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作业
材料成型原理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d41e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8.png)
一、填空(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液体的分类(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原子液体,分子液体,离子液体。
2.接触角也为润湿角,当接触角为锐角时为润湿,接触角为钝角时为不润湿。
3.固相无扩散而液相有限扩散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最初过渡区、稳定状态区和最后过渡区。
4.根据偏析范围的不同,可将偏析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2.均质形核: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
3.碳当量:碳当量是反映钢中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影响,它是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
4.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5.凝固收缩:金属从液相线冷却到固相线所产生的体收缩,称为凝固收缩。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黏度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1)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2)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3)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4)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5)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有利。
2. 金属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据是什么?若氧在金属-氧-氧化物系统中:{pO2}---实际分压为,pO2----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压{pO2}>pO2 时,金属被氧化;{pO2}=pO2 时,处于平衡状态;{pO2}<pO2 时,金属被还原。
3. 什么是重力偏析?防止或减轻重力偏析的方法有哪些?重力偏析:是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防止或减轻重力偏析的方法:(1)加快铸件的冷却速度,缩短合金处于液相的时间,使初生相来不及上浮或下沉。
(2)加入能阻碍初晶沉浮的合金元素。
(3)浇注前对液态合金充分搅拌,并尽量降低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9aa2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6.png)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加工工艺将原始材料经过一定的变形、组合或者结合等方式,使其达到预期的形状、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该原理涉及多种加工方式,如挤压、铸造、锻造、注塑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挤压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成型方式,通过将加热至熔融状态的材料通过模具的压力,使其在一定形状的模具孔中流动,并成型为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式适用于制造管材、线材等长条状零件。
挤压的成型原理是利用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流动性,使其顺应模具的形状,并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
铸造是一种将液态材料倒入铸型中形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
铸造的成型原理是利用熔融态的材料具有流动性,通过将熔融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并冷却凝固,得到所需的形状。
锻造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材料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变形、改变原始形状、提高性能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
锻造的成型原理是通过应用压力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使其粒子得到重新排列并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
注塑是一种将熔融材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
注塑的成型原理是将熔融态的材料注射进模具中,并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的形状。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式及其成型原理,每种方式都有
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适用对象。
工程师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成型方式,以实现材料的预期形状、结构和性能。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2ac63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04
材料成求极高,需要具备轻质、高强度、 耐高温等特性。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发展为航空航天领域 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钛合金、复合材料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减轻飞机和航天器的重量,提高 其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 兴起,汽车工业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 越来越大。
件。
锻造工艺
01
02
03
04
自由锻造
利用自由锻锤或压力机对坯料 进行锻打,形成所需形状和尺
寸的锻件。
模锻
利用模具对坯料进行锻打,使 坯料在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和
尺寸的锻件。
热锻
将坯料加热至高温后进行锻打 ,使材料易于塑性变形。
冷锻
在常温下对坯料进行锻打,适 用于塑性较差的材料。
焊接工艺
熔化焊
压力焊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发展使得汽车 零部件的制造更加高效、精确,如铝 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广泛应用 ,有助于降低汽车能耗和排放。
能源领域的应用
能源领域如核能、太阳能等需要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耐高 温、耐腐蚀的材料。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进步为能源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解决方案,如高温合金、耐腐蚀涂层等,有助于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 材料成型原理概述 • 材料成型工艺介绍 •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发展趋势 •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应用前景
01
材料成型原理概述
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
材料成型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 段改变材料的形状,以达到所 需的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材料成型涉及多种工艺和技术, 如铸造、锻造、焊接、注塑等。
泡沫金属
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孔洞,制备 出具有轻质、高比强度的泡沫金属 材料。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作业答案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7e71b4431b90d6c85c73d.png)
一、名词解释1、粘度-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
或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dvx/dvy的比例系数。
2、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3、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稳定温度场通常是指温度不变的温度场。
4、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均质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亦称“自发形核” 。
非均质形核(Hetergeneous nucleation) :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核”。
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5、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从而形成一个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层。
粗糙界面在有些文献中也称为“非小晶面”。
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固相原子占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
也称为“小晶面”或“小平面”。
6、“成分过冷”与“热过冷”-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引起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导致界面前沿熔体液相线的改变而可能产生所谓的“成分过冷”。
这种仅由熔体存在的负温度梯度所造成的过冷,习惯上称为“热过冷” 。
7、共生生长-是指在共晶合金结晶时,后析出的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而析出,进而形成相互交叠的双相晶核且具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的横向扩散,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偶合的共同向前生长。
8、离异生长-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分离的,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
材料成型原理习题
![材料成型原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d9c157f01dc281e53af002.png)
(a) (b) (c)
(1分)(2分)(2分)
(只要画出各实线以及与成份C0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得分)
4. 什么是焊接热循环?其主要参数有哪些?t t各代表什么含义?(5分)
答:由于焊接熔池凝固条件有体积小、过热、处于运动状态、熔池界面导热好及冷却速度快σ
为只有在比例加载的条件下,全量应变的主轴才能与应力主轴重合。
(2分)
药皮中大量的大理石分解增加了电弧气氛的氧化性,同时药皮中的CaF 2反应生成的HF 及 NaHF 2可降低氢分压,故J507焊缝含氢量比J422低得多,具有强的抗冷裂能力。
根据平方根定律t=M2/K2(K为凝固系数)可以计算出三者的凝固时间:。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习题解答-课件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习题解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0c6b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a.png)
则所求旳应变球张量
0.067
εmδij
0
0
0 0.067
0
0
0
103
0.067
2024/10/9
11
再根据
εij
εij
εmδij
εx
εm γ yx
γzx
γxy εy εm
γzy
γxz γ yz
求得应变偏张量
εz εm
0.267
εij
0.05
0.15
0.05 0.133
τ 108.68 (MPa)
S 111.76
故
τ
108.68
(MPa) 为所求。
σ 26.04
2024/10/9
6
9. 某受力物体内应力场为: x 6xy 2 c1x3 , y 3 2 c2xy2 ,
xy c2 y 3 c3 x 2 y , z yz zx 0 ,
……………②
2024/10/9
22
将②式代入Tresca和Mises屈服准则可得
2 2
S
4
S
1
……………Tresca屈服准则
2
2
S
3
S
1
……………Mises屈服准则
2024/10/9
23
8. 已知材料旳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方程为Y B 0.4,
若试样已经有伸长率 =0.25, ,试问试验还要增长多 少才会发生颈缩?
代入题设条件,可得
εx
0.2 y 103
0.2 103, γxy
γyx05 103
εy
0.2z 103
0.2 103, γyz
γzy
1 2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d5f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1.png)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程材料的过程。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成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下面是一些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课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1.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
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程材料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设计、成型设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 什么是材料的塑性变形?请举例说明。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可以经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而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保持变形的一种性质。
例如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经受压力而产生的变形,就是一种塑性变形。
3. 请简要说明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成型工艺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内部应力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
4.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材料成型原理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各种金属材料需要经过成型工艺才能制成车身和零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各种复杂的零部件需要通过成型工艺才能完成加工。
5.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材料成型原理将更加注重对材料性能的精细调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
以上就是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一些课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材料成型原理是工程材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应用这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专升本《材料成型原理》_试卷_答案
![专升本《材料成型原理》_试卷_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42271a7cd184254b35356c.png)
专升本《材料成型原理》一、(共75题,共150分)1.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
(2分)A.流动性B.充型能力C.粘性D.自然对流.标准答案:A2. 当润湿角为()时,称为绝对润湿。
(2分)A.大于90°B.小于90°C.等于0°D.等于180°.标准答案:C3.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2分)A.越高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不一定.标准答案:B4. 结晶温度范围大的液态金属其凝固方式一般为()。
(2分)A.逐层凝固B.中间凝固C.流动凝固D.糊状凝固.标准答案:D5. 除纯金属外,单相合金的凝固过程一般是在()的温度区间内完成的。
(2分)A.固相B.液相C.固液两相D.固液气三相.标准答案:C6. 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
(2分)A.共晶生长B.共生生长C.离异生长D.伪共晶生长.标准答案:C7. 液态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产生的气体称为( )。
(2分)A.析出性气孔B.侵入性气孔C.反应性气孔D.都不对.标准答案:A8. 在焊接中的HAZ代表()。
(2分)A.热影响区B.熔池C.熔合线D.焊缝.标准答案:A9. 酸性焊条采用的脱氧剂主要是()。
(2分)A.锰B.硫C.磷D.碳.标准答案:A 10. 试验表明焊接熔池的凝固过程是从边界开始的,是一种()。
(2分)A.两者都有B.均质形核C.非均质形核D.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C11. 既可减少焊接应力又可减少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之一是()。
(2分)A.刚性夹持法B.焊前预热C.焊后消除应力退火D.反变形法.标准答案:B12. 在焊接接头中,应力的存在也是促使氧进行扩散的推动力之一,并且总是向拉应力大的方向扩散,被称为()。
(2分)A.浓度扩散B.相变诱导扩散C.应力扩散D.氢脆阶段.标准答案:C13. 常见的焊接裂纹包括纵向裂纹、()、星形裂纹。
合工大版材料成型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重要习题加整理)
![合工大版材料成型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重要习题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1d93da84254b35eefd341a.png)
第二章 凝固温度场P498. 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钨极氩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均匀焊透)。
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或铝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解: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可能会出现烧穿,这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差,电弧热无法及时散开的缘故;相反,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可能会出现焊不透,这是因为铝材的导热能力优于低碳钢的缘故。
9. 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焊透,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工艺解决方案。
解:(1)产生原因:在焊接起始端,准稳态的温度场尚未形成,周围焊件的温度较低,电弧热不足以将焊件熔透,因此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未焊透。
(2)解决办法:焊接起始段时焊接速度慢一些,对焊件进行充分预热,或焊接电流加大一些,待焊件熔透后再恢复到正常焊接规范。
生产中还常在焊件起始端固定一个引弧板,在引弧板上引燃电弧并进行过渡段焊接,之后再转移到焊件上正常焊接。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P909.何为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成分过冷”判据为:R G L <NLD RLL L e K K D C m δ-+-0011当“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时,δN =∞,0C C L =,代入上式后得R G L<000)1(K K D C m L L -( 其中: G L — 液相中温度梯度 R — 晶体生长速度 m L — 液相线斜率 C 0 — 原始成分浓度 D L —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K 0 — 平衡分配系数K )成分过冷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液相中温度梯度G L , G L 越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2)晶体生长速度R , R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3)液相线斜率m L ,m L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4)原始成分浓度C 0, C 0越高,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5)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 L, D L 越底,越有利于成分过冷6)平衡分配系数K 0 ,K 0<1时,K 0 越 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K 0>1时,K 0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ac2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4.png)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在材料加工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或温度等条件,使材料发生形状、结构或性能的改变,从而达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加工过程。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成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设备、成型模具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首先,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力或温度等条件,使材料发生形状、结构或性能的改变,从而达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加工过程。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通常会施加挤压力、拉伸力、压缩力等外力,或者通过加热、冷却等温度条件,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其次,材料成型原理的主要分类有哪些?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材料成型原理可以分为塑性成型和非塑性成型两大类。
塑性成型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通常包括挤压、拉伸、冲压、锻造等工艺。
非塑性成型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变形,通常包括切割、焊接、涂覆等工艺。
再次,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材料成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性能、成型设备、成型模具、加工工艺等。
其中,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材料的塑性、韧性、硬度等性能。
成型设备和成型模具的设计也会直接影响成型的效果,加工工艺的选择和控制也是影响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材料成型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精准化和柔性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材料的功能性和多功能性。
同时,材料成型原理也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工艺的集成和协同,实现材料加工的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加工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设备、成型模具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材料成型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主要分类、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材料加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章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3a932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第三章 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1. 试述等压时物质自由能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以及液相自由能G L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斜率大于固相G S的斜率的理由。
并结合图3-1及式(3-6)说明过冷度ΔT 是影响凝固相变驱动力ΔG 的决定因素。
答:(1)等压时物质自由能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理由如下:由麦克斯韦尔关系式:V d P SdT dG +-=(1)并根据数学上的全微分关系:dy yF dx x F y x dF xy ⎪⎪⎭⎫⎝⎛∂∂+⎪⎭⎫⎝⎛∂∂=),( 得:dPP G dT T G dG TP ⎪⎭⎫⎝⎛∂∂+⎪⎭⎫ ⎝⎛∂∂=(2)比较(1)式和(2)式得:V P G S T G TP=⎪⎭⎫⎝⎛∂∂-=⎪⎭⎫ ⎝⎛∂∂, 等压时dP =0 ,此时dT T G SdT dG P⎪⎭⎫⎝⎛∂∂=-= (3) 由于熵恒为正值,故物质自由能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2)液相自由能G L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斜率大于固相G S 的斜率的理由如下: 因为液态熵大于固态熵,即: S L > S S所以:>即液相自由能G L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斜率大于固相G S 的斜率 。
(3)过冷度ΔT是影响凝固相变驱动力ΔG 的决定因素的理由如下:右图即为图3-1其中:V G ∆表示液-固体积自由能之差T m 表示液-固平衡凝固点从图中可以看出:T > T m 时,ΔG=Gs -G L ﹥0,此时 固相→液相 T = T m 时,ΔG=Gs -G L =0,此时 液固平衡 T < T m 时,ΔG=Gs -G L <0,此时 液相→固相 所以ΔG 即为相变驱动力。
再结合(3-6)式来看, mm V T TH G ∆⋅∆-=∆(其中:ΔH m —熔化潜热, ΔT)(T T m -=—过冷度)由于对某一特定金属或合金而言,T m 及ΔH m 均为定值, 所以过冷度ΔT 是影响凝固相变驱动力ΔG 的决定因素 。
2. 怎样理解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的物理意义及热力学意义? 答:(1)K 0的物理意义如下: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定义为:特定温度T *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 *S 与液相合金成分浓度C *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K 0 =**LSC C K 0<1时,固相线、液相线构成的张角朝下,K 0越小,固相线、液相线张开程度越大,开始结晶时与终了结晶时的固相成分差别越大,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严重。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6f82751e79b896902260b.png)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
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
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中间主应力2。
A、大于;B、等于;C、小于;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2.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3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S'ε=,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作业及参考答案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f04667e21af45b307a8a3.png)
材料材料成型成型成型技术基础技术基础作业1:1.请定义缩孔和缩松,并叙述其形成机理及原因。
可画图辅助介绍。
2.什么是金属型铸造、重力/压力铸造?3.试列出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
作业要求:写在word文档;将这个文件压缩打包并命名为:作业1班级-学号-姓名.zip:参考答案:作业1 参考答案1.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P5&P6 缩孔:恒温或很窄温度范围内结晶的合金,铸件壁以逐层凝固方式进行凝固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缩孔。
合金的____液态____收缩和___凝固_____ 收缩是形成铸件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2. 参考课本P27。
金属型铸造是将液体金属在重力作用下浇入___金属铸型_____获得铸件的方法。
3.课本P13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2.铸件的宽大平面应朝下, 这是因为在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对型腔上表面的强烈辐射,容易使上表面型砂急剧地膨胀而拱起或开裂,在铸件表面造成夹砂结疤缺陷。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处于垂直.4.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置于上部或侧面, 便于安放冒口,使铸件自下而上(朝冒口方向)定向凝固。
5.尽量减少砂芯的数量,有利于砂芯的定位、稳固和排气。
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写在word 文档文档;;将这个文件压缩打包并命名为将这个文件压缩打包并命名为::作业2班级-学号-姓名.zip1.请定义金属塑性成形、自由锻和模锻及锻模斜度。
2.金属的锻造性常用_____和______来综合衡量。
3.纤维组织的出现会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发生______因此在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所受剪应力与纤维方向_______,所受拉应力与纤维方向____。
4.板料冲裁包括哪几种分离工序?5.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有哪些?6.在锻造工艺中,胎模可分为切边冲孔模、扣模、____、____。
7.在锤上模锻中,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的区别是什么?8.冲压模具根据工序组成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哪些?1. P37 金属塑性成形:材料所具有的塑性变形规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作业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76075dad15abe23482f4de7.png)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主要习题第二章聚合物成型加工的理论基础1、名词解释: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拉伸粘度、剪切粘度、滑移、端末效应、鲨鱼皮症。
牛顿流体: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的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流体,凡不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是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常称为“剪切变稀的流体”。
胀塑性流体:是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升高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常称为“剪切增稠的流体”。
P13拉伸粘度:用拉伸应力计算的粘度,称为拉伸粘度,表示流体对拉伸流动的阻力。
剪切粘度:在剪切流动时,流动产生的速度梯度的方向与流动方向垂直,此时流体的粘度称为剪切粘度。
滑移:是指塑料熔体在高剪切应力下流动时,贴近管壁处的一层流体会发生间断的流动。
P31 端末效应:适当增加长径比聚合物熔体在进入喷丝孔喇叭口时,由于空间变小,熔体流速增大所损失的能量以弹性能贮存于体系之中,这种特征称为“入口效应”也称"端末效应"。
鲨鱼皮症:鲨鱼皮症是发生在挤出物表面上的一种缺陷,挤出物表面像鲨鱼皮那样,非常毛糙。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制品表面是细纹状。
它是不正常流动引起的不良现象,只有当挤出速度很大时才能看到。
6、大多数聚合物熔体表现出什么流体的流动行为?为什么?P16大多数聚合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
假塑性流体是非牛顿型流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聚合物熔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非牛顿行为,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
此外,高聚物的细长分子链,在流动方向的取向粘度下降。
7、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有什么区别?拉伸流动与剪切流动是根据流体内质点速度分布与流动方向的关系区分,拉伸流动是一个平面两个质点的距离拉长,剪切流动是一个平面在另一个平面的滑动。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3e482f242336c1fb95e08.png)
第三章:8:实际金属液态合金结构与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有何不同?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是近程有序的.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
而实际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原子,形成夹杂物,除了存在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
12: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其影响因数。
答:①实质: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物理表现,是是由原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在表面和内部间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
②影响因数: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
13:简述界面现象对液态成形过程的影响。
答:表面张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当固液相互润湿时,附加压力有助于液体的充填。
液态成形所用的铸型或涂料材料与液态合金应是不润湿的,使铸件的表面得以光洁。
凝固后期,表面张力对铸件凝固过程的补索状况,及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15:简述过冷度与液态金属凝固的关系.答:过冷度就是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
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凝固.16:用动力学理论阐述液态金属完成凝固的过程。
答: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过高能态的界面,界面具有界面能.生核或晶粒的长大是液态原子不断地向固体晶粒堆积的过程,是固液界面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具有高能态的原子才能越过更高能态的界面成为固体中的原子,从而完成凝固过程.17:简述异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的区别。
答:①均质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形核,异质形核是依靠外来夹杂物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的形核。
②异质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③异质形核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所需过冷度小。
18:什么条件下晶体以平面的方式生长?什么条件下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答:①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正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的生长方向相反.②树枝晶方式生长: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负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较大,且距离固液界面越远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生长的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什么叫过冷?什么叫热过冷、成分过冷?什么叫动力学过冷、大量生核时的过冷?
(1) 过冷——金属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实际结晶的温度低于理论上的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二者的温差就是过冷度。
(2)热过冷——金属凝固过程中,纯粹由热扩散控制形成的过冷,称为热过冷,其过冷度称为热过冷的过冷度。
前面讲的 *∆T , **T ∆ , K T ∆ 均属于此
成分过冷——合金晶体在长大过程中,因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3)动力学过冷——
5.成分过冷是怎样形成的?其本质是什么?要求配
以图形说明。
界面前沿存在正温度梯度(实际温度梯度)G L >0,在界面前沿X 0
范围内,液体处于过冷状态,于是就形成了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区为上
图中阴影部分。
6.写出无成分过冷的判据式(液相中只有扩散),指
出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如何根据此式来判断界面
的稳定性(即合金的宏观生长方式)?配以图形来说明。
7.对比合金和纯金属的宏观生长方式有什么异同?
合金宏观生长方式有:
一、无成分过冷的平面生长
二、窄成分过冷区的胞状生长
三、较宽成分过冷区的柱状树枝晶生长
四、宽成分过冷区的自由树枝晶生长
纯金属的宏观生长方式有:
一、平面方式长大
二、树枝晶方式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