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地图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
段线% 标为 $十一段线%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出版的南海诸岛 图"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都同样标绘了这条 断续的界线, 只是在 1953 年, 将 $十一段线% 去掉 北部湾的两段, 成为今天的 $九段线% & $这条线非常重要&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 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 $ 如果没有这 条 *九段线+ 的话, 我们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管辖权 是确定不了的& 这条线是表明中国在南海海域主 权管辖权的权属范围的一个基础&%
Public Sentiment Fast Browsing
舆 情国收买西泽在东沙岛上的物业, 共 16 万银元; 西泽缴纳赔偿款和税款 3 万银元&也 就是说,这场纠纷最终以中国方面付款 13 万银 元宣告收回主权& 东沙岛的接收仪式,是在 1909 年的 11 月 19 日进行的&而李准率领海军的西沙巡视之行, 则是在当年的 5 月 29 日出发&当时的中国人已 经感觉到, 受到侵略威胁的, 不仅仅是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也已经出现危机的苗头& 一方面, 日本人虽一时退出东沙群岛, 却又 侵入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们探测调查’ 开 采磷矿,直到 1929 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方才暂 停; 另一方面, 当时的越南的宗主国法国, 已经觊 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良久& 外国侵占逼出的主权意识 1920 年, 法国就开始了对西沙群岛的测绘 & 1930 年, 法国的 $ 麦里休士号 % 炮舰强行占领南 沙群岛的南威岛&1933 年 4 月, 法国又派两艘战 舰和一艘调查船开赴南沙群岛, 先后占领了太平 岛’ 安波沙洲等岛屿, 连同先前所占的南威岛, 共 9 个岛屿, 被称为 $九小岛% &他们还对 $九小岛% 重新定名, 划归越南巴地省管辖& 1933 年 7 月 26 日, 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向法国提出严重抗议& 令人感到荒谬的是, 这个时候的日本政府也 向法国抗议&他们以其曾占据南沙群岛为由, 对 法国人的占领 $不承认% , 认为南沙群岛 $ 应属日 本% & 法国人最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抗争, 放缓 了态度, 声称占领 $九小岛% 只是为了安置浮标, 无意作为海军根据地&然而, 中国政府限于当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舆情监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推荐指数 3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2009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指标体系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监测预警 演化理论 应对策略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科研热词 突发事件 领导干部 谣言 语言规划 语言舆情 语言文字舆情 语言传播 视域 舆论界 舆论引导 舆情监测 舆情 网页采集 网络舆情工作 网络舆情 网络群体 网络数据 网上论坛 系统构建 站点地图 移动网络舆论 科学化水平 特点 消息平台 沟通 民间舆论 概念 新浪网 新媒体 数据挖掘 政府治理 技术支撑 技术应用 形成规律 归纳分析 引导 对话 基本要素 和谐语言生活 公共危机事件 信息公开 信息 促改 传播 人民日报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事件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3年 科研热词 网络舆情 舆情监测 衍生舆情 舆情 风险防控 西藏 衍生率 舆论监督 舆情控制 舆情分析 自媒体 联合聚类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情预警 网络流言 网络反腐 网络信息量 网络 突发事件 社会话语 社会管理 社会族群 研判预警机制 监测报告机制 电子政务 深度搜索 机制构建 新疆 数学模型 政治传播 政务微博 政务公开 搜索系统 微文本 微博舆情 微博 应对联动机制 对策 处置机制 困境 反腐败 制度化 关系聚合 公共领域 公共管理 催化型集群行为 信息社会 推荐指数 6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基于爬虫和文本处理的微博舆情分析系统
第28卷第3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9月Vol.28No.3Journal of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Sept.2020基于爬虫和文本处理的微博舆情分析系统*刘子谦1**王志强1,2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市1000702.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100045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微博自媒体对舆情演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给公众舆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针对微博舆情监控的实际需求,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爬虫和文本处理的微博舆情分析系统,实现多线程爬虫、多维度数据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该系统可定向搜索某一社会热点话题,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网民情感态度,把握舆情发展动态。
关键词:网络爬虫;自然语言处理;舆情监控;数据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P31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 (2020)3-31-09*基金项目: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资助(No.C1961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0606)**作者简介:刘子谦(2001—),男,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本科学生;王志强(1985—),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系统安全。
(通讯作者:王志强)1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网民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个人声音,也给舆情监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微博上大量碎片化信息蕴含着潜在价值,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民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有效监控舆情动态。
政府、企业也能及时引导失实言论,防止舆情进一步恶化,维护其社会公信力。
然而,一方面,微博制定的反爬虫策略限制用户访问频率,数据获取难度大;另一方面,微博语言具有碎片化、多样性、凝练性等特点[1],增大了情感分析的难度。
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较晚,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研究也较晚,且成果参差不齐[2]。
以影响力较大的“微热点”网站为例,其关键词搜索功能有明显缺陷,不能自定义时间段搜索数据,并且无法导出博文,不支持智能情感分析,用户只能查看该关键词对应的热度,却无法得知网友的情感动态。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有哪些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都需要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来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应对可能的危机,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那么,网络舆情监测都有哪些方法与技术呢?一、关键词监测这是网络舆情监测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一系列与监测对象相关的关键词,如品牌名称、产品名称、活动主题等,利用搜索引擎或专门的监测工具,对网络上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收集。
关键词的选择至关重要。
需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变体、同义词、近义词,以及相关的热门话题和常见表述方式。
同时,还要根据监测的需求和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关键词的组合。
二、社交媒体监测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
对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主流社交媒体进行监测,可以获取到大量实时的舆情信息。
社交媒体监测不仅要关注文字内容,还要留意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同时,需要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手段包括利用平台自身的搜索功能、官方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第三方的社交媒体监测软件。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跟踪话题的热度、传播路径、用户情感倾向等关键指标。
三、网络爬虫技术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获取网页内容的程序。
通过编写爬虫程序,可以按照设定的规则和范围,抓取大量网页中的相关信息。
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爬虫技术可以帮助快速收集广泛的网络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爬虫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站的使用规则,避免对网站造成过大的负担和侵权行为。
四、情感分析技术情感分析旨在判断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
这对于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非常重要。
情感分析可以基于词典匹配、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实现。
通过建立情感词典,对文本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匹配和计算,从而得出情感得分。
机器学习算法则通过对大量标注好情感倾向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如何自动判断新文本的情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地图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可持续发展 叙事地图 南半球 北半球 共被引分析 六爻 克罗 信息经济学 信息不对称 传播学 以人为本 人地关系状态 云南省 乾卦 中国期刊史 《益闻录》(1879-1898) vc++系统开发 mapx gis "有"字句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专利地图 陇右地方文献 陇右 重绘 评估性意象 网络测度 网络分析 结构性意象 科技文化价值 社会化 石油工业结构 石油工业布局 知识集成 知识网络 知识组织 知识管理 知识地图 知识单元 知识关联 知识产权策略 电子政务 汽车制造业 模式 技术研发 意象地图 意义重建 学科反思 增长极 城市旅游地 地图档案 土家学 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 南昌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信息资源管理 保护修缮 伊朗 主题地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地图 东、中、西部 专利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教案
教 案网络舆情分析建立目标任务明确重难点课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网络舆情案例),建立学习内容的总体印象。
一、课时安排:课时(理论讲授6课时,实践4课时) 二、教学课型:理论、实践课 三、教学目标:(1)了解舆情数据分析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掌握舆情热度、倾向性、预测分析。
(3)掌握舆情分析报告撰写。
四、教学重点难点:(1)舆情热度、倾向性、预测分析。
(2)舆情分析报告撰写。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课程导入:网络舆情案例。
本章概述:网络舆情分析即通过对网络热点事件相关数据的获取,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对舆情进行研判和分析,尤其是对舆情事件热度进行分析、对舆情走势进行预测。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舆情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舆情热度分析、舆情倾向性分析、舆情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实际案例给出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目的是通过舆情数据分析与处理来展示新媒体数据分析在舆情领域的应用的具体方法、案例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支持舆情应对和引导。
第一节 舆情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一)舆情数据分析1、舆情数据分析的背景与涵义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针对社会问题、现象以及事件等,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2、舆情数据分析的意义网络舆情分析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而针对这两方面的工作,网络舆情分析的重点在于舆情数据分析中的热度分析、倾向性分析、预测分析。
3、舆情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可视化是数据描述的图形表示,它指的是将结构或非结构数据转换成适当的可视化图表,它的应用有利于更高效地传达海量数据中的复杂信息,将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
4、舆情数据分析的方式(1)人工检索,借助于商业搜索引擎等开放性工具、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并筛选获取的数据。
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与舆情应对
23
突发事件管理的三阶段和内容
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
事中管理: 控制事态,处 理好危机事件 ,将损失降到 最低限度 事后管理: 做好善后、 恢复、总 结和改进
事前管理: 防范于未然, 做好预防、 预测和预案
突发事件管理阶段及内容
24
突发事件管理的时空上的并存和 继发特点
事件1
事前管理: 预防、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突 发社会安全事件
经济危机和涉外危 机
危机管理地图
19
讨论:学校常见突发事件有哪些?
20
讨论:学校常见突发事件有哪些?
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山洪、内涝、台 风等。 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流行疾病。 公共安全事件:基础设施倒塌、火灾、交通 安全事故、群体性踩踏,校外人员恶意侵害 (人身、财产)。 事故:教学事故、活动事故、非正常死伤等。
B.一味否认、避谣
非典案例开启中国危机管理的新时代,但代价是沉 重的。在SARS事件中,早期由于大众媒体上相关 信息的缺失,造成了各种小道消息在民间私下迅速 流播,使得当时“广州城内人心惶惶,引起集体恐 慌,诱发了抢购白醋、板蓝根、抗生素的风潮,波 及邻近省份。” 内紧外松的严防死守阶段。政府有关报道很少,基 本上是“淡化处理”; 迫于社会、公众压力以及非典防治的艰巨性的“有 限报道”; 在国际、国内压力,以及中央高层的推动下,开始 “全面报道”。
50
4、媒体公关
日常联系制度(沟通、交体档案(判断媒体性质与级别。境内、 境外;敌对、中立、支持;官方、市场;中 央、省市、县区;传统媒体、新媒体)
51
5、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建设一批坚实的网络宣传阵地(整合各类网络 资源、构建多媒体联动机制、策划大型主题宣传、 搭建舆论互动平台); 2、打造一支精锐的网络管理队伍。(信息监测、 网络评论、意见领袖、网络导航员、其它管理和技 术服务人员) 3、完善一个高效的网络监管体系。(预警、预案、 会商、交办等) 4、营造一种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2022年中国互联网现象调查分析:产品很多 很少
中国互联网现象调查分析:产品很多很少信息海量,有用不足;内容泛滥,精品不多;贪大求全,特色不强。
近年来,互联网内容同质化的“三不”现象越演越烈。
无论是几大互联网巨头,还是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同质化、营销模式同质化、品牌策略同质化呈扩散之势,相互抄袭、恶性竞争大事也屡见不鲜。
互联网内容同质化日趋严峻,引发公众吐槽。
资讯许多有用很少今年伊始,网传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
各大网络媒体未经核实,便在第一时间将消息竞相推送至用户眼前。
江西省地震局当天准时公开澄清,才平静了这场新闻误报惹来的风波。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占到90.1%,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64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2.0%,网络新闻成为即时通信和搜寻引擎之外的第三大互联网应用。
面对蓬勃进展的网络新闻市场,不仅各大媒体纷纷开拓“两微一端”,就连各种手机扫瞄器、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电商应用等也都开头部署内容开放战略。
记者仅通过某个人气安卓应用商店,就搜寻到了465个新闻资讯类应用。
新闻端口众多,媒体数量激增,各种信息量呈井喷式增长,甚至消失泛滥态势。
在竞争白热化趋势下,一些媒体片面追求速度与时效,相互复制转载,产出大量信息垃圾。
不少网民埋怨,每天一连无线网,手机就震惊不停,同样的内容频繁地被各大应用重复推送,让人不胜其烦。
更有网友表示,现在的“推送”已经成了“吸引”的反义词,信息刷屏令人避之不及。
对外经济贸易高校金融学院同学刘尔慷,始终亲密关注财经资讯。
在他看来,许多媒体客户端和公众号内容重复、观点雷同,财经评论类文章也多为转载,缺乏独创性。
有些公众号直接到知乎网等网站剽窃抄袭,非常可恶。
此外,一些生活资讯供应方的做法同样让人无奈。
在某安卓应用商店的生活资讯类下,仅天气资讯这一类就有数百个产品。
记者随机下载打开了一些应用,发觉内容基本是由15日天气、空气污染指数、穿衣指数、天气实景等几块组成,界面风格类似,用户体验也无太大差别。
《网络舆情》内参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网络舆情》内参征订启事一、本刊概况主管: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内刊号:CN11-5803/D总编辑:罗华执行总编:祝华新办刊宗旨:帮领导干部读网二、创办背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互联网获取民言民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
从“上访”到“上网”,互联网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径。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
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
本刊还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三、主要内容时事版,每周四出刊,栏目包括: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时事聚焦:突出热点事件中自媒体反应,全面展示官员、专家、学者、网络意见“领袖”微博评论,内容涉及政府公信力、草根民生等;微博调色板、人民舆评、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有话网上说、图片内参、舆情回应、外媒看点、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蚂蚁金服 一周舆情分析报告(8.30-9.5)
蚂蚁金服一周舆情分析报告(8.30-9.5)8月30日至9月5日,标题包含“蚂蚁金服”的新闻总量为1557条,去重新闻量为248条。
新闻总量在9月2日和9月5日出现暴增,去重新闻量相对来说波动较小,但也随着新闻总量的变化趋势有所增减。
(如图1)(图1:8月30-9月5日每日新闻总量图)新闻总量虽有重复消息,但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消息的热度及转发、传播情况。
其中2日和5日的新闻总量出现飙升,表明当日出现较大力度新闻热点——9月2日当天出现三大新闻热点:“蚂蚁金服联合春华资本收购百胜中国”;“蚂蚁金服令4.5亿人拥有个人碳账户”;“蚂蚁金服概念股异动”,此三个热点均被转载30次以上。
而9月5日,《马云买下KFC?蚂蚁金服投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单篇被转载169次。
(表1:转载量超过20的新闻)统观本周转载量超过20次的新闻(表1)共15条。
其中有8条新闻有关其收购百胜中国事件。
每日去重新闻量能更好地反映“蚂蚁金服”在本周新闻事件的数量。
从内容来看,一周标题含有“蚂蚁金服”的新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收购百胜中国、上市传闻(概念股大涨)、“碳账户”、普惠金融、其他。
收购百胜中国总共有135条,关于上市传闻及否认上市传闻的新闻52条,上线碳账户、践行绿色金融的共24条,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理念22条,其余17条包括蚂蚁金服人物专访、数据报告、战略发布等信息。
(如图2)(图2:8月30-9月5日新闻内容分类)占了54%比重的收购百胜的新闻中,169条去重信息从9月2日晚间开始传播,由金投网和汇金网分别在17:42和17:45发出,整条消息均为一句话,且表示消息来源为外媒(华尔街日报);18:00科技讯发文时将此消息也称为“传闻”。
19:48 新浪财经发布第一条确认信息,称收购信息属实,与此同时,搜狐公共平台联商网发表消息,称蚂蚁金服确认消息,且第一次谈到“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将分别向百胜中国投资4.10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
核心期刊论文: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顾明毅1原文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1月刊(有修订),引用请标注来源摘要:针对新媒体信息革命催生的网络力量,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背景,概括了网络新媒体社会化特征和受众泛网络化行为,引入传播学前沿的参与体验理论,应用到网络舆情的受众体验中,提出了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下的网络议题升级模型,从受众升级、媒体升级、舆情升级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议题的发展趋势,为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及媒体参与控制能力提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社会性网络、受众体验、第二社会一、问题的提出技术融合和全球范围的媒体创新引起了一场信息和知识革命(阿尔文·托夫勒,1980),这场革命赋予大众媒介史无前例的日益庞大的权力。
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娱乐中,自觉地使用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WEB2.0时代的创新媒介如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普通人的行为和认知向某个焦点集中,积聚巨大的能量,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新媒体融合带来网络新闻及议题引发的传播效果深刻影响到社会权力格局,这已不仅是媒体间争夺眼球的战争。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个体面临的媒体选择空间应该是越来越大,而网络舆情(特别在互联网上焦点议题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垄断。
这种垄断权力来自于网络受众的共同创造和媒介聚类的集中传播。
因此,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远去,传媒必须要适应新形式,适应未来媒体受众的行为习惯,因此,对网络舆情的运行模式及传播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对网络舆情形成的分析2.1 网络舆情的产生广义的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一种激进观点认为,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1顾明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经济与体验经济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系统设计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对于舆情的传播和影响力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们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
一、引言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系统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实现的一种对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追踪、分析和预测社交媒体上特定事件、话题或用户的舆情态势,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二、系统需求1. 数据收集与存储:系统需要实时收集和存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数据和相关内容。
其中,用户数据可以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粉丝数、评论、转发等,相关内容可以包括帖子、文章、图片、视频等。
这些数据应该能够被高效地收集和存储,以供后续的分析和挖掘使用。
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由于社交媒体上的数据量庞大且质量参差不齐,系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去除重复、噪声和无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挖掘。
3. 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在舆情分析中,情感分析和情绪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系统需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社交媒体上的文本信息进行情感分析和情绪识别,以获取用户对特定话题或事件的态度和情绪。
4. 舆情监测与趋势分析:系统应该能够对社交媒体上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可视化结果。
通过对舆情信息的总体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帮助用户了解特定话题或事件的舆情态势,并及时调整相关的决策和战略。
5. 用户画像与社交网络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画像和社交网络分析对于理解和预测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兴趣,构建和更新用户的画像,并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揭示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和传播路径,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舆情信息。
三、系统设计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数据收集与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舆情监测与可视化、用户画像与社交网络分析四个模块。
中国LED防爆灯具企业形象危机舆情风险地图
中国LED防爆灯具企业形象危机舆情风险地图随着中国LED防爆灯具产业的发展,LED防爆灯具市场竞争日益加剧,LED防爆灯具企业随时可能遭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危机”,像防爆灯具产品质量事故、商业谣言等,导致LED 防爆灯具行业或者LED防爆灯具企业组织形象严重受损。
企业危机事件是指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如重大的工商事故、质量事故、人事纠纷、专利纠纷、自然灾害、市场危机等。
中国LED防爆灯具企业面临的可能性危机事件是多种多样的,对危机类型的把握有助于科学、快速地解决危机问题。
按照危机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危机事件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
(1)企业内部引发的危机企业内部引发的危机是由企业内部因素导致的危机,其主要类型有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危机、运营管理危机、诚信和形象危机等。
A、产品和服务危机这类危机的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规范,使得LED防爆灯具产品/服务的安全、质量出现种种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损失,顾客满意度下降,公众对LED防爆灯具企业产生质疑,给防爆灯具企业带来损失,这是各种危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客户不仅对LED防爆灯具企业产生反感,同时也对LED防爆灯具产生质疑。
另一类是由于LED防爆灯具企业在生产经营战略决策中未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造成市场份额的下降,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B、运营管理危机组织管理危机是由于企业组织管理不善,导致出现人才外流、高层领导贪污腐败、股东之间矛盾纷争、劳资纠纷、重大工伤事故等类型的危机。
C、诚信和形象危机企业常常由于产品、服务质量差,领导者形象不好,广告宣传过分,企业诚信度低等影响企业形象的美誉度而导致危机。
企业形象危机是一种整体危机。
1996年,斯特恩商学院名誉教授查尔斯·丰布兰较明确地给出了企业信誉的定义:“企业信誉是一个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及结果的合成表现,这些行为及结果描述了企业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出的能力”。
舆情监测分析课件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统一,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
数据分类
根据关键词、情感倾向等因素,将数据进行分类和 标签化。
数据分析与挖掘
80%
情感分析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文 本的情感倾向,了解公众态度和 意见。
100%
主题模型
利用主题模型挖掘文本中的主题 和关键信息,把握舆论焦点。
80%
关联分析
舆情监测分析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舆情监测概述 • 舆情数据采集 • 舆情数据处理 • 舆情分析方法 • 舆情应对策略 • 舆情监测案例分析
01
舆情监测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舆情监测是指收集和分析公众对某一事件、人物或话题的观点、 态度和情绪,以了解民意、掌握舆论动态的过程。
重要性
舆情监测有助于企业和政府部门了解公众需求、发现潜在风险、 优化决策,以及应对危机。
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预 测舆情发展趋势。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
02
01
03
可视化图表
利用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舆情数据和趋势。
数据交互
提供交互式界面,方便用户查询、筛选和探索数据。
动态监测
实时监测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应对舆情危机。
04
舆情分析方法
内容分析法
总结词
对信息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
详细描述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信息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分类、编码、统计和 分析,挖掘信息内容的潜在价值和意义,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舆情监测分析中,内容分析法可以对大量的舆情信 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帮助我们了解舆情的发展趋势和主题变化。
结合学党史看今天的网络舆论战
CULTURE 文化新书信息《鲁迅的饭局》作者:薛林荣定价:72.00元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
《脉动中国》作者:许纪霖定价:88.00元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所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
五千年的中国,处于同一条文化的生命线上,把握了这个民族的深层结构,也认识了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寻蜀记》作者:萧易定价:78.00元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展现了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责编赵狄娜************.cn文|杨谷结合学党史看今天的网络舆论战学习党史,和解决今天中国崛起中面临的舆论斗争,特别是网络舆论战之间,原来有一条红线联系着。
这是阅读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同志新著《中国崛起之舆论战》给人的启迪。
作者认为,大国崛起的进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少不了较量和博弈。
今天,从大的层面看,我们的国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战,特别是去年以来,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无中生有的谣言、谎言如同漫天污水,泼向中国,给我们国家的伟大复兴进程制造了重重障碍。
从小的层面看,很多地方、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遇到了紧急的网络舆情。
如同婴儿的高烧一般,来势迅猛,不到半天功夫就可以烧到致命的热度,一旦应对失当,就可能招致重大伤害。
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我们党、我们国家对舆论战其实并不陌生。
舆论战是我们党打败侵略者、打倒反动派的制胜法宝。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舆论,也善于引导舆论。
无论是在建党初期,还是在延安、西柏坡,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不但指导舆论斗争,还亲自撰写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参与斗争,他的笔如同雄师百万,为我们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AI在舆情分析中的应用调研报告
AI在舆情分析中的应用调研报告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无论是企业对品牌形象的维护,政府对社会舆论的把控,还是个人对公众看法的关注,都离不开对舆情的精准分析。
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为舆情分析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AI 在舆情分析中的重要性舆情分析旨在了解公众对特定话题、事件或组织的态度、意见和情绪。
传统的舆情分析方法往往依赖人工监测和筛选,效率低下且难以全面覆盖。
AI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算法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的反应迅速且复杂,通过 AI 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和论坛帖子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舆论的走向和热点,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AI 在舆情分析中的具体应用1、数据收集与整合AI 可以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收集来自各种渠道的舆情数据,包括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博客等。
同时,它能够对这些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去除重复和无效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2、情感分析AI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情感倾向判断,确定其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
这有助于快速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整体态度,为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话题检测与追踪能够自动识别舆情中的热门话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跟踪。
通过对话题的热度、传播路径等方面的分析,预测其可能的走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4、预警机制设定特定的关键词和阈值,当舆情数据达到预警条件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以便迅速采取措施,避免舆情的进一步恶化。
5、可视化展示将复杂的舆情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使决策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舆情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AI 舆情分析的优势1、高效性相比人工分析,AI 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大大提高了舆情分析的效率。
2、客观性AI 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基于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减少主观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舆情地图”第六期:县域舆情热度持续攀升
名称:“中国舆情地图”第六期:县域舆情热度持续攀升文章整理:上海代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14年07月21日
“中国舆情地图”第六期:县域舆情热度持续攀升
图1:12月全国舆情预警地图
通过梳理统计2013年12月全国网上热点舆情事件发现,舆情高发地带集中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等地。
其中,北京、广东、江苏、河南、河北、上海、四川、浙江、辽宁、湖南是爆发舆情事件最多的十个省市区。
相较于11月份舆情事件总量而言,本月影响全国舆论生态的舆情事件总数与上月相当,在区域分布上,可明显发现华东、西南地区舆情事件总量的下降。
据监测,本月热度最高的10起舆情事件分别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圆通夺命快递"、"4G牌照正式发放"、"无座火车票半价"、"前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被处决"、"原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被免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空姐代购案重审判3年"、"婴儿接种康泰乙肝疫苗身亡"以及"外媒称中国偷美雷达芯片"。
本月舆情事件排在前列的多为影响国内舆论生态的国际性、全国性舆情事件,呈新闻热度、微博热度双高局
面。
表1:12月全国各省区市舆情增量表
(备注:本表主要统计我国各省区市舆情12月的增量。
*项为附加参考项,主要统计对我国全国舆论生态有显著影响的全国、中央部委、港澳台和重要国际事件,其他事件暂不计入。
)
据"12月全国各省区市舆情增量表"显示,2013年第4季度北京、广东、江苏、河南、河北、上海等地舆情事件总量持续增加,多呈青、橙预警状态。
不明确指向某个地区的全国范围内的舆情事件数量小有增长,其中"无座火车票半价"事件在自媒体平台热议度较高。
另外,第4季度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也逐月增多。
本月除"钓鱼岛"问题持续吸引国人眼球外,"悼念南非前总曼德拉"及"前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被处决"也占据了传统媒体较大篇幅。
本月大部分舆情事件处于青、蓝预警状态,新增舆情事件数量超过5件的省、市包括北京、广东、江苏、河南、河北、上海以及四川。
(见表1)
表2:行政区域划分
(备注:数字代表各行政区划、行政级别发生舆情事件的总数。
)从行政区域划分角度来看,除全国性、国际性舆情事件外,舆情事件总数较多的地区依次是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相较于11月,西南地区的排名向后调整了一位,该地区舆情事件总数共减少了5件。
12月份发生在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区域的舆情事件共85件,相较于11月份减少了11件;发生在县级市的舆情事件共21件,发生在乡镇的舆情事件共7件,另有9件发生在农村。
其中,华东地区的舆情事件较多发生在地级市及以上的行政区域,华中地区县级市的舆情事件则较多,华南、西北两地区各有2件乡镇舆情,华东、华北地区则各有3件农村舆情。
(见表2)
图2:12月全国舆情爆发频率走势(单位:件)
综合12月全国舆情走势可以发现,舆情事件数量上半月平均为3.7件,下半月平均为6.1件,相较于11月份而言,12月份上半月平均舆情频度(4.4件)有所下降,下半月则小幅上涨(5.4件)。
全天舆情事件超过10起的仅为12月19日,5件以上、10件以下的共13天,5件以下的共17天,舆情爆发频率(事件数量/每天)变化较大。
(见图2)
图3:12月全国舆情热点话题分布
在全国舆情热点话题的分布上,舆情事件涉及的范围较10月、11月份更加广泛,共涉及32个热点领域。
近三月来吏治反腐类舆情事件的数量始终位居榜首,党中央"打老虎"、"打苍蝇"的成果不断显现。
本月"社会安全"类舆情事件数量与涉及"未成年人"舆情事件数量持平,教育与就业类舆情事件数量也与上月保持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月多起负面"社会道德"类舆情事件的反思中,本月此类舆情事件得到媒体及网友的持续关注,并积极传播正面案例。
司法案件、突发事故、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类舆情事件数量大幅增加,环境污染类舆情事件数量有所减少。
此外,本月有三起"政务微博争议"类舆情事件,政务微博作为一个新的问政形式已真正地进入了公众舆论场。
图4:12月全国舆情职能领域TOP10分布(单位:件)12月舆情事件多在公安、纪检监察、司法、教育、拆迁、交通、环保、外交、卫生、宣传等职能部门的管辖范围内。
另外,计生、消防、社保、统计、城管、地震、工信、财政、国资、海事、热力、审计、质监等职能部门也在12月舆情事件应对与处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下半年舆情事件较多涉及公安、监察、司法、教育四个部门,其在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打老虎,打苍蝇"、促进司法公正、敦促地方恪守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12月份发生在农村的舆情事件总数相较于11月份有所上升。
9件村级舆情中,有两件涉及未成年人的舆情,"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因拆迁断电"致700多名师生只能借助阳光在冰冷的教师上课,正义网在报道中称之为"生存之困";媒体继"重庆女童摔婴案"后对"福建莆田14岁男孩勒杀8岁女童"事件展开了新一轮有关"儿童暴力"的思考。
另外,医疗卫生类事件"河北保定一养鸡场爆发禽流感"及社会安全类事件"河南6人团伙杀害9人案件"保持了较高的新闻热度。
本月乡镇级舆情中,3件征地拆迁类舆情中有2件引发命案,各类"拆迁"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甚至演变成了非常极端的社会矛盾,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广西错发二胎准生证"事件引发主流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评"政府部门失职,如果让百姓买单,于情于理,都讲不通"。
本月延续性事件"黑龙江毒父钢针扎女婴获刑10年"也引发媒体及网友的热烈讨论,纷纷谴责"因怀疑女儿并非亲生而生出歹意"的生父,网友怒称"奇葩害死人"。
21件县级舆情事件主要包括征地拆迁、涉及未成年人的事件、社会安全、吏治反腐、警方执法五个类型。
其中4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河北副校长奸杀6岁女童被判死刑"、"陕西富平医生贩婴案"、"连云港东海县男童模仿喜羊羊被烧伤案"、"云南大关县官员强奸4岁幼女案"都进入司法审判阶段。
除"圆通夺命快递"事件由主流媒体触发全媒体关注外,新疆本月连发两次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引发了路透社等外媒的关注。
本月地市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舆情中,较多涉及吏治反腐、社会安全、未成年人、教育与就业、社会道德等类别的舆情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引发网民"点赞"热潮,体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更加亲民的形象,赢得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赞誉,"传递出冬日温暖正能量"。
而"内蒙古乌海消防新兵被打"一事则引发众多负面评价,并引发外媒关注,相关责任人被严肃查处。
课题项目执行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齐思慧
附件:2013年12月份全国网络舆情事件/话题
通过人民在线舆情综合管理系统、百度新闻热搜词和微博热词三个主要途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3年12月1日至31日的全国网络舆情热点进行了初步统计,按照发生时间排序,针对每一个案例,统计其网络新闻和微博的信息量,通过7:3的比例加权累计,进行了热度排行,以备参考。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数据统计日期为2014年1月8日。