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石的特殊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雨花石的特殊地位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而被誉为“天赐国宝”的南京雨花石在世界观赏石中具有特殊地位。

远古时代,石文化就是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以尊崇完朴、观赏自然原石为内容的观赏石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发掘的雨花石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赏石。据南京博物院编著的《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发掘报告》记述,在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76粒“花石子”,这些“花石子”“都是自然砾石。但这些石子不产于遗址所在的鼓楼岗一带,而是产于南京南郊雨花台区一带。质地多为玉髓,出土物中不乏色彩斑斓、花纹绚丽者,显系当时人们有意识地在他地采集而来,其用途或可供玩赏。有的出现在死者口中,也许具有某种原始宗教

意义。这76粒“花石子”属于北阴阳营文化第二期,距今约5500~5800年,这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赏玩雨花石了。

北阴阳营的76粒“花石子”开我国观赏石文化之先声,也奠定了雨花石在世界观赏石中的特殊地位。

雨花石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宋代欧阳修有“万象皆从石中出”之句。石之有象,大多出于纹理。雨花石纷繁多姿的纹理变幻无穷,所以亦被称为“幻石”。雨花石的石种主体是玛瑙,但又不单是玛瑙,还有水晶、玉髓等。其来源于长江上游山川之中,经流水冲刷、搬运而来,“坚者存石,软者成沙”。雨花石硬度在莫氏6度以上,“万石汇景”,互

不雷同的纹理蕴藏着无法穷尽的大千世界。

二、质色通灵,摄人心魄

对于雨花石的色彩与质地,古人有许多精辟的描绘。明代孙国敉说雨花石“玉质天章,色不啻五”,姜

二酉赞雨花石“其色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回瀚海之波……如镜含影,自成文采”。我曾在《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一文中分析,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就是雨花石,它“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

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除了雨花石,是没有任何观赏石能符合这样的描述的。曹雪芹幼年生活在南京,他笔下的“通灵宝玉”以雨花石为原形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三、石形虽小,富有奇趣

自然界的玉石有三种存在形态:山料、山流水、仔料。山料为矿山中经人工开采破碎后的玉石料,山流水为经流水短途搬运,但仍保留多棱角的玉石,仔料为千万年岁月中经河流长距离搬运、冲刷而成的卵石,玉石界公认以仔料为最优,而雨花石绝大多数是“仔料”卵石。雨花石大多是圆圆扁扁的石形,直径一般二三寸之间。就是在这小小的载体上,由质、色、纹、形四要素天然幻成一幅一幅图画,日月星辰,四时变幻,雨花石中可觅得自然天趣;梅兰竹菊,绿树芳草,雨花石上能嗅到万物馨香,这也是其他观赏石难以匹敌的。

四、化石宝库,弥足珍贵

分布于南京沿江两岸的“雨花石砾石层”还是一座丰富的化石宝库,长江沿岸的生物遗存在雨花石中均能找到踪迹。

雨花石砾石层中的化石品类繁多,收藏家们已经搜集到的有品类逾百的珊瑚化石,还有海百合化石、三叶虫化石、蜂化石、银杏叶化石、橛叶化石、木化石、象牙化石,更有珍稀的菊石化石、鹦鹉螺化石。这些雨花石中的化石,具有卵形、多色、晶体(发生硅化)三种特色,更具观赏性。比之原生地的化石,其具有以下特点:(一)都是经流水长期、长途水流搬运的自然卵石,大多无缺损痕迹,可以适手把玩。(二)经地层与水流的沉积、搬运,雨花石化石被注入了多种元素,其全部或局部往往出现丰富的色彩。例如台胞邱信明先生收藏的一枚鹦鹉螺化石,虫身乳白,其余石色殷红,甚为美观。(三)化石质地发生变化,有许

多已硅化为半透明与全透明体。如九石斋所藏一枚虫化石,虫体透明,似可见虫之肺腑。

从北阴阳营文化至今,雨花石有一部绵延5000年的文化史。据(《晏子春秋》载:“夏之衰地,其王桀作为璇室……”说的是夏朝末代国王桀,曾用玛瑙纹饰寝室。东周时代,《尚书》载:“扬州贡瑶琨。”其中的“瑶”即青色卵形雨花玛瑙石。当时还将卵形的玛瑙琼、瑶写入《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古人以此作为一种“以厚报微”的美德。延至南北朝萧梁王朝,“云光说法,天雨赐花”,雨花石与佛教文化结合,雨花台成了雨花石的发祥地。有资料佐证,盛唐至五代雨花石已进入宫廷。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就曾以出产于金陵的“九玉钗”雨花石作陪嫁。两宋时期,以雨花石为题材的诗文大量涌现,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了历史名篇《怪石供》,对雨花石一类的长江卵

石作了生动的描述,雨花石并被收入影响颇大的石谱《云林石谱》。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咏雨花石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可补天西北”的名句。至元代,郝经在仪征写下了《江石子记》,对雨花石有更多精辟的论述。明代林有麟将35枚雨花石珍品绘图收入他编写的《素园石谱》,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雨花石图。清代孔尚任吟咏《六合石子》剖析了雨花石的源流,对其质、色、纹、形作了生动入微的描写。清末又出现“雨花三杰”――王猩酋、张轮远、许问石,广藏雨花名石,著书立说,将雨花石文化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后,雨花石收藏事业蓬勃开展,南京雨花台下建成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1984年以后,又先后成立了南京雨花石协会、南京雨花石研究所等群众性组织。目前,南京从事雨花石收藏的资深藏家已形成影响较大的群体,集聚珍品名石逾千。而收藏者

更是数以万计。更令人兴奋的是,南京南郊于2006年9月建成雨花石文化区,面积约3公顷,这是全国最大的观赏石文化区之一,雨花石文化更美好的前景值得期待。

责编少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