有特色,我们在保留传统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取异国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华食文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比较与联系的思考方法,总结归纳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了解和尊重异国的饮食文化。
】
板书设计
中华食文化
深刻而富有魅力
尊重异国的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